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16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 璞中文教育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中國語文 卷一 (閱讀理解能力) 考試報告 (2013 年 9 月修訂版) 本卷針對學生各閱讀層面設卷,即針對學生的段旨及 主旨歸納、文章結構分析、文章修辭語用分析、文章 深層理解及批判、古代語言文化的認識及研習等層面 設卷。同時,本卷亦會因應不同學生的能力,以釐定 每道題目的深淺。 ©璞中文教育 保留版權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

璞中文教育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中國語文 卷一

(閱讀理解能力)

考試報告

(2013 年 9 月修訂版)

本卷針對學生各閱讀層面設卷,即針對學生的段旨及

主旨歸納、文章結構分析、文章修辭語用分析、文章

深層理解及批判、古代語言文化的認識及研習等層面

設卷。同時,本卷亦會因應不同學生的能力,以釐定

每道題目的深淺。

©璞中文教育 保留版權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

Page 2: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2

A. 考試事務

(1) 考生人數

今年共有 27 所中學的中五同學參加「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

試(卷一)」。考生報考人數為 277 名,253 名考生出席考試。1

1 總應考人數為 598 名,但由於全級參與的學校學生基數過大,為免影響統計的準確性,其成績

將不會列入是次「考生成績分佈」的計算之內。唯後文的「考生表現」及「一般評論及建議」,

會參照全部考生的表現編寫。

(2) 考試科目

模擬試今年僅設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能力一項考核。統一考試於 2013 年

7 月 20 日(星期六)完成。全級參與的學校亦於 2013 年 7-9 月期間分別完成考核。

(3) 考場分配

璞中文教育今年共借用了 2 所中學作試場(只計算統一考試考場。包括 1 所

九龍中學;1 所新界中學),共一個禮堂、1 個大型特別室及 2 個課室。每個試場

設 1 名試場主任、1-2 名助理試場主任及 2-4 名監考人員。

(4) 派發試卷及收集答卷

於各考試日由試場主任携帶試卷到各試場。考試完成後由試場主任及監考人

員收集答卷及核對答卷數目,並送到璞中文教育作集體批改。

(5) 發放成績

集體批改及整理後,以郵寄形式向各校負責老師提交該校考試數據、總體數

據及學生答卷。

Page 3: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3

B. 考生成績分佈

(1) 試卷評核等級

全卷總分 91 分,成績評等採水平參照方式,評級共分 8 等(低至高分別為︰

U、1、2、3、4、5、5*及 5**)。具體評級分數劃分如下︰

水平參照評核等級(總分︰91 分) 表(1)

\ 5** 5* 5 4 3 2 1 U

分數 53+ 48-52 43-47 38-42 33-37 28-32 23-27 22-

百分率 58%+ 52%+ 47%+ 41%+ 36%+ 30%+ 25%+ 24-

(2) 各等級考生比例

有 4.3%的考生於本卷取得 5**佳績,考獲第 3 等或以上成績(符合政府公布

的核心科目入大學要求 2)的有 72%,而考獲 2 等或以上成績的則有 88.2%。

各等級總人數比例(總人數︰489 人) 表(2)

\ 5** 5*+ 5+ 4+ 3+ 2+ 1+ U

人數 11 33 64 133 182 223 244 9

百分率 4.3% 13% 25.3% 52.6% 72% 88.2% 96.5% 3.6%

DSE20133 0.9% 3.3% 8.2% 26.4% 51.4% 80.3% 96.1% 3.9% 2「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課程一般入學的最低要求,須於文憑試核心科目中取得「3322」成績,指

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 3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 2級成績。」(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3 根據〈新聞稿 2013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2013 年 7 月 14 日版)

Page 4: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4

(3) 考卷分數比例及平均得分

閱讀材料設白話兩篇及文言兩則。全卷滿分 91 分,白話部分佔 54 分,文言

部分佔 37 分,比例約為 6:4,其中加重了文言語譯分數,希望考生能更重視文言

學習。

是次考核,總平均分為 37.5 分,以語體文第一篇的成績最高,第二篇為最

低。第二篇的閱材及題目乃特意提高考核水平,以考核考生對文學性篇章的細讀

能力及解構能力,屬高程度題目,考生表現與預期相符。為平衡試卷程度,第一

及第三篇選取了語言較淺白的閱讀材料。望能以此判斷不同能力的考生表現。

篇章分數比例 表(3)

類型 語體文 文言 總分

篇章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分額 25 29 37 91

平均得分 11.8 10.3 15.4 37.5

平均得分百分率 47.2% 35.5% 41.6% 41.2%

Page 5: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5

C. 考生表現

第 1 題考問段落大意,表中列出第一部分的分段,以及第一和第四部分的內

容大意為示例,讓考生清楚答題方向及詳略要求。

(1) 1.1 題至 1.3 題,表現理想。大部分考生皆能準確劃分段落,反映考生大致

能掌握文章的結構和分段。少部分考生未能了解第八自然段與上文的關係,

以致劃分錯誤。

(2) 1.4 題,表現尚可。考生普遍能記述中小學時期與蒲公英相關的內容,並以

此寄寓對女兒的期許。但部分考生或只回答內容部分,欠缺寄寓;或只回答

母親的寄寓,欠缺內容歸納,以致答案未盡完備。

(3) 1.5 題,表現未如理想。考生大多能提及女兒獲大學取錄,以及母親希望女

兒有更美好的發展。但只有少數考生能留意第一部分內容大意的提示,指出

獲大學取錄乃實現了「飛離山區」的寄望。正因女兒已成功離開「偏僻的角

落」,母親才會勉勵女兒更進一步。可見考生未能細察文章脈絡,且未能準

確分辨母親在不同階段的盼望。

第 2 題,表現尚可。考生多瞭解蒲公英於文章的串連作用,以及飛離山區,

擁有更美好未來的寄望。表現上佳者更能指出蒲公英與作者成長的關係。但部分

考生只著重作者的描述角度,而忽略母親的期許才是文章重心,以致錯失焦點,

偏離主旨。

第 3 題,表現優異。考生多能了解文章字詞深意。

第 4 題,表現未如理想。

(1) 部分考生能指出母親寄望女兒可如蒲公英般飛離偏遠山區,亦有考生指母親

Page 6: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6

希望女兒能「飛得更高更遠」、「有更大的成就」,然而兩者兼備者為數不多。

問題與 1.5 題相通,考生雖感知母親對作者有所期許,但意念籠統,未能準

確分辨前後者的分別。

(2) 未能具體說明。不少考生只提出論點,欠缺例子作論據,亦缺乏闡述說明,

以致只能誇誇其談,未及具體。

第 5 題,考問文意,要求考生判斷文句意思。

(1) 1.1 題,表現理想。考生多能理解文學性篇章用詞,明白句子底蘊。

(2) 1.2 題,表現尚可。本題是為判斷考生是否確切完全明白句意而特意設立,

以杜絕胡亂瞎猜的考生。若能確切了解句意,自然能明白前者正確,後者必

為錯誤。

第 6 題考問作者情感,表現尚可。考生普遍能了解作者對女兒的關懷。但部

分考生未能準確概括作者感情,如「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思念」、「表達了他們對

四個女兒的愛」,答案過於籠統,未能寫出父母對女兒身處嚴冬的具體情感。

第 7 題,表現理想。大部分考生能根據文章提示,正確揣度背後意思。

第 8 題,表現優異。考生多能了解作者感情。

第 9 題,表現欠佳。

(1) 欠缺修辭知識。部分考生不了解何謂「雙關」,只隨意抄錄原文而欠缺說明,

更甚者回答「借事抒情」,答非所問,令人摸不著頭腦。

(2) 未能準確掌握「雙關」的定義,說明欠飽滿。不少考生雖能摘錄正確字句,

但多只說明了文句的表層意思,而未能指出另一層意義。「雙關」乃指一語

Page 7: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7

同時關顧兩種事物或兼含兩種意義的修辭方式,只述其一而不述其二,說明

未及完備。

第 10 題提供了其中一項關愛形式,以提示考生作答方向。

(1) 10.1 題,表現未如理想。只有少部分考生能留意提示「生活支援」乃指物質

支援,從而回答與此相對的精神或心靈層面的支持。

(2) 10.2 及 10.3 題,表現未如理想。考生大多能指出母親現在如何與女兒聯繫

及關愛女兒,但卻忽略了題目指「愛是早在懷孕時便開始」,以致遺漏提及

母親在懷孕時關愛的方式。

第 11 題,表現欠佳。大部分考生未能扣緊題榦「寫作構思」作答,忽略了

文章的編排方式。大部分考生只從內容上截取個別例子以作說明,而未能從寫作

安排上歸納父母親愛護女兒的方式,以致焦點旁落,未能準確回應題目。

第 12 題,整體表現一般。雖然有些字詞古今相通,唯不是所有情況也適用。

有考生把「適」解作「適逢」,更甚者把「是」解為現代漢語的「是」,以今義釋

古義,此兩例皆不恰當。此外,「說」及「是」乃常見文言字詞,唯部分考生仍

未識其義,可反映考生對文言字詞的認識不足。

第 13 題,表現欠佳。由於句式簡略,須理解整體故事才能推敲句意。大部

分考生雖能將「啖」解作「吃」、「汝」解作「你」,但只有少數考生知道「欲啖

汝」使用了使動用法,以致不少答案離題萬丈,曲解文意。更有考生完全不明白

句子意思,胡亂猜度,另作故事。

第 14 題,表現優異。考生大多能了解兩篇古文主旨。

Page 8: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8

第 15 題,表現尚可。考生普遍通病如下︰

(1) 未能緊扣題旨作說明。不少考生只意譯了〈田子為相〉全文,未有重點指出

就算兒子本為不義,經過賢母的教導也能導向正途。

(2) 審題不周。忽略題目指示,自說自話,忘卻以《韓詩外傳》第二篇作說明。

第 16.1 題,表現理想。考生多能了解文章主旨。

第 16.2 及 16.2 題,表現理想。大部分考生能指出曾子和田母分別使用了身

教和言教來教育兒子。少數考生未能明白何謂「教育方式」,答案偏離題旨。

第 16.4 題,表現未如理想。大部分考生匆匆比較田母和曾子教導方式的優

劣,卻欠缺明確的教育理念,故此通篇只能泛泛而談,沒有重心。有些考生思緒

混亂,立場自相矛盾,如花費大篇篇幅說明身教的好處,最後卻表示支持田母以

言教的方式教育子女。所幸仍有考生論點清晰,說明得當,既能提出自己的教育

理念,亦能提出平衡兩者的方法。

考生普遍通病如下︰

(1) 缺乏立場。只分述兩種方式,沒作比較,未能指出哪種教育方式較為理想。

(2) 比較層面不同。由於考生本身欠缺明確的教育理念或原則,只是盲目指出兩

者的優劣,往往未能把田母和曾子的教育方式放在同一層面作討論。例如錯

將子女對身教的接受程度與言教的時間性作比較,實質兩者互不抵觸。

(3) 答案過於籠統,部分答案欠缺說明或比較。

(4) 欠缺答題技巧。考生應先表明個人理念或原則,然後再作比較說明。提出論

點時亦因加以闡述,以加強說服力。

Page 9: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9

D. 考生表現良好的地方

部分考生表現不俗,概述如下︰

甲、 審題通透,答案完備

2. 試概述本文的主旨(5 分):

示例一:

記述作者從小對蒲公英有很深的印象,在成長時上小學、中學和大學,都希望像

蒲公英般到外面闖蕩,並飛得更高。亦藉意帶去所有母親都寄望子女成才的心態。

[概括能力高,闡述詳明]

4. 文章最後部分,母親送了女兒一幅水彩畫,女兒覺得這幅畫寄寓了母親「心

中誠摯的嚮往」,並認為「這正是每一個山裏母親期待的」。試綜合全文,指出每

位山裏母親的期待是甚麼,並略加說明。(6 分)

示例一:

每位山裏的母親的期待是自己的每個孩子都能做一個夢想,不要原地踏步的人,

反而要好像蒲公英一樣──從不滿足於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闖

蕩,希望孩子要擁有越來越多夢想,再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邁向各理想,使人

生變得越來越美好,另外,從母親的水彩畫中可看到,母親亦希望作者不要驕傲

自滿,即使取得越來越多的成就,也要記住自己只是藍天下,凝望著山坡上盛開

的白色蒲公英的山裏的孩子。

[能抓住蒲公英的特點,加以論證母親對女兒的期待,說明充分。]

15. 兩篇文章皆出自《韓詩外傳》,第一篇最後指「賢母使子賢也」,試以第二篇

來說明「賢母」如何能夠使「子賢」。(4 分)

示例一:

第一篇所指「賢母使子賢」是指一個賢良的母親能使兒子變得正直,誠實。第二

Page 10: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0

篇的母親,知道孩子貪戀不義之財,從而加以責備,教訓兒子。兒子知錯後則退

還金子自首。可見賢母的教訓有助兒子改過自身,變得誠實、正直。

[論述清晰有條理,能準確回應問題。]

乙、 了解修辭,運用靈活

9. 本文善用雙關的寫作手法,試從本文摘錄運用了雙關的例子以證。(6 分)

示例一:

「小白鼠」,老鼠多數是群體生活的,因此,作者利用了這一點來描述女兒還是

小時候一家人同在一起吃飯的溫馨場面,更取其作者和女兒白皙的肌膚來連繫小

白鼠白色的皮膚,從而達到雙關。

[能準確舉出例子說明雙關,論述飽滿。]

示例二:

文中提及,「一線密語的習慣」,當中的「一線」,字面上是電話線,電纜的意思,

說到母親利用電話向海外的女兒噓寒問暖,但其實亦有「臍帶」的意思。提到母

親從子女仍在腹中時已經為他透過「臍帶」提供營養向體內胎兒腹語。屬於語帶

相關的例子。

[能準確舉出例子說明雙關,論述飽滿。]

示例三:

本文其中一例「耳聽四周」。「耳聽四周」字面上的意思是聽到來自四個國家的消

息,實際上是母親和分別身處四個不同國家的女兒以電話聯絡,收集她們的生活

情報。

[能準確舉出例子說明雙關,論述飽滿。]

Page 11: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1

丙、 諳熟古漢語語法

13.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

示例一:

孟子問他的母親:「為什麼東家要殺豬?」孟母答:「想讓你能夠吃。」

[解釋完滿,了解語句為使動用法。]

示例二:

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宰殺幼豬,為了什麼?」母親說:「想用來給你吃。」

[解釋完滿,了解語句為使動用法。]

丁、 以例輔證,說服力強

16.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 ,顧反 為女殺彘 。妻適 市來,

曾予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 與嬰兒 戲 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 。

嬰兒非有知也 ,待 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 教子欺也。母

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咸教 也。」遂 烹彘也。

○4 承接第○2 及第○3 題,就教導子女而言,哪一種教育方式較為理想?試略加說明。

示例一:

我認為曾子的方式較為理想。因為他以身作則,而孩子往往會把父母當成模仿對

象,所以他不欺騙孩子,從小教他要誠實,比較有效,因為孩子會模仿父母。而

田母運用言教,或在古代社會,尊卑觀念甚重,兒子才會就範把財產交還,現代

社會的子女未必跟從,因現代人尊卑觀念輕。而且田母的做法不能使兒子明白為

什麼要誠實,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我認為曾子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較理想。

[能從古今分析,指出有效的教育能受歷練,反之經過時代變遷,難再施行。]

Page 12: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2

示例二:

曾子以身作則的教導方式比田母兒子錯後加以指正的方式更為理想,因若子女能

在未有犯錯之前就能學會良好的品格,他就不會犯錯。相反,若母親往皇只能在

子女犯錯之後才指出兒女的過失,子女往往所承受的不單單是母親幾句的指罵,

往往需要面對法律或刑法的處罰。便如田子回朝,若非有人體諒及欣賞田女的賢

良,田子可能就要在獄中受罰,那是不利子女的。

[若文字遇有沙石,但能運解對比及例子論證,論述飽滿。]

Page 13: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3

E. 考生尚待改善的地方

甲、 語文基礎有待加強

9. 本文善用雙關的寫作手法,試從本文摘錄運用了雙關的例子以證。(6 分)

示例一:

本文善用了借事抒情寫作手法。本文利用作者與妻子觀看氣象抒發,他們擔心四

個女兒在國外的生活情況,以小時候與女兒生活的情景,表達自己無論在小時

候,還是現在也是會擔心她們是否溫飽。

[錯把抒情手法當作修辭手法,且未明「雙關」定義。]

11. 作者於第六段說:「我不是別人,是你爸爸,愛你,也許比不上你媽媽那麼

周到,但不會比她較少」,試從文章的寫作構思來印證作者這句說話。(6 分)

示例一:

由於作者並非女人,是不能生小孩,故此作者與女兒真正的接觸是在女兒出生

後。為了讓女兒清楚知道作者是誰,所以清楚地向女兒說是她的爸爸。

[未能了解何謂「寫作構思」,只得虛應故事。]

乙、 審題不周

10. 第二篇 13 及 14 段,作者形容太太向女兒輸送源源不絕的愛是早在懷孕時便

開始,試根據 13 及 14 段說明母親向女兒輸送「關愛」的形式。(6 分)

示例一:

太太握住聽筒,向在海外的女兒短話長說,千叮萬囑、噓寒問暖。

太太不斷寫信,並附寄照片或剪稿,有時還寄包裹,包裹裏有書籍,衣飾、藥品、

隱形眼鏡等等。

[忽略題目提示,答案未及完備。]

Page 14: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4

丙、 古文解讀欠準確

13.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3 分)

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

示例一:

孟子問東家的母親:「東家殺豬,為甚麼?」母親答:「想告訴你。」

[曲解文意。]

示例二:

孟子問她的母親說:「東家殺豬,為何?」母親說:「想吃你。」

[未諳使動語法,錯以主動語法作語譯。]

示例三:

孟子問母親說「為何東家殺豬?」母親說:「想生兒女。」

[曲解文意。]

示例四:

孟子問他母親:「為什麼東家要殺幼豬?」母親說:「因為他們想吸引我們買。」

[妄自揣度,捏造文意。]

15.兩篇文章皆出自《韓詩外傳》,第一篇最後指「賢母使子賢也」,試以第二篇

來說明「賢母」如何能夠使「子賢」。(4 分)

示例一:

「賢母」看見「子賢」帶大量的錢財回家,即問他如何得到這些錢財。其後以這

些錢財使「子賢」利用這些錢財幫助他人。

[錯把「賢母」及「子賢」當作姓名,且未能理解文意,答非所問。]

Page 15: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5

丁、 缺乏答題技巧

15.兩篇文章皆出自《韓詩外傳》,第一篇最後指「賢母使子賢也」,試以第二篇

來說明「賢母」如何能夠使「子賢」。(4 分)

示例二:

第二篇的賢母是用他們的不是來責罵兒子,指「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致誠,不義

之物,不入於館,為人子不可不孝也!」

[只是引文作答,欠詳細論證。]

9. 本文善用雙關的寫作手法,試從本文摘錄運用了雙關的例子以證。(6 分)

示例一:

在第十段和第十六段均以「小白鼠」來形容自己一家。在第十段說到,一眾「白

鼠」圍成一桌,一起食飯,一起說話,嘰嘰喳喳的。

[句子摘錄正確,然而說明有欠飽滿。]

Page 16: Campu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ile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均取得3 級成績,而數學必須部分及通識教育科則取得2 級成績。」(2012 」(2012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

璞中文教育.全港中五級中國語文科文憑試能力測試 2012/13

16

F. 一般評論及建議

是次模擬試是為中五升中六的學生而設,當中的分數比例和難度經過調整,

希望考生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弱點,在餘下的學年加以改進。個別考生思路清晰,

能準確理解三篇考材,閱讀能力全面,並能以簡潔的文字作答,令人欣喜。另有

部分學生雖能力稍遜,然而面前高階題目仍努力作答,其志可嘉。

在選材方向上,白話及文言閱材或是表達對子女的寄望,或是表達對子女的

思念,或是說述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皆是從父母角度出發。可惜部分考生困於為

人子女的身份,或是盲目背誦「孝道」的相關知識,以致閱讀及答題方向出現偏

差。中國古代講求「父慈子孝」,當中的關係乃雙向的,希望考生在作答的同時,

也能從父母角度多作思考。

綜觀而言,考生多能瞭解篇章主旨、作者感情及字詞底蘊,唯對寫作鋪排、

修辭手法、篇章比較等方面較弱,反映考生雖對篇章內容有相當的閱讀能力,但

欠缺結構方面的認知,亦較少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和比較。在文言閱讀方面,大部

分考生皆能了解文章主旨,但對古代字詞的認識仍有不足。

要培養全面的閱讀能力,除了留心文章內容,亦應多注重作者的表達技巧。

相同的題材,不同作家會有不同的處理手法,從而帶出迥異的感情及主題。平日

學習時,可多思考結構與主旨的關係,切忌把文章的主旨、結構、手法等部分作

割裂式學習,使閱讀變得生硬粗疏,缺乏遷移能力。只要多讀、多想,配以老師

適切的指導,自然能提升閱讀層次,使閱讀能力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