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헦 낮 붭쓏단망 - epaper.yzwb.netepaper.yzwb.net/images/2018-04/23/B02/20180423B02_pdf.pdf · 歌,可以使歌手唱到年纪很大的时候。老 师还打比方,提到了已经50+的林忆莲。

[苏州]憨憨

江南茶馆

庄稼汉上茶馆,表示一种身份。日常遇争论,人们会说,你也要在茶馆台上坐坐的,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上海]黎锦

真 爱

这天,她看到一家公益机构在招募声乐班学员。此时她的年纪距离报名上限45周岁只差不到半年,她果断报了名。

空间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编辑:邹小娟 臧磊 版面:盛慧梅 校对:张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B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座西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偶寄

打小她就爱唱歌,四岁第一次上台,一张嘴:家住安源——台下闹哄哄的人声忽地静了。从此,人人夸她有把好嗓子。可只凭天赋,终究不能长久。换声期一到,每听她扯着嗓子尖起声音唱歌,她那读大学时任过合唱团团长的母亲就止不住摇头:不对不对,这样唱歌会把嗓子唱坏的。那该怎样唱?母亲毕竟不是专业老师,不知该怎样讲,想了想说:要用“气”,先吸一口气。她吸了一口气,又唱。母亲仍摇头:不对。

究竟怎样唱才“对”?这个问题始终无解。她仍旧喜欢唱歌,不管是与朋友K歌,

还是公司年会,只要有机会,她都当仁不让地要把嗓子亮一亮。可她知道自己的斤两,一直没有机缘学声乐,是她心头的遗憾。

这天,她突然看到一家公益机构在招募声乐班学员。此时她的年纪距离报名上限45周岁只差不到半年,她果断报了名。

第一次上课,老师教的就是如何用气息。当她与同学们齐齐站起,按照老师的指示双手叉腰感受腹部的鼓胀,想象着闻花香的动作:吸气,一直吸进肚子里,然后缓缓地吐出,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在四周除却轻微的吐气声便是一片静寂当中,她心中波涛汹涌,眼睛都悄悄地湿了。

那天下了课她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母亲:我终于明白什么叫用“气”唱了。想想弄清楚这么一件事竟然隔了几十年的时光,她感慨万千,又觉时间紧迫。

每两周一次的周三晚上,她下了班回家匆匆扒拉两口饭就骑上小电驴赶去上课,心情又急切又快乐。她学会了吐气发声咬字的方法和各种共鸣法,学会了识简

鸡叫头遍,最先起床开门的是伯伯。只听他一阵摸摸索索开门声,伯娘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说:“半夜三更,上街拾铜钿去?”

其实早过了半夜,伯伯吸上一管烟,出门看看启明星,估计时间差不多,就带上大门,脚步声渐渐走远。

伯伯上茶馆,风雨无阻。江南村镇,茶馆多,人气旺。庄稼汉上茶馆,表示一种身份。争论起来可以说:“你也要在茶馆台上坐坐的,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喝茶人懂道理,讲道理。村里难解的纠纷,拿到茶馆内,四方台子八方理,大家评说,这叫“吃讲茶”。众人下的结论,当事人不得不服。茶馆临街一面,是一道可以拆装的门橽,或者刹板,清晨全部拆卸下来。茶客进进出出,畅畅亮亮。有人把农副产品放在门口,掇条凳子坐着,一边喝茶一边招呼顾客。茶馆内,靠边墙,蹲伏一副烧砻糠的老虎灶。老虎灶,也叫七星灶。戏剧《沙家浜》有唱词: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老虎灶的灶面呈长方形,半截埋在地下,半截露出地面,灶沿跟人膝齐平,这样便于堂倌取水倒水。老虎灶面上依此排列三口大锅,头上还有四口汤罐形小锅,正方四点角,中间一个加砻糠的入口洞,平时此洞用铁皮盖住,加砻糠的时候,拉开盖子,套上个铁皮大漏斗,加罢砻糠,洞口再盖上。七口锅,故称七星灶。老虎灶端头的地下地上,一个很大的出灰大洞,像老虎的血盆大口,它是老虎灶名称的来历。

老虎灶旁,两口地缸,有齐颈深,一半埋在地下,一半探出地面,便于堂倌挑水倒水。戏剧《沙家浜》中,胡司令唱:“遇皇军追

谱。不上课的日子,下了班她常常边择菜淘米边练声,哼唱新歌。班上同学很是友好,经常相互切蹉唱歌的技巧。她试了试一位同学自创的上班练气息法,感觉很实用。于是在单位午休时,她似禅定般枯坐,实际就是在默默地吸气吐气感受气息。

成人学习,总归牵绊多。开班时30多人到年终时只剩下不到一半,她是惟一一个出满勤的学员,获得一份优秀学员的荣誉证书,在下一年的招募中直接免面试入班,还被点名做了班长。

第二年下半年,区里组织阿卡贝拉合唱团,她以最大年纪入选。与团里清一色80后甚至90后合唱,她感觉压力山大。因为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声部,歌谱又是密密麻麻的小蝌蚪——五线谱,她面临了新挑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识五线谱。她从网上下载了视频,花了两个星期,从认高音谱号低音谱号,数格子唱下加一线开始……下一次合唱排练日当晚,新谱子发到手上,她唱出了自己的声部。

参加第三期声乐班时,她开始跟从一位90后小老师学习流行唱法。她担心自己不再年轻,起步或许太晚了。老师却不这样认为。老师说他所教的 SpeechLevel Singing 唱法,即像说话一样唱歌,可以使歌手唱到年纪很大的时候。老师还打比方,提到了已经50+的林忆莲。这让她瞬间信心倍增。

这一年年终,她又一次获得优秀学员的证书,带领全班学员合唱,她担任领唱。

前不久,区里为迎春歌会海选歌手,她被选中独唱。彩排那天,来了一群六七十岁的阿姨。轮到她们上场时,她们脱去外套,露出优雅的一色长晚礼服,唱起了四声部的《东方之珠》。虽然她们的音质不似年轻人般的清亮,但配合异常默契,甚至连换气时胸口的起伏都协调一致。台下的她一眼就看出,这是若非真爱,无法达成的效果。她为她们感动不已,更仿佛看见了不久后的自己的将来,依然还在台上唱着,像她们一样……

得我是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水缸里面把身藏。”看了这大水缸,感到此言不虚。《武松醉打蒋门神》,武二郎将老板娘扔入酒缸,老板娘扑腾不已,挣扎不起来,就是这种缸子。堂倌手提铜铫子,泡茶续水,用的是四个汤罐里的水,这水一天到晚沸腾着。汤罐里水少了,便从大锅里舀过水来满上,再从水缸里舀水进大锅。茶馆服务是否到家,就看堂倌续水是否勤谨。

伯伯喝茶的茶馆叫清芳轩。老茶客喝茶只喝一家,不会见异思迁,店里有自己的茶壶茶碗和坐位。不像买东西,东家进,西家出,货比三家,走马灯似的。伯伯是木匠,会早早地到茶馆“撑市面”。匠人之间有活干,容易找到帮手。农户人家要找匠人,好在这里洽谈。伯伯坐在茶馆喝茶,实际上在等待雇主来招工,或者他手里有活,在这里找帮手,就是伯娘说的“上街拾铜钿”。

喝茶喝到日上三竿,伯伯便跟着一帮匠人去干活。也有无人问津的日子,他从柱子上拿下篮子,拍拍屁股走人。上街喝茶,都要提只篮子,俗语“上街不带篮,赛个﹙吴语,就像﹚活讨饭”。我估计,这话是家里的老婆孩子编造的。一家之主上街,家里人都盼着你带点吃的用的回来,两手空空而去,空空而回,算什么家长?伯伯喝茶回来,篮子里好东西不少,这叫“回头货”。我们兄弟姐妹等在村口,急不可耐。伯伯拿出油条糍饭糕,分给孩子,邻家孩子也分一点。他说:“十人吃了十人香,一人吃了烂肚肠。”这是那时的规矩。

B2繁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