基于校训的校本课程开发个案探究 · 二 校训的课程转化 一...

Post on 16-Sep-2019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基于校训的校本课程开发个案探究A Case Study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School Motto

宁波大学 郑东辉

2017年11月4日

校训的课程转化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训凝炼一

报 告 内 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讨论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校训凝炼v概念解读§ 校训是通过简约的文字向师生传递蕴含丰富哲理的关

键德能。• 训师生,以生为主• 知能情意诸方面的个性化训导• 微言大义,大道至简

§ 核心素养是某一组织或国家对完成基础教育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 高阶,不是基础• 关键,不是全部• 综合,不是某一方面• 发展,随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

v关系梳理§ 学生素养是两者发生关系的纽带,存在内外关系

• 核心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统一性• 校训指向某一学校,强调个性化

§ 校训就是核心素养校本转化而形成的,代表了学校层面的核心素养

§ 好的校训是对外在于学校的普适性的核心素养的个性化阐释,使核心素养根植于学校,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

宁波市Z小学创办于1906年,由鄮山书院改建,坐落于王应麟

故居所在的念书巷,文化底蕴深厚,曾是20世纪60年代宁波市重

点小学,百年来学校只提炼了办学宗旨,即“学生为本,弘扬个

性,质量立校,追求卓越”,却没有明确的校训。2014年,新校

长上任伊始,充分考察校训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通过四个程序转

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校训。

Z校 实践

Z校 实践

历史梳理

素养选择

师生调查

校长决策

• 查阅档案

• 理清办学理念

• 寻访校友

• 表征师生特质

• 理解国家要求

• 明确小学生形象

• 汇聚三个素养要点

• 师生访谈

• 汇编话语

• 素养排序

• 团队协商

• 校名渗透

镇心向善,明智崇健

二、校训的课程转化v课程转化的层次与两种取向§ 课程转化(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指将具有价值

的抽象理念,依据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原则,逐步规划成具体、可行的课程,以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

§ 两种取向

1 将理念转化为理想课程,然后逐级分解和传递,理念如影随行在不同样态的课程中。

2 将理念逐级转化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生素养,开发与之匹配的课程结构与方案或实施内容。

校训转化为校本课程的Z校经验

v采用第2种取向进行三个层次的转化

§ 依据校训建构学校课程框架§ 基于育人目标设计校本课程结构与类型§ 针对课程目标编制校本课程纲要

v具体实践程序

“三明”课程

明•德课程 明•智课程 明•健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语文、英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地方课

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体育、美术、音乐、书法(地方课程)

镇心向善,明智崇健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基础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

1.依据校训建构学校课程框架

2.基于育人目标设计校本课程结构与类型

目标 类型 科目敦厚

(诚实、知礼、

宽厚)

礼仪实践 明德讲堂、养成教育、社区服务

主题活动 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班队活动

明智

(明理、善思、

巧做)

人文修养 经典阅读、宁波老话、长在宁波、走遍天下

科学探索 玩转数学、头脑创意、Scratch编程、电脑制作、三模制作、绿

色梦想DIY、物联网+STEAM教育

健康

(心善、体健、

艺美)

生活技艺 魔法剪刀、心灵手巧、心灵故事、少儿风琴、七彩美术、笔墨

生香、弹吧唱吧、数字油画、中华茶艺

运动健康 花样篮球、乒乓小将、棋逢对手、童玩游戏、艺术体操、少儿

太极、羽林争霸、快乐空竹、游来游去

v校本课程总目标§ 实践磨练,修“敦厚”之品§ 知行合一,成“明智”之事§ 体艺融通,做“健康”之人

3.针对课程目标编制校本课程纲要

v围绕九个素养要点开发每门课程的纲要

§ 素养具体化为课程目标§ 围绕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

v《绿色梦想DIY》为例介绍编制过程

§ 对应“明理”素养§ 适用五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知道五彩椒的种植方法及生命周期,并能用《记录册》呈现它的生长旅程;2.通过五彩椒的培育,感知植物生长的向光性、背地性,并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形成科学小论文。

课 程 内 容

与实施

活动内容 组织形式 课时安排课程介绍与任务布置 观看视频、讲解 1五彩椒的播种 讲解、观察 1五彩椒的移苗 观察、经验交流 1背地性、向光性 讲解、小组讨论 2五彩椒的叶和茎 经验交流 1五彩椒的花和果实 观察、讨论 2成果展示 展示、评价 2

课程评价 1.对学生种植五彩椒的六个过程(1.播种2.发芽3.长叶4.开花5.结果6.科学小论文)及其结果进行分等评价,一等得1颗星,二等得2颗星,三等得3颗星; 2.对每个等级的要求进行具体描述,预先告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如“发芽”的一等为“发芽了,长出了小苗”,二等为“对发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照片或绘图记录”,三等为“照片或绘图记录的同时,还配以文字说明”;3.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所获星星数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15颗星及以上为“绿色种植家”,12颗星及以上为“绿色设计师”,9颗星及以上为“绿色梦想家”。

《绿色梦想DIY》课程纲要简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讨论(一)正确处理校训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v校训出现口号化、行政化、空心化等倾向,远离或肢解核心素养

§ “让教育适合学生”“世界因我更美好”§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走好每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纠偏:“对谁训”(训师生,以生为主)“训什么”(结果取向—核心素养)

v新立校训

§ 可参考Z校四程序

§ 处理好“一训三风”与办学理念的关系

(二)认真对待课程转化的层次性问题

v只会在学校层面进行转化

§ 目标转化:将校训转化为课程目标,以此设计校本课程框架和结构,不太关注目标与课程结构、类型的匹配,以及课程类型之间是否有关联。

§ 部分转化:从校训中析出个别关键的素养,将此转化,成为校本课程框架、结构和类型的具体目标,并确保不同层次目标与相应课程类型之间的一致。

§ 全部转化:像Z校那样进行第一和第二层次的转化,使校训渗透进课程框架和结构、类型。

v纠偏§ 学校——教师——学生联结起来,使课程进入课堂§ 建立机制,引导教师与课程、学生一起成长

(三)警惕校本课程泛化

v校本课程量多、类杂、碎片化v基于校训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数量不是越多越

好,而是越适合越好,课程类型不是越丰富越好,而是越匹配越好

v校训对于校本课程,应该是“雨露均沾”,惠及每门课程,而不是“鞭长莫及”,只顾课程结构,不管课程纲要

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