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台灣台灣大學系統 籌組計畫書 - cmu.edu.tw · 總補助金額96...

47
中台灣 台灣 台灣 台灣大學系統 大學系統 大學系統 大學系統 籌組計畫書 籌組計畫書 籌組計畫書 籌組計畫書 中華民國 101 4 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中中中台灣台灣台灣台灣大學系統大學系統大學系統大學系統

    籌組計畫書籌組計畫書籌組計畫書籌組計畫書

    中華民國 101年 4月 17日

  • 壹壹壹壹、、、、中中中中台灣台灣台灣台灣大學系統籌組目的及必要性大學系統籌組目的及必要性大學系統籌組目的及必要性大學系統籌組目的及必要性

    目前國內教育與研究資源多集中於北部地區之校院,而中部地區大學所獲得

    之重視程度與資源投注相對不足。就國內兩大「研究」與「教育」具指標性之

    補助計畫而言,為厚植大學競爭實力而推動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在民國 100

    年公告獲補助的大學共有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

    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

    立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 12校獲選,

    總補助金額 96億中,中部地區僅有中興大學獲 3億元之補助,僅佔總補助金額

    之 3.12%,為南部地區受補助金額(20億元)之七分之一,北部地區受補助金額(73

    億元)之二十四分之一。又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在 100-101年獲補

    助的 31所大學中,總補助金額 15.4億,中部地區中部地區中部地區中部地區有中國醫藥大學有中國醫藥大學有中國醫藥大學有中國醫藥大學(1.2億元億元億元億元)、、、、

    逢甲大學逢甲大學逢甲大學逢甲大學(9,500萬元萬元萬元萬元)、、、、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7,500萬元萬元萬元萬元)、、、、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4,668萬元萬元萬元萬元)、、、、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

    (3,903萬元萬元萬元萬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3,861萬元萬元萬元萬元)共獲共獲共獲共獲 4.14億元之補助億元之補助億元之補助億元之補助,,,,佔總補助金佔總補助金佔總補助金佔總補助金

    額之額之額之額之 26.9%。。。。

    教育部為引導大學系統整合,挹注經費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包括陽明、清

    大、交大、中央)及綜合大學系統(包括成大、中山、中興、中正),以推動

    大學系統跨校整合、資源共享及系統內學校優異研究領域整合發展。台聯大系

    統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 UST)之 4校均為獲頂尖大學補助之北部大學系

    統,在地源與研究的統整上,已有其長期競合的歷史淵源;而新組成的綜合大

    學系統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ystem; CUST),其成員也均為獲得頂尖大學

    或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之國立大學,此一系統所包含的四校為中南部的標竿大

    學,為一新興整合之組合,然中部地區僅中興大學一校列入台綜大(T4),倡導大

    學系統之美意尚未能實質嘉惠中部地區師生。

    台灣聯大發展重點在於教學、研究與行政資源的整合。在教學資源整合上,

    共同開課與跨校選課,推動學籍轉換,辦理聯合招生,推動教師在系統內交流,

    幫助四校教學研究之發展;在研究資源整合上,共同成立了四個跨校研究中心,

    包括「腦科學研究中心」(陽明大學)、「奈米科技研究中心」(清華大學)、

    「尖端資訊與電子研究中心」(交通大學)及「環境與能源研究中心」(中央

    大學)。在行政資源整合上,整合圖書資源,強化校園網路及資訊設施,辦理

  • 中興中興中興中興大學大學大學大學中興中興中興中興大學大學大學大學 亞洲亞洲亞洲亞洲大學大學大學大學亞洲亞洲亞洲亞洲大學大學大學大學 暨南暨南暨南暨南大學大學大學大學暨南暨南暨南暨南大學大學大學大學東海東海東海東海大學大學大學大學東海東海東海東海大學大學大學大學靜宜靜宜靜宜靜宜大學大學大學大學靜宜靜宜靜宜靜宜大學大學大學大學逢甲逢甲逢甲逢甲大學大學大學大學逢甲逢甲逢甲逢甲大學大學大學大學中國醫中國醫中國醫中國醫藥大學藥大學藥大學藥大學中國醫中國醫中國醫中國醫藥大學藥大學藥大學藥大學中山中山中山中山醫大醫大醫大醫大

    跨校學生活動,促進四校學生交流。

    綜合大學系統亦將推動四校整合及教務、學務及國際事務等交流,包括四校

    行政與教學資源互享,教務、學務、國際事務、圖資及儀設等面向之合作交流,

    並在系統外,積極推動實質區域整合及帶動鄰近學校在教學、研究、產學、圖

    書資源及其他面向,於各區域組織及中心所推動整合之各項工作。

    另由臺北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組成之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pei) ,組成了異質性高、互補性強的「高等教育策略結

    盟」 。在合聘教師、相互承認學分、舉辦聯合招生、校際轉系、研究合作、跨

    校雙主修、雙學程、雙學位、輔系、跨校研究所、跨校研究中心、共享圖書資

    源及圖書流通等項目展開合作計畫,並在校務方面,推動「三聯學程」。

    在資源極為有限之中部地區,為整合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人力與資源,建立

    中台灣地區教學與研究特色,提升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教學能量,擬籌組「中

    台灣大學系統」。本系統由位於中部之各大學組成,包括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逢甲逢甲逢甲逢甲

    大學大學大學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等六校,均位處台中市

    內,彼此距離均在 30分鐘車程內,連結中部地區,各校在教學與研究上互補性

    強,並且因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六校已有實質之教研互動與資源共享。中台灣

    大學系統,將著重於教學資源之整合教學資源之整合教學資源之整合教學資源之整合,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化之發展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化之發展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化之發展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化之發展,並藉

    由外部經費之挹注,配合中部科學園區之產業聚落發展,強化各校研究能量。

    初步將先由中國醫藥大學、逢甲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靜宜大學、中山

    醫學大學進行架構整合,將陸續加入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增強中部學校之整合連結,厚植中部之區

    域教學能量,形成大學城市(University City),均衡國內高

    等教育之區域發展。中部地區的 30餘萬名師生,將可藉

    由中台灣大學系統之建立,強化學校優勢領域,促進教研

    工作效能之提升,孕育具國際競爭力之優秀人才,帶動中

    部區域整體高等教育水準,達到強化國家競爭力之目標!

    私校資源有限,為做好大學教育品質,聯合教學資源

    是一條不可或缺的途徑,是以,自 95學年度起,本大學

    系統學校業已以聯盟作業方式開始運作,例如夏日大學,

  • 係由逢甲大學,大葉大學,中山醫學大學,東海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組成,各

    校提供一~三門特色課程於暑期開設,並開放夥伴學校跨校修習,促進學生跨

    校多元學習的機會。但還是存在有諸多需要克服之處,如收費標準不一,課程

    與師資需分別經由各校課程委員會同意等;再如,100學年度下學期開始辦理之

    通識教育英語學程,共有中部地區 13校參與,雖然一開辦即有千餘位學生選修

    在案,成績豐碩,然而在實務上,中國醫藥大學相關師資必須經由十二所友校

    完成三級三審聘任程序才能前往友校上課,再者課程亦須經各校課程委員會審

    查通過,程序非但繁瑣且相當耗時。突顯聯盟作業方式仍有其實務上之不方便

    性。

    根據教育部前於 95年 12月 28日訂定發布之「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

    供各大學據以成立大學系統,然在實務運作過程中,因無法源使系統內各校學

    生得逕修讀博士學位及轉換學籍,使大學系統學生在系統內學習及學籍異動如

    同在一校內之目標難以落實。為提升大學系統內各校教學合作及學生交流之效

    益,教育部爰增訂本辦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使大學系統內各學校學生得跨

    校申請逕修讀博士學位,並增訂同條第一項第四款,使大學系統內各學校得訂

    定與系統內其他學校學生相互轉校規定,報教育部核定後實施。是以教育部早

    已瞭解聯盟方式整合教學資源之難處。

    依據 99年 5月 6日修正後「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第五條各款規定,

    響應教育部立法美意「提升教學品質及研究水準,有效整合大學資源」,為能

    有效推動中台灣區域內教學資源整合及積極辦理跨校跨領域學習,遂擬依據「大

    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組成大學系統,將可以解決上述聯盟作業方式困難情

    事,讓上述工作簡化,增進效率;更可發展出多元學習管道,培育多元技能人

    才。

    依據「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規定,大學系統之招生、轉系、輔系、雙

    學位等跨校或第二專長等學程,甚至夏日大學等相關作業皆可視同校內流程辦

    理,非但節省人力及時間,且互動方便,可「提升教學品質及研究水準,有效

    整合大學資源」。

    是以,為發揮各校領域專長不同,居於交通便利性,籌組大學系統在台中地

    區確有其必要性。

  • 目前六校均已完成各校之校務會議通過共同籌組中台灣大學系統,其校務會

    議時間及記錄如附。故特向 鈞部提出申請。

    將於大學系統籌組獲教育部核准通過後,召開六校校長會議,進一步討論:

    � 各校所需分攤經費額度

    � 確定第一階段工作項目

    � 推舉總校長

    � 邀請第二階段參與學校

    � 決定第二階段工作項目

  • 貳貳貳貳、、、、六六六六校現況與特色校現況與特色校現況與特色校現況與特色

    一一一一、、、、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創校將近五十年來,秉持「仁、慎、勤、廉」的校訓,順應

    國家整體高等教育發展之政策,配合社會與產業界的需求,接軌全球學研界之

    趨勢,並就學校既有的優越基礎審時度勢、分析評估,加以妥善規劃,以醫藥

    衛生、健康照護、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工程等五大主軸領域為重點

    發展方向,並以中、西醫學結合的特色,弘揚中醫藥科學化與現代化來承先啟

    後,拓展延續維持中華民族命脈的瑰寶。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有感於教育的本質

    與理念最終在培育通識、通才、跨學能整合之博才多藝、術德兼修的知識份子。

    因此,本校近年來,重新調整及增設學術單位,朝向「綜合大學」的格局作通

    盤規劃,並以「強調大學部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為努力奮進的目標。

    本校除擁有台中校區外,還擁有雲林縣北港鎮之北港校區。目前共有醫學

    院、中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健康照護學院及生命科學院等六大學

    院,包含 20 個學系、25 個碩士班、1 個碩士學位學程、8 個博士班、2 個博

    士學位學程、3 個在職專班及台中附設醫院、北港附設醫院等教學研究與醫療

    單位,專任教師 511 人,學生 7,597 人,醫療單位共有醫護人員 4,680 人。各

    項研究及醫療設備完善,其中約有 70%系所與中、西醫藥學相關,提供全國最

    完整具中、西醫藥學整合特色之課程,培育具中西醫藥學結合特色的醫、護、

    藥、技專業人才,發展最具中醫藥特色的三大領域,包括中藥資源之開發、中

    藥保健食品與抗病藥物之研發,及中醫(含針灸學)之理論與應用。歷經近半世紀

    的深耕,本校已發展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具中、西醫藥學整合特色之優秀高

    等教育學府,並逐漸落實中醫藥科學化、現代化和國際化,以及開創中、西醫

    結合的新興醫學。

    本校自創校以來,即以促進中醫藥科學化、現代化為使命。雖然中藥成

    分複雜,中醫理論又獨俱一格,憑藉半世紀以來發展中醫藥現代化之教育、研

    究、臨床經驗與成果,本校整合資源,在以臨床試驗標的物為核心,建立與累

    積中草藥資料庫與資訊平台為架構,推動現代化藥物研發,將使中醫藥研究同

    時兼具國際化與產業化,藉由整合院、系、所教學與研究資源,加上對傳統醫

    經醫史的深入發掘及資料保存,用科技襯托傳統、用現代醫學輝映古典醫學,

    使教育與產業需求之高級人才養成更有效率,如此不但能使本校在中醫藥研發

  • 上領先國際,更能使台灣成為國際中醫藥生技發展之重鎮。

    在研究部分,本校發表之論文數量更以倍數成長,由 2007年的 562篇成長

    至 2010年的 1,196篇(WOS截止至 2011/08/30)。論文數量大增的同時,論文品

    質亦明顯上升。自 2008年迄今,已有 82篇影響指數大於 10之論文發表;以 2010

    年為例,本校論文總被引用數達 1,484次,平均 IF值為 2.813。更於 2007-2010

    年間,本校之「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達 4.12 次,h 指數排名亦位居全國醫學

    類大學之第三。上述成績說明了本校論文的質與量在近年來均亮麗出色。除積

    極推動特色研究之外,本校推動三年百師,大幅改善師資結構、降低生師比至

    14.56,並為減輕教師授課負擔,除制定多元授課時數認列辦法外,並打破系所

    藩籬,進行全校性的課程整合。並實施「教師彈性薪資實施辦法」,也重金禮

    聘 41位國外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之教授於各學系授課,提供學生深度與廣度兼

    具的多元學習。由於教學品質的大幅提升,獲得教育部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第一

    期(2006-2008年度)連續 3年之補助。2011-2012年度更居全國第一名,獲得獎助

    款 1.2億元。近年來,本校以提升「教學、研究、服務」品質、「栽培和遴聘優

    秀人才」為目標,銳意革新,朝國際一流的綜合大學和醫學中心努力。

  • 二二二二、、、、逢甲大學逢甲大學逢甲大學逢甲大學

    民國 40年代,台灣中部地區部分仕紳倡議創建大學,乃有本校之籌設,並

    為紀念抗日英雄丘逢甲先生而命名為「逢甲工商學院」。1961年,本校正式創建

    於台中市北屯區大屯山,隔年 8月遷往西屯現址,逐步擴增校地、設施與師資,

    並於 1980年奉准改制為大學。

    創校五十年來,逢甲規模漸備,學術聲望日隆,校園煥然一新,處處可以

    看到求變日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指標。本校目前有工學院、商學院、理學院、

    建設學院、資訊電機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經營管理學院、金融學院等 8 個學

    院及通識教育中心;設有 32 個學系、4 個獨立研究所及 11 個學位學程,共計

    34個學士班、41個碩士班、14個博士班、3個進修學士班、19個碩士在職專班,

    並開設 38個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其他多元進修管道與終身學習推廣班,學生

    19,202 人,其中大學部 16,482 人、碩士班 2,507 人、博士班 213 人,專任教師

    625人,兼任教師 725人。畢業校友逾 15萬人,遍布海內外,成為企業中堅,

    更是產業發展的支柱,校友團結向心力極強,回饋母校與提攜學弟妹不遺餘力。

    本校在教學成效、重點研究、產學互動等已備受肯定。在教育上,連續 7

    年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四度蟬連全國第一。同時,本校 17個

    工程相關學系全數通過 IEET國際認證,目前並積極進行 AACSB國際商管教育

    認證,以確保教學品質符合國際標準。98年接受教育部系所評鑑,獲全數通過,

    創下全國公私立大學首例。我們擁有世界級的「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

    心」及 OGC標準相容性檢測中心(OGC Standards Compliance Testing Center)。同

    時,在 2011年公布之 ESI資料庫中,本校工程、材料科學與電腦科學三個學門

    之研究績效,都居世界前 1%。在產學方面,本校是第一所完成 5次「績優技轉

    中心」的私立大學,更是全國唯一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領航計畫」補

    助的大學。2011年更創下國科會單筆技術授權金的最高紀錄。本校畢業生在《遠

    見》與《Cheers》雜誌的企業最愛調查中,總是名列全國前 10名。

    本校定位朝「教學卓越、研究重點突破」方向發展,致力成為一所多元化、精

    緻化、國際化、永續化的綜合型大學,強調「優質教學」、「重點研究」、「產學

    合作」等特色。在教育責任方面,透過提供豐富多元的校園生活、整合課程(專

    業及通識教育)及社會(產業)服務、參與各項國內外交流活動,以培養學生兼具

  • 「軟硬能力」;同時,落實雙迴圈品保機制,推動教學績效,營造師生活躍研究

    及討論的氛圍,建立本校有別於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自我特色。在社會責任方

    面,本校位居中部交通樞紐,和地方經濟、文化保存、人文發展、環境保護、

    產業發展等,具有高度相互依存關係。本校本著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考量台灣

    社會及世界(包含兩岸)脈動,透過現有辦學成果,關懷及強化區域經濟、文化、

    人文、社會及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

  • 三三三三、、、、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東海大學

    本校目前共有八個學院三十四個系,一個獨立所,五個校級研究中心,並

    有育成中心與共同貴重儀器中心。校務發展主要目標為”研究與教學兼顧”、”人

    文與科學並重”、 ”地方與國際起飛”、”師生與產業互利”、”師生與社會共生”。

    本校為全國首創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到博士班各級教

    育學制完全齊備的「一條龍式教育學苑」,彼此資源整合分享,發揮教育的最大

    的效益。勞作教育是本校創校以來的獨特教育方式之一,更是國內各大學中率

    先倡導,最具開創性的教育制度,校內行政單位更設置有一級單位的勞作教育

    處。本校在教育將「環境教育」列入本校教學卓越計畫執行項目之一。本校擁

    有校地逾 133 公頃,校園完整,環境優美,本校成立「永續發展教育推動辦公

    室」,塑造強調「教學、研究、服務、生活與生態」五元一體的教學環境。本校

    33 個系成立系發展基金,皆是校友無私奉獻的表現。本校校友在各行各業多有

    傑出成就者,1948-2004中央研究院院士出身台灣的大學畢業著有台大、清華、

    成大、台灣師大及東海,本校為私校中唯一畢業的校友獲得院士頭銜,目前為

    止本校校友院士已累積五人之多。

    本校自 1955年創校以來,已深植相當良好的研究教學基礎,各系所與師生

    熱忱執著專業知識的貢獻,面臨競爭世代。本校積極鼓勵專任教師從事各領域

    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主要透過 1)研究計畫的執行與論文發表,提升學術水準;

    2)建教、產學合作計畫的實施,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互動;3) 參與國際學術組織

    及與姊妹校的交流,提升國際學術研究交流。,本校將研究發展分成三大主軸,

    即綠色科學綠色科學綠色科學綠色科學、、、、數位文創以及企業社會數位文創以及企業社會數位文創以及企業社會數位文創以及企業社會,期許在研究能量上,以此三大主軸,發

    展出本校研究特色,並融入課程,提升辦學競爭力。

    100學年度起,本校進行永續環境及生活品質為導向的頂尖研究中心建置計

    畫(Global Research & Educ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簡稱為 GREEnS)。

    該計畫由(Global)全球、(Research)研究、(Education)教育、(Environment)環境、

    (Society)社會,所組成。此計畫為本校未來研究教學的特色。成果除可激發串聯

    校內其他領域的教研能量,並提升台灣對於人文、創意、設計暨藝術及生態、

    生醫等產業,促進台灣永續環境的發展。本校目前屬於校級研究中心共計五個,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以發育與疾病為研究主軸,並定期與中研院分生所、生

    醫所、台中榮總、長榮大學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等研究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奈

  • 米科技中心」則與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合作開發奈米量測新技術並運用在產學之

    研究上。「熱帶生態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結合國內外學者,積極投入熱帶

    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並在教育訓練方面,開設以野外實驗為主的田野技

    術課程,培養從事生態保育之人才。「軟體工程與技術中心」基於中部地區軟

    體品質輔導與推廣,進行各項研究與教材、專案規劃及輔導、品質改善及軟體

    測試、各項技術推廣(如 CMMI、SBIR)即時技術整合。「大陸社會暨管理研究中

    心」透過產、官、學三方學者,引領與會者深入了解中國大陸在經濟與社會方

    面的發展,並帶給學習者不同研究領域之啟發,建立以台灣為基礎之大陸研究

    學術中心。另屬於院級中心有「建築研究中心」、「工業自動化研究中心」、

    「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與「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等 4個研究中心。

  • 四四四四、、、、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亞洲大學

    本校成立於 90年 8月,為一具有前瞻遠見且快速成長的學校,創校第 5年

    即改制為亞洲大學,目前設有 6個學院,22個學系,17個碩士班,8個碩士在

    職專班及 5 個博士班。過去九年在各項評鑑均獲第一或優等,各學系評鑑全數

    通過,連續 6年(95、96、97、98、99、100年)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師生獲獎連連,諸如蔡創辦人獲頒醫療典範獎、本校建築獲頒國家卓越建設金

    質獎、社工系劉政漢同學獲頒總統教育獎等,本校並被教育部評選為推展品德

    教育、體育和國際化績優的大學。

    本校校地總面積 25.38公頃,已完成校舍有行政大樓暨圖書館、創意設計大

    樓、管理大樓、資訊大樓、健康大樓、體育館、第一至第四宿舍、創意工坊、

    實習廚房、動力中心,並建置第一至第四停車場。另正興建由國際知名建築師

    安藤忠雄設計之亞洲大學藝術館。目前學生共 11,703 人,現有樓地板面積為

    130,424平方公尺,符合教育部頒布之規定標準。成立以來,每年皆以極大幅度

    增加各式紙本或電子式圖書期刊資源。館藏增加的方式,除以採購獲得外,並

    加強辦理好書交換、捐書活動,且積極擴充館際合作館藏。截至 100年 1月 28

    日為止,總館藏計 438,683冊,其中中文圖書 352,117冊,外文圖書 86,566冊。

    本校師資優良,首重學驗人才羅致,校級教師之遴聘,均配合校、院務發

    展重點,積極延聘各專業領域之國內外優秀師資到校。各系均依據校務發展與

    教育目標需要提出師資需求,所聘教師皆符合各系、院、校級校務發展目標。

    教師研究能量卓越,100年度發表 SCI、SSCI、A&HCI及 EI類期刊論文 533篇

    (統計至 101.03.02止);經由中央研究院指導,成立水稻 T-DNA生技研發中心,

    3年多來已有美國等 77個國家向本中心申請 T-DNA突變品系應用之學術研究,

    且已有德、美、英、法、日等 13個國家,經審核取得本中心水稻種原品系,展

    開國際研究;本校獲兆赫、華邦、世界先進、友達光電合作開辦「產業研發碩

    士專班」;另受台積電委託研發虛擬製程,領先設立「國際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培育優質國際人才,為國內產業服務。

    本校現階段定位為「重視研發與服務品質的教學型大學」,咸以大學為創

    造知識的場所,必須強化學術研究,特別是跨領域的研究,對當前社會的重大

    問題,如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疾病、能源危機、自然保護、糧食和水資源的

    缺乏、人文與科技的互動等方面,做出具體貢獻。由於交通發達和網際網路的

  • 使用,全世界已變為一個地球村,是以特別加強國際學生的招收,並建構多元

    文化和語言環境,以促進年輕人的交流互動和了解,激發出新知識。本校秉持

    校訓,型塑孕育「健康、關懷、創新、卓越」價值的優良校園文化,持續提昇

    人文關懷和社會服務的公民素養。相信在全校師生和同仁的努力下,亞洲大學

    必能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學。

  • 五五五五、、、、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靜宜大學

    靜宜大學(Providence University)由美籍修女陸靜宜(Sister Marie Gratia

    Luking1885~1964)等 5位修女於 1956年創辦,秉持天主教利他與關懷弱勢精神,

    以「進德修業」為校訓,致力於「全人教育」,培育具備正向態度、英語、資訊巧

    實力與就業力及公民素養之知識青年。在校務績效方面,連續 6年榮獲教育部教學

    卓越計畫獎勵,實踐「志工靜宜」校園核心價值之服務學習課程為全國指標學校,

    連續 3 年蟬聯青輔會協助大專院校提升青年就業力中區召集學校,獲教育部頒發

    「行動導向/問題解決通識教育」績優學校,《《《《Cheers》》》》雜誌國際化調查中雜誌國際化調查中雜誌國際化調查中雜誌國際化調查中,,,,本校大本校大本校大本校大

    學部出國交換生佔大學部比例高居私校之冠學部出國交換生佔大學部比例高居私校之冠學部出國交換生佔大學部比例高居私校之冠學部出國交換生佔大學部比例高居私校之冠,更是全國唯一 ISEP國際學生交流計

    畫的會員學校。發展至今,已有外語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

    及資訊學院,下設 22個學系、21個碩士班、2個博士班、5個碩士在職專班,1個

    進修學士班;並有通識教育、師資培育、華語文及外語教學 4個教學中心,專任教

    師 372 人,學生人數 11,248 人,圖書館館藏總計 1,249,468 冊,校地面積約 30.05

    公頃。

    本校強調專業學術與公民素養並重的養成教育,93 學年率先推動具反思教育

    的大一服務學習課程,並於大二以上開設專業服務學習,師生具體落實融滲式之專

    業社會參與,並進而延伸至國際志工服務,傳承創校修女的弱勢關懷精神。此外,

    亦將公民素養融入「靜宜入門」、通識核心課程、住宿教育等層面,全方位展開靜

    宜學生之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以「生命教育」為核心之「閱讀與書寫」課程是本校的基礎教育特色之一,已

    成為教育部 100年度起推動「全國語文教養課程革新」之典範課程。強調適性的英

    語教學成果深獲各界肯定,已與中區大專校院跨校合作,共享英語教學資源及推展

    英語教學經驗。本校也積極改善軟硬體學習環境,營造優質校園學習文化,充實多

    項課程的培力自學平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另外,也設計多元專業與實務學

    習方案,實施多元學習輔導措施,設立特色認證暨訓練中心,推動國際交流,增進

    學生就業競爭力。

    在研究方面,設「南島民族研究中心」、「化粧品產業研發中心」等校級研究

    中心,院級「台灣研究中心」,以及「生醫數學研究中心」、「台灣美食文化中心」

    等系級研究中心,也發展多項特色領域研究,如:「以多層次生態綠化原則營造具

    生物多樣性的校園環境」、「雲端運算研究平台建置技術與相關資訊科技應用之整合

  • 型研究」。在「個案教學與研究中心」及「企業倫理教學與研究中心」的機制下,

    100學年更進一步成立「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研究社群組織,以持續累積長期的

    研究能量,協助兩岸華人社會發展「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農業科學學門發表之

    期刊論文名列 2010與 2011年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被引

    用次數世界前 1%學校,為全國前 6名;並為全國最早成立化粧品科技教育的學術

    機構,也是全國第一家具有 GMP化粧品示範工廠認證的大學。

    在建構靜宜教與學模式下,本校自 100 學年起更以創新性的構想發展教學性研

    究計畫,以教育專業研究為基礎進行全校性之探究,整合本校教學精進、創意

    教學及校務發展研究計畫之成果,獨特性的建構適合於本校之教與學模式,朝

    向「 發展特色研究之教學卓越」國際綜合大學邁進。

  • 六六六六、、、、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

    ((((一一一一)、)、)、)、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特色

    1、秉持校訓『誠、愛、精、勤』之精神。

    2、重視「務實、致用、人文、創新」的辦學信念。

    3、發展四大特色領域 。

    ((((二二二二)、)、)、)、本校現況本校現況本校現況本校現況

    本校位於建國北路一段與文心南路交叉口,主要建築有行政中心、圖書館、

    實驗大樓、張不大樓、研究大樓、學人樓、杏樓以及正心樓,西側緊鄰附設醫

    院大慶院區以及口腔醫學研究中心。

    本校醫學中心之建設已經陸續完成內科大樓、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大樓、醫

    療大樓、行政大樓及汝川醫療大樓等建築,各科陸續遷往新大樓擴大服務,除

    了積極延攬資深之優秀醫護人員加入醫療陣容外,更耗費鉅資引進包括正子斷

    層掃瞄儀、迴旋加速器、加馬刀等高科技診療設備。期使中山醫學中心躋身為

    中部醫療資源重鎮之一,未來將朝發展「癌症檢查及治療中心」、「心臟疾病

    防治中心」和「腦神經疾病防治中心」等目標努力、對於本校無論在教學、研

    究及服務等品質的提昇有正面的助益。

    ▲學生人數:1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共 7688人,包含大學部 6603人、二年制

    17人、學士後學程 22人及進修學士班 228人 ;博士班 238人、碩士班 486

    人及碩士在職專班 94人。

    ▲現有師資:教授 107人,副教授 152人,助理教授 134人,講師 52人,共

    計 445人。

    ((((三三三三)、)、)、)、學校發展特色及願景與目標學校發展特色及願景與目標學校發展特色及願景與目標學校發展特色及願景與目標

    1.學校四大特色領域:口腔醫學、中草藥暨保健食品、肺癌研究、復健醫療

    2.學校定位:以教學與研究並重,崇尚醫學人文精神之優質醫學大學。

    3.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願景與目標:

    (1)教學:追求成為教學卓越及永續發展的校園。

    (2)研究:建立四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達成科研 5年 4K SCI論文計畫。

    (3)學生事務:提供學生完善全面性輔導及培養學生服務奉獻精神。

    (4)國際化:達成三年國際百師交流計畫,帶動國際化之全面性及深度性發展。

  • (5)推行重點政策:達成資源整合、順利招生、募款、節能、環保與健康安全。

    (6)重點行政事務:建立制度化領導、行政及財務公開透明化之行政支援體系。

    (7)校園環境建設及修繕:打造綠美化、功能性、完善性皆備之優質校園。

    (8)系所調整與新增及院系所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符合未來社會國家發展趨勢。

  • 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推動健康推動健康推動健康推動健康產業產業產業產業,,,,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形成大學城市,,,,推動健康推動健康推動健康推動健康產業產業產業產業,,,,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 (international teaching center)-建構英語通識課程-招收短期國際交換學生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建立國際教學中心 (international teaching center)-建構英語通識課程-招收短期國際交換學生 1.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2.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3.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4.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

    5.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1.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建立系統內轉校轉系制度2.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成立跨校學位學程3.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中區聯合招生4.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成立英語學位學程5.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學生海外實習短程規劃重點短程規劃重點短程規劃重點短程規劃重點

    (1-3年年年年) 中程規劃重點中程規劃重點中程規劃重點中程規劃重點(3-5年年年年) 長程規劃重點長程規劃重點長程規劃重點長程規劃重點(5-10年年年年)加入加入加入加入:中興大學中興大學中興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暨南國際大學

    參參參參、、、、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短程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短程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短程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短程、、、、中程及長程規劃重點中程及長程規劃重點中程及長程規劃重點中程及長程規劃重點

    中台灣大學系統將橫向連結中部大學,結合各校教學特色及資源,整合中部

    之各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ies),擴大跨校選課及教學資源共享制度,發展中

    區區域特色,形成大學城市(University City),促進健康,帶動中部科學園區產業,

    與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推行。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規劃重點,著重於國際生

    之招收與教育,充分運用各校原有之教學研究資源,加強校際間之交流,配合

    各校特色發展合作資源平台,建構國際化校園,進而達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目

    的,以培育具有國際觀之教研人才為最終目標。

    一、短期規劃(1-3年)

    1. 建立國際教學中心 (International Teaching Center),以整合系統內各校之教學

    資源與統整教學業務。為健全招收國際生之環境,首先建構中台灣大學系統之

    英語通識課程,並開設招短期專業英語課程,收短期國際交換學生。

    2. 除中台灣大學系統之六所大學以外,擬商量邀請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加入,形成中部大學城市之雛形。

    二、中期規劃(3-5年)

    利用各校的遠距教學分享,跨校性自主學習推動,與研究所聯合招生,將在系

    統內建立轉校轉系制度,成立跨校學位學程,並推動中區聯合招生。為持續推

    動教學之國際化,將成立英語學位學程,並發展學生海外實習系統。

    三、長期規劃(5-10年)

    發展中區區域特色,形成大學城市(University City),促進健康,帶動中部科學園

    區產業,與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推行。

  • 肆肆肆肆、、、、合作及整合事項合作及整合事項合作及整合事項合作及整合事項

    一一一一、、、、教學資源合作與整合事項教學資源合作與整合事項教學資源合作與整合事項教學資源合作與整合事項::::

    ((((一一一一))))跨校全英語通識課跨校全英語通識課跨校全英語通識課跨校全英語通識課程程程程

    1.目的:促進中台灣大學系統教學國際化,培養系統內學生之國際觀,提昇學生

    外語能力。

    2.作法:

    (1) 針對國際學生開設全英語通識課程,除利各校招收大學部國際學生,更能

    吸引海外學生來台交換修習課程。預訂將於 100學年度第 2學期開始,可

    依系統內各大學之需求至各大學校內開班授課。中部區域大專院校之現有

    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相當多元,然設計方向仍以本國學生為主,中台灣大學

    系統將透過結合系統內各大學專長領域,以國際學生學習需求為導向,共

    同設計與發展適合國際學生之通識教育課程。

    (2) 跨校選課:提供全英語授課之課程,讓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可跨校選課。

    (3) 教學模式結合:結合遠距教學的模式,讓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可透過網路

    多校同步上課。

    (4) 數位學習平台:建置非同步全英語課程之線上學習平台,將課程資訊放置

    於學習平台供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使用。

    3.預估成效:透過課程的引導,方便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以提昇

    六校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目前中部區域大專院校修讀正式學位之外籍學生共

    計 820位,研習生、交換生、選讀生之外籍學生共計 400位。在中台灣大學系

    統中以各校現有各自發展的通識領域架構下進行通識教育整合,可使得需求量

    大而不易獨立開設之大學部全英語通識學程,由系統中各校師資及專長領域分

    擔開設,延續各校優勢領域及學門;並可建立統合協助跨校資源,進行校際分

    享,並建立跨校全英語通識教育學程之策略聯盟及機制,進行資源整合。透過

    跨校合作,聯合開設全英語通識學程,可減少單一學校師資授課之壓力。以校

    際資源,藉由通識教育來宣揚我國文化特色,可作為國際化學程領域之高等教

    育特色,亦可增進他國對我國的了解與支持,擴展對外關係建立邦誼,促進國

    際文化交流,提升國內高等教育水準。透過英語通識課程之訓練,可擴展本國

    學生國際視野及語言能力。

  • ((((二二二二))))遠距教學分享遠距教學分享遠距教學分享遠距教學分享

    1.目的:促進中台灣大學系統學術交流及資源共享。

    2.作法:

    (1) 跨校選課:提供同步遠距教學課程供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跨校選課。

    (2) 學期課程:系統大學相互承認學分且不另收取學分費。初期可先由系統內

    部份校系規定學生跨校選修學分數,鼓勵學生至他校修課,增加學生學習

    視野。

    (3) 暑期課程:擴大辦理夏日大學,以大學系統共同開設特色課程,供學生更

    多元的修課時段選擇。

    (4) 教學模式結合:結合全英語課程與同步遠距教學兩種模式,供學生跨校學

    習。

    (5) 數位學習平台:建構線上學習平台提供非同步遠距教學之課程內容供各校

    生使用。

    3.預估成效:透過中台灣大學系統計劃的實施,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讓六

    校學生不用親自到外校課堂就能學習,透過網路即時回應,教材內容彈性化,

    師生皆可重複觀看教材,共同檢視學習過程,有助教學品質的提昇;透過遠距

    教學模式,可讓六校學生同時線上討論與學習,促進中台灣大學系統學生交

    流;且相較傳統教學,可節省交通費與教材費等經費支出。

  • ((((三三三三))))中區區域學校通識教育夏日大學通識課程中區區域學校通識教育夏日大學通識課程中區區域學校通識教育夏日大學通識課程中區區域學校通識教育夏日大學通識課程 1.目的

    希望藉由各校提供一~三門開設於暑期的課程,來使各校學生可有實際進行跨校交流的

    機會,希望從此夏日課程之開設,可逐漸形成各校之通識教育可進行各種資源整合創造的方

    案。

    2.夏日課程之定位

    此夏日課程雖開在暑假,但它並非是一般的暑修班,開在暑假主要是因為在學期中若要

    推行跨校學生互相選課,因課程太多學生難以有足夠的交通往返時間,故會難以實行。但若

    將每校最具交流意義的課開在暑假,因時間較為集中且無其他課程干擾,就可使學生真正有

    跨校選修課程的空間。因此,它應是屬一般學期中的通識課程,而非傳統的暑期班。

    3.具體作法

    (1) 希望每個夥伴學校皆能提供一~三門具特色的通識課程,來實質進行中部

    地區學生跨校交流機會,且因值暑假期間,故使老師可以有更彈性與具創

    新性的課程設計空間。

    (2) 基於本課程主要希望能提供學生跨校永續交流的目標,故請各校將其他夥伴學校所提

    供之課程列為通識課程或可抵免各校之通識課程。

    (3) 本課程之教師鐘點費,為求能不受計畫影響,故請由各校自行支付。

    (4) 為不影響夏日課程教師授課品質,每班修課人數最多不超過 65人,最少不低於 15人。

    4.跨校「夏日大學」通識課程選課規定

    (1) 每校所開課程每班皆應提供給他校各5位學生可免費修課。

    (2) 每校對於所開課程每班他校選修該班之學生,超過5位名額之後者是否收費,由

  • 各校自行訂定並請公告。

    (3) 未參與開設跨校「夏日大學」課程學校之學生,即無5位可至他校免費修課之名額。

    5.配套措施

    (1) 會由中心學校來負責課程之選修與學生學習成效之資料蒐集與整理工作。

    (2) 經由此課程之開設,可有助逐步形成中部地區大學的跨校聯盟。

    ((((四四四四))))跨校性自主學習推動跨校性自主學習推動跨校性自主學習推動跨校性自主學習推動

    1.目的:讓學生多元參與跨校活動,使中台灣大學系統之學生學習觸角得以延

    伸,促進六校活動交流。

    2.作法:

    (1) 中台灣大學系統聯合採認六校舉辦的自主學習活動,藉由核蓋認證章戳或

    發給參與證明,使六校學生獲得學習證明。

    (2) 建置中台灣大學系統自主學習系統,將六校學生名單建置在系統上,透過

    學生證刷到退,經由系統累積學習點數,透過學習成效雷達圖來了解六校

    舉辦活動的學習成效與學生的學習成效,共同提昇中部聯合大學學生自主

    學習.

    3.預估成效:鼓勵學生參與多元化活動,刺激各項核心能力的發展,透過自主學

    習系統的建置,可了解六校學生參與活動的情形,提供中部聯合學校均衡發展

    的方針。

    ((((五五五五))))研究所聯合招生研究所聯合招生研究所聯合招生研究所聯合招生::::

    1.目的:為減輕學生考試的負擔,提供更多優質及多元化的選擇。

    2.作法:

    (1) 在大學系統學校中辦理同質性研究所之聯合招生。

  • (2) 博士班招生合作,規劃系統內大學可跨校直升逕修讀博士學位及跨校聯

    合設立博士學位學程。

    3.預估成效:增加報考學生的選擇性,同時藉由研究生之跨校修習學位,增加系

    統中各校研究之合作機會,創造跨學門領域之研究題材。

    ((((六六六六))))國際生招生合作國際生招生合作國際生招生合作國際生招生合作::::

    1.目的:為增進各國對系統內六校的了解與支持,擴展對外關係建立邦誼,促進

    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國內高等教育水準。

    2.作法:推動系統內大學華語文中心資源共享及海外教育展聯合招生,以「中台

    灣大學系統」為品牌,共同推展海外招生宣傳活動。並研議六校國際生聯合招

    生,共同受理報名。並利用全英語通識課程的架構,招收短期國際學生,以期

    符合國際學生之不同需求。

    3.預估成效:利用系統內各校之招生優勢,分工合作吸引國際學生,以期增加各

    校國際學生數,並增加各校國際能見度。

    ((((七七七七))))校際轉系校際轉系校際轉系校際轉系::::

    1.目的:提供系統內各校學生多元化學習管道及學習策略,擴大適性學習之各式

    學習需求。

    2.作法:由各校系自訂門檻及申請條件,提供一定名額予中台灣大學系統內學生

    相互申請跨校轉系,以提供志趣不合及優質學生更多適性學習管道。

    3.預估成效:拓展中台灣大學系統內學生之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生就讀意願。

    ((((八八八八))))海外實習機制海外實習機制海外實習機制海外實習機制::::

    1.目的:因應全球國際化的需求,增廣學生學習領域及培養國際視野,並為其開

    啟世界之窗。

    2.作法:利用中醫大己推行海外實習之機制,拓展至系統內各大學,讓人才通路

    擴大至海外,提升學生之國際觀。

    3.預估成效:以暸解未來相關領域職場對手具備的能力、生涯規劃與和自我充實

    之方向,使學生眼界升級。

  • ((((九九九九))))圖書共享圖書共享圖書共享圖書共享::::

    1.目的:為促進中部地區館際間資源的運用,並提供讀者更好的服務與資源,中

    興大學圖書館持續與其他圖書館合作,透過跨校圖書互借、文獻複印等方式達

    成資源共享目的,滿足校內師生教學與研究的需求。

    2.作法:

    (1) 中部大學校院圖書館聯盟」圖書借閱服務,提供聯盟館圖書互借服務,

    彌補各校圖書館藏不足時,即時提供師生教學與研究所需之的圖書資料。

    (2) 「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跨校館際合作快捷服務。

    3.預估成效:對促進並提升中部地區各大學校院的學術研究能量與教學資源,有

    極大助益。本系統將致力於(1)加強基礎課程(2)加強通識教育課程(3)推動國際

    聯合招生(4)建立轉系、轉學與研究所聯合招生(5)其他研究相關事宜等。

    二二二二、、、、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

    中台灣大學系統完成後,在本質上仍依各校既有的規劃與特色繼續經營發展

    外,初期則按已擬定六校共同合作、推動的研發主題與資源共享的構面在系統

    校長的整合下執行系統校務的發展,而且更寄望未來有更多的合作事務得以在

    此大學系統的架構下順利的推動,藉此提升六校的教學品質,擴增研發能量、

    活躍國際合作,並期望本大學系統得以在完整的組織架構下永續的經營。根據

    中台灣大學系統組織與運作辦法中已明定系統校長( Chancellor )之聘任及職

    權、諮詢委員會( Advisory Committee )及執行委員會( Executive Committee )之組

    成與任務,在組織行政上已具完備的運作模式,然而實際執行上仍需人力與經

    費的支援才能使整個大學系統運作順暢,並在有效的管理下得以永續的經營。

    根據中台灣大學系統組織與運作辦法第十三條已明文陳述::本系統例行運

    作經費、系統行政中心業務經費、舉辦各項跨校活動預定之經費及專任人員薪

    資所需經費可向政府機關申請補助,或由六校共同研議負擔。為提供六校在推

    動相關事務之初期營運經費,適當的設置「中台灣大學系統校務基金」實有其

    必要性,藉由此校務基金之運作,以作為本大學系統永續經營的基本財源。而

    中台灣大學系統校務基金的經費來源,擬以下列方式辦理之: 1. 各校校務基金

    提撥經費:六校共同提撥新台幣六仟萬元(由執行委員會依學校規模協商提撥比

    例)作為大學系統校務基金,並隨加入系統學校數目增加而調整,以專款專用性

  • 質設立專戶,由輪值擔任系統辦公室之學校負責控管。2. 募款:結合六校校友

    聯絡中心,經由計畫性的校友募款及工商產業界服務成效募款,或其他方式之

    募款以強化大學系統之校務基金。

    由於中台灣大學系統校務基金之組成、運作及管理均需按相關法規制度辦

    理,因此將透過大學系統執行委員會邀集相關行政主管列席參與制定,以配合

    各項業務之執行,藉此落實本大學系統的永續經營。

  • 伍伍伍伍、、、、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

    第一條 中國醫藥大學、逢甲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靜宜大學、中山醫學

    大學(六校)為加強合作、整合資源,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建構中部大學城

    市,並追求卓越,依據大學法第六條之規定組成「中台灣大學系統」(以

    下簡稱本系統),特訂定本辦法。

    本系統英文名稱定為 Mid-Taiwan University System (MUST),目前僅有六

    校加入,因此簡稱M6。

    第二條 本系統置系統校長( Chancellor )一人,由六校校長共同推薦具有崇高國

    際學術地位之學者擔任,報教育部核准後聘任之。系統校長綜理及執行

    系統校務發展相關事宜。對外代表本系統。系統校長任期一年,期滿不

    得連任。

    第三條 本系統校長之行政工作費,比照國立大學校長之主管加給支給標準辦

    理。

    第四條 本系統設系統行政中心,下置行政人員若干人,協助系統校長執行各

    項行政業務。系統大學內行政人員之薪資或以契約進用之兼任行政人員

    之兼職費,均由各校自籌收入支應,惟兼職費,仍應符合「軍公教人員

    兼職費及講座鐘點費支給規定」或原任職學校之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

    法規定。

    第五條 本系統設諮詢委員會( Advisory Committee ),置委員十一至十五人,由

    系統校長擔任召集委員。其餘委員由國內外具有學術地位、對高等教育

    有相當研究之公正人士及產業界重要領導人組成之。諮詢委員會每年召

    開一次會議,但得視需要召開臨時會議,諮詢委員會為無給職,但得依

    規定支給相關費用。諮詢委員會開會時,得邀請六校校長列席。

    第六條 諮詢委員會任務如下:

    一、 系統重要政策之建議。

    二、 六校合作及整合事項之建議

    三、 六校特色領域發展之建議。

    四、 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之建議。

    五、 跨校研究中心之設立、變更及停辦之建議。

  • 第七條 本系統諮詢委員會委員由六校校長及系統校長推薦,由系統校長聘任

    之,委員之任期為三年,期滿得續聘。

    第八條 本系統設執行委員會( Executive Committee ),由六校校長及其指定之副

    校長組成之。執行委員會由六校校長輪流擔任召集人,每三個月召開一

    次會議,但得視需要召開臨時會議。執行委員會開時,得邀請六校有關

    行政主管及系統行政中心人員列席。

    第九條 執行委員會任務如下:

    一、 執行系統校長交議及諮詢委員會建議事項。

    二、 協調及整合六校間有關教學資源、研究發展、國際事務合作事宜。

    三、 研議六校前瞻、創新業務之發展。

    前項任務涉及各校者,由各校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後執行之。

    第十條 本系統推動六校教學研究資源共享,互相承認學分,鼓勵跨校選課,

    促進學生交流,及其他加強教學相關事項以提升六校教學品質。

    第十一條 本系統為提升六校國際學術聲望與地位,聯合舉辦各項國際學術會

    議、研討會,工作坊或專題演講。

    第十二條 本系統為提升六校學生人文素養,設立跨校人文藝術團體並進行交

    流。

    第十三條 本系統例行運作經費、系統行政中心業務經費、舉辦各項跨校活動

    預定之經費及專任人員薪資所需經費可向政府機關申請補助,或由六校

    共同研議負擔。

    第十四條 本辦法經系統六校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報請教育部核定後施行,修

    正時亦同。

  • 陸陸陸陸、、、、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大學系統行政中心設置及運作大學系統行政中心設置及運作大學系統行政中心設置及運作大學系統行政中心設置及運作

    為便於處理本大學系統之行政業務及有效推動本大學系統中六校間共同相

    關合作研究業務,除了按照「中台灣大學系統組織與運作辦法」執行外,更將

    依據本辦法第四條,設系統行政中心,以協助系統校長執行各項行政業務。由

    於行政中心須具有一定的功能,才能實質展現大學系統的合作內涵,因此行政

    中心的設置、人力及經費之編列運用如下:

    一、行政中心設置:根據中台灣大學系統,六校之地理位置、校區規模及行政

    支援評估,行政中心設在輪值擔任系統辦公室之學校,由各校自行規劃適當的

    區域作為系統校長辦公室及行政中心總部。

    二、行政中心人力:由於系統校長與六校校長間之工作聯繫溝通,均需由專人

    負責,因此專任秘書宜應聘請有經驗者擔任之。另外由於庶務工作之需要,亦

    應配置 1至 2位助理負責聯繫,資料彙整及其他相關行政業務,並加置 1位工

    讀生協助環境整理及雜物工作。

    三、行政中心經費:以目前需要專任助理 1位、工讀生 1位及相關庶務參與,

    估計每年約需新台幣壹百萬元,此定常經費將由六校共同依比例分擔,日後人

    力增加時所需經費亦然。

  • 柒柒柒柒、、、、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中台灣大學系統績效評估大學系統績效評估大學系統績效評估大學系統績效評估

    本系統由系統校長聘請國內外對高等教育有相當研究之著名學者專家組成

    「中台灣大學系統評鑑委員會」,定期評估系統之教學資源、研究發展與永續發

    展之整合績效,各項績效評估指標包括:

    一一一一、、、、預期績效預期績效預期績效預期績效

    (一) 分階段整合中台灣十三校教學資源,提升中台灣大學教育能量

    (二) 由教卓學校與非教卓學校共享教學資源,擴散教卓經費效益

    (三) 辦理系統內大學招生、轉系、輔系、雙學位等跨校或第二專長等學程,簡

    化作業流程

    (四) 跨越各校不同特色系所與領域,建立多元人才培育管道,培育跨領域人才

    (五) 擴大夏日大學範圍及規模,拓展進修管道,推動各校通識教育進行資源整

    合、交流與創新

    (六) 持續辦理通識教育英語學程,提升國際招生能量,聯合招收海外學生

    (七) 結合各校研究中心,建立中台灣研究特色

    二二二二、、、、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永續經營

    (一) 六校提撥系統之經費管理

    (二) 系統組織架構與運作管理

    (三) 系統基金收支之管理與績效

    三三三三、、、、教學資源整合之績效評估指標教學資源整合之績效評估指標教學資源整合之績效評估指標教學資源整合之績效評估指標

    (一) 跨校全英語通識課程之建置

    (二) 英語學位學程之數量

    (三) 國際生招生合作之系統統整

    (四) 國際生招生人數

    (五) 研究所聯合招生業務整合

    (六) 校際轉系系統之建立

    (七) 海外實習機制之建立

    (八) 透過系統至海外實習與研習之學生人數

  • 附件附件附件附件、、、、六六六六校人力與研究績效對照表校人力與研究績效對照表校人力與研究績效對照表校人力與研究績效對照表

    表一、六校人力對照表

    教育資源/校名 中國醫

    藥大學

    逢甲

    大學

    東海

    大學

    亞洲

    大學

    靜宜

    大學

    中山醫

    學大學

    學生

    人數

    大學部 6,890 16,482 14,178 10,349 10,535 6,603

    碩士在職班 54 654 713 468 198 94

    碩士生 554 1,853 1,729 778 505 486

    博士生 236 213 242 108 10 238

    學生總人數 7,734 19,202 16,862 11,703 11,248 7,688

    六校學生總人數 74,437

    系所院

    科系 20 32 34 22 22 21

    碩士班 27 41 48 17 21 19

    博士班 11 14 14 5 2 7

    學院 6 8 8 5 5 6

    教授 112(139) 169(172) 119(132) 51(60) 70(78) 90(100)

    副教授 147(180) 229(249) 152(185) 69(73) 131(142) 129(146)

    助理教授 122(167) 106(116) 133(140) 167(187) 89(92) 133(150)

    講師 1(16) 2(88) 0( 60) 0(22) 0(60) 7(56)

    專任教師總人數 382(502) 506(625) 404(517) 287(342) 290(372) 359(452)

    六校專任教師總人數 2,228 (2,810)

    研究員 0 1 0 0 0 0

    副研究員 0 0 0 0 0 0

    助理研究員 0 2 0 0 0 0

    *為具博士學位之各級專任教師人數;()內則為各級專任教師人數。

  • 表二、六校研究績效對照表(經費)

    單位:百萬元

    年度 經費/校名 產學合作與建教

    合作經費(1)

    國科會經費

    (2)

    研究總經費

    (1)+(2)

    97年度

    中國醫藥大學 82.5 345.2 427.7

    逢甲大學 456.5 169.6 626.1

    東海大學 66.4 145 211.4

    亞洲大學 44.6 47.8 92.5

    靜宜大學 30 71 101

    中山醫學大學 67.7 124.7 192.4

    98年度

    中國醫藥大學 124.3 334.9 469.1

    逢甲大學 561.4 197.4 758.8

    東海大學 87.7 150 237.7

    亞洲大學 74 67 141

    靜宜大學 288.4 80.9 369.3

    中山醫學大學 55.1 154.6 209.7

    99年度

    中國醫藥大學 191.9 367.7 559.6

    逢甲大學 473.9 195.4 669.3

    東海大學 104.2 169 273.2

    亞洲大學 57.1 84.5 141.7

    靜宜大學 178.3 84.6 262.9

    中山醫學大學 73.6 162.3 235.9

  • 表三、六校研究績效對照表(論文與領域)

    度 校名

    論文總數

    前 1%領域註 2 SCI論文 SSCI論文

    高引用論

    文註 1

    前 1%論

    文註 2

    97

    中國醫藥大學 824 6 6 1,673 臨床醫學

    逢甲大學 285 29 10 1,905 工程、材料科學

    東海大學 150 15 1 0

    亞洲大學 112 12 0 0

    靜宜大學 133 18 0 0

    中山醫學大學 743 9 4 1,860

    98

    中國醫藥大學 939 1 8 3,091 臨床醫學

    逢甲大學 385 29 18 2,171 工程、材料科學

    東海大學 197 10 2 0

    亞洲大學 175 29 0 0

    靜宜大學 146 18 0 0

    中山醫學大學 788 25 3 2,189

    99

    中國醫藥大學 1206 0 13 3,526 臨床醫學、藥理

    學與毒物學

    逢甲大學 404 38 25 2,358 工程、材料科學

    東海大學 183 17 3 0

    亞洲大學 323 27 0 0

    靜宜大學 150 35 4 721 農業科學

    中山醫學大學 909 24 5 2,462

    註 1:資料來源為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資料庫。

    註 2:資料來源為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資料庫。

  • - 1 -

    中國醫藥大學 100學年度第 1學期第 1次校務會議紀錄 一、時間: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9 日(星期三)14 時

    二、地點:立夫教學大樓 6 樓第 1 會議室

    三、出席者:教師代表 81 人、學生代表 16 人、職員代表 3 人、 各學術、

    行政一級主管、附設醫院院長

    列席者:各行政單位二級主管

    四、主席:黃校長榮村 記錄:林思甄

    五、頒獎:

    (一)學務處:本校 100 年暑假服務隊聯合成果發表優選頒獎及 100 年度原住民及離島地區暑期大專青年健康服務營計畫全國績優第

    四名。服務對成果發表特優社團:泰北國際志工;優等社團:

    非洲國際志工、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

    杏服服務隊、羅浮群基層文化服務隊、紫薔薇食在有料愛心

    送餐服務、新聞研習社、公共衛生服務隊、醫學人文社、口

    腔健康促進服務隊。

    (二)學務處服務學習中心:頒發本校 100 學年度「心心相傳」服務學習成果海報競賽獲獎同學與團隊:食在有料豐原志

    工團隊、後中三黃敬仁同學、中醫四李明芸同

    學、藥妝系賴羿彣同學、藥學系小神農藥事服

    務隊、紫薔薇親善大使、知善社、藥學系小水

    麻藥事服務隊、杏服醫服隊、藥用植物服務

    隊、植藥園夢工程組、藥妝系曾學敏同學、藥

    妝系江姵榛、藥妝系江至柔同學、金楷憲同學。

    (三)牙醫學系:表揚 100 年度全國牙醫學系學生臨床模擬操作競賽得獎同學。體復形組本校牙醫學系六年級高信全同學獲得第一

    名,牙醫學系五年級林孜群同學獲得第四名;贋復組本校

    牙醫學系六年級高信全同學獲得第四名。

    六、宣讀上次會議紀錄與決議執行情形:確定。

    七、主席報告:

    (一)11 月 28、29、30 日三天為本校校務評鑑,請附設醫院全力協助,並

  • - 7 -

    (二十六)總務處:

    案由:快官校地處理情形案,提請 討論。

    決議:通過,提送董事會審議。

    (二十七)總務處:

    案由:擬統一修正本校條列表示方式或文字錯置等不合宜法規

    案,提請 討論。

    決議:通過,依行政程序辦理。

    (二十八)總務處:

    案由: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土地購置案,提請 討論。

    討論:水湳校區四大功能分區:其一為「研發及產學合作」非產

    業,屆時請總務處修正。

    決議:通過,提送董事會審議。

    (二十九)會計室:

    案由:本校 99 學年度決算,提請審議。

    決議:通過,提送董事會審議。

    (三十)圖書館:

    案由:擬修訂「中國醫藥大學圖書館借書規則」,提請討論。

    決議:通過,依行政程序辦理。

    (三十一)生命科學院:

    案由:擬修改「生命科學院設置辦法」,提請 討論。

    決議:通過,提送董事會審議。

    (三十二)台中附設醫院:

    案由:修訂台中附設醫院「組織規程」,提請討論。

    決議:通過,提送董事會審議。

    十、臨時提案:

    (一)校長室:

    案由:籌組「中台灣大學系統」,提請討論。

    討論:

    吳聰能副校長:比照北部台聯大、南部成大 T4,原本邀請中興、亞大、東海、暨南與本校組成中台灣大學系統,簡

  • - 8 -

    稱 C5。目前因中興已參加 T4,是否能跨系統再參與 C5 仍有變數,所以備案則以台中地區私立大學(多數有獲得教卓補助)組成 M6(逢甲、東海、靜宜、中醫大、亞大、中山醫)。成立大學系統可

    以促進資源共享,教育部也有明確規範大學系統各

    校如何進行資源共享,並給予大學系統經費補助。

    校長:原來預設成立為「中台灣五校聯盟大學系統」,大學系統為

    教育部統一訂定名稱。T4 由成大、中山、中興、中正組成,現在不確定中興已經加入 T4 是否還能再加入 C5,而且中興、暨南也尚未召開校務會議通過,所以也不排除 C4。假如中興大學有困難的話,我們就改為先籌畫 M6,之後也不排除中興及暨南再加進來,避免目前衍生更複雜的情形。

    決議:通過,報請教育部核定。

    十一、散會:16 時 30 分

  • 1  

    第一三一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 間:中華民國101年1月4日(星期三)下午二時 地 點:第三國際會議廳 主 席:張校長保隆 紀錄:賴淑英

    肆、討論事項

    五、與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靜宜大學等校共同籌組

    「中台灣大學系統」案。 說明: (一)依教育部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辦法第四條規定:大學組成大學系統,應提出

    籌組大學系統計畫,並經參與系統學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國立及私立大學報

    教育部核定,其餘公立大學報所屬地方政府核定。 (二)為整合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人力與資源,建立中台灣地區教學與研究特色,

    提升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教學能量,擬由本校及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

    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靜宜大學等六校籌組「中台灣大學系統」(以下簡稱M6 系統)。

    (三)M6 系統將著重於教學資源之整合,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化之發展,並藉由外部經費之挹注,配合中部科學園區之產業聚落發展,強化各校研究能量。

    藉由M6 系統之建立,強化學校優勢領域,促進教研工作效能之提升,孕育具國際競爭力之優秀人才,帶動中部區域整體高等教育水準,達到強化國家

    競爭力之目標。 決議: ‧通過,提董事會議討論。

    陸、散會(15 時 50 分)

  • 1

    東海大學第一九○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 100 年 12 月 27 日(星期二)下午四時十分

    地點:人文大樓茂榜廳

    出席委員均冠以「o」標示

    o 程海東 葉芳栢(李森隆代) 羅文聰 o 黃欽印 o 林惠真 o 林良恭

    朱延平(彭莉棻代) o 王中行 o 王崇名 o 丘為君 o 劉榮賢 o 馮翰士

    o鄺錦倫 o 林珠雪 o 幸雅各 o 黃光裕 o 吳小華 o 楊定亞 范聖興

    o陳文豪 o王立志 o楊芳鏘 o洪堯勳 o鄧宗禹 o林正基 o苗新元

    o詹家昌 o周瑛琪 o林灼榮 o劉俊儒 o黃連成 o張永和 o吳金山

    王凱立 傅恒德 o 宋興洲 o 陳文典 o 蔡瑞明 o 王篤強 柯義龍

    陳世佳 o 魯俊孟 o 閻立平 o 歐柏榮 o 江文德 o 汪淑台 o 詹前裕

    o陳思照 o林文海 o關華山 陳明石 o黃章展 o陳運財 李建崑 呂珍玉

    許建崑 o 廖敏旬 o 唐一安 o 林淑琴 張榮芳 o 王政文 o 俞懿嫻

    陳榮波 o 黃淑燕 o 黃美慧 o 紀朝榮 o 楊麗瓊 o 鄒治惠 o 羅正佳

    o詹傳宗 o張晃暐 o林哲生 o賴英煌 o江智民 o邱偉欣 o汪碧涵

    楊智烜 o 曹景懿 o 喬緒明 o 顧野松 o 張炳騰 o 彭 泉 o 魏玉麟

    o 張瓊芬 o 劉榮春 o 朱允執 o 黃宇中 o 王本正 o 黃延聰 張國雄(請假)

    o 徐啟升 o 洪震玫 廖述忠 o 劉家頤 o 俞一唐 o 蕭慧玲 o 陳佳楨

    o 林正偉 o 楊三億 張峻豪(請假) 邱師儀(請假) o 廖培賢 黃金麟

    o 王維邦 陳正慧 蔡啓源 o 項 靖 o 邱瑞忠 o 呂炳寬 o 楊錫坤

    謝長奇(請假) o 李根永 郭振峰 o 朱惠玲 o 郭文亮 郭奇正 馬邁克

    徐以琳(請假) o 鍾溫凊 o 黃宜瑜 o 李貞慧 o 吳正義 謝志成

    溫豐文 林更盛 林恩瑋 潘兆民(請假) o 黃美蘭 o 陳麗玉 o 鄭金昌

    o魏長慶 陳新明 o高台興 o蔡佩倫 o劉建宏 吳貞誼 賀新持(彭莉棻代)

    o 何信道 o 朱作宜 o 陳俐秀 王永清(公出) o 林建百 o 蔡明翰 o 許芳瑜

    o 古逸偉 侯明昊 徐郁涵 溫仁哲 陳廷宜 詹竣宇(請假) 李俊毅

    余承儒 o陳韋廷 陳珮漩 雷維道 鍾家慶 黃俊棋 陳信仲 o李益銘

    列席人員均冠以「o」標示

    詹茂焜 o 劉舜仁 o 李春旺 蔡清欉(陳崑良代)李 成(蘇琮瑜代) 王偉華

    o 葉麗君 o 許書銘

    主席:校長 紀錄:林美華

    一、祈禱:李校牧

    二、確認第 189 次校務會議紀錄:通過。

    三、上次會議重要補充或回應:(略)。

  • 2

    四、報告事項:(略)。

    五、各單位工作報告(略)。

    六、討論事項:(略)。

    七、臨時提案:

    臨時提案二

    案由:建請同意本校參與「中台灣大學系統(Mid-Taiwan University

    System)」計畫。

    提案單位:研究發展處

    決議:同意本校參與「中台灣大學系統(Mid-Taiwan University System)」。

    八、臨時動議(無)。

    九、散會:17 時 50 分

  • 1

    100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 會議紀錄

    時間:100 年 11 月 4 日 星期五 上午 9:10

    地點:A502 會議室

    主席:蔡校長進發 紀錄:曾意惠

    出席:略如簽到單

    壹、 主席致詞:

    一、 過去這段時間,謝謝各位的努力,10 月 25 日校務發展計畫的訪視

    順利完成,目前招生仍是重點,另申請免評為未來重點工作,下星

    期一將召開評鑑指導委員會,根據系所評鑑與百年校務評鑑兩次評

    鑑的結果,本校應可申請免評,請依據相關規定積極辦理。

    二、 本校為教學卓越計畫學校,目前正由各學系推動創意教學法,應定

    期追蹤分析、評量改進,希望學生四年畢業之後在職場上能有很好

    的貣點。

    三、 產學比以前更重要,稍後將有一提案成立產學營運處,下週四(11 月

    10 日)也將舉辦產學日,將邀請相關廠商蒞校,已請人事室發函,請

    主管再次轉知所屬教師,邀請沒有課的老師都能儘量參加,期所有

    老師都能再加強與公部門及私人企業的合作。

    四、 11 月 9 日將舉辦兩校研發帄台的研習會,請儘量加強與中國醫藥大

    學的合作,提升研發能量,今年希望可達到 520 篇論文,歡迎各系

    老師能一貣思考,積極提升本校學術研究的氛圍。

    五、 研究所招生簡章已定案,請各學系能加強研究所招生的宣傳,也請

    公共事務室予以宣傳上的協助。

    六、 近期舉辦多場諾貝爾獎得主論壇,下次論壇將於 12 月 16 日舉辦,

    將邀請 201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皮

    薩里德斯博士蒞校,請多鼓勵學生參與。昨天也邀請了華人之光」

    紐約大都會最耀眼的華裔歌劇演唱家田浩江先生蒞校演講,幾次的

    論壇與講座,同學與大師級的學者、演講者都能有很好的互動,相

    信對同學國際視野的開拓有很大的助益。遠見雜誌贈送了 10 本賈伯

    斯傳給我們,除了送給當天參加田浩江先生演講提問的同學外,另

    外 5 本將列為圖書館藏書,賈伯斯先生(Steve Jobs)對全世界都有很

    大的影響力,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的精神與態度,把減法當加法,

    以簡約美學來發展他的產品,對完美要求的精神,值得效法學習。

    七、 教育部網路通訊學程請資訊學院研提計畫書,也請黃院長於下次行

  • 8

    四、餘通過。

    提案單位:教務處

    案 由 二:檢陳本校「學則」第十一條、第四十二條及第四十七條修

    正條文對照表及修正後全文如附件一,提請 審議。

    說 明:

    一、 依教育部「因應司法院釋字 684 號解釋專科以上學校處

    理學生事務原則」及本校 100 年 8 月 24 日行政會議列管

    事項辦理。

    二、 為保障學生權益並避免爭訟事件,爰於本校學則第十一

    條、第四十二條及第四十七條增訂「教務處於退學處分

    前應告知各相關學生,限期陳述意見」之說明。

    決 議:通過。

    提案單位:秘書室

    案 由 三:本校擬加入籌組「中台灣大學系統」,提請 審議。

    說 明:

    一、目前國內教育與研究資源多集中於北部地區之校院,而中

    部地區大學所獲得之重視程度與資源投注相對不足。是以,

    擬整合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人力與資源,建立中台灣地區

    教學與研究特色,提升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教學與研發能

    量。

    二、計畫由位於中部之大學組成籌組「中台灣大學系統」,第

    一階段,擬先由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逢

  • 9

    甲大學、靜宜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等 6 校組成 Mid-Taiwan

    University System(簡稱 M6)。

    三、中台灣大學系統將結合各校教學特色及資源,整合中部之

    各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ies),擴大跨校選課及教學資

    源共享制度,發展中區區域特色,形成大學城市

    (University City),促進健康,帶動中部科學園區產業,

    與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推行。中台灣大學系統發展之規劃

    重點,在教學上著重於國際生之招收與教育,充分運用各

    校原有之教學研究資源,加強校際間之交流,配合各校特

    色發展合作資源帄台,建構國際化校園,進而達到國際交

    流與合作的目的,以培育具有國際觀之教研人才為最終目

    標。

    決 議:通過,請思考教學方面如何取得對亞洲大學有助益之資源,

    多結合合作對象的強項,重點仍為與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

    合作,教學研究服務的合作外,思考亞洲大學貢獻為何。

    提案單位:秘書室

    案 由 四:檢陳本校「內部稽核委員會設置辦法」草案如附件二,提

    請 審議。

    說 明:

    一、 原經費稽核委員任期已於 100 年 7 月 31 日屆滿。

    二、 為配合教育部令發之「學校財團法人及所設私立學校內

    部控制制度實施辦法」規定學校法人及學校內部需設置

    稽核人員進行內部稽核,未來並將列入獎補助款、校務

    評鑑之考評事項,爰將本校「經費稽核委員會」改制為

    「內部稽核委員會」,原經費稽核業務擴充為人事、財務、

    營運、關係人交易等四大項目,並經參考各校作法擬定

    「亞洲大學內部稽核委員會設置辦法」草案。

    三、 原「經費稽核委員會設置辦法」將同步廢止,並函發教

  • 1

    靜 宜 大 學 1 0 0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校 務 會 議 紀 錄 ( 摘 錄 ) 時間:中華民國 101 年 1 月 16 日(星期一)上午 9:30 地點:圖書館蓋夏廳 主席:唐校長傳義 記錄:陳紀玲 出席人員:江善宗、周文光、沈拉蒙、林耀鈴、孫台鼎、黃延君、張永和、蔡英德、王孝熙、

    王迺宇、邱美玲、曾守得(趙毓銓代)、王振輝、蔡素珍、詹秋貴、袁賢銘、譚小媛、

    趙毓銓、海 柏、曾麗蓉、蔡淑惠、林姿如、邱若山、曾煥棋、邱德修、胡森永、陶蕃瀛、蔡盈修、陳明柔、黃瑞明、楊益誠、蔡政修、王金國、黃國卿、林吉田、

    林孝道、王書蘋、陳香惠、詹恭巨、賴鳳羲、詹吟菁、楊昭順、陳俊宏、陳臺芳、

    林錫端、唐永泰、謝存瑞、李大千、林世傑、吳成豐、何淑熏、黃銘章、張瑞奇、

    黃正聰、吳政和、黃志仁、廖彩伶、簡永仁、顏永森、翁永昌、劉建興、彭宇薰、

    李晨鐘、蔡家福、劉希文、陳國卿、陳瀅雅、唐清華、吳興國、璩宏裕、蕭輝煜、

    吉祥豪、郭宇軒、賴秉輝、薛 安 列席人員:宗輔室主任李郁文、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室主任蔡英德 /執行秘書丘秀華、

    推廣教育處主任李大千、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吳成豐、體育室主任翁誌誼(劉承勇代)、

    國際事務長林昌榮 請假人員:傅雅蘭、李偉煌、柯志明、鄭瑞娟、陳英得、何英治、周沛莉、邱弘凱、陳建穎、

    陳奎安、林慧馨、吳芳婷

    壹、 主席宣布開會 貳、 禱告 禱 詞:慈愛的上主,今天我們聚集在此,召開校務會議。本校將積極參加「中台灣

    大學系統」,這是個決定性的時刻,有些時候我們似乎看不清前方道路,但

    是上主祢鼓勵我們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祢曾說過:『我揀選了你,我決不放棄你。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在一起; 你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天主; 我必堅固你,協助你,用我勝利的右手扶持你。』

    祈求天主賜給我們智慧、健康、毅力與恆心,今後在工作中秉持進德修業的

    靜宜精神,以求達到學校整體的目標且不求己益,在教學、研究、行政與服

    務中更佳精益求精。 我們這樣求是因祢的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天主經: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 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阿們。 願天主降福這個會議圓滿順利! 全體:阿們!

  • 2

    參、 主席報告 一、 感謝全體同仁這一學期的辛勞,各類外部訪評委員對本校校務推展都給予多方面

    的肯定,我相信全體師生以及同仁都非常努力,也都希望學校未來會愈來愈上軌

    道。董事會要我特別在校務會議上謝謝大家,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在別人的需

    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一步一步往前走,靜宜一定會愈來愈好。

    二、 因應外在環境之變化,學校也應加強與外部的合作,學校的向上提升,除了大家

    要群策群力外,更要利用資源整合的方式。除了今日議案-申請加入「中台灣大學

    系統」外,前一陣子教廷教育部與中華民國教育部簽署了「中梵雙方學歷相互採

    認外交協議」,透過相互承認彼此學歷,以促進中梵雙方在學術及文化上的交流,

    未來天主教大學間之相互合作,會有更持續性的推展,也是推動國際化的一項素

    材。待相關計畫較清楚時,再向大家報告。

    三、 內部精進部分,目前江副校長正在協助擬定本校的「教育白皮書」,是有關學校未

    來六年的政策定位以及具體的作法與指標,預計於寒假中定稿。

    四、 在人事室的協助下,近期與教學單位同仁進行了二次座談,第一線的同仁都非常

    努力,大家也都很有信心,但也都希望要有因應外界的變化而做一些調整與改變。

    從同仁的談話中,可以了解那份向上改變的力量,是教與學環境更臻卓越的最大

    支持。

    五、 本校新建置之品質管理系統 PUQM(Providence University Quality Management),

    主要在建立學校的管考機制,希望政策方向確認後,大家都要努力向前實踐。 

    六、 學校身心靈的環境已完成整合,今日有關體育館收費機制之討論案,並非為了任

    何特定利益,使用者付費也有其教育意義的傳達,如果大家都成為體育館的使用

    者,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七、 本學期陸續舉辦了 55週年校慶的相關慶祝活動,校友也都分別回到母校訪問,校

    友看到大家的努力,都非常肯定,所以也給母校很多實質與精神的回饋。 

    肆、 確認本次會議議程(略) 伍、 確認上次會議紀錄

    上次校務會議(100.6.27)之會議紀錄,秘書室已於 100 年 7 月 5 日將會議紀錄(稿)以電子郵件寄給各委員確認;確認後之會議紀錄於 100 年 7 月 12 日寄給各委員,並置於秘書室(行政組)網頁及入口網站之資訊服務區。

    無異議認可。

    陸、 上次會議決議事項之執行報告(略)

  • 3

    柒、 各單位工作報告 各級單位業務報告

    一、因應教育部辦理之「大學校務/系所評鑑」、「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及「教學卓

    越計畫」,各校需建立相關績效管考及於各階段提報相關之成效報告。校務會

    議之工作報告即依相關績效及考核指標提列各項資料,本學期依最新之績效及

    考核指標提列各項量、質化資料。

    二、各單位工作報告請於入口網站之文件管理區查閱。(秘書室於 101 年 1 月 11 日電子

    郵件通知委員相關網址供查閱)

    委員會工作報告 一、校務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唐傳義校長):工作報告詳如 P.14。(略)

    二、校務會議預算委員會(召集人:顏永森老師):工作報告詳如 P.15。(略)

    三、校園整體規劃暨建築委員會(召集人:唐傳義校長):工作報告詳如 P.16-17。(略) 捌、 專案報告(略) 玖、 提案討論

    提案三 提案單位:秘書室 案由:本校擬申請加入「中台灣大學系統」(Mid-Taiwan,簡稱 M6),請討論。 說明:一、籌組目的:為整合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人力與資源,建立中台灣地區教學與研究

    特色,提升中台灣地區大學校院教學能量,並依據教育部「大學系統組織及運作

    辦法」,中國醫藥大學發起成立「中台灣大學系統」。 二、M6 組成:M6 系統由位於中部之各大學組成,包括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

    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等六校,各校在教學與研究上互

    補性強,並且因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六校已有實質之教研互動與資源共享。後將

    陸續加入國立中興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增強中部學校之整合連結,厚植中

    部之區域教學能量,形成大學城市(University City),均衡國內高等教育之區域發展。 三、預期成效:中台灣大學系統,將著重於教學資源之整合,聚焦於通識教育與國際

    化之發展,並藉由外部經費之挹注,配合中部科學園區之產業聚落發展,強化各

    校研究能量。中部地區的 30 餘萬名師生,將可藉由中台灣大學系統之建立,強化學校優勢領域,促進教研工作效能之提升,孕育具國際競爭力之優秀人才,帶

    動中部區域整體高等教育水準,達到強化國家競爭力之目標。

    四、M6 短、中程及長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