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8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7 第二章 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之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公園綠地」相關理論回顧 就一般認知公園綠地可以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緩噪音、都市防災 避難場所、景觀功能,以及其它功能如生態保育、棲息空間、涵養水源等。 從字面上來說,綠化直接會聯想到植物,運用植物其形態、顏色、大小、功 能性的運用,使得環境能有更好的品質。在民國八十五年三月舉行的全國綠 地會議中,將公園綠地定義為:所有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之土地或水域,廣義 而言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皆屬之。公園是供給大 眾享受戶外觀賞、遊戲、遊憩、運動空間,一般可以分為自然公園,或者是 都市公園(王鑫,1983),而都市公園位於一般較高密度人口使用的都市化地 區內,與都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蔡百祿,1983)。 一、 都市公園機能之探討 洪得娟(1997)指出都市公園綠地之功能包括都市實質環境之調節、 生物保育、對都市空間之功能、休憩場所及景觀美質功能;郭瓊瑩,王秀 娟(1997)於「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中將類型公園依其設立 目標、資源條件之不同,將遊憩、景觀適意之保全、環境保護、都市防災、 緩衝、氣候調節等各項功能加以區分為主要、次要及附屬功能。侯錦雄 (1998)於「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擬」中將公園的功能歸類為:生態保護、 環境保護、休閒遊憩、環境教育、文化傳承等機能,並依公園綠地鄰近區 位所屬土地使用分區之不同,給予各項機能不同之權重。內山正雄(1994) 於「都市綠地計畫設計」中將公園的功能歸納為:心理的效果、環境保全 的效果、防災效果、利用效果等四大項。 就台北市都市計畫法而言,公園綠地是基於促進都市美觀、國民健 康、防洪、避難、防災等功效而開闢公園(蘇美玲、林晏州,1999),而台 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則將公園依機能分為了五種類型的公園,自然公 園、綜合公園、鄰里公園、主題公園、河濱公園等。在其他先進國家公園 綠地之重要性已經隨著單純的休閒需求,成長到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 環境美學以及防災、緩衝之環境保護等多元之功能與角色,在淨化空氣、 水體與土壤、改善都市微氣候、防災避難、蓄土保水上扮演著重要的一環 (林晏州、陳玉清,2004)。雖然眾多研究都有提及生態之概念,但台北市 目前對都市公園發展之生態觀念仍不足,而是以人的使用需求作為設計機 能的優先考量標準。相關文獻均指出環境保護、都市防災、環境氣候調節 為都市公園的重要機能,因此公園做多目標使用或闢建地下停車場除不應 損及公園的重要機能外,對生態保育的機能的強化也應一併納入考量。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7

    第二章 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之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公園綠地」相關理論回顧

    就一般認知公園綠地可以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緩噪音、都市防災

    避難場所、景觀功能,以及其它功能如生態保育、棲息空間、涵養水源等。

    從字面上來說,綠化直接會聯想到植物,運用植物其形態、顏色、大小、功

    能性的運用,使得環境能有更好的品質。在民國八十五年三月舉行的全國綠

    地會議中,將公園綠地定義為:所有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之土地或水域,廣義

    而言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皆屬之。公園是供給大

    眾享受戶外觀賞、遊戲、遊憩、運動空間,一般可以分為自然公園,或者是

    都市公園(王鑫,1983),而都市公園位於一般較高密度人口使用的都市化地

    區內,與都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蔡百祿,1983)。

    一、 都市公園機能之探討

    洪得娟(1997)指出都市公園綠地之功能包括都市實質環境之調節、

    生物保育、對都市空間之功能、休憩場所及景觀美質功能;郭瓊瑩,王秀

    娟(1997)於「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中將類型公園依其設立

    目標、資源條件之不同,將遊憩、景觀適意之保全、環境保護、都市防災、

    緩衝、氣候調節等各項功能加以區分為主要、次要及附屬功能。侯錦雄

    (1998)於「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擬」中將公園的功能歸類為:生態保護、

    環境保護、休閒遊憩、環境教育、文化傳承等機能,並依公園綠地鄰近區

    位所屬土地使用分區之不同,給予各項機能不同之權重。內山正雄(1994)

    於「都市綠地計畫設計」中將公園的功能歸納為:心理的效果、環境保全

    的效果、防災效果、利用效果等四大項。

    就台北市都市計畫法而言,公園綠地是基於促進都市美觀、國民健

    康、防洪、避難、防災等功效而開闢公園(蘇美玲、林晏州,1999),而台

    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則將公園依機能分為了五種類型的公園,自然公

    園、綜合公園、鄰里公園、主題公園、河濱公園等。在其他先進國家公園

    綠地之重要性已經隨著單純的休閒需求,成長到對生態保育、環境教育、

    環境美學以及防災、緩衝之環境保護等多元之功能與角色,在淨化空氣、

    水體與土壤、改善都市微氣候、防災避難、蓄土保水上扮演著重要的一環

    (林晏州、陳玉清,2004)。雖然眾多研究都有提及生態之概念,但台北市

    目前對都市公園發展之生態觀念仍不足,而是以人的使用需求作為設計機

    能的優先考量標準。相關文獻均指出環境保護、都市防災、環境氣候調節

    為都市公園的重要機能,因此公園做多目標使用或闢建地下停車場除不應

    損及公園的重要機能外,對生態保育的機能的強化也應一併納入考量。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8

    二、 都市公園的綠化效益

    綠化設計對二氧化碳氣體固定效果之研究(張顯通,1996)提到植物有

    許多良好的貢獻,都應歸功於「葉子」,其可遮蔽太陽炫光、消除噪音、

    調節氣溫、吸收CO2、釋放O2、阻擋強風等功效。相關文獻中也有提到植

    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對環境品質有莫大幫助(林

    憲德,2004)。1977 年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針對民眾在都市中對

    於綠地意識感官的研究中顯示,當市區擁有綠地面積20%以上時,有90%

    的居民感到滿足,都市市街只有15-20%的綠地面積時,剩60%的民眾感

    到舒適滿足;而都市市街有10-15%的綠地面積時,則只剩30%的民眾感

    到舒適滿足,具研究表示擁有20%以上的綠覆率率,是為居住環境滿意水

    準,而30%以上的綠覆率為都市綠化政策的理想值。台灣雖然在「都市計

    畫法」第45 條規定了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遊戲場五項公

    共設施的畫設比例不得少於10%的都市計畫面積,但實際劃設的平均面積

    約僅3%,而落實開闢之面積更少,既有現存之公園綠地因此在綠化效益上

    更扮演吃重的角色。

    表2-1 公園機能性與綠化效益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年代 作者 文獻名稱 出版單位

    1977 林進益 公園計畫與設計 正中書局

    1989 李麗雪 由都市公園發展的觀點探討台北市

    都市公園之演變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991 陳肇琦 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探討 營建季刊

    1994 內山正雄 都市綠地計畫設計 彰國社

    1996 張顯通 綠化設計對二氧化碳氣體固定效果

    之研究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

    1997 郭瓊瑩,王秀娟 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

    1997 洪得娟 都市公園綠覆地影響因素之研究—

    使用者滿意度之探討

    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8 侯錦雄 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擬 內政部營建署

    1999 蘇美玲、林晏州 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999 林憲德 城鄉生態 詹氏書局

    2002 王秀娟 綠地計畫之理論與實證 田園城市

    2004 林晏州、陳玉清 都市公園綠地建設對粒狀空氣污染

    物質之改善效果研究 中國園藝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9

    三、 台北市公園綠化常見喬木樹種特性

    本研究將對台北市設置公園地下停車場之公園喬木生長狀況進行討

    論,並做現場的紀錄,因此需要了解公園常用綠化喬木的種類與生理特

    性,以便於田野調查與分析的進行。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並未對所管轄

    之公園綠地喬木樹種進行資料統計,但都市公園綠地喬木維護管理之研究

    (楊昆翰,2007)已針對台北市與桃園縣內經常使用之綠化樹種,並參考台

    灣環境綠化樹種要覽(林文鎮,1981)所提及之綠化喬木,篩選出二十五種

    公園綠地常用喬木進行維護管理議題的探討,本研究參考該文就常用之25

    種喬木生理特性整理如表2-2,以供研究調查成果比對:

    表2-2 公園綠化常見25種喬木生理特性表

    原 生 種

    樹名 習性 特 性 樹型 樹高(M) 冠幅(M) 根系特性

    茄 苳 常綠大

    喬 木

    中性種,生

    長速度快 圓 形 15~20 12~15

    中根性

    根系穩固

    樟 樹 常綠大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中等 闊卵形 25~40 10~12

    中根性

    根系強健

    正 榕 常綠大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快

    傘型或

    圓 形 10~20 10~15

    深根性,根系強健

    分佈廣

    台灣欒樹 落葉大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快 圓 形 9~15 5~8 深根性

    九 芎 落 葉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慢 圓錐形 8~16 2~5

    深根性

    根系強健

    楓 香 落葉大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等 圓錐形 10~25 5~8

    中根性

    根張良好

    苦 楝 落葉大

    喬 木

    陽性種,生

    長速度快 傘 型 10~20 10~15

    深根性

    根系深且廣

    大葉山欖 常 綠

    喬 木

    中性種,生

    長速度慢 傘 型 10~20 8~10

    深根性,老齡

    形成板根

    水黃皮 半落葉

    喬 木

    中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傘 型 6~12 2~4

    深根性

    根系強健

    山櫻花 落葉性

    喬 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自 然

    樹 型 8~15 5 淺根性

    櫸 木 落葉大

    喬 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中等 圓傘型 8~25 3~12 中根性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0

    外來種

    樹名 習性 特 性 樹型 樹高(M) 冠幅(M) 根系特性

    黑板樹 常綠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層塔型 15~25 6~10 淺根性

    小葉南洋杉 常綠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層塔型 15~25 5~8 淺根性

    木 棉 落葉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層塔型 10~25 3~4

    深根性,老樹

    基幹肥大

    阿勃勒 落葉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圓錐形 10~20 4 ~6 深根性

    鳳凰木 落葉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傘型 10~25

    可達

    25M

    深根性,老樹

    易形成板根

    黃脈刺桐 落葉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圓型 10~15 5~10

    深根性,老樹

    幹基膨大

    菩提樹 常綠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圓形 10~20 5~10

    淺根性

    根系發達

    福 木 常綠小

    喬木

    陰性樹種,生

    長速度慢 橢圓形 5~10 1.5~3 深根性

    龍 柏 常綠小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慢 錐形 5~10 1~2 淺根性

    大花紫薇 落葉喬

    中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橢圓型 8 ~15 4~5

    中根性

    根系強健

    白千層 常綠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圓錐形 10~20 4~5 深根性

    大王椰子 常綠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慢

    羽狀葉

    棕梠型 20~30 3~5 淺根性

    垂 柳 落葉中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垂枝形 8~15 8~12

    淺根性

    不定根發達

    小葉欖仁 落葉大

    喬木

    陽性樹種,生

    長速度快 層塔型

    可達

    30M 20 中根性

    資料來源:都市公園綠地喬木維護管理之研究,楊昆翰,2008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1

    第二節 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之相關文獻回顧

    一、 公園設置及增設地下停車場相關法令政策

    (一) 都市公園設置

    公園劃設的法源依據是都市計畫法第四章公共設施用地,該法第四十

    二、四十三條敘明了公園等公共設施的項目、位置及面積的劃設。條文如

    下:

    第四十二條 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應視實際情況,分別設置左列公共設

    施用地:

    一、道路、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樂場、民用航空站、

    停車場所、河道及港埠用地。 前項各款公共設施用地

    應儘先利用適當之公有土地。

    第四十三條 公共設施用地,應就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等現狀及未來發

    展趨勢,決定其項目、位置與面積,以增進市民活動之便利,

    及確保良好之都市生活環境。

    此外,「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三章第十六條第二款及第十

    七條亦規定了都市計畫公園之設置原則與用地規模等相關檢討標準。條文

    如下:

    第十六條 二、 公園: 包括閭鄰公園及社區公園。閭鄰公園按閭鄰單

    位設置,社區公園每一計畫處所最少設置一處。其面積依下

    列計畫人口規模檢討之。但閭鄰公園每一計畫處所最小面積

    不得小於○‧五公頃;社區公園在十萬人口以上之計畫處所

    最小面積不得小於四公頃,人口在一萬人以下,且其外圍為

    空曠之山林或農地得免設置。

    第十七條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變更土地使用分區規模達一公頃以上之

    地區、新市區建設地區或舊市區更新地區,應劃設不低於該

    等地區總面積百分之十之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所、兒

    童遊樂場用地,並以整體開發方式興闢之。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2

    (二) 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方案之法令及其規範

    台灣都市計畫公園多目標使用設置地下停車場主要是根據67年頒

    布「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方案」及80年7月10日公佈之「停車場法」

    之相關規定辦理。

    停車場法第七條規定都市計畫範圍內已劃設或興建之市場、公

    園、綠地、廣場、學校、高架道路、加油站、道路、車站、體育場、

    變電所、污水處理設施、截流站及抽水站、焚化場、兒童遊樂場及其

    他可利用公共設施之地下或地上層,應予以整體規劃及不破壞整體設

    施為主,並得以多目標使用方式,附建停車場;相鄰之公共設施及民

    間建築物得合併規劃興建之。

    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方案中,第三條附表(甲、立體多目標使

    用)修正條文規定公園綠地得闢建地下停車場(表2-3),此法令於民國

    67年公佈歷經修改至92年7月廢除,由92年9月之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

    地多目標使用辦法接替納入都市計畫法中。原方案是為了促進都市公

    共設施用地的開發而設立,希望能藉由民間出資開發公共設施用地,

    並設立多目標使用方案來規範,公園地下可以設置地下停車場使用由

    此法令開始。

    此法令在初期並未規範地下停車場之覆土深度,直至82年修改才

    增加了覆土深度應兩米以上,到了92年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

    使用辦法訂定後又增加了開挖面積與公園面積之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

    五十之規範。法令之修正演變可知都市地區停車需求不斷增加,而公

    園闢建地下停車場存在著對公園機能的各種影響疑慮,因此陸續增訂

    覆土深度與開挖面積比例,試圖降低負面衝擊。

    表2-3 公園用地做地下停車場使用相關規定一覽表

    用地類別 准 許 條 件

    公園-地

    下停車場

    1. 面臨寬度八公尺以上之道路,並設專用出入口、通道。

    2. 應有完善之通風及消防設備。

    3. 作本項使用時,應考量基地之雨水滲透,開挖面積與公園面積之比例

    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覆土深度應在二公尺以上。

    4. 地下建築突出物之量體高度應配合公園之整體規劃設計。

    資料來源:95年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3

    二、 台北市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之相關政策

    行政院82年11月24日核頒之「改善停車問題方案」政策原則,以及中

    央政策「增進交通流暢,改善交通秩序」之基本目標,停車供給政策應分

    期分段循序達成下列目標(台北市政府交通局,1995):

    (一)滿足車輛持有之停車需求,抑制車輛使用之停車需求

    (二)各類建築物自行解決本身衍生之停車需求

    (三)擴大停車供給,舒緩停車需求

    (四)政府帶動為先,民間投資為主

    (五)路外停車供給為主,路邊停車供給為輔

    (六)停車場作業基金有效運作

    (七)買車自備停車位,賣車提供停車位

    民國86年執行「政府興建公共停車場五年投資計畫」在興建停車場用

    地開闢上從「停車用地-空地-多目標使用」,但面臨到新市區尚無停車用

    地,舊市區所能開闢的用地稀少,故只能採用多目標使用方式來增加停車

    供給,所以對公園、廣場、學校用地進行地下停車場之闢建。

    在台北市交通局2000年交通白皮書中說明台北市停車政策主要係以

    「路外停車為主、路邊停車為輔的管理策略導向」,其兩項主要政策目標

    為「改善都市停車供需」及「強化公有停車場營運效能」,而「利用學校、

    公園、廣場興建地下停車場」即為其「改善都市停車供需」的主要策略之

    一。有關單位利用公園等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設置地下停車場的原因

    在於「興建地下停車場面臨到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不足及分佈不均的問

    題,部分停車場用地因面積太小、位置偏遠亦使得興建效益降低。老舊市

    區中,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劃設非常困難」,所以公園因為有取得用地容

    易之特性,故作為地下停車場興建。

    91年出版「臺北市停車白皮書」,正式提出「適度滿足停車需求,提

    供合理停車環境」的目標,並朝向提供「公平的停車環境」、「使用者付

    費」、「停車路外化」、「抑制停車需求」、「增加停車供給」、「停車

    e化管理」等六大原則之理念,在五年後的「當我們停在一起」(台北市停

    車管理處,2006)書中對「增加停車供給」提到,除停車場用地興建外,

    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是其中一個可行方法,我們於公共設施如學校、

    公園、市場等新建或改建時,以土地多目標使用之方式闢建停車場,除可

    維持原有用地之功能外,亦達到增加停車供給之目的。

    由以上相關政策發展可以發現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從民國82年以來

    到近年,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一直被視為解決都市停車問題的有效辦法之

    一,但多年以來,相關政策執行僅以用地取得為出發點,並未對該用地闢

    建地下停車場後是否真不損及其「原有用地之功能」進行必要之環境監測

    與檢討。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4

    三、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之影響

    陳婉萍(1993)指出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所增加人潮、車輛將影響道

    路服務水準,且產生噪音、空氣污染等負外部性影響;台北市公園多位於

    住宅區,地下作停車場所引入的人潮、車輛將破壞住宅區安寧;社區鄰里

    公園常為附近地區居民的娛樂及社交中心,其使用頻率高、出入頻繁,較

    大型公園具排他性,若地下作停車場、加油站使用,隨機使用者可能增加,

    且公園出入份子複雜等原因都將影響公園品質。公園常被合法多目標不當

    使用的情形,往往使公園失去其所應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並常有喧賓奪主

    之嫌(鄭時宜,1995);為獎勵私人投資興建公園,因此對公園土地的使

    用管制一再放寬,使成為可以做多重目標的開發使用,這是完全忽略公園

    在休閒遊憩機能之完整性(李麗雪,1995)。蔡源德(1998)則論及抗爭

    者認為停車場興建將帶來社區交通量增加,同時公園既有景觀生態亦將因

    此無法復原,破壞社區既有之生活形態及品質;二米覆土、人工地盤,使

    地下水不能上下移動,對大樹的生長不利;另外回填土、排水問題皆對植

    栽生長不利。

    相關文獻對於公園設置地下停車的研究探討大多從公共設施多目標

    使用觀點切入,亦即多目標使用忽略了公園本身機能的維護。根據相關文

    獻之論述(表2-4),目前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對公園之負面影響可歸納

    為雨水不能入滲以補充地下水、土壤無法保留貯存雨水、植栽生長狀況不

    良、地下停車場的外露設施(停車場出入口、通風口、避難出口等)影響

    公園使用機能、車輛出入口造成周邊道路交通衝擊、噪音衝擊以及隨機使

    用者增加干擾公園使用者之安全性等項目,以上論述除了外露設施影響公

    園機能、公園安全性與噪音衝擊有實證研究外,其他則為研究或民眾在地

    下停車場興建時所推測可能對公園造成的影響。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5

    表2-4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相關文獻整理表

    年代 作者 文獻名稱 出版單位

    1993 陳婉萍 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對台北

    市都市發展的影響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1994 黃世孟 都市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及功能

    混合發展模式之研究 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1995 李麗雪 現行都市公園相關法規探討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995 鄭時宜 高雄市公園整體開發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

    理研究所

    1997 張新立 台北停車場--整體政策規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

    1997 吳東凌 台北市公有路外停車場--闢建順

    位評選模式之建立與應用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

    程研究所

    1998 蔡源德 台北市路外停車場興建衝突管理

    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

    市計畫研究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公園規劃發展的文獻則發現台北市都市公園發展大多以人的使用

    服務來作規劃,較少考量生態方面,但都市停車問題非常急迫,而公園具

    有土地取得容易的優點,故在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以解決都市停車問題。

    2000年過後則較無討論之相關文獻,推測因為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上

    方植物生長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在這段生長期間內較無法得知公園植栽之

    變化,而本研究在2007年開始蒐集相關資料,並對於公園上方喬木進行調

    查,目的就是希望以實證結果確認公園地下人工地盤化後植物生長受到的

    影響。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6

    第三節 人工地盤相關理論回顧

    人工地盤(Artificial Ground)是以人工方式的建造物,而鋪設在自然地

    面上的一種新地面,或者可以稱為人工地面、人工土地(賴明洲、李叡明,

    1977)。人工地盤是都市土地為高密度、立體化使用時,用水泥支柱及回填土,

    開創人工造成的地平面(黃世孟,1991)。

    台北市公園因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方案以及停車需求的迫切,所以將較

    易取得之公園土地進行地下停車場的興建,而地下停車場的興建因為法規初

    期並未設立開挖範圍,使得初期公園地下停車場開挖率偏高,公園下方因此

    由原本的自然土壤幾乎都變成了人工地盤,雖然人工地盤本身進行綠化是希

    望提供或回復其綠地功能,但多數公園地下停車場是後來才興建,對原有的

    機能早已破壞,人工地盤綠化的效益是否受限?本節因此對人工地盤上的綠

    化栽植進行文獻回顧。主要參考文獻為『最先端的綠化技術』(龜山章、三呎

    章、近藤三雄、輿水肇等,1995)及『都市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上栽植喬木之

    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陳文有,1995)等。

    一、 人工地盤栽植的起源

    人工地盤的栽植源於四千多年前,巴比倫人在底格里斯河畔所建構的

    懸園(Hanging Garden)將庭園做在建築物頂上。而建築物有屋頂庭園的方

    式,是因水泥鋼筋混凝土之發明而有平台屋頂之結構則為19世紀以後的

    事,直到二十世紀,因為都市的集中、人口稠密、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

    高度的經濟成長,建築物大型化、高層化,屋頂庭園以各種方式進行人工

    地盤之栽植,除了在屋頂外也擴充到許多新的都市綠化空間,包括人工地

    盤在停車場之公園。人工地盤之綠化技術,是為保證綠化的存續及生態的

    維持之技術,在高密度發展的都市中,希望藉由其發展重新獲得綠化環境。

    二、 人工地盤綠化的功能

    (一)改善都市環境,緩和都市熱島效應,都市溼度降低和溫度上升

    的現象,並改善大氣污染程度,達到淨化的功能。

    (二)美化都市景觀增加休閒空間,並提供都市遊憩的場所。

    (三)藉由植栽覆蓋減少建物熱容量,不使易冷易熱,達到調節溫度

    的效果。

    (四)具有教育意義及社會層面的價值。

    (五)滿足人們心理及感官需求並增進生理健康。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7

    公園地下停車場

    三、 人工地盤栽植的分類

    (一)依人工地盤栽植在構造物的所在位置分類如下:

    地面層-戶外空間:地下停車場、車站、商場、道路、管道設施上部地盤

    室內空間:公共建築的市內大廳

    高樓層-戶外空間:屋頂庭園、露臺、陽台

    室內空間:室內樓地板

    根據上述分類對以下所提及之人工地盤限定在戶外地面層的人工

    地盤栽植為主,其在栽植示意圖如(圖2-6、圖2-7),公園設置地下停

    車場後屬於地面層的戶外空間來探討,但在台灣公園設置地下停車場

    又與這邊提到之停車場上公園有些許不同,此處所提到的則是以公園

    地下停車場上方增加土壤層來栽植,而台灣公園地下停車場栽植是以

    下挖後,並覆土兩米為土壤層再栽植植物。

    圖2-1 人工地盤栽植示意圖

    圖2-2 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栽植示意圖

    資料來源: 建築空間綠化手法,賴明洲、李叡明,1995

    四、 人工地盤栽植喬木的要點

    植栽生長好壞是整體栽植工作綜合所呈現的結果,影響的因子眾多,

    但公園闢建地下停車場使公園下方成為人地盤結構,在上方喬木的生長狀

    況為本研究探討重點。所以針對都市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栽植喬木的考慮

    要點進行了解,以下主要分為兩部分進行探討: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8

    (一) 都市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栽植喬木的環境限制

    植物生長環境需求主要有三項:土壤、輻射能和空氣,土壤提供植

    物生長、支持固定,並供給養分及溼度。輻射能以光和熱的形式供應

    植物光度及溫度需求。空氣供給二氧化碳、氧氣、氮氣完成植物代謝

    生長。人工地盤上的栽植需針對環境限制加以考量,包括人工地盤上

    的氣候、建物的構造與栽植土層。

    在文獻中提到人工地盤上之氣候對植物的影響有溫度以及溼度,

    因為人工地盤相較於自然土壤,本質上易冷易熱,大氣溫度升高時,

    造成表面溫度也隨即受到影響,而混凝土等不透水人工地盤、逕流量

    大、含水率低、溼度相較於土壤較低,乾燥散熱快,減少降溫的能力,

    其他會會造成影響的有日光及風(陳文有,1995)。

    在人工地盤上之結構對植物的影響有承載的限制,因為人工地盤

    因材料及結構的型式而有載重的限制。隨著載重的種類和位置,則承

    載能力要做適度調整。另外在植物根系伸展以及水份的取得部份也有

    影響,因人工地盤構造比自然土層堅硬許多,對於植栽根系的伸展有

    限制的力量。而人工地盤不具有自然土壤般的地下毛細管水上升的作

    用,氣溫升高蒸散量大很容易就乾燥 (陳文有,1995)。人工地盤對於

    水的積存和下滲有安全上的隱憂,所以多餘的水分除了防水層外也藉

    由排水系統排出,由於上述的考量,植栽缺水的情形就會產生,因此

    造成對植物的影響。

    (二) 都市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栽植喬木的注意事項

    都市戶外地面層人工地盤上栽植喬木在實質計畫、設計、施工、

    管理各階段都應注意在建築構造、栽植土層、植栽和維護管理上的課

    題。栽植土壤層是植物開展的空間,根從土壤中吸收水份和養份,形

    成根系支持部分,對於根的生存,土壤中水份養份及呼吸必要的空氣

    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工地盤對於載重考量是不可避免的,但植栽所要

    求的水份、養份和氧氣都必須由足夠的土壤量提供,不能缺少,土多

    了有利植栽生長卻增加建造成本,相反來說,土少了可以減輕承載卻

    不利於植物生長,兩者之間需保持平衡。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19

    本研究主要探討喬木生長是否受到影響或是否可能在規劃設計階

    段提供喬木栽植生長的最佳環境考量,彙整相關文獻如下:

    1.栽植層對喬木的影響

    自然土地在潮濕狀態具有將過量水份滲透到地底的能力,乾燥

    時可以透過毛細作用使植栽濕潤。而人工地盤的水份排除或補充則

    需透過栽植層構造的安排才能順利達成。

    最先端的綠化技術 (龜山章、三呎章、近藤三雄、輿水肇,1995)

    中提到自然地盤與人工地盤在降雨後比較其土壤水分之變化,發現

    自然地盤在地下80公分以下之土層處幾無水份之變化,但在人工地

    盤填土1.5公尺厚度的土壤,在深達超過100公分以下之土層,人工

    地盤水份的變化是比自然土壤來的要大(圖2-3),尤其在植物根圈

    的50公分左右深度處變化特別大,這表示人工地盤之水份條件對植

    物生育是有不利的。

    圖2-3 自然地盤與人工地盤在降雨時土壤含水量之變化圖

    資料來源: 『最先端的綠化技術』(龜山章、三呎章、近藤三雄、輿水肇等,1995)

    土壤厚度對植物生育發生很大影響,在利用草坪的實驗結果得

    知,10公分厚度為生存之臨界,厚度達30公分以上則趨於生長旺

    盛,稱此厚度為生活臨界如圖2-4(『最先端的綠化技術』,龜山章、

    三呎章、近藤三雄、輿水肇等,1995)。栽植於人工地盤的植物要

    健全的生育,必須有充足的土量,如樹高3-6公尺的樹必須具有4

    立方公尺之土量。土壤厚度或土量與植物生育之關係,因植物大小

    與根系型態而異,因植物大小而需要之必須土量如圖2-4所示。植

    物生育之土量,以草坪而論為30公分以上,低於此標準就有灌水的

    必要。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20

    由表2-5得知,以一般栽植土壤為例,各國的建議在90cm-240cm

    左右,在日本學者指出在實際經驗,只需要一半數值的土壤厚度即

    可供應喬木生長發育。(藤田茂,1992)

    表2-5 各國植栽類型與土壤厚度的對照表(一般栽植土壤)

    人工地盤土壤厚度 單位:cm

    喬木 灌木 草本

    日本 90-150 30-60 15-30

    英國 80-130 50-60 25

    美國 135 75-100 30-45

    法國 120-240 75-120 25-75

    資料來源: 『最先端的綠化技術』(龜山章、三呎章、近藤三雄、輿水肇等,1995)

    註:1.各尺寸並不含排水層厚度,考慮排水層厚度以土層深度1/3計算,超過30cm

    可以30cm計算。

    2.因土壤性質不同,土層厚度及土量應有不同考慮,此處是以一般土壤為例。

    圖2-4 植物生育與土層厚度對照圖

    資料來源: 『最先端的綠化技術』(龜山章、三呎章、近藤三雄、輿水肇等,1995)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21

    第四節 「木本植物根系分佈特性」文獻回顧

    植物的根系埋藏在土壤之中,所以不易被人們觀察到,其實一個生長發

    育良好的根系,是植物生存生長的基本條件,植物需要藉由根部固著於土壤

    中,作為枝幹利於地表的支撐,並且利用根系來吸收維持生命所需的水份與

    養份。而植物根佈在土壤中的生長延伸,則是受到植物品種以及生長環境的

    影響與限制(Krizek and Dubik,1987)。本研究探討公園闢建地下停車場後

    人工地盤上喬木的生長,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植物根系與土層的相關性。

    一、 植物根部與植物生長關係

    以樹木而言,埋藏在地下的根系構造與量體大小,並不如人們由植物

    立於地表之上的樹幹、樹冠所推測一致,往往人們想像這兩者的構造與量

    體大小約略相等,其實不一定。實際上,樹木的根系並不深入地底,反而

    距離地表很接近,並向四週水平地延伸,分布廣闊(Lindsey and Bassuk,

    1991)。植物的根需要水份、養份與空氣來維持生命,因此大部分的根都

    生長在地表附近,這裡也是土壤中最容易接觸到水源及空氣的地方,並且

    也因為在養份的腐植質土壤表層之下,有利於植物養份的吸收(Waston

    and Hennen,1989)。

    一顆良好的健康生長的樹木,其根部的量體大小會超越植物全體量體

    大小的一半以上。樹木根系所分佈覆蓋的面積,是其樹冠投影在地面面積

    的4-7倍,或是樹木高度的2倍。人們往往想像樹木地下部分的根系就如同

    地上部分的枝幹一樣大小,然而事實上,兩者在型狀以及量體大小,都有

    著顯著不同的差(Waston and Hennen,1989)。

    由於植物的根是其固定在地面,吸收運輸水份養份以及製造生長激素

    的重要部分,因此任何不利植物根部生長發育的影響,都會妨礙植物整體

    的生長發育。而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對於覆土層的規範僅只有深度2米以

    上的規定,但水份以及養份是否足夠,也可能成為喬木生長的影響因素。

    因為地下停車場的緣故,公園成為人工地盤,對水份的儲存保留無法像自

    然土壤般的補充水份,而回填之覆土土質是否適合植物根系的生長也需考

    量。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22

    二、 木本植物根系分佈特性

    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中規定公園之覆土應為2米以上,但兩米的覆土

    層是否足夠讓喬木根系發展?不同喬木其根系分佈生長特性不同,必須進

    一步了解。

    都市公園綠地喬木維護管理之研究(楊昆翰,2007)中提出公園綠地常

    用的樹種,其中透過專家學者訪談彙整25種喬木中,屬深根性特性的包含

    正榕、台灣欒樹、九芎、苦楝、大葉山欖、水黃皮、木棉、阿勃勒、鳳凰

    木、黃脈刺桐、福木、白千層等12種。

    水土保持木本植物根系分佈類型研究(1973,顏正平)則對木本植物進

    行實証性的調查研究,調查共93種木本植物,植栽調查地區為中興大學惠

    蓀實驗林場及新化實驗林場,皆為自然土壤地區。調查方式係以壕溝法,

    掘長2m,寬1m,深至無根處之長方形溝,離根株50cm處為A剖面,150cm

    處為B剖面。設一正方形方格網(1m*1m,木質框,內以水線編成長10cm*10cm

    之小方格)至入溝內,以測定根系。

    表2-6 調查木根系分佈最大深度與株數表

    深度(cm) 10~30 40~60 70~90 100~120 130~150 160~180 >190 合計

    株數 1 15 46 10 7 9 5 93

    百分率% 1.08 16.13 49.46 10.76 7.53 9.68 5.36 100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木本植物根細分佈類型研究,顏正平,1973

    表2-7 93種調查木不同深度大根根數表

    深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合計

    根數 846 1090 940 746 578 423 252 155 57 30 14 5141

    百分率% 16.46 21.2 18.28 14.51 11.24 8.23 5.1 3.01 1.11 0.58 0.28 100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木本植物根細分佈類型研究,顏正平,1973

    93種植物中屬淺根性者16種,佔17.21%,中根性46種,佔49.46%,深

    根性31種,佔33.35%。最大分佈深度最淺者僅30公分,最深者達250公分,

    平均最大分佈深度為94.89公分,各階層之大根分佈自20公分處向下遞

    減,最深未到150公分,其中以深20公分處佔21.20%為最多,深110公分以

    下則僅佔0.27%,可見根系多密集於上層。

    該文結論指出,台灣植物根系之分佈深度嫌淺,就以93種調查植物而

    言,根系最大分佈深度在60-90公分者佔49.96%,而根系分佈數量以深30

    公分內佔總數之55.94%為最多(見表2-6、2-7)此固因植物習性及地質土壤

    由以致之,台灣地區高溫多雨可能也有關係。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23

    三、 公園設計常用之喬木根系特性說明

    從93種調查植物中選取公園較常見樹種進行深根性、中根性、淺根性

    植物的根系發展特性說明。其中深根性根系指根系之貫穿深度在90公分以

    上者;中根性根系指根系之分佈深度在90公分以內,60公分以上者;淺根

    性根系指根系之分佈深度在60公分以內者。

    從顏正平調查之樹種經與楊昆翰所選出公園常用之喬木樹種篩選後

    選取兩者都有探討之相同樹種,對其根系分布特色進行了解,有九芎、苦

    楝(深根性根系),樟樹、楓香(中根性根系)。而淺根性樹種因無兩者皆有

    研究之樹種,以顏正平調查研究中之淺根性樹種以及公園較易看見之喬木

    來進行了解,選出楊梅、冇骨消(淺根性根系)。

    表2-8 木本植物根系分佈特性調查表

    根系分佈圖 樹種 樹高

    (m)

    胸高

    直徑

    (cm)

    冠幅

    (m)

    根深

    (cm) 根性

    九芎 4 16 5 27 155

    無主根,水平根、

    斜出根及垂下根

    發達,深根性

    苦楝 7.5 24 8 20 181

    無主根,具水平根

    及垂下根,根密集

    於上層,深根性

    樟樹 7 36 3.5 40 90

    無主根,具粗大水

    平根或斜出根,有

    少數垂下根,根密

    集於上層,中根性

    楓香 12 18 4 25 90

    無主根,具粗大水

    平根,根多密集於

    上層,中根性

  • 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後喬木生長狀態調查評估-以台北市為例

    24

    續上表

    楊梅 2.5 20 3 6 60 無主根,具水平

    根,根多密集於上

    冇骨消 1.8 2.4 0.8 2 70

    具主根,侧根密

    生,橫向擴展不

    廣,淺根性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木本植物根細分佈類型研究,顏正平,1973 本研究整理

    四、 小結

    喬木在公園綠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園內之喬木生長狀況影響著

    公園的各項功能以及效益的發揮,而受到公園增設地下停車場之影響,法

    令規定其覆土層必須2m以上,依過去公園規劃設計,覆土的多寡將對木本

    植物之成長有所限制,尤其是喬木,而草本植物之生長影響較小。但在查

    閱相關文獻後發現,台灣植物根系之分佈深度嫌淺,除了植物本身的生長

    特性,也包含了生長環境的溫度、土壤與水量等因素所致。公園增設地下

    停車場上方覆土層之深度是否是影響植栽生長狀況的主要因素,仍有待本

    研究現地調查測量比對。

    /ColorImageDict > /JPEG2000ColorACSImageDict > /JPEG2000ColorImageDict > /AntiAliasGrayImages false /Crop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MinResolution 300 /GrayImageMinResolutionPolicy /OK /Downsample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DownsampleType /Bicubic /GrayImageResolution 300 /GrayImageDepth -1 /GrayImageMinDownsampleDepth 2 /GrayImageDownsampleThreshold 1.50000 /Encode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Filter /DCTEncode /AutoFilter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AutoFilterStrategy /JPEG /GrayACSImageDict > /GrayImageDict > /JPEG2000GrayACSImageDict > /JPEG2000GrayImageDict > /AntiAliasMonoImages false /Crop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MinResolution 1200 /MonoImageMinResolutionPolicy /OK /Downsample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DownsampleType /Bicubic /MonoImageResolution 1200 /MonoImageDepth -1 /MonoImageDownsampleThreshold 1.50000 /Encode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Filter /CCITTFaxEncode /MonoImageDict > /AllowPSXObjects false /CheckCompliance [ /None ] /PDFX1aCheck false /PDFX3Check false /PDFXCompliantPDFOnly false /PDFXNoTrimBoxError true /PDFXTrimBoxToMediaBoxOffset [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 /PDFXSetBleedBoxToMediaBox true /PDFXBleedBoxToTrimBoxOffset [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 /PDFXOutputIntentProfile () /PDFXOutputConditionIdentifier () /PDFXOutputCondition () /PDFXRegistryName () /PDFXTrapped /False

    /Description > /Namespace [ (Adobe) (Common) (1.0) ] /OtherNamespaces [ > /FormElements false /GenerateStructure true /IncludeBookmarks false /IncludeHyperlinks false /IncludeInteractive false /IncludeLayers false /IncludeProfiles true /MultimediaHandling /UseObjectSettings /Namespace [ (Adobe) (CreativeSuite) (2.0) ] /PDFXOutputIntentProfileSelector /NA /PreserveEditing true /UntaggedCMYKHandling /LeaveUntagged /UntaggedRGBHandling /LeaveUntagged /UseDocumentBleed false >> ]>> setdistillerparams> setpage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