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共修會 禪宗的生死觀 迷 悟 之 間 · 覺知無常,超越生死...

1
發行﹕佛光山西來寺 地址﹕3456 S. Glenmark Dr. Hacienda Heights.CA 91745 電話﹕626-961-9697 網站﹕www.hsilai.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對感情不執不捨, 對五欲不貪不拒, 對世間不厭不求, 對生死不懼不離。 364 迷 悟 之 間 落花流水 â星雲大師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可 說是「落花無意,流水有情」。其 實,你在欣賞落花時,落花告訴你 世事的無常;觀賞流水時,流水讓 你體會光陰的流逝,所以我們也可 以說:落花流水都是有情的。 落花常被用來感歎世間的變異; 流水也常被用來傷懷歲月的流逝。 因此自古以來,詩人墨客的字裏行 間,總少不了以落花流水來自喻的 吟誦。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 別鳥驚心」;唐寅的「多少好花空 落盡,不曾遇著賞花人」;辛棄疾 的「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 人淚」,這些都是作者藉著花落水 流,來抒發人生聚散別離的傷感, 與懷才不遇的心境。 落花,讓一些易於感傷者,增加 了心情的落寞,因此常將落花形容 成分離枝殘敗之象,如,林黛玉的 葬花:「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 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 人亡兩不知!」假如花是無情的, 林黛玉何必傷懷自己呢?所謂「一 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世間 的一切,是我們心內所反應出來的 世界。 在佛教中有些禪師,卻因花的開 落而悟道,如靈雲志勤禪師的「自 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善會禪師的「猿抱子歸青障裏, 鳥銜花落碧岩前」,不都是以花為 悟道的因緣嗎?而佛陀的「拈華微 笑」傳心法於迦葉尊者,更為後人 所傳頌。 而流水更是讓人心動了,左思 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李清照的「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 盡無窮好。」所以,怎麼可以說流 水是無情的呢?楚辭漁父:「滄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水濁 兮,可以濯吾足」。所以水之性是 利萬物生長的;是居高而不懼、處 低而不卑的。 花因芬芳美麗,所以凋零時有人 憐惜,人生,雖然不一定要如花一 般的芬芳,但要有落花的價值,就 能讓人傷懷悲慟;人生,雖然不一 定要如流水般的多樣,但要如流水 能普利眾生,就能讓人感歎愛惜。 世人都有花樣的人生,也有不 知盡頭的歲月,所以,我們應該要 及時把握光陰,將該做的事做好, 該完成的任務完成,如花在一期的 生命中,開出燦爛美麗的容顏,讓 人欣賞;如流水一般,雖不知何處 是盡頭,但能盡情的展現自我的特 質。 花謝有再開的時候,人去什麼時 侯再回來呢?一江春水有再回來的 時候,一期生命何時能再回呢?如 果不好好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 等到生命如水般的流逝,如花般的 謝去,就只能空歎人生如落花流水 了。 西來寺活動看版 4/21 人間音緣卡拉OK歌唱比賽─決賽 4/26-27 精進三日禪 5/4-5 西來寺BBEP佛誕節教育特展 5/5 社會關懷組老人院探訪、 佛光西來大男童軍宗教課 5/10 大悲懺法會 5/11-12 西來寺BBEP佛誕節教育特展 5/12 西來寺浴佛法會、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 5/19 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 福慧共修會 禪宗的生死觀 â妙功 現代人聽到「生死」兩字,不再像 過去傳統社會,聞之有所忌諱,一 來社會型態的開放,二來生死教育 的養成。 佛教本身就是一門生死學,十二緣 起講生死相續,生就是死的輪回戲 碼。另說「分段生死、變異生死」 ,前者為三界眾生依有漏的善惡業 因、形貌、壽量之差異,所感的生 死果報。後者為無漏之法性身,以 其悲願力神化無礙,隱顯自在,不 可思議。 依世間的生死,是指色身的生滅, 而禪宗的生死觀,從觀念、修行上 指的卻是自性的不生不滅,生死一 如,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死得 灑脫。 觀念 覺知無常,超越生死 以科學角度言,人的色身是由自然 界十五種以上的元素組合;以佛法 言,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都 屬自然界的物象,往生的色身只是 回歸自然。 永嘉玄覺禪師覺知無常甚深,初見 六祖惠能大師,道了一句:「生死 事大,無常迅速。」六祖就說:「 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玄覺 即答:「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兩人都立基於佛陀緣起法的真理, 才有這般電光石火的問答。 禪宗就是要學人「大死一番而後 生」,把參破生死當作一件大事, 藉由色身的生死勘破心念的生死, 思惟生死的本質是緣起性空,勘破 世事如夢,才能克服對生命的恐懼 及執著,不為生離死別而悲慟。具 有覺知力,超越生死,就能活得充 實快樂。 示現 自在灑脫,生死自如 唐代的龐蘊居士,有一天告訴女兒 靈照「日正當中,欲坐化之」,女 兒觀察時辰回屋後,告知是日蝕, 龐蘊不信出去察看,機敏的靈照卻 先坐化了,龐蘊只好延後七 天入 滅。龐婆聽聞後去告知在耕田的兒 子,兒子馬上拄著鋤頭立化了。龐 婆後來也留下一偈:「坐臥立化未 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 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 知。」 另如普化禪師,平日搖鈴吟偈,一 日在街坊喧嚷他要一件法衣,臨濟 禪師勘破其意,找人送給他一副棺 材。普化高興的扛著棺材要去死, 大家好奇聚集圍觀,普化從 東西 南三門跑了三天都沒死,大家認為 他戲弄人,不看熱鬧了。第四天, 普化扛著棺木到北門時,見沒幾個 人,因緣具足,便示現圓寂。 自如而死的境界,是能夠自主的, 要生就生,要死便死,正因為禪者 了悟無常,勘破人生,甚至把生死 當遊戲,才能示現生死隨緣,自在 灑脫的風光。 修行 識得自性,即脫生死 人人都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命,那 就是「佛性」,也是我們的真心。 自性、真心是我們的本體,修行生 死禪觀是妙用。已然見性的人,既 得解脫法身香,生死又有何懼?有 茶就喝茶,有飯就吃飯,心無掛 礙。所以,生死一體,識得自性, 即脫生死。 星雲大師說:「禪觀的世界是生 死的,也是涅槃的。……死亡朽壞 的只是身體,我們的真如自性,法 身慧命沒有生死。所以在禪者的境 界裏,生命是永恒不死的,永遠在 涅槃裡,永遠如如不動。」因此, 禪宗認為,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 死,生與死是平等一如。 色身沒有永恆,把生死當做自然現 象,如流水不歇或花開花謝,生不 貪,死不畏,以平等心、平常心看 待生死,就能夠泰然自若了。 【精進修持】為提升生命與減輕壓 力,佛光山西來寺從十日起舉行為期三個月 的「『自覺與行佛』精進修持會」,每周三 晚間由慧軒法師指導「禪修」。課程有教授 融合中醫原理與少林內功之《易筋經》十二 式、法師說明基礎盤腿與「觀呼吸」法門。 精進修持會除於每周三開放眾人禪修外,並 於每周六舉行「念佛共修」,讓信眾能於晚 間回寺精進修持,開發內在力量,為人間佛 教的生活行持,注入更大助緣。有意參與者 需登記,請洽西來寺社教組。 佛光新聞 【學術研討】為祝賀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開幕,十五佛光山與佛 光大學、南華大學在高雄佛光山寺舉行隆重的「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 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開幕典禮說,漢傳佛 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恢復佛陀最初的原意,要從山林走向社會, 從寺廟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大師強調「中華文化思想除了受到儒家影響, 就是佛教對人生和社會的影響最大。」,佛教傳到中國的歷史最悠久,從最 初的譯經,到後來大乘佛教八宗、小乘佛教十幾個流派,漢傳佛教對於各個 宗派的融和,可說是功不唐捐,成績斐然。 【百年佛緣】由佛光山星雲大師口述,在時間上縱深百 年,接觸層面橫遍十方的《百年佛緣》,四月份分別在台灣國家圖 書館、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山如來殿與佛光山台中惠中寺舉辦新 書發表會。「《百年佛緣》套書是許多人幫我完成的,也是我的告 白!」大師真誠的表示,這套書沒有一句「妄語」,裡面的他,有 誠實、認真、得意,也有傲慢、煩惱、無奈,一切都如實地呈現他 個人,在將近百年大時代變遷中的生命歷程。《百年佛緣》從一九 一一年辛亥革命說起,直到民國一○二年(西曆二○一三),可以說 星雲大師為百年歷史親自做了見證。該書於二○一二年九月由國史 館發行初版,今年三月續由星雲大師口述,弟子們記錄而成的增 訂本,共十六冊,一百六十萬字, 一千六百餘張照片,記錄文化、教 育、社會、宗教界等領域中,人事 物的脈絡與軌跡,留下人間精彩史 料價值。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福慧共修會 禪宗的生死觀 迷 悟 之 間 · 覺知無常,超越生死 以科學角度言,人的色身是由自然 界十五種以上的元素組合;以佛法 言,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都

佛光菜根譚

發行﹕佛光山西來寺

地址﹕3456 S. Glenmark Dr. Hacienda Heights.CA 91745

電話﹕626-961-9697

網站﹕www.hsilai.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對感情不執不捨,

對五欲不貪不拒,

對世間不厭不求,

對生死不懼不離。

364

迷 悟 之 間

落花流水â星雲大師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可說是「落花無意,流水有情」。其實,你在欣賞落花時,落花告訴你世事的無常;觀賞流水時,流水讓你體會光陰的流逝,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落花流水都是有情的。 落花常被用來感歎世間的變異;流水也常被用來傷懷歲月的流逝。因此自古以來,詩人墨客的字裏行間,總少不了以落花流水來自喻的吟誦。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寅的「多少好花空落盡,不曾遇著賞花人」;辛棄疾的「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些都是作者藉著花落水流,來抒發人生聚散別離的傷感,與懷才不遇的心境。 落花,讓一些易於感傷者,增加了心情的落寞,因此常將落花形容成分離枝殘敗之象,如,林黛玉的葬花:「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假如花是無情的,林黛玉何必傷懷自己呢?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世間的一切,是我們心內所反應出來的世界。 在佛教中有些禪師,卻因花的開落而悟道,如靈雲志勤禪師的「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善會禪師的「猿抱子歸青障裏,鳥銜花落碧岩前」,不都是以花為悟道的因緣嗎?而佛陀的「拈華微笑」傳心法於迦葉尊者,更為後人所傳頌。 而流水更是讓人心動了,左思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李清照的「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所以,怎麼可以說流水是無情的呢?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所以水之性是利萬物生長的;是居高而不懼、處低而不卑的。 花因芬芳美麗,所以凋零時有人憐惜,人生,雖然不一定要如花一般的芬芳,但要有落花的價值,就能讓人傷懷悲慟;人生,雖然不一定要如流水般的多樣,但要如流水能普利眾生,就能讓人感歎愛惜。 世人都有花樣的人生,也有不知盡頭的歲月,所以,我們應該要及時把握光陰,將該做的事做好,該完成的任務完成,如花在一期的生命中,開出燦爛美麗的容顏,讓人欣賞;如流水一般,雖不知何處是盡頭,但能盡情的展現自我的特質。 花謝有再開的時候,人去什麼時侯再回來呢?一江春水有再回來的時候,一期生命何時能再回呢?如果不好好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等到生命如水般的流逝,如花般的謝去,就只能空歎人生如落花流水了。

西來寺活動看版4/21 人間音緣卡拉OK歌唱比賽─決賽4/26-27 精進三日禪5/4-5 西來寺BBEP佛誕節教育特展5/5 社會關懷組老人院探訪、 佛光西來大男童軍宗教課5/10 大悲懺法會5/11-12 西來寺BBEP佛誕節教育特展5/12 西來寺浴佛法會、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5/19 南加州佛教界聯合慶祝佛誕節大會

福慧共修會

禪宗的生死觀â妙功

現代人聽到「生死」兩字,不再像過去傳統社會,聞之有所忌諱,一來社會型態的開放,二來生死教育的養成。 佛教本身就是一門生死學,十二緣起講生死相續,生就是死的輪回戲碼。另說「分段生死、變異生死」,前者為三界眾生依有漏的善惡業因、形貌、壽量之差異,所感的生死果報。後者為無漏之法性身,以其悲願力神化無礙,隱顯自在,不可思議。 依世間的生死,是指色身的生滅,而禪宗的生死觀,從觀念、修行上指的卻是自性的不生不滅,生死一如,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死得灑脫。

觀念覺知無常,超越生死 以科學角度言,人的色身是由自然界十五種以上的元素組合;以佛法言,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都屬自然界的物象,往生的色身只是回歸自然。 永嘉玄覺禪師覺知無常甚深,初見六祖惠能大師,道了一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六祖就說:「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玄覺即答:「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兩人都立基於佛陀緣起法的真理,才有這般電光石火的問答。 禪宗就是要學人「大死一番而後生」,把參破生死當作一件大事,

藉由色身的生死勘破心念的生死,思惟生死的本質是緣起性空,勘破世事如夢,才能克服對生命的恐懼及執著,不為生離死別而悲慟。具有覺知力,超越生死,就能活得充實快樂。

示現自在灑脫,生死自如 唐代的龐蘊居士,有一天告訴女兒靈照「日正當中,欲坐化之」,女兒觀察時辰回屋後,告知是日蝕,龐蘊不信出去察看,機敏的靈照卻先坐化了,龐蘊只好延後七 天入滅。龐婆聽聞後去告知在耕田的兒子,兒子馬上拄著鋤頭立化了。龐婆後來也留下一偈:「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 知。」 另如普化禪師,平日搖鈴吟偈,一日在街坊喧嚷他要一件法衣,臨濟禪師勘破其意,找人送給他一副棺材。普化高興的扛著棺材要去死,大家好奇聚集圍觀,普化從 東西南三門跑了三天都沒死,大家認為他戲弄人,不看熱鬧了。第四天,普化扛著棺木到北門時,見沒幾個人,因緣具足,便示現圓寂。 自如而死的境界,是能夠自主的,要生就生,要死便死,正因為禪者了悟無常,勘破人生,甚至把生死當遊戲,才能示現生死隨緣,自在灑脫的風光。

修行識得自性,即脫生死

人人都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命,那就是「佛性」,也是我們的真心。自性、真心是我們的本體,修行生死禪觀是妙用。已然見性的人,既得解脫法身香,生死又有何懼?有茶就喝茶,有飯就吃飯,心無掛礙。所以,生死一體,識得自性,即脫生死。 星雲大師說:「禪觀的世界是生死的,也是涅槃的。……死亡朽壞的只是身體,我們的真如自性,法身慧命沒有生死。所以在禪者的境界裏,生命是永恒不死的,永遠在涅槃裡,永遠如如不動。」因此,禪宗認為,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與死是平等一如。 色身沒有永恆,把生死當做自然現象,如流水不歇或花開花謝,生不貪,死不畏,以平等心、平常心看待生死,就能夠泰然自若了。

【精進修持】為提升生命與減輕壓力,佛光山西來寺從十日起舉行為期三個月的「『自覺與行佛』精進修持會」,每周三晚間由慧軒法師指導「禪修」。課程有教授融合中醫原理與少林內功之《易筋經》十二式、法師說明基礎盤腿與「觀呼吸」法門。精進修持會除於每周三開放眾人禪修外,並於每周六舉行「念佛共修」,讓信眾能於晚間回寺精進修持,開發內在力量,為人間佛教的生活行持,注入更大助緣。有意參與者需登記,請洽西來寺社教組。

佛光新聞

【學術研討】為祝賀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開幕,十五佛光山與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在高雄佛光山寺舉行隆重的「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開幕典禮說,漢傳佛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恢復佛陀最初的原意,要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大師強調「中華文化思想除了受到儒家影響,就是佛教對人生和社會的影響最大。」,佛教傳到中國的歷史最悠久,從最初的譯經,到後來大乘佛教八宗、小乘佛教十幾個流派,漢傳佛教對於各個宗派的融和,可說是功不唐捐,成績斐然。

【百年佛緣】由佛光山星雲大師口述,在時間上縱深百年,接觸層面橫遍十方的《百年佛緣》,四月份分別在台灣國家圖書館、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光山如來殿與佛光山台中惠中寺舉辦新書發表會。「《百年佛緣》套書是許多人幫我完成的,也是我的告白!」大師真誠的表示,這套書沒有一句「妄語」,裡面的他,有誠實、認真、得意,也有傲慢、煩惱、無奈,一切都如實地呈現他個人,在將近百年大時代變遷中的生命歷程。《百年佛緣》從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說起,直到民國一○二年(西曆二○一三),可以說星雲大師為百年歷史親自做了見證。該書於二○一二年九月由國史館發行初版,今年三月續由星雲大師口述,弟子們記錄而成的增

訂本,共十六冊,一百六十萬字,一千六百餘張照片,記錄文化、教育、社會、宗教界等領域中,人事物的脈絡與軌跡,留下人間精彩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