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时事 05 主编:李云清 责编:陈映午 E-mail …...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加 到2018年的490万标准箱, 全球排名由 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32

11 月 13日,观众在第二十一届高交会上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新华社发)

第 21届“高交会”开幕

逾万参展项目引领创新风向据新华社深圳 11 月 13 日电 自

主飞行的仿生扑翼机器鸟产品,可体感开关机、定高飞行;能够迈步的机器人,能够帮助患者进行骨骼康复训练……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第 21 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13 日在深圳开幕,数量众多的前沿高科技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

主题为“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的本届高交会,吸引了 3300 多家海内外参展商和逾万个参展项目,各项活动超过 250 场, 预计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客商、投资商和观众到会,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巴林、日本、韩国、美国、日本、欧盟等44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68 个境外团组参展,参展国家数创历史新高。

本届高交会上,除了华为、中兴、富士康、平安科技等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外,登陆科创板的 AI 公司虹软、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军企业寒武纪、 地平线、云天励飞等也参加了展会;海内外参展商带来了工业级无人机、 机器视觉、5G+8K 智能安防、超快激光、区块链等一批新产品和新技术。

适值中匈建交70周年之际,匈牙利

作为高交会重要合作伙伴深度参与到本届高交会,展会期间举办的“匈牙利创新日”活动,以高交会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两

国交流合作。据了解,高交会还推出了多项针对海外展商和观众的论坛活动,俄罗斯、奥地利、伊朗、保加利亚、波兰、荷

兰、比利时、韩国、美国、北欧展团等参展团组将举办新产品新技术发布、 科技投资贸易推介和合作签约等活动。

时事 052019.11.14�星期四主编:李云清 责编:陈映午 E-mail:[email protected]

“这永远是愉快又难忘的记忆”———回访与习近平主席面对面交流的比港员工

尼古拉斯·帕特马尼迪斯已经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工作了 32 年。 11 月 12日早晨, 在电话里被记者问到 11 日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的感受时,帕特马尼迪斯依然兴奋不已。“我对昨天见到习主席的感受和印象仅仅发表在媒体上是不够的,对我来说,这永远是一次愉快又难忘的记忆。 ”

11月11日,正在希腊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专程来到位于雅典西南约10公里的比港,考察中希共建“一带一路”的这一龙头示范项目,同港口员工亲切交谈。作为比港行政部经理,帕特马尼迪斯是参加这次会见的员工代表之一。

比港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让帕特马尼迪斯这位老员工充满希望。他告诉记者,

在中远海运接手比港之前, 比港在地中海地区的排名是第七位。如今,比港成为地中海地区第一大港。“我们对于比港的未来更加期待, 希望比港的发展能够继续造福两国经济和民众。 ”他说。

比港商务部经理塔索斯·瓦姆瓦基季斯也是“老比港”了。 见证了比港 40年变迁的他表示, 习近平主席到访比港对比港和希腊而言意义重大,“这一点毫无疑问”。

瓦姆瓦基季斯曾作为比港明星员工参加 2017 年 5 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 这一次在比港, 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与习近平主席交流。

“习主席非常友善,平易近人,他说的话里充满了灵感和远见。”瓦姆瓦基季斯说。

汽车码头部助理经理帕特里夏·吉古告诉记者,11 日与习近平主席的面对面交流让她感到十分荣耀, 并形容说这是一次“一生难得的机会”。

吉古强调, 比港为激发所有员工共同为企业目标而努力所采取的种种激励措施非常重要, 她期待比港新投资计划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项目,比港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加到2018年的490万标准箱, 全球排名由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32

位。2019年10月, 希腊港口发展和规划委员会批准了比港提交的后续发展规划,意在把比港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

“我相信习主席能够在比港项目中看到‘一带一路’愿景变为了现实。”瓦姆瓦基季斯说。

希腊政治报道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论坛报》12 日发表社论文章,认为希腊和中国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希腊带来了巨大机遇和重大发展前景。

帕特马尼迪斯也表示, 外国投资有利于希腊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中远海运对比港的投资、 希中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和中国对希腊其他经济领域的投资,都是希腊经济的巨大发展机遇。

(据新华社雅典 11 月 12日电)

打造金砖国家科技合作的典范———中巴专家谈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合作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将于11 月 13 日至 14 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是其中一项主要议题。 30 多年来,中国和巴西在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方面的合作, 被誉为高科技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

1988 年,中国与巴西签署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议定书, 揭开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的序幕。至今,中巴已联合研制 6 颗地球资源卫星,最新联合研发的 04A 星预计今年底发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研究员韩波日前在接受新华社

记者书面采访时说,04A 星充分利用了中巴两国的航天技术成果, 针对具体需求设计,可满足两国在自然资源、农业、环保、减灾等方面的具体业务应用。

在接受书面采访时,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经理卡洛斯·佩雷拉也表示, 这颗卫星投入运行后,将会对两国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做出贡献。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丰富的航天器研制经验。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总部设在圣保罗州的圣若泽—杜斯坎普斯, 是巴西专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和航

天器研制的机构。30 多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一直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上合作, 探索出航天高科技项目工程新的管理方式, 在业界广受赞誉。

韩波说,虽然文化背景、语言和思维方式有差异, 但中巴研究人员在合作中一直遵循科学规律和标准规范, 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巴西专家为在巴工作的中方团队成员提供了很多帮助,如协助就医、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我们共同举办了足球友谊赛、联欢会、生日聚会等活动,巴方人员做的烤肉和中方人员做的饺子都让我们津津乐道。 ”他补充道。

目前, 韩波和佩雷拉正和项目团队其他成员一起,为 04A 星的发射做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 以保障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谈到未来的合作, 两人都感到乐观。 佩雷拉说,巴中两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扩展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在太空气象、新的联合卫星项目、新的研究与培训项目上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 11月 12日电)

习近平《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 11 月 13 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

放合作 命运与共》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中宣部部署开展2020 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新华社北京 11 月 13 日电2020 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视频会议 13 日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不断提高党报党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会议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订阅任务,保障订阅经费,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党报党刊发行保持稳定。 要强化用户思维,科学制定发行计划,优化印点布局, 加强发行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发行质量。要严格

执行报刊发行相关规定, 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抓好违规发行整治,加强监督问责, 坚决遏制非党报党刊违规发行现象。

会议指出,办好报刊是搞好发行的基础。 党报党刊要着力改进创新,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优势,持续改进文风, 不断提高办报办刊质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要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将主力军向主阵地挺进,牢牢掌握生存发展主动权。 要加强党报党刊阅读使用,做好宣传推介,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养成读党报党刊的习惯,有效提高党报党刊阅读率使用率。

神舟飞天2005 年 10 月 12 日, 搭载航

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 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决策实施和不断推进的。 1986 年,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被明确纳入“863 计划”。 20 世纪 90 年代, 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 长征火箭托举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首次访问太空。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随后几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展迅速, 捷报频

传。2003年10月15日, 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仅仅过了两年,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有新跨越,2005 年 10 月,我国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 费俊龙、聂海胜 115 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 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 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据新华社北京 11月 13 日电)

朱寄云: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获得者

据新华社重庆 11 月 13 日电(记者周闻韬) 朱寄云出生于 1916年 6 月,1927 年冬毕业于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校第一班。青年时代,他冒着生命危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由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38 年 10 月, 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 朱寄云参加了陕西省安吴堡青训班, 同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 年 6 月,朱寄云调延安工作,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后担任安吴堡青训班秘书、队长,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总务科指导员、 人事股长, 陕甘宁边区盐务总局驻定边办事处处长,三边分区保安处侦察员、股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秘书,黄龙山区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基干大队政委, 中共陕西省委社会部秘书兼警卫营教导员, 军分区联络科长等职务。

1948 年 4 月,西北野战军出击

西府途中, 于 17 日攻克旬邑县城和职田、 太峪、 张洪等镇, 生俘敌1000 多人,击毙伤 250 余人。 关中保安分处派朱寄云、 张越和西线干部万士杰、 杨皓及分处警卫队全力参加战斗。

北平和平解放后, 朱寄云任北京市公安局三处治安科长。 1949年,他又南下广东,任广东省公安厅治安处处长、 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等职,1952 年, 被广州市公安局授予模范称号, 还曾担任华南造船厂代理党委书记。回北京后,朱寄云任公安部第一民警干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62 年起,历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 石油化工部规划设计院党组组长、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等职,1982 年 12 月离休。 1991 年 8月, 朱寄云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1995 年 3 月 12日在北京逝世。

壮丽 70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

财政部调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

新华社北京 11 月 13 日电 记者 13 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

财政部表示, 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一是充实了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内容,新增“贫困县退出”等指标,引导推动各地在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指挥棒” 作用。 二是提高了抽查项目数量,增加了抽查的广度和深度,使对工作成效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三

是加强对突出问题的扣分力度,建立严重问题不得评优的机制, 强化了标尺作用。

财政部称, 此次调整将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 有助于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加强政策培训,严格按要求组织好年度绩效评价工作, 不断提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鉴往知今话未来———习近平主席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侧记

“这次对希腊的访问, 我感触良多……我们一道回味历史,以古鉴今,展望未来, 决定中希要更加紧密地携手开辟更加美好的明天。 ”

11 月 12 日上午, 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夫妇陪同下, 参观了久负盛名的雅典卫城博物馆。

建于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卫城坐落于阿提卡盆地中的卫城山丘上。 山脚下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保存着从卫城及周边出土的数千件文物, 承载着古希腊文明的厚重记忆。

这是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帕夫洛普洛斯总统的第三次见面。

“我怀着对文明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来到希腊”“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真正的文明之间不会发生冲突、制造隔阂”……无论是正式会谈还是欢迎宴会,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话题总能在两位元首间产生共鸣。

沿着玻璃栈道走进博物馆, 仿佛走进历史的长河。

从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上的“拔火罐”图案谈到古代中医, 由帕特农神庙三角楣上的众神雕像联系到中国古籍《山海

经》,从酒神剧场复原模型讲到艺术和教育……

习近平主席仔细听取讲解, 时而询问历史细节,时而引经据典同大家交流。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入博物馆二层展厅。 在一尊名为“克里提奥斯少年”的雕像前,习近平主席停下脚步。

雕像男孩表情丰富,形体健美,是希腊古风时代向古典时代过渡的作品,表达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100 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期间,起源于希腊古典时代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传入中国。 今天,在这里,东西方两个文明古国又以新的方式再次相聚。”两国元首对讲解员的这番解说颔首称许。

博物馆不仅记录时间, 更存储人类精神。

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习近平主席再次驻足。“这是雅典娜女神刚刚参加完战争后休息、沉思,虽是一块很小的浮雕,却非常有意义。 ”帕夫洛普洛斯总统亲自向习近平主席介绍。

习近平主席说,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

义究竟何在。习近平主席讲起中国成语“止戈为

武”。帕夫洛普洛斯总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前一天会谈中, 习近平主席对帕夫洛普洛斯总统讲过这样一番话:“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 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 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 ”

这个深刻的话题, 在今天的参观中延续深化。

“感谢您今天的来访。 ”卫城博物馆馆长潘德马利斯将一件雅典娜浮雕复制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习近平主席。 习近平主席向他表示感谢。

一件件浸透历史沧桑的艺术珍品,见证着希腊文明的辉煌与苦难。

女像柱是卫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本 6 座,其中一座流落异乡。

“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们对文物流失深感痛心。这些文物流失在外,本身就是文明的耻辱。 希望中国能够支持我们在文物回归方面的努力。”帕夫洛普洛斯总统说。

“我们不但支持,还要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指出,由于历史原因,中希两国都有大量珍贵文物迄今仍然流失海外,双方可以加强合作, 使这些文物能够尽早回到自己的祖国。

三层帕特农神庙展厅, 博物馆工作人员向习近平主席展示先进的文物激光修复技术。

“中希两国都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双方可以在修复和保护重要文化历史遗产方面加强合作。 ”习近平主席嘱咐。

短短一个小时,虽道不尽历史沧桑,却打开了文明对话交流的新天地。

置身博物馆露天平台, 以雅典卫城为背景, 习近平主席夫妇同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夫妇合影留念。 镜头定格这一重要而难忘的瞬间。

以署名文章《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起笔,又以这场穿越时空的参观收篇,习近平主席希腊之行饱含深意。

“希望您再来希腊,我们可以有更长时间沟通交流。”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向习近平主席发出新的邀请。

“我很期待,也欢迎您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习近平主席微笑着说。

(新华社雅典 11月 12日电)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