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130707 RB05 都市3C - xmnn.cnepaper.xmnn.cn/xmrb/20130707/05.pdf · 那年,邱雪娇坐了十天十夜的船到马来西亚找 到丈夫,从此就再没回来过。 丈夫在马来西亚经营杂货店,生意艰难,

星期天Sunday·People5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责编:刘惠荔 美编:郑俊炜

厦门网www.xmnn.cn新浪微博/ @厦门日报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有奖报料

少小离家老大回

思乡的力量本报记者 王火炎一个阔别故乡 67 载

的九十多岁老太太,她心中的思乡情结和对亲人的想念我们难以想象,也无法承受;跨国的千里寻亲之路虽充满了坎坷,却温暖着老人的情愫。回想两天的跟随拍摄,观看电脑屏幕里放大的老太太的眼眸,我仍旧感慨万千。

应该说,我拍过不少催人泪下的感人画面。但这一次,这位95岁的老人,打动我的是一些细节的场景,每当焦点对准她的眼眸,我都受到一次触动:

在她回到阔别 67 年的祖屋时,眼中是款款深情;在她用苍老的双手在父母坟前上香跪拜,眼中是盈盈的泪水;在她聆听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时,她的眼里,闪耀着的是一种骄傲的光芒。这一幕幕画面被我定格时,我顿悟:故土,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之情,让这位老人非要重回故里,重温亲情,找到自己的根。或许,只有离家的游子,才能深切体会到乡土的温馨 ;只有漂泊的心灵,才能如此渴望乡情的慰藉!

实现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根梦”,今天,95岁老华侨邱雪娇将乘飞机离开自己深爱的故土——厦门。

67年前,邱雪娇是厦门一个年仅 28 岁的小学教师;67年后,她是马来西亚一位历经沧桑的鲐背老人。一周前,这位慈祥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乡,见到弟弟和妹妹。

“我做梦都没想到,67年后还能和亲人相聚故乡!”邱老太太泪流满面。看着与昔日天壤之别的厦门,她恍然如梦,可这一切都是真的,并非梦幻!

文/本报记者 郭桂花 实习生 张楠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活在人世间,回故乡寻根,是我的夙愿。”回厦“寻根”见了弟弟和妹妹,稍作休息后,年近百岁的邱老太太就要去扫墓,“看”父母!

老太太的父母埋葬在群峰高耸的蒸笼盖山山顶,山路崎岖,人迹罕至。可老太太毫不犹豫:“一定要找到,累死也要见到爸妈的坟墓!”

7月3日上午10时30分,邱老太太和弟弟妹妹一行10多人乘车来到故乡海沧新垵村,随后他们驱车前往蒸笼盖山。

临近墓地时,要经过一条非常陡峭的山路,邱老太太一行只能步行。由于邱老太太行动不便,只好由晚辈轮流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向山顶移动……这是一幅壮观的剪影:青铜色的天幕,陡峭的山路,一长串人影在缓慢地前进。

“坟墓能找到吗?”邱老太太的儿子刘德文如此思量。

“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早已发辫散乱、汗流浃背的邱老太太对身边的儿子说,“能不能快些找到,别走错路了。”

山势渐高,气温渐高,2个小时过去了,费尽周折,邱老太太终于见到父母墓地。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幽幽地说道:“67年了,我终于回来了。”

给父母上完一炷香后,这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竟三叩九拜阔别67年的父母,她失声痛哭:“67年前,我

离开故乡前往南洋,再也没有见过你们,这么多年没有尽到孝道,真是惭愧呀……”

按照闽南的习俗,给祖辈焚烧纸钱时,还要通过“掷硬币”测试是否得到祖先同意。也许是父母期待久别的女儿在坟墓前多停留,邱老太太试了二次,都没有实现两个硬币同时出现正反面。直到老人从树荫处乘凉回来后,这一次两个硬币离奇般呈现“正反面”形式,老人这才开心地笑了,因为父母同意她烧纸钱了。

“谢谢你们,爸爸妈妈!”邱老太太热泪夺眶而出,在她有生之年终于圆了看望父母这一心愿,实现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誓言——“一定要回到祖国看望故土和亲人!”

扫墓后,烈日当头,晚辈们早已疲惫不堪,但邱老太太却心潮澎湃,坚持“马上去老祖屋看看”!

快到海沧祖屋了,望着路边的房子,邱老太太竟然能叫出路名,还帮不熟悉路况的司机纠错,一车人都傻了:67年过去了,邱老太太竟然对这里还这么熟悉,几乎没有指错路!

年深月久,日晒雨打,祖屋长期没人居住,早已杂草丛生,但邱老太太一踏进门,马上认出,这里就是陪伴她成长20余年的家,让她至今都无法忘怀的家!

看到大厅墙壁上悬挂的两幅照片,邱老太太眼神发亮,她一下就认出,这是爷爷奶奶的遗像,“天啦,终于找到了,这就是我的根啊!”

“一栋祖屋牵动一份浓浓乡情。”时光荏苒,对这栋红砖古民居,邱老太太仍然是那么亲切、熟悉,“父亲亲手种下的美国品种葡萄树找不到了,每年结果时父亲都会分给邻居们品尝;那个巨大的灶台和几十口人煮饭吃的大铁锅也找不到了……”在遥远的记忆

中,或许这就是家园的一切。邱老太太喜出望外地指着其中一个房间说:“这是我住过的房间!”

院子里有一条小巷。邱老太太记忆犹新地说,这条小巷子很好,一打开廊道上那扇门就会很凉快,坐在那里乘凉很舒服。此行,邱老太太坐在门廊上沉思了许久,心中感慨万千,并向身边的亲人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环绕着这栋祖屋走了一圈后,两地亲人在祖屋大门前合影留念,回归故里的喜悦定格在他们灿烂的笑容里。

邱老太太的表舅陈嘉添和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是堂兄弟。邱老太太说:“陈嘉庚先生爱国爱家乡,是华侨们的表率和榜样,我一定要去向他表达敬意,毕竟他也是我的亲人。”于是,她在亲人的陪同下,前往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进行瞻仰。虽然行动不便,但她从不说累,坚持坐在轮椅上完成了整个旅程。

几十年前汇款单让她找到回乡路

跨越半个多世纪还能找到家,得益于一张珍藏几十年的汇款单。

新婚四个多月,丈夫就远走南洋。28岁那年,邱雪娇坐了十天十夜的船到马来西亚找到丈夫,从此就再没回来过。

丈夫在马来西亚经营杂货店,生意艰难,他们先后生养了9个孩子,家庭负担沉重。但邱雪娇夫妻即使再艰辛,也坚持让子女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家乡淡出记忆,她想尽一切办法教会儿女们说闽南话、普通话、潮州话、客家话等多种语言,教会儿女们中国文化,经常给儿女们讲家乡的人和事,并且告诫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在那个非常的年代,交通不便,国际形势也不太乐观,邱雪娇家境又艰难,回国的机会少之又少,她深深地为自己难以尽孝道而自责。1950年,她接到亲人们从家乡寄来的家书,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伤心无比,她为了父亲整整“戴孝”三年。母亲去世后,她也在异国为母亲“戴孝”一年。

虽然远在异国,她却一直心系故乡。随着岁数逐年增长,邱雪娇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愈加浓烈。她每天都会看福建、台湾讲闽南语的电视剧,以解思乡之苦。

三年前,丈夫去世,孤独更加剧了邱老太太的思乡之情。今年4月,得知儿子要来厦门出差,邱老太太激动万分。她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张珍藏了几十年的汇款底单,再三叮嘱儿子按照上面的地址,一定要找到自己离别67年的弟弟妹妹。

那张汇款底单,是邱老太太节衣缩食,给厦门的弟弟寄钱的凭证。在那个动荡不安、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不时会给家里的弟弟和妹妹寄来侨汇。可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由于各种现实原因,邱老太太和厦门的家人就此断了音讯。

邱老太太的儿子来到厦门后,开始四处打听舅舅的下落。汇款底单上留下的是几十年前的旧址,日新月异的厦门,路牌早已更换多次。费尽种种周折,邱老太太的儿子终于找到舅舅。由于行程紧,他拍下舅舅的照片后便匆忙离开。

回到马来西亚,儿子立即将喜讯告诉母亲。手中紧紧握着弟弟的照片,邱老太太老泪纵横,坚持要马上回祖国。但老人已近百岁了,还能忍受长途奔波吗?“不怕,累死也要死到故乡!”

得知95岁老人要回家探亲,厦航马来西亚办事处启动了“绿色通道”,给老人安排轮椅接送,还让一名医生随机陪同。6月 30日,老人一走下飞机,看到早已等候的弟弟和妹妹,激动地与他们长时间拥抱,互诉多年的思念。

“从来没忘却祖国,我的根就在中国”

邱老太太的爱国思乡之情,离不开三个兄弟潜移默化的影响。邱老太太有 6个兄弟姐妹,其中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也下了南洋在缅甸生活,他们后来都成为当地侨领。她的大哥邱汉柏,是爱国侨报《人民报》的特邀记者,用文字记录了海外华侨的生活点滴。1953年,他作为爱国侨领代表,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上世纪30年代,缅甸政府极度排外,只有加入缅甸籍,生意才有可能做强做大,子女们上学选择专业和就业才会享受与本地人同等权利。最严峻时,外侨不入“缅甸籍”就会遭遇被没收财产的险境。但邱老太太的这三个兄弟却坚决不加入缅甸籍。

她的二哥邱汉玉时任敏建华侨小学的董事长。在这所学校被没收后,他仍拒绝加入缅甸籍,并告诫孩子们:“我爬着也要回国,也不要入外籍!”上世纪90年代初,他终于投入到了企盼已久的故乡怀抱。

她的弟弟邱汉瑜时任缅甸仰光第一工业区执行主席,他也不愿加入缅甸籍,但面对着将要被没收财产的险境,心中充满委屈和不甘。一次,他作为华侨领袖的代表与正在缅甸访问的周恩来总理会面,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周总理说,“即便加入缅甸籍,你们始终还是中国人!”邱汉瑜这才听从了。

67年来,邱老太太第一次回到故乡“寻根”,这个久远而深沉的梦终于实现了。“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祖国,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就在中国!”邱老太太充满深情地说。

在厦门当老师的邱雪娇坐了十天十夜的船,到马来西亚找到她的丈夫,从此就再没回来过28岁那年在马来西亚开杂货店的邱雪娇坐着轮椅,回到了阔别67年的厦门,三叩九拜在父母坟前95岁这年

拍摄手记【 】

跪倒在父母坟前 失声痛哭父母情

见到67年前的祖屋 喜出望外故乡情

手足

中华

拜父母

“累死也要见到爸妈的坟墓!”——行动不便的邱老太太由晚辈轮流背着,穿过陡峭的山路,来到父母墓前。

“67年前,我离开故乡前往南洋,再也没有见过你们,这么多年没有尽到孝道,真是惭愧呀……”——三叩九拜阔别67 年的父母,邱老太太失声痛哭。

看祖屋

“父亲亲手种下的美国品种葡萄树找不到了,每年结果时父亲都会分给邻居们品尝……”——邱老太太向身边的亲人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天啦,终于找到了,这就是我的根啊!”——看到祖屋大厅墙上悬挂的两幅照片,邱老太太一下就认出这是爷爷奶奶的遗像。

邱老太太在父母墓邱老太太在父母墓前掷前掷硬币硬币,“,“征求父征求父母母同意同意””她烧纸钱她烧纸钱。。

邱老太太抚摸着邱老太太抚摸着祖屋院子里的墙祖屋院子里的墙,,往事历历在目往事历历在目。。

这双眼眸,有对父母的愧疚,有对故乡的思念。

阔别超过一甲子,仍然姐弟情深。

镜头【 】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