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向佛教徒傳福音向佛教徒傳福音 ((淺談佛教與基督教的異同淺談佛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耶穌基督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一、出生一、出生

    公元前五世紀(公元前五世紀(25002500年前),為印度年前),為印度小邦小邦淨飯國淨飯國王子。屬於剎帝利(王族王子。屬於剎帝利(王族

    統治)階級,族姓統治)階級,族姓釋迦釋迦,名,名悉達多悉達多。。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二、成年前養成教育二、成年前養成教育

    受當時的王室之治國教育,及生活上五明受當時的王室之治國教育,及生活上五明

    ((語文,工藝,醫藥,倫理,宗教語文,工藝,醫藥,倫理,宗教)),四吠,四吠陀陀((養生,祭祀,兵法,咒術養生,祭祀,兵法,咒術))之教育。之教育。智慧極高,富有改革思想。十九歲成家,智慧極高,富有改革思想。十九歲成家,

    有三妻一子。有三妻一子。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三、修行及成道背景三、修行及成道背景

    經常訪察民情,觀察細微,(例經常訪察民情,觀察細微,(例

    如:四門遊觀,生老病死),惟見生命中如:四門遊觀,生老病死),惟見生命中

    之苦難與不平等。遂於之苦難與不平等。遂於2929歲出家,苦思解歲出家,苦思解脫之道,以求「離苦得樂」之法。六年苦脫之道,以求「離苦得樂」之法。六年苦

    行未果。在菩提數下靜坐苦思,行未果。在菩提數下靜坐苦思, 第第

    七日於坐中見「明星」而悟道。証悟「無七日於坐中見「明星」而悟道。証悟「無

    上正等正覺」。上正等正覺」。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四、「悟道」後經過試探而「成道」四、「悟道」後經過試探而「成道」

    悟道後,天魔悟道後,天魔旬波旬波率魔軍來擾,遣魔女前率魔軍來擾,遣魔女前

    來誘惑,遣富商獻麵蜜試探;來誘惑,遣富商獻麵蜜試探; 一一克服一一克服

    而成道。道成之後,開始傳道。而成道。道成之後,開始傳道。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五、傳道之內容五、傳道之內容

    11、四聖諦:苦、集、滅、道。、四聖諦:苦、集、滅、道。「苦」:生理上的苦:生、老、病、死。「苦」:生理上的苦:生、老、病、死。

    心裡上的苦:愛、貪、嗔、痴。心裡上的苦:愛、貪、嗔、痴。

    陸放翁陸放翁詩:老病已全唯欠死,貪嗔雖斷尚餘痴;詩:老病已全唯欠死,貪嗔雖斷尚餘痴;

    死後方知萬事休,但悲不見九州同。死後方知萬事休,但悲不見九州同。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五、傳道之內容五、傳道之內容22、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般若般若。。

    33、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精進正命、正念、正定、正精進。。

    44、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受、愛、取、有、生、老死。。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六、教團的成立六、教團的成立揀選門徒: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揀選門徒:初轉法輪,度五比丘。

    再得十大門徒。再得十大門徒。

    跟隨信眾:六十人至六百人;跟隨信眾:六十人至六百人;六百人至一千二百五人。六百人至一千二百五人。

    (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人)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七、因材施教,普度群迷:集結教材、成為經典。七、因材施教,普度群迷:集結教材、成為經典。釋迦牟尼一生說法傳道釋迦牟尼一生說法傳道4949年,步行印度全境。面年,步行印度全境。面對婆羅門教強力挑戰,針對不同對象,傳下各種對婆羅門教強力挑戰,針對不同對象,傳下各種不同教法教材。不同教法教材。死後死後500500年間由門下弟子四次年間由門下弟子四次(( 485BC485BC、、386BC386BC、、251BC251BC、、29BC29BC))集結(大公會議),集成佛教全部經典。集結(大公會議),集成佛教全部經典。佛教自佛教自64AD64AD漢明帝時傳入中國,漢明帝時傳入中國,10001000年間經由年間經由170170位譯者,譯出位譯者,譯出15001500部佛經,成為「中華大藏部佛經,成為「中華大藏經」。經」。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八、晚年的落寞八、晚年的落寞釋迦牟尼一生家鄉遭遇多次戰爭屠殺,無力挽釋迦牟尼一生家鄉遭遇多次戰爭屠殺,無力挽救,以致族人傷亡殆盡;二大弟子先他去逝,救,以致族人傷亡殆盡;二大弟子先他去逝,晚年頗為落寞。晚年頗為落寞。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九、最後的午餐九、最後的午餐釋迦牟尼八十歲時,應信徒邀請前往午餐,因釋迦牟尼八十歲時,應信徒邀請前往午餐,因食物中毒(誤食毒菇),引發急性腸炎,赤痢食物中毒(誤食毒菇),引發急性腸炎,赤痢而死。而死。

  • 壹、壹、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簡介生平簡介

    十、後世對釋迦牟尼的稱號十、後世對釋迦牟尼的稱號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世尊。世間解,無上士,調御大夫,天人師,世尊。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一、降生主前五年,出生於伯利恆馬槽中,明星引牧羊人前來朝拜;東方博士亦備禮物前來朝拜;希律屠殺嬰孩而往埃及避禍,稍長時返回拿撒勒。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二、童年及成長時期

    1、三至十二歲時期:福音書記載:長大,強健;充滿智慧(路二40)。

    典外文獻(旁經)記載耶穌、四、六、八歲事蹟。

    2、十二歲時期:福音書記載:耶穌言行舉止異於常人(路二48),智慧和身量,並神/人的喜愛一齊增長

    (路二52)。3、十三至二十九歲時期:十八年間福音書記載

    空白。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三、受洗與試探

    1、受洗:事奉的等候(完全知道此生的命定與使命)。

    2、受試探(曠野四十天):事奉等候的完成。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四、呼召門徒

    1、呼召四門徒(或五門徒)。2、揀選十二使徒;派遣七十門徒。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五、公開傳道

    聽到約翰下監,退到加利利,開始傳道:

    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

    真理的宣講:五大講章:

    登山寶訓(太五、六、七);

    差遣(太十);比喻(太十三);

    天國(太十八);

    末世(太二十三~二十五)。典範的示現:謙卑(太十一29);

    (太十八4);(太二十三12)。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六、最後的晚餐

    1、為門徒洗腳,命令門徒彼此相愛(約十三)2、安慰門徒,賜下聖靈保惠師(約十四)。3、最後的教導(約十五、十六)。4、離世前的禱告(約十七)。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七、十字架的榮耀:從死亡到復活

    1、從死亡中得勝(1)十架七言:普世的救贖。(2)人子的死亡:救贖的完成。(3)神子的復活:從死亡中得勝。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七、十字架的榮耀:從死亡到復活2、復活的確據

    外証(保羅):「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末了也顯給我看;‧‧」

    (林前十五6)

    內証(耶穌):「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路二十四26)

  • 貳、耶穌基督生平簡介

    八、耶穌基督一生短暫的生命,綻放出萬世的光

    芒,後世如何看待耶穌基督

    1、主宰

    4、光照者 7、僕人

    2、拯救者

    5、安慰者3、教導者

    6、朋友

  • 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

    一、相似點一、相似點

    11、、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苦行六年後悟道,受試探而成苦行六年後悟道,受試探而成道,然後出來傳道。耶穌基督受洗後進道,然後出來傳道。耶穌基督受洗後進

    入曠野四十天,勝過試探,然後出來傳入曠野四十天,勝過試探,然後出來傳

    道。道。

  • 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

    一、相似點一、相似點

    22、、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悟道」的內涵,也是上帝藉「悟道」的內涵,也是上帝藉由自然啟示,向人啟示祂自己的本體內由自然啟示,向人啟示祂自己的本體內

    涵。涵。

    與耶穌基督所領受的「父與我原為與耶穌基督所領受的「父與我原為

    一」的內涵,有極大的相似度。一」的內涵,有極大的相似度。

  • 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叁、佛教與基督教相似及相異點

    一、相似點一、相似點

    33、藉由呼召門徒,成立教團,步行各地傳、藉由呼召門徒,成立教團,步行各地傳道的方式也極為類似。道的方式也極為類似。

  • 二、相異點二、相異點

    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人子,靠自己廣大的智慧悟道與是人子,靠自己廣大的智慧悟道與 傳道,將「離苦得樂」的生命喜樂之道傳授給傳道,將「離苦得樂」的生命喜樂之道傳授給 後代。是宗教領袖。後代。是宗教領袖。

    耶穌基督是神子道成肉身而來,具足神人二耶穌基督是神子道成肉身而來,具足神人二 性,親自將生命中的得救、死亡、與復活的永性,親自將生命中的得救、死亡、與復活的永 生顯示給人。生顯示給人。

    耶穌基督的真理教導在生命得耶穌基督的真理教導在生命得

    救與倫理道德各方面,救與倫理道德各方面,

    都成為西方社會二千都成為西方社會二千 年來的文明進步之依據,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年來的文明進步之依據,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廣大而長久。廣大而長久。

  • 肆、問題討論

    一、對正信佛教徒傳福音

    1、佛教教理艱深,要深入經典,先得悟道的智慧,再努力修行,如果今生沒有結

    果,只有希求來生,來生又是死後的事

    情。人如何能掌握死後的事情?

    基督耶穌的教導簡明易懂,就是相信耶穌。

    只要相信耶穌基督, 今生便得保守;

    死後也得天國永生的盼望。

  • 2、佛教經典繁多,不可能全部攜帶研讀,或全部讀完一遍;經典文字又艱深難懂;

    要靠專家解說,並長時間閱讀思想,

    才能瞭解。一般大學程度都不易契入。

    基督教一本聖經,隨身攜帶方便;可以行

    遍天下隨時閱讀;文字淺白易懂,一般國

    中程度可以全然領受。

  • 3、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七日所證悟的普世真理,原本就是上帝向人啟示祂自己的普

    世性真理。釋迦牟尼佛所傳講真理的最上

    義,在聖經中有完整的論述。

  • 二、對於一般民俗鬼神信仰傳福音

    可以強調,敬拜鬼神而求來的保佑與幫助,

    是要付出獻祭的代價,不祭或不拜,就不靈

    驗了。所以,這種要付出代價的保佑,不能

    帶來真正的平安。一旦停止祭拜時,心理會

    有「不拜就不得保佑」的恐懼。

    相信耶穌基督,無須付出相對的代價,因為

    耶穌基督已經代替我們獻上祂自己為祭;

    平安的保守與生命的救贖,是白白得著的恩

    典。即使因為心志軟弱而偶有犯罪,也會因

    為誠心懺悔、認罪而得著饒恕。

    � 向佛教徒傳福音 � � (淺談佛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釋迦牟尼/耶穌基督� 投影片編號 2投影片編號 3投影片編號 4投影片編號 5投影片編號 6投影片編號 7投影片編號 8投影片編號 9投影片編號 10投影片編號 11投影片編號 12投影片編號 13投影片編號 14投影片編號 15投影片編號 16投影片編號 17投影片編號 18投影片編號 19投影片編號 20投影片編號 21投影片編號 22投影片編號 23投影片編號 24投影片編號 25投影片編號 26投影片編號 27投影片編號 28投影片編號 29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