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8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8月號 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旅遊觀光 其他 炎涼世態話人情(六十六) 炎涼世態話人情(六十六) ◎ 吳蜀魏 昏主 ——明·馮夢龍《古今談概》 昏主 ——明·馮夢龍《古今談概》 司馬文王問劉禪:「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卻正教禪:「若再問,宜泣對曰:﹃先墓在蜀,無日不思。﹄」會王復問,禪如正言,因閉 眼。王曰:「何乃似卻正語?」禪驚視曰:「誠如尊命。」 註釋: 司馬文王——即司馬昭,三國時代曹操部屬司馬懿的次子;因後來其子司馬炎篡魏,乃追尊司馬昭為文帝,故這裡稱司馬文王。劉禪——劉備之子, 因世稱劉備為劉先主,所以後世多以劉後主稱之。卻正——蜀人,字令先,後主遷洛陽,捨妻子單身隨侍。先墓——先人的墳墓。因閉眼——指劉禪 答話後,閉上眼睛裝出要哭的樣子。 譯文: 三國時代末期,蜀國被滅後,劉禪降魏,封安樂公,舉家東遷洛陽。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不會,因為這裡 很快樂。」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卻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卻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 是卻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 評述: 即使是時下的青少年們,當你問他劉禪是誰時,或許知道的不會太多,但若改問他「阿斗」是什麼意思?他很可能會馬上回答說:「誰不知道,莫啥 路用的意思啦。」由此可知,俗語所說「扶不起的(劉)阿斗」,已是一句眾所周知的話,而且也經常使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在另一方面,成語中的樂不思蜀,其大意也是廣為人知的,祇不過,其典源就未必盡人皆曉。然而,從本文所介紹的這則故事中,我們非但可直接地 得知「樂不思蜀」之所自來,而且也間接地,為「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作了邏輯上的佐證。 阿斗是劉禪的小名,不說「扶不起的劉禪」而偏要說成「扶不起的阿斗」,毋寧說是世人的刻意嘲諷,將他視同小兒般(雖然他曾在位四十一年)的 無知與愚笨。事實上,原作者馮夢龍的︽古今談概︾一書,便是將此則故事歸類為「專愚部第四」,其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 社會上常說「創業不易,守成維艱」,當然兩者皆重要,但所強調的更在後者。換言之,先人或前輩辛苦得來的事業與成就,要想持續保有甚至發揚 光大,後繼者必然備感壓力而需付出更多的心力;只要揣摩一下「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真諦,便知前述所言之不虛。 當然,一門、一族乃至一國的榮枯盛衰,所涉及的因素是繁多而複雜的,但繼起者的是否爭氣,卻是最為重要的。倘能世代勤奮,則縱遇一時衰落, 也必有再起之日,如劉禪者,徒留後世之感喟耳。 偷畫 ——清·袁枚《新齊諧》 偷畫 ——清·袁枚《新齊諧》 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奈,願以易米數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揮 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 註釋: 方卷——正在把畫捲好;卷同捲。趙子昂——元代大書畫家,名孟頫,子昂為其字,號松雪道人;以書、畫知名於世,詩文亦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 飄飄出塵之想。 譯文: 有個竊賊在大白天,闖空門去偷畫,正當他得手而把畫捲好出了大門時,碰上屋主從外面回家來。場面使這賊人很窘困,他於是手拿著畫跪下,並對 屋主說:「這是我家祖宗的畫像,現因太窮,願將它向你換幾斗米救急。」主人聽了大笑,覺得這麼愚蠢的妄想,故嗤之以鼻並將他叱離現場,而不 曾打開畫來瞧瞧。等到這屋主進入家中後,才發現所懸掛趙子昂的名畫已經失竊了。 評述: 不告而取謂之偷,何況是大白天闖空門者,那當然是典型的竊賊了。故事中的小偷,也許有些知識及鑑賞力,否則不會專對趙子昂的畫下手。雖然社 會上常將這類專門偷書、偷畫者,稱之為雅賊,乍看似乎好聽些,但偷就是偷,不管「雅」字如何加以修飾或美化,終究無法改變其後「賊」字的犯 罪事實。 文中所述的竊賊,可說是雙重犯罪者——先是偷畫,後是騙人。妙就妙在被騙者,自己落入算計中,猶誤認為對方是個愚妄的人,這種事幾乎常發生 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金光黨騙財」的故事,一再出現在媒體報導上,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有人說,小偷的持續存在,就如同妓女的難以根絕那樣,二者都可能被人當成職業,而且自古以來即已有之;當然,這些人都是社會中的極少數,但 害群之馬,卻貽他人莫大之禍害。尤其是行竊行騙之流,他們都是奸巧變詐之輩,委實令人防不勝防,故昔人有謂:「行路難,行走江湖尤難。」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Ju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8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旅遊觀光 其他

炎涼世態話人情(六十六)炎涼世態話人情(六十六)

◎ 吳蜀魏

昏主 ——明·馮夢龍《古今談概》昏主 ——明·馮夢龍《古今談概》

司馬文王問劉禪:「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卻正教禪:「若再問,宜泣對曰:﹃先墓在蜀,無日不思。﹄」會王復問,禪如正言,因閉

眼。王曰:「何乃似卻正語?」禪驚視曰:「誠如尊命。」

註釋:

司馬文王——即司馬昭,三國時代曹操部屬司馬懿的次子;因後來其子司馬炎篡魏,乃追尊司馬昭為文帝,故這裡稱司馬文王。劉禪——劉備之子,

因世稱劉備為劉先主,所以後世多以劉後主稱之。卻正——蜀人,字令先,後主遷洛陽,捨妻子單身隨侍。先墓——先人的墳墓。因閉眼——指劉禪

答話後,閉上眼睛裝出要哭的樣子。

譯文:

三國時代末期,蜀國被滅後,劉禪降魏,封安樂公,舉家東遷洛陽。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不會,因為這裡

很快樂。」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卻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卻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並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於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

是卻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

評述:

即使是時下的青少年們,當你問他劉禪是誰時,或許知道的不會太多,但若改問他「阿斗」是什麼意思?他很可能會馬上回答說:「誰不知道,莫啥

路用的意思啦。」由此可知,俗語所說「扶不起的(劉)阿斗」,已是一句眾所周知的話,而且也經常使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在另一方面,成語中的樂不思蜀,其大意也是廣為人知的,祇不過,其典源就未必盡人皆曉。然而,從本文所介紹的這則故事中,我們非但可直接地

得知「樂不思蜀」之所自來,而且也間接地,為「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作了邏輯上的佐證。

阿斗是劉禪的小名,不說「扶不起的劉禪」而偏要說成「扶不起的阿斗」,毋寧說是世人的刻意嘲諷,將他視同小兒般(雖然他曾在位四十一年)的

無知與愚笨。事實上,原作者馮夢龍的︽古今談概︾一書,便是將此則故事歸類為「專愚部第四」,其用意也是顯而易見的。

社會上常說「創業不易,守成維艱」,當然兩者皆重要,但所強調的更在後者。換言之,先人或前輩辛苦得來的事業與成就,要想持續保有甚至發揚

光大,後繼者必然備感壓力而需付出更多的心力;只要揣摩一下「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真諦,便知前述所言之不虛。

當然,一門、一族乃至一國的榮枯盛衰,所涉及的因素是繁多而複雜的,但繼起者的是否爭氣,卻是最為重要的。倘能世代勤奮,則縱遇一時衰落,

也必有再起之日,如劉禪者,徒留後世之感喟耳。

偷畫 ——清·袁枚《新齊諧》偷畫 ——清·袁枚《新齊諧》

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奈,願以易米數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揮

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

註釋:

方卷——正在把畫捲好;卷同捲。趙子昂——元代大書畫家,名孟頫,子昂為其字,號松雪道人;以書、畫知名於世,詩文亦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

飄飄出塵之想。

譯文:

有個竊賊在大白天,闖空門去偷畫,正當他得手而把畫捲好出了大門時,碰上屋主從外面回家來。場面使這賊人很窘困,他於是手拿著畫跪下,並對

屋主說:「這是我家祖宗的畫像,現因太窮,願將它向你換幾斗米救急。」主人聽了大笑,覺得這麼愚蠢的妄想,故嗤之以鼻並將他叱離現場,而不

曾打開畫來瞧瞧。等到這屋主進入家中後,才發現所懸掛趙子昂的名畫已經失竊了。

評述:

不告而取謂之偷,何況是大白天闖空門者,那當然是典型的竊賊了。故事中的小偷,也許有些知識及鑑賞力,否則不會專對趙子昂的畫下手。雖然社

會上常將這類專門偷書、偷畫者,稱之為雅賊,乍看似乎好聽些,但偷就是偷,不管「雅」字如何加以修飾或美化,終究無法改變其後「賊」字的犯

罪事實。

文中所述的竊賊,可說是雙重犯罪者——先是偷畫,後是騙人。妙就妙在被騙者,自己落入算計中,猶誤認為對方是個愚妄的人,這種事幾乎常發生

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金光黨騙財」的故事,一再出現在媒體報導上,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有人說,小偷的持續存在,就如同妓女的難以根絕那樣,二者都可能被人當成職業,而且自古以來即已有之;當然,這些人都是社會中的極少數,但

害群之馬,卻貽他人莫大之禍害。尤其是行竊行騙之流,他們都是奸巧變詐之輩,委實令人防不勝防,故昔人有謂:「行路難,行走江湖尤難。」

Page 2: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求多福,以金光黨騙財及本故事中的情形為例,若能處處戒除貪念與時時提高警覺,方可確保安全。

本故事另為我們提供了一項重要的啟示,那就是在看待問題與處理事情之際,有時需要跳脫常情常理的框架。蓋常者恆也,恆者不變也,但遇某一特

定時空,事物的發展卻是反其道的——歹徒選擇住在警察局附近以避追捕,是其一例;孔明在西城縣大擺空城計,則是另一例。

上述兩例的本質,其實就是所謂的心理戰或逆向思考的問題。警方通常認為歹徒不致如此笨拙或大膽,竟敢在老虎窩邊安然高枕,但狡獪的歹徒就是

看準了這點,所以往往能使詭計得逞,因而人們常說的「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在此就被用上了。

至於諸葛亮的空城計,當然是非常之時的非常之舉,但仍然是打心理戰,試看《三國演義》中的——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

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這不但說明他看透了司馬懿的內心世界,也直接由他自己口中,道出了特殊情

況下的權變之計,套用前面的話,我們不妨以「最危險的方法,也是最安全的方法」而視之。

(作者任教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Top

Page 3: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8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旅遊觀光 其他

書院學校惜文字書院學校惜文字

◎ 何培夫

昔日除了各地孔子廟春風化雨以外,傳統的書院與詩社也在延續固有文化,現代則由新式學校擔負造育英才的責任;鄉野田間尚存敬聖亭,落實對於

文化的尊崇。尋訪以下諸碑,風雅依舊,教化猶存:

(一)書院弘儒育才(一)書院弘儒育才

書院宛如今日私立學校,士子讀書以求明德、修業在於濟世,學而優則仕,可謂任重道遠。泰山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興直保新建明志書院

碑」明確指出書院命名與養士的理想:「志在聖賢,義利不淆于慮;志存經濟,王霸必究其原。爰標「明志」之,冀成志遠之器。」

馬公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文石書院碑記」曰:「人藉地靈,地因人重。澎湖島連三十六,繡相錯也;石蘊五采文,奇攸鍾也。則是巨浸中之

砥柱,為全閩之樞鈕,將來其聖天子文教之名區乎?」遂以「文石」為書院名稱,寓意所育人才如五采石般的秀麗。

板橋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大觀義學碑記」曰:「風俗必本乎人心,人心關乎士習;賢才不可遽得,當培養而玉成之。然則化民成俗之原、興賢

育才之道,莫要於建學立教。」恰好書院之前大屯山與觀音山對峙,故名「大觀」,期許士子培養宏觀鉅視的胸襟。

(二)詩社崇文重道(二)詩社崇文重道

日據明治三十五年(一九○二)霧峰林癡仙、林南強與燕霧大莊賴悔之三人始結詩社,取「不材之木曰「櫟」的意義,名曰「櫟社」。其後文人才子

相和者眾多,及大正十年(一九二一),櫟社創立二十年;因題名勒碑,乃有「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碑陽題名,林獻堂、連雅堂等人皆在其

中;碑陰銘記,詳述櫟社沿革與成員事蹟;碑側落款年代居然題刻:「孔子降生二千四百七十二年」,世人多以此「孔子紀年」來凸顯時人不忘故國

的情懷。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恩師林竹山夫子頌德碑」樹立其旁:林竹山,櫟社成員,於日據時期猶能弘揚漢學、造育人才;臺灣光復以後,門生感

念師恩,遂建碑頌德,並期來者鑑及師生深情而興報本心意,用以敦風教化。

(三)學校教育普及(三)學校教育普及

捐款獻地以建學校,造福當地學子。板橋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枋橋建學碑」,記載板橋林家捐金建校的事蹟,至今猶立於板橋國小校園之

中;並且列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見證建校近百年的歷史。

新竹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牛埔公學校開校紀念」,記載當地名曰「牛埔」,以此為校名,亦即今香山國小前身。大正七年(一九一八)「香

山開學之跡」與「牛埔舊校舍沿革」二碑詳述創校沿革,並頌揚陳如雲興學、建校舍的貢獻。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因見校舍老舊,猶存古碑紀

事,乃再勒石「陳雲如先生頌德碑記」,贊頌其人熱心公益、捐資興學的義舉。

興建小學已是佳話,設立中學更屬創舉。昭和七年(一九三二)「臺中中學創立紀念碑記」立於今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校園內,曰:「吾臺人初無

中學,有則自本校始。蓋自改隸以來,百凡草創,街庄之公學側重語言;風氣既開,人思上達,遂有不避險阻、渡重洋留學於內地者。夫以髻齜之

年,一但遠離鄉井、棲身於萬里外,微特學資不易,亦復疑慮叢生;有識之士深以為憂,知創立中學之不可緩也。」碑陰題刻「臺中中學創立捐資人

名錄」,辜顯榮、林烈堂、林熊祥、林獻堂等地方聞人皆列名其中。

即使偏遠的南臺灣也有學校: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九月十日開始原住民的教化工作,即為滿州公學校的前身;至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建

立「高砂族教育發祥之地」紀念碑。今日建立碑亭,加以保護,得見鄉土文化深植的現象。

(四)敬聖亭焚字紙(四)敬聖亭焚字紙

敬聖亭又稱聖蹟亭、敬字亭或惜字亭,乃昔日重視文化、珍惜字紙,並奉祀倉頡尊神、進而文昌、魁星諸神的建築物,作為焚化字紙的地方。昭和二

年(一九二七)「新築敬聖亭樂助芳名碑記」飽受風霜,仍立滿州惜字亭之前。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創建龍潭敬聖亭碑記」清楚描述敬聖亭的意義:「粵自六相立而文明日啟,六書作而文治日昭;此鳥跡虫書,象形体類。登

第者,藉文字而掇巍科;居奇者,憑賬目而收厚息也。邐來鄉村旅舍、頑梗生徒,或以毀紙裹物、或以舊書糊壁,熙熙者任情踐踏、穰穰者隨意拋

遺,何珍翰視同瓦礫、隻字等若鴻毛也。視古以字蹟投之于火、埋之于土,或化于瓶、或流于海,而一字一珠者不有異乎!」

本碑與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重修龍潭敬聖亭碑記」、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重建聖蹟亭前賢記」、「重建聖蹟亭誌」等三碑構成敬聖亭四

面壁體,碑與亭合而為一。偶訪龍潭、佳冬敬聖亭,仍見焚化書籍、報紙的行為;不蹧踏字紙,火化歸還造字聖人倉頡,這是客家地區對於文化的另

一種尊崇。

書院、學校、敬聖亭,呈現不同時代、不同類型與不同族群的教育,確實是「有教無類」。

按:以上諸碑詳細碑文收錄於筆者主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發行的《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之〈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

〈臺中縣市〉、〈澎湖縣〉與〈屏東縣〉等篇。

▲Top

Page 4: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Page 5: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8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旅遊觀光 其他

那條長長的小鐵道那條長長的小鐵道

◎ 方向

民國三十七年,我小學三年級,父親因為經商失敗,我們全家搬回鄉下老家,去過那窘困的一年,我也轉學到鄉下學校繼續就讀。這一年困頓環境的

磨練,使我長大以後,具備吃苦耐勞,堅毅不屈的特質。

那時臺灣剛光復不久,農村教育尚未普及,我們老家潭仔墘是個小村落,還沒有學校,上學必須走一條很長很長的糖廠運甘蔗小鐵道——在小小心靈

中,覺得那路程實在太遙遠——到蒜頭去才有學校。以前一向嬌生慣養,還住在城市時,不但學校離家不很遠,而且每天上下學都由父親騎腳踏車接

送,一點苦頭都沒吃過。而現在,父親為了生活,天天在外奔波勞碌,那還有餘暇顧到我上下學?

每天天剛破曉,背著書包——雖是舊書包,比起族中小孩用包巾或一種藺草編織的袋子裝書,算是「豪華」多了——打著赤腳,跟堂叔、堂兄弟或鄰

居小孩結伴,沿著那條長得看不見終點的小鐵道,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從沒有走過遠路,兩腳實在沒有那分勁道走那麼遠;尤其寒冷的冬天,為穩固鐵軌而舖設的煤碴和碎石,刺到腳底,實在痛得直不起腰桿,我咬緊

牙根蹲在那兒,眼淚直流。比我大五歲的明宗堂叔(因戰爭而延遲就學),撫著我的頭對我說:

「多鍛鍊就會習慣,你瞧,永利弟弟比你小兩歲,他不是走得好好的嗎?怎麼可以輸給他?來,勇敢地站起來,再試試看,實在走不動了我來背你。

」腳再酸,再痛,我也不好意思讓人家背著上學,我又挺起腰桿繼續向前走,慢慢地習慣了,走那條小鐵道不再感到痛苦了。

小鐵道的半路上,有一座長長的鐵橋,兩側沒有護欄,橋面也沒有舖設木板,只有一根一根橫著的枕木,一步剛好踏一根。底下是滾滾水流;看到那

流動的溪水,橋面好像在往上游漂流,也好像要倒向溪中;不但觸目驚心,簡直就頭昏眼花,站都站不穩。每次過橋,總要童伴牽著我的手才敢走。

有時,放學的時間不同,我只好獨自回家

每當走到這座橋,就得在橋頭等待,等到有人來了,請他帶我過橋。後來明宗堂叔叫我眼睛不要看下面的流水,只要看著一根根的枕木,偶而停下來

看看遠處的岸邊再走,這樣就不會害怕了。在他的鼓勵下,我試了幾次,漸漸地就不再需要別人牽著手過橋。後來,我自己一個人也敢放膽過橋了。

有一天,我又獨自回家,半路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密布,接著大雨傾盆,雷電交加。聽到那隆隆雷聲,看到那從半空中直往地面猛劈而下的閃電,

想起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雷電那一課,我真駭怕那通到遙遠的鐵軌會傳電,而把我電殛成木炭,那就回不了家,見不到媽媽了;

更記得老師特別叮嚀,千萬不可躲在樹下等雨停。一路上,兩旁都是甘蔗園,連一家可以躲雨的住戶都沒有,我已經渾身濕透。為了盡快脫離那可怕

的險境,只得拔腿狂奔,一口氣跑回家裡。媽說淋雨會生病,叫我趕快換掉濕衣服。換好衣服,我自己跑去躺在床上等著生病,那知病就是生不出

來。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淋雨,實在有趣,也令人終生難忘。想當初連走都走不動,而現在竟已經得起風雨雷電的考驗而無恙。經過一段時間的磨

練,我似乎已經相當堅強了。

因為學校路途遙遠,中午回家吃飯不方便,所以下午有課時,我都帶便當到學校去吃。中午吃便當實在是我一天當中最感到痛苦,也最難挨的時刻。

由於家裡經濟十分困難,沒錢買菜,因此便當裡的菜,幾乎天天都是幾粒花生米;那是媽媽到田裡幫別人工作,人家送給他的。倒不是我嫌花生米不

好吃——窮困人家孩子,那有資格挑嘴——而是怕讓同學看到。

偏偏就有好事的同學,發現我天天帶花生米的祕密。我越怕他們看,越引起他們天天都要看我便當盒的興趣。我知道家裡沒錢,實在不敢要求媽媽弄

別的菜給我帶。當同學們拿我尋開心時,我只有哭了。有幾次,我寧願多走兩趟那遙遠的小鐵道,回家吃中飯而不帶便當;但每次都來不及上下午的

第一節課,因而受到老師的處罰,我只好天天噙著淚水,吞下那一盒蕃薯簽飯和那幾粒花生米。

一天中午,永南堂兄路過我們的教室,剛好看到我一面吃飯一面擦眼淚,把我叫到外面去探問究竟,我照實說出來。他把我帶到他們教室去吃,他拿

起他的便當給我看,裡面除了蕃薯簽,不要說菜,連一粒白米飯都沒有,他仍吃得津津有味,嘖嘖有聲。

永南堂兄告訴我,他常常連菜都沒得帶,只能摻點鹽巴,能有幾片鹼蘿蔔算是很豐盛了。他還說:「只要我們不做壞事,貧窮並不是可恥的事,對別

人的恥笑不必理會。我們族人大都貧困,我們更應該加倍奮發,努力向上,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我還能埋怨什麼?以後我不再怕他們看我的便當盒,我每天都大大方方地把盒蓋打開放在一旁,若無其事地吃我的飯,他們覺得沒趣,也就不來看

了,我吃飯也就不再感到痛苦。永南堂兄的話,始終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版上。一直到現在,我都能安貧樂道,知足常樂,這也是那一年陶冶出來

的。

升上四年級時,父親找到了工作,我又離開故鄉轉學到城市裡,不再走那條小鐵道。

那一年,雖然吃了不少苦頭,但現在回想,未嘗不是一段多采多姿的回憶。那一年,讓我體驗到農村孩子純樸刻苦的生活,以及克服困境,奮鬥進取

的精神,也讓我獲得不少人生的啟示,影響我一生的意志和個性,我磨練得更堅強,更勇敢。

堂叔、堂兄弟們團結友愛,扶助弱小的情誼,一直使我對他們敬愛不已。如今,他們都有很好的成就,而我沒有在人生的戰鬥中被打倒,實在應該感

謝那條小鐵道給我的磨練,和堂叔、堂兄弟們的精神濡染。

現在由於農村經濟繁榮,家鄉對外已修築了舖有柏油的康莊大道。有機會回家鄉,好想再走一趟那條舖滿煤渣和碎石,曾把我的腳底刺痛得直不起腰

桿的小鐵道。現在,也不會再有小時候那種「好遙遠好遙遠」的感覺了。

Page 6: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Top

Page 7: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8月號月號

論述 大陸透視 法令天地 工作園地 科技新知 健康生活 生態保育 文與藝 旅遊觀光 其他

仰望玉山﹣靠山篇道仰望玉山﹣靠山篇道

◎ 陳玉釧

在一次與三歲吾兒陳嶸田間散步時,為了指引他端詳水稻葉鞘露珠的模樣,我蹲下身體,讓我倆可以平視觀察露水,嚇然發現晶瑩剔透的水珠在晨曦

照耀下,呈現各種光彩奪目的色光,只要稍為移動視角,就出現不同光彩,時而寶藍、橘紅、翠綠,倏忽朱紅、純白,更有各種無法形容的過渡色,

宛如水晶燈在光照下的色彩變化,真是燦爛奪目、不可思議。一滴單調的透明露珠,在光的幻化與人的好奇探索下,竟變成令人迷炫的晶鑽珠光。

碧波水田後的屋宅是家人的安樂窩,秀聚東南的崇山峻嶺,正是臺灣的玉宇高塔—玉山。我手搭著最小好朋友—陳嶸的肩膀,分享晨露光彩的變化,

遙指崢嶸玉山後的日出之處,一起享受仰山之樂。

在臺灣地質發展史上,約莫一億多年前,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擠壓, 捲起千堆凝固的波浪,猶如兩股激盪的浪花,瞬間錯落集結成臺灣

陸塊上的五大山脈。來自臺灣脊樑的碎石岩塊,在巨大的翻滾壓力使然下,萬馬奔騰般的跌落谷底,沉積在西部麓山地帶與海岸平原

一如碎浪的泡沫反捲在浪腳下,留下了礫石與石英砂岩互層堆疊的火炎山地形,分布在東經一百二十度三十七分之間。

旅行百里的滾石,遍佈在淺山丘陵間與河階地及平原上,先民引火整地,起土入石,將碩礫與土壤分離,堆階、砌崁、填埂、築圳,引水灌溉,化荒

蕪旱地為沃野良田,以饗臺灣生民。

問生命活水何處起?朱熹讀書有感詩可為答!

『半畝方塘』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詩句中源頭或可解讀為生長在臺灣的朱熹人中的玉山,不是嗎?

仰山之樂仰山之樂

在玉山週邊的行腳,處處可見玉山。臺中盆地瞥見玉山的尖塔狀外形(左邊伴隨m形的玉山北峰與北北峰);從南橫公路遠眺玉山,則是超越了峰巒疊

嶂的雲峰與南峰等山巔;從中橫公路霧社支線旁合歡東峰南望玉山主峰,則是玉山東峰—主峰—北峰—北北峰一列排開;從花東縱谷平原的花蓮縣富

里鄉吳江國小往玉山方向看,則呈肩狀坦稜。日據末期,行駛在秀姑巒溪畔的蒸汽火車司機,會向隱居拉庫拉庫溪源頭背後的玉山鳴笛致敬,一方面

也提醒乘客行最佳注目禮。

站在集集大山脊樑上仰望玉山,可見高聳的玉山,猶如鶴立雞群般的出類拔萃,眾星拱極的衛星山,峰峰相連到天涯海角,佇立遺世孤曠的山巔仰山

俯海,讓我聯想起鄭愁予寄居關渡所吟山外書:

不必為我懸念

我在山裡?

來自海上的雲

說海的沉默太深

來自海上的風

說海的笑聲太遼闊

我是來自海上的人

山是凝固的波浪

我不再相信海的消息

我底歸心

不再湧動

眼前的山勢成了好一幅「凝固的波浪」地景,只是令人無從理解混沌鴻荒時期的波濤洶湧,是如何化作千山萬壑?!包容萬物的奔跑與駐留?。

民國九十一年文建會正熱切推動提報臺灣島世界襲產潛力點時,曾經邀集主其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鑑專家,到被列為潛力點之一的阿里山高山森

林鐵道參觀,安排欣賞阿里山日出之美,日籍專家銳利的慧眼,被東方玉山的英姿所迷惑,直問日出山巔是何名山?隨行官員答以臺灣最高山—玉

山!外國專家質問為何十一個潛力點獨漏玉山呢?當場建議加列為第十二個潛力點,她可以說是最後,但卻是最重要的潛力點。幸好外人仰山的感

動,拾回了可能的遺珠之憾!

近來蟹居玉山腳下,寄宿石山房舍,透過鋁窗框格,可仰見藍天下的玉山英姿。經常有機會馳騁在群山環抱的新中橫景觀道路上,常聞鳥語花香,取

道臺21線里程牌一三○至一四○公里附近路段,可看到玉山西北面的金字塔狀;在臺18線八八至九二公里路段,可見到玉山前峰與西峰逐級升高,襯托

出巍峨的玉山,是絕佳的近距離仰望路線。儼然蘇東坡題西林壁中描述江西廬山所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的境界正寫在眼前。在破曉時分的陽光,穿越山巔後,整個光束投射在谷豁上方,出現光影交錯的光芒四射景象;黃昏時,金光灑遍突出

雲表的萬年峭壁上的絕景,是晨昏游移山間的仰山客獨享的特權。

走在玉山西峰南側的腰繞山徑前進主峰,視野順著楠梓仙溪溪谷向上攀升, 可以在白木林附近,清楚仰望玉山,並見到面露在冷杉密林的大峭壁。一

次在白木林觀景台夜宿時,撞見一輪明月自玉山主峰背後緩緩升起,當時那幕山高月小、升月逐日的場景,至今仍感動莫名;

北從荖濃溪谷上登玉山途中,可以仰見玉山北壁的千仞斷面及其左側直插天穹的十峻之首—玉山東峰,與右側一瀉千里的石流坡;從玉山南峰北望玉

山的天際輪廓,與從玉山北峰往南直視的帝王相有幾分神似,圓峰與南峰北坳的疑似圈谷地形,殘存的圓弧形窪地與冰坎地形,活像冰淇淋坡面被挖

Page 8: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 …€¦ · 如今社會多元,都市生活更是複雜化,加上科技犯罪手法的翻新,無異使善良大眾受竊受騙的危險性大增,除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外,我們尤須自

了一個凹洞,讓人遐思冰河到過臺灣的往事。從中央山脈東望玉山山塊連脈,可見玉山群彙的雙十構造骨架(東側與北側),被荖濃溪與陳有蘭溪截

斷。

仰望玉山的最終直覺,增益了我對玉山盟主地位的尊崇。

俯仰玉山俯仰玉山

自問為何要仰山?是為了交叉對照那鳥瞰玉山山腳下的俯地經驗!

我在玉山小極點,目測大臺灣的地理座標。原來只要站對位置,也能登玉山小臺灣,構築立體臺灣的視界,恢宏涵容臺灣鄉土意識的氣度。

立足玉山龍頭極目四眺,南北縱軸的兩側,呈現東緩西陡的單面山地形,北峰與北北峰造就天駝峰,東峰形如隆起地壘的天壘峰,南向一路迤邐的山

勢宛如蛟龍鎮守山海,岳界名為天龍峰,西峰山頂鬱鬱蒼蒼的冷杉林,博得天翠峰的美譽。

自南邊荖濃溪縱向溪谷線,北越八通關鞍部,沿郡大溪與北濁水溪,再翻武嶺處的佐久間鞍部,直衝思源鞍部,即可連接匹亞南大構造線(梨山斷

層),分隔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與兄弟山—雪山遙遙對峙。玉山山塊的北緣被陳有蘭溪切斷,金門峒斷崖成了全臺規模最大的自然崩塌地形,大崩

壁的邊緣日夜不斷的解離,不同的上下地層顏色,默示曾經有過的石破天驚與天翻地覆,從八通關古道下到對關途中,仰望玉山山塊,可以見到北北

峰的北壁露頭斷面波浪形褶皺層理,明顯可見過往地殼擠壓的造化壓力。

明暗玉山明暗玉山

一般登山客會在凌晨起床,離開排雲山莊,踽踽行行漫步在陡峭的玉山道上,為了一瞥那倏地升起海平面的燦爛晨曦。夏日破曉前,在攝氏八度的低

溫下,汗流浹背的體驗著外冷內熱的身心交戰。偶而駐足休憩時,深眸凝視著漆黑的腳下世界,驚見嘉義縣阿里山山區和南投縣信義鄉山谷中點點燈

火,更遠處的彰雲嘉南平原的高速公路交流道燈海,均歷歷在目;

幾條分隔著淺山丘陵與西部平原的斷層線及溪谷線,如中部的車籠埔斷層線、陳有蘭溪斷層線、濁水溪、和社溪,南部的大尖山斷層線、梅山斷層

線、楠梓仙溪、曾文溪,就潛隨在明與暗的交會線上。文明燈光的電力似乎取自荒野變電所,這是在無霧籠罩下的視野;也曾經在薄霧沉降谷底的夜

空中,瀏覽月明星稀下的丘壑,杜甫的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意象,頓時跳進我的思緒,那凝固的波浪輕碰著那柔媚的雲海。我在

一個沒有潮起潮落的大山中,悠遊在只有松濤起伏的時空大海上;我在星月交輝的玉山暗夜裡衝浪,劃破日升月落的山野。

大約在八點的旭光探照下,有著萬里無雲的朗朗晴空,此刻驚訝地發現太平洋海面泛起耀眼的波光,一片水光接天的美景,點亮了那些欣賞日出的山

友的眼珠,他們正踩在西太平洋弧形花綵列嶼上最亮麗的冠冕。此時,東升的旭日光芒瀰蓋西沉的明月,玉山的東側斷面錐狀陰影,倒射在飄浮於西

邊山谷的雲海上方,遠方自紅到藍的過渡彩彤,不時地在持續加溫的強光壓迫下,褪去光華,烏鴉翱翔在雲端上的黑白對比,令人印象深刻,不敢或

忘。山友在東方明珠的燦爛撫慰下,淡忘了月亮的存在,西方遺珠自行漂移到海端彼岸,繼續探照大地上的陽光之子,與太陽共譜潮來汐往的探戈舞

曲。我在明日皓月的藍天中汲古取新,填滿宇宙遊子的行囊。

一場玉山下的暗夜燈海發現,清新了白天山下的模糊世界。原本白天的視線只穿梭在綠色山脈的領域,昨晚熠熠燈火的亮點,疊合到白天的相對空間

位置,竟然驚覺代表文明的灰色與象徵荒野的綠色,就只是並肩而立的芳鄰。平常灰色的生活空間,被迷茫的晨霧或塵頂罩住,不易覺知水泥叢林是

如此的貼近綠色本命山。這般的日夜時空中的明暗對比探索,更為下一次的仰山俯海之樂,澆灌更深厚的情感。

九點過後的玉山絕頂環場視覺,可以洞察西海岸湛藍上空下方,貼近地表處籠罩著一層灰黑色澤的陰霾,遠方升自海上的花椰菜般積雨雲朵,被近方

等高直線般的污塵切成橫條狀的掃瞄線,灰黑與純白的互現相當明顯,相較東方上空的藍天白雲與地面後山花園,似乎隱約透露了文明染指荒野的伎

倆,希望人造烏雲不會東移,更不會惡化,讓臺灣人在接受玉山洗滌淨化後,許諾在平地過著簡樸生活,好使世世代代均能在前、後山,享受到仰望

玉山之樂。

生命靠山生命靠山

不禁自問為何過去少有發現玉山的驚喜?那是因為我曾經是明眼的盲人!

一位未開化的玉山人,只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上下玉山罷了?!

那站在遠離玉山群峰的丘陵地上的小玉山仰天俯地時,總能再度回味來去玉山之間的心靈點滴。

原來玉山有其生命!尊榮!語言!味道!你是玉山的過客?還是歸人!

玉山 是綠色臺灣島的蓬萊翠苑

玉山 是守望臺灣搖籃的老慈母

玉山 是那人那山那雲的桃花源

玉山 是夏日山中水手的蜜月灣

玉山 是冬季北國世界的大櫥窗

玉山 是我平日游目仰山的焦點

玉山 是我尋常極目俯海的桅杆

玉山 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靠山

玉山 是臺灣人頂天立地的極點

玉山 是臺灣人浪跡天涯的歸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