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90后李子柒视频海外走红怎么看?...90后古风美食主播李子柒最近在海外走红了。这个四川女孩的微 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0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

文化产业NEWS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统筹:胡田野 编辑:崔迎 美编:王小羽 校对:亚丽AA08

和李子柒一样意外在海外走红的,还有网络文学作家陆琪。

“前几年我突然发现,我写中国人的感情故事,居然在日本火了。”陆琪说,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海外找到知音后意识到,应该有意识地向海外读者讲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而这种意识透露出的,正是国人愈加强烈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

“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

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作家唐家三少说。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吸引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的题材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名家孙萍曾在欧洲从事长达 20多年的京剧文化推广。她说,从武戏到文戏,从看热闹到听唱腔,从热衷听快板到要求听慢板,是京剧海外推广的必经之路。“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就得明白当时的观众希望看什么。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据新华社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文/图)11日晚,由河南省文联、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颁奖晚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办,为第八届黄河戏剧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黄河戏剧节是我省最高专业戏剧奖项“黄河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举办七届以来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培育出一大批在河南乃至全国出类拔萃的戏剧新秀,已成为一个立足河南、辐射黄河流域、影响全国的重要戏剧赛事。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于10月9日~26日在驻马店举办,共有来自河南、北京、上海、新疆 4个省市 24个院团的25台精彩大戏上演。

本次颁奖晚会从策划编导到节目编排、名家邀请,都秉承高水准,为戏迷打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盛会。现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等多个剧种。既有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豫剧《香魂女》、越调《老子》、豫剧《焦裕禄》等精品剧目,也有荣获本届黄河戏剧节省市组金奖的豫剧《皇家驿站》《灞陵桥》、曲剧《信仰》,以及豫剧优秀传统剧目《穆桂英

挂帅》和优秀新创剧目京剧《大明按察史》、豫剧《江姐》等,全面展示我省戏剧发展的繁荣局面。

晚会现场名家荟萃,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汪荃珍、贾文龙、王惠、李金枝,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小梅,曲剧表演艺术家方素珍等表演艺术家为现场观众奉献他们的拿手好戏。晚会同时还邀请众多戏剧新秀现场表演,他们表现沉稳不俗,获得观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此外,为让观众欣赏到具有不同地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戏剧精品,晚会还邀请荣获本届黄河戏剧节省市组金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

剧团演出的豫剧《戈壁母亲》、荣获本届黄河戏剧节县区组金奖的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剧团豫剧演出的《黄河绝唱》、甘肃省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演出的眉户剧《崆峒山下》等剧目参加演出,充分展示新时代戏剧百花园的瑰丽多姿。

演出中间穿插三次颁奖环节,分别颁发荣获本届黄河戏剧节的金、银、铜奖和组织奖。晚会上还举行授旗仪式,将黄河戏剧节永久落户驻马店市。明年 9月,第九届黄河戏剧节(省市级院团)将继续在驻马店举行,目前已开始征集参赛剧目。

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首映

在广州举办的 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由国家图书馆摄制的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进行了首映。

《口述国图》是国家图书馆制作出品的第一部以亲历人视角展现国图发展历史的口述史纪录片。国家图书馆于 2003年启动老馆员口述史访谈工作,10多年来,共有47位老馆员及其亲属接受口述访问,累计200余小时、105万字的口述资料。

《口述国图》全片共分为“情系国图”“缘起文津街”“善本保卫记”“馆藏的故事”“为读者服务”“艰难中的前行”“新馆的诞生”“站在世界舞台上”“走向现代化”“重返柏林寺”和“馆员心声”11部分。影片记录了几代国图人在面对不同历史机遇与挑战时担负的使命和做出的选择,表现了在民族和国家奋斗复兴的恢宏历史画卷中,图书馆人平凡而伟大的坚守和赤子之心。据新华社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海内外关注的目光

90后李子柒视频海外走红怎么看?

一“面”之缘面塑非遗文化展举行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面塑,又称捏面人,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昨日,由郑州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二七区文化馆、二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一“面”之缘面塑非遗文化展在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家、世界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面塑艺术非遗传承人曹顺兰为大家分享几十年来创作面塑的体会与感悟。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由曹顺兰及其徒弟精心捏制的数百件面塑人物作品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活灵活现,展现出非遗传承人高超的艺术水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不少市民还跟着老师们现场学习捏制玫瑰花、熊猫、兔子等简单面塑造型。

据 80多岁的曹顺兰介绍,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捏面人,在继承父亲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创作出了一批批栩栩如生、脱俗出众的面塑作品。20多年来,已从她手中捏出10多万件面塑作品,一大批面塑作品享誉海内外,既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又弘扬了传统民间艺术,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她的上百件作品被多家艺术馆收藏和展出。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传承面塑文化,义务教授面塑艺术爱好者学习相关技术,带出了一大批徒弟。

“那时候,俺奶跟俺妈老跟我说,趁年龄小多学点技术,技不压身。”曹顺兰说,在家人指导下,她用心学习面塑,慢慢就学会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艺越来越熟练。她所捏的面人,大部分都是人物,如《西游记》《水浒传》《西厢记》里的人物。为了追求真实,曹顺兰还专门研究了中国历代服饰,捏出来的面人不光表情栩栩如生,连服饰细节都力求还原历史。为了让面塑跟得上时代,吸引年轻人关注,近年来,她还捏了不少卡通人物。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认真倾听曹顺兰讲述着自己传统面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创作技巧,跟着面塑艺术大师陶醉于面塑文化的艺术殿堂。

90后古风美食主播李子柒最近在海外走红了。这个四川女孩的微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0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700万,视频作品经常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

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能受到全球网友的欢迎?她视频中所展现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如何看待李子柒的走红?

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等多个剧种

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颁奖晚会在郑举办

让人看到别有意趣的一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

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件……李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李子柒视频走红之后,也招来了一些质疑。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美化了中国农村生活,并不能代表全部农村,但其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内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而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

“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更进一步地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折扣,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新票房成绩亮眼,电视剧《陈情令》风靡韩国、泰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发掘中华文化之美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

性上看,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写,不同场景的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人物语言和表情自然,镜头

运用也恰到好处,例如手工节目有多个短镜头快速剪辑,美食节目会从不同视角拍摄。

“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说。

用受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晚会现场名家荟萃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