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生活 故事 b3epaper.file.routeryun.com/jsb/other/5ebdfad817fd8.pdf · 2020-05-15 · 人物...

1
2020 2020 5 5 15 15 星期 星期故事 故事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杨梦婷 杨梦婷 人物 生活 故事 校园 B B3 3 他,喜欢写故事,喜欢讲故事,还帮 人改了一辈子的故事。他一生与故事 结缘,他的名字享誉中国故事界,曾被 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社区优秀文化辅 导员”,荣获2011 年度“感动金山人物” 称号。今年5 月,还荣获上海民间文艺 家协会、上海故事家协会改革开放 40 周年上海故事发展“突出贡献奖”。 他,就是上海《故事会》杂志社特 约编审、中国新故事艺术专家组成 员、山阳镇文体中心顾问 —张道 余。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 们近距离走进这位年近八旬、笔耕不 辍的老者,一起来听听这位故事大家 的感人故事。 在座的很多同志一定还记 得,两年多前的 7 1 日,也是 在这个会场,山阳镇纪念中国 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举行, 有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 老人—就是张道余老师,走 上这个舞台,声情并茂地为大 家讲述自己《入党那一天》,令 人深深佩服和感动。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就 在演讲前一天的晚上,张道余老 师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会让这 个经历过诸多生死考验的老者 痛哭流涕、无法入眠?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年近八旬的张道余与老伴 胡友娥相依相守整整 57 年,两 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2013 年以来,老伴的老年痴呆症日趋严 重,有时清醒有时恍惚。那天晚上, 动迁后暂住在华江小区女儿家的张 道余按照安排,要去区文化馆进行最 后一次的演讲彩排。 “老太婆,我要去区里彩排,你乖 点,躺在床上不要出来,我好了马上 回来。”晚上六点多,张道余把老伴安 顿好后,叮嘱她不要随意乱走动。 老伴听话地乖乖点点头,像个懂事 的孩子: “你去吧,不过你要快点回来。” …… 张道余急冲冲地赶到区文化馆彩 排,心里总有些放心不下。等到八点 左右节目彩排一结束,他就急奔回家。 当时正值酷暑期间,满头大汗的 张道余烟都来不及吸一口,就直奔卧 室去看老伴。 顿时,他傻眼了—老伴不见了。 小辈们都不在家,大门也锁得好好的, 老太婆哪里去了?张道余心急如焚,他 从一楼找到两楼,一间房间一间房间地 找,他喊啊, “老太婆,老太婆……”整整 找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不见踪影, 他感觉天都快塌了。 突然,底楼的一间后备间里 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这间屋 子平时堆放杂物,没有安装电 灯,会不会老太婆去那里了?张 道余拿着手电筒往堆满杂物的 屋子里东照照、西照照,果然,在 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找到了倒在 地上的老伴。 见到这一幕,张道余泪如泉 涌,他马上走进去,蹲下身子,手 电筒的微光里,看到的是浑身大 汗的老伴,头发湿哒哒,脸上、手 上被咬满了蚊子块,张道余心疼 极了,马上抱住她,说:“老太婆, 叫你不要动,我说了马上就回来 的,谁叫你来这里了?!” “老头子啊,老头子啊,我一 直在找你……”两人抱头痛哭。你若 安好,便是晴天。100 斤的张道余,在 狭小的空间里吃力地扶起了 120 斤重 的老伴,给她洗澡擦身、安抚她渐渐 入眠,而这一夜,张道余失眠了。 第二天,张道余安排了家人照顾 老伴。而他自己,依然精神抖擞、若 无其事地来到了区文化馆进行演讲, 讲述“入党那一天”的故事…… 这天,是段旭同志接手万载县建 设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心 情最沉重的一天。党支部的一名老 同志去世了,对段旭而言, 这位老同 志既是自己的老领导,老前辈,又可 以说是好友,这位良师益友的离去, 让段旭心情非常的复杂。翻开记忆, 往事历历在目,段旭忍着悲痛为这位 离去的老同志撰写了一篇悼词。追 悼会上,送别的亲友听着段旭同志诵 读的悼词,一个个声泪俱下。 这件事情之后,段旭就一直在 想:老同志退休下来之后,肯定不习 惯,往往都会有被边缘化的心态。有 的人甚至把退休后的自己比喻成是 “一张过期的旧船票”。想想自己刚 退下来时,也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有 失落感。现在自己既然担任支部书 记,就要关心好老同志。如何既关心 好刚退休的同志,又要关心好高龄的 老同志,是放在以段旭为主心骨的党 支部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段旭的 带领下,党支部形成了“三庆活动”,什 么是“三庆”呢?就是老同志入党30 年的庆祝会、结婚40 周年的庆祝会、逢 60708090 岁的生日庆祝会。这些 庆祝会后,老同志们一个个都非常的开 心。时间一长,不过总感觉美中不足 了,有的人说形式太单一了,有的人说 范围太小了等等,但是段旭感觉好像没 有一个意见建议能切中要害。 在一次支部列会上,老干部老吴 说出了老同志们的心声:“最近,老同 志们好像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 高,感觉有些平淡,我想说说我的观 点,请大家帮忙参谋参谋,我认为,其 实,老同志们最爱听的是自己的悼 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对一 个辛勤劳动一辈子的老同志而言,老 了老了最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 们很少当面表扬别人,特别是上了年 纪的老人更鲜有机会被人表扬。而 有趣的是我们生活当中,人死之后, 别人对他的那份悼词是最动人,最中 肯的评价。然而,人死了之后,自己 听不到写给自己的悼词。 老吴语重心长地说道: “人往往是 听着赞美别人的词章,而赞美自己的 言语却来的太晚。如果,我能够在自 己的庆生会上,听到党组织对我的评 价,听到大家对我一辈工作的肯定,我 会非常的开心。如果把我的悼词提前 到我的庆生宴会上朗读,我也乐意。” 这时候,老刘站了起来,激动地 说:“不妥当,不妥当!毕竟悼词是追 悼会上念的,拿到庆生会上来念,是不 是有点不吉利。老同志们会不会有想 法,毕竟我们都老大不小了,一只脚已 经踏进棺材板里的人了,不要那壶不 开提那壶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开开 心心地在一起庆祝生日。然后一个人 拿着你的悼词来念。大家听听,这个 合适吗?我是感觉不是那个味道!” 老吴听了之后,脸上是一阵青一阵 白,心里不是滋味,磕磕绊绊地说: “我说 的不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让人在生日 会上念悼词,我说的是、是、是……” 这时候,段旭打断了他们的对 话,说道:“我明白老吴的意思,老吴 说的是,老同志们都喜欢听别人对自 己的评价,而往往我们对一个离世的 人最后的悼词是最中肯、最优美的评 价。如果,能在庆生会上,给一个老 同志一份最中肯、最优美的评价,那 肯定是锦上添花,肯定能得到老同志 们的热烈欢迎。” 接着段旭又对老刘说:“我也明 白,老刘你的担忧。您是担心这样的 方式,老同志们是不是能接受?如果 我们操作中,一旦有所偏差,会不会 事与愿违?但是,我想,现在小青年 结婚时,证婚人都要有贺词,我们老 同志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党支部给他 一份贺词,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吧!” 段旭看了看大家,郑重地说:“我 觉得,这个点子不错,把对一个老同志 的悼词,变成贺词,是一件大喜事。” 说是大喜事,但是这大喜事到底 怎么弄?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段旭 胸有成竹的说:“我知道怎么弄。”他 们说干就干,正好下一个月的庆生宴 会的主角是老刘。他们在筹备正常 的庆生宴会的同时,由段旭带队为老 刘撰写了一份“贺词”。 庆生宴当天,支部老同志悉数到 场,大家按照座位表,依次做好,庆生 宴会的环节一个个开始,很快最重要 的环节到了由段旭代表万载县建设局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老刘致“贺词”: 亲爱的各位老党员、老同志们:大 家好!值此金秋,硕果芬芳之际,欢迎 大家来参加,老刘同志的庆生宴会。 我们今天要做一个特别的环节,经党 支部精密的调研,为我们亲爱的老刘 同志,献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份 最动听的贺词。在此祝贺老刘生日快 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老刘同志, 1938 3 月参加工作, 1940 6 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贺词结束时,宴会厅内响起了经 久不息的掌声,老刘感动的声泪俱 下:“谢谢党组织,谢谢段书记、更加 感谢各位老战友、老同事。” 原来,段旭在撰写“贺词”前,去 调阅了一遍老刘的档案,把他的工作 经历,获得的个人荣誉全都排摸的清 清楚楚。然后,再挨个去采访了老刘 身边的亲友,把平时旁人不知道的老 刘的优秀事迹,都挖掘出来,写的丝 丝入扣。这份“贺词”,不仅是老刘一 生的成绩,更是老刘最美好回忆的纪 录片。听到这份“贺词”,不仅老刘激 动万分,其他老同志也高兴得不得 了。一个个都非常期盼,想听听对自 己党组织对自己的“贺词”。 很快到了下一个月的庆生宴会 到了,这次的主角是支部委员老吴和 刚退休的老田。当段旭代表党组织 献上老吴的“贺词”后,老田有意见 了,当场就对段旭发难:“我说,段书 记呀,我可是有意见呀!今天是我们 两个人的庆生宴会,为什么只有他老 吴的‘贺词’,却没有我老田的‘贺词’ 呢?你这碗水可端得不平呀。”接着 又说,“我知道了,段书记,你是看我 刚退休,欺负我这个‘新兵’啊?” 段旭一听,笑了笑说: “小田呀,让 我说你什么好呢?你才六十刚出头没 几天,人家老吴快九十了。我们一个 月一个人一篇“贺词”,多了,我们也忙 不过来呀,挨个来,别着急,你还小了, 再过个七八年,肯定能轮上你。” 这时,不知道是那位老同志说 了一句:“小田呀,你可真是个醋坛 子呀!连老吴的这个醋你也吃,可 真有你的呀!”,老田和大伙一听,笑 得是人仰马翻! 一份最动听的贺词,写出了战友 情,更写出了组织的关怀。18 年来, 段旭这个支部书记是连选连任,如今 85 岁的他,带领着 26 个离退休老干 部坚持退岗不退色,积极发挥余热, 让支部在单位、社区、企业、农村、家 庭搭建了贡献正能量的五座平台。 他是宜春老干部的一面旗帜! 故事发生 在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初期的 武汉。 凌晨三点, 发热门诊室外等 候诊治的队伍仍 一眼望不到头。 这时,轮到了一位 80 多岁的老太太。 接诊的张医生连忙扶老人坐下,问: “阿婆,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个人 来?体温测过了吗?几度?” 老太说: “我没发烧,我是来找人的。” 张医生睁大眼睛:“阿婆,你没发 烧怎么会说胡话,找人请到派出所 去。”又说,“这里实在太危险了,快走 吧,不要再给我们添乱了!” 这时,老太泪眼闪烁哽咽地说 道:“医生,上次我陪老头来找你看 病,你说他得了新冠肺炎被关进去 了,现在已经十多天了还没回来,我 不找你要人,向谁去要?” 张医生听了,差点笑出声来,天 下竟有这种奇事?!但看老人排了十 多个小时的队,只为见一面丈夫,他 有点心软,但理智告诉他,非常时期, 不可能! “阿婆,阿公是确诊病人,都是严 格隔离的,没治好不会出来的。”又 说,“这么晚了,你自己当心点,快回 去吧!” 老人哽咽了一下,说 :“医生,要 么我写个纸条,你帮我带给他?说我 想他了。”老人一边向张医生鞠躬一 边说。 面对老太的再三恳求,张医生点 了点头。 老人从包里掏出老花眼镜、纸、 笔,靠到桌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 起来: “老头:我想你了!我们约好不 能同生,但可以同死,你千万不能一 个人先走。我要等你出来,牵着我的 手一起去黄鹤楼看日出!”署名落款 为:“烦你的老太”。 写完后,老太把纸条折成了千纸 鹤,并在信封上写下了丈夫的名字以 及自己的联系方式,她郑重地递给张 医生,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道了声: “谢 谢医生!”说完,哈哈地痴笑着走了。 张医生接过千纸鹤,感到了深 深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后 面的病人这么多,他也只能把千纸 鹤塞进了兜里,继续给后面的病人 诊治。 早上 7 点,终于有医生来换班, 张医生打了个哈欠,虽然感到很疲 惫,但他惦记着那位老太太的嘱托, 就马上通过电脑搜索联系到了老头 所在的病房护士。护士告诉了他一 个让他都觉得难以接受的现实,老头 已于凌晨 2 点离世走了。 张医生手拿这只千纸鹤,感觉千 斤重。老人年纪这么大,如果告诉她 现实,怎么承受得起?这个老人虽然 和他非亲非故,但他却陷入了无限的 痛苦和矛盾之中。 回到家,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他把千纸鹤拿出来,看了又看,老人 虽然年纪大,字写得歪歪斜斜,虽然 字不多,却充满着情感。盯着这封永 远送不出的信,他沉思了许久,终于 按下了上面的电话,手机那头传来老 太的声音: “喂,老头吗?” “阿婆,是我,我是昨晚看病的医 生小张。” “哦,张医生啊,信帮我送到了吗?” “阿婆,医院现在很严,千纸鹤我 让护士转交了!阿公现在挺好,正积 极配合治疗呢,你好好呆在家休息别 出来啊!” “好的,谢谢您,张医生,你真是 个好人啊!” 挂下电话,张医生心扑通扑通直 跳,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撒谎,而 且还是撒这么大的谎。 疫情期间,张医生依旧十分繁忙, 每天的接诊量都是之前从未遇到过 的,尽管很累,但他心里时不时会想到 那位老太。于是,他坚持每天给老太 打个电话,报个老头平安的消息。 二十多天后,当张医生再次给老 太打电话时,手机里传来老太惊喜的 声音:“张医生呀,告诉你一个好消 息,老头今天终于回家了!” “什么?”张医生惊得目瞪口呆: “阿公回来了?” 老太说 :“对呀,今天一早,居委 会领导送他回来了。” 这下轮到张医生搞不懂了,难道 是护士搞错了,还是有两个同名同姓 的病人?张医生决定探个究竟。于 是,他不顾劳累,下班时买了点水果, 来到了老太的住所。 老太见了张医生,像是见了久别 的亲人,紧紧地拉着张医生的手不放。 张医生问:“阿婆,你说阿公今天 回来了?” “对,他回来了。是居委会的赵 书记送他回来的。”老太说。 “那阿公人呢?” 老太神秘兮兮地凑到张医生旁 边,轻轻地说:“我那老头子虽然 80 岁了,但仍像个三岁小人一样,做错了 事,怕难为情,躲在箱子里不肯出来。” “躲在箱子里?” “是呀。”老太说着把张医生拉进 卧室,指着放在床头柜上的箱子说, “他就躲在这箱子里。” 张医生一看,是一只骨灰盒! 张医生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可老太却喜滋滋地安慰他说: “张医生,你别见怪,我与他做了 60 年的夫妻,每当我发脾气的时候,他 就害羞地躲起来,到第二天,就像什 么事也没发生过,仍旧对我很好很 好。相信他明天早上,一定会从箱子 里走出来,牵着我的手,到黄鹤楼上 看日出……” 张医生默默地走出卧室,他在思 考,一个精神病人,凭着什么毅力,能 从自己家赶到医院,排了十多个小时 的队,为求见老头一面;她又凭着什 么,相信老头会从骨灰盒里走出来, 牵着她的手去黄鹤楼看日出? 那是刻骨铭心的爱! 最动听的贺词 戚旭王萍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B2 生活 故事 B3epaper.file.routeryun.com/jsb/other/5ebdfad817fd8.pdf · 2020-05-15 · 人物 生活 故事 校园 b2 金 投诉地址:石化蒙山路1109弄8号 3楼(东)

20202020年年55月月1515日日 星期星期五五

生活生活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陆辰丽陆辰丽

人物 生活 故事 校园

BB22 金金

投诉地址:石化蒙山路1109弄8号

3楼(东) 投诉电话:57935522

地产“赤松茸”上市 两斤装售价50块疫情之下实体书店开启销售新模式

买书,也能点外卖

消费的参谋消费的参谋 维权的后盾维权的后盾

本报讯 (记者 朱奕 王巧月)“您好,您购买的图

书已送达!”仅用了 30 分钟,家住山阳镇龙泽园小区的

陶珍花女士就收到了自己刚购买的新书,不过与以往

不同的是,这次将图书送到他手中的是外卖骑手。

陶女士买的是一本文学类书籍《摆渡人》,和普通外

卖一样,包装好的书籍订单小票贴在外侧。售价 46 元的

书,减去优惠券金额,陶女士一共花了39元。“没想到这么

快就送到了,而且比实体店便宜,感觉很棒。”陶女士笑着

说。“即点即到”是新华书店外卖的最大优势,疫情期间,

由于不能外出,陶女士一直采用这种方式购买书籍。

在新华书店外卖平台上,首批上线的都是热门畅销

书,如《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韦氏字根词典》等。据

金山万达新华书店店长徐红介绍,为减轻疫情的影响,4月该店开始“外卖”业务,店内有专门针对线上平台的数

字化管理货架。只要线上平台销售出一本书,货架就会

及时补货。

而朱泾万安街大光明影城新华书店,除了利用饿了

么外卖平台,书店还采取“社群外送”的方式。店长高丽

华介绍,外卖平台属于标准化的订购,而微信群更能满足

客户的个性化订购。在社群书店,顾客不仅可以像点外

卖一样选书、结算、收货,还有折扣、满减、运费减免等多

种优惠活动。除此之外,消费者可以与店员即时沟通,精

准满足需求。

4 月中旬以来,石化、朱泾和枫泾三家新华书店陆续

开通了线上外卖服务。对于实体书店来说,疫情“危”中

有“机”,不少实体书店被迫转向线上,开通图书外卖自

救的同时也在探索出路。目前来看,店员已适应了从图

书打包到配送的高节奏工作。除开通外卖平台外,书店

也在进行复合经营。高丽华表示,未来的书店会成为社

会体验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以一种复合型综合体的形

式存在。

不过从 4 月初开通图书外卖至今,我区三家书店的外卖订单并不高。市

民张先生表示,相比较大型书籍型电商平台,图书外卖平台的折扣力度不

高,选择性也小。“相较餐饮行业,阅读并不是一种刚需,也不是一种高频事

件。所以前期主要是培养读者粘性和消费习惯,再慢慢积累这条产品线。”

高丽华说。

本报讯 (记者 甘力心)5 月 1日起,海洋伏季休渔期开始了,海鲜

市场的大部分海鲜价格已经上涨不

少,而河鲜价格则略有下跌。

在水产市场,金黄肚皮的小黄

鱼、银光闪闪的带鱼、肉质饱满的鲥

鱼等海鲜类琳琅满目。虽然供应充

足,但是价格与前段时间相比上涨

不少。小鲳鱼从原来的每斤 35 元

涨到 65元,大带鱼每斤从 80元涨到

105 元,而常见的龙头鱼则从每斤 8元涨到15元左右。

摊主告诉记者,休渔期开始,本

地海鲜供应数量减少,部分产品需

要从外地进货,导致很多海鲜的价

格上涨,接下来随着休渔期持续,预

计海鲜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浮。5 月

至 10 月,是贝类盛产期,封海后,贝

类价格有所上涨,但幅度不大。此

外,进口海鲜价格波动也不大,市民

李先生说,他喜欢购买三文鱼、金枪

鱼、波士顿龙虾等进口海鲜,这类产

品受休渔期影响应不大,暂时未发

现价格有大波动。

与此同时,河鲜价格与往年同

期相比则下跌不少。目前,花鲢每

斤 8 元,青鱼、草鱼等每斤在 8.5 元,

对虾每斤 28元,而去年同期 25元一

斤的小龙虾今年则普遍在 15 至 18元左右。据介绍,河鲜价格下跌主

要是受疫情影响,不少饭店、酒店还

未恢复营业,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价

格下跌。而随着餐饮行业逐渐恢

复,预计价格会有所上涨。

本报讯(记者 甘力心)随着气

温升高,本地蔬菜上市量增加,菜价

开始回落。

5月 11日上午 9点,在蒙山路菜

市场,一家菜摊摊主正告知前来买

菜的市民陆阿姨菜价。陆阿姨挑了

些茭白、蚕豆,又在摊主的推荐下买

了本地新上市的丝瓜。“我今天买的

部分蔬菜比前段时间便宜了近三分

之一,家里孩子们喜欢吃蔬菜,今天

我就多买点。”陆阿姨说。

据了解,与前几周相比,我区绿

叶菜价格下跌不少,小青菜每斤从 3元降至 2 元,鸡毛菜每斤从 4.5 元跌

到 2.5元,而油麦菜、空心菜、苋菜等

市民常吃的绿叶菜每斤价格都下跌

1至 2块左右。此外,本地特产时令

菜的价格也有了新的变化。前段时

间售价 5、6 元一斤的新鲜蚕豆,现

在 5元就能买 3斤。而本地豇豆、本

地丝瓜等夏菜开始上市,价格分别

在6至7元左右。

“5 月阳光充足,很适合叶类蔬

菜生长,生长周期缩短,地产菜供应

量充足,大部分蔬菜生产基地产量

已经恢复,这些都是导致近期蔬菜

价格下降的原因。”多位摊主均表

示,接下来,随着本地蔬菜大量上

市,后期蔬菜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

预计“一元菜”将重返市场。

本报讯(记者 熊雪寒 封健炜)近日,在金山一种名为“赤松茸”的食

用菌已上市。在吕巷镇上海裕明专

业合作社的菇田,稻草下面,一朵朵

红褐色的“赤松茸”饱满圆润,破土而

出,一旁的菇农们穿梭在菇田间,仔

细寻找“赤松茸”的踪影。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菌,和松茸

有七八分神似。市场上以鲜品为主,

成熟的“赤松茸”食味清香,肉质肥

厚,口感滑嫩爽脆,虽然香气略逊于

野生松茸,但它的食用方法和松茸类

似,通常切片以后煎或烤,简单的烹

饪,保留最原始的味道。

除了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外,“赤

松茸”在种植过程中,还实现了水稻

秸秆的绿色循环利用。

稻田水稻收割后,秸秆留在田里

成为种植“赤松茸”的养料,等“赤松

茸”全部采收完,菇田又重新变回稻

田种植水稻,不但解决了秸秆还田焚

烧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种植成本,保

护环境。

据了解,今年基地种植“赤松茸”

60 亩,除了新鲜“赤松茸”,基地还购

买机器进行粗加工,将“赤松茸”烘干

制成干菇后进行包装售卖。目前,两

斤装礼盒售价在 50元左右,零售每斤

15至 20元不等,预计上市时间持续至

本月底。

春光渐盛,正是瓜果飘香的季

节,人们家中的“果盘”慢慢开始丰

富起来。

近日,位于漕泾镇的上海旺卉

果蔬专业合作社内的桑葚陆续成

熟上市。上海旺卉果蔬专业合作

社里,一串串桑果已经挂满了枝

头,青色、红色、黑色相互映衬,煞

是好看。种植桑葚的技术员介绍,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黑、白两个品种

的桑葚,白桑葚较为稀少,黑桑葚

是很多人小时候吃到的酸甜口

感。“白桑葚比黑桑葚口感清淡点,

但是它的甜度相当高。目前,黑桑

葚每斤售价在 20 至 25 元,白桑葚

的价格更贵些,每斤 40 至 60 元。”

上海旺卉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袁宗合说。

在位于廊下镇的枇杷研发中

心,一串串枇杷已挂满枝头,颜色金

黄个头圆润,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

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也趁此时节尝

个鲜。剥开薄皮,白嫩的果肉水分

充足,口感甘甜清爽。据悉,本地枇

杷刚上市甜度在 15 左右,最高能达

到 18,目前枇杷产量仅供采摘,随后

进入旺盛期能大量供应市场。

在吕巷,哈密瓜、樱桃等水果也

都成熟上市。

在吕巷镇保勤果蔬种植专业合

作社的大棚里,一个个青皮网纹哈

密瓜隐匿在瓜藤间。本地种植的哈

密瓜个头不大、瓜纹清晰,每个在 3斤左右。与新疆哈密瓜相比,本地

哈密瓜因为采摘成熟度高,口感更

加爽脆,甜度也更高。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哈密瓜上

市时间预计持续到7月中旬,价格与

往年持平,每斤在10元左右。

在吕巷水果公园,樱桃园内也

迎来大波游客。据了解,受疫情防

控影响,今年入园人数较去年同期

相比有所减少,但天气适宜,选择短

途自驾游出行的人数更多了。

除了采摘,在吕巷水果公园内

的部分室外景区也向市民开放,市

民可通过“游上海”APP线上预约或

线下现场预约。

金山五月瓜果香

海鲜价格上扬河鲜应声下跌

本地时蔬大量上市一元菜将重返餐桌

现在,不少人会在家自制腊味、

酱腌菜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

下自制腌制品里面的学问。

一、腌腊肉制品根据我国传统,人们通常会在

腊月制作腌制肉类,作为庆祝春节

的一种食品,因此,腌制肉类被称

为“腊味”。腊味包括腊肉、腊肠、板

鸭、清酱肉、咸肉、风干肉等,广东地

区以腊肉、腊肠、板鸭等比较有代表

性。

科学自制自制腊味首先要有优质的原料

肉。建议通过大型商超或农贸市场

选购质量有保障的肉,不要购买色

泽和气味异常的肉。另外,最好选

择在秋冬季节腌制,由于此时气温

普遍偏低、空气湿度较小,不仅有利

于水分的散发和风味的形成,而且

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适量食用多数腊味盐含量较高,可增加

高血压、脑卒中等发病风险,另外,

腊味的脂肪含量也较高。因此,腊

味还是要适量食用,尤其是患有高

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高胆固醇的

人群更应该谨慎食用。

合理保存腊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床;腌腊肉中的

脂肪较容易氧化,影响腊味品质。

因此,保存时应密封包装、隔绝氧

气、保持干燥、低温贮存,并且避免

阳光照射。如果出现明显的“哈喇

味”或外观发生变化,就不要再食用

了。另外,多数腊味属于生肉制品,

应避免和熟肉制品发生交叉污染,

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二、酱腌菜酱腌菜是以蔬菜为主要原料,

采用不同腌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过

去,酱腌菜主要用于延长蔬菜的食

用周期,如今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开

胃食品。

食材要新鲜自制酱腌菜时,应选用新鲜洁

净、无病虫害和霉变现象的新鲜蔬

菜,彻底洗净后切块晾干,然后根据

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食盐、酱油、糖、

辣椒等调味料进行腌制。

时间要足够酱腌菜制作过程会产生亚硝酸

盐,其含量最高的时候是开始腌制

后的两三天至两周之间,随后快速

下降,一个月后即可放心食用。因

此,尽量不要吃腌制时间少于 10 天

的暴腌菜,以防亚硝酸盐中毒。

存放要注意酱腌菜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

不适宜存放在不锈钢容器中。建议

选用陶瓷、玻璃容器存放,如果酱腌

菜表面出现霉斑、白膜等现象,就

不要再食用了。

自制腌制品风险提示

20202020年年55月月1515日日 星期星期五五

故事故事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杨梦婷杨梦婷

人物 生活 故事 校园

BB33 金金

他,喜欢写故事,喜欢讲故事,还帮

人改了一辈子的故事。他一生与故事

结缘,他的名字享誉中国故事界,曾被

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社区优秀文化辅

导员”,荣获2011年度“感动金山人物”

称号。今年5月,还荣获上海民间文艺

家协会、上海故事家协会改革开放 40周年上海故事发展“突出贡献奖”。

他,就是上海《故事会》杂志社特

约编审、中国新故事艺术专家组成

员、山阳镇文体中心顾问——张道

余。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

们近距离走进这位年近八旬、笔耕不

辍的老者,一起来听听这位故事大家

的感人故事。

在座的很多同志一定还记

得,两年多前的 7 月 1 日,也是

在这个会场,山阳镇纪念中国

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举行,

有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

老人——就是张道余老师,走

上这个舞台,声情并茂地为大

家讲述自己《入党那一天》,令

人深深佩服和感动。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就

在演讲前一天的晚上,张道余老

师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会让这

个经历过诸多生死考验的老者

痛哭流涕、无法入眠?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年近八旬的张道余与老伴

胡友娥相依相守整整 57 年,两

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2013年以来,老伴的老年痴呆症日趋严

重,有时清醒有时恍惚。那天晚上,

动迁后暂住在华江小区女儿家的张

道余按照安排,要去区文化馆进行最

后一次的演讲彩排。

“老太婆,我要去区里彩排,你乖

点,躺在床上不要出来,我好了马上

回来。”晚上六点多,张道余把老伴安

顿好后,叮嘱她不要随意乱走动。

老伴听话地乖乖点点头,像个懂事

的孩子:“你去吧,不过你要快点回来。”

……

张道余急冲冲地赶到区文化馆彩

排,心里总有些放心不下。等到八点

左右节目彩排一结束,他就急奔回家。

当时正值酷暑期间,满头大汗的

张道余烟都来不及吸一口,就直奔卧

室去看老伴。

顿时,他傻眼了——老伴不见了。

小辈们都不在家,大门也锁得好好的,

老太婆哪里去了?张道余心急如焚,他

从一楼找到两楼,一间房间一间房间地

找,他喊啊,“老太婆,老太婆……”整整

找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不见踪影,

他感觉天都快塌了。

突然,底楼的一间后备间里

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这间屋

子平时堆放杂物,没有安装电

灯,会不会老太婆去那里了?张

道余拿着手电筒往堆满杂物的

屋子里东照照、西照照,果然,在

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找到了倒在

地上的老伴。

见到这一幕,张道余泪如泉

涌,他马上走进去,蹲下身子,手

电筒的微光里,看到的是浑身大

汗的老伴,头发湿哒哒,脸上、手

上被咬满了蚊子块,张道余心疼

极了,马上抱住她,说:“老太婆,

叫你不要动,我说了马上就回来

的,谁叫你来这里了?!”

“老头子啊,老头子啊,我一

直在找你……”两人抱头痛哭。你若

安好,便是晴天。100斤的张道余,在

狭小的空间里吃力地扶起了 120斤重

的老伴,给她洗澡擦身、安抚她渐渐

入眠,而这一夜,张道余失眠了。

第二天,张道余安排了家人照顾

老伴。而他自己,依然精神抖擞、若

无其事地来到了区文化馆进行演讲,

讲述“入党那一天”的故事……

这天,是段旭同志接手万载县建

设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心

情最沉重的一天。党支部的一名老

同志去世了,对段旭而言,这位老同

志既是自己的老领导,老前辈,又可

以说是好友,这位良师益友的离去,

让段旭心情非常的复杂。翻开记忆,

往事历历在目,段旭忍着悲痛为这位

离去的老同志撰写了一篇悼词。追

悼会上,送别的亲友听着段旭同志诵

读的悼词,一个个声泪俱下。

这件事情之后,段旭就一直在

想:老同志退休下来之后,肯定不习

惯,往往都会有被边缘化的心态。有

的人甚至把退休后的自己比喻成是

“一张过期的旧船票”。想想自己刚

退下来时,也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有

失落感。现在自己既然担任支部书

记,就要关心好老同志。如何既关心

好刚退休的同志,又要关心好高龄的

老同志,是放在以段旭为主心骨的党

支部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段旭的

带领下,党支部形成了“三庆活动”,什

么是“三庆”呢?就是老同志入党30周

年的庆祝会、结婚40周年的庆祝会、逢

60、70、80、90岁的生日庆祝会。这些

庆祝会后,老同志们一个个都非常的开

心。时间一长,不过总感觉美中不足

了,有的人说形式太单一了,有的人说

范围太小了等等,但是段旭感觉好像没

有一个意见建议能切中要害。

在一次支部列会上,老干部老吴

说出了老同志们的心声:“最近,老同

志们好像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

高,感觉有些平淡,我想说说我的观

点,请大家帮忙参谋参谋,我认为,其

实,老同志们最爱听的是自己的悼

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对一

个辛勤劳动一辈子的老同志而言,老

了老了最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

们很少当面表扬别人,特别是上了年

纪的老人更鲜有机会被人表扬。而

有趣的是我们生活当中,人死之后,

别人对他的那份悼词是最动人,最中

肯的评价。然而,人死了之后,自己

听不到写给自己的悼词。

老吴语重心长地说道:“人往往是

听着赞美别人的词章,而赞美自己的

言语却来的太晚。如果,我能够在自

己的庆生会上,听到党组织对我的评

价,听到大家对我一辈工作的肯定,我

会非常的开心。如果把我的悼词提前

到我的庆生宴会上朗读,我也乐意。”

这时候,老刘站了起来,激动地

说:“不妥当,不妥当!毕竟悼词是追

悼会上念的,拿到庆生会上来念,是不

是有点不吉利。老同志们会不会有想

法,毕竟我们都老大不小了,一只脚已

经踏进棺材板里的人了,不要那壶不

开提那壶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开开

心心地在一起庆祝生日。然后一个人

拿着你的悼词来念。大家听听,这个

合适吗?我是感觉不是那个味道!”

老吴听了之后,脸上是一阵青一阵

白,心里不是滋味,磕磕绊绊地说:“我说

的不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让人在生日

会上念悼词,我说的是、是、是……”

这时候,段旭打断了他们的对

话,说道:“我明白老吴的意思,老吴

说的是,老同志们都喜欢听别人对自

己的评价,而往往我们对一个离世的

人最后的悼词是最中肯、最优美的评

价。如果,能在庆生会上,给一个老

同志一份最中肯、最优美的评价,那

肯定是锦上添花,肯定能得到老同志

们的热烈欢迎。”

接着段旭又对老刘说:“我也明

白,老刘你的担忧。您是担心这样的

方式,老同志们是不是能接受?如果

我们操作中,一旦有所偏差,会不会

事与愿违?但是,我想,现在小青年

结婚时,证婚人都要有贺词,我们老

同志过生日的时候,我们党支部给他

一份贺词,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吧!”

段旭看了看大家,郑重地说:“我

觉得,这个点子不错,把对一个老同志

的悼词,变成贺词,是一件大喜事。”

说是大喜事,但是这大喜事到底

怎么弄?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段旭

胸有成竹的说:“我知道怎么弄。”他

们说干就干,正好下一个月的庆生宴

会的主角是老刘。他们在筹备正常

的庆生宴会的同时,由段旭带队为老

刘撰写了一份“贺词”。

庆生宴当天,支部老同志悉数到

场,大家按照座位表,依次做好,庆生

宴会的环节一个个开始,很快最重要

的环节到了由段旭代表万载县建设局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老刘致“贺词”:

亲爱的各位老党员、老同志们:大

家好!值此金秋,硕果芬芳之际,欢迎

大家来参加,老刘同志的庆生宴会。

我们今天要做一个特别的环节,经党

支部精密的调研,为我们亲爱的老刘

同志,献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份

最动听的贺词。在此祝贺老刘生日快

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老刘同志,

1938 年 3 月参加工作,1940 年 6 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贺词结束时,宴会厅内响起了经

久不息的掌声,老刘感动的声泪俱

下:“谢谢党组织,谢谢段书记、更加

感谢各位老战友、老同事。”

原来,段旭在撰写“贺词”前,去

调阅了一遍老刘的档案,把他的工作

经历,获得的个人荣誉全都排摸的清

清楚楚。然后,再挨个去采访了老刘

身边的亲友,把平时旁人不知道的老

刘的优秀事迹,都挖掘出来,写的丝

丝入扣。这份“贺词”,不仅是老刘一

生的成绩,更是老刘最美好回忆的纪

录片。听到这份“贺词”,不仅老刘激

动万分,其他老同志也高兴得不得

了。一个个都非常期盼,想听听对自

己党组织对自己的“贺词”。

很快到了下一个月的庆生宴会

到了,这次的主角是支部委员老吴和

刚退休的老田。当段旭代表党组织

献上老吴的“贺词”后,老田有意见

了,当场就对段旭发难:“我说,段书

记呀,我可是有意见呀!今天是我们

两个人的庆生宴会,为什么只有他老

吴的‘贺词’,却没有我老田的‘贺词’

呢?你这碗水可端得不平呀。”接着

又说,“我知道了,段书记,你是看我

刚退休,欺负我这个‘新兵’啊?”

段旭一听,笑了笑说:“小田呀,让

我说你什么好呢?你才六十刚出头没

几天,人家老吴快九十了。我们一个

月一个人一篇“贺词”,多了,我们也忙

不过来呀,挨个来,别着急,你还小了,

再过个七八年,肯定能轮上你。”

这时,不知道是那位老同志说

了一句:“小田呀,你可真是个醋坛

子呀!连老吴的这个醋你也吃,可

真有你的呀!”,老田和大伙一听,笑

得是人仰马翻!

一份最动听的贺词,写出了战友

情,更写出了组织的关怀。18 年来,

段旭这个支部书记是连选连任,如今

85 岁的他,带领着 26 个离退休老干

部坚持退岗不退色,积极发挥余热,

让支部在单位、社区、企业、农村、家

庭搭建了贡献正能量的五座平台。

他是宜春老干部的一面旗帜!

人生只为故事来

故 事 发 生

在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初期的

武汉。

凌晨三点,

发热门诊室外等

候诊治的队伍仍

一眼望不到头。

这时,轮到了一位 80 多岁的老太太。

接诊的张医生连忙扶老人坐下,问:

“阿婆,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个人

来?体温测过了吗?几度?”

老太说:“我没发烧,我是来找人的。”

张医生睁大眼睛:“阿婆,你没发

烧怎么会说胡话,找人请到派出所

去。”又说,“这里实在太危险了,快走

吧,不要再给我们添乱了!”

这时,老太泪眼闪烁哽咽地说

道:“医生,上次我陪老头来找你看

病,你说他得了新冠肺炎被关进去

了,现在已经十多天了还没回来,我

不找你要人,向谁去要?”

张医生听了,差点笑出声来,天

下竟有这种奇事?!但看老人排了十

多个小时的队,只为见一面丈夫,他

有点心软,但理智告诉他,非常时期,

不可能!

“阿婆,阿公是确诊病人,都是严

格隔离的,没治好不会出来的。”又

说,“这么晚了,你自己当心点,快回

去吧!”

老人哽咽了一下,说:“医生,要

么我写个纸条,你帮我带给他?说我

想他了。”老人一边向张医生鞠躬一

边说。

面对老太的再三恳求,张医生点

了点头。

老人从包里掏出老花眼镜、纸、

笔,靠到桌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

起来:

“老头:我想你了!我们约好不

能同生,但可以同死,你千万不能一

个人先走。我要等你出来,牵着我的

手一起去黄鹤楼看日出!”署名落款

为:“烦你的老太”。

写完后,老太把纸条折成了千纸

鹤,并在信封上写下了丈夫的名字以

及自己的联系方式,她郑重地递给张

医生,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道了声:“谢

谢医生!”说完,哈哈地痴笑着走了。

张医生接过千纸鹤,感到了深

深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后

面的病人这么多,他也只能把千纸

鹤塞进了兜里,继续给后面的病人

诊治。

早上 7 点,终于有医生来换班,

张医生打了个哈欠,虽然感到很疲

惫,但他惦记着那位老太太的嘱托,

就马上通过电脑搜索联系到了老头

所在的病房护士。护士告诉了他一

个让他都觉得难以接受的现实,老头

已于凌晨2点离世走了。

张医生手拿这只千纸鹤,感觉千

斤重。老人年纪这么大,如果告诉她

现实,怎么承受得起?这个老人虽然

和他非亲非故,但他却陷入了无限的

痛苦和矛盾之中。

回到家,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他把千纸鹤拿出来,看了又看,老人

虽然年纪大,字写得歪歪斜斜,虽然

字不多,却充满着情感。盯着这封永

远送不出的信,他沉思了许久,终于

按下了上面的电话,手机那头传来老

太的声音:

“喂,老头吗?”

“阿婆,是我,我是昨晚看病的医

生小张。”

“哦,张医生啊,信帮我送到了吗?”

“阿婆,医院现在很严,千纸鹤我

让护士转交了!阿公现在挺好,正积

极配合治疗呢,你好好呆在家休息别

出来啊!”

“好的,谢谢您,张医生,你真是

个好人啊!”

挂下电话,张医生心扑通扑通直

跳,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撒谎,而

且还是撒这么大的谎。

疫情期间,张医生依旧十分繁忙,

每天的接诊量都是之前从未遇到过

的,尽管很累,但他心里时不时会想到

那位老太。于是,他坚持每天给老太

打个电话,报个老头平安的消息。

二十多天后,当张医生再次给老

太打电话时,手机里传来老太惊喜的

声音:“张医生呀,告诉你一个好消

息,老头今天终于回家了!”

“什么?”张医生惊得目瞪口呆:

“阿公回来了?”

老太说:“对呀,今天一早,居委

会领导送他回来了。”

这下轮到张医生搞不懂了,难道

是护士搞错了,还是有两个同名同姓

的病人?张医生决定探个究竟。于

是,他不顾劳累,下班时买了点水果,

来到了老太的住所。

老太见了张医生,像是见了久别

的亲人,紧紧地拉着张医生的手不放。

张医生问:“阿婆,你说阿公今天

回来了?”

“对,他回来了。是居委会的赵

书记送他回来的。”老太说。

“那阿公人呢?”

老太神秘兮兮地凑到张医生旁

边,轻轻地说:“我那老头子虽然80多

岁了,但仍像个三岁小人一样,做错了

事,怕难为情,躲在箱子里不肯出来。”

“躲在箱子里?”

“是呀。”老太说着把张医生拉进

卧室,指着放在床头柜上的箱子说,

“他就躲在这箱子里。”

张医生一看,是一只骨灰盒!

张医生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可老太却喜滋滋地安慰他说:

“张医生,你别见怪,我与他做了 60年的夫妻,每当我发脾气的时候,他

就害羞地躲起来,到第二天,就像什

么事也没发生过,仍旧对我很好很

好。相信他明天早上,一定会从箱子

里走出来,牵着我的手,到黄鹤楼上

看日出……”

张医生默默地走出卧室,他在思

考,一个精神病人,凭着什么毅力,能

从自己家赶到医院,排了十多个小时

的队,为求见老头一面;她又凭着什

么,相信老头会从骨灰盒里走出来,

牵着她的手去黄鹤楼看日出?

那是刻骨铭心的爱!

最动听的贺词

本期作品由上海市金山区故事学会提供

□戚旭旻旻

□王萍

刻 骨 铭 心 的 爱□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