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无锡·...

Post on 24-Jul-2020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书香无锡·

10 编辑 朱名佳 组版 陆德强

2016 年 6 月 17 日 星期五

江南大学退休教师胡伟立家庭入选全国“ 书香之家”———

“ 买书不以数量取胜,要注重质量与用途”

购书不以数量取胜,所以家中很少有无用的书

在胡伟立家中,书橱是最有特点的,也是家庭的重心。每次搬家,首先考虑的便是书房,而装修的重点也是书橱的安排。在胡伟立的新家,一大片书橱背墙而立,里面满满当当安放着七八千册书籍,其中不仅有他自己收藏的大量原版文学作品,历史、哲学、经济类启发思考的著作,还有他的父辈保留下来的珍贵旧书和女儿胡天璇的藏书。尽管家里拥有大量藏书,但胡伟立和他的家人购书并不以数量取胜,而是更注重书的质量和用途,“ 所以家里很少有无用的书”。胡伟立退休前是江南大学外国

语学院副教授,回忆起自己走上研究外国文学的道路,他说是受北京旧书

店购得的一本清末出版的莎士比亚《如愿》启发,这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原著,“ 从原主人的题跋上来看,他是一位1920年代的北大学生,不仅书法优美,而且使用英文十分地道”。上海的外文书店是胡伟立非常

喜欢的淘书场所,他每年都会去上海等大城市集中购买家中所缺书籍。旅游时,当地书店也是他的必去之地,因为总能在那些地方拾遗捡漏。而一些淘汰的旧书里,也能发现不少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花26元钱买到几十本电大清仓出来的旧书,其中有不少名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述,“ 这些对我后来的教学及论文指导起了较大的作用。”

龟兔赛跑的故事,是阅读教育的最好注释

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为全家

做早饭、为妻子熬药,一直要忙碌到晚上10点全家人安寝。对于胡伟立来说,每天最有保证的时间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 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思想特别活跃,读书最能深入。”说起夜读的习惯,还要追溯至

在苏北劳动的那段时光。一天劳作下来,不管多累,胡伟立都会挑灯夜读,直到油干灯尽。他笑称自己是有“ 蜡烛头精神”的“ 夜猫子”,还因为在江苏教育学院进修本科时,他总是成捆批发蜡烛,会在每晚10点熄灯后借学生会的场地苦读。胡伟立刻苦读书的习惯受父辈

影响很深。在他的书房至今仍保留着父辈流传下来的不少老版本经典作品,如20世纪初英文版的“ 狄更斯全集”以及清末版的中国文学名

著等。正是因为这一书香氛围的影响,

胡伟立的女儿从来就不喜欢衣服首饰,而读书却是她一生的钟爱。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整整25年寒暑假,胡天璇每次都要读10到15本中外名著。每年一放假,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选所读书籍,这也往往是她最高兴的时刻。除了照顾90高龄的老母,胡伟

立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陪伴外孙。他认为,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快乐学习,有一定目标,但切忌作过高的要求,过高的要求会滋养虚荣心,也会破坏学习的兴趣,“ 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回答是

‘ 不要让孩子倒在终点线上’,著名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便是我们阅读教育的最好注释。” □夕土

成长,更需要扎根———读肖江虹中篇小说《百鸟朝凤》

□宗彩虹

春天开始的时候,无双镇水庄11岁的游天鸣穿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藏青色短衫,被父亲硬拽着来到陌生的土庄拜师,他的人生从此与一把唢呐生死相随。拜师过程并不顺利,焦三爷对这对父子并不待见。但是,他却并没有戳穿游父为天鸣谎报年龄的“ 小把戏”,反而留下了天鸣。事后他告诉孩子,之所以留下他,是孩子在父亲跌倒时流下的那滴泪,让师傅心软。这也是告诉孩子,善美,是一切艺术最终之法门。最初的学习竟是跟着师娘下地

干活。而学习过程又是这样的:起初,一个一分为二的大号葫芦做成的水瓢,天鸣要用一口气把瓢里的水吸干,不准换气,结果是“ 气不上来,脑袋发晕,胸口闷得难受,像要死了。”接着,是到河湾吸水,

足有三尺长的芦苇秆,只能伸到水面,小肚子都抽筋了,但师傅说水吸上来才可以回家。几百次,几千次,一天又一天,永无止境,这民间的传艺,枯燥、冗长、乏味、琐碎,冰冷坚硬,让人心生绝望,更何况对于一个还有玩心的孩子,那简直是炼狱。更麻烦的事来了,师弟蓝玉到

了。他聪明伶俐,悟性高,知道怎么讨大人欢心,进步神速。既生瑜,何生亮。他越出彩,天鸣越黯然失色。于是,小小的孩子试图退缩,

他眼里“ 本就狭窄的小路都快看不见了”。通篇,作者都非常善于运用象征手法。环境烘托也比比皆是,如“ 我顺着原路爬到山顶,回头看了看水庄,远处近处有袅袅的炊烟,水庄醒过来了,”醒过来的还有这孩

子的心,坚定了的决心。而这时,这孩子对唢呐演奏也有了鉴赏能力。但这还没到唢呐艺术最高境界,

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百鸟朝凤》,还是独奏,能享此乐的,须是生前有德之人,而传承人,只能有一个。终于,春天又一次降临大地,与

之相匹配的,是乡村的各种仪式。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院子里跑,因为焦三爷要选出接班人了,无双镇的五个庄子都以本庄能出这样一个人为荣,《百鸟朝凤》的殊荣将归于谁?小说以两个孩子的学艺经历两

条线索展开叙写,在不动声色中对比,供读者鉴别思考。现在,两条线就要归于一条线,聪颖过人的蓝玉,按现行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是志在必得,也是众望所归。但结果却叫人大跌眼镜,忠厚笨拙的天

鸣意外成为传人。众人发出唏嘘。为什么?!蓝玉的泪决堤了,他向天发问,这也是他在替更多心有疑惑的人发问。文中的一句话这样回答:

“ 那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有力的注脚。”在全世界倡导工匠精神的今天,《百鸟朝凤》无疑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工匠要讲精神,不是讲小聪明,不是卖弄,或墙头草般的自作聪明。而对社会而言,成长,不是急着拔节,更需要扎根。作者有意按季节叙事,从春天

开始,历经夏的炙烤,秋的萧瑟,冬的孤独,复写新春的来临,既写自然四季轮回,也是寓意人生历练之后的圆满。这里的又一个春天,不是回到原点,而是新的起点,象征生机。

读完这个中篇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我的内心很久还在起伏。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要把此篇介绍给更多孩子阅读,我盼望,更多焦三爷一样能提供孩子养分的教育者、家长出现。最近参加一次高中家长会,两个小时,听到的全是关于分数。听到身边家长更多议论的,还是分数。分数背后一个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这难道不更重要吗?还有很多人对古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表示出质疑,理由是官二代富二代不用奋斗过得更好!拼努力不如拼爹。这种庸俗和急功近利,太需要《百鸟朝凤》这样优秀的作品当头泼一盆冷水了!也许这本书,还应该是更多成年人读的,我们并没有资格以为自己“ 成长好了”而拒绝成长,因为成长,永无止境。

近日,根据作家肖江虹中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百鸟朝凤》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聚焦贵州修文县农村一支民间唢呐乐班的际遇,展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您对这部小说或是电影有什么感想?

@阿良叔叔:整部电影的唢呐曲和主角天鸣拜师学艺的过程都令人肃然起敬。去看吧,你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匠心。

@V热报道:唢呐是一门匠活,得有人传承下去。但是到了后来游家班面对新潮的洋乐队,传承几百年的艺术在大众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不免让人多少有些唏嘘和无奈。

@小怪兽原七七:电影艺术改造了原著小说,感动了你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但原著中的另一种结局更显内涵与深度……

家住无锡新区的江南大学退休教师胡伟立一家是典型的书香之家。祖孙三代五口人中,有三位是大学老师,多年来,读书已成为这个家庭的良好传统。今年66岁的胡伟立退休后仍然非常忙碌,除了继续担任江南大学教学督导以外,还要照顾家中90高龄的老母和住在苏州的年幼外孙,所以总是奔波在无锡和苏州两座城市之间。即便这样,他还是利用零星时间坚持自己的爱好———阅读。在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第二届全国“ 书香之家”入选名单中,胡伟立家庭光荣入选。

·最书评·

胡伟立和外孙曾天钧在书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