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

21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1)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李陳國 * 摘 要 一、前言 二、綠色稅制的簡介 三、數學模型分析 四、綠色稅制的國際實踐 五、我國綠色稅制的前景 六、結論與建議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抬頭,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已開發國家十 分重視運用綠色稅收手段來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本文首先說明綠色 稅制是環保稅收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表現了經濟與環境互相協調的永續發展的理念, 同時基於我國國內市場現況,運用數學模型分析方法,從企業經營成本方面,分析綠色 稅的實施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從長期看開徵綠色稅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將有利於技術進 步和環境保護,但是,其前提是整體監管水平的提高及統一的稅費制度,否則在監管水 平尚不具備及稅費名目混用下,開徵綠色稅將不利於其政策目標的實現。 一、前言 20 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也相伴產 生。全球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人類生產活動和消費規模迅速擴大,使得人類社會對自然 環境的影響加劇,特別是由於人類不加限制地利用甚至掠奪資源,以及對自然界任意排 放污染物,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到嚴重的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變得十分脆弱, 由此導致全球各種危機(EEA, 2004)。因此,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環境 保護的重要性,提出各種因應政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近 50 年來的氣候暖 化,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石化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CO 2 )等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增 溫效應。根據其預測,未來 100 年全球的氣溫將朝暖化的方向變化。由於台灣的 CO 2 放量名列全球第 21 名,佔世界各國排放總量的 1%(國際能源署,2003),根據環境品 質文教基金會評估結果指出,台灣每賺進 1 美元,就向大氣排放 0.53 公斤的 CO 2 。以 * 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所專任副教授、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EMBA)副主任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May-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1)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李陳國*

摘 要

一、 前言

二、 綠色稅制的簡介

三、 數學模型分析

四、 綠色稅制的國際實踐

五、 我國綠色稅制的前景

六、 結論與建議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抬頭,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已開發國家十

分重視運用綠色稅收手段來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本文首先說明綠色

稅制是環保稅收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表現了經濟與環境互相協調的永續發展的理念,

同時基於我國國內市場現況,運用數學模型分析方法,從企業經營成本方面,分析綠色

稅的實施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從長期看開徵綠色稅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將有利於技術進

步和環境保護,但是,其前提是整體監管水平的提高及統一的稅費制度,否則在監管水

平尚不具備及稅費名目混用下,開徵綠色稅將不利於其政策目標的實現。

一、前言

20 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也相伴產

生。全球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人類生產活動和消費規模迅速擴大,使得人類社會對自然

環境的影響加劇,特別是由於人類不加限制地利用甚至掠奪資源,以及對自然界任意排

放污染物,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到嚴重的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變得十分脆弱,

由此導致全球各種危機(EEA, 2004)。因此,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環境

保護的重要性,提出各種因應政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近 50 年來的氣候暖

化,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石化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氣體所產生的增

溫效應。根據其預測,未來 100 年全球的氣溫將朝暖化的方向變化。由於台灣的 CO2排

放量名列全球第 21 名,佔世界各國排放總量的 1%(國際能源署,2003),根據環境品

質文教基金會評估結果指出,台灣每賺進 1 美元,就向大氣排放 0.53 公斤的 CO2。以

* 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所專任副教授、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EMBA)副主任

(72)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土地面積平均量來說,台灣的 CO2 總排放量是世界第一,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 12

噸,是全球平均值的 3 倍(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2007)。

近年來由於地球暖化,減少 CO2排放已為普世共識,我國政府早就通過「永續能源

政策綱領」,其中明訂「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 2016 年至 2020 年間回到 2008 年的

排放量,於 2025 年回到 2000 年的排放量」,依此政策,到 2020 年必須削減 CO2排放量

36.5%,至 2025 年必須削減 59.6%。但這個決策若沒有適當的配套,將大大影響工業發

展,壓抑台灣經濟動能,不能加以漠視。因此,2009 年 6 月 12 日通過「再生能源發展

條例」,未來生產太陽能、生質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政府均保證收購、獲利及

回收成本,以鼓勵業者發展再生能源。同年 8 月 3 日,賦改會在 6 月 19 日達成開徵綠

色稅的共識下,提出我國綠色稅制草案,卻引來工商團體反彈聲浪下,行政院不敢貿然

做最後裁示,故只好「以拖待變」,希望多爭取一點時間,尋求與企業界的協商共識。

隨著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大自然反撲、資源浪費與枯竭的加劇等,世界各國對

於建構綠色文明的重要性及環境保護愈加重視,因而要求制定有利於環保的綠色產業及

租稅政策,並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及健全管理體系等,以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這

即是綠色稅制(Greening Tax System)應予重視的重要原因(黃昭鏞,2009)。1920 年

英國經濟學家 Pigou(1920)在《福利經濟學》中提出,稅收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經濟政

策工具之一。通過徵稅,對社會利益再分配,調節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實現國家確定

的政策目標。環境保護目標不能完全靠市場機制來實現,國家的適當干預必不可少,對

該問題中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探討(Anderson, 1997; Cansier and Krumm, 1999)。

稅收手段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為環境稅(Environment Tax),環境稅就

是出於環境保護目的而開徵的稅收。因此,從政策分析的角度來看,環境稅是一種經濟

性的政策工具,其政策目標的重點在於環境保護,而不在於增加稅收。當然,在客觀上

環境稅作為一種稅源自然會影響到稅收總量。但作為一種政策工具,開徵環境稅更重要

的意義還在於,它作為一種經濟政策工具,可以誘導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技術進步意

識,推動社會技術進步,提高社會的環境保護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

環境保護由於其公益性,需要大量政府資金投入;透過綠色稅制的建立,可為政府

籌集所需資金,不論是專項資金或統籌運用。另外,在稅制結構中,將資源環境稅確立

為除消費稅、財務稅和所得稅之外的第四主體稅種,將對現行日益嚴峻的資源配置與運

用效率,以及經濟公平之間的矛盾有所助益,尤其對不負擔環保責任的生產者所導致的

經濟與競爭的不公平有所抑制(黃昭鏞,2009)。綠色稅制不僅可以改變生產者與消費

大眾的污染行為,且其租稅收入亦可用來保護環境和改善租稅結構,促進經濟的永續發

展。

依據世界各國徵收的綠色租稅多少都有促進使污染者減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環境品

質的作用,其中有些措施也可為環保單位開闢財源,增加環保工作的經費。以北歐為

例,在北歐國家中,開始課徵碳稅的時間甚早,在 1990 年芬蘭即開始對於 CO2 課徵碳

稅,並將此稅收用以降低該國所得稅與勞務稅稅率,在經過多次修正後,碳稅的稅率一

直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統計,在 1990 到 1998 年間,芬蘭因為碳稅的徵收而有效抑制

約 7%的 CO2 排放量。而風力發電王國丹麥,則是另一個相當早開始執行碳稅的例子,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3)

1992 年丹麥政府針對 CO2 開徵碳稅,由於該國對於 CO2 排放量減量有非常大的決心,

在 1996 年提出 Energy 21 計畫,整合碳稅與能源稅,同時訂定長期計劃與高額的減量目

標,在 2005 年要較 1988 年減少 20%的 CO2 排放量。至今丹麥在 CO2 減量的工作,可

稱得上是世界的模範。在近期開徵碳稅的國家中,義大利擁有 IEA 國家中最高的能源

稅率。自 1999 年起開徵碳稅,義國採取每年調高的方式,直到 2005 年,石油稅率將為

7%、柴油為 12%、煤則為相當高的 42%(能源與環保,2003)。上述的稅收將補助義大

利偏遠地區的油料價格,以及貧窮地區的社會福利保險費用。

在國外,環境稅的開徵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環保稅

收的發展,已經歷一個從零散地,個別地開徵環保稅到提出全面「綠色稅制」

(Greening Tax System)的過程。綠色租稅改革風潮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綠色稅制

兼顧環境、財政及經濟發展,因而受到許多國家的青睞,許多先進國家紛紛將其引進國

內施行,由此可見綠色稅制必有相當程度的貢獻與存在價值。那麼,何謂「綠色稅

制」?為更好地發展稅收的環保作用,又該怎樣綠化我國的稅制。因此,本文首先試圖

對綠色稅制是環保稅收發展的階段做初步;其次,針對我國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從企

業利潤的角度,建立數學模型分析「綠色稅」對企業治理污染和技術進步的影響;最

後,提出綠色稅制的國際實踐,做為我國實施綠色稅制的理論依據及借鏡,以供我國有

關單位的參考。

二、綠色稅制的簡介

綠色稅制是近些年來隨著環保稅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而日益流行的概念。它的提

出,是「綠色稅收」(Green Taxation)概念被廣泛認可的延伸和深化(Cansier and

Krumm, 1999)。「綠色稅收」其實是環保稅收的一種形象說法,它不僅包括各國開徵的

各種環保稅,而且包括具有環保作用的各種稅收措施。20 世紀 60 年代工業化國家嚴重

的污染危機,引起了人們對環保工作的重視,不同形式的環保稅陸續開徵。理論上一些

深具環保特點的經濟概念,諸如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綠色會計、綠色稅收、綠色產品

等,也被相繼提出和使用。這些「綠色」的概念,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環境保

護的日益重視,更重要的是,對環境資源的消費與補償納入經濟範疇,從而拓展了經濟

理論的研究領域,也促進了稅收理論的發展。

那麼,何謂「綠色稅制」呢?在現有看到過的文獻中,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

義,但從稅制「綠色」的不同倡議與實踐中,我們不妨這樣來理解─綠色稅制,就是使

稅制整體上利於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符合環保要求,它通過對傳統的以經濟為中心的稅制

進行全面、系統地「綠色」調整,來表現稅收的環保功能。顯然,「綠色稅制」的提出

是建立在「綠色稅收」概念基礎之上的,當我們把具有環保功能的環保稅收形象地稱為

「綠色稅收」時,對傳統稅制的有利於環保的政策調整,自然就可以形象地理解為稅制

的「綠化」過程。但本文認為,這不只是單純的概念遊戲,而是反映了環保稅收發展的

深化。在歷史上,我們認為環保稅收的發展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而綠色稅制是環

保稅制發展的最新階段:

(74)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1. 20 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

在普通稅收中存在「無意識的環保稅收措施」階段。在這一階段,環保問題還不是

很嚴重,人們還意識不到,更談不上重視,因此,稅收還不可能被有意識地作為一種實

現環保目標的調控手段,但稅收的某些措施實際上對環境保護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將某些污染項目納入徵稅範圍。(雖然其實際開徵目的主要是為了財政稅收等其他目

的。)

這個時期綠色稅主要表現為補償成本的收費。其產生主要是基於污染者負擔的原

則,要求排污者承擔排污行為的成本。稅收種類主要是包括用戶費、特定用途收費等,

尚不屬典型的綠色稅,只能說是綠色稅的雛形。

2. 20 世紀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

有針對性地開徵某些環保稅的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由於多次

發生嚴重的污染事故,使工業化較早的經濟已開發國家開始重視環境問題,紛紛著手制

定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法規,同時開始有意識地運用稅收,主要是開徵各種污染稅,

如 SO2稅、NOX稅、垃圾稅等。

這個時期的綠色稅種類日益增多,如排污稅、產品稅、能源稅、碳稅和硫稅等紛紛

出現。其功能則綜合考慮了刺激和財政功能。即各種排污稅主要是用於引導人們的行為

方式,而各種能源稅則主要用於增加財政收入,也希望其產生積極的環境影響。

3.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來至今

這個時期有系統、全面地「綠色稅制」階段,這階段始於 20 世紀 90 年代末期。隨

著人們對環保認識的提高,環保措施開始從注重「末端治理」轉向「全程防治」。與此

相適應,以歐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已開發國家,在稅收方面也開始從簡單地徵收污染稅

轉向全面、系統地調整稅制,以表現稅收的整體環保要求,即「綠色稅制」。這個時期

是綠色稅迅速發展的時期,綠色稅制在許多國家已成為環境政策中的主要手段。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

稱 OECD)環境稅報告書(1998),針對綠色稅制之基本概念做了一番詳細的說明:「綠

色租稅改革首先是藉由稅制體系之綠化,在稅收中立的前提下,刪除現行具扭曲性的補

貼及賦稅、改革現行稅制、開徵新的生態稅;再者,將環境收用於減少勞動稅(所得稅

與員工及雇主的社會福利稅等負擔),則雇主將會有較大意願雇用低所得階層的勞動

者,因而得以發展創造出就業的潛能。惟大部分環境稅最終將轉嫁於消費大眾(包含員

工),進而可能產生新的扭曲稅制,因此要達到顯著的就業效果,就必需大幅減少勞動

稅,同時必須將徵收所得龐大的環境稅,用以彌補勞動稅之減少,以降低新扭曲稅制的

產生」。由此觀之,綠色稅制之意義可涵蓋四部份:(一)刪除現行具有扭曲性的補貼或

賦稅;(二)現今稅制之改革,使之有助於環境品質之提升;(三)開徵新的環境稅;

(四)稅收中立下進行稅賦移轉。

對於我國綠色稅制法理基礎,依據謝淑貞(2005)研究指出,綠色稅制之基本概念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5)

乃為藉由課徵環境稅,降低扭曲性賦稅,並在稅收中立下進行稅賦移轉,以期達到環

境、經濟與社會福利之雙重效益。關於綠色稅制法理基礎之探討,則分為二部份說明,

第一為環境稅法律秩序之架構:以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二項規定,作為環境稅整體制

度規劃之主要憲法依據,要求立法者在環境政策之研擬上,應就經濟、環境利益作相互

平衡性之考量。而就環境政策工具之選擇上,由於環境之財政工具可兼顧環境保護、經

濟發展與財政結構之改善,同時在各環境財政工具之種類中,基於租稅體制優先性之憲

法地位,綠色稅制可作為環境政策工具之選擇方向,並將稅制上之補助或優惠措施做為

「環境公課」之相關配套措施,俾以追求綠色稅制之完整性。再者,透過比例原則、平

等原則、租稅法律主義等各項憲法原則之檢驗,俾以充實綠色稅制之合憲性基礎。第二

為稅捐正義於綠色稅制之實現:環境稅制因具有特殊環境政策的存在,以致產生所得累

退之效果,及產業競爭力之衝擊性。對此可藉由最能體現量能課稅原則基本價值之所得

稅制度、具有所得重分配及貫徹分配正義理念之全民健康保險費、即能兼顧社會福利國

原則之貫徹與提升勞工就業率之勞工保險費著手,以此做為政策執行之配套措施(謝淑

貞,2005)。

三、數學模型分析

本節將基於我國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從企業利潤的角度,討論綠色稅對企業治理

污染和技術進步的影響。

(一)基本假設

為方便數學模型分析,本文將建立以下幾個基本假設:

1. 社會具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市場容量由買方決定,這種市場結構謂之買方市場。

2. 討論的商品是同質商品,但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造成了商品的市場

需求與供給價格的變動不具有連續性。

3. 在買方市場下,買方決定商品價格,商品差異性構成的價格差決定企業生存。

4. 在買方市場下,企業的產量低於規模經濟產量,市場決定的產量是其現實條件下

的最適選擇。

5. 市場決定行業的基礎利潤水平,低於該利潤水平的企業將被逐除市場。

6. 企業的成本分為生產成本、治理污染成本、及綠色稅 3 個部分。扣除治理污染成

本、綠色稅後的所有成本歸為生產成本。

(二)企業利潤函數分析

包含綠色稅的企業成本函數為:

1 2 1 2 2C=C +C +T= C (q)+ C (q)+t Q(C ) q* * (1)

式中:q 表企業的產量;

C1表企業生產成本,有 1 / / 0qC¶ ¶ ,即生產成本與產量正相關;

(76)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C2表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

T 表綠色稅,t 是單位排污量的綠色稅率;

Q 表企業的單位產品排污量,有 2/ 0Q C¶ ¶ < ,即單位產品排污量與企業治理污染

的投資負相關,但 2 22/ 0Q C¶ ¶ > ,及污染治理費用的邊際效用遞減。

企業的收益函數

R C P q Cp = - = * - (2)

式中:p 表企業的利潤

R 表企業的收入

P 表產品的產量

(三)買方市場下綠色稅制對企業的影響

現實中主要是買方市場,買方市場的重要特點就是企業生產能力大於市場需求,市

場需求量 q 小於企業最適產量 q0 ,因此,企業生產組織以市場需求為首要目標。在確

定的市場需求量下,企業按市場需求量 q*組織生產,其成本為:

* * *1 2 2C =C ( )+C +t Q(C )q q* * (3)

所以,企業的利潤函數為:

* * * * * *1 2 2=R -C = -[C ( )+C +t Q(C ) ] P q q qp * * * (4)

當 P、q*、t 確定時,p *的變動由 C2決定。對p *求 C2的偏導數,得:

*2 2/ C =1+t Q/ C =0p¶ ¶ *¶ ¶ (5)

所以,當 2Q/ C =-1/t¶ ¶ 時,企業利潤最大化。當提高綠色稅率 t 時,由於2 2

2/ 0Q C¶ ¶ > ,企業只有增加治污成本 2C 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提高綠色稅率可

以減少企業的污染排放。但是,由函數可以看出,當綠色稅率過高時,企業治理污染的

成本過大,也會使企業無力維持經營。

所以,綠色稅率的確定應該隨產業技術水平,逐步由低向高提升,以企業治理污染

的投資明顯加大、排污水平明顯下降為上限。在資訊不完全的現實條件下,不宜追求所

謂的最適化(optimal)稅率。

接下來,將引入技術進步能力 f,技術進步能力決定企業的污染治理能力,即給定

兩個企業 A、B,設企業 A 的技術進步強於企業 B,有 fA>fB,則對於 CA2=CB2有:

2 2/ /A A B BQ C Q C¶ ¶ <¶ ¶ (6)

將(6)式代入(5)式,得 A 的最適治污投資 *2AC 滿足 *

2/ 1/A AQ C t¶ ¶ =- ,B 的最

適治污投資 *2BC 滿足 *

2/ 1/B BQ C t¶ ¶ = - ,故 * *2 2/ /A A B BQ C Q C¶ ¶ = ¶ ¶

由(6)式及 2 22/ 0Q C¶ ¶ > ,有 * *

2 2A BC C<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7)

又,*

2*2 2

0/

AC

A A A AQ Q c dC= ¶ ¶ò ,*

2*2 2

0/

BC

B B B BQ Q c dC= ¶ ¶ò

因為, * *2 2A BC C< ,且對於 2 2A BC C= 有 2 2/ /A A B BQ C Q C¶ ¶ <¶ ¶

所以, * *A BQ Q< ,代入(4)式,有 * *

A Bp p> 。

所以,存在一個稅率 t0,使得企業 A 的利潤能夠維持其經營,而企業 B 的利潤不

足以維持其經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 B 將被市場清除,而企業 A 能夠留在市場,並

且企業 B 的清除,企業 A 獲得更大的市場。因此由於市場競爭因素的存在,綠色稅的

效果放大,並通過市場競爭,淘汰技術水平落後、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使市場總的

污染排放量減少。

由以上分析,得到下面一個推論:

推論:綠色稅的開徵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社會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且在統一監管格

局下,綠色稅的實施效果較好,能夠達成其政策目標。

因此,本文研究顯示,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現況下,在總體上已經進入買方市場的市

場格局,從長期來看,開徵綠色稅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將有利於技術進步和環境保護,

但是,其前提是整體監管水平的提高、及統一的稅費制度,否則在監管水平尚不具備及

稅、費名目混用下,開徵綠色稅將不利於其政策目標的實現。

(四)綠色稅收手段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表明,綠色稅收是解決經濟外部性問題的有效途徑,其作用可以

通過圖 1 說明之:

圖 1 綠色稅的效果分析

(78)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在圖 1 中,MB 為企業的邊際效益曲線;MPC 代表企業的邊際私人成本曲線,即

沒有考慮經濟外部性時企業的邊際私人成本曲線;MSC 指企業的邊際社會成本曲線,

即考慮經濟外部性時(污染損失)的邊際成本。受利益機制的驅使,企業的最佳生產水

平為 Q(此時 MPC=MB)。從社會角度看,企業的最佳生產水平應該為 Q*(此時

MSC=MB。)通過徵收綠色稅(稅率為 t),企業邊際私人成本曲線由 MPC 變為

MPC+t,此時,企業的生產水平將調整為 Q*(此時 MSC+t=MB)。由此可以看出,通

過徵收綠色稅,可以促進企業治理污染,保護環境。

此外,通過綠色稅收手段,還可以籌集各項資金,從而增加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

四、綠色稅制的國際實踐

目前在國外,特別是 OECD 成員國等經濟已開發國家,開徵環保稅相當普遍,而

開徵的具體稅種、開徵方法則是五花八門。但從性質上說,以 SO2稅、NOX稅、碳稅、

垃圾稅等排污稅最為典型。對原有稅制的「綠色」調整,主要以歐盟國家為代表。歐盟

促進循環經濟的稅收政策主要表現在其綠色稅費上。綠色稅費做為一種政策手段,與市

場機制具有較大的相容性。由於它具有糾正市場價格信號扭曲、以價格信號傳遞環境政

策資訊的功能,從而廣泛地為歐盟國家所採用。

1996 年 10 月,在歐洲會議、環境、公共健康和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的授權下,有關

經濟學家完成了一份對環境稅進行評估的報告。報告涉及 6 個歐洲國家的 16 項綠色

稅,分別評估了這些稅的目的和效果(OECD, 1997、2001)。

(一)彌補費用類收費

荷蘭的廢水排污費。1970 年設立,稅額略低於處理費用。稅收主要用於補貼建設

污水處理廠,使得居民下水道普及率從 1975 年的 75%提高到 1992 年的 95%,污水處

理率從 1980 年的 51%提高到 1991 年的 74%。1991 年與 1975 年相比,工業廢水中

BOD(生物化學需氧量,主要表示有機物質造成的污染程度),目前主要來自城市污水

和釀酒、紡織、染色、造紙、石油、製革等工業廢水。一般以 5 天生化需氧量表示。正

常河水一般要求在 4 ppm(萬分之四)以下,超過 10 ppm,即發生惡臭,減少排放

79%,生活污水中 BOD 減少 5%。

荷蘭的家庭垃圾費。為了使家庭承擔一部分垃圾處置費用,向家庭徵收垃圾費。在

農村地區減少了大約 10%-20%的家庭垃圾量。

瑞典的電池費。收費用於舊電池的回收、處置和相應的宣傳。收費使含鉛電池的回

收率達到了 95%,減少了水銀電池和鎳電池的使用率。

荷蘭的機場噪音費。對機場收費,用於補助機場周圍的隔絕設施和開發項目的建

設。該項收費對降低機場噪音的效果不明顯。

(二)刺激類收費

瑞典的含鉛汽油稅。為了促進無鉛汽油的使用,從 1986 年開始對含鉛汽油徵稅,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79)

稅額超過含鉛汽油的無鉛化處理費,使 1993 年比 1988 年鉛的排放量減少了 80%,並逐

步實現鉛的零排放。

瑞典的柴油稅。為了促進低污染柴油的使用,對柴油生產者徵收超過生產清潔柴油

費用的稅額,使柴油汽車排放的硫放物減少了 75%,排放在城市內的硫化物減少了

95%,固體顆粒、煙氣和 NOX的排放量也有減少。

德國的有害廢棄物稅。為了減少有害廢棄物的數量,從 1991 年開始向廢棄物棄置

者收稅,稅額為填埋和焚燒廢用 5%─15%,1993 年起稅額又提高到 10%~30%,使

1993 年比 1991 年有害廢棄物數量減少了 20%─40%。

瑞典的 NOX稅。為了顯著降低大發電廠的 NOX排放,從 1990 年開始對 185 家大發

電廠徵稅,稅額 4 倍用於採取減少措施所需要的費用,根據電廠減少 NOX 排放的量,

按比例給予退稅補貼。1990 年這些電廠的 NOX 排放量總計 24,000 噸,到 1993 年減少

了 15,300 噸。

瑞典的化肥費。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化肥使用量。從 1980 年到 1992 年,氮化合物減

少排放 25%,磷化合物減少排放 65%。化肥稅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法國的水污染稅。用於鼓勵建造廠內廢水處理設施和廢水處理廠。由於稅額遠遠低

於水污染處理的費用,所以未能起到明顯的環境改善效果。

德國的水污染稅。徵稅後對採取推薦製程進行廢水處理的設施給予補貼,提高了廢

水處理率。

(三)環境基金類稅收

瑞典的硫稅。1991 年設立,目的是為了鼓勵使用低硫燃料和裝備廢氣淨化裝置。

對於含硫重量超過 0.1%的煤、油、泥炭等燃料按每公斤硫 40 克朗(約含 6 美元)的標

準徵稅。對生產含硫量介於 0.001%至 0.005%高純輕質油則給予補貼。該稅實施以後,

燃料油的平均含硫從 1990 年的 0.65%下降至 1994 年的 0.4%,累計減少硫排放 6,000

噸。25%的繳稅者採取了廢氣淨化措施,並且得到了補貼。淨化措施的費用約每公斤 10

克朗,為稅額的 1/4。

瑞典的二氧化碳稅。1990 年 4 月起開徵 CO2 稅,稅率為每排放 1 公斤 CO2 徵收

0.25 克朗,徵收對象為除使用生物質能和泥炭外所有化石燃料的用戶。

挪威的二氧化碳稅。就排放 CO2 向燃料供應商徵收費用,使 CO2 排放量 1993 年比

1991 年下降了 3%─4%,促使燃料供應商將採暖用油的價格提高了 15%,汽油價格提

高了 10%。

瑞典的飛機國內航空稅。目的是為了減少本國飛機在飛行途中的廢氣排放。該項稅

收的成效有待進一步考察。

丹麥的垃圾稅。為了減少垃圾的產生和提高循環和再使用率,向垃圾處置單位徵

稅,促使垃圾處置者加強循環和再利用工作。從 1985 年到 1993 年,垃圾的循環再使用

率每年提高 20%─30%,從原來的 12%提高到了 82%,如表 1 所示:

(8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表 1 歐盟成員國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的表現

《京都議定書》

所定的目標

從 1999─2001 年在溫室氣

體排放量控制上的表現

依照當前政策於 2010

年排放量可能減少量

盧森堡 -28 -44 -23

丹麥 -21 0 -18

德國 -21 -18 -34

奧地利 -13 10 12

英國 -12.5 -12 -14

比利時 -7.5 6 13

義大利 -6.5 7 8

荷蘭 -6 5 6

芬蘭 0 5 17

法國 0 0 9

瑞典 4 -3 1

愛爾蘭 13 31 40

西班牙 15 33 48

希臘 25 26 29

葡萄牙 27 36 58

歐盟 -8 -2 -5 資料來源:歐盟環境署(EEA),2004.4。

從表 1 我們可以看到,在開徵綠色稅後,從整體上看,歐盟從 1999 年到 2001 年在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取得一些成績,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2%。只要繼續貫徹相

關政策,歐盟地區國家能夠於 2010 年完成《京都議定書》為歐盟所定下的 12%的目

標。

另外,我們從調整的稅種角度來分析,比較突出的是消費稅、所得稅和機動車稅。

對原有稅制的「綠色」調整,以歐盟國家為例,主要內容有兩方面:(1)取消原有稅制

中不符合環保要求,不利於永續發展的規定,如取消對煤等污染能源的稅收優惠等;

(2)對原有稅種採取新的有利於環保的稅收措施(OECD, 2005、2006)。

(一)消費稅的調整

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區分含鉛汽油與無鉛汽油,調高含鉛汽油的消費稅稅率,鼓勵使用無鉛汽油。歐

盟國家已全部採用含鉛汽油高稅政策,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 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費稅稅率。如法國、荷蘭、英國等國的能源產品的消費稅稅

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稅率設計或調整時考慮污染因素。如比利時、芬蘭、盧森堡、葡萄牙等國的重油

消費稅徵收都考慮重油的含硫量因素。因此,這種消費稅實際上已具有 SO2 稅的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81)

性質。

4. 在原有消費稅基礎上,對能源另徵能源稅或能源費附加稅。比利時的消費稅就分

基礎消費稅和消費附加稅即能源稅,英國的氣候變化稅、德國的綠色稅都屬於新

徵的特別能源稅。

5. 取消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稅收優惠,對清潔能源減稅。如德國綠色稅對利用可再生

能源發電就給予免徵綠色稅優惠,英國的氣候變化稅也對節能措施予以優惠鼓勵

(EEA, 2005)。

(二)所得稅的調整

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環保投資優惠,即對環保投資支出允許稅前扣除或給予一定比例的稅收抵免。如

荷蘭對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設備投資,投資額在 2,000~106,000,000 歐元之間

的,可按投資額的 55%抵免公司所得稅。

2. 鼓勵環保技術的研究、開發。

3. 環保設備加速折舊。如荷蘭對列入規定目錄的有利於環境改變的資產可實行折舊

率最高達 100%的加速折舊;法國對節能設備、生產可再生能源的設備在 2007 年

1 月 1 日前購置的實行當年 100%折舊,對工業用水和空氣的淨化裝置在 2006 年

1 月 1 日前購置的可在購置當年按 100%提取折舊。再如新加坡規定對污染控制

和節能設備允許在購置當年 100%提取折舊,馬來西亞則允許環保設備、廢物回

收設備實行加速折舊(註一)。

4. 公車私用的稅收措施調整。如今多數經濟已開發國家都將公車私用作為員工的福

利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同時鼓勵員工乘公共汽車上下班,以減少城市擁擠和機

動車排氣污染。

(三)機動車稅的調整

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徵年機動車稅時對節能車予以優惠,如德國的年機動車稅已改為按機動車的污染

程度分檔徵收,並規定電動車免稅;英國、芬蘭都對低排氣車減免年機動車稅。

2. 機動車銷售稅的稅收優惠,如義大利通過減徵機動車銷售稅的方式來鼓勵人們購

買環保車。

在開徵綠色稅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歐盟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二氧化硫(SO2)的

排放逐步減少,廢水處理也取得成效,垃圾處理和治理技術也日趨完善。據一份世界觀

察研究所(WWI)的報告指出,綠色稅在世界各國成功地減少了污染。該報告題為:

「我們得到正確信號:稅收改革保護了環境和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 David Malin

Roodman 發現在荷蘭已用綠色稅手段減少重金屬的排放,瑞典已用來減少氧化氮的排

放,在德國則用綠色稅手段減少有毒廢物的產生。報告說,可以用這些稅收抵消所得

稅,歐洲聯盟委員會已建設在歐洲聯盟範圍內徵收碳稅和能源使用稅,以此來減少所得

稅做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手段。如表 2 所示:

(82)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表 2 利用 HERMES Model 得到結果

(與基年相比,2001 年各項數據的變化)

德國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荷蘭 比利時 歐洲 6 國平均值

私人消費 0.3 0.0 -0.6 0.8 0.3 0.2 0.2

投資 -0.2 -0.1 -0.6 0.8 0.2 -0.2 0.0

出口品 -0.2 -0.3 -0.2 -0.1 0.0 0.2 ─

進口品 -0.4 -0.6 -0.4 -0.1 0.6 -0.4 ─

國內生產總值 0.2 0.1 -0.4 0.7 -0.2 0.6 0.2

消費者價格 0.5 0.8 2.1 0.9 0.8 0.2 1.0

國內生產總額平價 0.1 -0.1 1.7 0.5 0.1 -0.4 0.4

就業率 0.8 0.4 0.6 0.8 0.3 0.9 0.6

每位員工的實際薪資 0.4 0.2 0.7 0.3 0.2 -0.1 0.4

每位員工的工資成本 -3.2 -2.9 -3.7 -2.9 -3.5 -4.2 NA

政府財政收支平衡 0.0 0.0 0.0 0.0 0.0 0.0 0.0

能源消耗 -3.6 -2.8 -3.5 -5.0 -1.7 -3.6 -3.5

CO2排放量 -4.1 -4.7 -4.2 -5.6 -1.9 -5.0 -4.4 備註:基年為 1993 年。在實施了綠色稅 8 年後,以上數據已於 2001 年被證實為較為準確的。

資料來源:OECD, 2005、2006。

從表 2 可以得知,在開徵綠色稅後歐洲六國在私人消費、國內生產總值、就業率等

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同時在能源消耗和 CO2排放量等方面也有比較可觀的下降,

說明綠色稅的徵收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正面作用。

五、我國綠色稅制的前景

(一)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

在台灣方面排放 CO2量,2006 年為 2 億 6,500 萬噸,其中電力部門 1 億 6,400 萬噸

占 61.9%比重最高,比 1990 年成長 253%;其次為工業部門 5,250 萬噸占 19.8%,同期

間成長 56.3%;運輸部門 3,710 萬噸占 14.0%,成長 91.2%。由上述看來,CO2排放增加

速度發電部門最快,次為運輸部門,工業部門成長最慢。上述統計,顯示工業部門為控

制成本已持續採取節能措施,另方面也凸顯這幾年工業成長趨緩的警訊。在此情況下,

若再壓制工業部門 CO2 排放量,非但無助 CO2 大幅降低,更為甚者將抑制我國經濟發

展。

至於運輸部門是有一些改善空間,例如推動大眾捷運系統及發展海上運輸、減少陸

運,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共擴大內需市場,另方面可降低運輸能源使用量,惟對整體 CO2

排放之減量,效果非常有限。

相較於工業及運輸部門,電力部門 CO2的減量空間明顯較大,此可從推廣無碳電力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83)

及改善火力電廠效率雙管齊下。根據台電公開資料,台電目前共擁有火力發電機組

2,200 萬千瓦,其中燃煤機組效率 37%,燃油效率 34.4%,燃氣效率 30.6%,氣渦輪及複

循環機組效率分別為 27.3%及 43.3%,比起先進國家及中國大陸所使用 100 萬千瓦超臨

界機組效率 48%低了許多。若能將台電這些燃煤機組及燃油機組全數改以超臨界機組發

電,估計可降低 CO2 年排放量 1,504 萬噸,相當於 2006 年工業部門 CO2 排放量之

28.6%。況且,投資這些老舊機組更新,除了可降低發電成本約 756 億元外,估計總投

資額約為 3,760 億元,對於政府目前大力推動公共建設及擴大內需也有相當的助益(註二)。

目前我國政府因應 CO2減量所推出政策中,有兩項措施確有再審查檢討之必要。其

一碳稅的徵收,由於台灣 CO2 排放量 75%以上來自發電業及運輸部門,一旦徵收碳稅

勢必全部轉嫁給消費者,結果是全民買單,對於 CO2減量意義不大。另一為再生能源的

發展,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等,不過侷限於台灣的自然環境,目前均不具備基載能

源的條件。其中水力發電由於河川流量枯竭,發電量自民國 92 年以來僅占台灣總發電

量 2%;至於風力發電,根據台塑企業的試驗,2007 年發電率僅 24%,發電或本含政府

補助每度 2.73 元,約等於目前台電平均售價,雖然成本仍可接受,但操作率太低是一

大缺失;太陽能在台灣則不具大量發展條件,它需要大空間且目前成本約為每度 6~7

元,除非政府補助否則無法存續。故無碳電力中,以核能較具規模且能穩定供電,實是

現階段最佳選擇。

依京都議定書,雖然核能發電不能視為溫室氣體減量的手段,但今後為了減少 CO2

排放及降低發電成本,發展核能發電被認為是各國必走之路。台灣目前核能發電所占比

例僅 17.3%,遠低於日本之 30%及韓國之 38.6%。我國核能發電比例若能比照韓國,則

可減少 CO2排放量 4,440 萬噸,約相當於 2006 年工業部門 CO2排放量之 85%。過去政

府如有遠見,早日推動核能,台灣今日就更有空間來發展工業。不過,亡羊補牢猶未為

晚,今後新發電機組若能採用核能,絕對有助於台灣的 CO2減量。此外,世界各國的核

能發電廠,並不僅限定由政府投資,執政當局若能比照開放,鼓勵民間企業投資核能發

電,深信透過良性競爭,將可提升國內能源效率與核電安全。

CO2 減量是政府現行重要政策,民間企業普遍已有認知,都會主動配合。例如以台

塑企業六輕廠區為例,過去十年間推動 614 件節能改善案,每年降低 CO2 排放量 369.8

萬噸,而且尚有 264 件節能改善案進行中,每年約可再降低 224.9 萬噸,合計每年共可

降低 594.7 萬噸,約占六輕 2006 年使用能源產生 CO2 之 23.1%。事實上,節能減碳對

節省營運成本也有正面效益,只要政府給予適當獎勵,業界就會自動配合投資,實不須

一味嚴加限制。但是目前如中龍鋼鐵等案的環評都要求業界做不合理的減碳承諾,若此

一政策不變,後續的諸多投資計畫都將胎死腹中。因此,與其課予工業界諸多負擔,不

如要求台電就 CO2排放積極做適當的改善,將其減量部分用來支應工業發展,才是兼兼

顧節能減碳與經濟發展的務實做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是比較重視的,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加強環

保立法,使環保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在稅收方面,國家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一些措

施,但總體而言,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環保稅收政策,更談不上整體尚實施稅制的綠色調

整。

(84)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二)我國常見的環境稅(費)

我國租稅制度向來是為促進經濟成長與達成產業發展目標的重要工具之一,一方面

透過租稅的開繳,將負面的外部效果內部化,另一方面藉由租稅減免,對特定經濟活動

提供發展誘因。我國於稅法有據的環境稅項目不少,在環保署主管範圍的有:依據空氣

污染防治法而徵收的空氣污染防制費;依據廢棄物清理費、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

辦法而徵收的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費;依據水污染防治費及廢(污)水排放收費辦

法而徵收的水污染防治費;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費收費

辦法而徵收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等。本文將我國目前較常見的環境稅種類做以下

簡要說明之:(黃昭鏞,2009)

1.空氣污染防治費

經濟誘因管制策略為目前公認具有消減污染排放之良好工具之一,為解決台灣地區

日漸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環保署自 1995 年起開始採用經濟工具作為環境管制策略,

秉持「污染者付費」之公平原則實施污染排放收費制度,先後依據燃料使用量、營運工

程類別及實際排放量開徵硫氧化物、粒狀污染物及氮氧化物空氣污染防制費(簡稱空污

費)。藉由空污費之徵收,以促使業者主動進行污染防制措施降低污染物之排放。

依據第二階段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空污費各季徵收狀況統計,全國約 5,400 場所申

報空污費,截至 2008 年 6 月申繳金額約達 174 億 300 餘萬元,平均每季申繳金額達 4

億 4,000 萬元。分析空污費徵收金額變化,主要係因污染物排放量變化明顯降低所致,

其中硫氧化物較開徵初期減幅達 42.6%、氮氧化物減幅亦達 25.5%,故徵收金額亦呈逐

年下降趨勢,顯示空污費開繳所提供之經濟誘因已收成效。

2.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

環保署依據「廢棄物清理法」公告「強制資源回收」之廢棄物種類及業者範圍,希

望藉由「污染者付費」及「資源回收者補貼」方式達到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目標。為

了整頓我國整個回收體系,環保署於 87 年 7 月將所有回收業務全權交給資源回收基金

管理委員會。其推動績效如下:

(1)廢容器及乾電池回收

廢容器民國 86 年首度回收月平均量為 6,672 公噸,自 87 年至今回收認證平均量增

加為 12,229 公噸,廢乾電池於 87 年 12 月也首次進行回收,其回收量認證為 13.5 公

噸,並自 88 年 5 月 4 日起全面回收各類乾電池。

(2)廢機動車輛及廢輪胎、廢鉛蓄電池、廢潤滑油回收

廢機動車輛 86 年首年回收月平均量 19,516 部,自 87 年 7 月至現階段回收認證月

平均量 25,355 部。廢輪胎認證回收月平均量為 5,130 公噸,廢鉛蓄電池認證回收月平均

量由 1,997 增至 2,418 公噸,廢潤滑油認證回收月平均量為 694,611 公升。

(3)廢家電及資訊廢物回收

廢家電 87 年首年回收月平均量 2,000 台,自 87 年 7 月至現階段回收認證月平均量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85)

68,869 台。廢資訊物品 87 年 7 月前回收認證月平均量為 5,060 件,自 87 年 7 月至現階

段回收認證平均量 21,013 件。

(4)廢機動車輛回收

87 年 12 月 1 日起,以提供經濟誘因方式,試辦補助高污染老舊機車汰舊換新政

策,試辦的首年,共補助 7 萬 8,000 餘位機車車主辦理老舊機車汰舊換新,成效頗佳,

其獎勵辦法為回收一輛 81 年 7 月 1 日前生產機車,並新購一輛符合第三期排放標準機

車、電動機車、腳踏車或電動腳踏車者,可獲得 2,000~2,500 元之補助。除了推動回收

數量穩定成長外,基管會也持續推動系統的設置及回收網路架構。此外也將資源回收系

統的觸角延伸至社區及校園。

3.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於民國 89 年 1 月 13 日三讀通過,89 年 2 月 2 日由總統

公布施行,90 年 11 月正式開徵,91 年度實際徵收金額合計 7 億 3,197 萬 2,000 元,92

年度實際徵收金額合計 7 億 6,173 萬元,93 年度實際徵收金額合計 8 億 3,373 萬 2,000

元,94 年度實際徵收金額合計 6 億 9,752 萬 4,000 元,95 年為 5 億 5,279 萬 2,000 元。

目前公告應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之化學物質徵收種類分為石油系有機物、含氯碳

氫化合物、非石油系有機物、農藥、重金屬及重金屬化合物及其他等六大類,涵蓋約

125 種化學物質,徵收對象以石化業者為主。

4.貨物稅改革

貨物稅即為「特種銷售稅」,相當於美國的 Excise Tax(楊敏,2003),其為一古老

的稅目,直至現代,貨物稅的課徵幾乎仍是各國稅制的共有特徵。近年來行政院財政改

革委員會研議將貨物稅制度朝向建立「綠色租稅」(Green Tax)制度之方向改革。具體

整合現有各項環境污染稅費,並適當的整合財政權。可調整環保署現有的各項「污染者

付費」收費制度於貨物稅制中,並引進對污染性產品課稅的生態稅,以符合當前世界各

國租稅改革潮流。最初步的做法就是將空氣污染防治費、汽車燃料使用費、汽機車使用

牌照稅、碳稅等納入貨物稅(原已有油氣類、車輛類之課徵能源稅),由貨物稅擔綱,

其他稅費則針對特有性質另行徵收,可使稅費項目簡化。

由以上分析,台灣環境相關稅(費)制度有下列幾點問題,分述如下:(台灣經濟

研究所,2007)

1.台灣環境稅費相關制度有四個問題

(1) 以收費反應綠色機制,課稅的綠色性質不夠明確。

(2) 收費的用途與功效未能整體考量。

(3) 綠色有關的稅費未能確實反映應有的成本。

(4) 空污費專款專用導致資源分配缺乏效率與次佳的政府支出結構。

(86)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2.當前台灣環境稅費制度至少有三點值得檢討:

(1) 環境、能源與財務政策的整合有待加強。

(2) 環境稅費不宜全部專款專用。

(3) 污染者付費原則有待推廣。

此外,目前台灣稅費制度之特性包括環境稅收之使用缺乏彈性、稅費率訂定困難、

環境稅(費)未完全反映「污染者付費」與「使用者付費」原則。台灣還有「促進產業

升級條例」第六條仍針對產業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和功能別(研究發展、防治污

染、節約能源、溫室氣體減量、自動化等等)的租稅減免獎勵,前者對於污染嚴重或能

源密集的產業也提供優惠措施,後者則和環境稅費的目標相衝突,等於降低環境污染或

能源使用的價格,也抵消環境稅費的環境效果。是以對有害環境之租稅減免或補貼宜全

面通盤檢討,如能取消此類租稅減免或補貼,政府不但可以省下財政支出或增加財政收

入,同時將此作為綠色財政改革之稅收來源,同時可以促進環境效益與整體社會福利。

(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誕生

我國延宕七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 2009 年 6 月 12 日正式通過,未來生產

太陽能、生質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政府均保證收購、獲利及回收成本,以鼓勵

業者發展再生能源。該法規範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

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之能

源。

該法規定將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助再生能源設備、技術研發與推廣,基金來

源由台電等發電大廠按發電比例提撥,必要時應由政府編列預算。再生能源熱利用補

助,由石油基金支應;利用休耕地或其他閒置之農林牧土地做生質能之補助,由農業發

展基金支應。該法規定在施行二十年內,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每二年訂定再生能源推廣目

標及各類別所占比例;未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獎勵總量為總裝置容量 650 萬至 1,000 萬

千瓦;連 500 萬千瓦時,應重新檢討推廣重點與補助辦法等(註三)。

依新法內容可知,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

電力、氫能等,全部都納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適用對象。表面看是皆大歡

喜,但其實恐怕才是未來紛爭的源頭。依照條例規範,有幸納入的再生能源,未來即可

享受價格補貼、投資獎勵乃至減免稅負等的多重優惠,實質上就是保障業者有穩定的投

資報酬。如此穩賺不賠的行業,又能搏得節能減碳的美名,也就難怪各方要想盡辦法擠

入門檻,最後就出現這種統統有獎的皆大歡喜之局。

但有業者指出,據瞭解針對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因應新法

實施,勢必引發一番新的投資潮,但姑不論未來收購價格應如何訂定才算合理,難免將

引發極大的利益之爭。光是這股熱潮不會造成我國的電力產能供過於本,以及是否可能

損及台電既有的供電與營運模式,就是一個必須嚴肅思考面對的課題。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87)

(四)我國綠色稅制實施現況

賦改會於 2009 年 6 月 19 日達成開徵綠色稅的共識,擬訂綠色相關稅制。所謂綠色

稅分為能源稅與環境稅,消耗自然資源者,須課能源稅,對環境造成污染,課徵環境

稅。依據賦改會的研究報告,未來將開徵的綠色稅,就像現存的營業稅和貨物稅,都是

銷售稅的一種,於廠商產品出廠時與進口時課稅,雖然是對業者課稅,但通常都可以

「轉嫁」給後手,所以是由下游廠商以及最終消費大眾在繳稅。

舉例而言,假設汽油目前的稅前價格為 11.13 元,現在的貨物稅、使用燃料費、石

油基金等所有稅費合計,每公升課 9.55 元,未來開徵綠色稅時內含「能源稅」及「環

境稅」,吸納當前全部稅費後,第 1 年每公升政府會課徵 11.46 元,到第 10 年政府課

28.65 元(註四)。如表 3 所示:

表 3 賦改會版綠稅方案

目前各種稅費合計 綠稅第 1 年稅額 綠稅第 10 年稅額

汽油 9.55 11.46 28.65

柴油 5.67 7.63 25.26

煤油 4.42 7.12 17.80

航空燃油 0.52 1.00 19.00

液化石油氣 0.69 1.83 11.49

核能 0 0.04 0.40

燃料油 0.11 0.60 5.96

煤炭 0 0.52 5.23

天然氣 0 0.42 3.76 註:稅費含水污費、空污費、使用燃料費、石油基金等(單位:每公升、每立方公尺、每公斤,應徵稅

額:元)

資料來源:賦改會委託研究報告 製表:王信人,2009.8.4

雖然是業者在生產或者進口時,被財政部課稅,但銷售稅特性都是會轉嫁給後手的

消費者,所以開徵綠色稅後,假設汽油的稅前價格不變,仍維持 11.13 元,第 1 年的稅

後價格會漲到 22.59 元,第 10 年的稅後價格會漲到 39.38 元。因此,未來開車族,加油

成本會上揚。政府以此價格機能,反應外部的污染成本與能源有限性,達到消費者和生

產者調整消費行為和產業結構。

依據賦改會研究估計,開徵能源 10 年新增稅收近 2,000 億元;開徵環境稅,10 年

新增稅收約 6,000 億元,其中煤炭稅就占 4,500 億元。二者合計約 8,000 億元,在預算

中立原則下,用於改良貨物稅、廢除印花稅、娛樂稅中的 2 個項目、調降所得稅、補貼

研究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等做為配套措施 5。

目前免稅的煤炭、天然氣、核能,將是未來綠色稅徵開的稅基,成本就會含稅,尤

其以煤炭的變化最大,加稅的比例最高,台電因為用煤大戶,又是唯一的核能使用者,

(88)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將成為全國超級繳稅大戶。另外,對於影響民生的汽油、柴油,有人主張,因為汽油、

柴油、煤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既會「耗能」,又造成「污染」,所以在能源稅中

要課稅,在環境稅中也要課稅。課稅的原則是兩邊合計的稅額,在稅後的市售汽油價

格,不超過日本和韓國汽油的平均數。

(五)我國綠色稅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有的綠色稅費制度非常零散,不但稅、費名目混用,更分屬不同機關職掌,

在事權不統一下,課徵方式欠缺整體性的考量,嚴重影響環境永續政策目標與效益的達

成。賦改會的構想是將目前這種散亂的稅費制度予以整併,除了屬於「使用者付費」性

質的規費項目例如廢棄物清除處理費等之外,其餘屬於綠色課徵目的的稅費項目則皆整

併成二大稅制系統,一為能源稅,基於節約能源與提升使用效率目的,針對化石能源與

核能課稅;另一為環境稅,基於保護環境與永續發展的目的而課稅,其中包括溫室氣體

稅(針對 CO2、HFCS、PFCS、SF6)、空氣污染稅(針對 NOX、SOX、VOCS)、水污染

稅、海洋污染稅以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稅等,這樣的改革牽動到部會職權的改變,經濟

部與環保署涉及的最多,而此二單位與財政部的意見常不一致。尤其甚者,賦改會為讓

綠色稅的課徵能確實發揮「節能減碳」的效益,除了增加一些新的課稅項目例如核能

(能源稅)與煤炭(污染稅)等之外,更規劃提高現行稅費的稅額,例如日韓以 2008

年 12 月的油品稅後價格為準,將我國油品能源稅稅額分 10 年逐漸調高。這種做法必然

會增加社會的租稅負擔,進而引起大家對經濟影響、產業衝擊與所得分配等問題的疑

慮。賦改會面對「內外交迫」的改革困境,誠然是一大挑戰(註六)。

目前我國綠色稅版本眾多,若以中華經濟研究院、賦改會版本來看,綠色稅執行恐

將對產業增加 2,200 億元賦稅負擔。不僅企業受累,一般家庭也會因為稅額轉嫁而增加

負擔。以月收入 3 萬元的 4 口家庭為例,目前每月水、電、天然氣、汽油、瓦斯等能源

的支出約 5,000 元;一旦按賦改會版本開徵「能源及環境稅」,每月支出將提高 1 萬

元,增加 1 倍。這是一般民眾、產業界都不能接受的稅制。如水泥廠已是政府貨物稅的

課徵標的,每噸 320 元,如果再課徵綠色稅將是重複課稅。

對於實施綠色稅制,企業反彈聲浪大,以賦改會研商課綠色稅,站在產業界的立

場,目前全台灣每年稅收有 1.6 兆元,光是綠色稅的課徵就高達 8,000 億元,就占了整

個稅收的 50%,使整個企業界都無法承受的。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台灣是人口密度高的島型經濟,但耕地面積只能養活 600 萬人口,不靠工業加工外

銷,根本無法養活 2,300 萬人。為了經濟發展,政府有義務設法改善經濟環境,及提供

優惠條件吸引投資。以目前台灣景氣低迷情況來看,政府必須馬上採取一些有利於企業

營運的政策,例如減稅措施等;環評的障礙也要排除,才能讓重大投資計畫儘速執行。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89)

此外,節約減碳政策的落實,應多元推動、齊頭並進,不應全由工業部門承擔。經本研

究綜合分析,其結論說明如下:

1. 運用綠色稅制手段來保護環境,是已開發國家促進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主要方

法之一;同時,綠色稅制也是環保稅收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它不僅包括各國開徵

的各種環保稅,而且包括具有環保作用的各種稅收措施。

2. 綠色稅的開徵有利於環境保護與社會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且在統一監管格局

下,綠色稅的實施效果較好,能夠達成其政策目標。但是,在監管水平尚不具備

及稅、費名目混用下,開徵綠色稅將不利於其政策目標的實現。

3. 歐盟促進循環經濟的稅收政策主要表現在其綠色稅費上。綠色稅費作為一種政策

手段,與市場機制具有較大的相容性。由於它具有糾正市場價格信號扭曲,以價

格信號傳遞環境政策資訊的功能,從而廣泛地為歐盟國家所採用。

4. 我國現有的綠色稅費制度非常零散,不但稅、費名目混用,更分屬不同機關職

掌,在事權不統一下,課徵方式欠缺整體性的考量,嚴重影響環境永續政策目標

與效益達成。

(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對我國稅制綠化水平作一個總體判斷:已開始有意識地運

用稅收手段促進環保的發展,並採取了許多有助於環保的稅收措施,但環保稅收政策缺

乏系統性、整體性;對稅制已嘗試了一些綠化措施,但稅制的整體綠化程度還很低,相

對來說,我國稅制綠化潛力很大。因此,本文建議,在今後的稅制改革和政策設計中,

有永續發展觀、經濟環境協調觀應作為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把綠色稅制作為稅收政策

調整的一項重要任務,並根據社會承受能力和技術發展,分步推動稅制的綠化過程。

1. 綠色稅收政策應規範化、系統化、多樣化

規範化就是優惠原則、優惠期限、優惠依據等都盡可能的明確。可以考慮在清理、

充實利於環保的稅收鼓勵措施的基礎上,頒布類似《綠色稅收政策實施條例》的法規,

明確綠色環保優惠原則,統一環保優惠措施,對符合優惠原則的鼓勵措施應予以長期

化,而對那些需要定期調整、升級優惠標準的措施,如汽車消費稅減免政策,則應明確

優惠期限,以利於企業長期投資政策。系統化就是稅制設計與政策調整要全面地考慮環

保因素。多樣化則指綠色稅制政策形式的多樣化,可以採取不同的綠色稅制優惠形式,

並使優惠措施與綠色環保資金的事項使用。

2. 按照全面「綠色稅制」的思想,全面評價、審查和清理現行稅收政策,減緩並逐

步消除稅收政策中經濟環境目標的矛盾,即逐步清理取消現行中不利於環保的優

惠政策,並從不同角度、環節增加有利於環保行為的支持力度,以逐步使稅制在

總體上表現環保要求。

3. 綠色稅的課徵乃係基於充分反映資源與環境的外部成本,亦即希望藉此課稅找到

真正的市場價格,避免因為錯誤的價格資訊導致使用者錯誤的使用行為。換言

之,綠色稅的功能乃須建立在價格機制之上,如果稅後價格無法自行調整,則課

稅的「內生化」效果便無從發揮。由於我國政府對油電價格的控制非常僵化,未

(9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四期

來即使實施綠色稅制,但若政府基於其他政策因素考量而不准油電價格真實反映

稅負,則綠色稅的課徵意義與效果將全然喪失。在費心建構綠色稅制之時,似乎

更需要努力說服有關單位承諾遵守油電市場價格機制的運作。

註釋

註一:Corporate Taxes─Worldwide Summaries, 2004-2005, Prio Water House Coopers.

註二:同注 1。

註三:陳曉宜等人,「再生能源立法,帶動綠能產業」,工商時報,民國 98 年 6 月 13 日。

註四:王信人,「台電將成綠稅超級大戶」,工商時報,民國 98 年 8 月 4 日。

註五:王信人,「賦改會掀綠稅拉鋸戰」,工商時報,民國 98 年 8 月 1 日。

註六:綠色稅制的精神在於「校正」二字,工商時報,民國 98 年 8 月 10 日社論。

註七:「落實節能減碳的多元策略」,工商時報,民國 98 年 4 月 22 日社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朱致雅(2005)。綠色稅制建構之研究─財政人員與環保人員意見之比較分析。台北:長榮大學經營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朱澤民、郭迺鋒(2001)。台灣地區綠色稅制設計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3. 林大侯、李涵茵(2001)。從國外綠色財政改革經驗看我國環境稅制之規劃研究。因應新經濟情勢我國永

續發展策略規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員,1-53 頁。

4. 林珮筠(2007)。能源相關稅制對溫室氣體減量之成效探討─歐洲十五國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

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周嫦娥(2002)。國際綠色租稅改革探討。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6. 周嫦娥、李繼宇(2002)。歐盟綠色租稅改革經驗之探討。綠色租稅改革研究會。台北:台北大學,1-30

頁。

7. 洪東煒(2004)。綠色財政改革與管理之研究─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8. 黃昭鏞(2009)。綠色稅制、環境稅賦認知之研究─以嶺東科技大學學生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

管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9. 陳鴻達(2001)。從綠色租稅改革─歐美環境稅的推動現況。財政研究,第 33 卷第 4 期,170-192 頁。

10. 羅白英(2001)。資源、環境與綠色稅制。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博士論文。

11.謝淑貞(2005)。綠色租稅法制基礎及規範設計之研究。中正大學財法所碩士論文。

12. 蕭代基、黃耀輝、王京明(2007)。能源稅是永續發展稅制改革的契機。經濟前瞻,112 期,105-112

頁。

13. 蕭代基、葉淑琦譯(1998)。綠色稅制改革─OECD 最新環境稅報告。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1-50

頁。

綠色稅制的實施對我國環保政策之影響 (91)

二、英文部分

1. Anderson, R. (1997). The U.S. Experience with Economic Incentive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Washington, DC: 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2. Cansier, D. and Krumm, R. (1999). Air Pollution Taxation: An Empirical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 , 23:59-

70.

3. Pigou, A. C. (1920).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4th edn. 1932.

London: Macnillam.

4. OECD: Environment Taxes and Green Tax Reform 1997.

5. OECD: Environmental Strategy for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16 May 2001.

6. OECD: Environment Program 2005-2006.

7. EEA: Environmental Fiscal Reform Making Prices Work for the Environment Campaign Newsletter 9 April

2004.

8. EEA: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Europe: State of play and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