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2 动 态 跨道道生死难关 - yywsb.com · 救治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是一 场“长期攻坚战”,需要经历重重 难关,每一关都可能危及孩子的 生命。幸运的是宝宝家属积极

YIYAO WEISHENG BAO 动 态2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责编 李 云 美编 刘 勇

由河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郑州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医众通医疗器械产品信息搜索平台独家赞助的第31届中原医疗器械展览会将于3月16~18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展会因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力广,被业界誉为中国中西部最大、效果最好的医疗行业展会。展品丰富,轻松一站式采购

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最高

效的营销和贸易渠道,致力于中西部医疗卫生市场,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本届展会盛况超前,展览总面积超过35000 平方米;展品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卫生材料及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家用医疗器械、康复保健及老年用品等各类设备 16000 余件,覆盖了医疗行业从设备到耗材的全产业链,观众届时可以实

现一站式采购。名企云集,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中原医疗器械展览会是国内医疗设备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参加,比如三星、迈瑞、东软、新华、开立、汕超、安健、安科、蓝韵、日立等。该展会历来都是医疗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众多参展商也表示,将携带创新产品在展会期间

发布,只为在这个大舞台上向全行业呈现一场精彩“演出”,让更多的企业和观众分享这场医疗盛会。

届时,您不仅能了解河南乃至全国医疗器械产品及医用材料市场发展的新动向,而且能接触到河南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客户、买家,更可以在展会现场参观到新产品,第一时间见识新技术及新材

料。诚邀广大支持、关注中国

中西部医疗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医械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医疗机构负责人、医院院长、科室主任、门诊负责人等专业人士、朋友们汇聚郑州,共襄盛会。

春风十里,不如会展中心约起!3 月 16~18 日,我在如意湖畔等你!

2017年3月3日,对于济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高兴的日子,因为一个“超级”宝贝(胎龄27周+6天,出生体重1050克)在渡过重重难关后,终于顺利出院了。因为一个“超级”宝贝被治疗了72天。在这些天里,这个孩子和医务人员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生命奇迹”。

2016年12月21日,窗外寒风呼啸,产房内暖意融融,一个胎龄只有 27 周+6 天的宝宝因羊膜早破提前来到了人间。因宝宝胎龄太小,加上出生体重仅有 1050 克,家属曾一度决定放弃治疗。好在宝宝很快苏醒,家属决定将宝宝转入新生儿科。

刚入院时,婴儿的皮肤非常薄,几乎是透明的,身体娇小得可以捧在手心里,在医学上其属于“超早产儿”,又被称为“玻璃宝宝”。其各脏器功能发育极不成熟,并伴有窒息、缺氧、宫内感染、贫血等现象。医务人员要救治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是一场“长期攻坚战”,需要经历重重难关,每一关都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幸运的是宝宝家属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充分信任医护人员,并给这个婴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婧涵(化名)。

呼吸关是小婧涵面临的最严重的难关之一。入院后,小婧涵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呻吟、吐沫,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其呼吸情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之后相继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衰竭、动脉导管重新开放……一次波折就是一次生死考验。在29天的精心治疗里,小婧涵数次生命垂危。医生奋力抢救,呼吸机撤了又上,使小婧涵在2017年1月20日撤掉了呼吸机,改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并于2天后顺利停氧。全科医护人员都为顽强的小婧

涵感到高兴。小婧涵的喂养关过得也是

异常艰难,由于高危因素较多,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反复发生。其间,开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循环往复,全靠静脉营养支持。非营养性吸吮、微量喂养、母乳喂养、“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的方式,使其逐渐增加肠内喂养量,终于在2017年1月30日实现了全肠内营养。“超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小婧涵的感染关过得更是让人战战兢兢,2次合并败血症,6次输血支持治疗,其间因感染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但她都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

“超早产儿”易合并脑损伤,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为了改善宝宝的预后,在治疗和护理的细节上,医务人员更是精益求精:各种操作尽可能轻柔,每晚为宝宝放下暖箱罩,营造一个人为的昼夜环境;每次打开暖箱门时都会轻轻地呼唤宝宝的名字,尽可能与孩子多交流,以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宝宝,医务人员每天在暖箱尾部悬挂手写的特殊注意事项,给孩子喂的一片药物都能被医务人员均匀地分成10等份……

72 天来,经过医护人员全方位 24 小时的精心呵护和救治,小婧涵体重增长至2060克,于 2017 年 3 月 3 日顺利出院了!

(王正勋 侯林峰 吴春静)

本报讯(记者赵忠民 通讯员席 军)日前,一名因交通事故导致肝破裂、失血量达6000余毫升的患者在商丘市中心医院外二科重获新生。带着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她送来一面锦旗。

原来,在2017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吕女士因交通事故导致闭合性腹部损伤、失血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人们将其紧急送往商丘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当时是晚上的急诊120转至商丘市中心医院的。张俊林医生接诊,并予以急查CT,明确肝脏破裂、失血性休克。吕女士被医务人员紧急送至外二科。值班医生孙振在得到急诊电话后,就立即让值班护士准备抢救物品,并联系麻醉科医生。当患者被送到病房时,已处于休克抑制期、瞳孔散大、意识模

糊。这时,麻醉医生赶到,快速做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快速补液,并应用升压及纠正休克药物。值班医生立即联系输血科备血,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并向患者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在休克初步纠正及术前准备完善后,该院王鹏主任、尹克宁主任及彭展医生从家中赶来,一起为患者做手术。医务人员经过仔细探查腹腔,明确患者为肝破裂后,迅速阻断其第一肝门,发现患者的肝右前叶严重毁损,并伴有肝血管瘤破裂,且有活动性出血。肝外伤手术在脏器损伤中风险最大。而患者又是肝脏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同时伴有肝血管破裂,此类创伤的抢救成功概率极低,死亡率达 80%以上。患者失血量已达到 6000 余毫升, 这相当于人体内全部的血液量,病情十分危重。术中,医生发现患者

肝右叶粉碎性破裂,在修补不满意的情况下,果断应用无菌绷带填塞止血,放置引流。术后,患者继发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医生给予补充冷沉淀凝血因子及血浆、红细胞。术中,医生为患者清除了腹腔内的积血,切除了破裂的血管瘤,对破裂的肝脏进行了止血和清创修复。医务人员为患者共输红细胞 16个单位 6400 毫升,血浆 800 毫升,相当于将人体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在外科、手术室、检验科等多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历经3 个多小时,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同时,患者还伴有多发性肋骨骨折、大量胸腔积液。医生给予置管。随后,医务人员组织院内大会诊,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所有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和吕女士的家属一样,一直关心、关注着吕女士的恢复情况。

72小时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继发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肝功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据悉,由于患者的肝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随着切除部分逐渐愈合,肝脏将逐渐恢复,能接近正常肝脏大小。

“抢救这样的患者,不仅是对医生技术与毅力的考验,还是对整个抢救团队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配合默契程度的考验。”据外二科主任尹克宁介绍,近几年,该院已收治过数例重度腹部脏器破裂患者,手术的成功集中体现了商丘市中心医院的急救水平和医疗水平。

吕女士康复出院时,将专门制作的一面写有“医德高尚,救死扶伤”的锦旗送到了外二科。这是患者对医生、对医院最好的肯定,也是医患和谐的最好见证。

“你们不仅保住了我的一条腿,还保住了我的命啊!”近日,坐着轮椅准备出院的老李对医务人员感激不尽。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今年79 岁的老李是武陟县人,近几年一直有一些腿痛症状,但老李没有当回事儿,直到去年左腿疼痛严重 、皮 肤 开 始 溃 烂了,才开始治疗。老李到医院检查后知道是自己患了“左下肢脉管炎”,才导致皮肤溃烂坏死、骨质外漏。

因为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再加上老李患有心脏病,辗转多家医院要么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案,要么就建议截肢。随后,老李来到了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在对老李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了解后,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罗建军和医生王海明也认为,老李确实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截肢确实是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但手术截肢对一个家庭来说需要承受多种压力。

经过论证,医务人员提出,如果给予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保护周围神经、血管,运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装置引流残留脓液,加强营养后,肌肉、皮肤组织再次生长,愈合伤口,最后缝合,这样就不用截肢,功能还可以恢复。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该院医务人员开始研讨诊疗方案。该院骨科立即进行联合会诊,决定了手术方案。手术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清除坏死组织,运用VSD负压装置引流脓液,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肌肉皮肤长势良好后,再次手术,给予清创、负压引流,缝合伤口。

近日,在该院骨科做了两次手术后,患者左腿受损的骨质、肌肉、神经、血管功能恢复良好。最终,老李的患肢被保留了下来。

(王正勋 侯林峰 赵 丽)

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郑备战)3月8日,从洛阳市中心血站传来喜讯,截至目前,该市共有5000余位志愿捐献者信息成功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其中21人配型成功、顺利移植造血干细胞,帮助血液病患者获得新生。

据洛阳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润生介绍,造血干细胞被称为“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凡年龄在 18~45 周岁、身体健康的市民,被抽取5~10毫升血样且检测合格,即可成为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久前,该会和洛阳市中心血站还在驻洛某部队举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采集和无偿献血活动。在活动现场,他们共成功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21人份,129名官兵无偿献血5.16万毫升。

本报讯(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郭永伟)3月4日,周口市川汇区一名男性患者王某因突发急性胸痛被120转运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该院各部门联动,快速明确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在最短时间内给患者开通了血管,实施了再灌注治疗,使患者的胸痛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病历显示,该患者的DtoB(门-球时间,即患者入医院大门到患者球囊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的时间)时间仅为16分钟,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

当天12时,42岁的患者王某因突发胸痛就诊于周口市一

家医院。经过心电图检查后,急诊医生迅速与周口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取得了联系。经过网上会诊,周口市中心医院建议该院立刻采取120紧急转运措施。同时,周口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医生紧急电话联系于彦章院长请求支援。在于彦章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周口市中心医院各部门联动,使得该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科学、有效救治。

据周口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负责人介绍,从患者发病到症状得到缓解,这么快的救治速度在全国胸痛领域实属少见。这反映了医院胸痛中心救

治流程的优质高效,急诊手术的救治水平也不断提高。

据了解。自 2016 年 3 月15 日周口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通过认证以来,该院围绕快速提高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健全胸痛中心区域性协同救治体系和加强急性心肌梗死三级防治网络的建设,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造急性心肌梗死120分钟救治圈”活动。该院胸痛中心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控制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优化胸痛救治流程,持续缩短胸痛救治时间,使患者从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快速治疗中获益。

南阳市中心医院举办“消防安全宣传巡回培训” 近日,南阳市中心医院邀请河南省消防协会安全教育培训专家来到医院,到各个科室逐一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巡回培训”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火灾防范及自救能力。

(方 圆 彭伟一)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

“幸福婚姻与法同行”职工沙龙活动 近日,为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普及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会联合河南省汇恒律师团队进行了“幸福婚姻与法同行”活动,旨在让女职工对新婚姻法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清晰的了解。

(王明杰 梁 豫)

3月1日上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为了响应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号召,开展“学雷锋见行动 无偿献血我先行”公益活动。同时,该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急救、重症患者的用血,树立医院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当天,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早春的天气还带着一阵阵寒意,前来献血的人们却热情高涨,秩序井然地站在采血车前认真填表,撸起袖子验血、抽血等,默契配合采血员进行采血工作。

前来献血的人群中,既有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又有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医护人员。有的职工是第一次献血,献血前用一次次深呼吸来帮助自己克服恐慌心理;有的职工已经连续献血好几年了,无偿献血证上早已记满了献血记录;有的医护人员刚下手术台,就匆匆赶来献血,献完血又一路小跑回去继续工作。医院内的患者家属、院外的过往行人、周边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到采血

车,也纷纷加入献血队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一

病区的周凤娟护士长早早来到采血车前排队。“产科经常出现一些大出血的病人。我深知血液对于患者有多么重要,也很清楚医院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来献血。”周凤娟说,“经常献血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这是我第五次献血,以后我还会继续无偿献血,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据统计,当天共有 102 人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共计37550毫升。

近年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已经成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优良传统。该院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履行一个公民的光荣义务,用无私和奉献践行着医护人员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和诠释医护人员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

跨道道生死难关

感医护倾力救治

济源市一名胎龄仅二十七周多的﹃玻璃宝宝﹄出院

商丘市中心医院成功抢救一名重度肝破裂患者

车祸导致严重肝破裂 伤者重获新生

爱心献血 为生命接力本报记者 杨 须

中西部最大医疗器械展览会3月16日在会展中心启幕通讯员 张学洋

一句话新闻

洛阳5000余位志愿者

“生命种子”录入国家库 老李﹃保腿﹄记

为了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传递正能量,南阳市中心医院自 2017 年 1 月举办“感动瞬间手机摄影比赛”以来,共收到医院职工和社会各界投稿300余幅,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手机摄影比赛吸引了患者、家属驻足参观。

方 圆 彭伟一/摄

周口市中心医院刷新胸痛救治时间纪录

DtoB时间仅为16分钟

医务人员和患儿在一起 吴春静/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