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

35
—1—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 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 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20148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

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

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2014年8月

—2—

主要内容

院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

《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

—3—

宏观背景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

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对深化

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以如此高规格的文件对科研

项目和资金管理进行规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改进加强科研项

目和资金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

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院,对我院提出了“四个

率先”的要求: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

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

研机构。

2013年8月,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指示我院,要对照“四个率先”

要求,查找差距,提出改革举措。

为贯彻落实“四个率先”要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我院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作为统揽全院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新任务:“四个率先”

—5—

2014年7月7日下午,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我院《“率

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刘延东副总理和与会国家有关部

门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率先行动”计划》。

8月19日下午,我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国科学院“率先

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具体内容,宣布正式启动实施“率先

行动”计划。这表明我院再一次迈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步伐。

我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杠杆和保障作用,统筹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配置,将科技任务、人才计划、条件建设等各类政策有机组合,加大综合配套支持力度,保障“率先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新要求:“率先行动”计划

白春礼院长强调“要把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好;……要发挥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积极探索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

—6—

一、资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亟需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与监督,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全院经

费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我院有责任有义务保障资金

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全院预算执行率(经费总支出 / 经费

总收入)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基础

设施、装备条件、人才队伍建设、创

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了支撑和引导

作用。

我院目前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7—

二、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出现下降趋势,亟需内部挖潜,盘活存量资源,提高有限资金使用效率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内

部影响的双重作用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支出增幅呈

现出下滑的趋势。

2000-2013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受国家总体财政收支形势的影响,

2011年以来我院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也

呈现下降态势。

2006-2013我院财政预算收入情况

—8—

三、科研项目结转结余资金过大,资金管理碎片化,亟待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法人责任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5-2013年我院银行存款年末余额 2005-2013年我院会计核算课题数

—9—

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则待进一步解决和规范

•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松散,缺少工作协调

•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好用,内控管理薄弱

•预算编制较差。随意性强,与工作结合不紧密

•存在假发票现象。主要是材料、试剂采购等业务

•随意调账现象普遍。个别小项目调账近百笔

•违规问题较多。超范围开支,超预算或预算外购置,无预算外协

支出,开支无关内容

•合同管理不规范。随意拆分采购合同,规避政采

—10—

主要内容

院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

《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

—11—

法定代表人专题培训

5月,召开全院资源配置会议,财政部主管司领导讲解员11号文

7月,举办“院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专题培训班”,张亚平副院长、吴建国副秘书长及科技部领导出席。

院贯彻落实11号文推进情况

文件制订

从4月开始,按照工作要求,结合11号文精神,条财局组织院内

有经验的科技处长和财务处长研讨制订适用于我院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文件——《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文件进一步完善

根据法人培训班上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后经与机关各业务局、

规划局研讨,将文件名称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

—12—

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

意见》(国发〔2014〕11号)改革精神,不断探索院拨科研项目

和资金管理规律,加强对科研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创新2020”

和“率先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院《指导意见》指导思想

院《指导意见》总体目标

以强化法人单位责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分类管理、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

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体制机制。

促进改革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实施“创新2020”、“一

三五”规划和“率先行动”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13—

创新管理模式。围绕“一三五”规划和“率先行动”计划战略部署,遵

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的客观规律,创新管理、

统筹协调,实行分类管理,突出绩效导向,强化法人责任。

明确权责关系。统筹院所两级管理,明确立项、执行、验收、评估等环

节的责任主体和内涵,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和资金全过程管理的制衡机制,

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推进落实简政放权。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院级审批环节,加强

全过程监管,坚持放管并重,明确研究所责任,在责任范围内提升研究

所自主权,充分调动研究所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强化监管力度监督制约。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奖励与惩罚并举,加强

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推进科研项目和

资金管理信息公开,营造以人为本、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院《指导意见》基本原则

—14—

院《指导意见》适用范围

所有院拨科研项目及资金

院《指导意见》总体结构

资源配置与管理 优化院级财政资源配置

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项目及资金过程管理 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资金管理

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科研资金监督管理

明确科研项目承担方责任

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15—

院《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优化院级财政资源配置

分类管理资源配置模式

绩效管理、统筹规划

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基础前沿项目

重大项目

产业转化项目

科研条件与技术支撑类项目

软科学类项目

人才支撑类项目

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项目征集通知编制与发布

立项管理

过程管理

验收和结题结账管理

成果推广应用

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

专家库管理制度

院级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科技报告制度

信息化综合支撑服务能力

明确科研项目承担方责任

强化研究所法人责任

强化科研人员责任

加强科研资金监督管理

“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和整改落实

绩效监督奖惩机制

资金管理

项目预算规范

提升研究所项目预算调整自主权

间接费用管理转变

统筹安排项目结余资金

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主要目标

基本原则

—16—

我院资源管理内部结构

直接分配下达部分 院统筹下达部分

研究所运行经费 专项运行经费

离退休经费

基本运行经费

基本科研经费

先导间接经费

教育经费

重点支持和布局经费

大科学工程运行经费

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

天文设备更新运行维护经费

住房改革经费

其他经费

一、科技创新活动经费

二、人才教育经费

三、重要科技支撑条件经费

四、创新集群与科技布局经费

五、履行国家科研团体职能经费

科学、教育事业经费 + 基本建设经费

一、优化院级财政资源配置

—17—

一、优化院级财政资源配置

1.逐步建立分类管理的院属单位资源配置模式

结合“率先行动”计划,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分类评价。

按照“定位准确、规模合理、标准清晰、综合预算”的原则,优化

资金结构,优先支持科技骨干。

2.逐步建立“绩效管理、统筹规划”的院级专项管理方式

设立院级专项经费,与国家相关计划和专项统筹协调。

实行年度预算与3年滚动预算、绩效评价、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管理

方式。

对定位不清、重复交叉、实施效果不好的专项实施撤、并、转。

—18—

二、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1.基础前沿项目立足原始创新

稳定支持和适当择优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自由探索。

加大青年人员支持。

建立同行学术咨询评议机制。

2.重大项目突出目标导向

按轻重缓急予以经费支持。

建立重大项目绩效目标考核和监理机制。

3.产业转化项目瞄准市场需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后补助等方式。

建立成果应用部门和市场评价机制。

—19—

4.科研条件与技术支撑类项目强化开放共享

保障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率。

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

集中保障目标任务明确的科研项目经费需求,避免分散使用。

5.软科学类项目重在提升影响

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库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

采取有保有控,稳定支持和适当择优相结合的方式。

6.人才支撑类项目突出绩效激励

倾斜支持优秀人才和团队。

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二、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20—

三、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1.改革项目征集通知编制与发布机制

充分征求意见、鼓励申报:发布项目征集通知,多种方式扩大知晓范围,鼓励申报项目。

保证充足项目申报时间:原则上从通知发布至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2.规范项目立项管理

避免资金重复投入:建立部门间会商机制和咨询评议机制,与国

家战略需求和各类科技计划相衔接。

破除重复立项顽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院级项目的交叉整

合管理,加强院级项目立项的查重。

杜绝重复申报现象:项目承担单位协调组织,合作单位共同参与,

严格审核把关,提高申报材料质量。

—21—

三、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3.明确项目过程管理职责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实施具体管理,配置研发资源,提

供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

督促任务进度,及时报告项目执行、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

提出项目的技术路线、经费预算和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等事项

调整建议。

负责间接经费统筹管理与使用。

项目主管局:负责对项目技术路线、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等重

大事项调整进行审批。

组织开展巡视检查、抽查、督导,责成限期整改违规行为,

问题严重暂停项目实施。

—22—

三、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4.加强项目验收和结题结账管理

扩大适用范围:所有院级项目。

明确时间节点:院项目主管局应在项目执行期满6个月内完成验

收工作,承担单位在验收通过3个月内完成结题结账手续。

明确管理职责:财务专家由条财务局统一从专家库中遴选;项目

主管局监督绩效目标设定和实现情况;;验收结果纳入科技报告。

引入多种方式:分类评价,可采取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成果

转化后评价、用户测评等方式。

纳入信用体系:承担单位、科研人员、评估评审专家、中介机构。

—23—

没收到邮件

三、完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5.加强项目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基本原则:鼓励成果扩散转移,有实用价值的成果的后续开发、

应用、推广;加强项目科技成果的保护、管理和运用。

兼顾研究所、研发团队和科研人员三方利益,调动科研人员创新

积极性。

管理要求:规范资产入账、使用、处置的全程管理;建立设备共

享机制和平台,推动设备开放运行和成果汇交共享。

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适用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试点一年。

单位自主决定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不再审批或备案。

所得收入全留归单位,纳入预算管理,不上缴国库。

人员激励支出,计入当年工资总额,但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

—24—

四、资金管理

1.规范项目预算编制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估评审中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

预算,不得提前设置项目预算额度。据实合理编制劳务费等预算。

加强重点科目预算说明:着重详实描述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

质及外拨资金等。

2.提升研究所项目预算调整自主权

放开科目间调剂使用权:保持目标与经费总额不变,除设备费和专

家咨询费外,研究所可据实合理安排直接费用支出。

给予项目负责人决策权:项目负责人确定项目预算调整方案。

赋予法人审批管理权:项目承担单位审批,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

验收时予以确认。

—25—

四、资金管理

3.转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方式

核定依据:按承担单位的信用评级、经费结构和分类定位核定比例。

拨付方式:直接拨付到单位并由各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使用要求:重点保障合理绩效支出;不得重复提取或列支。

4.统筹安排使用项目结余资金

未按期组织验收、未完成结题结账:收回院财政。

信用评价良好:经验收组确认,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支出用途及期限:2个年度内,用于与科研活动相关的业务和人员支

出,逾期收回院财政。

—26—

五、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1.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全过程管理:构建“措施有效,链条完整”制度体系。建设与执行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明确内控管理职责,规范内控管理流程,加强关键风险控制。

建立单位制度备案制: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报主管业务局备案;资金管理制度报条财局备案。

2.建立专家库管理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评审和验收专家库,实行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和回避制度。

完善工作细则:制定项目和预算评审和验收管理工作细则,健全沟通反馈机制。

保证评审公正性:强化专家自律,保证专库公开透明,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

—27—

五、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3.建立院级信用评价体系

评价依据:项目评审和验收、监督检查等结果。

评价对象: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评估评审专家、中介机构等。

结果使用:与院属单位资源配置、间接经费核定、结转结余资金使

用、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职称评定、绩效考核、项目立项批准等挂钩。

惩罚措施:实行“黑名单”制度,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或参与

院级项目的资格。

4.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加强内部公开:法人单位应当内部公开项目立项、研究人员、资金

使用、仪器设备购置以及研究成果等情况。

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28—

五、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5.建立健全科技报告制度

制定完善科技报告管理规范:实现公开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受限

科技报告的授权使用。

与资金支持相挂钩:将科技报告作为项目经费拨付、结题验收、滚

动支持的重要依据。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暂缓拨付下年度经费。

与项目申报相挂钩:对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暂停项目承担人员

申报项目的资格。

—29—

五、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6.提升信息化综合支撑服务能力

加强整合、克服重复建设: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各项科研项目和

资金管理模块。

加强联系、避免信息孤岛:加强各业务模块之间联系,实现数据共

通共享。

完善现有功能:进一步完善项目库、项目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

理等模块。

开发配套新功能:增加财务评审专家库、信息公开、科技报告、信

用评价等管理功能。

—30—

六、明确科研项目承担方责任

1.强化研究所法人责任

明确法人主体责任: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责任

主体。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统筹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

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探索“PI簇”、创新组群等科研模式。

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监督责任;落实科

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职责。

提升财务管理力度:积极探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赋予管理职责。

2.强化科研人员责任

明确直接违规责任:科研人员对真实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科研诚信,责任意识;遵守规定,接受监督。

—31—

七、加强科研资金监督管理

1.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院层面:条财局、监审局等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重点领域、重点专项

监督检查,加强经费监管专业骨干人才培养。

所层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程监控,建立

预警机制和自查自纠机制。

社会力量:择优选取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监督辐射作用,对科

研经费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管理。

—32—

七、加强科研资金监督管理

2.加强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和整改落实

对违规零容忍:擅自外拨;套取资金;虚报冒领;列支不直接相关

支出;制度外收支和“小金库”;随意调账、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

代账。推广“公务卡”结算。

明确法人责任:单位法人对监督检查结果负责;监督检查结果与相

关责任人年度绩效考核、干部任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挂钩。

加大惩处力度:造成严重影响的,违规资金一律收回院财政,并追

加惩罚,停拨相关单位项目资金,核减间接经费和结余资金等。

—33—

七、加强科研资金监督管理

3.建立绩效监督机制

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加强宣传等手段,提升绩效管理理念。

资金监管与绩效结合:全面、客观评价政策执行、资金管理、效益

效果。

扩大绩效监督范围:逐步将所有财政资金项目列入绩效考评范围。

4.建立健全绩效监督奖惩机制

奖励措施:评价结果较好的,院以适当方式予以激励。

一般性惩罚措施:评价结果较差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

予以通报批评;未整改到位前,不得申报同类项目预算。

严重性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调减项目预算,并与单位整体资源配

置挂钩。被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与院级项目挂钩。

—34—

院贯彻落实11号文下一步工作要求

贯彻落实11号文件的执行情况将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科技管理、巡视检查

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希望各单位:

一是要高度重视11号文的落实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配合巡视检

查工作,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

二是在积极开展11号文件和院《指导意见》的全面动员和培训学

习工作。要措施有效,传达到所有科技和管理人员。

三是要积极参与院将开展的知识竞赛活动。

四是要认真履行法人责任。根据国家和院规定,结合科研管理工

作实际,及时修订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35—

谢 谢!

从今年5月起草,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反

复修改后,形成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请各单位针对目前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建议或意见,我们也将及时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