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再思 - hkbts.edu.hk · 6. 神透過我們的禱告進行世上最重大的工作,不...

24
院長心語 禱告再思 專題 五十五年足印 五十五週年院慶 畢業生心聲 教授分享 有關舊約倫理學的一點反思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an-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院長心語 禱告再思專題 五十五年足印

五十五週年院慶

畢業生心聲教授分享 有關舊約倫理學的一點反思

督印:江耀全院長

主編:龔李瑞安 何保賢

出版: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地址:香港新界西貢北西澳年明路一號

電話:(852) 2715 9511

傳真:(852) 2716 086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kbts.edu.hk

美術 / 排版:ABC Arts Centre

承印:陽光印刷製本廠

目錄

院長心語 / 江耀全院長 2

專題:五十五年足印.五十五週年院慶 3

畢業生心聲 4

為新同學禱告 7

白箴士講座 8

擴建工程竣工 9

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 9

教授分享 有關舊約倫理學的一點反思 / 黃福光 10

校園動態 副院長兼教務長的話 / 曹偉彤 12

入學及註冊處 / 鍾曼儀 14

信徒神學教育部 / 譚李淑儀 14

遙距教育課程 / 譚李淑儀 15

學生會 / 劉玉強 16

學院消息 懷念 16

教職員動態 16

信徒神學教育部 17

遙距教育課程 18

教牧持續教育中心 18

出版消息 19

校友消息 19

回應表 19

收支表/徵信錄 20

珍貴時刻 23

2

禱告再思1.禱告不是將神帶到我們跟前,而是讓自己來到

神跟前。

2.禱告主要不是著眼於「神的恩典」,而是著眼

於「恩典的神」。

3.禱告不是人向神行使主權的機會,而是神向人

行使主權的時刻。

4.禱告迫使我們不單要面對神,更要面對自己。

5.禱告的人最需要的不單是信心,更是勇氣。

6.神透過我們的禱告進行世上最重大的工作,不

是在我們心靈之外,而是在我們心靈之內。

7.禱告是我們學習閉上肉身的眼睛,卻張開心

靈的眼睛,以致我們可以清楚看見神偉大的

作為。

願神所收割的全歸與神,

願他們一生成為主忠誠的僕人,

生命裡沒有自己闖出來的路,只有主步步引領的足印。

二○○六年是「浸神」服事主的第五十五年。

五十五年的路途上,有祂五十五年的足印。

這些引路的足印提醒我們:祂是主,我們是僕人;

我們的職事是忠誠地栽培對祂一生忠誠的僕人。

有三十七位同學在今年五月完成學業,

成為第五十五屆畢業生。

看見這群未來的傳道者歡欣地與老師拍照,

我們想到他們是神在「浸神」的第五十五次收割 ──

五十五年足印.五十五週年院慶

3

第五十五屆畢業生

4

一切都是恩典!經過這三年的磨練,

祢拆毀我也建立我。祢不斷讓我看到禾場的廣大,

祢讓我聽到呼聲的迫切。

想不到,在三年後,祢更給我一個愛穆斯林的心。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訊的人,

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這段經文仍是父神祢給我的推動力,

即使前面要迎接的挑戰會更難巨,

然而經過這三年祢不離不棄的同行,

讓我確信耶和華必在我前頭行,

以色列的上帝必作我的後盾。

翁佩詩(道學碩士)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

我乃是竭力追求,

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12-14)

林諾欣(道學碩士)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

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13-14)

姜國芳(道學碩士)

感謝內子對我的支持和肩負兒女的教養;

也感謝學院和各位師長讓我得以學習和成長;

更要感謝我們的牧長主耶穌讓我餵養祂的羊。

招志強(道學碩士)

三年時間匆匆過,回首感謝湧心頭,

軟弱的我乏力行,唯神恩典助前行。

卑微無用的瓦器,竟蒙陶匠視為寶,

神恩豐富怎能報,願獻一生作活祭。

陳婉明(道學碩士)

在「浸神」學會了一句說話──

「耶穌在船中,我們笑暴風。」

在這三年間,對這句說話由認知到經歷,

心中充滿感恩,也更加明白何謂仰賴恩典。

我要感謝神,也感謝所有同路人,

有你們同行,我才學會更勇敢。

讓我們繼續並肩,

奔跑那擺在我們前面的路程。

陳秀怡(道學碩士)

耶和華我的神阿!若我忘記祢在這些年間,

藉著我的妻兒、母會、「浸神」的師長同學們,

以及凡祢使我認識並遭遇的一切「人、事、物」

所賜下的恩福,情願我忘記一切我視為珍貴的!

願耶和華幫助我:使我在遵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的真理上,靠著聖靈的引領,真的忘記所當忘記的,

卻永不忘記神的一切恩惠,

且竭力成就神的心意而非自己的意願!

林達明(道學碩士)

感謝母校悉心栽培,

感謝老師勞苦教導。

李國雄(神學碩士)

「當如何訴說祢為我成就的大事?

我雖然不配,祢卻向我表明祢的愛,

雖然有千萬天使歌頌,不足表達我的感謝,

我將自己所盼望的一切,全然歸給恩主。……」

──採自詩歌〈我心獻曲〉(MyTribute)

鄭慧敏(道學碩士)

三年神學生的生活,盡都是恩典的經歷,

讓我更清楚甚麼是「呼召」、甚麼是「事奉」。

求主讓我緊緊跟隨祂的腳蹤,一生不偏離。

麥雪聰(道學碩士)

回望四載,恩膏八方,

恩慈良善,信實仁愛。

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舉起恩杯,仰望恩主!

愛的呼喚,未敢違背;

深知卑微,深感不配!

主前立志,願作神僕,

按著正意,分解真道。

陳錦棠(道學碩士)

神學裝備嘗主恩,恩師身教心中載,

載滿同學關與愛,愛從神來心膽壯。

感謝神讓我深深體會祂的恩典與同在!

神藉著我的軟弱顯出祂的榮耀。

林後十二9記著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

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我永不後悔踏上這條一生事奉主的路。

黎雅聰(教牧學文學士)

「感謝主讓我遇到一羣亦師亦友的老師,

作為我們事奉神的榜樣,

並找到一班同路人,

肩並肩走上事奉之路,

一起學習作主無愧的工人!」

袁偉堅(道學碩士)

5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

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13-14)

姜國芳(道學碩士)

在「浸神」學會了一句說話──

「耶穌在船中,我們笑暴風。」

在這三年間,對這句說話由認知到經歷,

心中充滿感恩,也更加明白何謂仰賴恩典。

我要感謝神,也感謝所有同路人,

有你們同行,我才學會更勇敢。

讓我們繼續並肩,

奔跑那擺在我們前面的路程。

陳秀怡(道學碩士)

「當如何訴說祢為我成就的大事?

我雖然不配,祢卻向我表明祢的愛,

雖然有千萬天使歌頌,不足表達我的感謝,

我將自己所盼望的一切,全然歸給恩主。……」

──採自詩歌〈我心獻曲〉(MyTribute)

鄭慧敏(道學碩士)

多年的學習,豐富了我的事奉人生;

讓我更深認識自己、更多明白別人。

笑紅摯願,竭誠事主,矢志不移!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書二十四15)

陳笑紅(教牧輔導碩士)

神學院的學習令我畢生難忘,

很感激各位老師的悉心教導,

感激您們課堂後的關顧,

感謝同學們的幫助。

神學院的學習是上帝給我的禮物;

將來如何事奉則是我給上帝及眾老師的回饋。

陳潔明(道學碩士)

回望四載,恩膏八方,

恩慈良善,信實仁愛。

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舉起恩杯,仰望恩主!

愛的呼喚,未敢違背;

深知卑微,深感不配!

主前立志,願作神僕,

按著正意,分解真道。

陳錦棠(道學碩士)

感謝神,讓我能完成這漫長的進修。

一面事奉、一面進修,確實不易,

然而,靠著神的恩典,終於畢業了。

願一切榮耀、頌讚歸於父神!

羅玉清(宗教教育碩士)

「感謝主不斷的保守和供應,

讓我可以在神學院完成了三年的學習。

在往後的日子,惟以生命侍主,

以回報祂的大愛和恩典!」

李德怡(宗教教育碩士)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詩二十三1)

感謝主!

李欣欣(宗教教育碩士)

恩主,多少次我差不多要停下進修的步伐,

是祢給我信心和勇氣繼續前行。

但願我也成為別人的同行者,

陪伴憂傷痛苦的人走出陰霾!

伍國榮(教牧輔導碩士)

感謝神透過教牧輔導讓我更認識自己及別人,

輔導技巧可助我成為更有果效的生命工程師,

雖經歷五年艱苦漫長的路也是值得!

周志華(教牧輔導碩士)

感謝主帶領我經過這四年學習生涯,

祂給我最好的禮物是

認識到一班很好的同學和師長,

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作個無愧的工人──

藉著生命來感染別人;

藉著聖經的說話來勸化別人;

藉著信仰來建立別人。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凡事都能作。」(腓四13)

莫紹良(教牧學文學士)

感謝神!祂帶領我進入「浸神」,

讓我在這個多樣化的學習氛圍中,

於「統一」和「差異」的張力中成長。

林澍棠(教牧學文學士)

在學期中,我因舊病復發,

一度性命垂危,母親和父親也因癌症及

心臟病先後離世。回顧四年,

不單知識與技巧提升了,

更實實在在地經驗了「主的恩典」。

感謝恩主!

蘇鳳珊(教牧學文學士)

神學裝備嘗主恩,恩師身教心中載,

載滿同學關與愛,愛從神來心膽壯。

感謝神讓我深深體會祂的恩典與同在!

神藉著我的軟弱顯出祂的榮耀。

林後十二9記著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

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我永不後悔踏上這條一生事奉主的路。

黎雅聰(教牧學文學士)

「祂對我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因我甚麼時候軟弱,

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林後十二9-10)

洪國智(道學碩士)

「感謝主讓我遇到一羣亦師亦友的老師,

作為我們事奉神的榜樣,

並找到一班同路人,

肩並肩走上事奉之路,

一起學習作主無愧的工人!」

袁偉堅(道學碩士)

6

四年學習的總結是「順利」。

順利並非表示沒有困難、眼淚、艱辛及失敗經歷。

但我知道在任何景況,

我都要謹守遵行神的教導,祂必與我同在。

所以我才能夠經歷甚麼是「順利」,

神學院的裝備對我日後的牧會工作有深遠影響。

陳麗媚(教牧學文學士)

宣教是神的使命,要盡心、盡意、盡力完成。

感激老師們的教導,也感謝同學們的互諒。

劉其盛(跨文化研究高級文憑)

時光飛逝,四年學習今已完結。

回望過去,盡是神恩時刻伴隨。

同窗四載,深恩厚愛盡在心中。

良師教導,生命被建在恩言中。

迎向前路,深信上主恩必與共。

謝潔慧(教牧學文學士)

四年匆匆光陰,莫負父神深恩。

一生願持使命,為主努力得人。

吳湘薇(教牧學文學士)

完成四年的學習,展開一生的事奉。

同路人,願我們繼續並肩同行,

成為「道成肉身」的好牧人!

徐非(教牧學文學士)

「這樣的恩典是貴重的,

因為它呼召我們來跟從,

並且它是恩典,

因為它呼召我們來跟從耶穌基督。

它是重價的,因為它使人付上生命為代價;

它是恩典,因為它賜給人那唯一的真生命……」

──潘霍華《追隨基督》

劉志文(教牧學文學士)

衷心感謝主讓孩子有這幾年的學習。

神學裝備實在不單單是學術上的追求,

還有生命的模造與鍛練;並且更重要的,

是讓我們一群神學生更明白與

體會何謂「牧養生命」﹗

楊盛(教牧學文學士)

感謝神!藉各位良師的教導,

給我奠下牧養的根基,

我願在服事群體中努力實踐及學習。

祝願神學院培訓更多時代工人,

為主克盡己力,拓展天國的事業。

梁雪英(教牧學文學士)

感謝神的恩典,因為無論在任何景況中,

祂所賜予的都遠遠超過我內心的所想所求。

感謝神的帶領,因為由信主到此刻,

神一直引導我走祂的路,

唯願在現今的事奉路上繼續被主所牽引。

愛神且愛人,謙卑服事人。

吳國強(教牧學文學士)

神學院畢業,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奇蹟。

盼望神的奇蹟繼續在我身上及大家身上出現。

感謝各教授、同工、同學

在這四年的學習上給我支持及鼓勵。

姜錦萍(教牧學文學士)

四年的神學裝備,

親嘗甜、酸、苦、辣的滋味。

縱然如此,神的恩典卻時刻伴隨。

萬事非偶然,皆有祂美好獨特的計劃。

感謝主!

楊倩雯(教牧學文學士)

感謝院長、老師、

同工的支持、教導、服侍與生命見證;

感謝同學們鐵磨鐵的真誠對話。

無窮無盡的恩典,反映自己的無知和真相。

努力學人與學道,是我心中所盼。

梁少珍(教牧學文學士)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

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三7-8、13-14)

7

教授與新同學攝於開學典禮後

神引領一群畢業生踏上事奉路途的同時,也帶領一群新同學進入校門,走上充滿考驗的奉獻路。

讓您我一起為新同學禱告──

為他們所要放下的、所要擔上的……

神學碩士:林諾欣 石偉漢

道學碩士:陳碧儀 陳英俊 鄭穎智 張麗碧 許昭如 黎瑞雯 林子正 林麗珍

劉健仁 劉詠君 李燕香 李景華 陸鳳華 杜家惠 鄔寶寶 陳之虎

劉錦卿 李樂豪 梁健雄

教牧學文學士:陳偉倫 鄭仲邦 鍾小芳 何寶霞 劉小玲 李秀嫻 盧勵勤 吳志樂

蘇雅琍 曹慧芳

選修生: 曹啟明 高芷晴 官妙琼 梁婉芬 陳幔利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

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白箴士講座每兩年舉行一次,今年十

月舉行的白箴士講座,是本院五十五週年

院慶的一個活動,我們特別邀請了國際知

名的神學家范希廷教授前來主領。

范希廷教授(Prof. J. Wentzel van Huyssteen)

1 9 9 2年起成為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

「James I. McCord神學與科學教席」首任

教授,其著作〈神學與科學:新護教學之尋

索〉("Theology and Science: The Quest

for a New Apologetics")於1992年獲鄧

普頓獎(Templeton Awards);曾於2004

年主領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著名的「吉福講

座」(Gifford Lectures),主題為「人

在科學與神學中之獨特性:在世獨存?」

(AloneintheWorld?HumanUniqueness

inScienceandTheology)。

8

10月24至26日舉行

日間學術講座

人的獨特性:神學與科學的觀點(10:00am-12:00noon)

回應講員10月24日 神學的科際特性 余達心博士

10月25日 神學與人的起源 賴品超博士

10月26日 神學、科學與人性 江丕盛博士

英語講授 (備英文講稿參閱)

晚間公開聚會

上帝的形象.神學的新論(7:30pm-9:30pm)

10月24日 上帝的形象:聖經的看法或文化的構成?

10月25日 上帝的形象:解放的或壓迫的?

10月26日 上帝的形象:從體現的自我到聖潔

英語講授,葉敬德博士粵語傳譯

地點: 日間學術講座 ─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大禮堂(新界西貢北西澳年明路一號)

晚間公開聚會 ─ 旺角潮語浸信會(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6字樓)

費用: 全免

報名: 請致電2768 5129報名留座

詳情請參閱本院網頁www.hkbts.edu.hk

五十五週年院慶

圖書館擴建後加增了明義研究圖書館,

並加強了學習資源與設施。

本院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

將於十一月十九日(主日)下午四時正

在新界西貢北西澳年明路一號

本院校園舉行

歡迎各教會長執及弟兄姊妹

蒞臨觀禮 同頌主恩

第二期擴建工程竣工

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 將於西澳校園舉行

隨著第二期擴建工程竣工,校園設施更趨齊備,今年的

畢業典禮將安排於西澳校園舉行。這是首個在西澳校園舉行

的畢業典禮,亦是本院

五十五週年院慶的一個

活動。我們期待著這個

充滿歡欣、感恩與頌讚

的日子來臨。

多用途禮堂命名為約翰馬利

紀念堂,特點是整個禮堂可

以分間為三個地方,可用於

舉行研討會、會議或授課。

加建的新翼三樓有課

室三間,另新增學生

休息室、學生會辦公

室,以及一個十分寛敞的休息廊。

校園內加增了可供學生默想、休息及研習的空間。

感謝神讓學院在慶祝五十五週年的日子

完成擴建工程,使校園增加了一萬平方呎的

使用面積。我們期望新建成的多用途禮堂、

課室與擴建的圖書館能配合學院的神學教

育發展,為學生提供更理想的學習及靜修

環境。

倫理學本質上是一門

跨學科的科目。舉個例

子,在討論墮胎這個議題

時,除了要對哲學、社會

學及聖經的教訓有足夠知識,還要對懷孕和生產有

一定的認識。同樣,在探討基因治療的一些議題

時,除了要對入手的學科有所認識,還必須認識所

涉及的各樣科學。舊約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個範

疇,它探討舊約的價值觀、假定和實踐,察看它們

與今天人們所面對的議題有何關聯。「舊約倫理

學」這名稱並不意味要忽略其他學科,它只是意味

要從舊約聖經的觀點去討論當今的議題。在學術

上,這樣探討倫理會有「弄錯時代」的毛病,因為

舊約時代與現今的時代本來就不可以比較。不過,

舊約倫理學的存在和實踐的合法性乃是神學性的:

神的話語能超越時間、文化和地域。

在細想舊約倫理學的神學合法性時,我有一個

疑問:為何我們把舊約倫理學與新約倫理學分為兩

個範疇?既然整部聖經都是神的話語,為何不乾脆

只設定一個範疇──聖經倫理學?再者,今天信徒

所面對的問題,有多少是憑單看新約或單看舊約便

足以應付的?就拿離婚與再婚的例子說,如果我們

把瑪拉基書之前有關這些題目的一切教訓及背景資

料都搬出來,那些面對著這些危機的信徒會就此滿

足嗎?反過來,若只提到耶穌和保羅在這些議題上

的教導,而不提他們所引述的舊約經文,這樣能夠

讓人清楚明白嗎?我認為基督教學者之間所以有這

兩個範疇的區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應舊約研究和

新約研究的區分:舊約學者──舊約倫理學;新約

學者──新約倫理學。對於這個現實我沒有異議,

因為新舊約的研究已遼闊無邊,要找著一位精通兩

個範疇的學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我固然承認人的

局限,但我認為往前走的路應是整合而非分離的。

除了跨學科的特性以外,舊約倫理學還有一個

特點:我們可以把聖經帶到信徒面前,讓他們看到

聖經如何對應他們的切身問題。剛過去的夏天,

我讀了一本叫《怪誕經濟學》(Freakonomics)

的書;當日我飛返馬來西亞渡假,在等候上機時

踫上它。兩位作者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利

維特(Steven Levitt),以及新聞工作者杜伯

奈(Stephen Dubner)。此書的副題是:「一個

『出位』的經濟學家探索每件事物之隱蔽面」。其

中一些篇目是:〈學校教師與相撲手有甚麼共通

點?〉、〈三K黨怎麼像一群房地產代理人?〉、

〈為甚麼毒販繼續與母親同住?〉,看見這些題

目,我就猜想它會令人增廣見聞,要不然的話,至

少也很有趣味性。事實上它兩者兼備。

我喜愛幽默,所以我喜歡這本書也不足為奇,

不過我發現原來它還吸引了一大群人。今年8月

13日,《星期日早報》(Sunday Morning Post)

的「書評」欄目就有一篇文章談論這本書和它的

作者。原來它是去年的暢銷書之一,而且導致一

個新網頁、《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一

個專欄,以及一個名為「怪誕星期五」(Freaky

Friday)的電視節目相繼出現。同時,在《時代週

刊》(Time Magazine)所選出的「一百個影響我

們世界的人物」中,利維特也榜上有名。當被問及

《怪誕經濟學》成功的原因時,作者歸因於「新聞

學敘事式的說故事」及「嚴謹的學術研究」的結

合。他們指出說故事(Storytelling)是挺有效的

傳意工具,只是那些故事往往是虛構的;他們的做

法卻是要讓書裡的故事和論點都能通過嚴謹的學術

研究,並以有趣的方式加以演繹。我贊同他們的分

析,還想加上一點:他們的成功之處,是運用了與

普通人相關的課題,向普羅大眾講說經濟學。這本

書成了一列櫥窗,展示可以怎樣運用經濟學研究的

工具來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例如找出在芝加哥地

區有那些教師用欺騙的手段來誇大學生的成績,又

或找出有那些相撲手故意輸掉比賽,以求雙方都能

獲益。

據我觀察,人們著重議題和人物過於文本。只

要看看各個政黨是如何爭取民心的:若不是挑起

一個他們自信能在辯論中取勝的議題,就是推舉

一個受歡迎的人物,吸引人聚攏到身邊。基督徒在

這方面也不例外。在研讀聖經的時候,他們也是在

找尋一些與他們感興趣的議題有關的教訓。這個特

徵與大部分著重學術性的注釋書的寫法正好相反,

10

有關舊約倫理學的一點反思黃福光

舊約副教授

這些注釋書有許多篇幅是用於:仔細分析聖經文本

背後的來源;對單次詞彙(hapaxlegomena)的意

思作冗長的討論;與其他古代社會或文本作詳盡的

比較;無休止地辯論某事件有沒有實際發生過,又

若事件確實發生過,它們是否與聖經的記載毫無偏

差。在寫下去之前,我必須指出這些研究是重要

的,而且過去十至十五年間,陸續出版了更多刻意

以神學和實用為取向的學術性注釋書。雖然如此,

一般信徒既是對議題和人物較感興趣,要使一本以

文本為取向的注釋書對他們產生意義,成為他們可

使用的,誠然需要很多工夫。

由於倫理學本質上是議題導向(i s s u e

oriented)的,因此它是以信徒看為有意義的一種

方式向他們展示聖經的教訓。如果做得恰當,信徒

不但明白到聖經的教訓如何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

關,更學會如何正確地應用聖經。教師可要付上不

少代價,因為所需要的工夫遠較文本導向的聖經研

究為多。就如任何其他範圍的舊約研究——也許有

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倫理學更直接地、即時地影響

著人們的生活——它需要穩固的釋經學基礎,來建

構合乎聖經的論證和原則。在這個過程的所有步

驟,從研究過去到把經文應用到現代,聖經研究所

要求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能保證研究成果有一定

水平。這與利維特與杜伯奈把虛構的故事和資料去

掉的論點相近,一些包裝吸引的教訓,並不能也不

該代替那些真正合乎聖經的教訓。以下我嘗試引述

我所遇到的兩個例子。

在我探訪過的好些教會中,常有一些基督徒問

我:中國人是挪亞那個兒子的後代呢?通常的假

設是:我們是閃的後代。提出這個問題的理由有很

多,不全是跟倫理學有關的。有些人只是出於好

奇,有些則喜歡按較字面的意思,把自己看為「東

方的猶太人」。由於挪亞給閃的祝福比其他兄弟更

勝一籌(創九25-27),有些提問者的動機是要知

道自己能否分享閃的祝福;有些則把這個問題跟含

的兒子迦南所受的咒詛拉上關係。還有人想先假定

自己同是閃的後人,好讓自己對以色列國的支持顯

得合情合理。不論理由為何,任何把中國人跟挪亞

的兒子拉上直接關係的做法,從釋經上、理性上、

歷史上來說,都是不妥當的。

當聖經說世上的邦國都是這三個兒子的後代時

(創十32),並非表示今天世界上每一民族都可追

本溯源,以其中一個兒子為祖先。聖經只是說,他

們的全部後裔衍生了我們今天所見的一切民族。他

們三人既然同父同母,我們就必須假定這一家人的

樣子不會相差太遠:挪亞不會有一個看來像非洲人

的兒子、一個像歐洲人的兒子、一個像中東人的兒

子。任何在他們後裔身體上或文化上的改變,都必

定是逐漸的,是許多因素如環境、飲食、生活方式

及混種的結果。把三個兒子當作不同族類來思考是

錯誤的;開始的時候就只有一個族類。中國人跟挪

亞的兒子有歷史的淵源,這在於他們一些後裔到了

中國,成了中國人。

這樣,他們的甚麼後裔作了我們的祖先呢?答

案是:我們不是挪亞任何一個兒子的純種後裔。如

果我們相信地上的各家各族都是從他們而出,也察

覺到地上的人類不只三種,那麼我們就必定有一個

結論:他們的後裔互相通婚。看看今天世界的人種

是多麼變化多端,我們就可領會這一點:一定有許

多次的通婚,才造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種族繁多

的現象。到底是甚麼樣的通婚程式衍生了和我們相

像的中國人,這在時間的雲霧中已經永遠消失。再

說,既然地上的一切種族都是從這三人而出,我們

可以合理地推斷,今天許多種族都可以聲稱擁有閃

的血統;問題是一個人要擁有多少百分比的閃族血

統,才算得上是閃的後代?

別人常向我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基督徒應否

支持以色列國?我每每感到被要求去簽一張空白的

支票。如果答案是應該,那麼不論以色列做些甚

麼,都要給他們堅定不移的支持;如果答案是不

應該,那麼不論以色列做些甚麼,都不會給他們支

持,甚至要反對他們。這是極其錯誤的。在舊約聖

經裡,當以色列做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神就會給他

們安慰和祝福的話;相反在做錯事的時候,他們就

得面對帶有災禍和責備的話。在舊約聖經我們找不

到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如果我們依從聖經,那

麼在決定支持或反對以色列的一些行動時,就應該

根據其行動的善惡,而不是根據他們的地位是神的

選民。否則就不是榮耀神,而是跟我們從舊約所學

的背道而馳了。

在結束本文時,我想提到我向一群教牧同工講

授舊約倫理的體驗。我認為自己的思維是相當務實

的,不論在教學上或在講道上都是如此。儘管如

此,我對倫理學的理論,以及生物科技的倫理等類

的議題,還是相當感興趣的。我發覺班上的學生對

離婚與再婚、墮胎、與非基督徒結婚、婚前性行為

等題目較有興趣,還有人因而提出男女信徒人數不

合比例的議題來。教牧同工在牧養信徒時,誠然面

對非常實在的倫理問題,但我依然認為,任何舊約

倫理學導論都應該有一個穩固的釋經和理論框架。

另一方面,對於教牧來說,某些議題是較其他議題

更迫切的。故此,任何要向工場上的教牧同工提供

支援的書本或課程,都不可缺少這類題目。

李金好譯

11

范希廷(J.WentzelvanHuyssteen)教授是

本院今屆白箴士講座的講員。這位蜚聲國際的神學

家,足跡遍及南非、美國、加拿大、丹麥、瑞典、

荷蘭、英國、蘇格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波

蘭、蘇聯和韓國。今次本院邀得他前來香港主領講

座,著實是獲得了一個研討跨科際神學的好機會。

讓筆者在這裡簡單介紹范希廷教授的背景和其神學

的特徵。

橫跨南非與美國

范希廷教授於南非的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tellenbosch取得文學碩士,其後在荷蘭的Fre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獲取哲學博士,主修

科目是哲學神學。自1972至1991年,他在南非的

University of Port Elizabeth任宗教系主任,

期間出版了《神學和信仰的證成》(Theologyand

the Justification of Faith, 1989),獲得了

the Andrew Murray Prize及the Venter Prize

forAcademicExcellence的學術榮譽。

自1992年起,范希廷教授移居美國,獲普林

斯頓神學院委任為「神學和科學教席」的首任

教授。在普林斯頓他繼續研究宗教和科學的知

識論,主要教授科學和神學科目。此段時期,

他出版了《後基礎主義神學文集》(Essays in

Postfoundationalist Theology, 1997)、《再

思神學和科學》(Rethinking Theology and

Science, 1998,與Niels H. Gregersen合編)、

《二重奏或爭鬥?後現代世界的神學與科學》

(Duet or Duel? Theology and Science in a

Postmodern World, 1998)、《理性的形塑》

(TheShapingofRationality,1999),並獲取

了三個鄧普頓獎(Templeton Awards)。在2004

年,范希廷擔任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吉福講座」

(GiffordLectures)的講員。吉福講座享負盛名,

傑出的神學家如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李格爾(Paul

Ricoeur)、田立克(Paul Tillich)、巴特

(Karl Barth)、麥夸里(John Macquarrie)、

潘寧博(Wolfhart Pannenberg)曾先後在這講座

主講,而范希廷的講題則是:「人在科學與神學

中之獨特性:在世獨存」(Alone in the World?

HumanUniquenessinScienceandTheology)。

橫跨神學和科學

范希廷指出多元主義帶來神學與科學兩者間的

隔絕。這種情況好比人彼此說:「你能夠相信你所

相信的,我能夠相信我所相信的,然而,請不要說

服我去接受你的意見,說你的意見比我的更好!」

因此,科際的對話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學科都懼

怕對方將某些意識形態強塞進自己的咽喉裏。結果

形成了眾多互相分隔的細小羣體,它們之間只有楚

河漢界,沒有能力以恰切的語言去互通思想,因為

找不到一個接駁點。

范希廷嘗試指出:在一個被後現代的多元主義

影響的文化中,神學和科學間的跨科系對話是可能

的。他越過現代的基礎主義的絕對主義和非基礎主

義的相對主義,發展了一種後基礎主義式的理性觀

念。這種後基礎主義式的理性,包括了對思考的追

尋、理解的追尋、具有責任的審度的追尋、問題的

解決,以及經驗上的恰切性。後基礎主義的理性的

重構,並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宏大敍事,而是一個

有待發展的圖式。理性發生在不同的領域中,也是

生活的一部分。

范希廷指出理性「表現」於人對理性的追尋。

理性並不是永遠置放在某一個特別的思維系統,

而是橫跨於不同的文化、科系,因為理解和真理是

「表現」在不同的文化、科系之中。雖然人的經驗

和理解無可避免地受到地方性因素的形塑和歷史的

制約,理性的核心卻有著一種普遍性的意向。

范希廷使用了另一個隱喻(metaphor),以

說明理性的橫軸性(transversality)。他描繪

了這樣一幅圖畫:線與線的交疊,顯示出不同

的線(那就是不同的言說、思想和行動)是有某

些交叉相接的地方。范希廷稱此理性為橫軸理性

(transversalreason),並且以理性的橫軸性來

12

范希廷的跨科際神學

副院長兼教務長的話

曹偉彤

教務消息

1. 開學學術講座

本院在每年開學禮後第一個早會均會邀請本院

教授主講學術講座,以鼓勵及促進師生間的學

術交流。今學年的學術講座已於8月24日舉行,

講員為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

博士,題目為「根頓的三一神學所涵蘊的文化

意義──以自由與真理為焦點」。

2. 專題講座

今學年的專題講座以「神學與藝術」為主題,

首次講座已於9月14日舉行,由本院新約教授孫

寶玲博士主講「表述──啟示錄中的啟示:以

啟示錄十二至二十章為例」。當日有百多名師

生出席,討論氣氛十分熱烈,其後更於9月21

日再延續討論。「神學與藝術」是本院師生一

同探索的一個新課題,第二次講座將接續於11

月16日舉行,由羅乃萱女士主講「婦女與寫作

閱讀」。其餘兩次講座將於明年2月8日及4月

19日舉行,先後由胡燕青女士主講「信仰與文

學」,以及由本院舊約及靈修學教授梅智理博

士主講「神學與電影」。

3. 白箴士講座

白箴士講座將於10月24至26日(週二至週四)

舉行,講員為國際知名的神學家范希廷(J.

WentzelvanHuyssteen)教授。日間學術講座

將於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在西澳校園舉行,主題

為「人的獨特性:神學與科學的觀點」;晚間

公開聚會則於晚上七時半至九時半在旺角潮語

浸信會舉行,主題為「上帝的形象‧神學的新

論」。本院並邀得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余達

心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兼文化及

宗教研究系系主任賴品超博士、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教授江丕盛博士分別擔任回應講

員。屆時其他神學院的教授及國內學者將會出

席今次盛會。

4. 教會倫理系列

本院出版的「教會倫理系列」,將於11月至12

月間出版第二冊:鄧紹光博士著述的《界限與

倫理:潘霍華的倫理神學》。「教會倫理系

列」嘗試從聖經及神學角度,探討教會倫理的

要義及其聖經根據;這是本院一個探索方向,

希望有助讀者開拓視界,加深認識教會自身的

倫理本質,進而在實踐上活現神所要成就的倫

理新人性。

5. 畢業典禮

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將於11月19日(主日)下

午四時舉行,今次為本院首次在西澳校園舉行

畢業典禮。

6. 教授交換計劃

本院與美國的梅莎大學(Mercer University)

兩年前協定了教授交換計劃。梅莎大學兩位教

授曾先後於去年及今年到本院教授夏季課程,

而本院教務長曹偉彤教授亦於今年7月在該校教

授一門夏季密集課程:「田立克神學研究」。

曹教授在美期間,並曾代表本院在當地進行一

連串聯絡工作。

闡明理性的普遍性。理性有其普遍性的意向,這可

以從不同的言說、文化、科系所重疊的地方得見。

因此,在不同的文化和科系間,理解和真理的探求

是可能的;有關探求是一種跨脈絡的對話。這種理

性觀考慮到脈絡的角色,也考慮到理性的脈絡性、

複雜性和多面性,並且鼓勵跨脈絡和跨科系的對

話。如此,透過衡量不同脈絡和科系的意義內容,

人可以發現一個不能被推倒的重疊點式的基礎。

在這基礎上,人可以有信心在一個多元主義的環

境中追尋意義和真理。

假如范希廷的睿見是正確的,他的理性觀為科

際探研(尤其是對神學和科學的對談)提出了一條

很重要的出路。那麼,神學和科學領域的交接,

就不是去決定神學和科學在方法上的平行或相應程

度,而是去發現人的共有理性資源。這是可能的,

因為理性的資源是共享的,並且理性的思維是重疊

的。那麼,人是可以帶著其本有的概念,進入一種

跨科系的對話,卻又同時願意面對批判。這等等提

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對話得以進行,將不同的

言說嘗試接駁起來。

以上是范希廷教授的跨科際神學的一角剪影,

要進一步了解他的觀點和與他相互交流,就得期待

10月24日至26日白箴士講座的好時機了。

13

入學及註冊處 鍾曼儀(註冊主任)

時光飛逝,在我還未熟悉2006這個年份時,暑期

轉眼間就溜掉了!

新學年剛在8月下旬開始,今學年共收錄新生36

人,包括神學碩士課程2人、道學碩士課程19人、教

牧學文學士課程10人及選修生5人。祈願新同學盡快

適應新學習環境,並妥善地安排時間,能珍惜和享受

這幾年的神學訓練。我為每一個同學禱告,求神天天

與他們同行,讓他們不單在神學與聖經的知識上有充

足的裝備,更緊緊靠近神,也與老師、同學有日益深

摯的相交,最終能成為真真正正合神使用的工人。

白箴士講座將於10月24至26日舉行,近期入學及

註冊處正忙於講座的報名及預備工作(詳情請參閱

第8頁)。另外,我們正著手編排春、冬兩季的科目

及處理註冊事務。我們亦密鑼緊鼓地準備12月2日的

「全職事奉講座」,今年的主題是「碎我.用我.燒

我.差我」。不知道正在閱讀《院訊》的你是否有接

受全時間神學裝備的計劃呢?我誠意向你推介這個在

週六下午舉行的講座,當中包括短講、課程及入學申

信徒神學教育部譚李淑儀(信徒神學教育部主任)

浸信會一向強調「信徒皆祭司」,信徒神學教育部亦

以此為目標,盼能提供多元而切合需要的課程,讓信徒得

著裝備,可以各盡其職,服事教會。感謝神的恩典,本部

每學季平均學生人數為700人以上,每學季修讀人次超過

2,500,而每

年畢業同學

約達300人。

現 時 我

們提供的課

程 基 本 上

可分為兩大

類:其一為

基礎神學訓

練,其二為事奉技

巧裝備。由於我們深信神學教育是生命的培育,是以人為

本的,所以在今年10月開始,特別為修畢本部事奉技巧裝

備課程的學員而開設「晉升文憑課程」。我們在原有的事

奉技巧訓練課程上,注入聖經知識、神學思想、靈命操

練、性格氣質等學習元素,務求讓學員的屬靈生命得著操

練,達至全人裝備。「晉升文憑課程」包括:年長者事工

14

請介紹、與教授個人面談、與神學生分享等等。現已開

始接受報名,詳情請閱本刋第15頁,亦可瀏覽本院網頁

www.hkbts.edu.hk。

如果你未能出席12月的講座,但卻希望對「浸神」

有更深入的認識,並進一步思想和探索神的呼召,你

可參加明年2月28日至3月1日舉行的「神學生生活體驗

營」。這個兩天的營會除了包括上述全職事奉講座的環

節外,還加入了蒙召問答環節,更讓你有機會與本院

同學一同敬拜、一同上課學習。你將在學院宿舍度宿一

宵,可充實地體驗整整兩天的神學生生活,亦可在優美

的大自然環境中,在神面前安靜默想、等候,摸索神的

心意。在營會裡,你可以有更多機會與我們的神學生和

教授分享,講述你的蒙召、疑問與掙扎,亦可聆聽同學

們分享他們蒙召的經歷。有關全職事奉講座及神學生生

活體驗營的詳情及報名日期,請留意我們日後的公佈,

或致電27685130查詢。

此外,本院冬季密集課程將於12月底至1月中上

課,課程包括輔導及聖經科目,歡迎教牧同工及弟兄

姊妹旁聽。請於11月中以後瀏覧本院網頁,詳閱有關資

料,亦可致電27685129查詢。

文憑課程、青少年導師訓練文憑課程、幼兒基督教教

育文憑課程、信徒宣教文憑課程、基督教康體事工文

憑課程和教會幹事訓練文憑課程。

從策劃到招生,我們都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擔

心這些課程的畢業同學會否認同我們的理念,而新課

程又能否滿足他們的需要。在整個招生過程中,我們

只有盡力嘗試,並且學習將結果交託神。我們按著宣

傳日程行事,由整理畢業生聯絡資料、寄發宣傳物品

到舉辦晉升課程簡介會等,都看見神施恩的手帶領著

我們。

主所成就的真是超過我們所想所求!我們看見報

名人數漸漸上升,在首輪報名將近截止時,已有超過

70人報讀;其後到了首輪報名的截止日期,更收到超

過100個申請。此外,無論在講師、課室和同工的安

排上,我們都經歷到「耶和華以勒」。

報名的踴躍情況,反映了學員所看重的不只是事

奉技巧的進深,更是屬靈生命的成長!他們盼望對

神有正確而全面的認識,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與神

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在彎曲悖謬的世代裡,懂得回應

種種問題,實踐真理。這正是我們開展「晉升文憑課

程」之目的。盼望在人心裡動了善工的主,繼續保守

各學員未來兩年的學習,幫助他們在主裡不斷成長。

今年7月舉行的晉升課程簡介會

全職事奉講座2007-08

「碎我.用我.燒我.差我」

遙距教育課程 譚李淑儀(遙距教育課程主任)

蒙神恩典,遙距教育課程成立至今已有八年了。

我們的異象是幫助有心志接受神學訓練卻因故未能上

課的信徒,讓他們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接受有系統的

裝備,建立豐盛的生命。修讀遙距課程的學生除了本

港的信徒,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其中已畢業的

超過190人次,在學學生約有370人,而聘用的導師亦

增至22人。為了回應學生的需要,我們的課程亦隨著

年日逐漸擴展,現時共提供以下七個課程:

‧新約聖經研讀證書課程

‧舊約聖經研讀證書課程

‧基督教研究文憑及高等文憑課程

‧聖經研究文憑及高等文憑課程

‧網上版新約研讀證書課程

除了培訓一般信徒之外,「遙距」亦開展了「特

別栽培」事工,培訓一些較被忽略且資源貧乏的群

體,包括為視力有障礙的信徒開展「靈光工程」,

以及為在懲教所歸主的信徒開展「阿尼西母培訓計

劃」。期盼透過課程的學習,讓他們能感受到神的

愛,生命得以成長。

在「遙距」事奉的同工,不單很少與學生會面,

與導師見面的機會亦不多。由開荒至今,我們雖然

程序

2:30 pm - 報到

3:00 pm - 課程/學務/實習介紹

4:00 pm - 與教授面談

5:15 pm - 敬拜、信息

6:30 pm - 分組祈禱

7:15 pm - 晚膳、與神學生交流

8:00 pm - 結束

不斷向前發

展,卻仍深

感有一些不

足之處。為了

改善課程,我們

於8月底舉行了導

師交流會。感謝神的恩典,有近七成導師在百忙中抽

空出席。在交流會中,我們有機會向各導師表達衷心

的謝意。由於導師們一般幫助批改一至兩個科目的功

課,所以對「遙距」整體的服事不一定太了解,我們

亦趁此機會跟他們分享「遙距」的工作和近况,讓大

家能代禱記念。

交流時間是聚會的高峰。導師們踴躍發言,分享

心得,提出疑難,亦指出需要改善之處,加上「遙

距」同工的分享與回應,使聚會取得的果效超過我們

所想所求。會後,更有導師親自就批改功課的經驗,

為問答題作出非常實用的建議。導師們的支持是我們

深深感受到的,他們都願意付上額外心力,務求學生

得著最大的益處。我們計劃來年全力修改早期的課

程,相信今次搜集到的意見會很有幫助。再次感謝各

導師的參與,更感謝上帝的宏恩,是祂使用我們成為

別人的祝福!

15

日期: 12月2日(週六)

時間: 2:30 - 8:00 pm

地點: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新界西貢北西澳年明路一號

費用: 每位HK$50

截止報名日期:11月29日

查詢: 電話2768 513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 www.hkbts.edu.hk

「靈光工程」開學禮

懷念

莫恩霖教授

本院榮譽教授莫恩霖博士(Dr. Glenn Morris,

S r.)已於4月6日在美國安息主懷。我們懷念這位在

我們中間超過十年,曾在八、九十年代為華人神學教

育獻出心力的老師。莫恩霖教授對學生和藹親切,他

的教導和訓誨今天仍留在許多校友的心臆裡。

學生會 劉玉強(學生會主席)

暑期過後,學院在8月18日為新同學舉行了新生

輔導日。學院邀請學生會執行委員與老師、新同學一

起午膳。我們互相介紹,彼此認識,一同分享。舊同

學向新同學講述新學年的情況——在課堂的第一節,

老師都會將有關科目的範圍、功課和考試要求告訴同

學。新同學一下子面對所有科目的要求,難免感受到

壓力,這是人之常情。又有些新同學過往工作了多

年,現在重新過全時間的學習生活,往往需要時間適

應。這適應階段的學習對新同學並不輕省,例如有些

同學在閱讀一些指定文章時,可能會感到縱然每一個

字都懂,卻是不明白文章的意思!但經過一段時間適

應與學習,靠著上帝的恩典、老師的教導、同學間

的切磋,還加上自己的努力,新同學總會看見黎明

的曙光。

今年的屬靈操練營於8月21至22日在長洲舉行。

營會主題是「安靜,盡在不言中」,讓我們在寧靜中

經歷平靜安穩,心靈得著滋潤與平安。老師及同學共

有約100人參加。在營會裡,有梅智理老師分享「獨

處」的信息;鄧紹光老師分享「安靜」的信息,這實

在是我們急需學習的。另外,在「漫步人生路」的環

節中,我們走過平坦的道路、走過斜坡、走過有樹蔭

的路、走過烈日下的路;有同路人同行,偶有交談,

感到輕鬆愉快;又有些時間,走在前面的人步履蹣

跚,自己就要慢下腳步,忍耐地緩緩前行。在路途中

經歷不同風景、路勢和心情,當到達終點時,只感到

教職員動態

‧基督教思想(系統神學)教授曹偉彤博士的文章

〈簡明的《聖經》的權威:一個後「現代」的觀點

重申〉刊於《教牧分享》(2006年5月號)。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博士於7月

28日在畢業生團契主辦之專題講座中主講「潘霍華

的公共神學/公共倫理」。另其文章〈追隨.承

擔.悲劇:對潘霍華生命的敘事式引述〉刊於《獨

者》第11期(2006年春夏)。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副教授吳國傑博士之新著

《奠基立柱──初期教會縱橫談》已於8月由基道

出版社出版。

滿心喜樂、平安。在主餐的聚會中,我們深深經歷耶

穌基督為我們捨命的大愛。

此外,學生會靈修部繼續推行「同路人計劃」,

為每一位新同學安排一位學兄或學姊,好關顧其學習

及學院生活的適應。深願每位新同學能盡快投入這個

大家庭的學習生活及生命的操練,就如今年學生會主

題所說的:「互勵互勉,同心同行」。

另外,學生會執行委員會在9月初委任了四位同

學為學生會選舉委員會成員,包括王紹良同學(主

席)、葉佩雯同學(文書)、陳浩鵬同學(委員)、

徐國樑同學(委員)。選舉委員會負責2007年度學生

會執委會的選舉事宜,而新年度的執委會改選已定於

11月2日舉行。

學生會靈修部固然每週仍會定期舉行早禱會及午

間默禱會,還有10月19日的禁食祈禱會,讓同學能夠

互相代求。宣教部則先後在10月及11月舉行地盤工人

佈道事工、猶太人宣教事工分享及本港南亞裔事工分

享。此外,生活部也在9月舉辦了師生同樂日及中秋

晚會。特別請大家記念在10月29日舉行的懇親日,當

天同學將邀請家人前來參觀校園、出席福音聚會,還

共享晚膳。

願神使用,讓學生會各項聚會與活動都能榮神

益人!

16

「婦女神學訓練文憑/證書課程」10-12月學季開科如下(亦歡迎旁聽生報讀)﹕ 科目 講師 上課地點 上課日期/時間

恩賜與事奉──發掘恩賜與配搭事奉 孫陳玉娥師母 香港懷恩浸信教會

(副堂)

17/10-21/11(週二,共六堂)

9:30-11:30am

聖經與我 張林小雅師母 旺角教育中心 24/10-28/11(週二,共六堂)

9:30-11:30am

恩重如山──聖經中的山 王百合姑娘 旺角教育中心 10/10-19/12(週二,12/12停課,共十堂)

9:30-11:30am

詩歌與我 連劉婉嫦師母 香港懷恩浸信教會

(副堂)

2/11-7/12(週四,共六堂)

9:30-11:30am

屬靈操練──重新得力 謝任生牧師 旺角教育中心 12/10-9/11(週四,共五堂)

9:30am-12:30pm

得自由的妙方──加拉太書淺釋 陳惠雪女士 旺角教育中心 16/11-21/12(週四,共六堂)

9:30-11:30am

經卷研讀(新約)──馬太福音 楊東英姑娘 旺角教育中心 6/10-8/12(週五,共十堂)

9:30-11:30am

上課地點:香港區 香港懷恩浸信教會副堂(香港北角書局街27B號建邦大廈1字樓A室)

九龍區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旺角教育中心(九龍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10字樓)

歡迎致電27112552查詢,或瀏覽信徒神學教育部網頁www.hkbts.edu.hk/lted下載報名表格。

17

信徒神學教育部

「信徒普及神學訓練課程」現正接受報名,10-12月學季開科如下﹕

科目 講師 上課日期/時間

琢玉成器──

恩賜與事奉

江耀全博士 16/10-4/12(週一,30/11停課,共八堂)

7:15-9:45pm

延續大使命──

傳福音多面睇

廖德漢牧師 20/11/06-22/1/07(週一,25/12

及1/1停課,共八堂)7:00-10:00pm

磐石根基──

系統神學精華

謝惠敏姑娘 10/10-12/12(週二,共十堂)

7:30-9:30pm

喜樂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

藍美紅姑娘 24/10-12/12(週二,共八堂)

2:00-4:30pm

年長者佈道事工 林艷芳姑娘 10/10-28/11(週二,共八堂)

7:15-9:45pm

詩篇選讀 李雋姑娘 25/10-13/12(週三,共八堂)

7:15-9:45pm

挑戰與回應──

舊約概論

廖勵興姑娘 12/10-14/12(週四,共十堂)

7:30-9:30pm

新造的人──

基督徒信仰實踐

梁樂遜先生 5/10-9/11(週四,2/11停課,共五堂)

7:00-10:00pm

跨越本土──

宣教之旅全接觸

陳潮源先生 16/11-14/12(週四,共五堂)

7:00-10:00pm

道成肉身──

福音的處境研究

何珍好牧師

客席講師:

陳念聰醫生

20/10 - 15/12(週五,17/11停課,共八

堂)

7:00-10:00pm

院長行程

‧江院長應邀出席「美加華人浸信會

聯會」於8月21至23日在新澤西州

舉行的第十四屆年會,並在晚上

的培靈會擔任講員。江院長與美加

華人浸信會的牧者及領袖有美好的

交通,也在會上分享學院的事工發

展,並一起探討學院日後可怎樣為

海外華人浸信教會預備工人。

‧江院長於9月5日出席「浸神美加校

友會」聚會,有機會與美加校友重

聚及分享學院概況。校友對母校的

支持和關懷、對校友會的投入,都

令院長得到不少鼓舞。

「信徒普及神學訓練課程」於旺角教育中心上課

教牧持續教育中心

‧第二屆「臨床牧關教育證書課程」(2007年開課)現正招生,有意報讀之教牧同工請於本院網頁www.hkbts.

edu.hk下載課程小冊子及報名表,亦可致電27829787索取有關資料。截止報名日期為2006年11月30日。

‧2006年9-12月學季課程及講座

課程/講座 講員 日期/時間

「生命教練」用於牧養的初探 陳展鳴博士 10月9日(週一)10:00am-1:00pm

舊約難題「解經」、「講道」研習坊 唐佑之博士

 單元一:舊約難題「解經」 10月11日(週三)10:00am-1:00pm及 2:30-5:00pm

 單元二:舊約難題「講道」 10月12、13日(週四、五)10:00am-1:00pm

泰氏(T-JTA)性格分析:解讀篇* 林榮樹牧師 10月23日(週一)10:00am-1:00pm

關愛「同」行──牧養同性吸引者 鍾錦輝先生、鍾簡靜文女士 11月6日(週一)10:00am-1:00pm

心態與行為的剖析 羅麗雯博士 11月13日(週一)10:00am-1:00pm

分別出來的空間 陳康博士等 11月20日(週一)10:00am開始

泰氏(T-JTA)性格分析:應用篇* 林榮樹牧師 12月4日(週一)10:00am-1:00pm及 2:00-4:30pm

* 本院校友會會員、畢業生、浸信會教會同工及神學生(包括本院傳道裝備、信徒神學教育部學位課程之神學生;

「香港神學教育協會」13間成員學院之全日制神學生)享有學費優惠,詳情請參閱報名表。

報名及查詢請電27829787或傳真26301373,報名表可於本院網頁www.hkbts.edu.hk下載。

課程 課程簡介 入學資格 開課日期 截止報名日期

聖經研究文憑課程 深入研讀經卷或相關課題,幫助學員深入認識聖經。

中學畢業

獲教會推薦 每年3月

及9月

3月學期:

香港 2月10日

海外 1月25日

9月學期:

香港 8月10日

海外 7月25日

基督教研究文憑課程 裝備事奉課程,幫助學員在信仰和教義上建立

穩固根基。

聖經研究/基督教研究

高等文憑課程

為修畢「文憑課程」之學員進深研習而設。 完成文憑課程

獲教會推薦

新約/舊約研讀證書課程 研讀經卷入門課程,引導學員對經卷作系統性查考。無資歷限制

可隨時開課

設學費優惠,歡迎查詢網上版新約研讀證書課程

選讀生:可按興趣選修部分函授課程學科,詳情請瀏覽「遙距」網頁。

歡迎試讀網上課程:http://distance.hkbts.edu.hk

專題講座

題目:雅歌中期待之情 講員:譚李淑儀女士(信徒神學教育部主任及遙距教育課程主任)

內容:雅歌是描繪「情」之歌劇,以期待之情揭開序幕,亦以期待之情作終結,全書充滿濃郁的渴望情懷。

本講座將與你一起反思這期待之情對現今基督徒的啓迪。

日期:11月11日(週六)2:30-4:00pm 地點: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八樓應用神學教育中心

報名:費用全免,留座或查詢請電27685105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課程及講座詳情請瀏覽遙距教育課程網頁:www.hkbts.edu.hk/dist/

18

遙距教育課程

自由、自主、自學

提供函授及網上課程,適合生活繁忙、未能定時上課的信徒修讀,在不受時間與地域限制下接受裝備。

函授及網上課程

出版消息

鄧紹光博士之新著《界限與倫理:潘霍華的倫

理神學》將於11月至12月間出版。該書收錄二十多

篇文章,為作者過去十年來研究德國神學家潘霍華

社群/倫理神學思想的著述。全書分四部分,第一

部分為導論;第二至第四部分則闡釋潘霍華早期、

中期和後期的作品。《界限與倫理》為「教會倫理

系列」第二冊,其餘第三、四冊將於明年出版,

分別為黃福光博士的《舊約倫理》及孫寶玲博士

的《新約倫理》。

本院學刊《山道期刊》第

十八期將於11月至12月間出版,

主題為「宣教神學與實踐」。

專題文章共有六篇:〈神的宣

教:卡爾巴特與教會宣教〉(羅

凌思)、〈莫特曼論「教會與使

命」〉(鄧紹光)、〈評薄大衞論宣

教神學的範式轉移〉(鄺振華)、

〈早期基督新教的宣教理念與實踐〉(吳國傑)、〈中

國內地會宣教理念在中國的實踐〉(蔡錦圖)、〈跨

文化宣教之神學教育中的靈命塑造〉(鄭美娜)。另

有三篇討論文章和多篇書評。歡迎訂閱或到基督教

書室購買,查詢請電27685168出版處。

回應本人願意支持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 願意為神學院之教育事工代禱

□ 願意奉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支持:□ 教育經費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 / 女士 / 牧師 / 博士 / 伉儷)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方法:

□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 「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 或 "Hong Kong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現金:請送交本院或把獻金直接存入本院在恆生銀行之戶口「242-026144-003」

□ 信用咭(無需手續費): □ VISA □ MASTERCARD

持咭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咭人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咭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期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金額:H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咭付款必須以港幣計算)

□ 按月自動轉賬(銀行賬戶或信用咭):本院隨後寄上自動轉賬表格

•請將支票或銀行存款單連同此回應表寄回:香港新界西貢北西澳年明路一號本院收。

•捐獻將獲發收據並可作申請扣稅之用。

•奉獻者姓名及奉獻數額將刊登於本院《院訊》;若閣下不願意刊登資料,請在右格加 X。 □

•閣下所提供之資料只用於簽發收據及學院內部行政用途。

•查詢電話:(852)2768 5113 或 (852)2715 9511 傳真:(852)2768 5102

衷心多謝您的支持! 19

‧余劍雲校友(1994年畢業)於9月9日在基督教

靈糧世界佈道會九龍靈糧堂受按立為牧師。

‧柯漢平校友(1993年畢業)於9月10日在澳門基

督教會宣道堂受按立為牧師。

‧鄭彼得校友(又名鄭慧敏,1992年畢業)於9

月23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華人浸信會受按立為

牧師。

收支表

20

徵信錄

21

22

7月23-26日 2006聖樂營

一年一度的聖樂營在西澳校園舉行,

主題為「崇拜與音樂親『新』體驗」。

感謝神帶領90位來自不同教會的

聖樂事奉者前來參加,一同在樂器演奏和

歌唱技巧上學習和切磋。

8月21-22日 屬靈操練營

開學前的屬靈操練營於長洲舉行,

主題為「安靜,盡在不言中」。

師生們於開學前操練「獨處」、

「安靜」,經歷神賜予的平靜安穩。

8月23日 開學典禮在開學典禮上,副院長曹偉彤教授以「我的心不狂傲」為題,引用詩篇一三一篇1至3節勉勵各同學。

8月24日 開學學術講座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博士主講今年的開學學術講座,

講題為「根頓的三一神學所涵蘊的文化意義──以自由與真理為焦點」。

9月22日 師生同樂日在保良局北潭涌渡假營,

師生們透過各樣遊戲和活動,一面歡聚交誼,一面培養「浸神」的團隊精神。

9月14日 學術講座

新學年第一次學術講座由新約教授孫寶玲博士主講,

講題為「表述──啟示錄中的啟示:以啟示錄

十二至二十章為例」。當日討論氣氛十分熱烈,

其後更於9月21日再延續討論。

9月20日 "Servant"午間敬拜

由同學組成的敬拜隊"Servant"於每月第三個週三,

以詩歌帶領午間敬拜,與師生及同工們一同獻上感恩頌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