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45-47

3
光柵板立體圖 的製作比較(二) 2009 GAA_310 二、光柵板文體效果與立體地圖製作 光柵板立體印刷的表現效果相當廣泛,大體而言可分為 3D 立體效果、變圖效果、變 大變小效果、連續動感效果、Morph( 類似變臉效果以漸進方式的變化 ),立體疊紋效 果或將上述幾種效果結合的展現方式 ( 吳文和,2005)。其中 3D 立體效果為可以直接 應用於立體地圖製作的一種方法。3D 立體效果又分為假 3D(Layer 3D) 及真 3D(True3D) 兩種方式。 3D 立體效果係使用單張相片或影像,依作者之主觀判斷物體的景深,將其前後層 次分離,再使用軟體產生位移圖像後,再分割組合成可用光柵板獲得立體視覺之影 像:真 3D 立體效果則使用專業立體相機同時拍攝不同角度影像,或利用 3D 動畫軟體 模擬多張不同角度圖像後,經專業立體製作軟體合成產生前後位移圖像,經印製在光 柵板後產生圖像有前後層次深淺效果。在立體地圖製作時,雖然可以取得符合立體攝 影性質的航照或影像像對,但其幾何關係與現有的軟體未必能配合,因此以單張相片 或影像結合數值地形資料製作立體地圖較為方便。 三、光柵板立體成像原理 光柵板立體成像原理是將不同視角的影像 融合在同一張圖像中,再利用柱狀透鏡陣 列的幾何光學成像的特性,讓左右眼看 到不同視角的影像,而達到立體的成像效 果,如圖 4 所示。亦即讓平面圖像中的景 物有前後位置不同,或左右眼觀看物體時 會有位移的效果。我們利用此效果製作圖 像底稿,並將處理過後的圖像底稿貼合於 柱狀透鏡陣列板,產生有景深的立體圖像 (Gottfried2001)以圖5 為例,假設有五個物體分別排列在一直線上,而人眼的觀看位置分別於位置AB C 上,看到的圖像會因為視差角度的不同,而看到如各個位置上的圖像。位置 A 看到的圖像是由右向左排列;位置 C 看到的圖像是由左向右排列;位置 B 是因為剛好 在正中間,所以影像為數字全部疊加在一起。 5 中各觀看位置的圖像還原至平面時,當以物體 3 為中心點時,物體 12 在中心點 之前,而物體 45 在中心點之後,而觀察位置 A 往觀察位置 C 移動時,物體在中心點 之前的會往左做位移,而物體在中心點之後的則往右移,如圖 6。所以,在製作平面 45 4 雙眼觀察光柵板下的影像之剖面圖

Upload: mine-lo

Post on 14-Feb-2016

2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ontent 45-47

光柵板立體圖的製作比較(二)

作者:李俊擇、莊濬懋、葉十瑋、吳文和、李興緯

轉載自2009

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印藝速遞

印藝G

AA

_310

二、光柵板文體效果與立體地圖製作

光柵板立體印刷的表現效果相當廣泛,大體而言可分為3D立體效果、變圖效果、變大變小效果、連續動感效果、Morph(類似變臉效果以漸進方式的變化 ),立體疊紋效果或將上述幾種效果結合的展現方式 (吳文和,2005)。其中3D立體效果為可以直接應用於立體地圖製作的一種方法。3D立體效果又分為假3D(Layer 3D)及真3D(True3D)兩種方式。

假3D立體效果係使用單張相片或影像,依作者之主觀判斷物體的景深,將其前後層次分離,再使用軟體產生位移圖像後,再分割組合成可用光柵板獲得立體視覺之影像:真3D立體效果則使用專業立體相機同時拍攝不同角度影像,或利用3D動畫軟體模擬多張不同角度圖像後,經專業立體製作軟體合成產生前後位移圖像,經印製在光柵板後產生圖像有前後層次深淺效果。在立體地圖製作時,雖然可以取得符合立體攝影性質的航照或影像像對,但其幾何關係與現有的軟體未必能配合,因此以單張相片或影像結合數值地形資料製作立體地圖較為方便。

三、光柵板立體成像原理

光柵板立體成像原理是將不同視角的影像融合在同一張圖像中,再利用柱狀透鏡陣列的幾何光學成像的特性,讓左右眼看到不同視角的影像,而達到立體的成像效果,如圖4所示。亦即讓平面圖像中的景物有前後位置不同,或左右眼觀看物體時會有位移的效果。我們利用此效果製作圖像底稿,並將處理過後的圖像底稿貼合於柱狀透鏡陣列板,產生有景深的立體圖像(Gottfried,2001)。

以圖5為例,假設有五個物體分別排列在一直線上,而人眼的觀看位置分別於位置A、B和C上,看到的圖像會因為視差角度的不同,而看到如各個位置上的圖像。位置A看到的圖像是由右向左排列;位置C看到的圖像是由左向右排列;位置B是因為剛好在正中間,所以影像為數字全部疊加在一起。

圖5中各觀看位置的圖像還原至平面時,當以物體3為中心點時,物體1、2在中心點之前,而物體4、5在中心點之後,而觀察位置A往觀察位置C移動時,物體在中心點之前的會往左做位移,而物體在中心點之後的則往右移,如圖6。所以,在製作平面

45

圖4 雙眼觀察光柵板下的影像之剖面圖

Page 2: Content 45-47

立體影像時,除了中心點的影像不動外,需將前景或是後景的影像做適當的位移,至於向左位移或是向右位移,則需對應柱狀透鏡陣列的圖像擺放位置。

圖像底稿透過電腦軟體完成如圖6之位移後,遺需將每個圖像分解成多條長條狀的圖像,再依不同圖像的位置,依順序結合起來。以便於並透過柱狀透鏡陣列,在同一個位置看到不一樣的視角影像(如圖7)。由於兩眼看到不同位置的圖像,並根據視差原理,由視神經鹹測後透過大腦的將這些不同圖像組合立體圖像。此種分割影像及貼合光柵板之處理流程如圖8。

四、光柵板立體印刷流程

光柵板立體印刷就是根據前述原理及處理,利用具有透鏡成像效果的光柵板 (柱狀透鏡陣列 ),將經過特別處理景物之圖像產生立體鹹覺的一種印刷。該技術結合電腦科技和印刷技術及藝術美學設計,使柱狀透式光柵板表現出不同特殊效果。其主要製作流程為:設計構圖—立體攝影或動畫輸出及製作立體圖層—專業軟體製作合成立體圖—分色製版—光柵板材料—印刷方式—後製加工—成品包裝 (吳文和,2005a)。

圖5 立體圖像觀看示意圖(林榮堂,2005)

圖7 位移後立體圖像觀看示意圖(林榮堂,2005)

圖6 平面圖像位移示意圖(林榮堂,2005)

圖8 A、B兩張結合的說明圖

在上述過程中應用於立體地圖製作的主要差異在於立體攝影步驟。傳統立體印刷原稿係透過立體攝影去建立共軛像點間之視差關係,該種關係可推算物體間之高程差,亦即可以了解物體景深之差異,以進行影像之分層與合並處理,但對於單一圖像之地圖與影像則需使用該區已測製之數值地型模型,以了解地物間之高程與景深關係,再進行分層與合並處理。此種處理過程,在傳統上采用人工標繪分層處理,非常費時費力。

印藝速遞

印藝G

AA

_310

46

Page 3: Content 45-47

肆、3D雷射數位掃描儀介紹

本文所使用的Optech ILRIS-3D(Intelligent Laser Ranging and lmaging System)(圖9),ILRIS-3D使用快速的方式,將掃描資料轉換成CAD軟體使用的格式,以供平面 /高程的選取、快速的設計。所有的詳盡資料,例如電杆、道路中心線以及路邊的護欄等資料,都會被詳盡精準的定位記錄。一些附屬資料也會一並被搜集,例如植被型態、樹冠的尺寸以及帳棚體積等。ILRIS-3D配備了六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以及大尺寸的LCD顯示幕,ILRIS-3D擁有和一般數位相機一般簡單的操作介麵,每秒2000點高速大量的資料搜集,以及3m—1500m長距離的測距能力使的野外作業變的格外的簡單,經濟,在任何測量模式下。360% X360%全方位視野的能力,配備了一組可旋轉傾斜的基座,基座與掃描儀本身一體動作,並且一並由控製器軟體控製。

伍、3D雷射數位掃瞄儀的建模建立

本次使用3D雷射數位掃瞄儀一秒可以獲得2000個點位,現在的儀器可以一秒可得12萬個點位。儀器使用時應先將儀器架設好,儀器本的拍攝角度為左右各20度,上下15度,加上腳架後可旋轉360度,下上90度,儀器可以轉用自由模式,旋轉要的角度去選取拍攝影影像。在確定拍攝目標後,先做環境評估,如行車路線,是否有建築物遮蔽,掃描站數,儀器使用時間,決定要掃描範圍及掃描密度,依據所需精度去決定點雲密度等。在掃描前要先決定儀器的架設位置,需要幾個掃描站,各站的掃描影像要互相有重疊,才能點選特徵點,進行點雲結合,掃描後的點雲利用Realwork Surveyn軟體去做濾除不要的雜訊,做點雲切割,點雲結合,完成點輸出。

將點雲資料轉成X,Y、Z檔使用Rapidform取讀資料,進行點雲數量減少,面分析,網面修補,多邊形的建立和編輯,點雲資料輸出,可以利用其他轉體去貼圖、修圖,如3DMAX或其他3D繪圖軟體。須先拍攝目標物的高精度相片,才能使貼圖時能建立好美的影像,以利建模的完成。

陸、實驗設計

光柵板立體印刷與原稿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需要使用到物體的照片,而照片的取得就格外重要,有兩個方法去取得照片:(一 )是對一個靜止物體進行各方麵的拍攝,將所得之照片進行軟體的處理,即可成圖,(二 )使用3D雷射掃描儀擷取點雲數位檔格式,並透過逆向工程軟體Rapidform快速處理點雲並建置實體3D模型,再由相關參數化軟體完整保留3D實體模型,建置數位資料進行編輯。藉由模型的建立,在利用截圖程式進行圖片取得,即可完成光柵板立體成圖。以一地標為例介紹兩種方法。

(一 )一地標的拍攝,則需要準備相機和腳架,先找到拍攝的地點,對正後,接著進行架設腳架,逐步進行架站與拍攝之動作,此方法會有以下問題。

1. 要逐步地進行拍攝,則需要考慮到外在的因素,如天候狀況、與人為因素,在天氣不佳的情況,采光與拍攝結果都要列入思考,畢竟在雨天時,無法使用相機進行拍攝。

2. 拍攝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於架站,每一次的架站,都是時間與力氣的花費。

3. 架站時,會產生高地的偶然誤差與人為誤差,使得拍攝的高度大不相同,並且換站時的角度也會產生相同的事情,所以在製作立體影像時,會產生出位移過大、不均與高地交錯的情形。(待續…)

圖9 ILRIS-3D外觀

圖10 ILRIS-3D工作範圍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