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国民教授”来宜春了! - epaper.newsyc.comepaper.newsyc.com/ycrb/page/1/2019-11/19/08/2019111908_pdf.pdf · 甄致唐·石瓷画《井冈山之秋》、夏布剪纸《红色》和《井冈山》

责任编辑 刘 芳 电话 0795-7091077 E-mail:[email protected]年11月19日 星期二

88 版版文 化 第

文化· 传真

近日,“江西好礼”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获奖名单公布,我市选送的隐逸轩·智能旅行充电宝、隐逸轩·苎麻纸雕夜灯、甄致唐·石瓷画《井冈山之秋》、夏布剪纸《红色》和《井冈山》获“江西好礼”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其中隐逸轩·智能旅行充电宝、隐逸轩·苎麻纸雕夜灯获“江西好礼”红色旅游文创产品银奖。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宣传红色精神的重要渠道,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挖掘江西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全面展示江西红色文创产品,扩大“江西好礼”品牌知名度,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今年10月在赣州瑞金举行了“江西好礼”红色旅游文创产品遴选展示活动。

活动委托中国旅游协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全省选送的 69 套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进行现场展示评审,最终遴选出赣州文创·小红军系列、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兵娃娃公仔系列等 35 套“江西好礼”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评选出“江西好礼”红色文创产品金奖 2 个、银奖 5 个、铜奖16个。 (记者 徐宝金)

我市两件作品获“江西好礼”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银奖

11月17日上午,宜春文化艺术中心保利剧院座无虚席,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市图书馆承办,“国民教授”和“别人家的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主讲的《盛唐诗歌与盛世精神》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市民凌晨5点到场排队领票

据了解,11 月 7 日,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戴教授要来宜春举办讲座的消息后,不到24 小时,文章的点击量就超过 8 万,集赞申请领票的市民非常踊跃。11月9日,到市图书馆领票的市民近千人。排队前 5 名的市民,都是凌晨 5点多就守候在市图书馆门前。

宜春中学2022届创新39班班主任帅光明告诉记者:“看到图书馆发布的消息后,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现场聆听戴老师讲课,我第一时间组织家长发朋友圈,相互点赞。可怜天下父母心。领票当日,十多位家长都是五六点钟到场排队。在家长的支持下,这次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听讲座了。”

签售现场人气火爆

此次,戴教授带来了《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你听懂了没有》《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等数本作品进行签售。签售现场,慕名而来的读者排起了长龙。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2019级思政班的杨华章同学和师兄早上 7 点多钟就来到了现场。“我是通过抖音、微博认识戴老师的。他讲课特别幽默,很能打动学生。幸好来得早,不但获得了戴

老师的签名,还和老师合影了。”参加本次活动的卢美玲女士表示:“我很喜

欢戴老师,特意从南昌乘高铁过来‘追星’。戴老师将古人融入到现代语境中,用活灵活现的语言及当下的价值观来帮助人们理解古人的作品与人生志趣,使文学作品中的古人脱离了呆板扁平的形象,变得真实可感。再加上老师不脱乡音的表达方式,更是增添了一层亲切的质朴。”

讲座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讲座中,戴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原了大唐盛世“宏大、开放、自信、富强、浪漫、活力、安乐”的盛世精神和唐代诗歌中呈现出的自信昂扬的时代气质,收获了全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除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头衔之外,戴教授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红大V。他不仅文笔优美睿智,而且讲课幽默风趣。他以浓厚的湖北乡音,接地气又不失深度的内容,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被网友称为“课堂上的一股泥石流”。他的《走近大诗人》的讲课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超过一亿次,他在抖音上有超过220万名粉丝,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港台媒体争相报道,因而被广大网友誉为“国民教授”。

戴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宜春不仅自然环境很好,而且民风淳朴,市民很喜欢读书。来到这座充满诗意的城市,我很激动。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能够更了解和喜欢诗歌文化及我国其他传统文化,并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读书。”

(记者 袁亦张 文/图)

8岁,随一帮大人,走很远的山路,去看电影版《红楼梦》,只晓得出行、走夜路的乐趣。

15岁,和全村人一起,围着一台黑白电视,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只会艳羡读高中的小姐姐在一旁“剧透”的高深。

16岁,考上师范,同窗好友送我一套《红楼梦》,读来却在人物关系上费尽周折,诗词理解更是颇感艰难。

……这个寒假,抑制不住阅读的激情,我钻入了《红楼梦》的文

字中。再一次细读红楼,我猛然参透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富不过

三代”的说法。不妨来看看《红楼梦》中的男人们吧。荣国府里,贾赦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却为人好色,依官

作势,行为不检;贾琏捐了个同知的官位,却不务正业,好色纵欲,典型的纨绔子弟;贾政虽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却迂腐不堪、作揖打躬,在书斋中迷失自我,处于失语状态;宝玉视官宦如粪土,在脂粉丛中只一副菩萨心肠。宁国府内,贾敬烧丹炼汞,沉迷于求不死;贾珍淫欲穷奢,作恶多端;贾蓉眠花卧柳,吃喝淫乐;“呆霸王”薛蟠斗鸡走马,骄横跋扈;其余如顽劣撒泼耍赖的贾环,刁乖纨绔的贾啬……

正如柳湘莲所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样的家门焉能不败?

抚昔思今:很多父母在牌桌上夜以继日,却希望孩子博览群书;好逸恶劳,却希望孩子刻苦进取。也有的父母,一味地赚钱敛财,积攒资本,对子女疏于管理,美其名曰:“我还不都是为了你!”

想起林则徐家训:“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想起《傅雷家书》,傅雷希望儿子修得一身浩然正气,如梅兰一样高洁,即便耄耋之年,也不改一颗赤子之心。

想起《曾国藩家书》说“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以苟活为羞,以避世为耻,以德求官,以忠谋政。”

想起《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细读红楼,纵览名门望族的家风,突然明白: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家中的男儿须养得一身“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是曾氏家族的“倔强之气”,也是钱氏家族“利天下”的民族大义。

这样的浩然之气,决不是在世俗的泥淖与倾轧之下所能养正的。范仲淹有言:“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则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读书,养浩然正气,这不仅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家族繁荣不衰的根基,更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力量保证。

男儿须养浩然正气黄琳萍

文化· 笔记

在万载古城梨花春巷里的万载县收藏家协会民俗文化展示馆橱窗内,赫然摆放着一块年代久远的城墙砖,砖上有长条形印章铭文“江西袁州建城县造到 xxxx 砖”,该砖的外形尺寸为长 35 厘米、宽 20 厘米、厚 8 厘米,铭文字迹清晰,砖体外观白皙,质地细腻,敲之当当有声。

据万载县收藏家协会会长谢民介绍,这块城墙砖是他们的一位会员于2012 年左右在万载公路局后面发现的。那里原来有一百多米残存的城墙基,当时正在施工建房子,工人挖出三块铭文砖,那位会员正好在现场,就把这几块砖收藏了起来。如今那墙基之上已经盖起了一栋栋大楼。

据《万载县志》记载,万载历史上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开始就是建城县的属地,以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及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至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 年)万载均为建城县属地,而当时建城县的县治设在今高安,属瑞州府管辖。这块铭文砖“字之凿凿”,是袁州府管辖的建城县,所以肯定不是上述各朝代的城砖。

万载历史上除了曾经是建城县的属地外,还曾是多聚县、上蔡县、高安县等的属地。直到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万载才归属袁州管辖,而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万载县名又改为建城。据南宋县令徐升《修县治记》中所载,万载县即当时的建城县在宋时已有城垣,这块城砖无疑就是当时城垣的遗存,距今已经898年。

在此之前,万载发现最早的城砖是明朝洪武十年(公元 1377 年)的,距今642年,建城县城砖的出现,把万载城砖及城垣的历史推前了256年。

这块宋代建城县的城砖与万载清代的城砖有些差异。如今在万载新桥下还

有一段清代城墙遗存,基本上都是清咸丰年间烧制的城砖,砖的长度都是35厘米,但厚度达到了 10.5 厘米,宽 16 厘米。宋代建城县的城砖与明代万载为南京烧制的城砖相比,外形尺寸有较大差异。明代南京的城砖应该是朝廷统一规定的,万载烧制的是长 41.5 厘米,宽 20厘米,厚11厘米的。抛开南京的城砖不说,从建城县和清代万载县的城砖来看,尺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是各个朝代官府的要求不同,或者工匠经过实践检验改变了砖模的尺寸。

万载黏土(俗称窑泥)丰富,尤以马 步 乡 为 最 ,几 乎 村 村 都 有 砖 瓦 窑场。从古至今,由于大量烧制城砖和自用的砖瓦,到处都可见到取走窑泥后留下的深深浅浅的池塘,它们或蓄水养鱼,或蓄水灌溉,至今还在为造福当地百姓发挥作用。

(胡学正)

宋代城砖“现身”万载

偶尔听到一位喜好收藏的朋友说,萍乡市芦溪县有一家由私人出资建立的民间陶瓷博物馆。由于平时比较喜欢瓷器和瓷器后面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于是就萌发了前去参观欣赏的念头。

芦溪居袁水源头,袁水源头河古称芦溪,因河得名,为芦溪县地名由来。距离宜春也不远,强烈的愿望自然就成行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妻子决定

专程去拜访这位在萍乡当地瓷器收藏界小有名气的刘思启先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芦溪县上埠镇山下村,联系到了“萍乡陶瓷博物馆”创办者刘思启先生。

刘思启个子中等,皮肤稍黑,身材健壮。听说我们是从宜春专程赶来参观的,热情地引导我们来到馆内,一走进去,琳琅满目的藏品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整个博物馆收藏了从宋代到近代,包含工业瓷、民用瓷、建筑用瓷各种类 1000 余件藏品,向人们免费进行展示。泡了两杯热腾腾的茗茶后,刘思启如数家珍般地开始介绍萍瓷公司和他收藏的这些宝贝。萍瓷公司是清政府批准成立的官窑厂家,成立于 1905 年,其产品曾参加过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奖,创造的釉下五彩瓷均早于湖南醴陵釉下彩。清末时期,萍瓷公司大量聘请景德镇制瓷名家当老师,振兴国瓷,抵制洋货。因当

时讲求质量,故产量不高,流传存世的也不多,但这却是清代到民国承前启后的陶瓷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

刘思启专门给我们展示了一款民国元年萍瓷公司生产的粉彩花鸟罐,这件花鸟罐造型规整,画工传神,少见的倒立花卉白头翁寓意:富贵到家、白头到老。让人耳目一新。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占据一整个展厅的“红色萍瓷”,也是刘思启讲解得最投入、最详细的部分。说起“红色萍瓷”,刘思启很动情,萍瓷公司的成立源于清代革命义士葛兴顺,其从景德镇到萍乡后根据上埠的优良瓷泥,提出改良窑炉、生产细瓷的建议而成。仔细看去有的器物上书:抗战到底;还有的器物上书: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等。可见萍瓷人热爱国家,支援抗战的革命热情非常之高,所生产的带有宣传抗战的产品很多,这是红色瓷业的最佳见证。

刘思启告诉我们,“红色萍瓷”的专厅展示,是他宣传红色文化精神、弘扬光荣传统的初心,也是当地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自然科学教育基地。

在与馆主刘思启欢快的畅谈中,我们得知,他是土生土长的芦溪人,祖辈为瓷业公司股东和工艺师,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陶瓷情怀、红色情怀自然而然地与他共生,建一家民间陶瓷博物馆是他多年的夙愿。从 20 年前开始,刘思启就从地摊、藏友手中收集萍乡瓷器。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思启经过 5 年的努力,自费200余万元,终于在2017年1月办起了这家民间陶瓷博物馆。

刘思启,一位普通百姓,一个从事扎作师的手工艺人,过着清淡朴素的日子,但始终不离不弃地呵护着这座为数不多的民间陶瓷博物馆,尽管可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他的坚持着实令我感动。

(王保华)

和萍瓷对话

萍瓷釉下彩罐 (资料图)

文化· 发现

隐逸轩·智能旅行充电宝

“国民教授”来宜春了!

戴教授在讲座现场

现场座无虚席

签售现场戴教授与宜春中学2022届创新39班学生合影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