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在光泽轶事 -...

Post on 05-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MINBEIDAILY2016.12.22星期四

07责任校对:郑国艺

电话:8827770专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邱游惠 红色文化��专题HONGSEWENHUA�ZHUANTI

电子信箱:mbrbzk@163.com【 】

□李加林

最近,笔者在尘封57个春秋的武夷山党史档案库,查阅到红十军第二次入闽北作战后期,方志敏在闽赣交接的分水关草鞋岭,亲自指挥了一次抗击江西国民党军的阻击战,被称是“一次有惊无险的传奇战斗”。

那是1932年9月21日,以方志敏为主帅的红十军一举攻克了浦城县城后,计划在浦城县城休整三天,开展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队伍等项活动。江西国民党获悉此情报,作出分析与判断:红十军第一次入闽,从武夷山的温林关“进”和“出”闽北;第二次由武夷山的分水关进入闽北,这次必然从分水关回赣东北。于是,敌军在闽赣边陲铅山县紫溪、石塘、洋村等地,集结敌12师、21师、71师、79师等4个师,加上地方武装3个团,总兵力在五、六万人,在草鞋岭的“马鞍山”和“河口”设下两道防线,第一个目的是截断红十军回师赣东北的道路,第二个目的是对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构成军事威胁。此时此刻,隶属闽北苏区铅山县的地下党组织,将此“情报”向闽北分区司令部作了详细汇报。闽北分区司令部还得到情报,敌军有两个师已继续运动到“分水关”一线待命。分区司令部将整个紧急军情,用电台发到浦城红十军的军部。

当年,肩负入闽作战主帅的方志敏,根据闽北分区司令部发来的“急电”,连夜召开高层军事会议决定,命令红十军全军昼夜急行军,从浦城赶到分水关距“马鞍山”约20里的村庄。可是,敌79师已到达紫溪北面,离“马鞍山”只有10余里,敌我双方都把这场战斗胜负的主动权,押在争夺“马鞍山”制高点上。“马鞍山”制高点,四周高山重叠,前后悬

崖岩壑,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又是红十军回师赣东北必经的一条通道,谁先占领“马鞍山”制高点,谁就赢得获胜的主动权。于是,双方在此展开一场比体力、比意志、比速度的较量,争夺“马鞍山”高地。红十军在方志敏坚强指挥下,全军将士发扬不怕苦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分水关北鹿边陲日夜跑步向“马鞍山”高地冲刺,从正面比敌军提前五分钟占领“马鞍山”制高点,把敌人甩在高地背面的山下。

红十军占据“马鞍山”高地后,方志敏以军事家的谋略,紧张地进行兵力和火炮布防,将红十军主力摆在高地正面前沿阵地,把闽北红军独立团安排在高地背面阵地,前后可以穿插和接应,形成一道道坚固的防线。这时,已是1932年的9月23日。

说到败在高地脚下的敌军,经过一天的收拢和编队,于第2天出动一个团的兵力,从山脚下两侧,由炮兵群配合,乘山高雾密,向“马鞍山”高地作试探性进

攻。红十军在高处沉着迎战,当敌军爬过山腰地带,进入我军火力射程时,红

十军的步(机)枪和手榴弹,像天上的星星飞向敌群,打得敌人不敢抬头,连爬带滚退下山去。此仗,敌军损兵折将半个团,草草收兵。

敌军首战吃了败仗后,一面请求南昌派来飞机,一面增加地面火炮,构成天上飞机、地上火炮配合的布局,共投入两个团兵力,于次日下午发起总攻。一时间,“马鞍山”高地上,四处响起枪炮声。敌人几次轮番爬山,几次轮番炮轰,几次轮番进攻,均被英雄的红十军和闽北红军独立团,以高昂的斗志,猛烈的火力扫射,打得敌人趴在山坡一动不能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此次战役,共消灭敌人两个团,缴获大量枪炮。

随着总攻的号角进入尾声,方志敏清醒地预感到,敌军是不会甘心失败,马上会向上司要求紧急增援,在此地死死拖住红十军。况且,红十军已完成了第二次入闽“从战争的胜利中来扩大闽北苏区,特别着重打通闽北与赣东北两个苏区的联系”的重大使命,已无需在此与敌军应战与久留。于是,方志敏巧妙利用敌人热衷在此恋战和决战的心态,在第二天晚间,一面将红十军主力秘密从高地后山撤出阵地,经铅山的石垅向大洲、五都等地转移,一面部署安排闽北红军独立团在“马鞍山”、车盘、祝公桥一带牵制敌人。

国民党军不知中计,仍把敌军主力放“马鞍山”一线阻击红十军。一天,敌人以为红十军主力还在,便出动一部分敌军伪装红军出现在车盘方向,被另一部分敌人当作红军,双方狗咬狗撕打起来,在近距离对暗号才知道上当了,弄得敌师长哭笑不得。“马鞍山”阻击战两天后,敌军高官才获知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主力已到

达铅山县河口镇附近,敌军又误判以为红十军要攻打河口镇,便急急忙忙将“马鞍山”阵地的主力调来防守河口和尾追红十军,敌我双方虽发生零星枪战,也是有惊无险。

但此时此刻,方志敏指挥红十军已在河口镇的下马卡,利用夜幕渡过信江河畔,满载胜利品凯旋回到闽浙赣省红都葛源。闽北红军“虎将”黄立贵,在与方志敏等亲切话别后,率领闽北红军独立团回到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受到闽分区干部和群众夹道欢迎。

大爱结大果。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两次入闽作战,开启了闽北根据地的全盛时期,一个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闽赣省大本营的重要部分。方志敏在闽北根据地播种的一处处“红根”,至今牢牢地“植根”于闽北根据地人民的心田,它穿越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激励闽北中央苏区人民建设美丽南平的精神动力。

一次有惊无险的传奇战斗

——方志敏指挥红十军第二次入闽最后一次阻击战的故事

张金锭

罗永胜

方晓萍

近年,笔者在研究家乡闽北光泽县的红色文化,在发掘当地的红色史料时,意外地发现80多年前方志敏同志曾到过光泽的线索,还留下了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为此感到兴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光泽是红色苏区,也是红色赣东北与闽北根据地联结的重要战略通道。1931年4月,红十军在赣东北苏维埃主席兼红十军政委方志敏和军长周建屏的带领下,根据闽北苏区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闽北红军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困的严峻形势,第一次进军闽北。

红十军部队从江西横峰,经上饶,出铅山向福建闽北红色首府崇安挺进。那天行军快到光泽县司前村时,一位战士途中因发虐疾倒在路旁。这位战士眼睁睁地看着部队快步从身边而过,而自己却不能走动,难过地落下了眼泪。

这时,后面走过来的是军部队伍,一位骑马的首长看到躺在路过的战士,马上跳下马来上前询问:“怎么回事?同志,你是哪个连的?得了什么

病?”生病战士还没有回答,旁边有人

过来介绍:“同志,你可能不认识,这是方志敏政委!”生病战士很激动,就把自己生虐疾赶不上队伍的情况说了一下。只见方政委点点头,吩咐叫来卫生兵,给这位战士服下难得的奎宁特效药,然后叫通讯员牵过自己的马来,让这位战士骑上。

这位战士说什么也不肯骑方政委的马,他说:“首长您担负多少革命的重任,不能没有马!”方志敏政委严肃地对他说:“同志,现在是在白区行军,到处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兵。你不能掉队。你现在生病,不骑马就没法走,骑上吧!”说完,大步地向前走去。这位战士含着泪望着方政委远去的身影,他不知道方政委也身患疾病,不能走远路。可是为了爱护战士,他却坚持让出坐骑自己走路。

当天傍晚,部队到达司前乡,军部命令在街道旁宿营,不要去打扰百姓。方志敏到处查看部队休息的情况,特地到这位战士的连队看望这位战士。这位战士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能够正常走路,他见方政委来了,

赶紧把马交还。方志敏说:“你病怎么样?如不能走,你马继续骑着!”“不,不,我病已好了,可以走路。首长,谢谢您!今后我一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坚决地打击敌人,决不掉队!”

方志敏联想到部队连续行军作战都很疲劳,而且身体都很虚弱,就叫来部队后勤负责人,指示在司前当地大量采购粮食、蔬菜和肉,并一再叮嘱要让部队战士吃饱吃好,有好身体才能打击敌人。

司前地处偏远高山地区,百姓对红军了解不多。当地的百姓看到大兵部队过来,吓得家家户户关起大门都不敢出。当地农历三月,还比较寒冷。战士们露天宿街旁,也不打门,也不喧哗骚扰民众,感到这样的军队纪律严明,真是少有。所以慢慢地不怕了,一家家开门出来,热情地邀请战士进家休息,战士们都谢绝地说:“谢谢,我们有纪律,不能随便打扰百姓!”百姓都很感动,纷纷送来了大米、蔬菜、猪肉等慰问品。方志敏指示,不能白拿,收下都要付给钱。百姓都称赞:“红军队伍真的不同,这样好的队伍一定会打胜仗!”

第二天一早,红十军部队起身从盘肩岭古道开赴崇安。方志敏和周建屏等红十军首长和当地百姓依依分别。而后,红十军在方志敏和周建屏带领下,果然不负众望,在闽北纵横驰骋,英勇作战,很快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打出了军威,闽北红色革命形势很快好转。

方志敏在光泽的这些故事发掘出来,由此更可看到他早年的革命活动,他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范。这些故事真正发生在这里,也让笔者一下感到他的光辉形象由远及近,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在艰苦的战争行军中方志敏能和官兵一致,把马让给伤病员,与士兵同甘共苦。他遵守红军的纪律,到新区宿营在街道屋檐下安身,不给群众添麻烦。群众送东西给红军他要求一一付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自觉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形象,保持与群众血肉相连,是难能可贵的。这不由地让笔者想起了许多共产党员,他们如方志敏同志一样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表里如一,始终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忘我努力地工作,为人民所敬仰。

时间过去了80多年,方志敏在光泽的这些故事折射出他光辉的品格,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典范。他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榜样。

方志敏在光泽轶事□王建成

方志敏是冯雪峰很熟悉很崇敬的革命家。1935年1月24日上午,方志敏在陇首村封锁线上遭遇敌白军四十三旅被捕,之后逐级送往营部、团部,并于2月2日由上饶押解南昌,关押在“南昌军法处囚室”,即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的看守所。方志敏在狱中严拒蒋介石的利诱和劝降,在狱中的7个月时间里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给某夫妇的信》、《狱中纪实》、《给党中央的信》、《给胡罟人的信》、《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序言及《给我妻缪敏同志的信》、《给孙夫人的信》、《给鲁迅的信》等十六篇文稿。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给党中央的信》、《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十六篇书稿是如何传送出狱中,得以保存至今,这是鲜为人知的史实。据史载:方志敏在狱中饱受折磨,又患重病,却一天也没有忘记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书”的笔墨,写了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文章,又秘密地用米汤给党中央写信,总结这次先遣队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他决定托个可靠的人把这些密信和文稿送出监狱去。可是,红军尚在长征的途中。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区,我们党的活动是秘密的,党员的身份是不公开的。叫那送信的人到哪里去找党的关系呢?

方志敏反复思索着,必须给密信和文稿找个可靠的着落。有一天,仿佛暗夜里亮起一道闪光,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虽然彼此之间并不认识,然而他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深信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决定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信件和文稿,送到鲁迅先生的手里。他完全相信:鲁迅先生一定能够承担起这个十分艰巨和危险的任务。

据权威史料考证: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书稿得以传出狱中,除了他在狱中争取过来同情革命并在传送文稿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人,名叫高家骏外,就是鲁迅和冯雪峰两位先生。高家骏当时在看守所当文书,受方志敏同志教诲较多,曾为方志敏同志提供过书报、购买信笺稿纸、传递消息,并利用值勤的机会掩护过方志敏同志写作。程全昭是高家骏青梅竹马的女友。1935年7月中旬,程全昭赴高家骏之约到南昌,并改名李贞。高家骏将方志敏同志的三封信和一个纸包交给她,“一封是给宋庆龄的信,另一封信和纸包着的书稿是给鲁迅的。”到上海后,李贞先到四川北路内山书店找鲁迅。一个青年人说:“鲁迅不在。”李贞说:“我是从江西来的,有东西交给他。”那个青年说:“你真的有要紧的事吗?你带的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于是,李贞就把信和纸包交给了他。第二天一早,她就离开上海回到杭州。

一个月后,当信送到鲁迅手里时,方志敏已经牺牲了。“我并不认识你,相互从未通过信,但我信任你,确信你能够满足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后庄严的要求的……”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在狱中致鲁迅先生信中的一段话。鲁迅真正出于同志的信任和对共产党的深情厚意,按照方志敏烈士的嘱托将信件与书稿慎重保管起来。1936年4月25日,冯雪峰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由陕北到上海,次日便住到文友鲁迅先生家里。鲁迅先生与冯雪峰是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是志同道合、并肩战斗的挚友。是冯雪峰帮助鲁迅接识了红军将领陈庚,他还是瞿秋白和鲁迅之间友谊的使者,使得鲁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赞许到钦佩直至敬仰。出于同志的信任,鲁迅当即便把方志敏同志的遗稿,《可爱的中国》、《清贫》以及方志敏同志给党中央的密信,全部交给了冯雪峰,使之顺利地投入了党的怀抱。

冯雪峰从鲁迅手中接过方志敏的书稿后,感到自己身兼数职,他不忘延安党中央在临来上海前交给自己建立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重任,考虑到处境十分危险,如亲自保管实在不妥,绝不能将方志敏用心血写就的书稿遗失掉!他反复再三,权衡分析,最终想到在“左翼作家联盟”里的亲密战友谢澹如先生。谢澹如虽家资万贯,但他长期受革命熏陶,思想进步,与鲁迅、冯雪峰交谊笃厚。他曾在1931年二度接受冯雪峰委托,为掩护共产党党员瞿秋白夫妇,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将他们接到家中长住两年之久;瞿秋白、鲁迅去世后,又妥善为其保管好书稿。在冯雪峰心目中,谢澹如是值得信任的忠实朋

友。于是,冯雪峰果断地将方志敏书稿一并交其保存。1938年8月,为纪念方志敏英勇就义四周年,谢澹如创办金星书店,以霞社名义出版了《方志敏自传》,书中发表了其狱中写的《清贫》、《可爱的中国》。1940年夏,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读着《方志敏自传》,拿出珍藏的方志敏照片,浮想连翩,写下了“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的七绝诗。诗中,叶剑英借用文天祥被俘到金陵的典故,一方面为方志敏烈士的崇高气节而震撼,另一方面对蒋家朝廷一边喊抗日,一边继续残害抗日人士而深恶痛绝。

1942年,日本侵略军全部侵占上海租界,谢澹如矢志保存瞿秋白、方志敏烈士的手稿以及一批“左联”机关刊物《前哨》、《文学导报》等。除了出版一些瞿秋白、方志敏烈士的书稿外,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将他们的书稿妥善珍藏。一天,他获悉日军要来搜家,他连夜只带上装有瞿秋白、方志敏烈士书稿的小黑皮箱和一些日用品,携带家人匆匆忙忙住进法租界。次日,日军果然来到紫霞路68号谢宅搜查未果,放火将谢宅烧毁。虽然家园烧毁,但谢澹如万分庆幸瞿秋白、方志敏烈士的手稿安然无恙。此时,冯雪峰正关押在建阳徐市集中营。

新中国成立后,谢澹如将这些珍贵文物无私地上缴给国家。虽然谢澹如不是共产党员,但他的言行,是对同志的信任。冯雪峰自1942年11月从被关押在建阳徐市集中营152天,经党中央和革命友人保释出狱后,在重庆闻悉六年前曾委托谢澹如舍身好生保管方志敏的书稿还幸存,发自肺腑地赞誉他是中国共产党“忠诚守义,肝胆相照”的最忠诚的文化名人。

今天,我们能得以捧读着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可爱的中国》,应当为鲁迅、冯雪峰先生对方志敏烈士的革命情谊而咏叹!应该为谢澹如、高家骏、程全昭及其他隐姓埋名的进步人士而赞叹!

《清贫》《可爱的中国》书稿幸存始末

“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

闽北日报(宣)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