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立平歌词看民族题材拓展 - swcf.cn · 松州 songzhou 3 版 责任编辑 张汇钰...

1
松州 S ongzhou 3 责任编辑 张汇钰 2019 5 25 版式设计 张汇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以新视角处理旧题材是所有艺术 继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关键是须找 到切入点与创新点并且能进行诗意推 敲。下面是白立平的《深深眷恋的草 原》(节选): 深深眷恋这茫茫草原,这是祖先 留给我珍贵的遗产, 深深眷恋这茫茫草原,这里还留 着祖先久远的梦幻, 多少人为这梦幻消失在长夜,多 少人为他留下悔恨和遗憾, 多少人前仆后继追寻那朝霞,收 留下不曾泯灭的心愿; 啊,属于我,今天的草原,这是祖 先渴望未能实现的遗愿。 深深眷恋它,深深眷恋它,眷恋这 每一束无名花、每一棵无名草, 这充满壮丽,充满感情的草原。 该词表达对草原文化传统及历代 先辈的敬仰,同时包含着悲剧与苍凉 感。词中意境颇有味道,如果在意象 方面进一步筛选,尽可能找到彼此某 些关联,强化个性,指向就会更集中。 具体如:眷恋与“珍贵的遗产”“久远的 梦幻”对应,包含物质与精神、虚与 实。而多少人为此“消失在长夜”“留 下悔恨和遗憾”“前仆后继追寻那朝 霞”“收留下不曾泯灭的心愿”,平添了 悲怆。因悲怆而生眷恋,似乎不如因 悲怆而生感慨、兴叹。虽然后面“祖先 渴望未能实现的遗愿”关联承诺,而结 尾“眷恋这每束无名花、每棵无名草, 这充满壮丽,充满感情的草原”似乎很 难托住,而且,无名花、草与充满壮丽、 感情作为新意理念,需精要透露。这 些都值得推敲。 就抒写眷恋与壮丽的歌词,可以 结合 1993 年的《青藏高原》(张千一词 曲)作为参照: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 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 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 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 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 全词围绕眷恋、庄严构思,诗意到 位,其中把握住对象特质是关键。例 如这首歌比《呼伦贝尔大草原》(克明 作词)虽也把握住草原特色,但只是表 现“我的心爱我的思恋”,显然更丰富、 更接近美的极限。这就是歌词意境拓 展与鉴别的案例。 至今,就全国来看,民族歌曲精品 其实同样有限。据“天地人音乐网”歌 曲排行榜“草原歌曲” 100 首中,真正有 创意的就那几首。而如:包括 2017 登陆央视春晚,由云飞和云朵共同演 唱的《离别草原》以及许多首草原情 歌、恋歌,也谈不上有新意。 赤峰音乐在作词、谱曲、演唱、配 乐等开发上,在民族、流行、美声等类 型上,有底蕴,有生机,有起色。1940 年代的《牧歌》流传至今,成为民族歌 曲经典。几代音乐人都在扎实奋力, 多个新乐队也初露头角。不过也必须 意识到,赤峰音乐首先面临的依然是 自治区内的严峻挑战与转型的艰难与 信心。因为从建国后,许多著名的蒙 古族歌手均已走向全国,冲击力强 劲。赤峰或赤峰籍歌手从新世纪以来 形势喜人,如:闫安在 2007 年参加东方 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并获得全国总决赛 第七名;张玮 2012 年出现在第一季《中 国好声音》第一期的舞台上, 2013 年获 17 届全球华语榜中榜“音乐飞跃歌 手奖”。特别是敖日其楞于 2017 年在 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节目中唱出天籁 之音, 2018 初获“星光大道”年度总冠 军;赵茜 2015 年荣获第三届“群文杯”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组金奖,等 等。不过,包括全区的这些歌手,在本 地成名的尚屈指可数,大多属于“墙外 开花”。这也意味着赤峰乃至内蒙古 在音乐生态建设上需要优化与努力改 善。 推进音乐发展需要行政相关部门 与民间相关组织综合协调,从提高整 体素质着眼,找到切入点,营造有品位 的环境。首先是提升音乐素质更需要 建立正规评价体系,加强报刊杂志的 文艺、文学园地建设等,真切体会人民 文艺为人民。人民不是泛泛的词,而 是各行各业合力中的主导,即使就蒙 古族音乐而言,赤峰也应该找到自己 的优势与特质。甚至还需要注意环境 熏陶,把关引导日常,如:公交车文化 治理、民间文艺提升等。 当然关键是提升词曲队伍建设。 一首歌至少需要好词、好曲、好歌手, 有综合,有侧重。一般讲,词是基础, 曲是锦上添花,歌手是窗口性标志。 就诗、词写作来说,素质养成与历练是 根本,也是长期规划。包括定位与目 标,把握现状与脉络、层级、走向,接轨 接气。同时,创作必须在诗或歌的发 展层级与缝隙中寻求新意。 当下歌坛,歌词探索的核心应该 是拓展世界性与民族化阈值,找到两 者之间诗意增长点。而面对词曲的高 与低、雅与俗之间,总体前者不足、后 者有余的现实,甚至可以不介意曲高 和寡。为时代而歌,不独是颂扬,也包 括紧迫感、忧患感与良知预感。如建 国后,从 1952 年《敖包相会》(玛拉沁夫 词)的纯净民族性,到 1953 年《草原上 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其格词曲)及 文革时蒙古族曲调的《敬祝毛主席万 寿无疆》(集体写词)不断政治化;从 1970 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 的部分回归,再到 1980 年代后逐渐多 元化。其实所有文学、艺术无不如 此。如中国诗歌,从建国初胡风的《时 间开始了》特别的政治抒情,到 1975 郭小川《秋歌》等难得个性,再到被雷 抒雁、叶文福等超越;其后,朦胧诗又 被第五代诗超越等,都是文学门槛的 不断提高。而像《桂林山水歌》等在灾 荒时代不知愁地歌舞升平很难让人设 身处地地认可。 另外,年龄对于诗性抒写并无大 碍,根本取决于自身主体。只要饱蘸 激情、跟进时代与诗前沿,就会焕发诗 歌青春,古有李白杜甫,现代有艾青 《光是赞歌》,都不在话下。期待白立 平有新的诗与词,期待更多的白立平 出现,推进赤峰音乐,走进自治区乃至 走进全国。 从白立平歌词看民族题材拓展 张无为 弘扬六德文化 塑造德善赤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南 朝·梁]刘 勰《文 心 雕 龙· 时 序》 原典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 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 zhūn zhān ),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 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 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 世可知也。 释义 《文 心 雕 龙》是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理 论专著。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 的文学现象,论述了文学中的一些重 要问题。其中,针对文学发展与时代 变迁的关系,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的著名论断。 刘勰认为文学会随着政治的兴 衰而发生变化。如唐尧时代,教化普 及,所以百姓作《击壤歌》,儿童们唱 《康衢谣》。虞舜时代,政治清明,百 姓安闲,于是舜唱出了《南风歌》,群 臣也和他同唱《卿云歌》。成汤圣哲 英明,因而出现了《诗经·商颂·那》中 的颂词。周文王恩德隆盛,这时《周 南》中的民歌,便反映了人们勤劳而 无怨言的精神。但周厉王、周幽王时 期政治黑暗,因而《诗经·大雅》里的 《板》《荡》等诗便充满了愤怒的情绪; 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于是出现了 亡国哀痛的《王风·黍离》。可见,“时 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作品的倾 向,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文化活动遍地 开花,文化生活深入基层,让大家能够 愉悦身心,乐享其中,就是文化惠民的 最大成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红山区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正通过丰富多彩的 群众文化活动,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 让欢乐融入百姓心中。 群众文化活动不是简单的吹拉弹 唱,一场演出既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又要入脑入心,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共 鸣。能打造出这场内容与形式兼容并 包的精彩演出,红山区文化馆的 15 群众文化辅导员功不可没。 林政宇自 1998 年大学毕业后就来 到红山区文化馆,成为了一位群众文化 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在文 艺演出中,各单位、团体来文化馆请求 辅导的情况非常普遍,仅靠自己专业所 学的扬琴演奏知识,完全不能满足文化 馆的工作需求,于是她主动学习主持、 朗诵、舞蹈和键盘类乐器演奏,成了一 专多能手。 “我记得 2004 年的时候,我们接到 一场迎春文艺演出的任务,我负责主 持。我当时很紧张,怕掉链子,所以,每 天晚上等家里人都睡觉了,我就拿着词 在卫生间,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 小到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的表 情、动作都要反复斟酌。”回忆当初的努 力付出,林政宇没有感觉辛苦,反而觉 得内心十分踏实。 从业 20 年,最让林政宇欣慰的并不 是获得了多少奖励和荣誉,而是她编排 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我印象特别 深刻的就是有一年我们举办了一期秧歌 广场舞的培训活动,跳了《荷塘月色》这 支舞蹈。有一天我走在步行街上,看到 有人还在跳这支广场舞,我感觉特别有 成就感。”最近,林政宇正忙着准备即将 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群众文化 系列主题活动,她结合地区实际编排的 秧歌舞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红山区文化馆现有 11 支文艺团 队,文艺志愿者董蕊所带领的牧歌合唱 团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红山区文化 馆退休后,又将身边热爱音乐的老年人 集合在一起,在 2015 年组建了牧歌合 唱团,重新回到她的“娘家”。她说:“因 为文化惠民的政策,文化馆、群艺馆现 在都是免费开放,这就给大家提供了一 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有爱好 音乐的人聚在一起唱唱歌,很高兴很快 乐。” 合唱团组建后不久,就凭借着专业 的演唱水平在基层打响了名号。在代 表自治区到省外参加合唱音乐节时,更 是凭借《草原在哪里》《祝酒歌》两首草 原歌曲一炮而红。“我们在京津冀蒙辽 音乐会上的演出很成功,当时全场给我 们鼓了好几次掌。”说起那次演出时的 盛况,董蕊仍旧很激动。建团 3 年多 来,合唱团不仅获得了多项大奖,还走 出了国门,将红山文明、草原文化,通过 歌声传到了世界各地。对于董蕊来说, 赞誉只是对合唱团专业水平的肯定,将 歌声带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家人”分 享文艺生活才是合唱团的最终目标。 文化惠民,搭好了台子,还得唱好 戏。要让好戏常演不衰,不能光靠 “送”,更要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与保护工作便是“种”,它将文化的 种子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让文化自信 不再是一句口号。 目前,红山区文化馆正在为新挖掘 出的 11 个新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 产。杨薇薇成功申报了第一个自治区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红山蒙古 族剪纸。回想申遗的过程,她至今都没 有忘记。她说:“蒙古族纸艺开始申报 的时候与传统的纸艺不一样,它的主要 特色是以人民生活、文化礼仪、民俗活 动为创作题材,同时还把传统的剪纸和 刻纸、撕纸、拼纸等手法相互融合,可以 说在整个赤峰市蒙古族纸艺都是一个 很有代表性的项目。“ 在收集、保护、整理民族、民间非物 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中, 红山区文化馆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发 展与创新同步的原则,积极为地区传统 文化寻找新的成长土壤。如今,在红山 区的 6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14 个保 护项目和传统手工艺正通过授课、宣 传、讲解等方式扎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中。 文化惠民,惠的是百姓的生活,强 的是文化自信。今年,红山区文化馆将 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活动,弘扬优秀 文化传统,增进邻里友谊,加强文化认 同,打响红山区文化馆响亮品牌,向全 区人民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红山区文化馆:舞台搭到群众身边欢乐融入百姓心中 记者 孟祥迪 特约通讯员 杨艳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期, 喀喇沁旗纪委监委“风尚系列丛书”第 六本《家风故事》正式结集出版发行。 2018 4 月,为促进全旗各级党委 (党组)在警示教育月积极开展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正反典型警示 激励作用动起来、活起来,该旗纪委监 委联合旗委宣传部在全旗范围内开展 了“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文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得到了该旗组织、 宣传、纪检、司法等各条战线干部的积 极参与,还有效调动了企业管理人员、 教育工作者、医生、农民和在校的中小 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共收到征文 126 篇,从中评出 66 优秀征文结成《家风故事》文集。该文 集分金典传承、俭以养德、修身齐家、人 格魅力和那情那景五部分,分别讲述 “孝亲、教子、立世、修身、齐家”的传统 美德故事。 为强化家风传承,扩大好家风、好 家训故事的影响力,该旗纪委监委开通 “清风喀喇沁”微信公众号《晒传家宝》 栏目和设置《喀喇沁时讯》好家风、好家 训故事专版,连续推送刊发优秀征文, 同步推送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家风家 训》栏目择优刊登,被誉为接地气的大 众“廉文化”快餐,广受欢迎和好评。 “《家风故事》文集,紧扣‘家训、家 规、家风故事’主题,篇篇折射出喀喇沁 祖祖辈辈的淳朴、善良以及优秀儿女秉 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反映了许多默默无 闻的喀喇沁人在家庭建设、不同岗位上 为建设文明和谐喀喇沁所奉献的聪明 智慧和精神力量,发挥了净化政治生态 软实力作用。”该旗纪委监委宣教工作 负责人郎需飞表示。 “细雨沾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 声”。近年来,喀旗纪委监委不断加强 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理念与优良 家风相互融合,通过召开“廉洁文化进 家庭”工作推进会、举办好家风、好家训 书画展、创作廉政话剧《母亲》和家风建 设暨“爱之记忆”幸福家庭照片征集等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 用文化的磅礴力量和丰富内涵为全旗 廉政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 刘泷 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 通讯员 夏慧敏) 拥抱诗书味,醉闻翰墨香。为 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 十周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从即日起,《赤峰日报》“松州版”面 向社会各界征集书法篆刻作品。 2019 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 周年,也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之年。为歌颂建国七十年丰硕成 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征 集作品要求 内容一定为作者原 创。只限书法篆刻作品。以歌 颂祖国、赞美家乡为主题。 赤峰市文化底蕴深厚,书法篆 刻名家云集。近年来,又涌现出许 多书法篆刻新锐,实为可喜可贺。 欢迎全市各界书法篆刻名家、书法 篆刻爱好者倾力创作,不吝赐稿。 征稿截止日期 2019 年年底。 日前,由原敖汉旗农业技术服务中 心主任辛华主编的《赤峰山野菜》一书, 正式通过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山野菜资料 的空白。 据悉,该书由 20 余名农技人员通 过实地踏查、采集标本和拍照,走访当 地百姓、咨询当地相关专家、科技人员 及周边大学的专家,向周边大学借阅文 献资料,阅读《本草纲目》《辽宁植物志》 《中国食用菌志》《植物分类》《野菜》等 相关书籍,还参考了中国知网上的一些 专家学者的论著等,对山野菜进行了系 统的甄别和研究后,历时三年半时间撰 写完成。 据了解,该书共 33.5 万字,收录了 赤峰市 100 余种山野菜主要品种,其中 野菜 79 种、野山菌 21 种。每个品种按 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摘时间、营养价 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食用禁忌和文 化欣赏八个方面进行了分述,名称多以 俗名出现。该书采用 300 余幅图片,突 出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为读者识 别、采集和食用山野菜提供了图文并 茂、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为合理开发 和利用山野菜资源的人士提供了科学 依据。 (特 约 通 讯 员 姚井东 通讯员 王艳超 孙喜雅) 喀旗纪委监委《家风故事》结集出版 《赤峰山野菜》一书出版发行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 书法篆刻征稿启事 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发展, 5月17日,喀喇沁旗锦山第五小学开展了由全校师生参加的第五届“红领巾书市” 活动。活动中,该校不仅举行了校本教材《教育心路》的首发式,还对速读展示课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主持人进行了表 奖。图为该校学生在书市活动中选择图书。 马文基 刘秀云 摄 读书丰富人生 阅读成就梦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Sep-2019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松州 Songzhou 3 版责任编辑 张汇钰

2019年5月25日版式设计 张汇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以新视角处理旧题材是所有艺术

继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关键是须找

到切入点与创新点并且能进行诗意推

敲。下面是白立平的《深深眷恋的草

原》(节选):

深深眷恋这茫茫草原,这是祖先留给我珍贵的遗产,

深深眷恋这茫茫草原,这里还留着祖先久远的梦幻,

多少人为这梦幻消失在长夜,多少人为他留下悔恨和遗憾,

多少人前仆后继追寻那朝霞,收留下不曾泯灭的心愿;

啊,属于我,今天的草原,这是祖先渴望未能实现的遗愿。

深深眷恋它,深深眷恋它,眷恋这每一束无名花、每一棵无名草,

这充满壮丽,充满感情的草原。该词表达对草原文化传统及历代

先辈的敬仰,同时包含着悲剧与苍凉

感。词中意境颇有味道,如果在意象

方面进一步筛选,尽可能找到彼此某

些关联,强化个性,指向就会更集中。

具体如:眷恋与“珍贵的遗产”“久远的

梦 幻 ”对 应 ,包 含 物 质 与 精 神 、虚 与

实。而多少人为此“消失在长夜”“留

下 悔 恨 和 遗 憾 ”“ 前 仆 后 继 追 寻 那 朝

霞”“收留下不曾泯灭的心愿”,平添了

悲怆。因悲怆而生眷恋,似乎不如因

悲怆而生感慨、兴叹。虽然后面“祖先

渴望未能实现的遗愿”关联承诺,而结

尾“眷恋这每束无名花、每棵无名草,

这充满壮丽,充满感情的草原”似乎很

难托住,而且,无名花、草与充满壮丽、

感情作为新意理念,需精要透露。这

些都值得推敲。

就抒写眷恋与壮丽的歌词,可以

结合 1993 年的《青藏高原》(张千一词

曲)作为参照: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全词围绕眷恋、庄严构思,诗意到

位,其中把握住对象特质是关键。例

如这首歌比《呼伦贝尔大草原》(克明

作词)虽也把握住草原特色,但只是表

现“我的心爱我的思恋”,显然更丰富、

更接近美的极限。这就是歌词意境拓

展与鉴别的案例。

至今,就全国来看,民族歌曲精品

其实同样有限。据“天地人音乐网”歌

曲排行榜“草原歌曲”100 首中,真正有

创意的就那几首。而如:包括 2017 年

登陆央视春晚,由云飞和云朵共同演

唱 的《离 别 草 原》以 及 许 多 首 草 原 情

歌、恋歌,也谈不上有新意。

赤峰音乐在作词、谱曲、演唱、配

乐等开发上,在民族、流行、美声等类

型上,有底蕴,有生机,有起色。1940年代的《牧歌》流传至今,成为民族歌

曲经典。几代音乐人都在扎实奋力,

多个新乐队也初露头角。不过也必须

意识到,赤峰音乐首先面临的依然是

自治区内的严峻挑战与转型的艰难与

信心。因为从建国后,许多著名的蒙

古 族 歌 手 均 已 走 向 全 国 ,冲 击 力 强

劲。赤峰或赤峰籍歌手从新世纪以来

形势喜人,如:闫安在 2007 年参加东方

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并获得全国总决赛

第七名;张玮 2012 年出现在第一季《中

国好声音》第一期的舞台上,2013 年获

第 17 届全球华语榜中榜“音乐飞跃歌

手奖”。特别是敖日其楞于 2017 年在

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节目中唱出天籁

之音,2018 初获“星光大道”年度总冠

军;赵茜 2015 年荣获第三届“群文杯”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组金奖,等

等。不过,包括全区的这些歌手,在本

地成名的尚屈指可数,大多属于“墙外

开花”。这也意味着赤峰乃至内蒙古

在音乐生态建设上需要优化与努力改

善。

推进音乐发展需要行政相关部门

与民间相关组织综合协调,从提高整

体素质着眼,找到切入点,营造有品位

的环境。首先是提升音乐素质更需要

建立正规评价体系,加强报刊杂志的

文艺、文学园地建设等,真切体会人民

文艺为人民。人民不是泛泛的词,而

是各行各业合力中的主导,即使就蒙

古族音乐而言,赤峰也应该找到自己

的优势与特质。甚至还需要注意环境

熏陶,把关引导日常,如:公交车文化

治理、民间文艺提升等。

当然关键是提升词曲队伍建设。

一首歌至少需要好词、好曲、好歌手,

有综合,有侧重。一般讲,词是基础,

曲 是 锦 上 添 花 ,歌 手 是 窗 口 性 标 志 。

就诗、词写作来说,素质养成与历练是

根本,也是长期规划。包括定位与目

标,把握现状与脉络、层级、走向,接轨

接气。同时,创作必须在诗或歌的发

展层级与缝隙中寻求新意。

当下歌坛,歌词探索的核心应该

是拓展世界性与民族化阈值,找到两

者之间诗意增长点。而面对词曲的高

与低、雅与俗之间,总体前者不足、后

者有余的现实,甚至可以不介意曲高

和寡。为时代而歌,不独是颂扬,也包

括紧迫感、忧患感与良知预感。如建

国后,从 1952 年《敖包相会》(玛拉沁夫

词)的纯净民族性,到 1953 年《草原上

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其格词曲)及

文革时蒙古族曲调的《敬祝毛主席万

寿无疆》(集体写词)不断政治化 ;从

1970 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

的部分回归,再到 1980 年代后逐渐多

元 化 。 其 实 所 有 文 学 、艺 术 无 不 如

此。如中国诗歌,从建国初胡风的《时

间开始了》特别的政治抒情,到 1975 年

郭小川《秋歌》等难得个性,再到被雷

抒雁、叶文福等超越;其后,朦胧诗又

被第五代诗超越等,都是文学门槛的

不断提高。而像《桂林山水歌》等在灾

荒时代不知愁地歌舞升平很难让人设

身处地地认可。

另外,年龄对于诗性抒写并无大

碍,根本取决于自身主体。只要饱蘸

激情、跟进时代与诗前沿,就会焕发诗

歌 青 春 ,古 有 李 白 杜 甫 ,现 代 有 艾 青

《光是赞歌》,都不在话下。期待白立

平有新的诗与词,期待更多的白立平

出现,推进赤峰音乐,走进自治区乃至

走进全国。

从白立平歌词看民族题材拓展●张无为

弘扬六德文化塑造德善赤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时序》

■原典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

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zhūnzhān),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

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

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

世可知也。

■释义《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

论专著。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

的文学现象,论述了文学中的一些重

要问题。其中,针对文学发展与时代

变迁的关系,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的著名论断。

刘勰认为文学会随着政治的兴

衰而发生变化。如唐尧时代,教化普

及,所以百姓作《击壤歌》,儿童们唱

《康衢谣》。虞舜时代,政治清明,百

姓安闲,于是舜唱出了《南风歌》,群

臣也和他同唱《卿云歌》。成汤圣哲

英明,因而出现了《诗经·商颂·那》中

的颂词。周文王恩德隆盛,这时《周

南》中的民歌,便反映了人们勤劳而

无怨言的精神。但周厉王、周幽王时

期政治黑暗,因而《诗经·大雅》里的

《板》《荡》等诗便充满了愤怒的情绪;

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于是出现了

亡国哀痛的《王风·黍离》。可见,“时

运 交 移 ,质 文 代 变 ”,文 学 作 品 的 倾

向,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文化活动遍地

开花,文化生活深入基层,让大家能够

愉悦身心,乐享其中,就是文化惠民的

最大成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红山区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正通过丰富多彩的

群众文化活动,把舞台搭到群众身边,

让欢乐融入百姓心中。

群众文化活动不是简单的吹拉弹

唱,一场演出既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又要入脑入心,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共

鸣。能打造出这场内容与形式兼容并

包的精彩演出,红山区文化馆的 15 名

群众文化辅导员功不可没。

林政宇自 1998 年大学毕业后就来

到红山区文化馆,成为了一位群众文化

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在文

艺演出中,各单位、团体来文化馆请求

辅导的情况非常普遍,仅靠自己专业所

学的扬琴演奏知识,完全不能满足文化

馆的工作需求,于是她主动学习主持、

朗诵、舞蹈和键盘类乐器演奏,成了一

专多能手。

“我记得 2004 年的时候,我们接到

一场迎春文艺演出的任务,我负责主

持。我当时很紧张,怕掉链子,所以,每

天晚上等家里人都睡觉了,我就拿着词

在卫生间,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

小到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的表

情、动作都要反复斟酌。”回忆当初的努

力付出,林政宇没有感觉辛苦,反而觉

得内心十分踏实。

从业 20年,最让林政宇欣慰的并不

是获得了多少奖励和荣誉,而是她编排

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印象特别

深刻的就是有一年我们举办了一期秧歌

广场舞的培训活动,跳了《荷塘月色》这

支舞蹈。有一天我走在步行街上,看到

有人还在跳这支广场舞,我感觉特别有

成就感。”最近,林政宇正忙着准备即将

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

系列主题活动,她结合地区实际编排的

秧歌舞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红 山 区 文 化 馆 现 有 11 支 文 艺 团

队,文艺志愿者董蕊所带领的牧歌合唱

团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红山区文化

馆退休后,又将身边热爱音乐的老年人

集合在一起,在 2015 年组建了牧歌合

唱团,重新回到她的“娘家”。她说:“因

为文化惠民的政策,文化馆、群艺馆现

在都是免费开放,这就给大家提供了一

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有爱好

音乐的人聚在一起唱唱歌,很高兴很快

乐。”

合唱团组建后不久,就凭借着专业

的演唱水平在基层打响了名号。在代

表自治区到省外参加合唱音乐节时,更

是凭借《草原在哪里》《祝酒歌》两首草

原歌曲一炮而红。“我们在京津冀蒙辽

音乐会上的演出很成功,当时全场给我

们鼓了好几次掌。”说起那次演出时的

盛 况 ,董 蕊 仍 旧 很 激 动 。 建 团 3 年 多

来,合唱团不仅获得了多项大奖,还走

出了国门,将红山文明、草原文化,通过

歌声传到了世界各地。对于董蕊来说,

赞誉只是对合唱团专业水平的肯定,将

歌声带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家人”分

享文艺生活才是合唱团的最终目标。

文化惠民,搭好了台子,还得唱好

戏 。 要 让 好 戏 常 演 不 衰 ,不 能 光 靠

“送”,更要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与保护工作便是“种”,它将文化的

种子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让文化自信

不再是一句口号。

目前,红山区文化馆正在为新挖掘

出 的 11 个 新 项 目 申 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杨薇薇成功申报了第一个自治区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山蒙古

族剪纸。回想申遗的过程,她至今都没

有忘记。她说:“蒙古族纸艺开始申报

的时候与传统的纸艺不一样,它的主要

特色是以人民生活、文化礼仪、民俗活

动为创作题材,同时还把传统的剪纸和

刻纸、撕纸、拼纸等手法相互融合,可以

说在整个赤峰市蒙古族纸艺都是一个

很有代表性的项目。“

在收集、保护、整理民族、民间非物

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中,

红山区文化馆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发

展与创新同步的原则,积极为地区传统

文化寻找新的成长土壤。如今,在红山

区的 6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14 个保

护项目和传统手工艺正通过授课、宣

传、讲解等方式扎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

中。

文化惠民,惠的是百姓的生活,强

的是文化自信。今年,红山区文化馆将

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活动,弘扬优秀

文化传统,增进邻里友谊,加强文化认

同,打响红山区文化馆响亮品牌,向全

区人民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红山区文化馆:舞台搭到群众身边 欢乐融入百姓心中记者 孟祥迪特约通讯员 杨艳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期,

喀喇沁旗纪委监委“风尚系列丛书”第

六本《家风故事》正式结集出版发行。

2018 年 4 月,为促进全旗各级党委

(党组)在警示教育月积极开展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正反典型警示

激励作用动起来、活起来,该旗纪委监

委联合旗委宣传部在全旗范围内开展

了“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文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得到了该旗组织、

宣传、纪检、司法等各条战线干部的积

极参与,还有效调动了企业管理人员、

教育工作者、医生、农民和在校的中小

学生等各个社会阶层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共收到征文 126 篇,从中评出 66 篇

优秀征文结成《家风故事》文集。该文

集分金典传承、俭以养德、修身齐家、人

格魅力和那情那景五部分,分别讲述

“孝亲、教子、立世、修身、齐家”的传统

美德故事。

为强化家风传承,扩大好家风、好

家训故事的影响力,该旗纪委监委开通

“清风喀喇沁”微信公众号《晒传家宝》

栏目和设置《喀喇沁时讯》好家风、好家

训故事专版,连续推送刊发优秀征文,

同步推送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家风家

训》栏目择优刊登,被誉为接地气的大

众“廉文化”快餐,广受欢迎和好评。

“《家风故事》文集,紧扣‘家训、家

规、家风故事’主题,篇篇折射出喀喇沁

祖祖辈辈的淳朴、善良以及优秀儿女秉

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反映了许多默默无

闻的喀喇沁人在家庭建设、不同岗位上

为建设文明和谐喀喇沁所奉献的聪明

智慧和精神力量,发挥了净化政治生态

软实力作用。”该旗纪委监委宣教工作

负责人郎需飞表示。

“细雨沾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

声”。近年来,喀旗纪委监委不断加强

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理念与优良

家风相互融合,通过召开“廉洁文化进

家庭”工作推进会、举办好家风、好家训

书画展、创作廉政话剧《母亲》和家风建

设暨“爱之记忆”幸福家庭照片征集等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

用文化的磅礴力量和丰富内涵为全旗

廉政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 刘泷 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通讯员 夏慧敏)

拥抱诗书味,醉闻翰墨香。为

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

十周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从即日起,《赤峰日报》“松州版”面

向社会各界征集书法篆刻作品。

2019 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

周年,也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之 年 。 为 歌 颂 建 国 七 十 年 丰 硕 成

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征

集 作 品 要 求①内 容 一 定 为 作 者 原

创。②只限书法篆刻作品。③以歌

颂祖国、赞美家乡为主题。

赤峰市文化底蕴深厚,书法篆

刻名家云集。近年来,又涌现出许

多书法篆刻新锐,实为可喜可贺。

欢迎全市各界书法篆刻名家、书法

篆刻爱好者倾力创作,不吝赐稿。

征稿截止日期 2019年年底。

日前,由原敖汉旗农业技术服务中

心主任辛华主编的《赤峰山野菜》一书,

正式通过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山野菜资料

的空白。

据悉,该书由 20 余名农技人员通

过实地踏查、采集标本和拍照,走访当

地百姓、咨询当地相关专家、科技人员

及周边大学的专家,向周边大学借阅文

献资料,阅读《本草纲目》《辽宁植物志》

《中国食用菌志》《植物分类》《野菜》等

相关书籍,还参考了中国知网上的一些

专家学者的论著等,对山野菜进行了系

统的甄别和研究后,历时三年半时间撰

写完成。

据了解,该书共 33.5 万字,收录了

赤峰市 100 余种山野菜主要品种,其中

野菜 79 种、野山菌 21 种。每个品种按

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摘时间、营养价

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食用禁忌和文

化欣赏八个方面进行了分述,名称多以

俗名出现。该书采用 300 余幅图片,突

出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为读者识

别、采集和食用山野菜提供了图文并

茂、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为合理开发

和利用山野菜资源的人士提供了科学

依 据 。(特约通讯员 姚井东 通讯员王艳超 孙喜雅)

喀旗纪委监委《家风故事》结集出版

《赤峰山野菜》一书出版发行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法篆刻征稿启事

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发展,5月17日,喀喇沁旗锦山第五小学开展了由全校师生参加的第五届“红领巾书市”活动。活动中,该校不仅举行了校本教材《教育心路》的首发式,还对速读展示课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主持人进行了表奖。图为该校学生在书市活动中选择图书。

马文基刘秀云 摄

读书丰富人生阅读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