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这样学雷锋 -...

Post on 28-Oct-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A3综合新闻 2018/3/5 星期一 责编:金燕博 美编:谢勤勤 校对:张天凤

本报讯(记者 史 赛)在高新区文体中心广场,有一间绿色的小房子,面积虽然不大,却让爱心有了“港湾”,它就是高新区“志愿者之家”。在3月3日举行的高新区志愿者广场服务活动期间,高新区“志愿者之家”启用,这里将成为集志愿服务团队凝聚、社会组织服务、公益服务项目征集、城市公共文明理念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一直以来,高新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爱心公益团队,在昆山刮起一股爱的旋风。比如,当天入驻志愿者之家的专业志愿者团队——昆山市留香志愿者服务社,他们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为服务宗旨致力社区助老、环保宣传、志愿文化、文明城市创建等本土化志愿服务,开展社区公益集市、便民服务、安全宣传进社区等活动,帮助培养社区本土化志愿服务团队。高新区妇联将依托高新区志愿者之家,培育“故事妈妈”“她港湾”“鼓舞人心”“守望相助”4支专业巾帼志愿者队伍,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服

务,把爱传递得更远、更到位。“随着时代脚步的跨越,‘让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举行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组织起来。据了解,

目前高新区共组建机关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5大类型15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12000多人。去年,全区共开展公共文明行动日、“馨香智慧·和美高新”等志愿服务活动647场次,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企业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

高新区建立“志愿者之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 ◀上接A1版

瓶颈:服务同质化、专业程度不高,志愿服务加快“补短板”

新江南社区活跃着一支“红袖标”志愿者队伍,他们三人一组,在小区里排查安全隐患,探访老人。近年来,该社区先后成立各类志愿者队伍18支。

记者走访中发现,我市多个社区成立了治安巡逻、环境保护、亲子阅读等方面的志愿者队伍,但面对养老助残、法律调解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时,志愿者面临着专业技能不足的困境。对此,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林岳感同身受,他说,志愿服务内容由过去单纯的打扫卫生、扶弱助残向教育、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虽多,但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不多,形式大同小异、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他举例说,空巢老人需要的往往是心理抚慰,这就需要提供专业的服务。在昆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项目主管徐晶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诸如空巢老人、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就是解决供需对接问题的一个有效渠道,只有及时有效匹配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才能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留香志愿服务社理事长曹赵军表示,今后,我们要把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作为重中之重加以培养,这样才能既提高志愿服务专业水平,又能服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探路:在“精准”上下功夫,志愿服务建“长效”见

“实效”

位于高铁昆山南站的“文明益站”,由昆山义工联等志愿团队负责日常运营,志愿者由过去在服务区等待旅客问询向主导寻找帮扶对象转变,由单纯回答旅客问询向主动提供交通、旅游等多种信息转变。

志愿服务的变化,得益于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从“行政推动”到

“自觉践行”的转变。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全力打造志愿服务社会责任联盟,通过政府、

企业和志愿者紧密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打破以往志愿服务纯政府推动或纯民间自发的界限。目前,首批32家爱心企业(基金、团体)加入志愿服务社会责任联盟,对接我市各区镇和城市管理办事处的志愿项目。

更重要的是,我市在“精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志愿服务质量。在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过程中,我市通过实施精准培训,挖掘、培育一批昆山本土志愿者导师,对应不同星级的志愿者开展“预约菜单式”的专业化培训。同时,我市还在百姓需求、社会需求、政府需求中寻找志愿服务的共振点,有针对性地征集一批援助性、专业性、公共服务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必不可少。”据介绍,我市将从政策、资金、项目、奖励、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着力培育枢纽型志愿者组织,联合公安、环保、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各类富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真正让志愿服务落地生根。

(记者 史 赛 王 玮)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很快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此后的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有着怎样的学雷锋故事?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学雷锋?就此,本报分别采访了 60 后、70 后、80后、90后以及00后市民,探寻雷锋精神赋予各个时代的不同印迹。

编者的话

我出生在“雷锋热”的年代。1963年,正好是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那年。因此我懂事后,听的最多的就是雷锋的故事。上学后光是与雷锋有关的课本就有好几本。上课时,“雷锋”这个人名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学校里的大喇叭也经常广播雷锋事迹。因此,我到现在还记得很多雷锋的故事,比如雷锋小时候为了帮老人砍柴被地主婆砍了三刀,一双袜子穿了好多年,用自己

的钱给老人买车票等。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我们

全民学雷锋。上学的时候,我们就抢着扫地、擦黑板,还帮学校食堂的老师傅种菜,放学后出去帮助农民下田干活。我们都知道,雷锋是穷人的孩子,雷锋精神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学雷锋,也要为人民服务,尤其是要为穷人服务。

长大后,雷锋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我在昆山市

供电公司淀山湖供电所工作,感觉自己帮不上别人的忙,就开始无偿献血,这一献就是20多年。我在用电方面有点经验,所以就给辖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预约订制”服务。我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每位老人,每当老人用电出现问题,一个电话我就会去帮忙解决。反正,只要有人有需要我又有能力帮助的,随叫随到。

(记者 金 晶 整理)

我是一名在昆山工作生活了22年的新昆山人。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其他志愿者的带动下,我报名参加了义工联志愿者组织,成为一名义工。时代变化了,“学雷锋”在我的志愿服务生涯中,确切地说就是“做义工”,专业性、组织性等特点更为鲜明。10年来,我参加的义工活动接近800次,捐款近7万元。

在义工联1万多名义工中,我是加入较早的一个,大家都喊我“老马”。这是对一名老义工的尊重,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责任。起初,义工联的每场活动我都参加,除了走进敬老院、福利院、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慰问联

谊活动,我还到街头开展环保宣传、法治宣传、文明交通服务活动,为昆山进交会、昆山“两会”、徒步大会、自行车骑行活动、两岸中秋灯会、昆山春运等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后来,随着义工联队伍不断扩大,新生力量越来越多,我便更多地担任幕后工作,成为一名“义工中的义工”,为其他义工提供帮助、咨询,或解决一些难题,帮助组织管理队伍,协助开展公益创投项目的研发和培育工作。

“学雷锋”和“做义工”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是为人民服务。虽然有时候会感到累、苦,或家人有怨言,但当看到服务对象的笑容,

我就觉得值了。如今,时代变了,社会需要更

加专业的义工和义工组织。记得有一年,我向政府建议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体系建设,被写入当年的昆山政府工作报告。后来,昆山便建立了志愿服务网,长期跟踪记录义工的志愿服务时长、内容等,并作为义工评优评先以及完善义工服务的参照,促进了全市义工组织和队伍的优化。

根据我 10 年的经验和感悟,“做义工”全靠个人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义工个体需要更加专业,还要建立相对专业的义工孵化体系。

(记者 李传玉 整理) 今年我们12岁,但是从记事起我们就知道“雷锋”这个名字以及他的故事。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听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观看师生自制的讲述雷锋好人好事的视频,把闲置的玩具文具义卖款捐给慈善组织。暑假,我们还会到周边的小区慰问空巢老人,帮他们扫地、擦桌子,听他们讲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春节前夕,我们还到社区里给居民们免费写春联、送

祝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小志愿者给福利院的小朋友送图书绘本,记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有挑食的坏习惯,我们就特地给他选了《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帮他戒掉了挑食的毛病。虽然事情很小,但是帮助到别人就很开心。

除了学校的活动,在家里爸爸妈妈会和我们一起看《感动中国》,常常为那些背学生攀峭壁的乡村老师、身体残疾却坚持出诊为病人免费看病的美丽医生

而感动。现在我们年纪小,能做的事

有限,但是学习雷锋精神无关年龄。拾起教室里的纸屑、认真打扫教室、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擦好一块黑板、向长辈礼貌地问一声好、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是我们向雷锋学习的最好方式。等我们长大了,有能力了,一定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记者 刘 馨 整理)

我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以说是一个偶像辈出的时代,

“雷锋”这个20世纪60年代的偶像,在我的记忆里却从不曾褪色。尤其是我上了大学,校园里各类社团和青年团体纷纷涌现,鼓励大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学雷锋做好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节假日,我们会结伴走上街头劝导文明交通,走进养老院陪老年人聊天,走进社区义务打扫卫生。

现在走上了工作岗位,与社会发展贴合得更加紧密,视野更

加广阔,学雷锋做志愿者的形式更多、更专业了。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一场昆剧演出,全程看下来却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只能看字幕。这件小事触动了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昆山人,普及和传承昆曲义不容辞。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招募昆曲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在通过面试后成为一名90后青年昆曲志愿者。每当有昆曲演出,我就会去“搭把手”,从实景昆曲《牡丹亭》到昆曲

夏令营,为观众细心指引、为演员嘉宾签到服务、给小营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哪里有昆曲哪里就能看到我。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公益服务活动,创办周火生公益创投项目、筹建昆山首家青少年社区服务队伍、开设社区英语趣味课堂等。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做志愿者,方便了他人,也照亮了我的青春。

(记者 刘 馨 整理)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精神。我们这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之中,我们对雷锋精神

的认识和学习更加丰富,它是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是于平凡之处历练自我,是修身养德、乐于

奉献。2008年我大学毕业,带着1

万多元积蓄,只身前往广西百色

市乐业县逻西乡民治小学,做了一年的义务支教。那时,许多亲戚朋友不理解我的选择,劝我留在城市里。但我始终牢记着雷锋精神,在平凡处、艰险处,在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我们仍能成就伟大。

当时支教的民治小学在大山里,全校180名学生,仅配有4名老师,新来的支教老师们把一间办公室改成宿舍,两块门板一拼就是一张床,吃的是白

水煮菜,兼带着好几个班级,还要打扫卫生、在食堂做饭,教学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那时,我曾翻山越岭在大山深处的村落里,逐个家访60余个孩子,了解他们的家境、辍学及留守问题,也同全校师生们一起禁受住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还倾尽所能教授孩子们课堂知识、生存技能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开设“微笑面对生活”“你的梦想是什么”等心灵

课堂,关注孩子们内心的成长。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为自己能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新希望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它不畏惧艰苦,不畏惧平凡,于平凡之处历练自己,于艰苦之处奉献自己,它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撕开迷茫和晦暗,让我们在奉献中成就自我。

(记者 陆 娟 整理)

用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

图为志愿者在教市民辨识假币。 记者 陈磊磊 摄

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学雷锋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讲述者:龚卫初,1963年出生,昆山市供电公司淀山湖供电所职工

60后

70后 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更加专业的义工

◆讲述者:马晓忠,1975年出生,昆山市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

80后 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于平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凡之处历练自己

◆讲述者:张俭,1984年出生,公务员

90后 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方便他人

◆讲述者:夏雯,1990年出生,昆山开发区国际学校英语教师

00后 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好方式

◆讲述者:欧阳依帆、欧阳依达,2006年出生,培本实验小学学生

这些年这些年,,我们这样学雷锋我们这样学雷锋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