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934011001 洪貴燕 m934011006 陳俊宇 m934011021 任 霞 m934011041 林育霆

Post on 10-Jan-2016

6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M934011001 洪貴燕 M934011006 陳俊宇 M934011021 任 霞 M934011041 林育霆. 報告流程. 背景比較. 營運模式比較. 經營績效比較. 競爭優勢比較. 創新成長 策略比較. 未來趨勢. 1974 年成立於台北土城. 主要產品為黑白電視機用旋鈕, 1981 年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 正式進入連接器領域。. 長期、穩定、發展、 科技、國際. 1985 年創 FOXCONN 品牌. 1985 年成立美國分公司, 開始其全球佈局的腳步. 『 即時量產,即時上市,即時變現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M934011001 洪貴燕M934011006 陳俊宇M934011021 任 霞M934011041 林育霆

背景比較

經營績效比較

創新成長策略比較

競爭優勢比較

未來趨勢

營運模式比較

報告流程

1974 年成立於台北土城

主要產品為黑白電視機用旋鈕, 1981 年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 正式進入連接器領域。

1985 年創 FOXCONN 品牌

1985 年成立美國分公司,開始其全球佈局的腳步

『即時量產,即時上市,即時變現』

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

長期、穩定、發展、 科技、國際

全球第一大 PC 連接器、電腦機殼及準系統之製造商。

產業:資訊、無線通訊、網路設備、 LCD 顯示器、半導體設備

產品:連接器、機密模具、機殼、準系統、通訊裝置、主機板

客戶: Intel 、 DELL 、 Apple 、IBM 、 HP 、 Cisco

廣達為國內最大筆記型電腦廠商

事業範圍包含廣達、廣明和廣輝。

客戶: DELL 、 Apple 、 IBM 、HP 、 Panasonic 、 NEC 、 Fujitsu

未來目標「三 S 」( Solution Supply-Chain Service )

一、背景比較鴻海 廣達

成立時間 1974 年 1988 年資本額 新台幣 30 萬 新台幣三千萬 客戶 Intel 、 DELL 、

Apple 、 IBM 、HP 、 Cisco 、Nokia 、 Motorola 、 Sony

DELL 、 Apple 、IBM 、 HP 、 Panasonic 、 NEC 、Fujitsu 、西門子、聯想

一、背景比較

模具 /CAD/CAM/CAE 機構軟、硬體設計。BTO/CTO/Supply chain—B2B2C 。連接器介面科技。表面黏著生產線( SMT )製造技術。無線技術、區域無線技術。熱傳 / 散熱機構材料。奈米級精密加工技術應用。光學薄膜加工技術。

核心技術:鴻海

   廣達MultimediaSoCDTVDevelopmentComputingTechnologyDigitalContents

一、背景比較

產業

鴻海:電腦、 無線通訊 及 消費性電子

筆記型電腦

手機平面顯示器

一、背景比較產品:鴻海 廣達

一、背景比較全球佈局

捷克、愛爾蘭、芬蘭、

蘇格蘭 昆山、深圳、北京、山西。休士頓、

富樂頓、洛杉磯、奧斯汀。

台灣

研發中心

大量製造

客製化生產與行銷

二、經營績效分析 營業收入 純益率

每股盈餘

資產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

營業收入

0

50000000

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

300000000

350000000

400000000

450000000

89 90 91 92 93

廣達鴻海

二、經營績效分析 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 /年 89 90 91 92 93

廣達 82,764,036

112,31,3351

142,244,940

292,288,508

213,907,642

鴻海 92,061,628 144,133,787 245,008,930 327,691,868 421,669,678

90 年起,鴻海積極跨入各產業,多角化呈度相當分散 水平擴張,垂直整合

92 年後,筆電產業成熟,始面臨負成長 廣達 2001 年成為全球第一大 NB 製造廠

純益率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89 90 91 92 93

廣達鴻海

二、經營績效分析 純益率

純益率 /年 89 90 91 92 93

廣達 8.23 8.18 5.13 3.56 2.07

鴻海 11.22 9.08 6.89 6.97 7.06

成本優勢成了鴻海的進入障礙 成本優勢,讓其能較具有彈性

廣達受景氣和產業成熟的波汲 外界經營環境的變化讓廣達走向低利潤

每股盈餘

0

2

4

6

8

10

89 90 91 92 93

廣達鴻海

二、經營績效分析 每股盈餘

每股盈餘 /年

89 90 91 92 93

廣達 4.11 5.73 4.42 4.82 3.06

鴻海 7.11 7.40 8.18 9.06 9.21鴻海維持穩定的每股盈餘,低成本策略奏效 水平擴張、垂直整合輔助

筆電產業進入 S 曲線的高原期,每股盈餘式微 開始轉入其他領域 廣明和廣輝

資產報酬率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89 90 91 92 93

廣達鴻海

二、經營績效分析 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 /年 89 90 91 92 93

廣達 20.18% 20.61% 20.61% 11.45% 8.64%

鴻海 16.14% 14.94% 14.59% 14.72% 14.28%

鴻海有效率的使用每一項資產,購併案或是擴廠皆是經過策略性思維, 建廠、購買機器設備、購併零組件廠都沒有使得鴻海陷入組織僵化

廣達 91 年以前專注於筆記型電腦發展 92 年後開始進行微幅的多角化

股東權益報酬率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89 90 91 92 93

廣達鴻海

二、經營績效分析 股東權益報酬率

89 90 91 92 93

廣達 29.69% 33.01% 24.47% 23.99% 18.80%

鴻海 26.15% 26.19% 26.96% 28.83% 27.20%

鴻海善用每一步旗,以低成本、全球布局為例 多角化成功,成功的避險機制

廣達乘著筆電產業發展的風向球淨利履創新高。

尋求第二條、第三條成長曲線:手機與 TFT-LCD

三、創新成長策略比較

企業成長方向

企業創新手段

企業成長方向比較

『產品多樣化』的鴻海與『少樣多量』的廣達

不謀而合的未來企業成長方向

皆以代工製造為切入全球產業鏈的第一步

皆往『微笑曲線』兩端提升價值是第二步

皆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繼續向『微笑曲線』左邊持續邁進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ar

Channel

Content

Components

『產品多樣化』的鴻海與『少樣多量』的廣達

鴻海 『向前』『向後』的整合不斷的擴展它的產品範疇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ar

Channel

Content

Components

『產品多樣化』的鴻海與『少樣多量』的廣達

廣達 少樣專精

研 發 行 銷

附加價值

製 造

智 財 品牌 /服務

切入點

明基 /宏碁

發展方向鴻海 / 廣達

發展方向

皆以代工製造為切入全球產業鏈的第一步

皆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繼續向『微笑曲線』左邊持續邁進

皆往『微笑曲線』兩端提升價值是第二步

三、創新成長策略比較

企業成長方向

企業創新手段

企業成長手段比較

破壞性創新與維持性創新並重

精簡研發的概念

皆採取第四代研發管理

破壞性創新與維持性創新並重

鴻海

廣達 新市場破壞性創新

1988 年,進入 Notebook 市場

低階市場破壞性創新

機殼、準系統市場

最短的時間內,做到量產,優異成本結構、超低的價格佔領市場

維持性創新

站穩市場領導地位,  即專注於因應市場需求

精簡研發的概念

日本 Sharp 面板技術

鴻海

購併

研發聯盟

廣達

產學合作

技術移轉

與台灣、歐美等高等學府合作

2005 年購併奇美通訊與安泰電業

與惠普的策略結盟

將技術創新是為創造策略性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並提升研發管理制經營策略的核心層次,著重企業整體的創新管理。

皆採取第四代研發管理

『研發中心的設立』『策略聯盟』『破壞性創新手段』

廣達著重『產學合作』鴻海利用『購併』

四、營運模式比較

1. 鴻海營運模式2. 廣達營運模式

3. 比較

產品線向上整合

連接器精密模具技術

產品線向下整合

機殼準系統主機板

1. 積極投入研發,偏向製程創新2. 高薪吸引技術人才3.強大的智財資料系統

1.在全球各地都有運籌中心,縮短產品傳遞時間2.在顧客公司旁設廠,加速供給,降低顧客倉儲成本

1.不斷進入新市場,由傳統的 3C 到未來的6C2.鎖定機械化( 模具化 ) 產業發展3. 併購成長

技術研發 製造 配銷 市場

1.力行成本控制2.透過模組化,降低成本3. 三地製造,快速服務顧客,並掌握產品生命週期的每一段獲利

快速擴張,累積資金

圖 7、營運模式示意圖

產品線橫向整合

面版手機

出處:本組自行整理繪製

鴻海營運模式圖

產品線筆記型電腦光碟機面板

1. 積極投入研發,偏向產品創新2高薪吸引技術人才3高階研發中心設在台灣

以台灣總廠為總部,上海松江廠為生產基地,銜接美洲、歐洲及亞洲等分廠,建構以台灣為主軸的運籌中心,具有全球運籌的交貨能力。

1. 進行相關多角化,尋找下一波成長曲線2.非併購成長

技術研發 製造 配銷 市場

1.力行成本控制2. 大陸 (上海松江 ) 、美國都有設廠,分別供應大量低價產品與小量客製化產品

穩健擴張,累積資金

圖 6、營運模式示意圖

產品線橫向整合

手機液晶電視

廣達營運模式圖

比較技術研發策略• 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全球配置策略 (鴻海廣達配置比較圖)

• 鴻海較分散 vs. 廣達較集中 ( 大陸 )

• 研發配置策略不同產品線:鴻海廣 vs. 廣達專電子式→機械式製造 vs.移動產品

設計 (鴻海模具設計;廣達產品設計 )

製造 小量生產

鴻海 台灣土城蘇格蘭愛爾蘭美國堪薩斯美國洛杉磯富樂頓等

中國深圳中國昆山捷克帕度別克

蘇格蘭愛爾蘭美國堪薩斯美國洛杉磯富樂頓等

目的 接近市場,共同開發,小量生產

大量製造 提供小量客製化服務

廣達 台灣 大陸上海市的廣達松江廠區

美國

目的 集中研發,製造小量高附加價值產品

大量製造 提供高附加價值服務

價值鏈整合 --- 以電腦為例

鴻海零組件產品線較多,廣達只生產光碟機與面板。鴻海模具開發能力與模組化能力較強。廣達共同創新設計能力較強。鴻海只做到準系統,廣達已有能力做到系統

系統組裝

品牌

零組件 (包括關鍵零組件 )模組化

製造

產品設計

鴻海 廣達

準系統組裝

產品開發

全球交貨

全球維修

市場行銷

CCMM

EEMM

SS

兩地設計,三地出貨,從設計到全球交貨的快速完成,充分掌握時間優勢

產品主要有兩部份,且兩者皆為關鍵零組件:光碟機 、面板

與客戶共同設計開發,降低生產時間

模組化提升生產效率並節省成本

價值鏈活動上的資訊串聯,提升效率

零組件產品眾多( 連接器 / 機殼 /電源供應器 / 光碟機 ) ,並生產關鍵零組件 ( 面板 )

與 HP 、 IBM共同設計開發,降低生產時間

SS

CC

完善的電子供應鏈管理。

無系統組裝 具有全球交貨能

力,並且可以配合客戶需求,提供不同完成度的產品。

EEMM

五、 競爭優勢比較

類似的競爭優勢鴻海 類似的

競爭優勢廣達

•擅長製程上的創新,充分降低成本。•透過模組化,降低成本。•利用模具開發能力,掌握成本優勢。

製造:執行力的表現掌握規模經濟

•透過集中生產掌握「規模經濟」。•擅長製程上的創新,充分降低成本。•專精一種產品,發揮學習效果。

類似的競爭優勢鴻海 類似的

競爭優勢廣達

•產品線寬廣,企圖提供給消費者一次購足的服務•藉由掌握關鍵零組件,切入不同的產業。

產品線:多元化,

切入關鍵零組件

•全球前十大筆記型電腦品牌,九個是廣達的客戶,各種規格都可生產。•切入筆記型電腦的關鍵零組件製造。

類似的競爭優勢鴻海 類似的

競爭優勢廣達

•快速製造、快速傳遞、全球發貨,符合客戶降低存貨及可靠的要求。•雖有自有品牌,但為零組件品牌,不會和客戶直接競爭。

客戶關係:建立、維護顧客

「信賴感」。

•廣達把提供客戶的研發服務放在不同的區域內進行,生產即使在同一廠區內,客戶也不擔心。•暫時不推出自有品牌,專注於代工生產及設計

類似競爭優勢整理• 業務都是單純的「代工業務」。• 放棄了「微笑曲線」的高毛利右端 ──品牌及通路 。

在「規模經濟」、「學習效果」、「客戶關係」的基礎上,以「優異的執行力」,建立起了本身的競爭優勢和進入障礙。

不同的競爭優勢鴻海 不同的

競爭優勢廣達

•雖然積極投入設計,但是主要的研發能力還是專注於「製程創新」,專注於製造。

R&D 策略:重點不同!

•投入產品設計多年,有完全整合 R&D和製造的能力。提供價值鏈上游完整的服務。

不同的競爭優勢鴻海 不同的

競爭優勢廣達

•切入各種步入成熟期的產業,藉由併購和模具的核心能力,把電子業「機械產業化」。

成長邏輯:快速成長追求規模

V.S.

專注,相關多角化

•專注於筆記型電腦產業,其多角化的發展多由本業垂直整合,自然培養及衍生,追求相關多角化。

不同的競爭優勢鴻海 不同的

競爭優勢廣達

•有大量且優秀的法務人員,獨特的智慧財產權系統,及時搜集各國新的智財。•專利訴訟經驗豐富,嚇阻對手進行專利戰。

對專利的看法:嚇阻策略

V.S.

深藏不露

•較少主動發動專利戰,但是能力絕對不弱,聯合其他同業成功對抗外商的智財控訴。•在經營中比較不強調。

不同競爭優勢整理• 由於切入的產業及業務的不同,造成了發

展的經驗和經營模式上的差異 。• 並沒有絕對的優勝劣敗關係 。

鴻海的模式優點在於跨入不同產業的能力較強

廣達模式雖然在新產業的擴張上較不容易,但對於產業的熟晰度較高

(複雜的供應鍊管理能力)

六、 未來競爭力比較

目前情境描述傳統桌上型電腦已經完全被「標準化」 ,造就了沒有通路及品牌、專注製造的 OEM及 ODM 廠商興起 。什麼產品都做的 EMS (偉創力、鴻海… . )和 ODM (廣達、仁寶… . )廠商的業務重疊性越來越高。

比較專注又有設計能力的「 ODM 」會取得市場的主導?

還是 EMS 將會憑著規模吃下所有的市場?

趨勢預測

在切入發展成熟的產品製造上,會有相當優異的發展潛力

繼續併購擴張下去,真的能夠使得組織的自製效率勝過市場效率?

鴻海、鴻海,你的極限在哪裡?

趨勢預測

未來的競爭優勢,在於延伸其核心能力──「可攜帶電子產品設計和製造製造能力」

以本身的研發實力出發,配合「外部研發」,企圖抓住新的

「殺手級」行動電子產品

就算真的研發成功,以廣達的實力,

有機會掌握到未來的商機嗎?

Time for Q & A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