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人文 收藏 白滑如凝脂的汉代起居类滑石器szb.saibeinews.com/wb/data/10/2020-02/17/wb15/20200217wb...人文·收藏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值班编委/王云帆

人文·收藏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值班编委/王云帆 值班主任/史茜 编辑/殷晓蕾 美编/王敏

15

品优

鉴真

专家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内蒙古收藏家协会 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协办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秋焱品鉴专家:杨润先(国家古陶

瓷研究会会员、文化部评估委员会委员)

委托人:王先生这是我从农村老乡家购买回

来的一个五彩小罐,虽然没有盖了,底部也没有款识,但是罐子整体保存良好,请专家予以品鉴。

专家鉴评:从罐子的釉色、做工、造型等

几个方面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清代光绪衣锦还乡图五彩竖口罐,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衣锦还乡也是我国古代瓷器作品中比较常见的纹饰图案。衣锦还乡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多指人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乡里夸耀。尤其是古代读书人,为了科举考试常常需要到异地赶考,如果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考上举人乃至进士,那就是真正意义上衣锦还乡。这件瓷器上一个文人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路扬鞭,体现了衣锦还乡时“春风得意马蹄

疾”的状态。他也是瓷器纹饰上的主要人物。在他前方有一个书童,后方还跟着两个仆人,书童挑着一扁担书,一边走一边张望。

瓷器的釉彩开始比较单一,随着瓷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由开始的一种釉彩的素瓷发展到多种釉彩的彩瓷,分为有釉下彩和釉上彩。委托人带来的这是一个五彩釉瓷器,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含意。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娟品鉴专家:戴德昇(内蒙古收

藏家协会副主席、玉器专家)委托人:刘先生这个扳指是我几年前从网上

一个收藏品交易平台上购买的,卖家称这是明代的扳指,品相较好,希望专家能够予以品鉴。

专家鉴评:这是一件和田玉材质的扳指,

高约2厘米,内径约2厘米,体积较大。青玉琢制浅浮雕云纹,底边环状褐色老提油色彩优美,但是根据材质和雕刻工艺来看并不是明代

的藏品,而是清代老玉真品。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

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清朝时期主要使用桶形扳指,而传统的汉族扳指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在古代,扳指也是身份的象征,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首选。扳指还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扳指还有实用价值,它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

在华夏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滑石,为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其被应用于工艺制作。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即懂得在制陶时掺入滑石粉,使得陶器滑润不粗糙而质坚耐用。因滑石硬度低,古人还将其作为雕刻材料,开创出一种独特的滑石雕刻艺术;又因滑石具有玉的外观和莹润感,古代民间常用来代替玉材制作随葬品。湖南古不产玉,但滑石矿藏却丰富上乘,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还载言“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故湖南是出土滑石器最多的省份之一。如今,湖南省博物馆就珍藏了大批战国至南朝的滑石器,其中尤以汉代滑石器数量最多、品类最全,足见汉代是滑石雕刻的黄金时代。它们都出自湖南本土的中小型墓葬,虽系仿实用器而做的随葬明器,但其中亦不乏精巧灵动之作,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馆藏滑石器,湖南省博物馆又按照其所模仿的实物类型,细分为饮食起居、建筑、礼乐、兵器、雕塑、丧葬六大类。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起居类的四件代表作。

起居,一般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息,也可借指行为举止。唐代诗人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有“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就是借友人之口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并且古人的起居生活,通常还蕴藏了一种身心舒畅、安然自

得的智慧。而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众多汉代滑石器,皆仿自古人日常起居所需的常用物件,比方说用于照明的灯、理容的镜、熏香的炉及烧炭的方形炉等。

图①所示这件汉代滑石豆形灯,1973 年在湖南常德郭家铺西裕大队M1出土。该器高 17、口径8、底径 8.3厘米,形似高足豆。其灯盘为侈口平沿,直壁折腹。盘下为一圆柱形长直柄,柄下承一覆盆式底座,底有三个矮足。这件豆形灯制作规整,外壁打磨光滑,是研究汉代灯具的珍贵实物资料。且这种式样的滑石灯,该馆还藏有五件,都是出自常德的西汉或新莽墓葬,而其他地方则出土较少,因此地方特色显著。

图②所示为汉代滑石熏炉,是 1975 年在长沙火车南站工地M24出土。此滑石熏炉高17.8、口径 6.9、底径 6.7 厘米。其盖与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器盖以浅浮雕的方式,塑造出三至四层错落有致的山峦,峦峰表面又阴刻细密的云气纹,烘托出一种云雾缭绕的意境。盖口沿处饰一道凹弦纹,弦纹下方划一周波浪线。器身为深垂腹,腹部一侧伸出一方柱形柄,便于持握。下承喇叭形底座,座柄较矮。这件滑石熏炉的造型,就是所谓的“博山炉”,为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而此滑石熏炉材质莹润、制作考究,整器远望如层峦叠嶂、云山雾罩,更是把绚丽的自然之景

刻画得栩栩如生,堪称是馆藏滑石器的上乘之作。

图③所示这件汉代滑石镜也独具特色。这件直径 10.3、边厚0.45厘米的圆形扁平体滑石镜,是1956年在长沙沙湖桥M5出土的。镜背边沿饰一周凹弦纹,正中为一桥形钮,主体部分则饰有多组水藻纹,又似变形云纹。镜面光素无纹,局部尚存一层朱砂。镜背纹饰应系某种尖细的工具刻划而成,线条细若游丝、若隐若现,近似于漆器中的锥画纹。镜面涂朱砂或与当时盛行的迷信有关,可能具有辟邪以保护墓主的作用。

图④所示是一件汉代滑石暖炉,则非常古朴简约,是1956年在长沙沙湖桥M40出土。炉长22.2、宽 13.9 厘米;长方盒形,无盖;直口平沿,深直腹,下腹稍敛,腹部两侧各有一柱形柄;平底,底部四角各有一个方柱形足;炉内空间被一横一竖两道直壁分隔,形成三个小的长方形。另外,长沙汉墓还出土过铜质和陶质暖炉,炉内烧木炭,既可用来取暖,也可温煮食物。

纵观这四件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汉代滑石器,可见它们构思奇巧,雕镂细致,还兼顾了整体造型与细部修饰,极具观赏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它们令读者充分领略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法和造型艺术的特色,又可从此处了解到汉代湖南独有的物产传承。

据《收藏快报》

白滑如凝脂的汉代起居类滑石器

青玉扳指为清代制造

衣锦还乡图五彩罐有收藏价值

图①汉代滑石豆形灯

图②汉代滑石熏炉

图③汉代滑石镜

图④汉代滑石暖炉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