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103
北北 · 北北北北 http://camp.blogbeta.com BetaCamp 第1第 (ppt 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体 北北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fengzi

Post on 18-Nov-2014

1.022 views

Category:

Spor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北京 · 奇遇花园http://camp.blogbeta.com

BetaCamp第 1期(ppt 汇编 )

陈寿文:灵性修行热的背后陈格雷:张小盒与社会性媒体营销王军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

Page 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恩宠与勇气》(美)肯 · 威尔伯,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006 年 3 月

《不可思议的生命:胡因梦自传》, 2006年 8 月,立品图书

Page 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爱的觉醒》克里希纳穆提著,胡因梦译,立品图书, 2007 年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加拿大)麦基卓 黄焕祥著,立品图书, 2007 年 5月

Page 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 · 托利著, 2007 年 10 月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艾克哈特 · 托尔著,立品图书, 2008 年 7月

Page 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著,华夏出版社, 2008 年 1 月

《不抱怨的世界》(美)威尔 · 鲍温著,博集天卷出品, 2009年 4 月

Page 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灵性 灵性 spirituality ,来自拉丁语词根 spiritus ,其本意是“呼吸”,意

指生命的呼吸。

灵性的基础是这样的信念:即现实存在两个维度: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物质的现实,指的是可见事物的世界,及我们通过五种感官所感知的世界。

非物质的世界,是艺术家、神秘主义者、诗人。预言家和哲学家描述了数千年的世界,它不可见,不能通过五种感官来感知。但我们在这一维度中,寻找我们最深厚的价值和意义。灵性存在于这个非物质的世界里。

灵性是滋养一个人灵魂、发展其精神生活的过程和结果。尽管许多人是在传统宗教的语境下实现这些的,但必须承认,宗教只是灵性发展的一种路径,还有许多种不同的路径。因此,灵性是所有滋养自己的灵魂、发展自身的精神生活的人们都可以接近的,无论他们是在传统宗教的围墙之内还是之外。

Page 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时代背景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开始进行一场灵性革命。六十年代嬉皮士的蠢动已经逐渐深化成意识范式的转变。多年来西方知识分子致力于东西研究以及各类知识系统的整合,随着人脉的日渐伸展,西方人的意识变革已经明显地汇成一股趋势;各方的同谋者汇集起来在松散的结构下推动着全球的觉醒。

Page 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人的潜能开发运动 灵性革命的核心在于,在西方的 2000 年历史里,灵性第一次脱离了传统的宗教。在美

国,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近期的表现,这就是发生于过去 30 年的三波变化。

第一波:人的潜能开发运动

第一波是 1960 年代的人的潜能开发运动。马斯洛( Abrahm Moslow )是这一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把人的灵性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或自我实现的主要因素。马斯洛对大部分有组织的宗教无动于衷,但他却深深地涉入灵性。在《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 Experiences) 一书中,他写道:

我想表明,灵性价值具有自然主义的意义,他们并不是有组织的教会所独自拥有的,它们并不需要超自然的概念来证明自己,它们恰恰是在适当扩展了的科学的管辖之下,所以,它们是所有人类的普遍责任。

马斯洛并不反对实际存在的有组织的宗教,但他批评的是任何教会或宗教声称自己对灵性的垄断,并拒绝承认灵性的人类普适特点。

1960 年代,在马斯洛等人的启发下,在这十年“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脱离了他们父母的宗教,寻求比较个人化的、相关的灵性形式。虽然人的潜能开发运动本身在 1970 年代开始衰落,但它所促成的对灵性的追求却仍在继续。 1978 年的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有一千万美国人转向了东方宗教,九百万人涉入某种形式的灵性疗法。

Page 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新时代运动 第二波:新时代运动

1980 年代,第二波变化在全美国爆发,其形式是新时代运动。《新时代杂志》 (New Age Journal) 于 1983 年创刊时发行了 50 000册,在 80 年代结束时,其发行量已达 20万册。其读者有 95%受过高等教育,户均年收入达$47 500 。

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被这场新时代运动所吸引——包括沟通、重生、前世回溯治疗,灵性疗法、新时代音乐,甚至包括作为该运动的物质外显的晶珠、晶锥和水晶。该运动产生了无数的文章、书籍、录音、录像、团体和研讨班。在许多方面,新时代运动是一种精神拼贴画,是从许多地方和传统中引入的精神快餐,被精神饥渴的美国人急切地效仿。

在新时代运动的早期历史中,它的某些部分看起来与“匿名酗酒者”修炼相重叠或结合,这些方法在若干年里强调恢复过程中灵性的重要性。尽管新时代的灵性与恢复过程中的灵性不是一回事,但它们相互支持和加强。因此,美国朝向灵性的运动扩展得更大。关于爱、诊疗和灵性的书籍一再列入畅销书榜。沉湎于灵性旅程的复归,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从好莱坞明星到政治人物,著名人士都出来告白自己的沉迷。

Page 1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灵性复兴运动 第三波:灵性复兴运动

在 1990 年代初,第三波变化开始形成,它明确地区别于前两波。这就是灵性复兴运动。

1991 年,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ore )的《灵魂的关照》 (Care of the Soul) 出版,在几个月以内便上了畅销书榜。不久,市场上蜂拥而入大量关于灵魂的书籍、影带、研讨会和会议。在此之前,主要与宗教或清教徒联系在一起的“灵魂”一词,一下子从这些限制中挣脱出来,被用来描述从灵魂故事到亲密关系的每样事物。

这三波变化对于美国的灵性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它们有助于隔断宗教与灵性的历史联系,并产生了一代全新的美国人:他们懂得自己有可能是灵性充实的,同时又不是宗教的。

Page 1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精神和灵魂 荣格派学者希尔曼 (James Hillman)曾经指出,精神和灵魂是我们经常相互替换使用的

两个词,但实际上它们的含义相当不同。精神关涉高度;灵魂则关涉深度。青年时期是精神的时期,它关涉攀登高峰,为成功和成就而奋斗;中年期则是灵魂的时期,它关涉下降到深处,为生命的后一段培育新的价值观。在青年的门楣上写着:“精神研讨会”,而中年的门楣上写的是:“灵魂锻造”。

人的潜能开发和新时代运动主要是精神的运动。它们关涉上升、成长、实现和扩展。随着出生高峰期的人们一天天长大,反映朝气蓬勃的青年精神的人的潜力运动告诉我们说,如同西格尔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所言,我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越飞越高,越飞越快。马斯洛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攀登自我实现的阶梯,达到自己的最高潜力。类似地,新时代运动反映了这一代人进入青年成熟期的扩展精神,以及 1980 年代的乐观精神和经济扩张,它告诉我们,精神成长和经济成功是没有顶点的。

现在,到了 1990 年代,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人进入中年,他们开始向下降落,创造了朝向灵魂的运动。。

这场灵性革命在人数众多的战后出生高峰期的一代中找到了自己的人员基础。然而,如果得出结论说,这场革命只是这代人的现象,那就错了。这场精神革命是更广泛的文化上的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已经集聚了几个世纪的力量,现在则横扫西方社会,使之进入一个新世界,导向一种新的精神生活。

Page 1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新时代运动在台湾 70 年代末,新时代运动传入台湾,王季庆联合孙春华,

胡因梦出版《新时代丛书》,这宣告台湾正式加入了新时代运动浪潮。

“新时代运动”( New Age )是指“宝瓶座时代”( The Aquarian Age ),西方神秘学认为现在是一个转型期,正准备进入“宝瓶座时代”。“宝瓶座”象徵人道主义。人类由追求社会的、物质的、科技层面的进步,将演进到注重“心灵”、“精神”层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种、肤色、民族、国籍以及宗教派别的人类心灵的共通点,认知人类的“同源性”和“平等性”,从而达成“四海一家”与“和平”的远景。

Page 1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新时代运动的核心观念 一、我扪皆为“神”的一部份:传统的“神”,是一种超越的“外

力”,父性的、权威式的判官。“新时代”则倡导这个“一切万有”、“宇宙意识”、“生命力”、 “能量”为一切的源头、本体、本来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而我们皆为其一份子。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我们本质上是不灭的精神体,无形无相。这个“一切万有”正如朱子在中庸导言里所说的“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往“本体”未彰显展布为“现象界”之前,在无时间无空间性中,它寂然不动时,是孕含万有的“空”,它的创造力和梦化成了现象界。而我们那纯心灵的部份进入肉体,来体验物质实相,心灵是不灭的本体,宇宙是“如幻如化”的现象。陆象山说过“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又说“万物森然於方寸之中、满心而发”。  二、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 :也就是“万法唯心造”。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不必受外界任何权威的摆布,不能再恕天尤人,而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起责任。外界的一切,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在此“自编、自导、自演”一出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好戏。

Page 1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三、肯定人生的意义:不虚无,不悲观,把人生当作学习的过程,去面对我们自己创造的“实相”。人生提供了我们的心灵能直接体验物质实相的机会,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五光十色的现象界,我们发挥创造力、想像力,最要紧的是,入世的生活,使我们生出悲悯之心。纯知性的思考必须加上人生经验、沉思反省和直接的感触才能酿成“智慧”。在人生的戏里,又不可一头栽进去地过份入戏,还得能“抽离” ( detach ),作一个观者,才能去除“我执”,才有希望了悟“无限心”。佛家所倡 “悲智双运”放诸四海皆准。

  四、道德的内在性:没有“天堂”和“地狱”。(除非你的信念造给你一个)。没有“人格化的神”来审判你。道德不应是规律的道德( morality of rule )而是德性的道德( morality of vertual )。孟子说“仁义内在”,道德是无条件的无上律令,是无所为而为,不靠宗教的戒律或国家社会的规定。所谓“良知”就是我们内在的“神”,每个人只要反躬自省,都明白应如何做,这就是“自律道德”,肯定了人的“性善”,没有原罪,也没有永罚的恐惧。这对传统基督教义下生长的西方人有非常的震撼力。罪恶感和恐惧只是人发明了来控制人的手段。天罗地网刹那间消失无踪,而入可以在喜悦、坦荡中做个“自在的人”。

Page 1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五、心身健康是自然状态:现代医学越来越发现人身体的疾病绝大多数起自心理的因素。“新时代”更有些人主张身体的自然状态应是健康的,而疾病( disease )来自心的不适( dis-ease ),因此只要自己能改变,或在他人帮助下改变心理状态,就可恢复健康。而西医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支离状态也渐进而注重整体( holsitic )治疗。  六、环境保护:为了人类的存续问题,为了给我们及後代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觉醒不能只盲目地“开发”或短视地滥用天然资源。基於“爱生命”,便得负起自然界的协调者、保育者的角色。“我们的”地球的种种变化,如臭氧层的被破坏、森林的消失、气候的失常、资源的滥用、污染的泛滥等等,几乎都是全球的影响,需要人们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也促成了“地球村”的观念。“爱生”与“惜福”当是 “新时代”的特质之一。  

Page 1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七、无条件的爱( unconditional love ):“一切万有”的本质就是无条件的爱,是在所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概念之後的一个共通性。中国人说的天(乾)是阳性创造原则。地(坤)是阴性的滋育原则。西方宗教的“神”代表阳性的“意志”,即创造原则,而“圣灵”代表阴性的“爱”,即滋育原则。万物都生自这阴阳的交感。“新时代”倡导“无条件的爱”,是基於我们的“神性”,及我们都是同源的兄弟姐妹。这不是“贪爱”,不带私欲,不带强迫性,不是“己所欲,施予人”;而是温柔地接受,温暖地关怀,并且是由爱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内在的“圆明自性”,因而自爱自重。把这爱扩而充之,像阳光一般地普照,无条件、无要求、无批判。这种爱是不虞匮乏,源源不绝的,而且给予即获得( giving is receiving ),给得越多自己越富足。“无条件的爱”简单的讲,可说是 to be and let be 。东方的儒、道、佛的传统里,都找得到与这些观念暗暗呼应的说法。西方正统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人,近年来从古老的西方神秘学和东方哲学、宗教里重新挖掘、汲取精神的养份,而得到了相当高明的洞见。

Page 1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生命的阅读 主流社会一向有一层意识滤网,凡是无法通过这层滤网的经验(大多属于精微次元),多半都会被排除掉,或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底端,因而形成了身心灵各个层次的扭曲和病态。主流社会向外追求物质享受、成就、赞美、情绪的满足之类的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身心解离和不知不觉的,所以时间久了,势必会因奴隶身体、忽略最核心的存在本体,而导致能量阻塞及耗损过多、无法真正享受活在当下的丰盈感,一种纯属精神性的轻安境界。

事实上,只有当这种轻安境界出现之后,人才可能往高层意识(超越个人性的第七、八、九层意识阶层)发展。换言之,主流社会大部分的人仍停留在意识光谱非常初阶的状态。这里面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媒体。无论中外或东西方世界,媒体一向是精微意识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因为它反映的就是那层带着犬儒色彩的滤网的作用力──一切高层意识的展现,都会被它以质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过滤掉。幸好因特网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能自由地浏览,但良莠不齐、百家争鸣的信息世界,也很容易造成误导,令人无法直捣黄龙地契入身心灵的精髓及核心,而只是在外围打转,因此能掌握住身心灵精髓的出版品,便成了使人深化的和不致误入歧途的重要工具。

Page 1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用社会化网络打造的品牌

盒子创造社 2009-6

Page 1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是谁 ?

大家好,我是张小盒,

我擅长加班,不擅长追女孩,不擅长讨好老板……

Page 2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概述

张小盒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在大力借助 web2.0 发展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

如蜜蜂筑巢,在各大社区织出一个又一个交互网络,与盒友和社会建立深度关系。

Page 2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办公室的五大代表

VC高|

代表老板

莉莉盒|

代表女员工

黄阿狗|

代表坏员工

张小盒|

代表男员工

陈美丽|

代表女高管

Page 2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两年来的 web2.0 路线图

2006.12 2007 2007.6 2007.11 2008.4 2009

BBS BLOG+SNS 盒子网雏形 SNS APP 社区服务阶段

发布作品

在社区结交好友

鼓励自发建立 QQ 、 MSN 群组

WEB2.0发展之道

Page 2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一阶段: BBS阶段2006.12 2007 2007.6 2007.11 2008.4 2009

BBS 阶段

重点出击:天涯网、猫扑网

效果:迅速引起话题和社会关注

弱点:不利于建立社群关系,只有眼球效应

Page 2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BBS阶段主要推出作品

Page 2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BBS阶段成果( 2006.12 一个月 )

在天涯和猫扑的贴子共得到超过 10万点击

出现了最早的 10 个 QQ 盒子群

百度或谷歌一下“张小盒”达 1000 多个结果

有出版社谈合作,媒体报道开始提及

Page 2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二阶段: BLOG+SNS阶段

为什么要离开 BBS ,转向博客和 SNS?

– 因为张小盒的漫画不是以搞笑为主,而是表现一点一滴的上班族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所以,更适合通过博客(个人媒体形式)和 S

NS (社交网络形式)来进行发展。。。

Page 2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二阶段: BLOG+SNS阶段

初期重点:若邻网、 MSN SPACE–从若邻网发起的张小盒贴图运动–广交朋友,媒体大篇幅报道开始

后期重点:新浪博客、网易博客、 QZONE– 张小盒在广泛传播中,不断深入人心

2006.12 2007 2007.6 2007.11 2008.4 2009

BLOG+SNS 阶段————————————

Page 2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二阶段: BLOG+SNS阶段

Page 2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二阶段: BLOG+SNS阶段

Page 3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一次行销:张小盒贴纸运动从林小能开始

缘起:效法国外的一次笔记本电脑上贴 LOGO 的赞助行为

Page 3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一次行销:张小盒贴纸运动效果:在全国引发数百人贴上了张小盒的贴纸线上:博客、若邻公告、 QQ 、 MSN 、视频 /FLASH 、手 机短信签名、论坛、邮件签名等线下:笔记本电脑包及面板 成果:百度一下“张小盒”超过 3万,媒体专题报道

效果:在全国引发数百人贴上了张小盒的贴纸线上:博客、若邻公告、 QQ 、 MSN 、视频 /FLASH 、手 机短信签名、论坛、邮件签名等线下:笔记本电脑包及面板 成果:百度一下“张小盒”超过 3万,媒体专题报道

Page 3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贴纸运动成功原因:

张小盒漫画内容很能引起上班族共鸣感动– 每个人也都有生活在盒子里的强烈感受

若邻的 SNS 实名社区作用非常重要– 早期贴纸的用户都来自若邻– 盒子在若邻积累了上千位实名好友,其中有传媒界人士、网络界人士、企业界人士,他 (她 ) 们都为张小盒大力推波助澜。

– 最早的大篇幅报道都来自若邻用户及其推荐。

Page 3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网友自发谈论张小盒的博文层出不穷

张小盒的原型是你、是我,是每一个没有找到 " 自由 " 之路的上班族。简单、幽默的造型,不加修饰的故事原本,…… 所以,他很容易就走进我们的身边,以致我们的心里。

————盒友:格格不入

Page 3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网友自发谈论张小盒的博文层出不穷

自从喜欢上张小盒,看哪都是方的,看什么都像盒子。大街上跑的是带轮的盒子,走的是带腿的盒子,穿的是带扣的盒子,装修的是带门的盒子,抬头看天,哦,那一个是闪着光的盒子。

————盒友:田晓爽

Page 3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网友自发谈论张小盒的博文层出不穷

我很喜欢张小盒同志,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建议选举张小盒同志为十七界人大代表。

————盒友:许晓雪

Page 3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各地盒友纷纷自发组织聚会

Page 3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成为上班族工作闲暇的盒友群

Page 3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上班族为什么加入盒友群和参加活动

基于共同生活和心理状态——生活在盒子基于共同的需求

–抒发心情– 找对象–工作压力大时的宣泄–工作时闲聊不费神不占用时间–共同的语言。。。。。。

Page 3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媒体大篇幅报道张小盒 迄今为止,超过 300份媒体报道张小盒,普遍是半版、全

版,及多次报道,多家电视台专访、出专题。

发生在张小盒身上的事几乎包含了所有小白领的快乐、郁闷、期望,甚至坏心眼 ———北京青年周末 因为大家都深有同感:这是一个盒子化生存的时代。……我们不在盒子里,就在去盒子的路上 ———广州南方都市报 张小盒,他不是一个人在上班

———上海 I时代报

非常人物,张小盒 ———CCTV2 马斌读报

Page 4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媒体大篇幅报道张小盒

Page 4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三阶段: SNS+APP阶段

重点工作:发展 APP插件– 相继进入了 NOKIA 维信手机平台、校内网、 51.com 、海内网、网易邮箱等,准备陆续进入所有开放平台

原因: APP插件比 BLOG 博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可以让张小盒从个人媒体,发展到自媒体。

2006.12 2007 2007.6 2007.11 2008.4 2009

SNS+APP 阶段

Page 4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三阶段: SNS+APP阶段维信平台界面

校内网APP界面

51.comAPP界面

Page 4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三阶段: SNS+APP阶段 第一个非动漫类的盒子服务——“我该怎么办”

– 在校内网以 APP应用推出,让网民们可以戴上盒子,畅说心声和互相帮助,用户量达 10万,与著名 APP公司奇矩互动合作推出。

Page 4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三阶段: APP阶段

Page 4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我们还发展出 100 多个盒子 AVATAR

Page 4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第三阶段: SNS+APP阶段

本阶段总结:–做得还很不足,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Page 4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小结:张小盒在 web2.0上的数据 点击量

– QQ : 2000万以上– 网易: 1000万上– 新浪: 300万以上– 张小盒 MSN : 300万以上– 各种播客: 200万以上

好友:– 在各大社区好友累计数万人

张小盒 MSN/QQ群:近 200 个

APP插件应用– 我该怎么办: 20万以上– 张小盒漫画: 20万以上– 和刘翔比跨栏: 10万以上– 非一般关系: 10万以上

盒友自发聚会:– 北京、武汉、上海、广州、郑州、福建厦门、泉州、福州、杭州、长沙、重庆等 200场自发盒友聚会( 2 年)

搜索量:最高曾达 300万页

网友自发的博客及论坛文章: 数千篇

Page 4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不足之处

创作的作品内容需要更深挖,创作是根本

和新技术的结合不够– 这使盒子的传播过于零散 (正在改进中 )

组织度不够,活动都是自发的– 主要是自身人手不足造成的

Page 4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现在到未来:盒子社区 +游戏化阶段2006.12 2007 2007.6 2007.11 2008.4 2009

盒子网社区盒子化游戏张小盒插件

社区 +游戏 +插件

Page 5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盒子网雏形

2007.2----2007.11

– 只有一个网页,一个留言板– 发展出超过 60 个 QQ群、 MSN群,遍布全国

2007.11----2008.12

– 非常简陋的小社区,功能是看漫画、发表心情牢骚、相互关心一下

– 发展出近 200 个 QQ群、 MSN群,仅北京就有 20 多个

Page 5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现在的盒子网 www.hezi.cc

用户粘度很大

情感忠诚很高

被评为十大最有特色的 SNS 之一

还很小有待观察

Page 5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插件——将覆盖各大社区 例:校内网(还有网易邮箱、 51 、海内、维信等)

Page 5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未来两年规划大力发展游戏

–Social game, webgame, 3g game

张小盒漫画作为插件覆盖各大社区紧随开放平台潮流,不断革新

Page 5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小 结

Page 5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和喜欢盒子的人的关系——

不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而是朋友的关系 (张小盒就是我们中的一个)

Page 5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盒子文化是张小盒的底层之本

小盒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上班族代言人,与小盒建基于盒子概念是分不开的。

每个现代人都深刻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盒子中,盒子无处不在,不是在盒子里,就是在去盒子的路上。房子、车子、办公室、盒饭等无一不是盒子,连死后也会装在一个骨灰盒里。

盒子,是张小盒不同于其他动漫的根本原因!

Page 5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盒友的组成年轻上班族占 50% ( 21--28岁)

不太年轻上班族占 30% ( 29岁以上)

学生占 20% ( 21岁以下,接近要上班的人)

男:女的比例是 4 : 6 (社区内是女生占 2/3 )

Page 5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盒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超级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张小盒在上班族中

的知名度达到 30% 以上。

在一线城市(深圳、厦门、武汉、郑州、成都等地),知名度平均在 15% 以上。

两年来,至少有三千万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话剧、展览、产品了解到张小盒,了解了盒子的文化。

张小盒已成为中国大陆上班族第一卡通品牌

Page 5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盒子发展至今的主要成绩

在上班族的传播力

与大品牌合作 所获得的荣誉和影响

文化作品成绩

获得中国动漫最高奖项——金龙奖,并获广州政府奖金。

超过 300份媒体大篇幅报道,是报道量 最多的本土漫画,超过 20 家报刊的连载。

CCTV2评张小盒为年度创业英雄,年度十大草根,《生活》、《财富故事会》专题报道。

数千篇自发的网友博客和论坛文章,盒子文化被广泛传播。

百度和 GOOGLE搜索结果曾达到 300

万页,进入百度关键词 TOP50达三天。

遍及全互联网各大社区的互动网络,超过 200 个自发组成的盒友群

第一本书登上各大畅销书榜,销量近 10万本,是销量最高的本土漫画书。现刚刚推出第二本书,台湾第一本书也推出了。

话剧《盒子门》在北京两轮公演共 50场,票房爆满,口碑很好。

在中国移动的动漫大赛获奖,是最受欢迎的品牌动漫。

相继成为 INTEL迅驰、 HP笔记本、网易邮箱的品牌的营销活动代言人。

还和欧莱雅、特百惠、七天连锁酒店等合作,是最受大品牌青睐的的中国本土动漫。

未来准备合作的还有安踏、新东方英语、凤凰卫视等众多著名大品牌。

Page 6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通过社会化网络发展的总结:

真诚、朴实是最重要的,坚决不请枪手,发现自发的声音,及时引导和放大– 博文、论坛贴、组织活动、盒友群皆是如此

强调聚合群体——从 IM群到社区

多元化弹药–漫画、话剧、书籍、社群、游戏……

Page 6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张小盒的品牌传播彻底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

一改以往以大众传播为主的模式,而是以个众传

播为起点,以此激发网络上的小众传播,再带动

各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大众传播,完成从点

到面的信息扩散……

——中国传媒大学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孔清溪

Page 6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

王军2009-06-14

Page 6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1. 城市里面建郊区

Page 6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6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6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6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6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6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7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7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7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7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7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2. 理解老城市

Page 7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北宋中期之前的中国城市

Page 7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清明上河图》:中国古代城市革命

Page 7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老城市的平面:更多的就业空间

Page 7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密度 + 舒适度 + 低能耗

Page 7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3. 老城市的瓦解

Page 8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柯布西耶 / 雅典宪章, 1933

Page 8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建设郊区的理论:邻里单位 neighborhood unit

• neighborhood-unit• 美国人佩里( Clarence A. Perry,1872-1944 ) 1929 年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为使小学生不穿越车辆飞驰的街道,街坊的大小以小学校服务的半径来确定,街坊内的道路限制外部车辆穿行。

Page 8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把郊区路网铺入城市

• 1942 年,英国人屈普( Alker Tripp,1883-1954 )提出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级设置的理论。

Page 8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乌托邦城市

Page 8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 美国式大院 gated community

Page 8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大院。计划经济时代

Page 8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大院。市场经济时代

Page 8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8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建设部规范:小区 + 大马路

• 1993 年和 1994 年相继由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下称《居住区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下称《道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 《道路规范》开宗明义地写道:“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按道路等级规定了相应的宽度;它要求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联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 《居住区规范》把住宅小区搬进了城市,一下子撑大了城市的街坊,这也是在为汽车着想,因为街坊越大,红绿灯就越少。

• 扩大街坊和道路分等级,是上世纪上半叶西方人士为适应汽车发展而提出的规划学说,它在实践中瓦解了老城市宜于步行的高密度路网,《道路规范》和《居住区规范》是对这一学说的继续。

Page 8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9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9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汽车像人那样居住

Page 9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汽车像人那样吃食• 2007 年 12 月 19 日美国总统签署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2005 ~ 2006 年度,美国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玉米为 4000 多万吨, 2007 ~ 2008 年度升至 8000 多万吨。

• 欧盟也计划到 2010 年使成员国使用生物燃料的车辆比例提高到 5.75% ,以减少碳排放量。

• 国际粮食价格对此作出了反应。 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 58.2% 、 44.4% 、45.9% 、 6.2% ,所有大宗粮食的价格均创 10年新高。

• 这一情况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觉。 2008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

Page 9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

• 1996 年, 290 万辆• 2006 年, 2333 万辆• 2020 年,估计超过 1 亿辆

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近年来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对国外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2006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 47.0% 。

Page 94: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美国的大气污染 50% 来自运输工具,日本也占到 20% 。在中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一大来源,北京市汽车排放的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已占总排放量的 40% 至 75%

Page 95: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4. 回归城市的本质

Page 96: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波士顿大开挖the big dig

• 1991 年开始,用了 15年时间,耗资 146 亿美元,把 1959 年在滨海地区建成的13公里长的高架中央干道彻底拆除,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恢复地面步行系统。

Page 97: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 ——波士顿市长托马斯 · 梅尼诺

Page 98: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公交 +步行:路权的重新分配

Page 99: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拆除“亚洲第一弯”

Page 100: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Page 101: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 我们不能还活在《雅典宪章》的时代。• 在小汽车与公共交通之间,我们必须作出判断。必须推行

以公共交通为先导的规划。• 我们不能迷失在对建筑立面的崇拜之中。• 人性化的尺度是一种重要的城市遗产形式。

Page 102: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采访本上的城市

三联书店2008 年 6月

Page 103: Betacamp第1期Ppt汇编

回首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