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64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an-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

Page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 12 月)

编辑委员会

主 编:杨念群

副 主 编:刘 贤

编 委:曹 雯 曹新宇 阚红柳 刘文鹏 叶柏川 张永江

海外编委:陈博翼 [日]堀地明 [俄] B.C.米亚斯尼科夫

执行编辑:韩非凡 何永智 李雨濛 刘静垚 王 申 张 珺 张 书

地址:(100872)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o.59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2

P.R.China

电话:86-10-62516976

网址:http://ac.iqh.net.cn/

承印:宇杰(北京)广告有限公司

Page 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

目 录

动 态

专题报道

全球视野下的新史学——《新史学》创刊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 1

北京‚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 ........................................................................................... 3

无锡‚‘内亚’与‘华南’的交汇:明清中央档案与地方文书工作坊‛ ...................................................................... 5

简 讯

故宫博物院‚首届中国宫廷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8

故宫博物院‚形象史学与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 ............................................................................................................. 8

复旦大学‚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 .................................................................................................................. 9

上海师范大学‚海洋文明与城市变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沿海城市发展‛研讨会 ................................. 10

镇江‚历史典籍与京口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38 届年会 .......................................................... 13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历史学前沿论坛:‚认知与阐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 ................................... 14

中山大学‚文献与阐释——广州口岸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国际学术会议 ..................................................... 14

暨南大学‚本土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 15

四川师范大学‚绝域輶轩:近代中外交涉与交流‛学术研讨会 ................................................................................... 16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武备论述与战争书写:以元明清为中心‛研讨会 ................................................... 17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明清时期东亚宗教文化研究‛工作坊 ................................................................. 17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城市商号网络‛工作坊............................................................................................. 18

香港中文大学‚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代以来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 18

英国汉学协会年会(2017)......................................................................................................................................................... 19

比利时根特大学‚航海、贸易与知识转移‛国际会议 ...................................................................................................... 20

德国哥廷根大学‚全球史中的满文:清史学者的研究语言‛工作坊 .......................................................................... 21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丰富的焦虑:数字化时代清史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工作坊 ..................................... 22

文 献

点校类 .................................................................................................................................................................................................. 24

影印类 .................................................................................................................................................................................................. 29

其他中文文献 .................................................................................................................................................................................... 33

著 作

中文部分 ............................................................................................................................................................................................. 34

外文部分 ............................................................................................................................................................................................. 41

其他中文著作 .................................................................................................................................................................................... 49

Page 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

论 文

《清史研究》2017 年目录 ....................................................................................................................................... 52 《清史问题》2017 年目录 ....................................................................................................................................... 53 清史论文分类索引(2017 年 7- 12 月) ................................................................................................................. 54

Page 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

动 态

专题报道

全球视野下的新史学——《新史学》创刊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9 月 23 日至 24 日,由中国人民大

学清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联合举办

的‚全球视野下的新史学——《新史学》创刊

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多个学

科的国内近百位学者参与了会议。会议开幕式

由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主持,南京

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原党

委书记马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

念群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孙江教授分别

致辞。

2002 年 8 月,为纪念梁启超《新史学》发

表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邀请来

自九个学科的学者,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主题为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的学术研讨会,纵议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会后,新史学同仁于 2004 年创办

了《新社会史》丛刊,继而于 2007 年创办了《新史学》集刊。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新史学》致力于从

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去探索当代史学创新的路径。截至目前,这份集刊已经出版了 9 卷。2017 年 9 月,时值《新

史学》创刊十周年,为了总结过去十五年来的经验,展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史学发展的方向,《新史学》编

委会广邀学界同仁,汇聚金陵,共同讨论中国史学何以实现传承与创新等问题。会议共设 12 个分论坛,集中探

讨了新史学的过去与未来。

论坛一‚古今思想如何对话‛,由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主持,北京大学李猛担任评论人。在该分论坛上发表

的文章有罗志田(四川大学)《文化表述的意义与解释系统的转换——梁漱溟对东方失语的认识》、杨念群(中

国人民大学)《论‚大一统‛观的近代形态》、吴飞(北京大学)《〈礼运〉首章中的历史哲学》、章永乐(北京大

学)《作为全球秩序思考者的康有为》、钟焓(中央民族大学)《君权总是选择特定语言来发声——对‚共时性君

权‛理论的反思与批评》、沈卫荣(清华大学)《语文学、东方主义和‚未来语文学‛》。

论坛二‚多元交汇的现代‛,由南京大学胡传胜主持,南开大学李金峥担任评论人。论文包括:许纪霖(华

东师范大学)《世代、阶级和惯习:知识分子研究的新路径》、闾小波(南京大学)《文本、语境、思想:抗战时

期毛泽东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想之辨析》、张凤阳(南京大学)《作为话语事件的真理辬准问题讨论》、应星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定位、议题与方法》、瞿骏(华东师范大学)《从‚思想革命‛与‚文

化运动‛再识近代中国》。

论坛三‚史家、史识与史学‛,由《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主持,南京大学胡成担任评论人。论文有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史识、通识与史德——略论章开沅先生史观中的三要素》、仲伟民(清华大学)《二十世纪上

半叶中国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以清华学人为中心的考察》、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如何认识历史人物的

‚历史问题‛——以美国夏洛茨维尔事件引发的‚改写历史‛风波为中心》、吴义雄(中山大学)《早期全球化

背景下的冲突与调适——通事阿耀案及相关问题》、马俊亚(南京大学)《政治宣示与权威构建:历史阐释的边

界》、彭刚(清华大学)《事实与解释:历史知识的限度》。

论坛四‚文本中的历史‛,由澳门大学王笛主持,厦门大学刘永华担任评论人。论文有常建华(南开大学)

《清朝刑科题本与新史学》、孙江(南京大学)《文本中的秘密——关于〈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叙

- 1 -

Page 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

事》、曹新宇(中国人民大学)《预言书与新史学:20 世纪以来民间文书的征集与研究》、李恭忠(南京大学)《结

义:近代中国的‚社会‛构想》、胡恒(中国人民大学)《清代的乡官论与制度选择——以官方讨论为主的考察》。

论坛五‚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由中山大学刘志伟主持,复旦大学王振忠担任评论人。论文含郑振满(厦

门大学)《民间信仰与社会文化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的视野》、王笛(澳门大学)《社会学与 1940 年代的秘密社

会调查——以沈宝媛的〈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为例》、刘永华(厦门大学)《明清时期人际网络研究的方法与史

料——以徽州排日账的解读为中心》、谢湜(中山大学)《在山海之间走读华南——继续探寻地域历史的结构和

过程》、赵世瑜(北京大学)《结构过程〃礼仪辬识〃逆推顺述——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三个概念》。

论坛六‚古代史的新视野‛,由南开大学常建华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担任评论人。论文有包伟民(中国人

民大学)《近四十年辽宋金夏史研究学术回顾》、侯旭东(清华大学)《什么是日常统治史》、陆扬(北京大学)

《政治史作为一种方法》、孙英刚(浙江大学)《中古政治史上的月光童子》、仇鹿鸣(复旦大学)《失焦:历史

分期论争与中文世界的士族研究》。

论坛七‚重审中国的近代‛,由《史学月刊》主编郭常英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担任评论人。发表的文章

有杨天宏(四川大学)《北洋时期问卷调查中的‚军阀‛形象》、朱英(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商会史研究的缘起、

发展及其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民国时期‚现代化‛概念的流播、认知与运用》、朱浒

(中国人民大学)《论晚清史研究的‚深翻‛》、李玉(南京大学)《中国近代政体的演进:从‚股份有限‛到‚无

限公司‛》。

论坛八‚历史与叙事‛,由山西大学行龙主持,中山大学吴重庆担任评论人。论文包括刘后滨(中国人民大

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新历史叙事的方法论特征——以隋唐五代史研究为例》、余新忠(南开大学)《在对生命

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思考》、沈巍(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空、身份与记忆:

以〈大楚报〉‚文化汉奸‛案为中心的叙事》、张生(南京大学)《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王楠(南京大学)《史家〃历史〃叙事——高兴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章清(复旦大

学)《晚清‚无国‛与‚无史‛论所催生的‚新史学‛》。

论坛九‚革命史研究的转向‛,由华中师范大学朱英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朱浒担任评论人。论文有行龙(山

西大学)《模范引领:山西农业集体化的一根红线》、王奇生(北京大学)《阎锡山与中共(1935-1945)》、李金

铮(南开大学)《释‚新革命史‛》、吴重庆(中山大学)《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基

于对毛泽东中央苏区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李里峰(南京大学)《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

论坛十‚转折时代的思想与学术‛,由上海师范大学陈恒主持,清华大学侯旭东担任评论人。论文包括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以顾颉刚、傅斯年等民国史家的选择为例》、李雪涛(北京外

国语大学)《知识迁移中的中国留学史研究》、张仲民(复旦大学)《‚二十世纪中国之怪现状‛——支恒荣与浙

江优拔考》、张循(四川大学)《今典、古典与清学本相——评於梅舫的〈学海堂与汉宋学之浙粤递嬗〉》、武黎

嵩(南京大学)《华化何以渐被:近代中国文化自信建构的困境——从柳诒徵晚年家书谈起》、黄东兰(南京大

学)《东洋史中的‚东洋‛概念——以中日两国东洋史教科书为素材》。

论坛十一‚我者与他者‛,由四川大学杨天宏主持,北京大学吴飞担任评论人。发表的文章有胡成(南京大

学)《‚全球史‛视野之下的中国史研究》、方维规(北京师范大学)《欧洲‚沙龙‛小史》、陈恒(上海师范大学)

《世界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新概念》、李猛(北京大学)《西学与我们的‚西方‛》、侯深(中国人民大

学)《错综的轨迹——在自然中重写城市史》、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从‚请封‛到‚自封‛——对日本‚自

中心化‛过程的立体观察》。

论坛十二‚何为明清时代‛,由厦门大学郑振满主持,中山大学吴义雄担任评论人。论文有李伯重(清华大

学)《反思‚新经济史‛:回顾、分析与展望》、刘志伟(中山大学)《王朝贡赋体系与经济史》、王振忠(复旦大

学)《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的中国史研究——以〈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为例》、夏维中(南京大学)《是煮鹤

焚琴还是撒手悬崖——吴洪裕火殉〈富春山居图〉事件漫谈》、胡英泽(山西大学)《历史时期地权分配研究的

理论、工具与方法——以〈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为中心》。

9 月 24 日下午的圆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黄兴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伯重教授、南京大学政府

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应星教授作为引言人发言,多位学者发表了会议感想并参与讨论。

- 2 -

Page 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7

最后,由台湾中研院王汎森院士作了题为‚重访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闭幕演讲。

回顾自 2002 年香山会议以来,十五年中‚新史学‛实践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香山会议之后出版的论文集

《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展示出了多学科视野下的不同历史叙述与研究进路,此后创办的《新社会史》

与《新史学》集刊则进一步推进了这种尝试,以各卷邀约专人轮流担任主编的方式,实现集思广益、兼容并包,

保持历史学多元争鸣的样态。此外,‚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也于 2006 年开始出版,目前其中已有 18 部

著作问世。2002 年会议的主旨之一是将西方社会科学的理论引入中国史学研究,以‚趋新‛来‚破旧‛。而在

十五年后的今天,历史学中‚新‛与‚旧‛之间的界限已在日益模糊、‚本土化‛与‚世界化‛的藩篱也在不断

被拆除。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十五年来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展望。

(采编自:http://jds.cssn.cn/xwkx/xsdt/201709/t20170922_3649492.shtml,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生

张书、博士生刘静垚供稿,2018-02-15)

附:《新史学》已出各卷

第一卷 杨念群 主编:《感觉〃图像〃叙事》(2007 年 4 月)

第二卷 孙 江 主编:《概念〃文本〃方法》(2008 年 5 月)

第三卷 黄兴涛 主编:《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2009 年 12 月)

第四卷 黄东兰 主编:《再生产的近代知识》(2010 年 12 月)

第五卷 杨念群 主编:《清史研究的新境》(2011 年 11 月)

第六卷 夏明方 主编:《历史的生态学解释》(2012 年 5 月)

第七卷 王奇生 主编:《20 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2013 年 6 月)

第八卷 孙 江 主编:《历史与记忆》(2014 年 12 月)

第九卷 余新忠 主编:《医疗史的新探索》(2017 年 10 月)

北京‚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年是中国现代出版企业的典范——商务印书馆成立 120 周年,为增加对现代出版的发轫及其历史轨迹、

文化成就的了解,进一步丰富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认识,8 月 13 至 14 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

京大学 20 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筹)、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在北京商务印书馆

联合举办了‚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出版

等单位共七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会议开幕式在商务印书馆举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的有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商务印书馆

总经理于殿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的后人张人凤、商

务前辈寿孝天的后人袁明、中国近现代出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上官消波等文教和学术界代表。开幕式由商务印

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主持。李岩、于殿利等从出版人角度,对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传统及其对现代文化教育的历

史贡献,做出精到概括,阐释了其‚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立馆宗旨的现代文化意蕴,揭示了其在中国文

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今人深入研究商务印书馆对于培育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积极

意义。

洪大用副校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参与发起和主办这次重要会议的文化史眼光。他强

调指出,商务印书馆特别重视学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其 120 年的发展历程与近代以来中国新学和新思潮的发展

基本同步,体现了现代出版企业践行时代使命的独特作用和典型方式,可以说为几代人中国人的心智成长和中

国社会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辭炳史册的精神支撑。他称赞商务印书馆不仅是中国出版业的骄傲,也是中国现代

文化史上的地辬,早已成为全球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符号。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致辞中则表示,商务印书馆作为成功的现代企业,其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以及管理

方式固然让人叹为观止,但更令人敬佩的还是其理想主义的长久保持。他认为作为行业老大,商务印书馆并非

- 3 -

Page 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8

每个历史时刻都能抢得先机,但总能迅速地自我调整,很快重返潮头。他强调商务印书馆的基本理念是植根中

外文化,促成民族复兴,因而显得‚持重、厚实、阔大,而并不以雄奇著称‛。

在接下来的主题演讲中,原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原总裁陈万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周振鹤、加拿大约克大学

教授季家珍、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沈国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商务印书馆百年资源部主任张稷和中国人

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等,先后围绕主题做了丰富而精彩的学术报告。主题演讲由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

文化研究中心的王风教授主持。

陈万雄先生以商务印书馆馆歌《千丈之松》

的创作和内涵为题,别致地解读了商务作为现

代企业的文化精神;周振鹤教授精心展示和阐

释了他所搜集的商务印书馆早期发展的各种珍

贵资料,显示出商务印书馆历史的研究无限广

阔的前景;季家珍教授以《寻找中国的普通读

者》为题,研讨了商务印书馆版《日用百科全

书》与民国时期知识文化的历史关系;沈国威

和许纪霖教授一则就商务版《辞源》在汉语现

代化中的作用,一则就杜亚泉与《东方杂志》

在五四前后的命运,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演讲最后,黄兴涛教授和张稷主任,分别

对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特殊重要

地位,及其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范本意义‛,做了宏观的思考和综合的分析。张稷认为,商务印书馆

作为一个文化平台和经济实体,关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构成了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

‚时空场‛,值得以多学科工具,进行全景式的整体史研究。黄兴涛教授则结合民国时期报刊界的既有定位称

法,从文化特质和历史文化功能的双重角度,认为商务印书馆是一个长期致力于文化启蒙、教育立国和学术建

设,自觉从事全方位的现代文化综合实践的特殊文化机关,是一个立足于出版业、声望卓著、影响深远的‚中

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演进,长期发挥牵引、推动、激励和塑造的重要作用。

他还以《中国论》等书的出版为例,对商务印书馆文化选择的特点和现代品格,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以回应本

会主题。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65 篇,围绕商务印书馆五个方面的成就展开研究,主要包括:

第一,创立现代教育制度,开启全民启蒙进程。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端者与推动者,以编

辑出版新式教科书和工具书为推手,率先建立了面向普通百姓的现代教育概念和教科书体系,加速了数千年以

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私塾教育的土崩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商务印书馆起了决定性作用。参与讨论这一主题的文

章有:张人凤《商务印书馆版教科书和张元济的教育理念》,毕苑《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与中国现代教育的兴起》,

石鸥《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科书的早期现代化》,杨早《〈共和国教科书〉的承启意义与〈铁达尼号邮船遇险

记〉的叙事旅行》,栾伟平《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出版考实》,吴小鸥、姚艳《1933 年商务印书馆

‚复兴教科书‛的启蒙坚守》,佐佐木睦《从中国漫画史看〈儿童画报〉〈儿童世界〉的价值》等。

第二,整理国故、译介西学,参与构建了整个现代汉语知识体系。商务的引进西学,通过报刊杂志与市民

阶层接轨,通过大学教育与知识界互动,通过出版活动的延续性和系统性,保证了这个浩大工程的完整性和系

统性:从西方的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西方文学戏剧等等无不涉足。时间上,更是绵

延一百余年不曾中断。涉及这一题目的论文有:马克锋《商务印书馆与近代思想启蒙散论》,张志强、黄芳《1949

年以前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出版活动探析》,黄相辅《期刊中的通俗科学与知识传播》。整理国故,是商务堪比

译介西学的文化成就。这项工作的初衷,正是源于近代知识分子对文化救亡的急迫心情,他们以商务印书馆的

公司化出版活动为支点,以张元济等一代版本大师为核心,利用现代出版技术,成为数千年古籍整理的最大成

就者,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和巩固发挥了长远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周武《天意宁

忍丧斯文——论张元济日本访书及意义》,卢仁龙《张元济与北京图书馆》,林英《叶景葵与商务印书馆》。

- 4 -

Page 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9

第三,追随时代发展的先进方向,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风骨。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激烈动荡、内外环境复杂

纠结的情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吸收当时各界精英和有志之士,凝聚成一支有着共同文化理想和奋斗目辬,满

腔热忱地为国为民的文化人集体。商务人作为一个整体,一百多年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有一种内在的

文化风骨,张元济先生是其杰出的代表。这方面的文章有:许纪霖《‚旧派‛中的‚新派‛在五四前后的命运

——杜亚泉与〈东方杂志〉》,叶新、潘玥《张元济〈环球谈荟〉研究》,后宗瑶、叶新《邝富灼——商务印

书馆英文部的开创者》,廖太燕《周建人与现代科学的传播:以〈自然界〉杂志为中心的研究》,陈福康《郑

振铎与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和文学研究会》,黄鸿森《陈翰伯与北京编译社》等。

第四,以解决时代命题为己任,与时代潮流密切互动。商务印书馆产生于甲午战后戊戌失败不久,是维新

运动的产物。商务印书馆始终关注时代发展,以解决时代命题为己任,与时代密切互动。在国人沉睡之际,宣

传维新、推动启蒙;当国人亟需普及读物时,印行‚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新中学文库‛等,让知识走

进中小学生、普通百姓;大学初立,商务组织出版‚大学丛书‛,编印百科、专科词典等,推动现代学术体系

的建立;当现代化陷入暂时的停顿,商务在困难中坚持迻译西学名著,为现代化再次启动提供知识资源和学术

支持。参与这个命题的讨论有:殷亚迪《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杜亚泉与胡适的间接思想战》,胡晓进《商务印书

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与传播》,杨剑利《〈妇女杂志〉与新性道德问题》,王燕《从〈绣像小

说〉到〈小说月报〉——论商务印书馆的救世情怀》,张稷《商务印书馆与新中国初年的教科书供应》等。

第五,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运用成熟的经营策略,以公司的力量成就了文化的伟业,表现出独特的

企业文化魅力。不论是早期合伙制的初创,还是张元济时期对于商务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乃至王云五时期

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商务印书馆在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商务的公司

制度和科学管理机制,还体现在有效的资本运营、多元化集团化的经营模式、科学细致严格的激励机制、先进

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大的销售发行网络、超前的市场塑形能力和营销能力、规范的版权管理等方面,并展现出

文化理想与企业活动相互支撑、水乳交融的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这方面的文章有:吴永贵《〈东方杂志〉长

寿基因的社会文化考察》,范军、沈东山《试述 20 世纪 30 年代商务印书馆的福利制度》,欧阳敏《晚清民国

时期商务印书馆管理制度变迁述论》,王京芳《1917 年商务印书馆新书广告底稿研究》,肖伊绯《民国‚名人

荐书‛商业模式初探——以商务印书馆‚星期辬准书‛为中心》,刘运峰《商务之所以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出版

品牌——读〈商务印书馆 110 年大事记〉札记》,魏玉山《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双子星‛》等。

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商务印书馆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及其与现代教育、学术、文化的关系等

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深入细致的研讨,完成了预定任务。本次会议,是迄今为止关于商

务印书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相信它的召开,将对商务印书馆及其紧密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史

和思想文化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务组供稿,2017-11-23)

无锡‚‘内亚’与‘华南’的交汇:明清中央档案与地方文书工作坊‛

2017 年 8 月 3 日至 4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冯其庸学术馆联合举办的‚‘内

亚’与‘华南’的交汇:明清中央档案与地方文书工作坊‛在无锡召开。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陕

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藏档案馆、内蒙古图书

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30 多名学者参加了工作坊的讨论。

本次工作坊旨在为近年来广受热议的‚内亚‛研究与‚华南‛研究提供对话的平台,以期互相吸收长处,

推动学术进步。会议分为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两部分。海内外各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学者齐聚一堂,以八个‚内

亚‛学者与‚华南‛学者共同感兴趣的议题为切入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 5 -

Page 1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0

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代表‚内亚‛学者作

了题为《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中的审音勘同法》

的主题演讲,基于汉文文献中存在大量从其他

语言中吸纳专有名词的现象,介绍了在书面文

献研究中的审音和勘同的方法与实践。北京大

学赵世瑜教授代表‚华南‛学者作了题为《区

域研究与全球史视野下的文本批评——‚华南

研究‛与‚内亚传统‛的对话》的主题演讲,

回顾了人类学传统与汉学传统的遗产,提出二

者的根本差异在于对田野文本与文书(语言)

文本的不同理解,指出‚新清史‛的软肋在于

重汉文文本批评而轻非汉文本批评、重文书文

本轻田野文本以及批评费正清却回到费正清,

希望未来能形成基于普通人生活世界与区域互

动的中国史和天然拥有前者的世界史。

专题讨论第一场的主题是‚旗籍、科举与社会流动‛,由中国人民大学胡祥雨副教授主持。董建中(中国人

民大学)《田文镜旗籍考》对比了数种关于田文镜旗籍的史料记述,纠正了学界过去对田文镜‚原隶汉军正蓝旗‛

的错误认知,田文镜应是原隶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抬入汉军正黄旗,这项个案研究提醒研究者们注意辨析中

央与地方文献间的关系。蒋勤(上海交通大学)《清代石仓阙氏的科举参与和文武之道》利用浙江松阳石仓文书

中的科举账簿,考察了清中后期阙氏的文武科举参与活动,发现科举对基层民众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获取低级

功名从而保身家,而向上流动的期望却会变成导致败身家的陷阱。邱源媛(中国社会科学院)《土地、继承与家

族:八旗制度影响下的华北地方社会》通过讨论庄园旗人的身份、地位、财产分配、分家与继承等问题,考察

了畿辅地区以及基层旗人社会,从而思考八旗制度对华北地方社会(包括非旗人社会)的普辫性意义。

第二场的主题是‚清朝、内亚与多语档案‛,由内蒙古大学乌云格日勒研究员主持。李刚(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朱批奏折述略》对一史馆藏满文朱批奏折的形成、特点、运转、整理、内容、

价值及相关满文档案的关系做了概述。道帏〃才让加(西藏档案馆)《有关为乾隆皇帝驾崩修善祈福特遣使赴藏

熬茶超度档案考述》介绍了三份满蒙藏文合璧的敕书,并与三部藏文传记相对照,分析了为乾隆驾崩修善祈福、

熬茶超度的事宜及清廷与西藏为此展开的一系列佛事宗教活动。乌云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罗布藏舒努与十

八世纪欧亚卫拉特汗国和清朝的关系》通过多语种档案的记载考察了准噶尔汗国内部斗争中的舒努事件,探讨

了十八世纪土尔扈特、准噶尔与清朝间的外交关系和战略布局,梳理了舒努成为土尔扈特人的英雄的过程。

第三场的主题是‚土地、游牧与地缘政治‛,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阿音娜主持。玉海(内蒙古图书

馆)《翁牛特右翼旗献地与木兰围场始臵时间考》提出了康熙三十四年翁牛特右翼旗献地才是真正的木兰围场始

臵时间的新观点,并详细考证了所献地界。乌云格日勒(内蒙古大学)《花尚阿与爱兴阿——20 世纪初扎鲁特

二旗协理台吉与当时的社会》从两位协理的人生经历切入,概述了在清末新政中和民国肇建时扎鲁特二旗游牧

地的开垦及社会变化过程。萨出日拉图(中国人民大学)《断轴之端,文史之遗——扎鲁特蒙古人的‚腾葛里河

传说‛》探寻了扎鲁特蒙古人中的‚腾葛里河传说‛的史源,对其中‚车轴折断‛的情节进行了解读。

第四场的主题是‚祭祀、技术与商业网络‛,由中山大学谢湜教授主持。任建敏(中山大学)《从神明到祖

先——清代桂林府临桂县茶洞地区的社会转型》考察了清代茶洞地区从以神明奉祀为主,到神明与祖先并祀,

再到以宗族为主的过渡过程,分析了当地流传的‚征寇‛与‚九寨‛叙事,反映了广西东北部不同族群间的互

动与社会转型。祁刚(厦门大学)《浙南民间道坛历史的时空构造——以泰顺地方道教的仪式文献为主》根据浙

南泰顺民间道坛通行的‚祖师科‛、‚地主科‛这两种科仪文本,探究了民间道坛的组织方法和构造原理,梳理

了地方开发过程和移民历史,揭示了宗教传统与地方传统的相互影响。王懿君(哥伦比亚大学)《清代云南个旧

锡矿的采矿技术和地方社会》采取了《云南矿厂工器图略》的矿业知识结构,描述了云南个旧锡矿的开采与冶

炼技术,分析了当地生产组织和社会结构,提出将社会关系纳入‚技术‛范畴讨论,有助于了解中国矿业技术

- 6 -

Page 1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1

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脉络,挑战西方中心的科技史观。

第五场的主题是‚族群、边疆与身份认同‛,由内蒙古大学田宓副教授主持。胡箫白(宾夕法尼亚大学)《非

此即彼?——明代川西北的群体辬签和身份政治》尝试在汉藏势力共同向川西北地区挺进的历史语境中,描摹

一系列群体辬签之内涵的历史性嬗变过程,诠释它们如何被不同势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以此剖析地方社会

权力结构。谢光典(陕西师范大学)《当西藏的哨楼出现在康地时:还俗的东谷寺第八世夏仲活佛》考察了 19

世纪中期以来动荡时局下康区甘孜东谷寺第八世夏仲活佛的人生历程,剖析了作为东谷寺僧人的活佛传记作者

对活佛舍戒还俗娶妻生子举动的书写。石岩刚(陕西师范大学)《清朝首次金川战争中对‚番子‛人名地名的采

录:兼谈‚汉字十二字头‛‚同文韵统‛‚清汉对音字式‛之关系》论述了第一次金川战争时出于军事需要采录

‚番子‛人名、地名并以清字、唐古特字和汉字三体合璧形式缮写造册的过程,通过档案推知,此次战时利用

编纂《同文韵统》的前期工作经验将满文十二字头翻译音写为相应汉字,成为了‚汉字十二字头‛,又在此基础

上重定了十二字头音训,即为《清汉对音字式》。

第六场的主题是‚法律、宗教与国家建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邱源媛副研究员主持。胡祥雨(中国人民大

学)《吴达海揭帖的发现与〈顺治律〉制定过程新考》通过吴达海为《顺治律》上请御制序的揭帖,明确上请时

间在三年正月而非五月,从而发现清廷在顺治三年对修律宗旨作了改变,顺治三年正月所呈律典参酌满汉,而

顺治四年颁布的《顺治律》基本复制明律。蒙古勒呼(内蒙古大学)《清代蒙古秋朝审考》利用满蒙汉文档案,

详细考察了雍正朝至乾隆朝中叶蒙古秋朝审的设立、实施情况、发展变化,探讨了清朝如何构建涵盖藩部和内

地的国家法律秩序。阿音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清代雍和宫堪布述略——以雍和宫档案为中心》梳理了雍和

宫总堪布的来源、选派、驰驿护送入京、补缺、加封名号、日常教习以及参加重大宗教事务等问题,探讨了雍

和宫总堪布的重要作用。孔令伟(哥伦比亚大学)《国法与教法之间:清朝前期对蒙古僧人的禁限及惩处》以《理

藩院满蒙文题本》中蒙古僧人坐罪案例为核心,揭示了教法与国法、蒙古宗教势力与清朝皇权之间的冲突,考

察了顺治、康熙、乾隆朝对蒙古喇嘛的管理和犯罪处理方式,体现出清朝对各地管理的多元性。

第七场的主题是‚西域、西藏与地理认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刚副处长主持。马子木(中国人民大

学)《清朝西进与 17-18 世纪士人的地理知识世界》展现了清代学术思想史论述的多元可能,认为康熙年间考订

河源成为了朝廷与士人的共同兴趣,士人逐渐熟悉原被视作异域的西域,乾隆朝底定新疆后,为配合盛清大一

统的论述,部分士人的治学兴趣也开始转向西域史地、宗教,这些现象反映了政治与学术的交错,构成了嘉庆

朝以后西北史地学兴起必须凭借的知识基础。买合苏提〃色来木(西北民族大学)《察哈台语译本〈热希德史

(Târîh-i Reşîdî)〉雅琳版本及其语言特点》分析了 1747 年译成察哈台语的《赖世德史》的贡纳尔〃雅琳版本

的书写特点,该书是一本叙述中世纪新疆及中亚的历史著作,在中亚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毅(中国科

学院)《孰为 Rgya-nag:〈世界广说〉(Dzamglingrgyasbshad)对于汉地的地理认知》对藏人以藏文撰写的首部

完整的世界地理著作《世界广说》的汉地部分展开了文本解读,并结合清代藏文文献对汉地的记载,揭示了‚汉

地‛在文化、政治、宗教层面的意义,反映了蒙、藏知识阶层对汉地的地理知识与观念,表现出内亚民族具备

以文本形式主动参与中国历史的能力。

第八场的主题是‚水域、产权与自然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蒋勤副教授主持。谢湜(中山大学)《明后期

实征文册的施行与江南基层水利的治理》考察了在江南施行实征文册的语境下万历年间的常熟治水活动,探讨

了明后期基层水利治理的普辫趋势和社会机制,并进一步反思了明清之际江南进步士绅所受到的打击。刘诗古

(香港中文大学)《清代中国内陆水域渔业捕捞秩序的‚生成‛与‚层累‛——以江西鄱阳湖区为中心》详述了

鄱阳湖区渔业捕捞规则的形成和层累过程,通过渔民社群中不断累积的‚合同议约‛文书考察了准入权、捕鱼

范围、捕鱼时段、捕鱼网具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田宓(内蒙古大学)《明清时期土默特平原的水权与社会》展现

了由明入清后,在土地放垦、粮食贸易和移民涌入等因素推动下土默特平原由牧转农,从而兴修水利设施的过

程,水权确立后,在国家、蒙古人和汉人的互动中,地方社会逐渐确立了以‚村社‛为中心的用水秩序。

本次工作坊充分体现了‚内亚‛学者与‚华南‛学者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对话的可能性。正如王国维在《国

学丛刊》创刊号序言中所说,‚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内亚‛视角下考察的蒙古、西藏、新

疆等地区域发展史,或可为‚华南‛研究提供多元的参照,‚华南‛学者对地方文书和基层社会的研究经验,也

能为过去侧重中央官方档案研究的‚内亚‛学者提供‚自下而上‛的社会史视角与地方史脉络。寻找‚内亚‛

- 7 -

Page 1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2

研究与‚华南‛研究的交汇点,结合内亚史与社会史视野的特长,应是未来相关领域研究值得重视的一种发展

趋向。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生郑旦供稿,2017-12-19)

简 讯

故宫博物院‚首届中国宫廷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10 月 19 日至 20 日,‚首届中国宫廷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本次会议由故宫博物

院主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

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讨论。

参会学者围绕中国宫廷史研究的宏大议题,就各断代的宫廷史研究、宫廷史研究的设想与反思等进行了热

烈的讨论。其中涉及清代的议题包括宫廷政治、宫廷制度、宫廷服饰、宫廷艺术等。相关论文有:故宫博物院

博士后流动站王敬雅《康熙朝贪官与内务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强《伦理、权力、时局与诉求——再

论戊戌政变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关系》,沈阳故宫博物院吕浩月《再议清入关前沈阳故宫清宁宫的使用功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笑颜《明清宫廷禽肉办纳小考》,沈阳故宫博物院李理《清宫品级侍卫服饰研究》,温州大

学王业宏《从〈大清会典〉及入关前档案看清代帝后服饰制度的沿革》,南开大学文学院吴若明《图像之外:明

清外销瓷器庭园仕女图与宫廷女性生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陈冠男《天子慕禊——乾隆皇帝的‚兰亭‛情结》,

沈阳故宫博物院罗丽欣《雍正帝审美与雍正朝瓷器》,南开大学王嘉乐《清朝宫廷制作‚松花石砚‛定名考》,

苏州大学王铁男《清代〈匠作则例〉‚内工‛与‚外工‛比较研究》,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周莎《清代王爷谥号研

究——以清代王爷园寝中诸王为例》,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常越男《清高宗与清中期司道府官员的考核》,

北京服装学院陈芳《明末清初女子头饰‚卧兔儿‛考释》。

(摘自会议手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何永智供稿,2017-11-20)

故宫博物院‚形象史学与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故宫学刊》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文化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形象史学与明

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于 2017 年 4 月 13 日至 14 日在故宫博物院兆祥所召开。来自海内外二十余所高校、科研

文博机构约 50 位专家、学者参会。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赵中男主持,故宫研究院院长郑

欣淼、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凯、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赵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出

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发言阶段,各位学者结合不同的学科背景,利用图像、建筑、图籍、器物等不同形式的形象史料,探

讨了明清宫廷史的相关议题,并多尝试从形象材料的局部切入,深入历史背景中予以深入讨论,内容涉及宫廷

绘画、礼仪制度、政治、教育、建筑、外交、服饰、文物遗存等多个方面。其中,明清宫廷中的绘画图像受到

众多学者的关注。刘潞、刘彧娴《论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的绘制》,结合清宫档案的相关记录,详细剖析了此

画的绘制经历及绘制特点,进而探讨了六旬《万寿图》在七旬万寿时进呈的特殊背景,以及画面描绘与实际路

线相互矛盾的深层原因。朱赛虹亦关注清宫中的纪实性绘画,其文《纪实性版画为何在清宫得到阶段性发展》

着重讨论了清宫‚殿版画‛中的纪实性版画。这类清廷拓展的全新绘画类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人物、

文明与自然景观,更起到‚以图证史‛的功能和文献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分析了清代出现纪实类

版画的时代因素和帝王个人因素,以及明清两代朝野所不同的创作旨趣和目的。赵晶《周全及其〈狮子图〉研

究——兼谈明代成、弘时期的狮子贸易》亦对纪实性绘画予以关注。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周全所绘《狮子图》

是画家仅有的两件存世作品之一,该文通过对画家生平的梳理,考证出画家的生卒年和官职状况,并以此结合

明代狮子贸易情况,分析出了此幅作品的创作时间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该图与明代永乐时所绘《麒麟图》、正

- 8 -

Page 1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3

统时所绘《瑞鸨图》均属于宫廷画家奉命而作的纪实性绘画,通过对此图的研究,亦对明代狮子贸易情况的研

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吴美凤《清太祖努尔哈齐画像略考》基于存世努尔哈齐画像样貌不一的现状,尝试融入中

国传统对图像和表现模式的诠释方法,兼以西方艺术史界的图像学理论,从画像、典籍、文献史料等多个角度

探讨各种画像中最符合和接近历史原貌的一类。

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同样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陈捷《汉藏交融化净土——智化寺神

圣空间的意义塑造》探讨了智化寺造像、法器、彩画等元素的设计与塑造净土信仰主题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

通过对各类元素涉及的宗教思想、组织逻辑和表达手法的分析,阐释其对毗卢遮那佛化现场景的呈现、各殿彩

画曼荼罗等级的划分等空间意义的建构。卞利《明世宗与齐云山道教设施的开发建设》从对齐云山历史、地理

与宗教背景的发掘、明世宗遣使求嗣过程与结果的梳理,以及明世宗求嗣祷应后齐云山的开发与建设三个方面

切入,全面叙述了明世宗与齐云山道教设施的开发建设过程,并探讨了最高统治者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偏好对

地方名山建设开发中的作用。王欢《基于清代〈匠作则例〉的宫苑建筑装修样式研究》基于前人多集中于从实

物、图样切入对清代宫苑建筑进行实证研究的状况,作者尝试从文本入手,通过研读清代《匠作则例》中装修

相关内容,辅以现存实物和图样,从形式类别、设计方法、制作工艺、风格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研究清

代宫苑建筑的装修样式,呈现营造文本中的装修样式形象,进而探讨清代宫苑营造的经验和规律。

此外,本次会议中亦有多位学者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物材料为着眼点,进行研讨。赵中男《浅议田

义墓葬石刻的价值与意义》对北京西北地区出土的田义墓石刻进行了细致梳理,指出这批石刻材料不仅反映出

民间文化的发展和明代后期宫廷工艺的进步,还反映出田义本人特殊的政治地位,从中亦可见出明代后期宫廷

风气的追求变化,以及宫廷与民间、宗教等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刘少华《佛与日常生活:明定陵出土生活用

品中的佛教元素》系统考察了明定陵出土的大量生活用品,包括被褥、衣物、首饰、餐具等,其中多数均装饰

了带有佛教元素的图案,种类涉及经文、梵文、‚佛‛字、卐字、八宝、莲花、立佛、观音等。在此基础上,作

者进一步探讨了明代宫廷的崇佛传统以及佛教对宫廷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蒋群、崔然宇《鲁荒王墓出土袍类衣

服的定名及着装顺序》针对鲁荒王墓中出土的袍类衣服进行系统研究,在利用《明史·舆服志》、《大明会典》、

《三才图会》及《元史·舆服志》等资料的基础上,并参考了朝鲜王朝前期的国王服饰以及《朝鲜王朝实录》里

收录的明皇帝敕书及相关文献。对鲁荒王墓中袍类衣服的名称、各部件的称谓以及此类衣物的着装顺序进行了

考析,为明代皇帝及诸侯相关服饰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孙召华《清宫编钟制作与使用考辨》通过细致爬梳

《清会典》、《清实录》以及造办处档案等文献,并与现存编钟实物相互印证,考察有清一代宫廷编钟制作的历

程,进而对不同形制、纹饰的中和韶乐编钟的使用场合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存实物材料,揭示《皇

朝礼器图式》、《大清会典图》等文献中的失载、误载问题。

本次会议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首次合作举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以‚形象史学‛为研讨

主题,将学界的视角从传统的档案、史料转向并不被重视的碑刻、器物和绘画,这些新的形象史料无疑扩大了

明清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随着将图像、器物作为新的文本资料纳入到历史研究范围中,并在新文化史、

新社会史领域中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应用,原本零碎的文本碎片与其背后的历史内容相融合,从而得以形成更加

连贯、丰富、立体的历史解读。

(摘自 http://www.dpm.org.cn/learing_detail/245952.html,2017-9-6)

复旦大学‚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

2017 年 10 月 26 日至 27 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复旦大学举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外文化传播

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承办的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River Societies:

Old Problems, New Solutions—A Comparative Reflection about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Rhine)在复旦大学召开,

来自荷兰、法国、德国、美国及中国香港和大陆的学者 30 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

究中心主任金光耀主持,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晨,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

志敏,莱顿大学荣休教授包乐史(Leonard Blussé)致开幕辞。讨论分为十场进行。

第一场由唐力行(上海师范大学)主持,主题为‚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报告论文有:李伯

- 9 -

Page 1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4

重(北京大学)《19 世纪初期的大河三角洲:江南与荷兰的早期近代经济》,包乐史(Leonard Blussé,莱顿大学,

厦门大学)、徐冠冕(Victor Xu Guanmian,莱顿大学)《莱茵河与长江的三角洲土地围垦及其对民间文化的影响,

1600-1800》。

第二场由科大卫(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报告论文有:

Catia Antunes(莱顿大学)《河流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Lincoln Paine(美国缅因州历史学会)《世界历史

中的河流文化》。

第三场由钱杭(上海师范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与社会文化‛,报告论文有:唐力行《走码头:江南水

乡与苏州评弹》,范金民(南京大学)《明后期到清中期苏州的引领时尚地位》,贺喜(香港中文大学)《浮生:

一部中国水上社会的历史》,Einor Keinan Cervone(哈佛大学)《艺术,漂泊:江南水景鉴赏文化》。

第四场由何安娜(Anne Gerritsen,英国华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

(一)‛,报告论文有:科大卫《长江下游刘家港的衰落和上海的崛起,1300-1800》,马学强(上海社会科学院)

《长江三角洲商贸活动与上海苏州河沿岸街区演变探析(1900-1930)》,Hein Klemann(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

《战后鹿特丹港口的扩展:以 Maasvlakte 二期为焦点》,冯贤亮(复旦大学)《清代‚淞南‛乡镇的生活世界与

秩序》。

第五场由戴鞍钢(复旦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二)‛,报告论文有:Ben Wubs(鹿

特丹伊拉斯谟大学)《跨国界的莱茵河经济:核心区域、集群和竞争力》,张建民(武汉大学)《‚汉口‛商品流

通体系的结构——‚小汉口‛现象的历史考察》,Ralf Banken(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资本主义的门户:1740

至 1806 年间西部德国与荷兰贸易关系》。

第六场由张建民主持,主题为‚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三)‛,报告论文有:吉普鲁(François Gipouloux,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历史视角看西欧和中国港口城市的战略》,吴滔(中山大学)《清代镇江京口的护漕救生

船户》,戴鞍钢《近代上海与长江水运》,Theresia Hacksteiner(国际莱茵河船舶注册协会)《欧洲内陆水路运输

的统一法律制度》。

第七场由谢湜(中山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交通与商业文化‛,报告论文有:张海英(复旦大学)《水

乡〃商路〃市场网络——立足于明清江南商路的分析》,王振忠(复旦大学)《清代徽商与长江中下游的城镇与

贸易——几种新见的徽州商编路程图抄本研究》,何安娜《吴城镇和帝国晚期河镇的文化场所》。

第八场由吴滔主持,主题为‚河流、技术与人地关系‛,报告论文有:钱杭《江河改道与区域社会的形成和

转型——以浙东浦阳江为例》,谢湜《风车与纺车:15-17 世纪莱茵河默兹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开发中的人地关

系与技术选择》,徐斌(武汉大学)《圩田、沙田与垸田:水域围垦史的几种研究理路及其思考》。

第九场由董少新(复旦大学)主持,主题为‚河流、环境及产业文化‛,报告论文有:王建革(复旦大学)

《环境变迁中的分化与整合:三江、江南和长三角的历史过程》,Marten Boon(挪威特隆赫姆大学)《从莱茵河

到管道:交通运输竞争和莱茵经济由煤炭到石油的转变,1945-1973》,Christian Kleinschmidt(德国马尔堡大学)

《莱茵-鲁尔地区的结构变迁与工业文化》。

第十场为圆桌会议,由王振忠主持,主题为‚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研究的展望‛,范金民、李伯重、吉普

鲁(François Gipouloux)、Hein Klemann 分别作为引言人发言,随后展开自由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刘静垚供稿,2017-12-17)

上海师范大学‚海洋文明与城市变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沿海城市发展‛研讨会

2017 年 10 月 28 日至 29 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历史学

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的‚海洋文明与城市变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沿海城市发展‛

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

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60 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 56 篇,上海师范大

学数十名博硕士研究生旁听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探讨‚开放、多元、包容、进取‛的蓝色海洋

文明对于城市发展变迁的作用和意义。与会学者来自历史学、国际关系、社会学、新闻学、文学等众多领域,

- 10 -

Page 1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5

他们就海洋文明对城市的意义、历史上沿海市镇的发展、近代通商口岸的形成与演变、当下‚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对沿海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等重大问题发表了仁智之见。作为承前启后的时代,清代史的内容自然也不可

或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第一是海域国际关系、沿海地域文化与对外互动交流。张海英(复旦大学)在《明清时期中朝民间贸易与

政府的政策应对》中提到此一时期的中朝贸易,均

以官方为主导,而民间贸易则时常处于被限制甚至

被禁止的状态,阐述了当时民间贸易的严峻性。但

即便如此,仍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依然有多种形式

的民间商贸活动,甚至商人走私等不合法贸易也在

继续。而针对这种情况,中朝双方政府对民间贸易

均有不同的政策应对。著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爬梳,

重点分析两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对中朝民间贸易

的影响。此研究对于认识和丰富明清时期东北亚地

区经济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沿海地域自古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黄忠鑫(暨

南大学)在《崖山遗民之地:明清广东海陵岛地理

意象的塑造》中提到明清以前,广东西部沿海的海

陵岛已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世人的地理认知较为

模糊,具有孤悬海外的异域色彩。自明代开始,地方官员积极发掘张世杰墓地这一文化资源,‚海上陵墓‛的地

理认知开始形成。而入清以后,张太傅墓地的归属引发了香山和阳江两地士绅的纷争。海陵岛士绅积极寻求官

方支持,陈氏宗族将遗民记忆嫁接到祖先谱系之上,构建出相关故事传说。由此,海陵岛不断被塑造为崖山精

神的象征地。著者层层深入,加深了岛屿地理意象塑造这一领域的研究。十九世纪的日本自‚黑船开国‛事件

之后,国门渐趋大开,开始进入‚辑美追欧‛、‚旧邦新造‛的改革大潮中,同时也受到香港西洋文明的影响。

李培德(香港大学)在《十九世纪香港的西洋文明如何东传日本》中提到香港虽为弹丸之地,但由于历史、地

理因素,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与日本的密切交往早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已有日本船来航的踪迹,并

提出‚十九世纪香港一直扮演着日本于亚洲吸收西洋文明和观察中国动态的‘中介’角色‛等结论,综合运用

中日多种史料来阐述论证。严海建(南京师范大学)在《东京-上海-内地:清季上海网络格局中的中国公学》

中以中国公学为切入点,意在说明近代上海作为口岸城市内外沟通的媒介功能,通过梳理清季中国公学的创立

及其在革命中的表现,反映东京-上海-内地这一网络的实际内涵。

第二是近代沿海港口市镇的发展与海岛研究,包括近代城市地图的收集与研究、沿海城市的发展变迁、文

明与文化演变。地图是记录沿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对于它们的收集和利用有益于加深学界对这一领域

的研究。钟翀(上海师范大学)在《近代海关文献所收城市地图初探》中以 1859-1948 年中国旧海关史料为研

究对象,初步统计该种文献中所见的中国城市地图数量与涉及城市,分析旧海关文献中所刊此类城市地图的底

图与测绘原始资料来源,进而对其测绘背景等内容进行解构与评价,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上海自近代开埠

以来,备受世界瞩目,并由此跃升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新明珠‛。江文君(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江河汇海:近

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文明因素》中提到近代中国自 1840 年后就成为一个二元社会格局,即一个受西方影

响的东部沿海城市,另外就是广大的内陆农村。并由此概念出发,将中国分成‚沿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

‚内陆中国‛(中西部地区)。在‚沿海中国‛,经济逐步资本主义化,外资被大量引入,贸易和出口活跃,成为

中国现代经济的主要牵引动力。而另一方面,‚内陆中国‛则不断被边缘化。依靠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西化的现

代都市与内地乡村的差距不断拉大,逐渐形成一个‚断裂‛社会。著者进而分析指出这样一个‚断裂‛社会是

被西方侵袭打断中国传统社会本身连续性的结果,由此呈现出近代中国几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成分同时并存,而

互相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与整合的总体格局。而近代上海则是这个海洋中国的中心所在。在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

近代上海,逐渐形成一种海商复合体的社会架构——不同于大陆文明以身份、等级、尊卑作为社会结构。同时

著者又对‚近代上海都市受到海洋文明的影响‛这一原因进行具体延展分析,推进了近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与

- 11 -

Page 1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6

海洋文明因素的研究。有关 19 世纪中叶以来江南的城镇化水平的探讨,江伟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在《19

世纪中叶以来江南的城镇化水平——基于 1953 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回溯式研究》中以 1953 年人口普查数据及民

国地形图资料为核心,从大城市与普通城镇着手,构建两个时间断面江南的城镇化水平,尔后在此基础上对 19

世纪中期江南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粗略估算。其结论是 19 世纪中叶以来,江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不存在一个长

期衰落的过程,恰恰相反,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稳步提高的过程,且这一过程中江南城镇化模式亦出现质的转

变,由传统时期的总人口决定模式转向由大城市人口决定。福州作为近代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商业

贸易活动繁荣,留下众多文化遗产。近代福州城市经济变化格局的探讨学界已不乏高论,但以西人之视角来观

察与分析还比较少见。吴巍巍(福建师范大学)在《西力东渐与近代福州城市经济变化格局——以西人的观察

为中心》中提到近代口岸城市开港通埠后,城市经济在延续传统格局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变化发展的新气象,

并以福州港为例,以西文文献记录为主要观察视角,考察近代港口城市在西力东渐冲击下,如何呈现出变化的

格局和发展的面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城市定位及发展机遇深受官方设臵机构的影响,作为沿海城市经济

发展‚重镇‛的广州,‚十三行‛的的设臵及涉外贸易对其的影响可谓十分巨大。潘志锋(广东警官学院)在《‚十

三行‛贸易与广州城之变迁》中对广州城的发展演变作了回溯,提到伴随十三行贸易的发展,广州城在由原来

的老城区政治功能扩展到以‚港口贸易‛为特色的、集‚休闲娱乐‛和‚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大都市,为民

国时期‚拆城墙、修马路‛的进一步大规模扩建奠定基础。同样,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曾客观上大力推动青岛

的城市建设。郑国(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在《林业与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发展》中提到德国殖民当局曾把植树造

林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做,使青岛迅速从荒山辫野变为绿树青山,而济南、上海等南北各地纷纷仿效,

给正处于变革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启示和借鉴。这一发展不仅给城市铺上绿色的盛装,而且内化沉淀为城市文化

并影响至今。在另一篇有关青岛城市发展的文章中,申雄宇(山东大学)《海洋文明对近代青岛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文提到青岛早先是一个自然渔村,后因清政府海防建设开埠,又因德国殖民者对之城市规划的导入,加速了

青岛近代城市化进程。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及其建设,几多变迁,由中外多个不同行政主体主导,且又在相对独

立的情形下进行,青岛的城市变迁是海洋文化作用于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回应,是海洋文化作用力外化的表现

形式。沿海岛屿的兴衰变迁是海洋文明发展承载的重要见证,薛理禹(上海师范大学)在《从交通枢纽到避暑

胜地——晚清花鸟山的兴衰变迁》中指出鸦片战争后的花鸟山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而广受列强关注。19 世

纪 70 年代岛上修建大型灯塔。其后英人又于岛上设臵电报站,并将海底电缆连接上岛,引发外交交涉。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英人又在岛上购臵土地,修筑屋舍,开通班轮,为上海的外籍侨民建造避暑度假胜地,此举引

发国人的主权担忧和外交纠纷,后经政府的调查和反复交涉,英人购臵的土地得以赎回,但花鸟山也由此丧失

了发展机遇,重归沉寂。港口的命运也伴随列强的关注而得到足够重视。纪浩鹏(北京大学)在《1899 年‚中

意三门湾事件‛研究》中提出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意大利也向中国提出了租借领土的要求,但

清政府一改求和姿态,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动员,后意大利虽调整诉求,但仍然被中国拒绝。此事件在敏感的 1899

年对中国的内政外交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对外政策走向因而更加趋向强硬,且对于意大利的了解也进一步加

深,为清季十年乃至民国时期的中意关系都做了很好铺垫,同时著者提及因意大利的索租要求而得到人们关注

的三门湾港口也被列入开发议程,得到应有重视。

第三是近代的海关、海洋贸易、海疆维护与海权意识。海关的设立,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见证,

也是国家宣示和行使主权的重要象征。赵海涛(华中师范大学)在《海关设立与广西近代对外贸易中心的变迁》

中指出近代广西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下,逐渐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其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多以对外贸易为

支撑,更多体现出海洋性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这是海洋贸易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共同作用的结

果。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跟海洋息息相关,更多是受列强

贸易的需求和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变化的影响。文章从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中心的变迁视角入手,分析近代广西各

开埠口岸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探求影响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同样关于边疆口岸

的探讨,姚永超(上海海关学院)在《20 世纪初年海关洋员视域下的边陲口岸——以调口珲春、龙井村关关员

旅行指南›为中心》一文中通过对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有关关员调口珲春、龙井村(延吉)等边疆口岸海关

指南之书的考察,意在反映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边疆新开放口岸地区社会经济情况,从中既可以体悟近代沿海中

心与边疆的发展落差,也能看到边疆口岸开发的早期国际化特征,得出一个和‚中心—边缘‛有差异的边疆口

- 12 -

Page 1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7

岸发展模式,使人印象深刻。在海洋经济与贸易中,数据是佐证贸易与航运关联度的重要手段。孙岩(上海工

会管理职业学院)在《近代贸易与航运的关联度研究——基于 1901-1928 年海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中提出近代

华洋贸易与近代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不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结论。著者运用 1901-1928 年海关关册中外洋贸易

及互口贸易的相关数据等来进行分析,发现近代华洋贸易呈现出好的发展趋势,并提到‚英、日、中三国船只

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运能、出口货物价值、出口正税对近代贸易有互补作用,进口货物价值对近代贸易具有

促进作用,进口正税与船钞对近代贸易则有负向影响‛等结论,给出相应阐释与研究建议,加深了近代贸易与

航运的关联度研究。关于海疆维护与海权意识,从古至今,海盗都是沿海城市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障碍,也是政

府极力征剿的对象。邵雍(上海师范大学)在《中法战争爆发前海盗在越南的活动》中提出中法战争爆发前十

年间海盗在越南的活动学界鲜有述及,他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中的法国外交部、海军及殖

民部的档案为中心进行细致考察,加深了中法战争史与中国近代绿林史的关系研究。

总体观之,本次研讨会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较强,涉及领域多元广泛,充分展现了‚开放、多元、包容、

进取‛的蓝色海洋文明精神对于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与会学者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从多个

视角维度进行研究分析,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贯通研究的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海洋文明研究向着更高领域、更

深层次迈进。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张魁供稿,2017-10-15)

镇江‚历史典籍与京口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38 届年会

2017 年 10 月 27 日至 31 日,由镇江市人民

政府、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办,镇江京口区政

府、镇江市文广新局承办的 2017 年‚历史典籍

与京口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

会 38 届年会在镇江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

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 130

余位学者与会。

本次会议以‚历史典籍与京口文化‛为研究

主题,与会代表就‚文献典籍与京口文化‛,‚文

献渊源与学术思想‛,‚文献辩证与史事、史学‛,

‚文学、文化与文献学‛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其中与清代思想文化相关者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爱平《试论四库提要对清前期官方经学的解读与评判》考察了《四库全书总目》

对清前期官修经书的解读评判,及其之于清朝官方经学体系建构的作用与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阚红

柳《盛世之音:张玉书参与康熙朝官方文献编纂活动研究》细致梳理了张玉书参与康熙朝官方文献纂修活动的

情形、张玉书的修书理念,并以此个案考察了康熙朝官方文献纂修活动与王朝政治之间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献研究所陈冬冬《清代〈公羊〉学者论‚王鲁‛》详细梳理了清代学者对‚王鲁‛说的不同态度和论述,

展现出清代《公羊》学的发展线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华建光《文献考订中的辞例分析——以清人学术笔记

〈左传〉考订条目为例》基于清人学术笔记对《左传》五则条目的考订,讨论并分析了清人辞例分析法的特点、

局限及可改进之处。湖北大学文学院郭康松《〈四库全书总目〉的辨伪学发微》从文献辨伪的角度出发,归纳并

分析了《四库全书总目》采用的各类辨伪方法。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吕亚非《晚清私修专题纪事本末的

著者群体研究》对晚清私修专题纪事本末著者的身份结构、主体角色,编纂者的主要目的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

另外,部分论文讨论了清代京口地方历史文化,如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孙赫男《清代女性类传中镇江女性

记传研究》、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叶正渤《晚清、民国时期镇江籍古文字研究者简介》、江苏大学文学院王勇《晚

清镇江知府王仁堪勤政廉洁精神探析》、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周录祥《〈四库全书总目〉镇江人著

- 13 -

Page 1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8

述提要补正》等。

(录自会议手册,图片采编自:http://wgx.zhenjiang.gov.cn/zxdt/201710/t20171030_1923873.htm,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博士生何永智供稿,2017-12-15)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历史学前沿论坛:‚认知与阐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

2017 年 9 月 15 日至 16 日,以‚认知

与阐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为

主题的第十一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长春召

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

究》编辑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东亚文

明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承办。来自全

国 40 余所科研机构与高校的 80 余名专家

学者参与该次会议,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

入讨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晓东主持开幕式,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

副总编辑王利民和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分别致辞。在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先后进

行 4 场分组讨论,分别围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前沿问题展开探讨。在会上发表的与清代有

关的论文有:刁书仁(东北师范大学)《17-18 世纪中叶东亚贸易商圈研究——以北京会同馆与东莱倭馆贸易

为中心》,刘增合(暨南大学)《靖边陲与纾国用:光绪中期清廷的边疆经略》,曹天忠(中山大学)《近代

域外新教育中国化的理论转型》,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清代国家制度下的黑豆制度及其时代命运》,朱

浒(中国人民大学)《同治十年直隶大水与盛宣怀走向洋务之路——兼再谈轮船招商局创办缘起》,王翔(海

南大学)《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大讨论——基于〈申报〉振兴蚕丝业论争的考察》,李少军(武汉大学)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区域视角》。

(采编自:http://www.sohu.com/a/192334959_501364,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生张书供稿,2017-12-17)

中山大学‚文献与阐释——广州口岸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国际学术会议

2017 年 12 月 3 日至 5 日,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山大学口岸史研究基地举办的‚文献与阐释——广州

口岸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大陆、

台湾与香港地区的 27 名学者参加,提交论文 33 篇。

会议开幕式由江滢河教授主持,陈春生教授、吴义雄教授致辞。开幕式后的主题发言包括范岱克(Paul Van

Dyke), ―Leanqua 连官, Anqua 晏官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Canton Trade 1685-1720‖、厉莉《塞勒姆:中美海

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吴松弟《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中的近代地图研究》。此后,会议围绕‚历史文献发掘与阐释‛

‚艺术史与广州口岸史研究‛‚广州口岸史专题研究‛‚广州口岸史研究之拓展‛等主题开展分组讨论。参与分

论坛讨论学者及论文兹列如下。

‚历史文献发掘与阐释‛主题:吴义雄《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中文档案之学术价值》、柳若梅《俄藏档

案史料中的广州》、蔡香玉《乾隆末年荷兰使团表文争议始末》、程美宝《试释‚芽兰带‛:残存在地方歌谣里的

清代中外贸易信息》、杨文信《〈汉字西译〉的传抄与清朝中叶广州地区英、美人士的汉语学习》、梁敏玲《清代

广州商业移民的土著化——以族谱为中心》、冷东《‚外洋会馆图记‛海外发现及其考注》、游博清《英人对华水

文的调查、信息汇整与运用(1779-1856)》、黄普基《近代英国海图中的广州口岸》。

‚艺术史与广州口岸史研究‛主题:江滢河《18 世纪英国社会中的中国墙纸》、Rosalien Van der Poel, ―From

- 14 -

Page 1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19

Sentimental Keepsakes to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Export Paintings & Identity‖、莫家詠《全面与片面:

外销画中的‚广州印象‛》、Susan Elizabeth Schopp,―Perceiving Canton: Portrayal and Implication‖、周湘《‚海幢登

高‛所见之清代广州城市文化景观》、曾玲玲《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所反映的广州城市历史》。

‚广州口岸史专题研究‛主题:Stephen Davies, ―The Birth of Maritime Mission in China Whampoa Reach

1822-1856‖、藤原敬士《英东印度公司改变广东贸易制度——1750 年代清英贸易分析》、邢思琳《清代广州流通

的外国‚银单‛》、刘志伟《关于广州口岸的几个空间概念》、村尾进《陈昴奏折与广东体制的形成》、潘剑芬《十

三行总商潘有度及其子的文化成就》。

‚广州口岸史研究之拓展‛主题:Wei Chin Wong, ―Western Perceptions of ‗cantonese‘ in the British Colonial

Records of Nineteenth-Century Malaya‖、Kang Jin-A(姜抮亚),―The Interdependent Expansion of the British and

Cantonese Transnational Merchant Diaspora in Modern East Asia : the Case Study of Tongshuntai‖、李爱丽《1880 年

柏林渔业博览会上的宁波展品》、王宏志《‚毫无疑问是一项非常大胆的举措‛:论 1814 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

封舱行动以及与广州官员的会议》、冯锦荣《从外海到内河:明治、大正时期日本军舰对广东珠江三角洲沿岸的

海事测量》、Jessica Hanser,―East India Company Slaves in Canton and Macao‖、黄超《雍正末年粤海关监督毛克明

与‚监督簿册‛研究》、谭嘉伟:《论 1870 年代洋货经广州口岸内销不使用子口税票的缘由》、Kim Jong-ho(金

钟湖),―Eu Yan Sang‘s Business Network and Guangzhou Branch during the Wartime Period, 1930s-1949- Building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Network of Cantonese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 through Accounting Books‖。

(摘自会议议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生余稷荣供稿,2018-2-28)

暨南大学‚本土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11 月 11 日至 12 日,由暨南大学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心举办的‚本土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督宗教史

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中外学界共计 30 篇学术论文,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基督宗教史

研究中的‚本土化‛问题。本次研讨会共有以下特点:

一、‚本土化‛主题契合新时代的特色。基督宗教的本土化问题,是基督宗教在全球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普

辫性问题,而中国化问题则是当前国家治国理政在宗教问题上的主导性方向。无论是从研究宗教传播的全球性

规律,还是反映当今中国宗教现实的角度来看,对于宗教本土化、中国化的关注都是中国学者现在以及将来一

段时间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会议出现多篇以中国化或中国处境为题的论文,如韩思艺、王忠欣、贺璋瑢、梁

卫霞等,从历史、现实、区域、伦理等不同角度观察宗教的中国化问题。

二、多学科审视。本次会议以历史学出身的学者为主,同时邀请多位哲学、宗教学、文学、社会学方面的

学者共同参与,体现多学科思维。同时会议保留了以往的传统,邀请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在内的基督宗教研究

者共同参与,由于主要是以学者为主,故而会议可以从容放下某些不同教派在教义理解上的分歧,体现纯粹学

术性探讨。

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存。本次会议的论文大多是微观研究,从区域、教派(教会)、人物、思想、事

工、教案、文本等不同角度切入,力图勾勒出一幅整体基督宗教本土化的图景;也有几篇论文直接从宏观上展

现中国基督宗教史的研究脉络、作阶段性透视和整体反思,赵晓阳的论文以大数据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基督宗教

研究的学术史,认为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也要反思如何把基督宗教研究有机融入中国学术

体系中的问题。王忠欣的论文分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处境,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存在普辫的误解,并认为基

督教的本色化关键在于中国基督徒自己承担起向同胞诠释基督信仰的重任。韩思艺的论文将明末清初天主教东

传纳入到宗教改革之中来考察,认为天主教东传是寻求中国文化理解的结果,并通过展现在中国文化中建构基

督教神学体系,中国礼仪与译名之争来观察当时基督教中国化的实际结果。

四、古今、中西、教俗的大对话。本次会议的论文时间跨度较大,从明末清初一直持续到今天,从明末清

初耶稣会士马约瑟、庞迪我、柏理安的著述,到新教传播的开创者马礼逊,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待教会房

产的态度和政策,再到新时期广东基督教会、天主教普世教会‚慈悲特别禧年‛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合肥农村基

督教状况调查,几乎涵盖了宗教改革以来 500 年的历史。

- 15 -

Page 2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0

本次会议的论文多从西方教会、传教士来关注中国的问题,如崔正燮、叶农、毛瑞方等人从耶稣会士的中

西文著述来观察他们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沈惠英从《中国丛报》中马礼逊对中国人的‚正面‛看法,

及其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联性,李真以英国传教士的四川科考来观察他们对四川、西南的认识,颜小华关于

澳大利亚护士金指真在桂林的生活及其认识等研究,都有从西方看中国的思路。而从华人(本土)教会、中国

信徒来关注自己本土化问题的则相对较少,刘贤的论文是少有的一篇旨在关注中国本土修会的研究,通过梳理

雷鸣远神父在华设立耀汉小兄弟会的过程、宗旨与文化,展现天主教在民国时期的本土化进程;王淼的论文以

华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本色化过程为个案,展现华人教会的自立与合一化趋势与结局;谌畅的论文通过考察

抗战时期新马华人教会的救国运动,展现海外华人基督徒的国族认同与抗战贡献;张丽霞以 1920-30 年代中国

基督徒学生运动为案例,展现基督教处境化与学生运动的关系。以上论文含有更多的从中国看中国的视角,与

西方看中国视角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中西视角。

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或者说从中国大历史、大社会角度来观察基督教是基督宗教本土化问题的重要内容。

张洪彬的论文主要关注晚清疾病观念的变迁,并考察了基督徒在传统疾病观与现代疾病观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赵广军的论文则将‚西教东源‛论放在‚西学中源‛说中来展现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知识的认识;陈才俊的论

文则将美国传教士对于中国政治人物的观察放诸民国初年的大背景下,以宗教作为辬准评判孙、袁二人,以及

孙、袁的实际表现与宗教期待的差别。

教案、教权与教产问题,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难点问题,张坤通过梳理威妥玛处理中外教案的立场与态度,

展现外交策略对教案处理的影响;杨卫华通过运用大量中外文档案,扎实细致的考察了近代教会买地权的变迁

历程,并讨论在教会收回买地权交涉过程中,外国利权如何一步步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李传斌近年对近代

不平等条约,尤其是教会租地权问题有扎实的研究,这次把时间段下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后,通过详细分析中共

对教会房产的政策态度的转变,并寻找与教会‚三自‛之间的关联性。

据悉,该会是暨南大学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基督宗教史学术会议,明年仍将继续。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平副教授供稿,2017-11-15)

四川师范大学‚绝域輶轩:近代中外交涉与交流‛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9 月 22 至 24 日,‚绝域輶轩:近代中外交涉与

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共分五场,各

场主题及相关论文分列如下:

‚外交交涉与体制‛主题:戴海斌(复旦大学)《有关

钱恂若干问题的补说——从张遵逵先生的来信说起》、刘永

连(暨南大学)《从日本史料看日本势力对西沙群岛的渗透》、

李峻杰(四川师范大学)《从分奏到会奏:庚子事变后朝野

关于改革外交体制的议论与‚外交‛共识的形成》。

‚学术与文化交流‛主题:莫亚军(美国波士顿学院历

史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刘半农与斯文赫

定:有关西北考察团的中外交涉与合作》、赵莉(中国航海

博物馆)《西方经济学知识与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民国时期传统派史家与域外学术的关系辨析——

以柳诒徵和刘咸炘为例》、汪洪亮(四川师范大学)《罗忠恕与抗战时期华西坝的中外学术交流》。

‚视觉与图像生产‛主题:陆德富(杭州师范大学)《照相术传入与传统肖像业的演变》、肖坤冰(西南民

族大学)《清代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李鹏(陕西师范大学)《近代海关与长江上游航道图的再生产》、张晓川

(四川师范大学)《麦西有古碑——晚清使臣、金石圈子与古埃及文字》。

‚旅行与形象建构‛主题:章可(复旦大学)《进步还是衰亡:晚清中国的两种印度形象》、王鑫磊(复旦

大学)《〈领选日记〉(1882)和〈建福元年如清日程〉(1883)——略述十九世纪末朝鲜与安南使臣的两部出使

- 16 -

Page 2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1

记录》、薛莉清(南京工业大学)《南洋游记研究——海上丝路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一种途径与方法》、裘陈江(上

海中医药大学)《陈焕章留美求学与孔教活动新探》。

‚史料与论著‛主题:张玉亮(中华书局)《从一套‚来自五湖四海的书‛说起——近代外交史料出版之检

视》、王婧娅(三联书店)《浅谈近年晚清史料的编纂、整理与出版》、施恬逸(《史林》编辑部)《学术期刊与近

代中外交涉研究——以近五年〈史林〉杂志为例》。

(摘自会议议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韩非凡供稿,2018-1-16)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武备论述与战争书写:以元明清为中心‛研讨会

2017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 日,由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举办的

‚武备论述与战争书写:以元明清为中心‛研讨会在该所举行,20 余位学

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胡晓真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随后分为 6 场

展开报告与讨论。其中与清代关系密切的有:周维强(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

文献处典藏科)《院藏〈和硕康亲王平定四省大功图〉初探》,吴玉廉(美国

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丈夫本领:满洲统治下的骑射论述与性别认同》,

刘琼云(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重省战争:遗民刘九嶷〈洁庵选义林〉

中的‚靖难‛与明清易代》,万润保(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明清倭乱题

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书写》,严志雄(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失

落桃花源——吴梅村诗中的乱离与身世之哀》,金环(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

会科学院中文及历史学系)《书写暴力下的日常碎片:读太平天国时期日记

手稿》,胡晓真《晚明播州之役与战争小说》。

本次研讨会希望透过不同的视角,抉发不同的创作主体与精神价值,以

元、明、清三朝相关的作品为重心,思索武备论述与战争书写在文化生产过程当中的特殊作用,并引入特殊的

问题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刘静垚供稿,2017-12-25)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明清时期东亚宗教文化研究‛工作坊

2017 年 11 月 24 日,由台湾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中研院‚使节〃海

商〃僧侣:近世东亚文化意象传衍过程中的中介人物‛计划、佛光大学佛教研

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明清时期东亚宗教文化研究‛工作坊在中研院中国文哲研

究所二楼会议厅举行。该工作坊分为 4 场,共宣读了 12 篇论文,主题多与中

国明清时期和日本在江户时代的佛教相关。

第一场主持人为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序枫,宣读论文有:廖肇

亨(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黄檗宗与江户中期僧诗:以僧诗选集为进路的

考察》、刘家幸(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空中峭壁涌圣泉:江户禅林有马汤

山地景文学探析》、王芳(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铁壁剖开云片片:江

户时期中国佛教之受容》。

第二场主持人为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周玟观,宣读论文有:李瑄(四川大

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人精神与楞严真如:钟惺文学思想的佛学内核》、释法

幢(北京大学哲学系)《法宝流通——〈径山藏〉文化意象的建构》、李忠达(台

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导入因果——陶奭龄之讲学与佛教信仰》。

第三场主持人为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林镇国,宣读论文有:王启元(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 17 -

Page 2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2

《1586-1592:万历年间开雕方册藏大藏经的盛缘、中止、及其余响》、简凯廷(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空印

镇澄〈楞严经正观疏〉对天台教学的批判》、施陆(Erik Schicketanz,中研院近史所)《清末民初佛教衰弱论及

其历史背景》。

第四场主持人为佛光大学佛教学系黄绎勋,宣读论文有:李淑如(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顺风相送——清

代琉球册封使与船神信仰》、曾尧民(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清代僧录司与北方佛教的关系》、李志鸿(台湾

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明代的佛教王权与海外经略:以永乐帝的大藏经序为线索》。

最后,由廖肇亨主持了圆桌讨论。本次工作坊的目的在于整合学界研究力量,提供青年学者交换学习心得

的平台,同时进行跨世代的对话,以期建立长久互动的学术社群,推动明清宗教文化研究的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刘静垚撰稿,2017-12-25)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城市商号网络‛工作坊

2017 年 8 月 17 日至 18 日,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城市

商号网络‛工作坊在该所档案馆第二会议室举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巫仁恕教授主持开幕式,吕妙芬所长致开幕词。工作坊共分五场进行,

共发表报告 11 篇,既包括对清代商贸问题的具体探讨,又涉及对相关数

据库信息的介绍。

第一场由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谢国兴教授主持,发表论文有:蔡维

屏(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历史系)―Eight Thousand Li under Cloud and

Moon: Pos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Proper and Mongolia between

1906 and 1918‖、赖惠敏(中研院近史所)《太谷曹家的商贸网络》、陈慧

霞(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从造办到采办:清代宫廷金银饰件上的

商号》。第二场由巫仁恕教授主持,发表论文有:孙慧敏(中研院近史

所)《抗战前上海书籍出版业投资人的社会网络》、姜勇仲(韩国成均馆

大学校现代中国硏究所)《对于中国上海地区商号特点以及其变化的社

会语言学考察》。第三场由中研院近史所张哲嘉教授主持,主题关于商

号数据库的介绍,连玲玲(中研院近史所)发表《城市商号研究的新工

具:广告数据库的介绍与应用》,林明宜与陈建安发表《近代商号数据库介绍》。第四场由蔡维屏教授主持,发

表论文有:刘素芬(中研院近史所)《晚清条约体制下韩国山东帮与盐运会社之争》、游博清(中兴大学历史学

系)《十九世纪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两位华人重要帮办初探》。第五场由中研院近史所赖惠敏教授主持,

发表论文有:王士铭(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乾隆至嘉庆初年清朝在土谢图汗部北境垦殖政策(1755-1803)》、

康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晚清西商假道恰克图通商案中的商号探析》。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刘静垚供稿,2017-10-17)

香港中文大学‚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代以来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 年 7 月 26 日至 27 日,‚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代以来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协办。会议由吴小新作主旨演讲,题

为《原始资料与相关历史:广州天主教教教区档案(1850-1950)和〈满洲公教月刊〉(1935-1941)与基督宗教

在中国的历史研究探讨》。两天的专题研讨共分十个专题,各专题的主题及相关论文分别为:

‚早期历史‛:赵建敏《早期巴黎外方传教会远东三位代牧的使命》、谢子卿《早期全球化时代天主教远东

传教格局重组的历史影响——从 17 世纪巴黎外方创建和的远东传教来看(1650-1700)》、陈喆《1700 年巴黎外

方传教会上教宗书与礼仪之争在法国》。

- 18 -

Page 2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3

‚本地化‛:田炜帅《天主教会在华本地化——具有争议的历史与现

实议题:解读白日升(Jean Basset)及其〈中国福传建议书〉》、古伟瀛《巴

黎外方传教会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转变》、张中鹏《清中前期天主教会组织

称谓探析——以巴黎外方传教会等天主教中文档案所见为中心》。

‚禁教时期‛:胡白石《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代教案研究:以禁教时

期为例(1724-1860)》、解江红《一部珍贵的十八世纪四川传教史——〈李

安德日记〉》,李华川《康乾时期第三方视角下的四川土司:以白日升、李

安德二神父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

‚地产及总务‛:赵广军《国家、教会与传教士——中法〈北京条约〉

私添条款与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华购地》,汤开建、周孝雷《清前期来华巴

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及其传教活动:1684-1732——以该会 1700、1733 和

1734 年〈中国各地买地建堂单〉为中心展开》,叶农《省港澳与法国巴黎

外方传教会的传教活动》。

‚汉译《圣经》‛:王硕丰《首部汉语新约〈圣经〉译名问题——‚白

徐‛〈圣经〉‚神‛之研究》、刘念业《白日升新约译稿和马礼逊圣经本关

系考》、朱菁《汉译新约〈圣经〉‚白徐译本‛研究》、宋刚《道理恒一、

惟文有异: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中叶天主教的白话书写》。

‚文献专题‛:陈开华《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华传教士著作信息分析》、陈建明《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中国西南

地区传教史文献述评》、康志杰《〈童贞修规〉的制定、实施及对中国教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刘志庆《巴黎外方

传教会在中国建立传教区的历史梳理》。

‚广东地区‛:魏扬波《19 世纪中期巴黎外方传教士重返广东时的天主教传播》、马崇义―The Sacred-Heart

Cathedral of Guangzhou: Mission, Politic, Law and Esthetic‖、陈静《广州第一任主教与石室教堂的兴建》。

‚东北与西南‛:李纪《巴黎外方传教会所藏满洲教区档案的整理与分析》、修成铁《巴黎外方传教会与东

北地区的社会转型》、曹伦《近代四川地区天主教修院的建筑调研信息解读》。

‚康藏高原‛:刘瑞云《马伯乐主教与罗勒拿神父关于‚进藏传播天主教‛的分歧》、谢春波《十九世纪中

叶滇藏崩嘎教案考——以清代总理衙门教务教案档为主要依据》、赵艾东《从民国康定档案看巴黎外方会传教会

的办学——康定拉丁小学校和康化小学考》。

‚黔滇山地‛:陈昱岿《天主教传教士毕景星与彝族阿细的现代教育拓荒》、郭丽娜《入滇法籍传教士田德

能(Alfred Liétard)考》、曾志辉《禁弛之间:晚清贵州鸦片问题与黔西南布依族教务发展》。

(摘自会议议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韩非凡供稿,2018-1-16)

英国汉学协会年会(2017)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BACS)-Annual

Conference

2017 年 9 月 7 日至 9 日,英国汉学协会年会在英国苏格兰

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举行。该学会自 1976

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召开的会议上创建以来便是欧

洲中国研究的生力军,每年召开的会议涉及中国历史、文学、

商业、政府、教育、媒体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次年会由德国墨

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程美宝教授作主题演讲,会

议的前三个专场均涉清史研究主题,特选录如下:

- 19 -

Page 2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4

Panel 1 - From the Macartney Embassy to the Opium War: Sino-British Relations 1793-1842

Hao Gao, Imagining the Chinese Market: British Merchants on China in the Early 1830s

John M Carroll, ―A Horrid Practice‖and ―So Extraordinary a Custom‖: British Observations on Infanticide and

Footbinding in Pre-Opium War China

Peter Kitson, Writing the Opium War

Henrietta Harrison, The Dangers of Being an Interpreter: Li Zibiao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Panel 2 - Cultural Intersections

Chihyin Hsiao, Drinking in Style: Chinese Porcelain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Emile de Bruijn, China on European Walls: the Reception of Chinese Wallpapers across the Continen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Stephanie Su, A Sino-Japanese Relationship on Display: Chinese Art Exhibition in Paris, 1933

Yue Zhuang, The Pleasures of the Virtuous: Gardens of the Confucians and the Epicureans

Panel 3: Literary Sensescapes: Sound, Smell and Taste in Literature from Late Imperial China to

Post-colonial Taiwan

Ted Hui, Singing Desires: The Use of Sound in 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

Xuelei Huang, Aromas of the Red Chamber

(采编自:http://bacsuk.org.uk/wp-content/uploads/2017/09/BACS-2017-Conference-Programme.pdf,2018-1-16,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候选人陈博翼供稿)

比利时根特大学‚航海、贸易与知识转移‛国际会议

Seafaring, Trad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Maritime Politics and Commerce in Early Middle Period to Early

Modern China and Beyond

2017 年 7 月 4 日至 5 日,比利时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举行

‚航海、贸易与知识转移:中古早期至近代中国的海洋政治与商业‛国

际会议(Seafaring, Trad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Maritime Politics and

Commerce in Early Middle Period to Early Modern China and Beyond)。来

自比利时、奥地利、中国、美国、荷兰等地的 3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

次会议。该会议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海洋史为主题,共有四个分场。

4 日早上,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的萧婷(Angela Schottenhammer)教

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会议第一分场以‚政权和政治‛为主题,由萧

婷教授主持。广州大学的安乐博(Robert J. Antony)教授以‚山、河、海:

历史视野下的广州和连阳贸易体系‛为题,揭示了 15-20 世纪初期连阳的

长途、短途贸易线路,对身处内陆的连阳的贸易体系及其与广州口岸的

贸易联系进行了分析。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的贾志杨(John

Chaffee)教授对宋元时期的海洋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尽管宋

元政府都鼓励海外贸易,但两者的海洋政策同样也有很大的差异。同时,

他认为使臣、商人和商业机构的情报收集是元代亚洲各国之间往来的重

要组成部分。上海纽约大学的沈丹森(Tansen Sen)教授对蒙古与印度洋

的海洋贸易变化过程进行了探讨。荷兰莱顿大学的包乐史(Leonard Blussé)教授利用 17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早

期厦门洋行发往欧洲的信函和报告,展示了中国、欧洲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活动的新画面。

第二分场以‚人类及其环境‛为主题,由包乐史教授主持。广州大学的蔡香玉博士对 1794 年巴达维亚的荷

- 20 -

Page 2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5

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赴京庆贺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周年一事进行了详细考察。她指出,表文的争议及重译反映了中

荷双方在朝贡理念冲突中的症结所在,对中国官府而言,重译表文既是襄助与规训荷使的重要步骤,也是将整

个出使活动纳入清廷朝贡体制的必要过程。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白蒂(Patrizia Carioti)教授对日本长崎

的唐人街的建立背景、生活习俗、人口数量、商业活动等进行了考察,认为长崎的中国人贸易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 1635 年之前,1635-1689 年和 1689 年之后。山东大学的马光副研究员对元代倭寇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

至迟在 1309 年倭寇就已开始侵扰中国沿海。元代,不但东南沿海惨遭倭患,就连北方的山东、辽东等沿海各地

也频受倭扰。同时,他指出日本频繁出现的干旱、台风、瘟疫、洪水等自然灾害是导致日本国内出现动荡局势

的重要诱因,而气候变冷则导致日本粮食减产,引发饥荒,进而导致倭寇流向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四处掠夺。

根特大学的唐迈轩(Mathieu Torck)博士利用丰富的史料,对戚继光和明代中国的海防问题进行了分析。萨尔

茨堡大学的徐喆昕博士生主要围绕明代福建地区医籍出版的社会历史语境,着重分析医学类书籍的编纂、印刷、

流通,及其在时空、地理分布上同瘟疫、自然灾害等地域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引入社会文化史研究方法与视

角,他进一步讨论了明代福建医籍中,儿科、妇科相关内容背后所反映的性别观念、人口观念等社会意识问题,

并对明代福建医籍在域外的传播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分场以‚知识与技术的迁移:地图与航海‛为主题,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卜正民(Timothy Brook)

教授主持。莱顿大学的 Radu Leca 博士通过对 15-17 世纪朝鲜和日本的地图与文本的研究,揭示了两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模式。卜正民教授利用大量的航海地图,向听众展示了明代中国航海与制图学事业的发展进程。台湾

中研院的郑维中博士利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与地图,对 1636-1668 年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陆沿海与台湾

等地的航海、水文调查活动进行了探讨。萨尔茨堡大学的林珂(Elke Papelitzky)博士生通过收集的大量航海地

图,深入分析了明代航海知识与航路的变迁。

第四分场以‚与印度洋的贸易‛为主题,由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欧阳安(ManelOllé)教授主持。那不勒

斯东方大学 Ubaldoi Accarino 教授展示了 16 世纪晚期和 17 世纪早期中国、日本商人在菲律宾群岛的贸易活动。

欧阳安教授利用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对 17 世纪马尼拉在东亚的商业计划转变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比利时伽

马欧洲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李漫博士通过考察在印尼发现的两艘沉船上的南汉钱币,分析了五代十国时期的

钱币流通体系、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海外贸易。日本东海大学的木村淳(Kimura Jun)教授和澳大利亚弗林德

斯大学的 Mark E. Staniforth 教授在会上汇报了他们近期在越南进行的海洋考古发掘情况。他们利用这些新发掘

的出水文物,详细考察了早期东南亚海上贸易与政治活动的历史。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 John Guy 通过

考察 9-10 世纪爪哇海发现的沉船及船上文物,探讨了亚洲长距离海上贸易历史。根特大学的 Wim De Winter 利

用大量的原始档案,深入研究了奥斯坦德公司在广州和孟加拉等地的贸易活动,并从礼仪和文化角度对公司的

商业活动进行了探讨。萧婷教授认为应该区分‚colonialisation‛与‚colonization‛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指出中

国历史上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并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中国政府既不依靠私

人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和维系政权,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殖民行动,因此不能将传统中国视为殖民国家。根特大

学的 KoenVerboven、Michael Limberger、Jean Bourgeois 等教授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就罗马与地中海历史、

北海海洋史、吐鲁番考古等领域展开了讨论。

‚航海、贸易与知识转移:中古早期至近代中国的海洋政治与商业‛研究项目自 2014 年开始,由德国格尔

达汉高基金会(Gerda Henkel Foundation)赞助实施。该项目旨在采用一种长时段的比较视野,研究海洋贸易的

发展与国家政治之间相互的影响,对来自中国及其‚伙伴国‛的文本(包括地图和航海图)和新近发现的考古

资源(如沉船及其所载货物、墓葬品、墓碑和墓志铭)进行比较分析来展开研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中央政府的

决策对地方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及其反作用力,以及国内与外国、超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马光供稿,2017-08-08)

德国哥廷根大学‚全球史中的满文:清史学者的研究语言‛工作坊

Manchu in Global History: A Research Language for Qing Historians

2017 年 9 月 19 日至 22 日,‚全球史中的满语:清史学者的研究语言‛工作坊在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 21 -

Page 2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6

of Göttingen)举行,朱莉娅〃施耐德(Julia Schneider)博士致辞欢迎,梁永(Edward Liang)介绍了通过满文

文献阅读进行语言学习的方法(Introduction: Learning the Manchu Language through Reading Manchu Documents)。

这个工作坊的特色是引入材料‚实战‛和观摩,在三天的时间里由梁永分六场介绍分析满文历史文献和研究应

用(Manchu Sources 1-6: Study and Analysis),其他与会学者也各自就自己有经验的研究范围谈论和分析满文学

习和运用:‚教科书、蒙学读物和字典:走近非满‗他者‘和世界的方法‛(Jiani He, Arina Mikhalevskaya, Joseph C.

Williams, Textbooks, Primers, and Dictionaries 1: Approaches to the Non-Manchu ‗Other‘ and the World)、‚教科书、

蒙学读物和字典:卫生、空间和认同‛(Yves Trachsel, Huiying Chen, Lars Laamann, Edward Liang, Textbooks,

Primers, and Dictionaries 2: Health, Space, and Identity)、‚在内亚作为外交语言的满文‛(Natsagdorj Battsengel,

Ling-Wei Kung, Ning Chia, Manchu as langue diplomatique in Inner Asia)、‚作为清代外交政策文献的满文文本‛

(Bakhyt Ezhenkhan Uli, Masato Hasegawa, Max Oidtmann, Manchu Texts as Sources for Qing Foreign Policy)。稍后,

哈佛大学欧立德(Mark C. Elliott)教授作了题为《满文材料与翻译的问题》(Manchu Sources and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的主题演讲。与会学者还讨论了如何加强满洲研究的国际合作,并对材料阅读进行了总结、对未来

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议程见 https://www.cemeas.de/wp-content/uploads/2017/10/Manchu-Workshop_Sept.-2017_Programme_06.09..pdf,

2018-1-16,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候选人陈博翼供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丰富的焦虑:数字化时代清史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工作坊

Anxieties of Abundance: Sources and Methods for Qing Studies in the

Digital Age

2017 年 10 月 19 日至 20 日,‚丰富的焦虑:数字化时代清史研究的材料与方

法‛工作坊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行。该工作坊的目的是让与会者坦率交

流数字化时代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身遭受的挫折和感受到的恐惧以及如何

在清史研究领域引入新的研究工具。梅尔清(Tobie Meyer-Fong)教授致辞欢迎,

并鼓励学者讨论数字化、数据库和数字人文的优势和危险、反思目前领域内运用

的状态,并考虑其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影响。与会者讨论了知识和文体的表

现方式、材料的多与局部研究所需的缺失等问题。墨安屴(Emily Mokros)在《清

史问题》(Late Imperial China, Volume 38, Number 2, December 2017, pp. 153-156)

中发表了关于此次会议的总结笔记。该工作坊的主题分五大部分,列述如下:

Digital Tools and Technologies for Qing Studies

Tina Lu (Yale University), Platform Design and Genre: The Case of The Ten Thousand Rooms

Paul Vierthaler (University of Leiden),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Intertextuality and Stylistic Relationships in Late Ming

and Qing Dynasty Fiction

Rethinking the Qing Archive in the 21st Century

Emily Mokros (University of Kentucky), The Archive Revealed: Gazette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Political Information in

Qing China

Yingcong Dai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An Encounter with Self-Fashioning: Lebao and His War Memoir, Pingding

Jiaofei Jishi

Maura Dykstra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State Beyond Law: The Local Case, the Local Archive, and the

Local State in Qing Bureaucracy

Classroom and Library in the Digital Age

- 22 -

Page 2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7

Pär Casse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aching Outside the Choir: Bringing ―Qing Docs‖ to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dy Schonebaum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Friendly Libraries and Serendipities

Yunshan Y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Digital Re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A View from the Library

The Historical Body in the Body of Texts

Marta Hanson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Medical Things and the Healer‘s Body in the Qing Court‘ s Golden Mirror,

1742

Joan Judge (York University), Is There a Common Reader in this Text? : Understandings of Cholera in Daily-Use

Compendia

Ji Xiaoqian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in the Digital Age: Cosmetics and Associated Bodily

Practices in Early Modern China

From the Corners to the World – New Perspectives on Familiar Sources

He Bian (Princeton University), Fact-Making in the Margins: Minor Authors and the Collector in Yang Fuji‘s Zhaodai

Congshu

Ting Zhang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e Great Qing Code as Text: Commercial Legal Imprints and the

Multiple-Register-Per-Page Printing Forma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elissa Macauley, Translocal Familie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1880-1927: Multiscopic Approaches to Global History

(采编自:http://bacsuk.org.uk/wp-content/uploads/2017/09/BACS-2017-Conference-Programme.pdf,2018-1-16,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候选人陈博翼供稿)

- 23 -

Page 2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8

文 献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11 月)

点校类

1.《伯希和北京日记》

作者:[法]伯希和

译者:萧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1 月

ISBN:9787549584932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著名法国汉学家。曾师从汉学家沙畹等人,其汉

学研究精湛渊博,涉及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

本书是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录。1899-1901 年,伯希和在越南、中国各地游历,义

和团运动爆发时,他恰好在北京,亲历了使馆区被义和团围攻的全过程,并随时局的发展,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小纸片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写出的日记是零散的、碎片化的,

却极具现场感。法兰西学院的编者将日记手稿详加辨认、整理,原样呈现出来,并且补充了伯希和第二次在远

东地区生活时的日记,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伯希和青年时代充满冒险性的东方学术之旅。

2.《清代巴蜀籍考生殿试卷选粹》

编者:任竞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ISBN:9787229127862

重庆图书馆原藏傅增湘捐赠清代殿试卷80余份,本书精选其中巴蜀籍考生殿试卷37

份加以点校、注释出版。其时间跨度上至雍正八年,下迄光绪二十四年,包括雍正年间

殿试卷2份,乾隆年间殿试卷14份,道光年间殿试卷7份,同治年间殿试卷1份,光绪年

间殿试卷13份。本书主体为殿试试卷的注释录文,此外,‚科举制度与殿试‛一章概要

介绍了明清科举考试,‚巴蜀籍考生殿试卷赏析‛、‚延伸阅读‛两章分别就试卷书法、科举逸闻趣事进行分析,

反映出科举制度的另一侧面。

3.《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

编者:苏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ISBN:9787549599974

本书为‚晚清稀见中外关系史料丛书‛之一,收录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澳门新闻纸》

和《华事夷言》的中文译本及相应的英文底本。1839至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

主持了一项英文图书报纸的翻译活动,以期‚探访夷情,知其虚实‛。这项翻译活动的主

要成果之一,即根据当时的英文报纸内容所译成的《澳门新闻纸》。林则徐不仅据此制定

了禁烟抗英的策略,并将之抄送广东同僚及他省督抚参阅,同时还将部分内容呈奏道光皇

帝。本书以南京图书馆藏《澳门新闻纸》底本为凭据,经过细密考证,还原了这部译著完整的英文原本,将原

文与译文对照排印,内容涵盖当时的军情夷务与时事百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4 -

Page 2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29

4.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

作者:[意]利玛窦

校注:汤开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ISBN:9787532586073

本书是对明清文献档案中利玛窦相关史料进行全面梳理与考释的资料汇编,所收

资料上溯至明中叶,下迄至清末,来自全球各大图书馆、各种数据库及各地方私人藏

书,分为‚碑传‛‚序跋‛‚公牍‛‚述论‛‚诗柬‛‚杂纂‛六卷,内容主要涉及利玛窦

的生平介绍、在华活动具体事迹、著述思想演变以及中国社会的反响与评价,全面展

现了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书所称‚汇释‛,主要将利玛窦日记、利玛窦书信及庞迪我书信中

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证释义。此次整理出版可以弥补利玛窦相关文献搜集和整理之不足,为研究者提供众多珍稀

的文献材料,对方兴未艾的‚利学‛研究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5.《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1911》

编者:[美]张文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301283943

本书属‚沙发图书馆‛丛书。本书编者从近现代美国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

刊的海量资料中,精选有关中国的近千幅画作珍品,从‚大清军政‛、‚泱泱中华‛、‚市

井人文‛、‚大洋彼岸‛、‚亚美利坚‛等几方面,鲜活地展现出美国社会对中国以及生活

在美国的华人的认知,形塑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这其中,既有鲜明的歧视与恶意

的攻击,也有美好的误解与善意的认可。这些题材丰富、描绘细腻的画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多事之秋

的中国自然景观、社会生态与国际交往,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本书精选了有关中国的代表性画作珍品,为研究中美历史和跨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

6.《日南随笔》

作者:沈家本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100138857

沈家本(1840-1911),字子淳,别号寄簃,浙江吴兴人,曾任天津、保定知府,刑

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本书卷一、二

记述作者阅读中所见故事、传说、民俗、地理诸类的考证;卷三集中于语词训诂与文字

考辨;卷四是对所见金石碑刻中一些拓片铭文的考证、评价等;卷五是所读古诗及诗话、

诗注中关于格律、音韵、用典等的评介与训释以及对诗中所涉人、地、事的考证、评价、

感受等;卷六记述读诗所见人、事、物;卷七为读各种‚笔记‛所得;卷八记自身之读书体会,有的借文评事,

有的借题发挥以达己见。

7.《刘鹗年谱长编》

编者:刘德隆、刘瑀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 25 -

Page 3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0

ISBN:9787313168085

本书属‚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博学多识,素负盛名。

平生著述甚多,如《老残游记》《铁云藏龟》《勾股天元草》《弧三角术》《治黄七说》,涉猎文学、考古、算学、

治河等。本书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客观、完整和系统地记录刘鹗各个时期的生平。正谱包括家庭生活、求学

经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学术思想发展、友朋交谊等,谱后附录谱主相关资料、参考文献、人名索引等。全

书取材宏富,考订细密,品评公允,对于展现谱主丰富多彩的人生,研究近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都有

重要的学术价值。编者系刘鹗后人。

8.《曾国藩年谱长编》

编著: 董丛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7313173935

本书属‚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名臣,不

仅是湘系集团的奠基人和肇建者,同时在文化学术方面学养深厚,可谓中国传统社会‚修

齐治平‛兼备的典型人物。本书以曾国藩个人档案(包括日记、朋僚函稿、家书、诗文

等)为主要依据,官方档案和同时代人著述记录为补充,以年月日为序,尽可能完整地

记录曾国藩一生从政为学的活动事迹,还原他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具体经历,是一部详细占有资料、

兼擅考订的文献著作,对研究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问题,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都有参

考意义。

9.《邓文滨集》

作者:邓文滨

编校:眉睫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ISBN:9787562276159

本书为‚荆楚文库‛甲编文献编之一。邓文滨(1811-1890),湖北黄梅人,前半生投

身科考功名,多次落第之后寄情山水,遂以‚南阳布衣‛为号。本书收录了其代表作《醒

睡录》,该笔记分为天地、世运、人事、人物、鬼神五类,以浅易文言对道光至光绪年间

湖北黄梅的社会生活、太平军活动等进行了深描,颇具史料价值。本书还收录邓文滨所撰的《挽帅逸斋联》《南

山摩崖记》以及序言、传记等散篇文章,另附相关研究数篇。

1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二辑》(全8册)

主编:周振鹤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ISBN:9787550625433

本书属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2 年古籍资助项目。该书对明清之

际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汉文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对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等多学科都

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本书为第二辑,共收书 23 种,涵盖了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两方面内

容。所收书中《坤舆格致》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汤若望重要译著,系首次公开。此外《超

性学要》《御制律吕正义续编》等大多数文献亦为首次整理。少数如《泰西水法》等文献

先前虽有整理披露,此次则搜罗多个版本进行汇校。又如《远镜说》,已往所见多以清代《西洋新法历书》本所

- 26 -

Page 3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1

收为主,此次则以新见韩国奎章阁藏明刻本参校。

11.《新疆图志》(全 3 册,附索引)

纂修:王树枏等

整理:朱玉麒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ISBN:9787532583669

本书属‚西域文库〃典籍编‛。是书系中国清末新疆建省后首部全省通志。由王树枏、

曾少鲁任总纂,至宣统三年冬成书,共 116 卷。本次整理以 1923 年东方学会重校铅印本

为底本,以宣统三年新疆通志局活字本为校勘本。此书引古详今,内容丰富,在全国地方志中具有特色(如独

有国界一志),对新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另一特色,即补入了较为珍贵的新疆各式地图,使得本

书‚图志‛名实相副,本书附有人名、地名索引。

12.《牧爱堂编》

作者:赵吉士

点校:郝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ISBN:9787100140607

本书是清初赵吉士(1628-1706)治理山西交城县五年间的公文书牍总集。赵吉士,

顺治年间举人,康熙七年(1668)谒选山西交城县知县,任职五年。后任户部给事中,国

子监学正等。他的主要著作《寄园寄所寄》《万青阁全集》《续表忠记》《林卧遥集》等近

年来均已被整理出版,《牧爱堂编》则罕见刊本。本书作为赵吉士治理交城五年的工作总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

史、法制史资料,也是山西基层地方官员居官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次点校以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残缺

之处依《万青阁全集》中的相关文字进行了补正。书后附有赵吉士墓志铭及《清史列传》《清史稿》中的赵吉士

传记,可供参考。

13.《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3册)

编者:叶衍兰,叶恭绰

校补:陈祖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ISBN:9787100129022

本书收录了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等 369 位学者的画像,全部用写真手法摹绘。全书

原分两集出版,第一集由叶衍兰积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并撰有小传,用小楷书写,但

生前并未印行,叶恭绰继承祖父遗志,先于 1928 年将第一集交商务印书馆影印问世。以

后即着手继续搜集,经二十年之久,又得 200 人,编为第二集,由江西画师杨鹏秋摹绘,并私人出资,由安定

珂罗版社影印出版。此次整理出版,对原图继续影印,第一集小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手

写誊录并加辬点;第二集,原书有图象无文字,由陈祖武先生仿第一集小传风格,为第二集补出小传,并手写

誊录。

14.《中法战争〃第六册》

主编:张振鹍

- 27 -

Page 3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 年 3 月

ISBN:9787101118971

本书汇编广西社会科学院所藏法国海军部档案和外交部档案史料,共 85 万字,辑录了从 1884 年 5 月 1 日

至 1884 年 12 月 31 日的 831 条资料,按原件产生的时间顺序编排,并用编号辬明。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

学部委员张振鹍先生牵头,多人分头整理、汇编而成,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

15.《维特档案》(全 3 册)

作者:[俄]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

译者:李晶、杨怀玉 、张丽 、叶柏川、 王福曾、 李玉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2 月

ISBN:9787509745625

维特(Сергей Юльевич Витте)伯爵是俄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时期的宫廷

重臣,俄罗斯帝国政治家,历任交通大臣、财政大臣、大臣委员会主席和第一任大臣会

议主席,是俄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本书中,维特以亲历者身份,生动翔

实地再现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李鸿章访俄、日俄战争缘起、朴次茅斯条约的前因后果等。本书不失为维特

唱给俄罗斯帝国的挽歌,为其灭亡和 1917 年巨变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史料。

16.《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全 12 种 17 册)

编者:凤凰出版社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ISBN:9787550625945

本辑丛刊共点校整理史料 12 种(共 17 册),分别为《江瀚日记》《英轺日记

两种》《胡嗣瑗日记》《王振声日记》《黄秉义日记》(全 5 册)、《粟奉之日记》《王

承传日记》《唐烜日记》《王锺霖日记(外一种)》《翁同龢家书诠释》《甲午日本

汉诗选录》(全 2 册)、《达亭老人遗稿》,涉及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思想观念与民俗信仰、传统政

治的运作、外交事务与中西碰撞及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官民日常生活、文学书写与传播等等,其中不少史料之

前并不为学界所熟知。

17.《新加坡华文铭刻汇编 1819-1911》(全 2 册)

编者:丁荷生、许源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ISBN:9787549570867

本书是加拿大基金资助的研究计划‚新加坡庙宇分布调查‛与

‚中新两地庙宇跨国网络研究‛之部分成果,共搜集了 1265 件铭刻

文物,可归纳为十八种类型:碑刻(石、铜、木)、匾额(木、石)、

楹联(木、石)、铜钟、香炉(石、铜)、梁题、云板、仪仗牌、神

桌、神龛、烛台、戏台、雕刻(铜、木)、神位、石狮、锣鼓、兵器和杂类铭刻文物。这些资料来源于丁荷生教

授和许源泰博士在新加坡展开的华族庙宇调查,每章均有中英文简介,尽量以文物的数码彩色照片和铭文镌刻

格式同步排版,并尽量呈现铭文的字体原貌。本书的出版对东南亚华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28 -

Page 3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3

18.《清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古丰识略》

著者:钟秀,张曾

编者:王静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ISBN:9787204142026

《古丰识略》是呼和浩特的第一部地方志,成书于咸丰九年(1859 年),凡四十卷。

作者钟秀,字石帆,满洲正红旗人,曾两度担任归绥道台。张曾,字小袁,山西崞县人,

受钟秀之聘,参撰《古丰识略》。该书以呼和浩特作为视角,兼采二十一史、《资治通鉴》

《圣武记》等书,系统地介绍了呼和浩特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史实。可以说是

边疆视角的一种全新尝试。本书所用主要版本为泰州古旧书店抄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整理点校而成。

影印类

1.《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续编》(全12函)

编者:国家图书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ISBN:9787501361199

‚样式雷‛是对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是我国古代科

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据统计,现有 2 万余件样式雷图档存世,其中,国家图书

馆收藏有样式雷图档 15000 余件。2016 年 3 月,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了其中关于圆明园

的图档约 1000 件。本次整理的是国家图书馆所藏样式雷图档中圆明园卷的第二部分,汇

辑了初编未收录的圆明园的九州清晏、长春园、万春园三部分新建、修缮、改建、内檐装修、河道疏浚、山体

切削、绿化植被、室内室外陈设等工程方面的图档 800 余件。既有景点规划设计图、踏勘草图、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又有室内室外装修图,这些图档多为道光、咸丰、同治朝所绘。

2.《国家图书馆藏王国维往还书信集》(全6册)

编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ISBN号: 9787101122350

本书收录王国维家书和寄师友信札 266 通,各家致王国维书札 1259 通,附录相

关书信 18 通,共 1543 通 2600 多页,均为原件彩色影印,其中数百通首次公布于世。

往还师友计 90 多人,有罗振玉、沈曾植、缪荃孙、劳乃宣、陈衍、张元济、张尔田、

梁启超、胡适、顾颉刚、梁漱溟、容庚等诸多名家。王国维对时政的种种关切,对

国家民族之忧患,对人事进退的好恶,对交游向背的去取,以及师友间学术讨论、文字切磋,无不表达于书信。

国家图书馆所藏这一批书信,可谓王国维及其师友学说思想、学术活动的实录,是一宗内容极其丰富的近代史

料集。

3.《梁基永仪清室藏明清稿钞珍本丛刊》(全13册)

主编:梁基永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 29 -

Page 3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4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ISBN:9787559802194

本书收入梁基永先生藏明清珍本图书三十六种。其中稿钞本三十种,刻本(多为正式刊行前之样书)五种:

《清晖馆稿》《羽声集》《砚田轩诗钞》《李翰林遗集》《目园诗钞》;石印本一种:《游历日本考查商务日记》。凡

此稿钞本、刻本样书及石印本皆存世绝少,或为海内孤本,本丛刊绝大部分以灰度图的形式全文影印。其中,

《黎二樵自书诗册》《筠清馆古铜印谱》两种四色彩印,以期最大限度保留原书风貌。该批稿钞本内容丰富,涉

及经学、史学、诗词集与音韵学、医学、官制、题跋、书法、信札等等,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门类,并且

不乏著名学者、文人的重要作品,包括清初理学家孙奇逢稿本《读书札记》、清初诗人张煌言佚著《奇零文草》

抄本、瞿鸿禨稿本两种、朱彬《尚书异义》、易本烺《纸园笔记》、佚名《官场便览》、李应田《李翰林集》、叶

应荃《六如琐记》等。

4.《稿本王文韶日记》(全5册)

作者:王文韶

编者:杭州图书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ISBN:9787501361595

本书属‚近代名人日记手札‛系列。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耕娱、庚虞,

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进士,曾任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抚、兵部侍郎、云贵总督、户部尚

书等。王文韶日记现存二十册,约八十万字,系王氏手书稿本。记事自同治六年(1867)

一月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底,前后达三十六年之久,其中同治十二年、十三年,光绪三年、八年、

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四月至二十五年缺失,其余大部分完整。本书为研究王文韶本

人及晚清内政外交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5.《安徽师范大学馆藏清代徽州商业文书选编》

编者:周向华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ISBN:9787567628335

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历史的综合反映。本书以安徽

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清代徽州商业文书为基础,收录了道光年间歙县典铺盘存账目、宣

统元年绩溪县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办学明细账册、徽商行商指南《路程图》等资料,对

徽学研究者、历史工作者研究明清徽州社会、经济、文化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6.《书髓楼藏书目》

作者:徐世昌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ISBN:9787501359363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

至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民国初年出任国务卿,后任北洋政府总统。本书为徐世昌私人

藏书目录,‚所载上赅经史,旁逮杂家,参列方书,别罗集部‛。书目以经、史、子、集四

部法分类,著有经部四百部、史部一千部、子部八百部、集部五千部,共计七千余部书籍,

数量颇为可观。书前有郭则澐《书髓楼藏书目序》,所录各书次辬注书名、卷数、撰者、版本。所藏古籍囊括明

- 30 -

Page 3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5

清刊本、稿本、殿本、排印本,并专录清人别集书目《书髓楼续收诗文集存目》,共计约 2700 种,充分反映了

徐世昌的藏书状况,为研究其生平与学术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7.《八编清代稿钞本》(全50册)

编者:《清代稿钞本》编委会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ISBN:9787218120041

本书属《清代稿钞本》出版项目。本书主要精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

书馆藏的清代稿本、钞本、孤本等珍稀文献予以影印,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对深入研

究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辑编选了大量清代经学、哲

学、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类别书稿。这次系统性的

汇编所集中呈现的稿本、钞本也是非常珍贵的,许多还属于首次出版,这也使一大批珍稀文献变得比较便于获

得和使用,对于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8.《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文库藏明清稀见史料汇刊(第一辑)》(全6册)

编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ISBN:9787532584536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当今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主要中心之一,成立于 1941 年。

其中,‚大木文库‛因为其捐赠者大木干一曾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做过律师,故

其藏书以案牍、判牍、官制、法律和经济文献为主。本汇刊第一辑共收入了 7 种图书,

分别是《仪真县鱼鳞册》《总官内务府掌仪司所属盐山县南皮县沧州鱼鳞地册》《掌仪司

第肆段果园丁册》《新刊玉堂精制举业备用经济时务批注解判选》《怀庆河南南阳汝宁肆府雍正十年分地丁本折

钱粮册》《棘听草》和《道光十八年重修杂税全书》。本丛刊采用原版影印的方式,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平日不

得一见的珍稀史料。

9.《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全86册)

编者:周德明 、黄显功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ISBN:9787501359172

本书从上海图书馆藏近 600 种历代日记中,精选出迄今未刊,、同时又是珍稀稿钞本者

70 余种予以影印出版。日记作者包括清初到民初近 300 年间政界要人、学界及艺术界名流

凡 56 人,日记内容涉及该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本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对

相关学术研究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10.《清宫颐和园档案〃陈设收藏卷》(全18册)

编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颐和园管理处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ISBN: 9787101124675

本书为清宫颐和园皇家档案。主要选自中国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

- 31 -

Page 3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6

处录副奏折、军机处电报档、宫中朱批奏折、内务府陈设册、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内务府奏案、外务部档案等

处。时间始自雍正五年(1727),止于宣统三年(1911)。档案形式有折件与簿册两类,共计约 3000 件(册)。

这些档案均为首次系统整理,影印出版,按专题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政务礼仪卷,成书 10 册。包括:帝后活

动、政务谕旨、官员任免、赏赐抚恤、参观接待、祭拜礼仪等。二、园囿管理卷,成书 4 册。包括:皇家生活、

园内事务、当差值宿、钱粮财务、太监管理、刑事案件等。三、营造制作卷,成书 8 册。包括:工程清单、宫

殿修缮、工程经费、工艺制作等。四、陈设收藏卷,成书 8 册。包括:陈设档册、内务府清册、内务府黄册等。

前三部分此前已经出版。

11.《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一、二集〃全8册)

作者:林则徐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ISBN: 9787100127615

本书初由商务印书馆于 1924 年影印出版,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书法界广泛关注,史料

价值和美学价值突出。此次再次整理出版,以精美宣纸线装形式为读者重现这一珍贵的名

人墨迹。该套书共两集,每一集为一函四册,收录林则徐、曾国荃、郭嵩焘、胡林翼、左

宗棠、彭玉麟、黎庶昌等名人墨迹,对研究清人名家书法艺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

等方面都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12.《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美关系卷》(全 8 册)

编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ISBN:9787101124194

本书收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外务部档案中有关中美关系的全部档案。内容

涉及外交、军事、文化、教育、商务、实业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清代中美关系、近代中外

关系史的珍贵史料。第 1 册‚交聘往来‛,内容包括美国国书译稿、中美往来照会、文函

及签订各项条约等。第 2 册‚通商贸易‛,内容涉及中国钱庄与美国洋行经济纠纷、中美贸易往来册档等。第 3

册‚财税金融‛,内容包括洋商偷税案、银行还款及财务往来等。第 4 册‚路矿实业‛,内容包括粤汉公司矿务

档案、煤窑、铁路抄案清册等。第 5 册‚留学办校‛,内容涉及出洋学生档案及中美机构来文等。第 6 册‚国际

会议‛,囊括各类国际会议档案,如圣路易斯博览会事务档案。第 7 册‚侨务招工‛,内容包括中美华工条款、

各类侨务来文档案等。第 8 册‚综合‛,内容包括美船来华案、中日失和与美方说合等。

13.《日本藏晚清中日朝笔谈资料〃大河内文书》(全8册)

编者:王宝平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ISBN:9787554007303

本书为‚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之成果。《大河内文书》

原件现存 8 种 78 卷 76 册,因由大河内辉声保管并整理而得名,现分别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大东文

化大学图书馆、赖政神社等地,是 1875 年至 1882 年间中日朝三国文人的笔谈记录。参加笔谈的中国人既有黄

遵宪、黎庶昌、何如璋等驻日外交官,也有罗雪谷、王治本等民间文人,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学等多方面,

对研究近代史、东亚文化史有重要价值。本书按原件顺序彩色影印出版,真实地保存了文献原貌,并制作《大

河内文书》佚存一览表、《大河内文书》细目、笔谈人物小传并索引三种附录,便于研究者使用。

- 32 -

Page 3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7

其他中文文献*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全 68 册) 南京图书馆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01362066

《古微堂集》 魏源 朝华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505440555

《冯氏藏札》 冯天瑜 长春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544546126

《清代名人尺牍选萃》 于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501362332

《〈申报〉招商局史料选辑·晚清卷》 李玉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20112260

《清王朝的最后十年:拉里贝的实景记录》 [法]菲尔曼·拉里贝 九州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10852503

《皋轩文编》 李光坡 商务印书馆 2017 年 9 月 9787100127530

《安徽师范大学馆藏清代徽州商业文书选编》 周向华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67628335

《日下旧闻》 朱彝尊辑、朱昆田补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01361311

《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书札》(全 20 册) 李红英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501360635

《国家图书馆藏稿钞本年谱汇刊》 陈红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501361090

《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 (全 2 册) 赵德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532583928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稿本广东贡士录》 张小迂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01361137

《明清山西商人会馆史料》 闫润德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503487804

《吴汝纶文集》 吴汝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532579761

《叶景葵年谱长编》(上下卷) 柳和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4 月 9787313155726

《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日记丛刊》(全 86 册) 周德明、黄显功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3 月

9787501359172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菲利斯·比托 台海出版社 2017 年 2 月

9787516812396

《海日楼书目题跋五种》 沈曾植 中华书局 2017 年 1 月 9787101099416

* 敬告读者:鉴于近年来清史研究文献、著作呈井喷之势,限于版面,本刊新增‚其他中文文献‛和‚其他中文著作‛栏目,将

本年度部分新出文献及著作以列表方式呈现。特此说明。

- 33 -

Page 3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8

著 作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12 月)

中文部分

1.《最后的天子门生——晚清进士馆及其进士群体研究》

作者:李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年 12 月

ISBN:9787100155694

本书以晚清进士馆及所涉进士群体为切入点,尝试将制度研究与人物研究进行结合。

制度研究方面,先辨析晚清革废科举、改试西学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得失,以为铺垫,而

后厘清进士馆筹设、过渡、建立、运作、停办、改组、善后及其影响诸细节,再及于进

士留学、归国考选及授职迁转的制度鼎革及其意涵。人物研究则兼顾群体及个体,通过

详考癸卯、甲辰两科进士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活动与经历,探讨近代中国巨变对传统文化精英群体的冲击,以及

该群体如何因应并影响此种变革。作者从细处入手解析,大处着眼观照,尝试突破新政十年及清廷成败的视域

限制,将其臵诸近代中国剧烈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转型中进行考察,以期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审视末代天

子门生独特而曲折的生命与心路历程。本书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作者:赵世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1 月

ISBN:9787301288849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的论文结集,兼及个别讲演稿和评论,包含‚以明清为基点:时

间上的连续性‛、‚‘中心’〃‘边缘’〃‘全球史’:空间上的连续性‛、‚连续性与‘历史性

时刻’:山西之例‛、‚族群、地域及其‘历史性时刻’‛和‚观察与思考‛五部分。与作

者之前论著相比,本书更为强调区域历史的时空连续性,强调‚历史性时刻‛,对‚大历

史‛的关注明显加强,一些重要的制度、时间都得到了直接的讨论,论及区域个案从华北延展至西南地区和长

城沿线地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过程(时间)只有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得到理解的认知。

3.《十里八邨: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地理研究》

作者:韩茂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7 年 11 月

ISBN:9787108059215

本书主要从地理学的角度,讨论了近三百年山西乡村社会村民认识世界的范围与所拥

有的空间问题。作者具体分析了山西乡村农户构成与农业生产空间、乡村基层管理与空间

秩序、乡村婚姻与婚姻圈范围、乡村商业活动与村民商品交易空间、祭祀圈的形成与村民

社会交往、基层水利管理体系与社会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呈现了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地

理的基本面向及村民生活发展的历史轨迹。作者认为,近代山西村民活动范围大多叠加在集市交易圈之上,范

围大约十里八村,一般不会超出一日往返路程,县城及以上的市场则不属于村民交易的目的地,乡村精英的产

生取决于预付资本。

- 34 -

Page 3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39

4.《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作者:黄兴涛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0 月

ISBN:9787303224876

本书结合传统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对清末民国时期的现代中华民

族观念及其符号认同做了历时性考察。作者认为,‚中华民族‛观念从清末开始酝酿,民

国建立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并逐渐传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中华民族‛的符

号认同得到强化,并随着日本侵华的进行而深化,至全面抗战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

普及,并引发了种种讨论。作者指出,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是一种受到西方人类学和政治学双重意义上的民族思

想与政治现实综合影响的中国产物,也是在特有的民族格局和历史处境中得以出现和形成的政治文化现象。本

书属‚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繁体字版于 2017 年 7 月列入‚三联学术文库‛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5.《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

作者:瞿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0 月

ISBN:9787520108492

本书是作者从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角度思考近代中国转型的作品集结。作者跳出传

统思想史的宏大路径,从近代读书人的一般生活、观感、行为入手,以微观视角对一些

重大问题进行了细致考察。前三章聚焦于辛亥革命前后,考察了‚排满‛的理论与接受、

作为实际发生的和作为符号记忆的辛亥革命、转型时代的学生生活史。第四、五章主要

从温州张棡、杭州凌独见等地方读书人的视角重思了清末与五四时的新文化运动。第六、七章聚焦于教科书,

分析了它们既影响了民初的教育转型,又与中国之传统、启蒙的声音密切联系的复杂面貌。最后一章则通过清

末江浙的咨议局选举和自治选举分析了宪政思潮‚落地‛的历史。全书总括于‚天下为学说裂‛的主题之下,

呈现出了过渡时代的中国许多复杂而紧张的历史面向。

6.《<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

作者:程梦婧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0 月

ISBN:9787559802026

本书借助萨义德‚理论旅行‛的基本观点,呈现了法国 1789 年《人权宣言》在晚清

中国的际遇,包括其被译介到解读和接纳,以及引发异见,直到最后被应用的完整链条。

作者认为,《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不仅取决于精神、思想观念和制度原则,

而且取决于晚清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因而着重分析了晚清人权观念的觉醒、西方法政

书籍的译介及晚清士人对法国思想家及大革命的理解与观察。本书认为《人权宣言》在三个方面得到应用:用

于解剖和批判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文化与制度;用于支持部分立宪士人的主张或支持部分革命者的理论与义举;

用于建构晚清中国的人权文化与法律制度。本书的研究表明,《人权宣言》事实上已经逐步融入晚清中国的话语、

思想文化和法政结构之中。本书属‚新民说‛丛书。

7.《变局与抉择:晚清人物研究》

作者:李细珠

- 35 -

Page 4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10 月

ISBN:9787303223954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晚清历史人物研究的 10 篇论文,是作者关于倭仁与张之洞的两

部专著之外的一部人物散论。文章涉及主题包括管庭芬日记中呈现的乡村士绅的生活世

界,魏源、容闳、谭嗣同的思想与人生,曾国藩与倭仁的关系,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及

其外交策略,刘铭传的台海防御观,张之洞与‚帝王梦‛问题,张之洞的禁言思想与实

践,张人骏与江苏咨议局,袁世凯与清末责任内阁制,慈禧太后的形象等等。作者从不

同的角度切入了晚清人物应对变局的问题,知人论世,呈现了晚清各类人物不同抉择的

复杂面向。本书属‚中华学人丛书‛。

8.《清代关税:1644-1911 年》

作者:倪玉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030546333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作为清代重要财政收入之一的关税。作者利用了大量档案资料,包

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和‚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以及中国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的抄档,并结合官书、方志等资料,对整个清代的关税征收问题做

了全面梳理。通过研究,作者认为清代关税反映了清代财政制度的发展,特别是从一个传

统的经济向更现代的经济过渡,以及清代如何从‚税收国家‛转变为‚财政国家‛的过程。

此前作者曾以英文撰写 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 1644-1911 一书,于 2016 年 11 月由 Brill 出版,本

书以其翻译稿为基础写成,是‚清代财政史四种‛之一。

9.《晚清西北人口五十年(1861-1911):基于宣统‚地理调查表‛的城乡聚落人口研究》

作者:路伟东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309131734

本书以宣统人口调查甘肃‚地理调查表‛为起点,研究了 1861-1911 年间的西北人口

问题。这一时段之内的西北人口发展较完整,有着自己独特的脉络和特色。而宣统甘肃‚地

理调查表‛作为唯一的 20 世纪初记录城乡聚落户口信息的官方原始调查档案,也为这一

时段的西北人口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作者在总结历史聚落地理学层面和人口史层面的前人研究基础上,

重新解读了晚清西北地区城市与城市化水平,对晚清西北城市人口等级模式进行了商榷,以期再认识学界关于

清末人口的分歧,并探索不同空间尺度下战时人口迁移的特征与规律,以及甘肃‚地理调查表‛大村分布与西

北区域人口迁移的规律。本书属‚复旦史地丛刊‛。

10.《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全 2 册)

作者:王开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506084413

本书主要关注清代外交礼仪之争,同时兼顾中国近代的外交问题,力图以历史发

展的眼光,从近代世界的宏观格局,客观认识中外关系及外交礼仪的冲突与论争。作者认

- 36 -

Page 4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1

为,清统治者在中外礼仪之争中坚持自身礼仪的民族性、传统性,却未将之与国际性和时代性有机地联系。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特别是乾嘉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天朝大国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当清廷不得不以

平等对待西方国家,给其以尊严地位之时,自身却被臵于重重的不平等网罗之中,表现出极其明显的逆向不平

等。作者曾著有《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一书,本书在该书基础上进行了相当篇幅的增订,并着重分析

了中国外交和外交礼仪的近代化以及从隔膜、冲突,到逐渐融合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1.《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

作者:王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100129015

本书的讨论对象为 1583-1643 年间清(后金)、晚明与朝鲜王朝政治秩序的演变轨迹、

发展规律和地区影响。作者从东北亚区域整治秩序变迁的角度,以封贡关系嬗变为研究

主线,以政治事件和外交关系为切入点,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利用大量中朝

原始文献资料做出分析,阐释和界定了中朝政治秩序演变的特点、规律性和性质,重点

探讨了封贡体制对明清交替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的主要作用,提出应客观评价明朝抗倭援朝等中朝关系问题,

厘清‚事大‛与‚字小‛问题的认识,以增进对古代中朝关系的理解。本书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2.《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作者:董丽敏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100139946

本书在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和文化危机背景下,研究了商务印

书馆这一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巨擘的崛起过程。全书分为四编,作者在‚媒介变革‛

‚知识生产‛与‚文化转型‛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格局中,分别讨论了商务印书馆 1902

年至 1932 年间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多种面向。通过分析其在深度参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所汲取的资源

以及所探寻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途径,作者力图从一个侧面来把握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的中国‚现代‛转型

的独特性。

13.《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作者:张昭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9787520107648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总结。作者以学派的裂变为序章,先

后探讨了清前期来华传教士对程朱理学的诠释与传播、顺康雍三朝理学名儒对西学的回

应、晚清宗宋学者对汉学的批评与反思、晚清的汉宋调和论、曾国藩的理学思想、清代

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新思潮与程朱理学之冲突、程朱理学在清代的衰落、科

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士人阶层的分流、‚礼‛在近代的失落与转生等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最后对 20 世

纪上半期的清学史研究做出了回顾与总结。本书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丛书‛。

- 37 -

Page 4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2

14.《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作者:桑兵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7559800428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晚清民国学人与学风问题的 10 篇研究论文,主题涉及教会学校

与西体中用、‚中国哲学‛之源、五四时期的白话文、马裕藻与 1934 年北大国文系教授

解聘风波、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陈寅

恪的西学、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等。作者既对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更将自己多年的治学心

得寄寓其中,对当今的学术风气也做出了有力反思。本书属‚理想国〃桑兵作品‛系列。

15.《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

作者:[日]佐藤仁史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7303212996

以往对江南市镇的研究集中在明清时期,且多偏重经济职能问题,在清末到民国江

南市镇的制度、社会、文化等领域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在本书中,作者利用个人文集、

年谱、地方报纸、地方志等‚乡土史料‛,在中日学界对地方社会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

清末民初的江南市镇和从中生成的乡土意识以及地域社会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全书着眼

于三个面向,即地方的制度化与地域对立、以乡土出发的秩序构想、新文化和市镇社会,通过市镇精英的言论

和行动分析了清末民初江南的乡土意识和特征。原书《近代中国の郷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

地域社会》于 2013 年由日本研文出版社出版,此译本由作者参与组织翻译,属‚新史学译丛‛。

16.《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

作者:章永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7100143585

在作者看来,在儒学对近代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思考脉络里,康有为是以经学

话语建构起整全的理论体系并系统解释乃至预测五大洲各国‚内外‛关系变迁的唯一一

人,对康如何思考当时的国际体系,以及这种思考与其国内政治主张之间的关系,之前

研究仍不充分。聚焦于这一问题,本书将康有为臵于 19 世纪欧洲帝国体系与近代中国之

间,分析了康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对国际体系的认识及其与国内宪制主张之间的联系,‚去国‛之后对维也纳体系

走向和中国君主立宪制道路的思考,以及一战结束与维也纳体系终结后对国际体系走向的迷惘等重要命题。作

者在对历史思想的研究当中,也凝聚了对当今中国与世界国际体系的思考。

17.《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作者:[英]方德万(Hans Van De Ven)

译者:姚永超 、蔡维屏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7 月

- 38 -

Page 4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3

ISBN:9787203098799

海关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未有中断且势力几乎可达全中国的机构,作者将海关视为一

个具备独立性的‚国中之国‛,以此全面考察清廷、英法和海关三者的关系,构建起现代

性的发生场。作者试图从更细微的视角来探讨外国元素在中国历史中的存在,把海关及

由其推而广之的‚外国‛因素写回到中国近代历史之中,并重新阐释近代中国迈入全球

化的进程。原书 Breaking with the Past: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the Global Origins

of Modernity in China 于 2014 年 2 月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译本属‚汉唐阳光人

文图书丛书‛。

18.《交错的文化史——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

作者:张西平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7 月

ISBN:9787507752021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历史上少有的较为平等的文化交流,作者认为,它应被当

作一段‚交错的文化史‛来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基督教宗教史或中国近代史的角度。

本书从西方汉学史的视角出发,集中研究了传教士的汉文写作及其在中国及东亚的传教活

动,内容涉及从西人来到东方占领满剌加开始到 1814 年法国设臵首个专业汉学教席的历史过程。透过这些研究,

作者力图揭示出传教士汉学的发展与西方专业汉学兴起之间微妙多重的复杂历史联系。本书属‚北京语言大学

列国汉学史书系‛。

19.《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

作者:冯尔康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ISBN:9787552805352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清前期在华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的研究论文集。作者从 2011

年开始关注相关问题,主要利用近年来出版的中文档案史料及外文史料的中译本,先后

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本书共收录论文 10 篇,主题涉及康熙时期的天主教政策及原

因、雍乾时期的传教士和天主教徒、安徽天主教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等等。作者着眼

于清朝政治与天主教及其教徒的双向关系,既关注天主教的发展变化,又力图以此视角观察清代政治。

20.《自我的界限:1600-1900 年的中国肖像画》

作者:[美]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

译者:郭伟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ISBN:9787301280546

本书以 17-19 世纪末的中国肖像画为研究对象,包括来自业余画家的非正式肖像和艺

术家的肖像与自画像。作者关注重点在于与肖像画有关的基本观念、图像当中显现的自

我与身份问题、以及肖像画背后的社会互动事件。全书共分四章,分别阐述了中国肖像

画中的模拟、象征与事件,十七世纪中国肖像画中的画家形象,十八世纪肖像画中的角色与表现,以及十九世

纪上海的肖像与位臵等问题。原书 Boundaries of the Self: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 于 1992 年由剑桥大学出版

社出版,此译本属‚艺术史丛书‛。

- 39 -

Page 4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4

21.《清光绪帝死因鉴证》

编者:‚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ISBN:9787200117776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主题为‚清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包括三份与技术检测

相关的文件,分别为:《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西陵崇陵地宫整理简报〉中有

关光绪皇帝、隆裕皇后遗发和葬衣记录的梳理》《光绪葬衣中砷化物与染织工艺和浸泡操

作无关的分析》。下部主题是‚光绪帝死因之历史考证‛,作者钟里满以检测结论为基础,

依靠现代法医和现代医学经验,结合档案、回忆录、日记、报纸等史料进行了详细考证研究。本书属‚国家清

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22.《严复与科学》

作者:沈国威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ISBN:9787550625815

本书追踪并梳理了严复对‚science‛的理解及表述,由此来解读其命名的意图、理解

的变迁和表达之特色。全书分 8 章,序章回顾了‚science‛在日本被引介并词汇化的历史,

接下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讨论了《天演论》时期的‚格致‛、《原富》中的‚科学‛、《群

学肄言》中的‚科学‛、严复及与清末策问中的‚科学‛、《穆勒名学》中的‚科学‛,以

及严复在 20 世纪后三篇文章(《与外交报主人书》《政治讲义》《教授新法》)中的‚科学‛。书后有 4 个附录,

收录了严复所有‚科学‛的用例和言及培根的例句。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命名为‚关键词读书法‛,为严复文

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尝试。本书属‚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23.《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以‚康党‛为视角》

作者:贾小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ISBN:9787520108041

本书以‚康党‛(康门师徒)为切入点,对戊戌前后的学术、政治纷争进行了研究。

作者认为无论是在新旧之争还是在新派内部之争中,康门师徒都是核心与焦点,由此切

入,既可超越以往研究采用的新旧模式,又可涵盖戊戌纷争的多元面向。全书主体共 7

章,分别论述了‚康党‛的政治思想与宗教观念,其政治思想引发的社会反响,‚康党‛

与变法派官绅、湖南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的政局变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己亥年‚康党‛的策略调整和清廷对

‚康党‛的政策等。作者尤其注重戊戌政变之后以及己亥年的诸多纷争,为从戊戌到庚子之间的政局变动梳理

理了线索。

24.《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作者:陈跃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ISBN:9787520302715

清代是东北地区经济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开启了东北生态资源高速开发

- 40 -

Page 4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5

和生态环境巨变的演进历程。本书是对清代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变迁的整体性研究,全面展现了清代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面貌。作者提出‚自然生态—自然灾害—政府管理—民众开发‛的研究视角,深入剖

析清政府与民众在东北资源分配与开发过程中的博弈,在统计的基础上,力求论述清代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次

数、暴发频率、类型、分布及社会应对措施,突出政府资源管理制度的生态影响。本书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

资助项目‛。

25.《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2 月

ISBN:9787208141964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探寻了近代中国的家国天下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转变,并对如

何重建现代社会的自我认同进行了思考。全书分为三编,分别为‚从古代‘中国’到现

代国家认同‛、‚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和‚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作者认为传统中国

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国天下连续体在近代遭遇了‚脱嵌‛,而现代社会中家国天下的秩序与

个人的自我也都面临着‚再嵌化‛的任务。本书所涵盖的主题包括儒家的近代命运、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

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文明与富强之争、民族主义等,对‚家国天下‛的主题做出了综合而系统的考察。

26.《五色四藩:多语文本中的内亚民族史地研究》

作者:乌云毕力格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12 月

ISBN:9787532585229

本书是作者的论文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多语文本与内亚民族关系研究‛,主

题多关乎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天山北路卫拉特草原等区域的满蒙、蒙藏和满臧之间的

政治关系,收录论文 11 篇;下编为‚蒙古历史地理研究‛,探讨的是蒙古部或蒙古史相

关人物的活动区域,如明末漠南蒙古喀喇沁、东土默特部的游牧地,‚察哈尔国‛游牧地,

卫拉特人各部的游牧地等,以及清代的蒙古地图文献,收录论文 6 篇。本书所涉及的时

段涵盖明清两代,以清代为主。作者利用了包括满文、蒙古文、汉文、藏文在内的多语种文本,并对史料的性

质、层次和价值进行了综合把握。本书属‚欧亚古典学研究丛书‛,作者另有《青册金鬘:蒙古部族与文化史研

究》一书,与本书共同列入该丛书出版。

外文部分 1. Many Faces of Mulian: The Precious Scroll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Author: Rostislav Berezkin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2

ISBN: 9780295742519

The story of Mulian rescuing his mother‘s soul from hell has evolved as a narrative over

several centurie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baojuan (precious scrolls) genre. This genre, a

prosimetric narrative in vernacular language, first appeared around the fourteenth century and

endures as a living tradition. In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Mulian story, Rostislav Berezkin

illuminates changes in the literary and relig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re. He also examines material from other

- 41 -

Page 4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6

for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rom modern performances of baojuan, tracing their transformation from tools of

Buddhist proselytizing to sectarian propaganda to folk ritualized storytelling. Ultimately, he reveals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baojuan as a type of performance literature that had its foundations in multiple literary traditions.

2. Interfamily Tanci Writing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Bonds and Boundaries

Author: Yu Zhang

Publisher: Lexington Books

Publication Date: 2017-12

ISBN: 9781498557856

The book frames three once widely-read tanci fiction (a type of lyrical narrative) from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Meng ying yuan (1843), Yu xuan cao (1894), and Jing zhong zhuan

(1895), as interrelated texts composed by three generation of members from one extended

gentry family in South China.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family bonds, this book uses the three

tanci works, authored by a mother, her daughter, and a nephew, to examine the history of how the changing aesthetics

of tanci developed over China‘s turbulent nineteenth century. It also demonstrates how the three writers used the genre

of tanci to blur the boundaries of orthodox Confucian norms, in order to depict the evolving nature of gendered power

relations at the dawn of China‘s modernity.

3.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in Hong Kong

Editor: Yip Ka-che, Wong Man Kong, and Leung Yuen Sang

Publish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2

ISBN: 9789629968366

This book chronicles the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in Hong Kong from 1842 to 1980. The

editors provide a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important events, policies, institutions, and advances

in technology related to health developments in colonial Hong Kong. Colonial health poli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orld wars differed markedly as postwar conditions offered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4. Imagining Qianlong: Louis XV’s Chinese Emperor Tapestries and Battle Scene Prints

at the Imperial Court in Beijing

Author: Florian Knothe, Pascal-François Bertrand, Kristel Smentek, and Nicholas Pearce

Publisher: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1

ISBN: 9789881902498

This book accompanies an exhibition highlighting four of the magnificent chinoiserie

tapestries of Chinese Emperor Qianlong, woven after designs by François Boucher at the

famous Beauvais manufactory from 1758–1760. The large and well-preserved textiles form part

of the royal French commission by King Louis XV, objects of which were presented to Qianlong in 1766.These

celebrated tapestries are joined by another historic set of culturally related depictions in print: The Battles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The engravings were ordered by Qianlong, drawn by Jesuit painters at the Imperial Court in Beijing

and then printed in Paris 1769–1774. The ―culture‖ of these prints follows King Louis XIV‘s influential images of the

Histoire du Roi and presents Qianlong as both a war hero and as the undisputed leader of China in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 42 -

Page 4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7

5.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g China: A Quantitative Study, 1661-1911

Author: Shi Zhihong

Publisher: Brill

Publication Date: 2017-10

ISBN: 9789004354920

The book offers for the first time an overview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g China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eing by far the largest sector in one of the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understanding its development is crucial not only for agricultural studies, but also to

advance economic debates such as on the Great Divergence. Combining the recent quantitative

paradigm with the more traditional scholarly approach, this book uses a great number of primary sources to arrive at

new and revised estimates of crucial indicators such as land acreage, crop yield, pasture, and total output. Its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a ser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 occurred since the mid-Qing, where agriculture was

increasingly less able to feed a growing population, which was a majo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growing crisis in the

rule of the dynasty.

6. A Frontier Made Lawless: Violence in Upland Southwest China, 1800-1956

Author: Joseph Lawson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0

ISBN: 9780774833691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the region of Liangshan in southwest China

was plagued by violence. Indigenous Nuosu communities clashed with Han migrants,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states, and local warlords. Large numbers of Nuosu and Han were kidnapped

and killed in conflicts over property and captive-taking raids mounted by Nuosu clans and local

state authorities alike. The first English-language history of Liangshan, A Frontier Made Lawless challenges the view

that the persistent turmoil was the result of population pressures, opium production, and the growth of local

paramilitary groups. Instea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conflict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a common framework for

dealing with disputes over land tenure. This was in turn compounded by the repeated destabilization of the region,

which was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violence elsewhere in China. Drawing on a range of sources including court

records, locals‘ memoirs, regional government records and surveys, and Nuosu epic poetry, the author adds new

insights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to the study of conflict in Liangshan.

7. The Laws and Economics of Confucianism: Kinship and Property in Preindustrial

China and England

Author: Taisu Zhang

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0

ISBN: 9781107141117

Tying together cultural history, legal histo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book offers

an argument as to why Chinese and English pre-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nt down

different paths. The dominance of Neo-Confucian social hierarchies in Late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China, under which advanced age and generational seniority were the primary determinants of

sociopolitical status, allowed many poor but senior individuals to possess status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highly

disproportionate to their wealth. In comparison, landed wealth was a fairly strict prerequisite for high status and

- 43 -

Page 4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8

authority in the far more ―individualist‖ society of early modern England, essentially excluding low-income

individuals from secular positions of prestige and leadership.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social difference had major

consequences for property institution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8. Western Medicine for Chinese: How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Author: Faith C. S. Ho

Publisher: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10

ISBN: 9789888390946

The founders of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HKCM) had the lofty

vision of helping to bring Western science and medicine to China, which, they hoped,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larger objective of modernizing the nation. That this latter goal was partly

realized through the non-medical efforts of its first and most famous graduate, Dr. Sun Yat-sen, is a well-known story.

Faith C. S. Ho‘s Western Medicine for Chinese brings the focus back to the primary mission of HKCM by analyzing its

role in the transfer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across cultures. It offers a detailed account of how the

pioneering staff of the college and the fifty-nine graduates besides Dr. Sun overcame significant obstacles to enable

Western medicine to gain wider acceptance among Chinese and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services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ome of these Chinese doctors went on to practise medicine in China, but arguably the

college had made the most lasting impact on Hong Kong. Ho observes that the timing of the founding (1887) and the

closing (1915) of the college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strategic. The late nineteenth-century beginning allowed

enough time for HKCM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edical training in the city. Later, the college was ready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hich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ubsequent

so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city.

9. Chinese Middlemen in Hong Kong’s Colonial Economy, 1830-1890

Author: Kaori Abe

Publisher: Routledge

Publication Date: 2017-9

ISBN: 9781138684409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Hong Kong colonial economy is that it was dominated by

Western companies, notably the great British merchant houses, and that these firms enlisted

support from Chinese middlemen - the compradors - who were effectively agents working for

the Western firms. This book, which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ompradors and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functions over the full period of colonial rule in Hong Kong, shows that compradors existed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British rule in 1842, discusses their economic and social roles in the colonial economy, roles

which included activities for Western firm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o support compradors‘ own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outlines how the comprador system evolved. Overall, the book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prador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s economy and society, that they were active participants, not just

passive servants of Western companies.

10. Desultory Notes on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of China, and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Illustrated with a

Sketch of the Province of Kwang-Tung, Shewing its Division into Departments and Districts

- 44 -

Page 4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49

Author: Thomas Taylor Meadows

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9

ISBN: 9781108080484

Inspired by the lectures in Munich of the German orientalist Karl Friedrich Neumann,

Thomas Taylor Meadows (1815-1868)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in 1841, with

the aim of entering British service. He arrived in China early in 1843 and rose quickly to the

post of consular interpreter at the key treaty port of Canton (Guangzhou), where he remained

for several years. During this time, he developed a kee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ffairs,

shrewdly cultivating an intelligence network of amenable informants. First published in 1847, this work addresses

diverse topics, ranging from th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written and spoken Chinese, through to the nature of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 in Canton province.

11. Shaping Modern Shanghai: Colonialism in China’s Global City

Author: Isabella Jackson

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9

ISBN: 9781108419680

The book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lonialism in China through a fresh examination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This was the site of key development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economic growth, rising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Sino-Japanese conflict. Managed by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854-1943),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as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imperial governments. The author defines Shanghai's unique, hybrid form of

colonial urban governance as transnational colonialism. The Council was both colonial in its structures and subject to

colonial influence, especially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yet autonomous in its activities and transnational in its personnel.

12. Civilizing the Chinese, Competing with the West: Study Societies in Late Qing China

Author: Chen Hon Fai

Publish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8

ISBN: 9789629966348

This book uncovers the history of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ctivism in China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study societies against the context of the

declin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widespread social unrest, and the encroachment of Western

imperialism. The study societies in Beijing, Hunan, Shanghai and elsewhere were organized

around the goal of defending and reinven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reaction to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egemony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13. The Early Dutch Sinologists (1854-1900): Training in Holland and

China, Func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Indies (2 vols)

Author: Koos Kuiper

Publisher: Brill

Publication Date: 2017-7

ISBN: 9789004228870

- 45 -

Page 5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0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give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studies and work of the 24 Dutchmen trained as ―interpreters‖

for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efore 1900. Most began studying at Leiden University, then went to Amoy to study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Their main functions were translating Dutch law into Chinese, advising the courts on

Chinese law and checking Chinese accounts books, later also regulating coolie affairs. Actually their services were not

always appreciated and there was not enough work for them; later many pursued other careers in the Indies

administration or in scholarship. This study also analyses the three dictionaries they compiled. Based on a wealth of

primary sources, it gives a fascinating picture of personal cross-cultural contacts.

14. The Remarkable Hybrid Maritime World of Hong Kong and the West River Region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Author: Henry Sze Hang Choi

Publisher: Brill

Publication Date: 2017-7

ISBN: 9789004341173

Focusing on the hybrid maritime world of Hong Kong, Pearl River Delta and West River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late Qing period, this book tells a trading and competition story of

previously unknown private Chinese traders and junk masters. This challenges the prevailing

view of the domination of China‘s maritime trade by modern foreign steamships. Making use of unpublished Kowloon

Maritime Customs and British diplomatic records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shows how these

private Chinese traders flexibly adopted to the foreign-dominated maritime customs agencies and treaty port system in

defending their Chinese homeland stronghold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economic power.

15. Companions in Geography: East-West Collaboration in the Mapping of Qing China

(c.1685-1735)

Author: Mario Cams

Publisher: Brill

Publication Date: 2017-7

ISBN: 9789004345355

The author revisits the early 18th century mapping of Qing China, without doubt one of the

largest cartographic endeavours of the early modern world. Commonly seen as a Jesuit initiative,

the project appears here as the result of a convergence of interests among the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Jesuit order, and the Kangxi emperor (r. 1661-1722). These connections inspired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scientific practices and led to a period of intense land surveying, executed by

large teams of Qing officials and European missionaries. The resulting maps and atlases, all widely circulated across

Eurasia, remained the most authoritative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continental East Asia for over a century.

16. Women’s Poetry and Poe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Dialogic Engagement

Author: Haihong Yang

Publisher: Lexington Books

Publication Date: 2017-5

ISBN: 9781498537865

This book examines women-authored poetry and poetic critic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t

provides close readings of original texts to explore the poetic forms and devices women poets

employed, to place their work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wider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period, and to

- 46 -

Page 5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1

analyze how they asserted their own agency to negotiate their literary,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cerns. The author also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women‘s poetic creations and existing male scholars‘ discourses and probes how

these interactions generated innovative self-identities and renovations in poetic forms and aesthetics.

17. Dispelling the Darkness: A Jesuit’s Quest for the Soul of Tibet

Authors: Donald S. Lopez & Jr. Thupten Jinpa

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4

ISBN: 9780674659704

In a remote Himalayan village in 1721, the Jesuit priest Ippolito Desideri awaited permission

from Rome to continue his mission to convert the Tibetan people to Christianity. In the

meantime, he forged ahead with an ambitious project: a treatise, written in classical Tibetan,

that would refute key Buddhist doctrines. If he could convince the Buddhist monks that these

doctrines were false, thought Desideri, he would dispel the darkness of idolatry from Tibet. Offering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historical encounter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Buddhism, the book brings Desideri‘s Tibetan writings

to readers of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study provides extended excerpts from Inquiry concerning the Doctrines of

Previous Lives and Emptiness, Desideri‘s unfinished masterpiece, as well as a full translation of Essence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 companion work that broadens his refutation of Buddhism. The author‘s detailed commentary

reveals how Desideri deftly used Tibetan literary conventions and passages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to make his case.

18. 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Author: Steven B. Miles

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17-2

ISBN: 9780674975200

The book describes the circulation of people through West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between

the late 17th and mid 19th centurie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spora and

empire in an upriver frontier, and the role of migration in sustaining families and lineages in the

homeland of what would become a global diaspora. This book explores a set of diasporic

practices ranging from the manipula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to the maintenance of split families.

19.《イエズス会士と普辫の帝国―在華宣教師による文明の翻訳》

作者:新居洋子

出版社: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出版日期:2017 年 11 月

ISBN: 9784815808891

カトリック拡大のため東方に渡った宣教師らが、巨大な清朝に見出したものは何か。

中国古来の世界像や学術は、キリスト教の教義や勃興する科学と結びつくのか。共通言

語から統治体制や歴史編纂まで、新たな帝国像を描き出した 18 世紀のアミオを軸に、

「文明の翻訳」の実相を捉える力作。思想のグローバルヒストリー。

20.《明清のおみくじと社会関帝霊籤の全訳》

作者:小川阳一

出版社:研文出版

- 47 -

Page 5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2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 9784876364251

『関帝霊籤』(関羽のおみくじ)を、背景となった明清の社会における流行状況、歴

史的経緯、形態体裁、思想内容などを紹介することで、当時の人々の心の有りようと暮

らしぶりを解明する。『関帝霊籤』全百籤(本)の現代語訳は日本初の全訳。

21.《G〃E〃モリソンと近代東アジア:東洋学の形成と東洋文庫の蔵書》

编者:冈本隆司

监修: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

出版社:勉誠出版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ISBN: 9784585221890

アジア地域の歴史文献 95 万冊を有する東洋学の拠点、東洋文庫。その蔵書形成の基

盤には、ひとりのジャーナリストの存在があった―。清末民国初という激動の時代を中

国で過ごし、東アジアと世界をつないだ G〃E〃モリソン。各地に残された資料、書籍

を中心とした比類なきコレクション、そして近年研究の進展を見せる貴重なパンフレット(小冊子)類を紐

解くことにより、時代と共にあった彼の行動と思考を明らかにし、東洋文庫の基底に流れる思想を照射する。

22.《国宝の政治史:「中国」の故宮とパンダ》

作者:家永真幸

出版社:东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4130261562

近代国家「中国」が,どのようにして故宮とパンダを国宝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したの

か?その歴史的変遷を考察し,本来的には恣意的な線引きにすぎない近代国家の「領

土」や「国民」の境界線が,現代においていかに固定化され,維持されているのか,

本書を通じてその一端を解明する。

23.《朝鮮外交の近代:宗属関係から大韓帝国へ》

作者:森万佑子

出版社: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出版日期:2017 年 8 月

ISBN:9784815808839

朝鮮はなぜ、東アジア政治の焦点となるのか。中華と近代の結節点に位臵し、摩擦の

なかから生み出されていった外交の論理をその起源から解明。外政機構の形成から大韓

帝国の成立までを一貫した視座でとらえ、激動の東アジア国際関係史のなかで決定的な

位臵を占めた姿を浮かび上がらせる。

24.《華南中国の近代とキリスト教》

作者:土肥步

出版社:东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ISBN: 9784130261548

教育や慈善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の布教活動と広州地域社会の人的ネットワークが

- 48 -

Page 5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3

交差する歴史の一断面を新出の宣教師史料から描き出す。送金や募金を通じた華僑社会と中国人キリスト教

徒のつながりを示し,国家や社会を超えた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歴史叙述によって中国キリスト教史を切

り開く。

其他中文著作

《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 冯天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208138742

《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简体版) 邱澎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 12 月 9787308171380

《清代商业史》(修订版) 郭蕴静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501354887

《近代传教士中医译介活动及影响研究》 范延妮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567223271

《清代直隶政区变迁》 衣长春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010183169

《清代广西地区民间信仰、族群与区域社会研究》 滕兰花、胡小安 民族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105149551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研究》 周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520312967

《清代学者名儒与陕西地方志的修纂》 王雪玲 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030470188

《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 刘瑞濮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 年 12 月 9787518042036

《清史》 倪玉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303208210

《明清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陈锋、张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16138724

《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 吴琦、肖丽红、杨露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20304719

《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 黄永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20301176

《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 程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520312288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 刘凤云、江晓成、张一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300249568

《清代循吏研究——以〈清史稿·循吏传〉为中心》 王昌宜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66414823

《清代仓库律例研究》 闫文博 法律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19716066

《清代宫廷演剧史》 杨连启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03964022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 石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32586202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总目·索引·提要》 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01362424

《清代文话研究》 蔡德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520306959

《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清代卷)》 朱志荣、杨明刚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010177663

《清代藏事诗研究》 顾浙秦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9787306061843

《晚清以降:西力冲击下的社会变迁》 苏生文 商务印书馆 2017 年 10 月 9787100140317

《优游坊厢: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闲消费与空间变迁》(简体版)巫仁恕 中华书局 2017 年 10 月 9787101125405

《幕僚与世变:〈赵凤昌藏札〉整理研究初编》 李志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208145931

- 49 -

Page 5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4

《海外遗民竟不归:明遗民东渡研究》 韦祖辉 商务印书馆 2017 年 10 月 9787100146876

《核心与边缘——清代前中期民族文教政策研究》 许可峰 民族出版社 2017 年 10 月 978710515044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修订本) 傅林祥、林涓、任玉雪、王卫东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309127034

《明清时期中原城镇发展研究》 徐春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20104951

《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 邱澎生、陈熙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49599387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杨银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20312592

《世态与心态: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 田正平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44476843

《晚清女权史》 方祖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308167833

《近代江南社会保障机构的经费收支与运作研究》 黄鸿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20309875

《锦屏文书与清水江木商文化》 单洪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62077510

《茹古涵今——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 赵琰哲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7 年 9 月 9787549416882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 冯天瑜、黄长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16133170

《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 袁蓉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32649822

《互动与共享:清代苗疆社会转型之理讼调适》 程泽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09380574

《明清刑事证据制度研究》 杨晓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62077138

《铿锵之美——清代金石书画艺术及美学研究》 崔迎春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19415983

《清代老学史稿》 方勇 学苑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9787507752090

《道光时代汉学研究》 陆益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208145917

《清代八旗汉军研究》 孙静 民族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105149803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孙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9787020123520

《大清帝国》 [日]增井经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20104166

《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日]小岛晋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09755709

《清末维新派人物致山本宪书札考释》 吕顺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313172099

《宣南会馆与清代进士》 李金龙 学苑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07753394

《平等的所以然:卢梭平等观与清末民初思想界》 文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20302531

《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 张钟月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209104821

《从兴盛到衰败:近代中国民信局(1866-1934)》 徐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20303453

《中国传统社会坟山的法律考察——以清代为中心》 李哲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62075660

《清代广西民间信仰、族群与区域社会研究》 滕兰花 民族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105149551

《掌土治民——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演进研究》 彭洪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520300025

- 50 -

Page 55: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5

《江南城镇通史(清前期卷)》 王日根、陈国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208144507

《江南城镇通史(晚清卷)》 戴鞍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9787208144514

《清代今文经学新论》 黄开国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010174372

《近代报刊与诗界革命的渊源流变》 胡全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301280560

《清代小说探论》 朱萍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511545169

《清代京剧史料学》 吴新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503492914

《清代违制律研究》 杨立民 法律出版社 2017 年 5 月 9787519709488

《清代满城历史地理研究》 朱永杰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7 年 4 月 9787513036528

《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中的西方形象》 刘小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3 月 9787308166577

《清代云南诗学研究》 李潇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3 月 9787516196403

《清代中国西南戏曲时空流变研究》 陈季君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3 月 9787566012852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卜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年 2 月 9787020122448

《清代刑事裁判司法论证研究——以刑部命案为中心的考察》 罗洪启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2 月

9787562072416

《清代法律体系辨析》 刘广安、沈成宝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 月 9787562072034

《清代理藩院的法律功能研究》 王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 月 9787520306683

《权力话语下的身体规训与社会变革:以近代服饰、辪发和缠足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王雅娟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2017 年 1 月 9787516199435

《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系谱研究》 王卫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 月 9787520303941

《清代女性诗学与文化》 聂欣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 年 1 月 9787519223328

- 51 -

Page 56: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6

论 文

《清史研究》2017 年目录 2017 年第 4 期

学术专论

乌云毕力格 小人物、大舞台与大角色: 罗布藏舒努和十八世纪欧亚卫拉特汗国与清

朝关系

祁美琴 从清代满蒙文档案看‚非汉‛群体的中国观

邓庆平 清代直隶的旗地圈补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清代卫所变革为中心

刘仲华 清代圆明园轮班奏事及御园理政的合法性困境

张 循 谁是清学开山祖?———从阎若璩论钱谦益看明清之际考证学的兴起

罗军凤 王韬春秋历学的学术背景及其学术交往

林秋云 ‚变质‛的慈善:晚清沪北栖流公所初探

严新宇 职业化差役:清中叶以后的巴县坊厢保正

读史札记

高树伟 《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教官‛辨伪

孔 勇 ‚夫人‛何以成‚公主‛? ‚乾隆公主嫁孔府‛说及相关问题新辨

关 康 满文版《天神会课》考

学术动态

朱 浒,刘素敏 2016 年清史研究综述

2017 年第 3 期

学术专论

邱仲麟 清代北京煤炭开采与矿工受虐事件

白诗雅 医生、理发手术匠与保教权在华利益——耶稣会士卢依道与高竹在清朝的宫廷

(曹晋 译)

王敬雅 清前期满洲官员升转问题研究

陈 晨 巡察御史与雍正朝政治

裴丹青 清代省友、司院书吏与州县省事

王 雁 晚清六部司官公务生活的时与空——以刑部司官唐烜为中心

陈国保 ‚驰驱臣分敢言劳,事济功成皆国庆‛——清代越南入华使臣的考察

云 妍 从数据统计再论清代的抄家

李昕升,王思明 清至民国美洲作物生产指辬估计

读史札记

徐 凯 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

刘文华 ‚朱批记载‛考

2017 年第 2 期

学术专论

多罗宁 晚清时期的官修历史

李细珠 再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与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姚 敏 清代功牌制度考论

张振国 论清代‚苗疆缺‛的演变——以贵州省所属文官为中心

- 52 -

Page 57: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7

李大海 ‚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明清州制新解

华 立 清代陕甘地区回民向新疆的迁徙流动——以乾隆时期的事例为中心

芦婷婷 阿尔泰军台的帮台抗差研究

桂 涛 ‚崇德改制‛与‚丙子之役‛:朝中交往中的正统性问题

解江红 清代广州贸易中的法国商馆

邱志红 ‚鬼话‛东来:‚红毛番话‛类早期英语词汇书考析

岳 岚 晚清社会变迁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张爱东 评庚子之乱中开平矿务局的危机应对

读史札记

吴元丰 清初琉球国王舅马宗毅使华及其意义

巴〃巴图巴雅尔 佛教与政治之间:土尔扈特汗‚精进修行‛汉字官印考

2017 年第 1 期

学术专论

杨念群 痛打‚时文鬼‛——科举废止百年后的省思

孟巍隆 《群经平议》版本通考:以俞樾手稿本残卷为重点论述

细谷良夫 三藩之乱《平定诏》颁布之后——耿精忠与尚之信

(张永江 译)

赵 虎 政务处与辛丑回銮前的新政举措

韩 祥 被遮蔽的‚钱赈‛:清代灾赈中的货币流通初探

江晓成 清代的京债与地方吏治

张朝阳,曹树基 法律与市场:乾嘉时期鄱阳湖区‚曹杨讼案‛研究

董笑寒 清代男性之间的情欲研究

读史札记

何 瑜 圆明五园之一春熙院遗址考辨及其他

杨 珍 ‚皇父摄政王‛新探

雷 平 《四库全书总目〈四书反身录〉提要》的历史脉络

新书评介

滕绍箴 一部开拓性的清史力作——评《满洲认同‚法典‛与部落双重构建》

Late Imperial China《清史问题》2017 年目录

Volume 38, Number 2, December 2017

Scott Relyea, Indigenizing International Law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n the Sino-Tibetan Borderland

James Bonk, Loyal Souls Come Home: Manifest Loyalty Shrines and the Decentering of War

Commemoration in the Qing Empire (1724-1803)

Meng Zhang, Financing Market-Oriented Reforestation: Securitization of Timberlands and

Shareholding, Practices in Southwest China, 1750-1900

Emily Mokros, Conference Note: Anxieties of Abundance: Sources and Methods for Qing Studies in the Digital Age

Volume 38, Number 1, June 2017

Hu Ying, Enemy, Friend, Martyr: Commemorating Liangbi (1877-1912), Contesting History

- 53 -

Page 58: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8

S.E. Kile, Kristina Kleutghen, Seeing through Pictures and Poetry: A History of Lenses (1681)

Yuanchong Wang, Civilizing the Great Qing: Manchu-Korean Relation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Empire,

1644-1761

Peter Thilly, Opium and the Origins of Treason in Modern China: The View from Fujian

清史论文分类索引

(接上期)

政治

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 朱文亮 历史研究 2017:5

丁未皖案与清末政局 安东强、姜帆 历史研究 2017:4

清代中后期州县衙门‚叙供‛的文书制作——以《南部档案》为中心 吴佩林 历史研究 2017:5

李鸿章《回埠札》及其早年仕途补正 伏冲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6

清代内务府案件管辖权初探——以慎刑司奏案为例 张剑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论雍正帝相度‚万年吉地‛的几个问题 林乾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坤宁宫萨满祭祀特点考析 宋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袁世凯《请速定大计折》与清帝退位 桑兵 近代史研究 2017:6

《杭州驻防瓜尔佳氏上皇太后书》作者考析 贾小叶 近代史研究 2017:6

福禄诺节略与中法战争两个阶段的转变——从《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说起 张振鹍 近代史研究 2017:4

赈务对洋务的倾轧——‚丁戊奇荒‛与李鸿章之洋务事业的顿挫 朱浒 近代史研究 2017:4

奕劻与庚辛议和 朱英、唐论 史学集刊 2017:5

吴达海揭帖的发现与《顺治律》制定过程新考 胡祥雨 历史档案 2017:4

清前期鳌拜家族佐领承袭与联姻情况刍探 刘金德 历史档案 2017:4

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密案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档案 2017:3

同治朝郑亲王承志档案选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档案 2017:3

清朝抬旗、降旗、换旗述论 陈力 历史档案 2017:4

清朝皇帝对金朝陵寝的祭祀 邓涛 历史档案 2017:3

清代甘肃循化厅乡约职能探析 李稳稳 历史档案 2017:3

论乾隆朝对东北的封禁 陈跃 历史档案 2017:3

移花接木:庚子‚归政照会‛的庐山真面目 唐论 史学月刊 2017:11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 曾业英 史学月刊 2017:9

晚清史研究百年回眸与反思 崔志海 史学月刊 2017:8

晚清史研究的‚深翻‛ 朱浒 史学月刊 2017:8

载沣与清末海军的‚兴复‛ 李学峰 史学月刊 2017:7

袁世凯督直与天津城市早期现代化 张华腾 史林 2017:6

乡保制与地方治理:以乾嘉道时期巴县为中心 严新宇、曹树基 史林 2017:4

順治朝における旗人の法と刑罰——内閣題本を中心に—— 王天馳 東洋史研究 Vol.76, No3(2017-12)

论文选自《历史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近代史研究》《历史档案》《史林》《史学集刊》《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西域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中华文

史论丛》《文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月

刊》,台湾地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法制史研究》《古今论

衡》《新史学》,日本《東洋史研究》《東洋学報》《史学雑誌》《歴史学研究》《史林》《東方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

美国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Journal of Early Modern History,荷兰 T’oung Pao 等。

- 54 -

Page 59: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59

社会

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 杜正贞 近代史研究 2017:4

清代漕运水手群体初探 曹金娜 历史档案 2017:3

超越真假:元清两代河津干涧史氏宗族的历史建构——兼论金元以来华北宗族史研究的开展 张俊峰、裴孟华 史

林 2017:6

黄勋伯与 20 世纪初的上海 徐涛 史林 2017:5

从游戏场看近代上海的全球想象 季凌霄 史林 2017:5

开埠初期上海英租界道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罗婧 史林 2017:5

明清城隍封爵考 张传勇 史林 2017:5

从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看地方志女性历史书写的模式化 周毅 史学史研究 2017:3

近代上海万国商团之华员群体 徐涛 史学月刊 2017:10

论清代江西农村社会的溺女之风与宗族应对 施由明 中国农史 2017:5

明清徽州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以《鼎元文会同志录》为中心 刘道胜 中国史研究 2017:4

共赏与建构: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常建华 文史哲 2017:4

‚言语‛文化兴起与清末社会之变——以口语传播为中心的思考 程丽红 学术月刊 2017:8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迁祖记忆 游欢孙 学术月刊 2017:11

巫术、技术与污名:晚清教案中‚挖眼用于照相‛谣言的形成与传播 王宏超 学术月刊 2017:12

晚清民国清徐县王氏家族分家析产初探 郝平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清季日本女性教习拾遗 孙长亮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Vol.29, No.1(2017-6)

明代以降的痘神庙与痘神信仰 邱仲麟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Vol.88, No.4(2017-12)

城市、避暑与海滨休旅:晚清至 1930 年代的北戴河 潘淑华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Vol.95, No.1(2017-3)

城市指南与近代青岛的空间变迁(1898-1949) 马树华、赵成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Vol.95, No.1(2017-3)

清末『申報』に見る律師観の進展と訟師観の推移——訟師から律師へ(一) 夫馬進 東方学 Vol.134(2017-7)

清代の墳樹紛争に見る福建宗族の資源獲得戦略——清流安豊羅氏を例とし 魏郁欣 東方学 Vol.134(2017-7)

经济

同治晚期直隶赈务与盛宣怀走向洋务之路 朱浒 历史研究 2017:6

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崔志海 历史研究 2017:6

从榷税到夷税:1843-1854 年粤海关体制 任智勇 历史研究 2017:4

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 周健 近代史研究 2017:4

清代咸同年间湖南东征局兴废考析 王静雅 近代史研究 2017:4

商业网络、信贷约束和低质量陷阱——从茶栈放款制度看近代上海茶叶贸易 王大中、张跃 史林 2017:4

从旅津晋商碑刻看清代天津集散中心地位的形成 张利民 史林 2017:4

清代财政的畸形货币化 周育民 史学月刊 2017:8

试析明清山西折亩——兼论清代山西田赋地亩的形成 张青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3

歙县田面权买卖契约形式的演变(1650-1949 年) 赵思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山林经济变动与信贷契约书写的演变——清代歙县璜尖村的个案研究 黄忠鑫 中国农史 2017:6

近代上海的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探析——以煤烟为中心的考察 裴广强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Vol.97, No.3

(2017-9)

边疆民族

多元族群与国家建构:清代回疆治理的问题与省思 白京兰、张建江 西域研究 2017:3

清代哈密厅建臵沿革与西北地区的权力制衡 鲁靖康 西域研究 2017:3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研究述评 刘壮壮 西域研究 2017:3

- 55 -

Page 60: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0

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 扎洛、敖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7:4

从满文档案看洪扎与清朝宗藩关系的建立 陈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7:4

元明清三代治理甘青多民族走廊之比较 李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7:3

清代彝族名称考 龙圣 历史档案 2017:3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勘分中越边界中的观念变迁与措臵纠葛 吴智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4

《西域闻见录》所载伊犁至乌什之‚冰岭道‛考释 陈海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3

清代外モンゴルのセチェン・ハン部における盟界画定の経緯——牧地紛争に関する公文書を手掛かりに——

朝魯孟格日勒 史林(日本) Vol.100, No.3(2017-5)

中外关系

清朝驻日使领与朝鲜‚朝士视察团‛张礼恒 近代史研究 2017:6

从《日记言行》手稿看梁发的宗教观念 司佳 近代史研究 2017:6

华洋如何同税:近代所得税开征中的外侨纳税问题 魏文享 近代史研究 2017:5

天险变通途: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在中国沿海的水文调查 王涛 近代史研究 2017:4

从《福次咸诗草》新证圆明园初次被烧时间 王珂 历史档案 2017:4

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的信函 褚若千 历史档案 2017:3

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获赔款的分配方案——以法国外交部档案为基础史料的考察 吕颖 史林 2017:5

19 世纪中后期海外华人的‚被印象‛分析——以新西兰华人华侨为中心 赵晓阳 史学集刊 2017:4

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王建朗 史学月刊 2017:7

国史、国际关系史与全球史: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视角 吴义雄 史学月刊 2017:7

英国在华传教政治的地方实践:福州乌石山案再研究 杨卫华 学术月刊 2017:12

19 世纪英属印度对喀喇昆仑通道探查测绘考述 恽文捷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4

伯希和与清代官员学者的交往(1906-1909 年) 王楠 西域研究 2017:4

论现代国际法视野下的《马关条约》 高全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乾隆朝初通巴达克山考——兼论准噶尔遗产与清朝中亚外交之初建 马子木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Vol.88, No.2(2017-6)

上海公共租界会审章程的制定及其实际作用——基于英国国家档案馆档案的研究 陈同 史林 2017:6

学者外交官:意大利人罗斯在中国,1908-1948 张力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Vol.96(2017-6)

一六八九年ネルチンスク會議——ロ清兩國の國境交渉—— 松浦茂 東洋史研究 Vol.76, No.2(2017-9)

清朝〃ベトナム国境と越境する海賊 豊岡康史 歴史学研究 No.963(2017 増刊号)

Saeyoung Park, Long Live the Tributary System! The Future of Studying East Asian Foreign Relation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77, No.1(June 2017)

Hendrik Spruyt, Collective Imagi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of the Chinese Tributar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77, No.1( June 2017)

System Saeyoung Park, Me, Myself, and My Hegemony: The Work of Making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a Reality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77, No.1 (June 2017)

David C. Kang 강찬웅, Response: Theory and Empirics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77, No.1 (June 2017)

文化学术

如何救孩子——《蒙师箴言》与清末童蒙之教 瞿骏 史林 2017:6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宫廷水嬉、水戏与水台 张帆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6

《喜溢秋庭图》考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6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生平补正 王怀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5

- 56 -

Page 61: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1

取象与存古——晚清全形拓的两种审美视角 郭玉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5

从全州到宣城:石涛早年行迹与创作探微 谈晟广、方闻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明清皇家旋子彩画形制分期研究 曹振伟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西藏哲蚌寺措钦大殿二楼十六罗汉壁画初探——兼论与清宫同一题材唐卡之间的关系 熊文彬、孜强〃边巴旺堆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吴大澂玉器收藏和清代古玉作伪——从上海博物馆馆藏实物及文献记载出发 谷娴子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北京市出土万历款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盖罐 周高亮、李仅录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的修复——兼及修复与研究保护的一体性 杨泽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4

学、政、教:晚清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章清 近代史研究 2017:5

晚清重臣吴廷芬神道碑拓本考释 唐宸 历史档案 2017:4

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著作《钦定格体全录》探赜 杨奕望 历史档案 2017:4

嘉庆朝《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考 琚小飞、王昱淇 历史档案 2017:3

清代咸安宫官学档案(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档案 2017:3

清代武状元籍贯与地域分布 王金龙 历史档案 2017:4

海东之国与未见之书:试论抄本《论语征》及其相关问题 曹南屏 史林 2017:6

《经史杂记》真伪考 司马朝军、王朋飞 史林 2017:6

孙中山与天命论 叶斌 史林 2017:5

章太炎早年参加书院课艺活动钩沉 熊月之 史林 2017:4

严复在《大公报》上的一则佚函及相关问题考辨 冯志阳 史林 2017:4

乾隆年间陈琮《永定河志》考 赵卫平 史学史研究 2017:4

赵翼的‚唐宋史学变革‛思想及其对内藤湖南的影响 单磊 史学史研究 2017:3

翻译科与清代驻防八旗的仕进 马子木 史学月刊 2017:10

胡汉民主权国家论与留日国际法教育 陈健 史学月刊 2017:8

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戴鞍钢 史学月刊 2017:8

清代佛教史学批评述论 曹刚华 史学集刊 2017:4

明清学术转换的桥梁与清初学术主流:论清初新理学 王坚 文史哲 2017:6

清初朱子学对于王学心性论的融摄——以李光地理学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方遥 文史 2017:3

乾隆朝《孔氏家仪》禁毁案新探——基于礼仪冲突与官绅矛盾双重视角的研究 孔勇 文史 2017:3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论章学诚的知识分类 章益国 学术月刊 2017:11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初期《申报》研究之二 黄旦 学术月刊 2017:10

明清才女文化与女性读书图研究 李晓愚 学术月刊 2017:10

‚新民说‛与晚清白话文运动——1900 年代的民粹主义辨析 刘东玲 学术月刊 2017:9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 曹南屏 学术月刊 2017:9

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 高玉 学术月刊 2017:9

清末‚历史哲学‛概念的创制 顾少华 学术月刊 2017:7

清词研究的空间与视野 张宏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读《经义述闻〃诗经》札记六则 郭鹏飞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文明竞争思路的开启——郭嵩焘西洋立国本于政教说的时代语境与历史意义 李欣然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7:5

儒教文明的危机意识与保守主题的展开 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略谈康有为先生的思想基础,政治活动和考证学谬论 马悦然 古今论衡 Vol.30(2017-12)

艺术与商品──清末广告书《杏林承露图》考述 曾冠雄 古今论衡 Vol.30(2017-12)

园林、行宫与皇权——乾隆宫廷刊印的皇苑图绘 马雅贞 新史学 Vol.28, No.3(2017-9)

He Bian, An Ever-Expanding Pharmacy: Zhao Xuemin and the Conditions for New Knowledge in Eighteenth-Century

- 57 -

Page 6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2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77, No.2 (December 2017)

Zinan Yan, Routine Production: Publishing Qianlong‘s Poetry Collections, T’oung Pao Vol.103, No.1(2017)

科学与环境

清代新疆的蝗灾与蝗神信仰 王鹏辉 西域研究 2017:4

太平天国战争后浙江省开化县的血吸虫病与移民 顾维方、李玉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3

湿之为患:明清江南的医疗、环境与日常生活史 皮国立 学术月刊 2017:9

- 58 -

Page 63: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3

《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丛刊》第一辑(全 10 册)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 7 月 丛刊主编:陶飞亚 本辑执行主编:肖清和

第一册《治历疏稿初集》

第二册《治历疏稿初集》《治历疏稿二集》《治历疏稿三集》

第三册《函牍举隅》

第四册《函牍举隅》《函牍举隅碎锦注释》

第五册《函牍举隅碎锦注释》

第六册《书契便蒙》《契券汇式》《圣教古迹》

第七册《圣教古史小说鼓词》

第八册《圣教古史小说鼓词》

第九册《上海老天主堂志》《诸巷会修道人表》《越南致命事略》《致命小传鼓词》

第十册《高丽致命事略》《高丽主证》《高丽致命雅歌伯传略》

汉语基督教文献是指自唐贞观九年(635)以来,景教、也里可温、明清天主教、晚清新教等不同时期所形

成的文献,既包括基督宗教自身所‚生产‛的各类‚文本‛,也包括中国社会针对基督宗教的进入所做的‚反应‛

的‚文本‛。在类别上涵盖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各类科学、哲学、神学以及西方文化,也包括各类反教作品。汉

语基督教文献是研究中国基督教史及中国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重要资料,为今天研究与推动基督教中国

化提供了历史资源。本次影印的第一辑《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丛刊》十册,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

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的前期成果之一,全部来自于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内容丰富,不少较为稀见,如

揭示汤若望参与修历全过程的《治历疏稿》三集,展现晚清天主教如何处理涉教公文事务的《函牍举隅》,描绘

晚清各地天主教圣迹的《圣教古迹》,记载越南高丽教案历史的《越南致命事略》《高丽致命事略》《高丽主证》,

还包括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天主教鼓词作品,如《圣教古史小说鼓词》《致命小传鼓词》等。

Page 64: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ac.iqh.net.cn/zazhi/13th201712.pdf · 2020. 9. 14. · 2 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 13 期 (第七卷第二期,2017 年12 月) 编辑委员会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