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quality daily 传承刚毅坚卓品格...

1
传承刚毅坚卓品格 谱写立德树人篇章 2017 2017 10 10 12 12 星期四 星期四 4 China China Quality Quality Daily Daily 专题新闻 专题新闻 本版责任编辑 本版责任编辑 电话 电话010 01084636699 84636699- -8028 8028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zlbzjxw zlbzjxw126 126.com .com 社址 社址: : 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 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3 3 邮编 邮编: :100029 100029 电话 电话: :84649690 84649690 广告管理中心电话 广告管理中心电话: :84618750 84618750 广告发布登记号 广告发布登记号: : 京朝工商广登字 京朝工商广登字20170193 20170193 每周 每周1 12 23 34 45 5 出版 出版 今日零售每份 今日零售每份1 1. .30 30 开印时间 开印时间印完时间 印完时间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承印 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承印 传承刚毅坚卓品格 谱写立德树人篇章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立德树人质量兴校的报告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立德树人质量兴校的报告 刘锦霞 本报记者 傅小冰 有这样一所大学,身处国家危难之时,却用 筚路蓝缕的坚强奋斗为民族复兴保存下珍贵的 火种。有这样一所大学,历时不过 9 年,却用不 辱使命的责任担当铸就了难以逾越的精神丰 碑,书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绚烂的一页,她 就是诞生于战火中的西南联合大学。 同时代诞生的西南联大附校( 1942 年分为 附中、附小),抗战结束随留昆的师范学院在云 南这片热土上延续着联大的血脉。历经 77 不懈求索、赓续奋斗,现已发展为拥有一校五区 6 个办学点, 172 个教学班, 9000 多在校师生的 云南省小学教育第一大校,被多家媒体誉为“红 土高原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使西南联大的耀 眼光芒继续辉映在彩云之南。她就是今天的云 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以下简称附小 )。 在文化传承中垒实精神根基 在文化传承中垒实精神根基 长期以来,名校在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教学 改革、提高整体质量、引领本地学校发展方面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无限风光背 后,名校自身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除了人这一必备元素,另一种要素更 不可或缺,那就是所有人都在遵循的文化和具 备的精神。历史的荣耀斑斓多彩,时代的召唤 催人奋进。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类思潮交 织繁复的新常态下,如何将西南联大精神因事 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仅是时代拷问的 必答题亦是自我加压的抢答题。 西南联大附设学校作为西南联大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在当时那样艰难的办学历程中,同样 形成了许多值得后人继承发扬的优秀办学传统, 其中不乏至今仍值得继承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 办学传统。比如:联大附小很重视学生的道德养 成教育,倡导“熏陶重于管理,实践重于说教;以 校风熏陶学生之品德与情操,不以规章制度来束 缚学生之活动与行为”的办学风格。1943 年,西 南联大教授张清常先生为联大附小作的校歌,歌 名和最后一句歌词都是“好好地做个人”。歌中 唱道: “这里有爱没有恨” “知识要多,头脑清新, 独立判断”,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仁爱之心的引 导和对学生未来的殷切期许。时任西南联大附 校第一任校长黄钰生先生经常告诫学生“事有其 时,事有其地,事有其实”,要求莘莘学子保持清 新的头脑,探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做事的时机。 又如: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云南师 范大学沿用这 4 个字作为校训,附小亦不例外。 因为无论小学、大学,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具体 表达,它包含了学校对学生为人态度、处世品行、 学习精神的培养宗旨,也包含了对教师要奋斗不 息的激励。每一代人不仅秉承了这一精神,更与 时俱进地完成着深化其内涵的使命。我们从“刚 毅坚卓”所负载的精神文化中解读出深意并阐发 出积极的当代价值,即: 70 多年后的今天,面对 新时代给学校、给每个师生的竞争压力和各种挑 战,我们同样要有不可撼动的勇气,才能以“刚能 立事”的信心去披荆斩棘,永立潮头,而搏击的过 程从来都不可缺少“毅力”和“坚定”,惟有于此方 能取得超越寻常的卓越。 无论是重视德才兼备,以德引领智慧、以智 促进德行的教育思想,校歌的深情吟唱,黄老先生 的谆谆教导,还是西南联大享誉中外的“刚毅坚 卓”的校训,这份厚重的精神财富,放在经济社会 突飞猛进、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细细品咂,仍 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恒久的温度,给予了我们 深刻的启迪,并坚定了附小“以品德引领智力发 展,以智力支撑品德养成”的“全人”教育理念。 在理念创新中砥砺前行 在理念创新中砥砺前行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可弘扬。附小人一边 在联大辉煌的历史传统中挖掘提炼指导实践的 精神富矿,一边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 以来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道 不远人,承继优良的传统、融汇时代的精神,为附 小提供了精准的坐标参考和精深的价值遵循。 2013 年,在由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 团队历时两年,深入探究教育本质问题、传承学 校优秀办学传统、总结 70 多年办学实践的结果、 践行当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面向未来发展,通 过广泛问卷、访谈、调研,充分赢得师生、家长认 同的基础上,通过职代会学校正式确立了“良习 修美德好好做个人”作为办学理念。即附小把 教学生好好做人作为办学宗旨,并通过习惯养成 教育来培养学生好好做人所需要的美德。使学 生未来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对社会有贡献且 自己能感受幸福和快乐的人”,这是育人的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具备“有爱心、负责任、善思考、能 合作、有毅力且心态阳光” 6 种做人的基本品质来 实现育人目标;以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原则抓 好长期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小事养大德。之所以 如此定位,源于“做人”的内涵很复杂,结合小学 的性质和教育对象,附小的理解是:任何个体的 人都要融入社会,作为社会人,受尊敬和欢迎是 基础性的,对社会有贡献则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 求,同时自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成 为一个健全的人。而这 3 个从原点出发的育人 目标,还体现了人要处理好的最基本的个体与他 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完全符合学 校把教育回归原点—“生以成人为本、成才为 志”,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初衷。 在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 本任务提出后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该校深入研 究,认为学校的“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理念 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具备 6 种做人的基本品质,使 他们将来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对社会有贡献 且自己能感受幸福和快乐的人”,是与国家大政 方针高度统一的,它既是学校继承发扬优秀办学 传统的见证,更是根本任务在学校具体化落实的 重要纽带,学校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 新的时代内涵,并统领全盘工作。 在课程改革中擘画多赢局面 在课程改革中擘画多赢局面 附小将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灵 魂和主线,聚焦育人目标,逐步梳理、构建了一 个符合办学实际的“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 的课程体系,有机地将学校、教师与学生 3 个要 素联系在一起。以育人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育 人课程建设为创新点、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 重要举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谋划好“立 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开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 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以育人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紧扣“立德树 人”的诉求,将“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的办 学理念和“培育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 道德生活”的德育目标,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着 力点。少先队大队部、政教处开展了各种主题 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使“6 种品质”的培 养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 如:挖掘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资源,开展集 德、智、体、美于一体闻名全国的“小场地、大课 间”活动。吸取彝族、哈尼、景颇、傣族等 6 个民 族的音乐和舞蹈元素,把现代韵律操和少数民族 传统舞蹈相结合,编排了一至六年级 6 套少儿民 族韵律操舞,使学生在穿着民族服装、听着民族 音乐、唱着民族歌谣、跳着民族舞蹈、玩着民族游 戏中品味民族文化,让爱祖国爱家乡从小植根于 心中,也让团结、合作、有毅力化作日常行动。 以在兴趣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少儿小博 士”评审,一方面要求教师借助课堂和系列科技 活动,营造浓郁氛围,把创新作为一种心理取向、 一种人格特征来培育,感染在校园成长的每一个 孩子。另一方面把“少儿小博士”评审延伸到社 会,除了让学生在学校网站上提交论文,参加公 开评审、及时了解反馈意见外,还直接与云南省 乃至国家每年举办的青少年创新大赛联动,搭建 起能直接与科学家们对话的平台。为学生正式 出版了 5 本《少儿小博士论文集》,给予有特长、 专长的学生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 在亲身经历中深切地体会了为什么要善思考、有 毅力、能合作。 附小让书籍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让阅读 成为每个学生的爱好,让亲子共读成为每个学 生家庭的生活习惯的“现代书香之家”评选活 动,顺应时代要求,收效显著,被《辅导员》杂志 连续登载向全国推广。迄今已有 3000 多个学 生家庭荣获“现代书香之家”称号。 按低、中、高 3 段编选《弟子规》《论语》《中 华传统美德诵读本》等经典书目,每个学生人手 一本,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自幼 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和当 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使经典语句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还有“达人秀” “最美毕业季” “星星火炬广 播” “文明小使者”、《春雨》校报等活动和载体, 让“好好做个人”的精神文化,成为学生人生中 最宝贵的童年成长记忆。 该校在所有校区因地制宜地营造育人环境, 从办学理念到传统文化经典,以校园大型石雕、 木刻、造型铸铁、走廊文化墙、教室文化展板等形 式,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标识在育人,还 在所有走廊设置了开放图书架,提供学生喜闻乐 见的书目,随时随地博览群书……充分发挥了物 质文化引导人、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育人功 效,为学生“好好做个人”提供支撑氛围,让“养良 习、修美德”于润物无声之中逐步成型。 与此同时,配套的制度文化建设紧锣密鼓 推进,以职代会通过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做人教育指导意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做 人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下发、执行,到深 入研究并界定出 6 种核心品质的具体内涵描 述,构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核心品质 框架》,使 6 种品质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三级指 标,还即将由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做人教育” 的课程化实践研究》专著等,让全程、全员、全方 位育人有章可循。 学校以育人课程的建设为创新点,开发和 实施了学科、综合实践两类课程。学科课程是 附小育人的基础,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分单一 学科课程和学科整合课程两类,对国家和地方 学科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与实施。贯彻育人 理念,对于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任务,而且也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教师根据学科的 教材、课程标准,将附小学生应具备的 6 种品质 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 有机地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培养。如:强调将善 思考的品质培养融入教学,采用思维导图形式, 让学生理清脉络,厘清重点。倡导“学以致用”, 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 励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制作小报,撰写小论文,阐 述解决生活问题的案例等。同时,在大教学观 的指导下,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及教材 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课程目标着手,选择 和重构教育内容,科学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科内整合、跨 学科整合、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课整合、师资力 量的整合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交叉与重复问题, 适度减少统一学习内容,释放自主选择学习的 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不再分学科的立体“认 知空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不再停留 在被割裂的学科知识上。为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及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附小开杂家之广 大,引进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合作 项目—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构筑具有生活意 义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 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做负责任的决定等,增强 社会适应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有更 长远发展的沃土。 该校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低中段课程(一至 四年级)和高段课程(五六年级)两类,低中段课 程以生活中一些必备技能为内容,通过系鞋带、 收书包、剪指甲、削水果等一些实作训练,培养 适应生活的能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即高 段课程。除了固定的辩论社、思维社、表演社、 英语社以外,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创建了更多 更加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的社团,如 DIY 社、摄影 社、茶艺社、插花社等。引进相应行业社会资 源,为学生开设专业提升讲座。学校还建设了 “创客时代实验室”“能力风暴机器人实验室” “地球百科实验室” steam 创客实验室” VR 室”等一些具有超前培养意识和未来发展接轨 的活动室,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机会和发展 空间。每周三开展活动之际,校园里欢声笑语 不断、奇思妙想不绝,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 拓展视野、主动参与品质养成、知识运用和技能 训练提供了无限可能。 两类课程合理互补、融会贯通,资源得以最 大化利用,为学生奠定“好好做个人”的课程基础。 附小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重 要手段。为了使学校教育能对学生做出丰富 的、有差异的回应,让学生 6 年学习生涯能始终 在老师激励性评价的伴随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坚守“始终将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全面发展 置于首位”原则,构建并实施了具有个人发展 价值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学上,以达标的 形式,按知识分块检测学业情况,对于学习能 力强的孩子有向上延伸的展示空间;而对少 数未能跟上的学生,不为他们拉起相同的“终 点线”。学业之外,增加了一些可测量的、可 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发展性指标,特别是将 学生成长中的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结合 起来,如体能测试达标率、动手能力、生活自 理能力及个人特长等,设立“英语环球星”“科 技小达人”“神笔小马良”等十余个单项奖,获 奖率 100%。从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附小真正成为“师 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 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其专业发 展必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始终坚持 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不 遗余力地创造一切条件去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 人,构建了以敬业为荣,用爱和责任工作的教师 文化。为培养出一支能与新课程同行的“研究 型”教师队伍,通过课程的重构与开发,为教师找 到了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如:坚持“同课异 构” “跨界整合教学” “名师专题论坛”等教研方 式,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 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学校还与北京朝阳区呼家 楼中心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定期开展远程 同步教研,共享资源等活动,实施“互联网+教学” 战略,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 验,获取前沿信息,线上线下学习双管齐下,打破 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学习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多项重点课题研究, 其中两个课题独立获得国家级立项。云南省首 届仅 5 家的首席专家重点学术工作站也落户附 小。把工作当作课题做,把问题当作课题解的科 研精神蔚然成风,使教育教学成果层出不穷: 2014 年以来,就有 75 篇论文获国家、省级大奖; 百余位教师先后参加全国、省、市各学科教学竞 赛获得优异成绩。300 余万字的教科研论文、成 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出版了以《小学教育 理论与实践》《云南师大附小创建优质学校的实 践探索》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逾千万字的学科 教辅辐射全省各州市县区,让最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方法惠泽老少边穷地区,推进了知识共享和教 育公平。这个由近500 位教师组成的优秀集体, 在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中实现了学校、 教师群体、每一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责任担当中彰显名校风范 在责任担当中彰显名校风范 当年联大人在艰苦岁月中苦苦追寻的成功 育人之路,今天在一代代附小人的传承与发展中 熠熠生辉。这里走出了徐匡迪、戴汝为、奚志农、 袁熙坤、罗杰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杰出人才;走出 了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精英人士;走出了云南省 1/3 高考状元;走出了郭江语等10 多位获得全 国青少年科技成果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免 费到美国学习机会的新一代学子;走出了全国少 年机器人大赛捧杯的好少年;走出了深受昆明市 各类中学欢迎并争相录取的历届优秀毕业生。每 年在全国、全省举办的文艺类、书画类、科技类、英 语类、体育类、综合类的各项比赛中,该校获奖人 数和奖项等级始终名列前茅。校合唱团在央视 “全国少儿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登上维也纳金 色大厅的舞台获“世界童声合唱节”大奖;校艺术 团获德国慕尼黑世界儿童舞蹈大赛金奖。 因此,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 进集体”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全国维 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全国特色学校” “全 国少先队红旗大队” “全国少先队活动基地” “全 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示 范学校” “云南省文明单位” “云南省文明学校” “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 “云南省德育示范学校” “云南省巾帼文明岗” “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 云南省首批“身边的好学校” “昆明市青少年科 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在每一个成绩取得后,附小都以“而今迈步 从头越”的劲头开始新的奋斗,始终没有忘记要为 云南的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竭尽所能。在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 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的云南“三个定位”的感召下,附小人以新形势下 对历史使命、自身责任的清醒认识,对国家和社会 继往开来、不辱使命的强烈担当,在不断完善自 我、提升自我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 担当、负责任地扛起“红土高原基础教育的旗帜”。 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近 十年来, “教育部—中国移动校长培训基地” “香 港伍集成教育基金会” “昆明市首届名校长培养 基地” “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帮扶”等众多的培 训项目落户附小。无论是接待国内、省内各地 影子校长培训,还是承担“国培计划” “省级学科 进修项目”的培训,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 培训基地组织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 研修班” “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 “骨干教师培 训班”等的培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教师培 训结束后积极实践和推广附小的管理、课程改 革等好经验,在当地起得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并 逐步成长为教育局、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还 多次承办了“全国、全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竞赛、示范课观摩”等重 大赛事,全国各地数千人赴附小观摩学习,会场 上下都对附小学生灵活的思维、准确生动的语 言表达、阳光自信的风貌赞不绝口。从 2013 起学校每年筹资邀请云南省最边远贫困地区 100 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乡村教师,飞到昆明 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走进新课程交流活 动”,几百位老师受益意味着将惠及成千上万山 村的孩子。2015 年云南师大确立对口帮扶德 宏州梁河县,附小承担了帮扶梁河县最大的遮 岛中心小学的任务。两年来学校多次请进来、 走出去,开展了卓有成效且辐射到整个梁河县 的教育帮扶工作。除此之外,多年来主动送教 下乡到很多地州,和当地一线教师开展“同课异 构”“新课程教研”等活动,反响热烈、收效良 好。作为全省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窗口,附小 每年要接待无数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参观考察, 不仅为云南基础教育打通了对外交流的渠道, 也让所有来宾体悟到了西南联大的血脉在红土 高原依然闪耀着的光辉。 不胜枚举的师生荣誉昭示着附小在追逐 “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的育人目标中所取 得的累累硕果。但附小人深知:立德树人没有 中场休息,质量兴校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 的附小人他们责无旁贷,唯有将联大的精髓穿 越历史融入周身血液的力量,坚守在这曾经文 人如林的校园,用毕生对事业的挚爱践行对历 史的敬仰,对民族大义的崇尚,对国家使命的担 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 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云南师大附小大课间操舞 云南师大附小书香之家 云南师大附小校训“刚毅坚卓” 云南师大附小少儿小博士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传承刚毅坚卓品格 谱写立德树人篇章

20172017年年1010月月1212日日星期四星期四4

ChinaChina QualityQuality DailyDaily

专题新闻专题新闻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 彭彭 燮燮电话电话::010010--8463669984636699--80288028电子信箱电子信箱::zlbzjxwzlbzjxw@@126126.com.com

社址社址::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33号号 邮编邮编::100029100029 电话电话::8464969084649690 广告管理中心电话广告管理中心电话::8461875084618750 广告发布登记号广告发布登记号::京朝工商广登字京朝工商广登字2017019320170193号号 每周每周11、、22、、33、、44、、55出版出版 今日零售每份今日零售每份11..3030元元 开印时间开印时间:: 印完时间印完时间:: 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承印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承印

传承刚毅坚卓品格 谱写立德树人篇章———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立德树人质量兴校的报告—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立德树人质量兴校的报告

□ 周 群 刘锦霞 本报记者 傅小冰

有这样一所大学,身处国家危难之时,却用筚路蓝缕的坚强奋斗为民族复兴保存下珍贵的火种。有这样一所大学,历时不过9年,却用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铸就了难以逾越的精神丰碑,书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绚烂的一页,她就是诞生于战火中的西南联合大学。

同时代诞生的西南联大附校(1942年分为附中、附小),抗战结束随留昆的师范学院在云南这片热土上延续着联大的血脉。历经77年不懈求索、赓续奋斗,现已发展为拥有一校五区6个办学点,172个教学班,9000多在校师生的云南省小学教育第一大校,被多家媒体誉为“红土高原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使西南联大的耀眼光芒继续辉映在彩云之南。她就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

在文化传承中垒实精神根基在文化传承中垒实精神根基

长期以来,名校在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质量、引领本地学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鲜为人知的是无限风光背后,名校自身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人这一必备元素,另一种要素更不可或缺,那就是所有人都在遵循的文化和具备的精神。历史的荣耀斑斓多彩,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类思潮交织繁复的新常态下,如何将西南联大精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仅是时代拷问的必答题亦是自我加压的抢答题。

西南联大附设学校作为西南联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时那样艰难的办学历程中,同样形成了许多值得后人继承发扬的优秀办学传统,其中不乏至今仍值得继承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办学传统。比如:联大附小很重视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倡导“熏陶重于管理,实践重于说教;以校风熏陶学生之品德与情操,不以规章制度来束缚学生之活动与行为”的办学风格。1943年,西南联大教授张清常先生为联大附小作的校歌,歌名和最后一句歌词都是“好好地做个人”。歌中唱道:“这里有爱没有恨”“知识要多,头脑清新,独立判断”,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仁爱之心的引导和对学生未来的殷切期许。时任西南联大附校第一任校长黄钰生先生经常告诫学生“事有其时,事有其地,事有其实”,要求莘莘学子保持清新的头脑,探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做事的时机。

又如: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云南师范大学沿用这4个字作为校训,附小亦不例外。因为无论小学、大学,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它包含了学校对学生为人态度、处世品行、学习精神的培养宗旨,也包含了对教师要奋斗不息的激励。每一代人不仅秉承了这一精神,更与时俱进地完成着深化其内涵的使命。我们从“刚毅坚卓”所负载的精神文化中解读出深意并阐发出积极的当代价值,即:7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新时代给学校、给每个师生的竞争压力和各种挑战,我们同样要有不可撼动的勇气,才能以“刚能立事”的信心去披荆斩棘,永立潮头,而搏击的过程从来都不可缺少“毅力”和“坚定”,惟有于此方能取得超越寻常的卓越。

无论是重视德才兼备,以德引领智慧、以智促进德行的教育思想,校歌的深情吟唱,黄老先生的谆谆教导,还是西南联大享誉中外的“刚毅坚卓”的校训,这份厚重的精神财富,放在经济社会突飞猛进、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细细品咂,仍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恒久的温度,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并坚定了附小“以品德引领智力发展,以智力支撑品德养成”的“全人”教育理念。

在理念创新中砥砺前行在理念创新中砥砺前行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可弘扬。附小人一边在联大辉煌的历史传统中挖掘提炼指导实践的精神富矿,一边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以来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道不远人,承继优良的传统、融汇时代的精神,为附小提供了精准的坐标参考和精深的价值遵循。2013年,在由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两年,深入探究教育本质问题、传承学校优秀办学传统、总结70多年办学实践的结果、践行当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面向未来发展,通过广泛问卷、访谈、调研,充分赢得师生、家长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职代会学校正式确立了“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作为办学理念。即附小把

教学生好好做人作为办学宗旨,并通过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学生好好做人所需要的美德。使学生未来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对社会有贡献且自己能感受幸福和快乐的人”,这是育人的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备“有爱心、负责任、善思考、能合作、有毅力且心态阳光”6种做人的基本品质来实现育人目标;以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原则抓好长期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小事养大德。之所以如此定位,源于“做人”的内涵很复杂,结合小学的性质和教育对象,附小的理解是:任何个体的人都要融入社会,作为社会人,受尊敬和欢迎是基础性的,对社会有贡献则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同时自己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而这3个从原点出发的育人目标,还体现了人要处理好的最基本的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完全符合学校把教育回归原点——“生以成人为本、成才为志”,为孩子的一生奠基的初衷。

在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后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该校深入研究,认为学校的“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理念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具备6种做人的基本品质,使他们将来成为“受人尊敬和欢迎、对社会有贡献且自己能感受幸福和快乐的人”,是与国家大政方针高度统一的,它既是学校继承发扬优秀办学传统的见证,更是根本任务在学校具体化落实的重要纽带,学校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并统领全盘工作。

在课程改革中擘画多赢局面在课程改革中擘画多赢局面

附小将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灵魂和主线,聚焦育人目标,逐步梳理、构建了一个符合办学实际的“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的课程体系,有机地将学校、教师与学生3个要素联系在一起。以育人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育人课程建设为创新点、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举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谋划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开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以育人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紧扣“立德树人”的诉求,将“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的办学理念和“培育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的德育目标,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少先队大队部、政教处开展了各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活动,使“6种品质”的培养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

如:挖掘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资源,开展集德、智、体、美于一体闻名全国的“小场地、大课间”活动。吸取彝族、哈尼、景颇、傣族等6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元素,把现代韵律操和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结合,编排了一至六年级6套少儿民

族韵律操舞,使学生在穿着民族服装、听着民族音乐、唱着民族歌谣、跳着民族舞蹈、玩着民族游戏中品味民族文化,让爱祖国爱家乡从小植根于心中,也让团结、合作、有毅力化作日常行动。

以在兴趣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少儿小博士”评审,一方面要求教师借助课堂和系列科技活动,营造浓郁氛围,把创新作为一种心理取向、一种人格特征来培育,感染在校园成长的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把“少儿小博士”评审延伸到社会,除了让学生在学校网站上提交论文,参加公

开评审、及时了解反馈意见外,还直接与云南省乃至国家每年举办的青少年创新大赛联动,搭建起能直接与科学家们对话的平台。为学生正式出版了5本《少儿小博士论文集》,给予有特长、专长的学生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中深切地体会了为什么要善思考、有毅力、能合作。

附小让书籍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让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爱好,让亲子共读成为每个学生家庭的生活习惯的“现代书香之家”评选活动,顺应时代要求,收效显著,被《辅导员》杂志连续登载向全国推广。迄今已有3000多个学生家庭荣获“现代书香之家”称号。

按低、中、高 3段编选《弟子规》《论语》《中华传统美德诵读本》等经典书目,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自幼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使经典语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还有“达人秀”“最美毕业季”“星星火炬广播”“文明小使者”、《春雨》校报等活动和载体,让“好好做个人”的精神文化,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成长记忆。

该校在所有校区因地制宜地营造育人环境,从办学理念到传统文化经典,以校园大型石雕、木刻、造型铸铁、走廊文化墙、教室文化展板等形式,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标识在育人,还在所有走廊设置了开放图书架,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目,随时随地博览群书……充分发挥了物质文化引导人、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育人功效,为学生“好好做个人”提供支撑氛围,让“养良习、修美德”于润物无声之中逐步成型。

与此同时,配套的制度文化建设紧锣密鼓推进,以职代会通过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做人教育指导意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做人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下发、执行,到深入研究并界定出 6种核心品质的具体内涵描述,构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核心品质框架》,使6种品质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三级指标,还即将由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做人教育”的课程化实践研究》专著等,让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有章可循。

学校以育人课程的建设为创新点,开发和实施了学科、综合实践两类课程。学科课程是附小育人的基础,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分单一学科课程和学科整合课程两类,对国家和地方学科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与实施。贯彻育人理念,对于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任务,而且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教师根据学科的教材、课程标准,将附小学生应具备的6种品质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培养。如:强调将善

思考的品质培养融入教学,采用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理清脉络,厘清重点。倡导“学以致用”,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在假期生活中制作小报,撰写小论文,阐述解决生活问题的案例等。同时,在大教学观的指导下,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及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课程目标着手,选择和重构教育内容,科学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课整合、师资力量的整合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交叉与重复问题,适度减少统一学习内容,释放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不再分学科的立体“认知空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不再停留在被割裂的学科知识上。为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及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附小开杂家之广大,引进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合作项目——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做负责任的决定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有更长远发展的沃土。

该校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低中段课程(一至四年级)和高段课程(五六年级)两类,低中段课程以生活中一些必备技能为内容,通过系鞋带、收书包、剪指甲、削水果等一些实作训练,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即高段课程。除了固定的辩论社、思维社、表演社、英语社以外,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创建了更多更加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的社团,如DIY社、摄影社、茶艺社、插花社等。引进相应行业社会资源,为学生开设专业提升讲座。学校还建设了

“创客时代实验室”“能力风暴机器人实验室”“地球百科实验室”“steam创客实验室”“VR教室”等一些具有超前培养意识和未来发展接轨的活动室,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机会和发展空间。每周三开展活动之际,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奇思妙想不绝,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拓展视野、主动参与品质养成、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提供了无限可能。

两类课程合理互补、融会贯通,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奠定“好好做个人”的课程基础。

附小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校教育能对学生做出丰富的、有差异的回应,让学生6年学习生涯能始终

在老师激励性评价的伴随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坚守“始终将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全面发展置于首位”原则,构建并实施了具有个人发展价值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学上,以达标的形式,按知识分块检测学业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向上延伸的展示空间;而对少数未能跟上的学生,不为他们拉起相同的“终点线”。学业之外,增加了一些可测量的、可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发展性指标,特别是将学生成长中的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结合起来,如体能测试达标率、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特长等,设立“英语环球星”“科技小达人”“神笔小马良”等十余个单项奖,获奖率 100%。从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附小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

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其专业发展必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始终坚持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不遗余力地创造一切条件去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构建了以敬业为荣,用爱和责任工作的教师文化。为培养出一支能与新课程同行的“研究型”教师队伍,通过课程的重构与开发,为教师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如:坚持“同课异构”“跨界整合教学”“名师专题论坛”等教研方式,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学校还与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定期开展远程同步教研,共享资源等活动,实施“互联网+教学”战略,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获取前沿信息,线上线下学习双管齐下,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学习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多项重点课题研究,

其中两个课题独立获得国家级立项。云南省首届仅5家的首席专家重点学术工作站也落户附小。把工作当作课题做,把问题当作课题解的科研精神蔚然成风,使教育教学成果层出不穷:2014年以来,就有75篇论文获国家、省级大奖;百余位教师先后参加全国、省、市各学科教学竞赛获得优异成绩。300余万字的教科研论文、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出版了以《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云南师大附小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探索》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逾千万字的学科教辅辐射全省各州市县区,让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惠泽老少边穷地区,推进了知识共享和教育公平。这个由近500位教师组成的优秀集体,在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中实现了学校、教师群体、每一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责任担当中彰显名校风范在责任担当中彰显名校风范

当年联大人在艰苦岁月中苦苦追寻的成功育人之路,今天在一代代附小人的传承与发展中熠熠生辉。这里走出了徐匡迪、戴汝为、奚志农、袁熙坤、罗杰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杰出人才;走出了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精英人士;走出了云南省近1/3高考状元;走出了郭江语等10多位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成果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免费到美国学习机会的新一代学子;走出了全国少年机器人大赛捧杯的好少年;走出了深受昆明市各类中学欢迎并争相录取的历届优秀毕业生。每年在全国、全省举办的文艺类、书画类、科技类、英语类、体育类、综合类的各项比赛中,该校获奖人数和奖项等级始终名列前茅。校合唱团在央视

“全国少儿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获“世界童声合唱节”大奖;校艺术团获德国慕尼黑世界儿童舞蹈大赛金奖。

因此,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少先队活动基地”“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

“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示范学校”“云南省巾帼文明岗”“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云南省首批“身边的好学校”“昆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在每一个成绩取得后,附小都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劲头开始新的奋斗,始终没有忘记要为云南的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竭尽所能。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三个定位”的感召下,附小人以新形势下对历史使命、自身责任的清醒认识,对国家和社会继往开来、不辱使命的强烈担当,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担当、负责任地扛起“红土高原基础教育的旗帜”。

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十年来,“教育部—中国移动校长培训基地”“香港伍集成教育基金会”“昆明市首届名校长培养基地”“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帮扶”等众多的培训项目落户附小。无论是接待国内、省内各地影子校长培训,还是承担“国培计划”“省级学科进修项目”的培训,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组织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的培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教师培训结束后积极实践和推广附小的管理、课程改革等好经验,在当地起得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并逐步成长为教育局、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还多次承办了“全国、全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竞赛、示范课观摩”等重大赛事,全国各地数千人赴附小观摩学习,会场上下都对附小学生灵活的思维、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阳光自信的风貌赞不绝口。从2013年起学校每年筹资邀请云南省最边远贫困地区100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乡村教师,飞到昆明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走进新课程交流活动”,几百位老师受益意味着将惠及成千上万山村的孩子。2015年云南师大确立对口帮扶德宏州梁河县,附小承担了帮扶梁河县最大的遮岛中心小学的任务。两年来学校多次请进来、

走出去,开展了卓有成效且辐射到整个梁河县的教育帮扶工作。除此之外,多年来主动送教下乡到很多地州,和当地一线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新课程教研”等活动,反响热烈、收效良好。作为全省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窗口,附小每年要接待无数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参观考察,不仅为云南基础教育打通了对外交流的渠道,也让所有来宾体悟到了西南联大的血脉在红土高原依然闪耀着的光辉。

不胜枚举的师生荣誉昭示着附小在追逐“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的育人目标中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但附小人深知:立德树人没有中场休息,质量兴校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的附小人他们责无旁贷,唯有将联大的精髓穿越历史融入周身血液的力量,坚守在这曾经文人如林的校园,用毕生对事业的挚爱践行对历史的敬仰,对民族大义的崇尚,对国家使命的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云南师大附小大课间操舞

云南师大附小书香之家

云南师大附小校训“刚毅坚卓”

云南师大附小少儿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