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54-55

2
54 GAA_310 「三地論壇」是「三地書柬」另一個形式的延續,由304 期正式推 出!此專欄通過互動形式讓三地業界朋友互相交流心得,也歡迎 各讀者作出回應及參與討論,使這個互動式的「三地論壇」有更 精彩的效果。 色彩表現 上海 筆者徐志放為第三屆畢昇印刷獎獲得者、江蘇南洋印務集團有限公司顧問。曾發表專業文章百餘篇,書 籍 5 種及出版《徐志放文集》。1991 年榮獲第三屆畢昇印刷獎,雖已 90 高齡仍關注印刷業進展。 以實戰經驗談印刷色彩的我見 今日,膠印仍是彩色印刷的主流,它與「色彩」密不可分,因而業者對「色彩」的一般常識應長記在心。 首先我們都知道:色光相加越加越亮;色料相加則越加越暗。這是「加色法」和「減色法」的原理。此在 實踐中早已得到驗證。所以應該知道欲使基本色提高亮度,相反色一定要少。 彩色圖像的複製從早年的繪石製版、照相製版、電子分色製版乃至今日的電腦製版一路走來。記得上世 80 年代中期,曾有過兩次嘗試性的改革:一項是遼寧省某印刷廠試做的廢去黑版,僅用 CMY 個色版作全圖的組合。它在畫面的最暗處,將各色版的色量達到 100%,以做到全圖應有的反差。其試 製樣張曾在專業雜誌上刊登,題為《三原色製版法》。後雖曾幾度實踐,總是因為全圖的最暗調處,缺少 黑版提精吊神的最後一筆,反差不夠,不符理想未能推廣。另一項是北京市某印刷廠將黑版的階調延長 至作為全圖的輪廓,而 CMY 版各就各位,僅作各種色彩的表達。其試製樣張也曾在專業雜誌上刊 登。但在實踐中多次出樣,因在全圖最暗調處,各色版色量不足,全圖反差不夠,這都因為階調與色調 分離,不符合理想而未能推廣。由此可知,四個色版應在各盡其色彩之責外,仍擔負著明、暗層次有一 定的反差良好視覺效果的職責。 色光互不相離 從這兩種的實踐看,第一種 CMY 不僅擔負應該承擔彩色的責任外,尚需負起烘托最暗處的職責,但 三個原色版即使各承擔最深處的 100% 的責任,三個色相的組合仍不如有了黑版能增強反差、提精吊神 這樣的效果而歸於失敗。另一種在原稿最深處的色量,雖經黑版 100% 的色量,但缺少 CMY 版的輔 助襯托,色、調分離仍難達到使畫面具有一定反差的成效。 因此在生產與生活中的顯示色彩來觀察,可以見到 CMY 在各負其色彩的責任,而在本色的重彩外, 都離不開色與色之間的相聯,同時,也可見「色離不開光,光也離不開色」的自然界準則。 膠印製版按規範應是用 CMYK 四塊色版解決一切問題。今順提一件不按常規之事。1980 年是電 子分色機製版階段,但電分機僅是京滬等大城市印刷廠所有的設備。當年湖南省委擬出版一冊中國畫的 掛曆,分別交由該省長沙市等印刷廠各制印一幅。岳陽縣一小型印刷廠也承印製一幅。為了做得好,該 廠特地將原稿拿到上海我所在的上海市美術印刷廠,要求用電子分色機代為分色底片。卻因我廠上級的 印刷公司不同意而犯難,輾轉找到剛退休的我要求設法。其實這是一幅寥寥數筆的中國畫,該廠尚是用 濕片照相製版階段。我隨即建議他們不要用常規製版的方式,可以對色彩分割處理,即黑版、灰版作墨

Upload: mine-lo

Post on 10-Apr-2016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54

印藝G

AA

_310

三地論壇

「三地論壇」是「三地書柬」另一個形式的延續,由304期正式推

出!此專欄通過互動形式讓三地業界朋友互相交流心得,也歡迎

各讀者作出回應及參與討論,使這個互動式的「三地論壇」有更

精彩的效果。

色彩表現上海

筆者徐志放為第三屆畢昇印刷獎獲得者、江蘇南洋印務集團有限公司顧問。曾發表專業文章百餘篇,書籍 5 種及出版《徐志放文集》。1991 年榮獲第三屆畢昇印刷獎,雖已 90 高齡仍關注印刷業進展。

以實戰經驗談印刷色彩的我見今日,膠印仍是彩色印刷的主流,它與「色彩」密不可分,因而業者對「色彩」的一般常識應長記在心。

首先我們都知道:色光相加越加越亮;色料相加則越加越暗。這是「加色法」和「減色法」的原理。此在實踐中早已得到驗證。所以應該知道欲使基本色提高亮度,相反色一定要少。

彩色圖像的複製從早年的繪石製版、照相製版、電子分色製版乃至今日的電腦製版一路走來。記得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曾有過兩次嘗試性的改革:一項是遼寧省某印刷廠試做的廢去黑版,僅用 C、M、Y 三個色版作全圖的組合。它在畫面的最暗處,將各色版的色量達到100%,以做到全圖應有的反差。其試製樣張曾在專業雜誌上刊登,題為《三原色製版法》。後雖曾幾度實踐,總是因為全圖的最暗調處,缺少黑版提精吊神的最後一筆,反差不夠,不符理想未能推廣。另一項是北京市某印刷廠將黑版的階調延長至作為全圖的輪廓,而 C、M、Y 版各就各位,僅作各種色彩的表達。其試製樣張也曾在專業雜誌上刊登。但在實踐中多次出樣,因在全圖最暗調處,各色版色量不足,全圖反差不夠,這都因為階調與色調分離,不符合理想而未能推廣。由此可知,四個色版應在各盡其色彩之責外,仍擔負著明、暗層次有一定的反差良好視覺效果的職責。

色光互不相離

從這兩種的實踐看,第一種 C、M、Y 不僅擔負應該承擔彩色的責任外,尚需負起烘托最暗處的職責,但三個原色版即使各承擔最深處的 100% 的責任,三個色相的組合仍不如有了黑版能增強反差、提精吊神這樣的效果而歸於失敗。另一種在原稿最深處的色量,雖經黑版 100% 的色量,但缺少 C、M、Y 版的輔助襯托,色、調分離仍難達到使畫面具有一定反差的成效。

因此在生產與生活中的顯示色彩來觀察,可以見到 C、M、Y 在各負其色彩的責任,而在本色的重彩外,都離不開色與色之間的相聯,同時,也可見「色離不開光,光也離不開色」的自然界準則。

膠印製版按規範應是用 C、M、Y、K 四塊色版解決一切問題。今順提一件不按常規之事。1980 年是電子分色機製版階段,但電分機僅是京滬等大城市印刷廠所有的設備。當年湖南省委擬出版一冊中國畫的掛曆,分別交由該省長沙市等印刷廠各制印一幅。岳陽縣一小型印刷廠也承印製一幅。為了做得好,該廠特地將原稿拿到上海我所在的上海市美術印刷廠,要求用電子分色機代為分色底片。卻因我廠上級的印刷公司不同意而犯難,輾轉找到剛退休的我要求設法。其實這是一幅寥寥數筆的中國畫,該廠尚是用濕片照相製版階段。我隨即建議他們不要用常規製版的方式,可以對色彩分割處理,即黑版、灰版作墨

55

韻的表達,淺色綠葉、粉色花朵、金紅色印章各以專色,用手工對各色分割製成 5 個專色版合成一圖即可。他們回去照做而成。沒想到在這掛曆品質評比時,卻名列在前,乃皆大歡喜。這雖是 30 年前之事,說明遇有特殊情況時,製版可以用多種方法以適應。

平印始於石印,後改進為膠印,以迄於今。彩色印刷離不開C、M、Y、K 的相互組合。我們的工作物件,是彩色圖像的複製,因此「懂與用」必須做到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提高認識。有兩點設想:一是印刷院校的老師,能以實例專題講解,使後學者、操作者能在色彩學中深入;二是請專長於「色彩學」的長者,對已從業者作講座,以有利於工作,此在上世紀 80 年代也是印刷界常有之舉。總之,使學以致用,提高我業的前進!

筆者早年失學,讀書不多,14歲即習藝學製版,對高深的色彩學知之甚淺。但對「色光相加,越加越亮;色料想加,越加越暗」的名言,則常記在心,用於工作中的實踐。也願以此言,不避重複,與實際操作者共勉。

台灣

筆者陳政雄於 1958 年從事鋅凸版工藝,精於彩色影像工作。1976 年與兄長創辦《印刷人》雜誌,為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執行長,以及《印刷人》雜誌社發行人。

印刷色彩表現「形狀」佔據了印刷製程中的最主要地位,而「階調」及「色彩」又是演釋形狀的重要手段,自從照相技法被運用於印刷複製之後,形狀便理所當然的更具有其正確性。五十年前筆者第一次接受正規色彩複製課程時,柯達公司原廠講師分別以 A 光部調、M 中間調、B 暗部調等三點,在 C、M、Y 三色再現時,如何保持正確的對比、層次,及三色網點百分比的灰色平衡比例值為要件。如今雖已歷經半個世紀,而色彩再現的基石仍建立在三原色的灰色平衡上,猶如一棟好的建築,必須先有好的地基及樑柱結構做為基礎,才能在建築物上架構機能性的設施,否則不僅是牆面會傾斜、樓板高低沒有水平也很難裝潢、居住,更可能會因一個地震或颱風來襲而導致房子倒塌。故三原色版調再現的灰色平衡,乃是演色中色彩再現的定音鼓效果。

印刷色彩表現中,不論是在原稿端、複製端或輸出端的色彩表現,都受到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因為人們對色彩都有一種「記憶色」及「喜好色」,例如住在灰濛濛都市中的人,會希望畫面能呈現出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的美好景象,西瓜的紅肉、白邊、綠皮感覺,以及女性吹彈可破的肌膚,根本無法拍攝出那種感覺的幻燈片或電子數碼檔案,而是在印刷複製過程中需要加以調整和修正,以符合一般人在「常識色」和「常識肌理」上的需求,這種改善和調節的能力,已充份具備在現代影像軟體工具上,只是如何應用這些工具達到最合適的表現,這早超越印刷複製的範疇,而是進入審美和感性藝術的領域。有位印刷修色前輩說,曾為了修整時妝美女的臉部色彩,而專程學習女性化妝術,否則現代女性流行的化妝色彩是什麼?往往感覺不出來。

印前進行色彩調節

今天所使用的數碼工具,已經可以從檔案輸入端、色彩再現修整端,以及配合不同的版式、印刷機及印刷條件,加上不同的紙張、媒材條件,做一整系列的色彩再現「技術性、理則性化」的管理工作,但我們不要沈緬在色彩管理系統軟件廠家所說的,有了這一套由印前、印刷製程及不同輸出設備軟件之後,從此就能高枕無憂,而是這一套軟件需依照不同的輸入工具、顯示屏幕、打樣系統、印刷方式及媒材條件,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複製條件來而已。如上述之人性化或個人喜惡的色彩需求,以及紙張、媒材在色彩再現性的特別之處,都需要修色人員去因應處理。今天市面上的數碼相機有五花八門,不同的色彩檔案處理系統,甚至於拍攝光源的曝光度和色溫條件,到印刷修整階段都要有專人去做「智慧」型的調節因應,以前是由相片沖洗業做調節工作,現在就轉到印前檔案修色人員做版調及色彩再現的修整工作。

今天印刷業已面臨使用新一代的「廣色域」四色油墨來印刷,所表現的色域更為寬廣,尤其紅色、洋紅、紫色、靛藍色等,可表現的色彩非常亮麗是以前所沒有的呈現,另外使用 CMYK+RGB 的七色印刷也是另一種分色手法,能呈現出更好的色彩表現,以因應長年來和電腦屏幕工作者或使用者,對更鮮豔色彩表現的需求。在未來使用噴墨的科技,更大的列印尺寸、更多元化的媒材表面,以及更廣的色域呈現,一定會超乎現在印刷的既有框架和範圍,呈現出更多彩的印刷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