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 点燃智慧火花 科创伴我同行 -...

1
B04 教育·专题 2015 年 5 月 20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郭漪 美术编辑 林婕 简讯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5 月 17 日,普陀少年城里, 一场学前结构类搭建联合区赛 精彩上演,来自普陀和嘉定两个 区县百余位幼儿园小朋友搭模 型、讲故事,玩得很开心。普陀 区青少年中心科技部负责学前 科技活动的祝敏表示,结构搭建 并不是简单的物件垒叠,涉及到 交错搭、镂空搭等很多技巧和机 械等其他知识技能,这次联合区 赛,第一次把搭建模型和讲故事 结合起来,不仅是考验孩子,也 是对幼儿园科技老师在教学时 这两方面的专业融合的考验。 “中心充分运用区域资源, 围绕“五大学堂”,根据不同区域 情况选择其中的相关学堂的内 容进行深度研发,既为实施创新 教育区域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 也拓展了校本课程研发的空间, 形成了课程结合点。”科技部部 长叶仪琳老师表示,科普工作的 展开离不开学校参与和校内外 科技老师的辛勤付出。目前,普陀 区共有国际生态学校13所,中国 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级实验 学校 4 所,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 10 所,普陀区科普特色示范窗口学校 5所、普陀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9 所、普陀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0 所,为中心在区内开展科技教育普 及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为了能让科技教师更好地 提升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乐于 创新,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组织学 校科技总辅导员开展各类培训 学习和工作交流,形成了每周三 专业培训和每月学校科技总辅 导员的例会制度,加强与学校科 技辅导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推动 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每个周三下午,中心科技部 都会组织学校科技辅导教师开 展专业培训与业务教研,专项内 容包括航模、船模、车模、生物、 电子等,2014 年,通过中心组织 参加培训与教研的教师有 130 余 人。“我们正在有计划、有重点地 建设好一支多种类、多层次的科 普教师人才队伍,”徐副主任表 示,提高科技教师队伍整体技能 和素养,才能实现校内外人文教 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跨越,为 此,中心任重道远。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 中;从学生、老师到学校,普陀区 青少年中心科技教育普及工作, 在“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 的核心理念支撑下,探索各种有 效途径和方式,在传播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区内青少年 学生的科技素养方面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据悉,2015 年,普陀区 青少年中心将在区内学校科技创 新教育、学前科技启蒙教育等方 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点燃智慧火花 科创伴我同行 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普及教育让更多孩子获益 今天,一年一度的普陀区“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正式启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等科技场馆将对外开放,科学家走进 校园与孩子们共话航天与气象等科普知识,同时区内各所中小幼学校科技特色系列活动、高中生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也陆续 展开。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中心充分运用区域资源,围绕“五大学堂”,开展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社区活动、环保摄影比赛、头 脑om亲子擂台赛等,吸引了近4万人次学生、家长的参与。2014全年中心科技部共组织指导区、市级科技竞赛与活动有40 个大项,60 个小项,共有 3605 人次获得国际、全国和市级奖项,在实现“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工作理念的路上又迈近 了一步。 青年报 徐红清 真光小学获头脑奥林匹克 欧锦赛亚军 2015 年 5 月初,上海市普陀 区真光小学的师生们代表中国 参加头脑奥林匹克欧锦赛,来自 6 个国家共 27 支队伍参赛。 在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技老师丁乃扬的带领下,真 光小学的6名队员在“长期题”和“即 兴题”比赛中表现出色。在最具挑 战性的“国际混合编组即兴题”的比 赛中,队员们更是表现优异,夺得了 第二名的好成绩,实现了亚洲队伍 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水科技创新实验室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5 年 5 月 16 日,光新学 校四年级和七年级的 24 名同学, 齐聚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 创新实验室,成为VE价值工程 “水资源”创新实验室课程的首 批体验者。 据悉,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作 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 目基于课程的中小学创新实验 室建设行动研究子课题承担单 位,与上海价值工程普及推进委 员会、上海市光新学校开展合作 研究,共同开发聚焦VE价值工程 “水资源”创新实验室课程,提升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 去年的这个时候,武宁中学 的纪兆中,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中 学生水科技发明竞赛。他设计 的一款安装在水龙头上的节水 装置,通过使用者站在水池前自 身的重量产生能量,使该装置运 转起来,经过该装置水龙头的水 流量可以减少到原来使用时的 十分之一。最终他的这项节能 环保发明在全国比赛上获得一 等奖。 “报名参加的初衷是想试一 试,从来没接触过这块,没想到 能获一等奖。”纪兆中的爸爸亲 眼见证了孩子从报名、形成设计 理念、失败重新设计、上网查资 料、产品出世、完成论文、演练答 辩,到登上全国竞赛舞台侃侃而 谈的过程,欣喜于孩子一路的成 长。“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无限 可能,”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 部戴剑老师和该校朱小颖副校 长作为指导老师,为纪兆中参加 比赛进行了全程指导,虽然孩子 并不是科技特长生,“但只要他 愿意,我们就会为他提供这样的 舞台。” 纪兆中仅是普陀区水科技 教育惠泽区域内学子中的普通 一员。戴剑老师介绍,水科技创 新实验室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 特色、校外特点的项目微课程, 初步架构了面向小学至高中的 “水发现就在身边”、“初中水足 迹就在身边”、“高中水科技就在 身边”课程体系。同时,目前处 于建设后期与活动研发初期的 水科技创新体验项目,已吸引 2000多人次参与,预计经过中期 评估后,将在暑期重点开放,每 年能够分享该项目的学生将达 到近万人。 中心副主任徐迅表示,普陀 区青少年中心作为区域校外青 少年科教活动的中心机构,本着 “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 的核心理念,积极推广公益性科 学普及课程,2014 年,吸引了近 8000名学生免费参与学习体验 实践探索,通过欢乐双休日课 堂、新上海人的科技传播等课 程,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创新的 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创 新素养。 普陀的桃浦地区,曾是重工 业污染区,经过若干年的修复治 理,现今将建设科技智慧城。针对 这一区域情况,普陀区青少年中心 组织该区域幼儿园、小学、初高中 共建“气候教育联盟”,整合资源, 开展各类气象科普项目。 普陀区恒德小学就是其中 一所特色学校。在上海市第一 届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场上,该校 3 个学生编排了一幕《追风少年》 的小品:作为学校的气象小观察 员,需要每天2次到学校的气象 站记录相关数据,那么遇到双休 日怎么办?遇到刮风下雨的天 气怎么办?这些发生在学校气 象小观察员身上的真实故事,深 深打动了台下的观众和评委。 “气象小观察员”是普陀区 恒德小学举办“纪念世界气象日 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主题 活动自 2007 年开始已连续举办 9 年,期间,该校走出去请进来,与 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合作,校内举 办气象主题活动、研制气象纸牌 游戏、研发气象探究校本课程 ……对外与桃浦地区幼儿园、小 学、高中共建“气候联盟”,与桃 浦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进 行跨校走班活动……环境气象 知识与校内外丰富的活动相结 合,让学生乐在其中。 “孩子们做这些气象记录, 从来都没有迟到过,这份坚持令 人自豪。”该校科技负责老师管 庆生告诉笔者,学校开展的气象 摄影、绘画、小实验、小调查等活 动很受学生欢迎,孩子们的兴趣 上来了、变得更有责任心了,自 信心也更强了。有几个 5 年级的 学生即将毕业,来问管老师,希望 有一套气象桌游纸牌做毕业纪 念。管老师透露,以气象生态环境 为主题的桌游纸牌,是由学校学生 自主研发的,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气 象环保主题、设计稿,再由学生进 行试走、修改,最终成品,供每个班 级课余活动时使用。“我们自己做 的,其他学校都没有的。”对此,学 生感到特别自豪。 今年,作为获得全国气象校 园示范站和国际生态学校称号 的恒德小学,在气象科普方面又 有了全新的尝试。“今年校园电 视台虚拟演播厅已经建设完成, 我们将招募学生制作气象主题 的节目,采访、摄录等都让学生 完成。”管老师稍稍剧透了一下, 相信会在校园内引发同学们新 一轮的学习热潮。 普通中学生变身科技小达人 气象观察员的小小自豪感 让科技教师更加乐于学习、乐于创新 孩子们正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场馆内体验水趣。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May-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B04 点燃智慧火花 科创伴我同行 - app.why.com.cnapp.why.com.cn/epaper/qnb/images/2015-05/20/B04/... · 效途径和方式,在传播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区内青少年

B04 教育·专题 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责任编辑郭漪 美术编辑 林婕

■简讯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5月17日,普陀少年城里,一场学前结构类搭建联合区赛精彩上演,来自普陀和嘉定两个区县百余位幼儿园小朋友搭模型、讲故事,玩得很开心。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部负责学前科技活动的祝敏表示,结构搭建并不是简单的物件垒叠,涉及到交错搭、镂空搭等很多技巧和机械等其他知识技能,这次联合区赛,第一次把搭建模型和讲故事结合起来,不仅是考验孩子,也是对幼儿园科技老师在教学时这两方面的专业融合的考验。

“中心充分运用区域资源,围绕“五大学堂”,根据不同区域情况选择其中的相关学堂的内容进行深度研发,既为实施创新教育区域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也拓展了校本课程研发的空间,形成了课程结合点。”科技部部长叶仪琳老师表示,科普工作的

展开离不开学校参与和校内外科技老师的辛勤付出。目前,普陀区共有国际生态学校13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级实验学校4所,上海市科技示范学校10所,普陀区科普特色示范窗口学校5所、普陀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9所、普陀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0所,为中心在区内开展科技教育普及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为了能让科技教师更好地提升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乐于创新,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组织学校科技总辅导员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和工作交流,形成了每周三专业培训和每月学校科技总辅导员的例会制度,加强与学校科技辅导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每个周三下午,中心科技部都会组织学校科技辅导教师开展专业培训与业务教研,专项内

容包括航模、船模、车模、生物、电子等,2014年,通过中心组织参加培训与教研的教师有130余人。“我们正在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好一支多种类、多层次的科普教师人才队伍,”徐副主任表示,提高科技教师队伍整体技能和素养,才能实现校内外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跨越,为此,中心任重道远。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从学生、老师到学校,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教育普及工作,在“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的核心理念支撑下,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在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区内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悉,2015年,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将在区内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学前科技启蒙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点燃智慧火花 科创伴我同行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普及教育让更多孩子获益

今天,一年一度的普陀区“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正式启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等科技场馆将对外开放,科学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共话航天与气象等科普知识,同时区内各所中小幼学校科技特色系列活动、高中生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也陆续展开。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中心充分运用区域资源,围绕“五大学堂”,开展科普进家庭、科普进社区活动、环保摄影比赛、头脑om亲子擂台赛等,吸引了近4万人次学生、家长的参与。2014全年中心科技部共组织指导区、市级科技竞赛与活动有40个大项,60个小项,共有3605人次获得国际、全国和市级奖项,在实现“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工作理念的路上又迈近了一步。 青年报 徐红清

真光小学获头脑奥林匹克欧锦赛亚军

2015年5月初,上海市普陀

区真光小学的师生们代表中国参加头脑奥林匹克欧锦赛,来自6个国家共27支队伍参赛。

在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老师——丁乃扬的带领下,真光小学的6名队员在“长期题”和“即兴题”比赛中表现出色。在最具挑

战性的“国际混合编组即兴题”的比赛中,队员们更是表现优异,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实现了亚洲队伍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水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15年 5月16日,光新学

校四年级和七年级的24名同学,齐聚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创新实验室,成为 VE 价值工程

“水资源”创新实验室课程的首批体验者。

据悉,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作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课程的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行动研究子课题承担单位,与上海价值工程普及推进委员会、上海市光新学校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开发聚焦VE价值工程

“水资源”创新实验室课程,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

去年的这个时候,武宁中学的纪兆中,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竞赛。他设计的一款安装在水龙头上的节水装置,通过使用者站在水池前自身的重量产生能量,使该装置运转起来,经过该装置水龙头的水流量可以减少到原来使用时的十分之一。最终他的这项节能环保发明在全国比赛上获得一等奖。

“报名参加的初衷是想试一试,从来没接触过这块,没想到能获一等奖。”纪兆中的爸爸亲眼见证了孩子从报名、形成设计理念、失败重新设计、上网查资料、产品出世、完成论文、演练答辩,到登上全国竞赛舞台侃侃而谈的过程,欣喜于孩子一路的成长。“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无限可能,”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技部戴剑老师和该校朱小颖副校长作为指导老师,为纪兆中参加比赛进行了全程指导,虽然孩子并不是科技特长生,“但只要他愿意,我们就会为他提供这样的舞台。”

纪兆中仅是普陀区水科技教育惠泽区域内学子中的普通一员。戴剑老师介绍,水科技创新实验室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校外特点的项目微课程,初步架构了面向小学至高中的

“水发现就在身边”、“初中水足迹就在身边”、“高中水科技就在身边”课程体系。同时,目前处于建设后期与活动研发初期的水科技创新体验项目,已吸引2000多人次参与,预计经过中期评估后,将在暑期重点开放,每年能够分享该项目的学生将达到近万人。

中心副主任徐迅表示,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作为区域校外青少年科教活动的中心机构,本着

“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的核心理念,积极推广公益性科学普及课程,2014年,吸引了近8000名学生免费参与学习体验实践探索,通过欢乐双休日课堂、新上海人的科技传播等课程,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创新素养。

普陀的桃浦地区,曾是重工业污染区,经过若干年的修复治理,现今将建设科技智慧城。针对这一区域情况,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组织该区域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共建“气候教育联盟”,整合资源,开展各类气象科普项目。

普陀区恒德小学就是其中一所特色学校。在上海市第一届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场上,该校3个学生编排了一幕《追风少年》的小品:作为学校的气象小观察员,需要每天2次到学校的气象站记录相关数据,那么遇到双休日怎么办?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怎么办?这些发生在学校气象小观察员身上的真实故事,深深打动了台下的观众和评委。

“气象小观察员”是普陀区恒德小学举办“纪念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主题活动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9年,期间,该校走出去请进来,与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合作,校内举办气象主题活动、研制气象纸牌游戏、研发气象探究校本课程……对外与桃浦地区幼儿园、小学、高中共建“气候联盟”,与桃浦中学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进行跨校走班活动……环境气象

知识与校内外丰富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乐在其中。

“孩子们做这些气象记录,从来都没有迟到过,这份坚持令人自豪。”该校科技负责老师管庆生告诉笔者,学校开展的气象摄影、绘画、小实验、小调查等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孩子们的兴趣上来了、变得更有责任心了,自信心也更强了。有几个5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来问管老师,希望有一套气象桌游纸牌做毕业纪念。管老师透露,以气象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桌游纸牌,是由学校学生自主研发的,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气象环保主题、设计稿,再由学生进行试走、修改,最终成品,供每个班级课余活动时使用。“我们自己做的,其他学校都没有的。”对此,学生感到特别自豪。

今年,作为获得全国气象校园示范站和国际生态学校称号的恒德小学,在气象科普方面又有了全新的尝试。“今年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厅已经建设完成,我们将招募学生制作气象主题的节目,采访、摄录等都让学生完成。”管老师稍稍剧透了一下,相信会在校园内引发同学们新一轮的学习热潮。

普通中学生变身科技小达人

气象观察员的小小自豪感

让科技教师更加乐于学习、乐于创新

孩子们正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水科技场馆内体验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