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刊 -...

1
●● ●● 2014 5 9 星期五 “拉”来一座城 5 5 日傍晚,当落日收起最后的余晖, 73 的杜家敏老太太再次望了一眼黄河第一铁路桥, 然后才转身离开黄河边。每年的这一天,她都要 来这里完成父亲留下的遗愿,在父亲的忌日里, 替他看看这个熟悉的“老伙计”。她的父亲生前 是一位铁路工人。 仍然保留着桥体的黄河第一铁路桥距郑州 市区约 30 公里。它的建成和运营,见证了郑州 这座城的兴起与发展。 1906 4 月,这座黄河第一铁路桥通车。彼 时,郑州仍然是一个商业凋敝的小县城,仅在西 大街等地有几家商铺。 然而,随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相继建 成通车,这个小县城商业贸易渐趋繁荣。 最初,各类商品聚集在火车站一带,后来商贸 活动逐渐扩展到大同路、二马路等地。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郑州辟为商埠以后,从车站到旧城区的 大商业街已陆续形成,大街小巷基本连成一片。 20 世纪 30 年代的《平汉铁路年鉴》描述, “铁路营业赖商家以扩充,商家货物藉铁路而运 送,二者互为表里,关系实深。”可以说,正是由于 铁路交通的发展,才给郑州带来了以火车站为中 心的城市商业发展。 黄河第一铁路桥,作为京汉铁路的必经之 地,为“拉”来一座城市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交通便利,郑州很快成为中原地区大宗 土特产品的集散地。这一时期,最先发展起来的 是以棉花贸易为主的行栈业,年成交量最多时达 30 多万包。 提到棉花交易,就不能不提到由穆藕初在郑 州创办的豫丰纱厂。纱厂于黄河第一铁路桥通 16 年后投产。 创办纱厂与铁路息息相关。穆藕初不仅关 注纱厂的棉花生产,还关注整个运煤的铁路情 况,因为铁路运输关系着豫丰纱厂的生产原料供 应和能源材料供应,以及产品的外运。 铁路,让郑州一跃成为整个中国连接东西南北 的两大主要干线的交会点,以及华北、东南、西北区 域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正是铁路运输业这 一近代经济发展的强势推动力,把以农业经济为主 的郑州强行拉入了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郑州 也迅速完成了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的结构型转型。 火车时代的到来,郑州打破原来的老墙,西 门外凄清冷落的长春桥,如今成为繁华的二七广 场,而城墙四周 200 多平方公里的麦地和沟壑, 变成了如今的大都市。 兴起一方土 如果说,黄河第一铁路桥“拉”来了郑州这个 城市;那么,现京广铁路线使用的郑州黄河铁路 大桥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中原城市。 现京广铁路线使用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为 双线铁路桥,位于旧桥下游约 400 米处, 1960 4 20 日竣工通车。 据郑州铁路局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的田志杰 介绍,目前运行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日均通行列 140 对,此桥建成后,它就没有停歇过一刻。 谈起这座桥的经济意义,《郑州铁路局志》编 辑赵声芳认为,“这座桥把郑州变成一个经济吸 引区,由于交通便利,郑州甚至河南成为外省各 地资源的涌入地。” 如果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这座桥和黄河 第一铁路桥的意义或许就更为不同寻常。 5 6 日下午,原郑州国棉一厂生活区。老 人们三五成群地在院子里享受初夏的阳光。西 郊的几个国棉厂,无疑是郑州市老龄人口最密集 的地方之一,想当年,他们大都是曾经为郑州创 造奇迹的大姑娘小伙子。 50 年前,几个纱厂‘呼啦啦’就起来了,那架 势,跟现在的郑东新区一样!” 81 岁的李自强说,他 是郑州老城北边杜岭村人,原郑州国棉一厂的工 人,目睹了半个世纪来郑州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建国棉一厂时,李自强跟着大队人马用架子 车往工地拉砖,亲眼看着整齐漂亮的厂房在原野 上建造起来。 在李自强看来, 50 年前郑州西郊的发展简直 是一个奇迹:沟壑纵横的原野,几年时间工厂林 立。国棉厂一年建成一个,印染厂、纺织机械厂、 第二砂轮厂、煤矿机械厂、电缆厂以及配套的医 院、中小学、电影院,五六年的时间便铺满了西 郊。面积比郑州原有的城区还要大,说再造了一 个郑州,都不算夸张。 或许数字最能说明郑州的成长。1948 年解 放时,郑州只有卷烟、面粉、纺织、木业等几个小 厂,全市的工业总产值仅有 300 万元(按 1980 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一五”结束时的 1957 年, 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到 575 个,工业总产值达到 4 亿元, 9 年间增长了 100 多倍。 机遇为何青睐郑州?李自强认为,一是当时 整个中国发起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浪潮,再一个 就是郑州作为铁路枢纽,更有条件发展工业。铁 路枢纽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保证了原料和物质 畅通输入,也保证了商品流通,同时也有力地输 送了人才。 黄河铁路大桥,自然功不可没。 中原跟着火车加速 郑州这个城市在铁路的带动下迅速发展的 同时,省内的许多省辖市,借着铁路也在同步发 展,我省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可以说,当经过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列车加速 时,郑州也在加速,整个河南也在加速。中原发 展跟着火车一起加速。 2012 12 26 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时,另一座黄河大桥再度引人注目,这就是郑州 横跨黄河的第三座铁路桥—郑新黄河大桥,桥 上火车时速最高达到 350 公里,创下在世界特大 型桥梁上通行速度的新纪录。 相较于大桥本身,人们或许更在意驶过该桥 火车的速度。实际上,历史更悠久的前两座大 桥,火车通过的最高时速仅为 110 公里,远远低 于这第三座大桥的火车通行速度。 郑新黄河大桥于 2010 9 30 日建成并实 施公路通车。大桥建成后,黄河郑州段的南北公 路通道总车道数达到 16 个,铁路通道达到 4 个。 由此,郑州公路、铁路枢纽的地位也更加牢固。 而在郑州段即将建成使用的第四座黄河铁 路大桥则有着更为惊艳的数据:该桥是郑焦城际 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 特大桥。 黄河铁路桥,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 作用。根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 2020 年, 河南货运量将达 14 亿吨,客运量可达 35 亿人次。 承载这些运量的,就是包括黄河铁路桥在内 的各级道路。 高铁与城铁时代 在过去数十年交通版图上,郑州火车站曾是 全国特等客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 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中转站。 这三个客运、货运站,共同构成了郑州铁路枢纽, 郑州也因此被誉为全国铁路交通“心脏”。 郑州火车站曾创下单日发送旅客 18.8 万人 的铁路纪录。在这里,工作人员亲历了人工扳 道、机车电气化、微机连锁等跨时代的技术飞跃。 上世纪 80 年代,郑州火车站每天接发列车 70 多对; 1995 年每天接发列车 97 对; 2010 年,达 到了每天接发列车 163 对…… 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和提升。 2012 9 28 日,郑州至武汉的高铁正式通 车,郑州到武汉时间缩短至 2 个小时。随后,郑 西高铁连接到京广高铁干线。 当年 12 26 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 高铁时代来了! 它带给郑州乃至全省的是新一轮经济发展 和提升的契机。毫无疑问,黄河铁路大桥仍然肩 负重任。 高铁先行之后,城际铁路也疾步而来。 2012 年底,河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揭牌成 立,这标志着我省城际铁路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城际铁路,将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夯 实基础。 我省首批规划建设的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 作、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等 7 条轨道线路总里程 500 公里,将采用时速为 200 公里的动车组列 车,总投资达 600 亿元以上。 “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促进城市之间的 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内资本、技术、 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城市群间人流、物 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 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 5 7 日,九鼎德盛董事长张保盈博士告诉记者,铁路 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经济的“先行官”,对区域经济 发展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对于多方聚力的郑州来 说,更显重要。可以说,是铁路经济的发展促成 了这个内陆城市的快速前进,使其在中部崛起中 占据了重要地位。 张保盈博士还认为,高铁注重的是国家大动 脉功能,而城际铁路则注重的是区域之间的服 务,两者互补,从而更好地助推我省经济发展。 省政府参事郑泰森对此认同。他说,城市之 间的轨道交通,包括轻轨和地铁,往往是从市中 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作为起点,到达另外一个城 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个便捷的程度可能是铁路 和公路无法比拟的。 “我省即将迈入更高更快的发展时代。”郑泰 森说。③6 已有100多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变迁史,和郑州这个 城市的发展史一同书写。 大桥的起用、发展,不仅带来了郑州的兴起和繁荣,也 带动了我省的经济大发展。 从普通列车,到高铁、城际列车,郑州黄河铁路大 桥将中原大地带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HENAN DAILY 7 本报记者 杨万东 上世纪 5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7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8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90年代正在建设的郑州火车站 如今的郑州火车站 组版编辑 孙欣 版式 刘竞 策划 赵铁军 统筹 王俊本 肖建中 执行 鲍铁英 史稼轩 李东红 陈学桦 (本特刊图片由郑州铁路局提供) ▲高铁乘务员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Aug-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特 刊 - newpaper.dahe.cn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5/09/07/hnrbRB07BRB07BC140509_h.pdf可以说,当经过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列车加速 时,郑州也在加速,整个河南也在加速。中原发

●● ●● ●●●● ●● ●●

2014年 5月 9日 星期五

●● ●● ●●

“拉”来一座城

5月 5日傍晚,当落日收起最后的余晖,73岁的杜家敏老太太再次望了一眼黄河第一铁路桥,然后才转身离开黄河边。每年的这一天,她都要来这里完成父亲留下的遗愿,在父亲的忌日里,替他看看这个熟悉的“老伙计”。她的父亲生前是一位铁路工人。

仍然保留着桥体的黄河第一铁路桥距郑州市区约 30 公里。它的建成和运营,见证了郑州这座城的兴起与发展。

1906年 4月,这座黄河第一铁路桥通车。彼时,郑州仍然是一个商业凋敝的小县城,仅在西大街等地有几家商铺。

然而,随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这个小县城商业贸易渐趋繁荣。

最初,各类商品聚集在火车站一带,后来商贸活动逐渐扩展到大同路、二马路等地。到 20世纪20年代初,郑州辟为商埠以后,从车站到旧城区的大商业街已陆续形成,大街小巷基本连成一片。

据 20世纪 30年代的《平汉铁路年鉴》描述,“铁路营业赖商家以扩充,商家货物藉铁路而运送,二者互为表里,关系实深。”可以说,正是由于铁路交通的发展,才给郑州带来了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市商业发展。

黄河第一铁路桥,作为京汉铁路的必经之地,为“拉”来一座城市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交通便利,郑州很快成为中原地区大宗土特产品的集散地。这一时期,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以棉花贸易为主的行栈业,年成交量最多时达30多万包。

提到棉花交易,就不能不提到由穆藕初在郑州创办的豫丰纱厂。纱厂于黄河第一铁路桥通车 16年后投产。

创办纱厂与铁路息息相关。穆藕初不仅关注纱厂的棉花生产,还关注整个运煤的铁路情况,因为铁路运输关系着豫丰纱厂的生产原料供应和能源材料供应,以及产品的外运。

铁路,让郑州一跃成为整个中国连接东西南北的两大主要干线的交会点,以及华北、东南、西北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正是铁路运输业这一近代经济发展的强势推动力,把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郑州强行拉入了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郑州也迅速完成了由小城镇向大城市的结构型转型。

火车时代的到来,郑州打破原来的老墙,西门外凄清冷落的长春桥,如今成为繁华的二七广场,而城墙四周 200 多平方公里的麦地和沟壑,变成了如今的大都市。

兴起一方土

如果说,黄河第一铁路桥“拉”来了郑州这个城市;那么,现京广铁路线使用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中原城市。

现京广铁路线使用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为双线铁路桥,位于旧桥下游约 400米处,1960年 4月 20日竣工通车。

据郑州铁路局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的田志杰介绍,目前运行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日均通行列车 140对,此桥建成后,它就没有停歇过一刻。

谈起这座桥的经济意义,《郑州铁路局志》编辑赵声芳认为,“这座桥把郑州变成一个经济吸引区,由于交通便利,郑州甚至河南成为外省各地资源的涌入地。”

如果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这座桥和黄河第一铁路桥的意义或许就更为不同寻常。

5 月 6 日下午,原郑州国棉一厂生活区。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在院子里享受初夏的阳光。西郊的几个国棉厂,无疑是郑州市老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想当年,他们大都是曾经为郑州创造奇迹的大姑娘小伙子。

“50年前,几个纱厂‘呼啦啦’就起来了,那架势,跟现在的郑东新区一样!”81岁的李自强说,他是郑州老城北边杜岭村人,原郑州国棉一厂的工人,目睹了半个世纪来郑州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建国棉一厂时,李自强跟着大队人马用架子车往工地拉砖,亲眼看着整齐漂亮的厂房在原野上建造起来。

在李自强看来,50年前郑州西郊的发展简直是一个奇迹:沟壑纵横的原野,几年时间工厂林立。国棉厂一年建成一个,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第二砂轮厂、煤矿机械厂、电缆厂以及配套的医院、中小学、电影院,五六年的时间便铺满了西郊。面积比郑州原有的城区还要大,说再造了一个郑州,都不算夸张。

或许数字最能说明郑州的成长。1948年解放时,郑州只有卷烟、面粉、纺织、木业等几个小厂,全市的工业总产值仅有 300万元(按 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一五”结束时的 1957年,郑州的工业企业发展到 57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9年间增长了 100多倍。

机遇为何青睐郑州?李自强认为,一是当时整个中国发起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浪潮,再一个就是郑州作为铁路枢纽,更有条件发展工业。铁路枢纽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保证了原料和物质畅通输入,也保证了商品流通,同时也有力地输送了人才。

黄河铁路大桥,自然功不可没。

中原跟着火车加速

郑州这个城市在铁路的带动下迅速发展的同时,省内的许多省辖市,借着铁路也在同步发展,我省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可以说,当经过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列车加速时,郑州也在加速,整个河南也在加速。中原发展跟着火车一起加速。

2012年 12月 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另一座黄河大桥再度引人注目,这就是郑州横跨黄河的第三座铁路桥——郑新黄河大桥,桥上火车时速最高达到 350公里,创下在世界特大型桥梁上通行速度的新纪录。

相较于大桥本身,人们或许更在意驶过该桥火车的速度。实际上,历史更悠久的前两座大桥,火车通过的最高时速仅为 110 公里,远远低于这第三座大桥的火车通行速度。

郑新黄河大桥于 2010年 9月 30日建成并实施公路通车。大桥建成后,黄河郑州段的南北公路通道总车道数达到 16个,铁路通道达到 4个。由此,郑州公路、铁路枢纽的地位也更加牢固。

而在郑州段即将建成使用的第四座黄河铁

路大桥则有着更为惊艳的数据:该桥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

黄河铁路桥,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根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河南货运量将达 14亿吨,客运量可达 35亿人次。

承载这些运量的,就是包括黄河铁路桥在内的各级道路。

高铁与城铁时代

在过去数十年交通版图上,郑州火车站曾是全国特等客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中转站。这三个客运、货运站,共同构成了郑州铁路枢纽,郑州也因此被誉为全国铁路交通“心脏”。

郑州火车站曾创下单日发送旅客 18.8 万人的铁路纪录。在这里,工作人员亲历了人工扳道、机车电气化、微机连锁等跨时代的技术飞跃。

上世纪 80 年代,郑州火车站每天接发列车70多对;1995年每天接发列车 97对;2010年,达到了每天接发列车 163对……

一切,都在不停地改变和提升。2012年 9月 28日,郑州至武汉的高铁正式通

车,郑州到武汉时间缩短至 2 个小时。随后,郑西高铁连接到京广高铁干线。

当年 12月 26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高铁时代来了!它带给郑州乃至全省的是新一轮经济发展

和提升的契机。毫无疑问,黄河铁路大桥仍然肩负重任。

高铁先行之后,城际铁路也疾步而来。2012 年底,河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揭牌成

立,这标志着我省城际铁路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城际铁路,将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夯

实基础。我省首批规划建设的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

作、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等 7条轨道线路总里程近 500公里,将采用时速为 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总投资达 600亿元以上。

“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城市群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5 月 7日,九鼎德盛董事长张保盈博士告诉记者,铁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经济的“先行官”,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对于多方聚力的郑州来说,更显重要。可以说,是铁路经济的发展促成了这个内陆城市的快速前进,使其在中部崛起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张保盈博士还认为,高铁注重的是国家大动脉功能,而城际铁路则注重的是区域之间的服务,两者互补,从而更好地助推我省经济发展。

省政府参事郑泰森对此认同。他说,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包括轻轨和地铁,往往是从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作为起点,到达另外一个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个便捷的程度可能是铁路和公路无法比拟的。

“我省即将迈入更高更快的发展时代。”郑泰森说。③6

已有 100多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变迁史,和郑州这个

城市的发展史一同书写。

大桥的起用、发展,不仅带来了郑州的兴起和繁荣,也

带动了我省的经济大发展。

从普通列车,到高铁、城际列车,郑州黄河铁路大

桥将中原大地带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HENAN DAILY 7特特 刊刊

□本报记者 杨万东

上世纪 5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7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80年代的郑州火车站

上世纪 90年代正在建设的郑州火车站

如今的郑州火车站

组版编辑 孙 欣 版式 刘 竞

策 划 张 建 赵铁军统 筹 王俊本 肖建中执 行 鲍铁英 史稼轩 李东红 陈学桦

(本特刊图片由郑州铁路局提供)

▲高铁乘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