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暑假到了,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能“放假”xmwb.xinmin.cn/xmwb/resfile/2015-06-21/A04/A04.pdf道创安办副主任杨梅杰说,调查发现儿童的头部和上

! ! ! !那么,现在上海究竟有多少靠谱的安全培训课程,可让孩子和家长参与其中?

现实是:一方面,公众接受安全培训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公众想主动获取安全培训的渠道并不多。调查发现,虽然培训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安全培训课程,但大多数由民间机构提供,机构组织者多是热心公益人士。国际危急管理协会中国区理事长白涛说,目前究竟上海有多少面对

公众开放的安全培训项目或机构,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官方统计,但是,“培训市场确实有点乱,大家都看中这块市场,提供的课程也是良莠不齐。”

上海政法大学教师、大学生专业防减灾应急救援社团创始人沈吉利说,目前,有三种渠道来获取安全培训教育,一种是政府购买的社区公益项目,公益组织进社区为居民普及安全知识、逃生急救知识;一种是企业购买服务,作为员工培

训的一项内容;还有一种就是公益组织自发的知识普及。“但是,最后第三种现在比较少,主要还是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白涛认为,我国民众安全知识普遍欠缺,这与教育中缺少这一环有很大关系。在国外,心脏复苏等急救技能和安全培训都是中学必修课程。“让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用平时学过的知识

保护自己,必须让他们从心理上、技能上进行培

训。”上海公民警校的李栋警官说。在上海中学国际部张江办学点,特警们赶在暑假来临前为 !"#

年级的孩子们带来儿童版火灾现场逃生课程。授课的庄警官介绍,由于儿童自我防护知识与体能上与成年人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与事故的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因此,课程是根据“易掌握、有实效、很有趣”的思路设计的,练技能,更练心理。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提升儿童应对灾害心理承受能力,当危险来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并学会听从救援人员指挥。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4-A5责任编辑∶吴咏红视觉设计∶戚黎明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 ! ! ! $%!&年 '月 (日,嘉定区一高层住宅小区内,因家长疏于看管,一名三岁男童在床边玩耍时从 !%楼坠落,不幸身亡;!%天后,松江方松街道境内的一条小河内,两名 !%岁左右的儿童不幸溺亡……这是去年暑假发生在本市的悲剧。暑假又至,家庭和各种户外场所,究竟能给孩子们提供怎样的“安全系数”?本报记者为此展开了走访和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威胁儿童安全的环境不良因素都在增加,其中,家庭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港湾,儿童居家伤害事件正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为此,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与区疾控中心一起走访了 )%&户家庭,调查了 )$'名 !到 (岁的儿童,并于近日公布《$%!&年儿童居家伤害以及居家环境伤害危险因素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有 *($名儿童曾在家中遭遇了意外伤害事故,占了近四成,而伤害的类型主要以跌倒、坠落为主,占所有伤害类型的 )%+#*,。

儿童易伤头部上肢调查显示,儿童家中的第二大意外伤害是烧烫伤、

钝器伤和刀等锐器伤,发生率达 (,以上。四川北路街

道创安办副主任杨梅杰说,调查发现儿童的头部和上肢是最易受伤的地方。“是因为儿童较矮小,成人眼中正常的桌椅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危险重重的尖锐角。钝器伤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桌椅造成的。”

此外,因为家长疏忽而发生伤害事件的情况仍比较多,一些小概率但是高风险的伤害事故也值得注意,比如,儿童误食异物,喉咙、鼻腔被异物卡住的事故。

所幸的是,这些伤害发生的主要性质为浅表伤(擦伤、挫伤),占 '-+'),,其次分别为烧烫伤、开放性伤,主要由动物咬伤、切割、穿刺等引起,分别占 *+&$,、*+!(,。

客厅伤害最为高发客厅成为最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场所,是 **+(',的

事故发生地,另有 $'+(',的事故发生在卧室之中,其次为餐厅、室内过道、卫生间等。白天儿童玩耍时,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占 -'+)#,。另外各有 #,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儿童上厕所和进食水的时候。杨梅杰说:“卫生间地面太滑、家长不当喂养等都会导致伤害发生。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有 !#例伤害事故发生在孩

子睡觉的时候,比如,孩子从床上翻下来。”引起事故频率较高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热水瓶、

花生米、桌椅、家中常备药、刀具、电插座,这 (种危险物涵盖了家庭事故的 -%,。此外,调皮的男孩子并不比女孩子更易受伤害。调

查显示,男孩女孩意外受伤害的比例相当。

家长准备仍然不足调查显示,九成多家长表示给儿童选择玩具,有必

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能,知道刀剪、打火机、药品、化学物品、热水等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也明白小孩哭闹时不能喂药、喂食。尽管如此,部分家长的不良习惯和缺乏安全意识还是让儿童居家安全存在隐患。如,有 (+(%,的家长从未教育孩子不要玩打火机、火柴等,-+)%,的家长经常给 *岁以下孩子喂果冻、整颗葡萄、硬糖、爆米花等。

家长们接受的儿童安全培训仍显不足,&'+',的家长没有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的家庭希望有更多儿童常见伤害的警示信息。

本报记者 马丹

暑假到了,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能“放假”知否!知否"""

家中也暗藏儿童伤害高风险跌落是居家安全!头号杀手"

! ! !暑假将至,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增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增大,而父母监管不力、家中安全隐患都可能成为伤害的“导火索”。为了提高家长和社区对儿童伤害事故的警惕,四川北路街道今年暑假联合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推出了《%"*岁幼儿居家安全》干预项目,通过同伴教育,排查家中安全隐患,改善幼儿的居家环境。

本周四,本报记者随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项目总监、研究员王琳走进山阴路 #-弄一户居民家中,排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跌落风险!"""""

跌倒伤害主要是因为家中存在“地雷”,比如,家具的尖角、地板太滑等。居民陈锦帼家里有一位 ( 岁的儿童,因此,家里已经提前做好了家具的防护“加装”,比如,用防撞垫、海绵包裹住家具的棱角,而大部分家具也是圆形角。

王琳说,家长不妨从孩子的高度来看世界,替他排查可能碰触到的“地雷”。“除了防撞措施,家长还要特别注意沙发、床周围的地板上是否有随意堆放的物品,比如电源插座等。不少孩子喜欢在床上蹦跳玩耍,当他不小心从床上跌落时,身体很容易撞到地上的物什,而加重伤害。”

山阴路 #-弄是老式的石库门房子,楼层并不高,陈阿姨家二楼窗户外是一个平台,因此,她并未对窗户进行“坠落防护”。王琳还是建议,孩子 $到 *岁会爬会走后,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更要做好窗户防护措施。

具体措施

#窗户!尤其是高层建筑"要安装防护栏或

者窗止窗锁#

$让任何孩子可能攀爬的家具或其他物品

远离窗户#

$阳台门$窗户掩上后要立即锁住#

烧烫伤风险!%"""

老式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注意电路老化和火灾隐患。王琳指着陈阿姨家的老式灶台三处隐患,灶台没有自动熄火装置、炒菜锅把手朝外以及墙壁上贴有保鲜膜防油烟。“保鲜膜的材料是易燃的,如果灶的火太旺,很容易着火。”

具体措施

$不要使用桌布%防止儿童拉扯桌布倒翻热

汤#

$炒菜时成人离开灶台%要及时将锅子把手

转向里侧#

$给电吹风$电热棒等贴上警示标志%帮助

孩子主动识险#

中毒风险!"""

要管好家中的药品和洗涤剂等有毒物品。王琳说,在儿童中毒事件中,一半以上是误食成人

药品,因此,要把药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最好把醒目的外包装去除,以免引起孩童的好奇。

坠物风险!"""

陈阿姨家的平板电视放置在茶几上。王琳说:“坠物风险主要就是预防家具和家电的倒落。比如,平板电视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坠物风险,当它没有被挂在墙上或背后有牵引绳固定时,孩子很容易就能推倒它。这时候,它就会翻倒砸伤孩子。”

此外,空调柜机也需要安置在墙角,顶上不要作为收纳区,特别是不要放置吸引孩子的玩具或包装盒,以防孩子推动时掉落伤人。

窒息风险!""

窗帘的带子、小物件、衣服的拉绳,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窒息伤害。王琳说,父母要及时清除安全隐患,比如,抽去衣服的拉绳,严格按照玩具上标注的适用年龄来购买和使用等。“建议给越小的孩子越大的物品。”

溺水风险!""

陈阿姨家没有孩子溺水的风险。但是,细心的王琳仍指出:“很多人认为溺水只会发生在泳池、河海之中,其实,家中也会有溺水事件发生。当儿童溺水时,$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

曾有一位妈妈洗完脚后没及时倒掉洗脚水,一岁多的儿子小斌不慎倒栽进装有洗脚水的塑料桶里,家人发现时其已没有心跳和呼吸。经过紧急抢救和两个月的治疗,小斌的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具体措施

$不要在家中蓄水#

$及时盖上马桶等#

$不要留孩子一个人在澡盆$浴缸中#

本报记者 马丹

莫忽视#小细节可能暗藏大隐患

! ! ! !记者查阅了近 #年来市教委、市未保办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发现,溺水、交通事故和猝死,成为威胁本市未成年人生命的三大杀手。

暑期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为了积极预防,市教委、市未保委本周发布了“防溺水事故、防交通事故、关注居家安全、注意社会安全和重视旅行安全”等五个方面 *%条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市教委青保处处长朱坚介绍,“不在行走或骑车时看手机”“不捡拾掉入河道的物品”“让孩子系好安全带再上路”等条款应特别引起家长重视。“善游者溺、善骑者坠”的古训值得一读再读。

救生员不等于万无一失近年来,本市不少花季少年因河道内“游野泳”

而失去生命,这一情况主要集中在郊区。从 $%!$年起,本市各区县纷纷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警示牌等方法,减少中小学生溺亡率,但据市教委青保处副处级调研员卢惠介绍,即便有了安全警示牌,仍会有学生无视警示,甚至翻越围墙,私自到河道游

泳。而在市区,也发生过一个孩子在亲水平台上玩耍,为了捡一只掉落的矿泉水瓶而滑入河道的事故,所幸最终被及时解救。

不仅湍急的河道会张开大口吞噬年轻的生命,如果缺乏安全意识,游泳池的一池碧水同样潜藏危机。有着十几年青少年游泳培训经验的游泳教练赵文逸时常为孩子们的安全揪心,他非常赞同“善游者溺”的古训。他曾看见一个刚会游泳的孩子拿掉了救生圈、浮板等各种装备,此时比不会游泳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看护,但一个带着孩子的父亲却自己游了起来,留孩子自己扑腾。“此时的孩子非常容易动作变形,如果正好有人经过身边,或者不巧踢到一脚,孩子会一下失去平衡,如果游泳池拥挤一点,救生员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提醒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游泳池有救生员,就可以完全把孩子的安全交给救生员负责。在长方形的标准游泳池,救生员可以一览无余,而不少小区会所的游泳池可能是异形,或者有亭台绿化等装饰物遮挡视线,在某小区会所,就曾发生过一个男孩被立柱遮挡,在家长不远处遇险

却未被及时察觉,最终溺亡的悲剧。

过半数青少年边走边玩今年 #月,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等机构发布了国

内首份青少年《因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步行专题调研报告》,在千余名参与问卷调查的青少年中,超过半数明确表示自己曾有过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力的步行行为,听音乐、发消息、玩游戏等行为威胁着青少年的出行安全。朱坚介绍,根据由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情况,在本市今年发布的 *%条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中,特意将“不在行走或骑车时看手机”列入其中,也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

本市曾发生过有学生骑车带同学出行,结果撞上集装箱卡车的悲剧,根据规定,不满 !$岁的孩子不能骑车上路,不满 !(岁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而骑车上路更不能载人。此外,开私家车的司机也应摒弃侥幸心理,根据交通法规规定,!$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户外篇#

防水事故发现同伴溺水,寻求成人帮助,

不盲目施救。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

等区域玩耍#

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

品%不在河道边危险地段洗东西$摸

螺蛳$钓鱼虾等#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

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游泳#

防交通事故遵守交通法规。家长带孩子外出乘车时要让孩

子系好安全带,不系安全带不上路。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不在行走或骑车时看手机%不

在马路边或停放的车辆后玩耍打

闹#

不要让未满 !"周岁的孩子骑

自行车%坐副驾驶座位#不要让未满

!#周岁的孩子驾驶电动自行车#

居家安全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

通风。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不在飘窗上玩耍#

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不给陌生人开门#

不往窗外扔物#

社会安全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注意饮食安全,不吃路边摊食

品和“三无”食品。远离危险场所和人群拥挤场

所。不去网吧$ 酒吧以及歌舞娱乐

场所#

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

慎交网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不在工地$铁轨$高速公路等地

追逐$玩耍$打闹#

旅行安全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旅

游并签订旅游合同、购买相关保险。学习、掌握车辆、轮船、飞机遇

险时自我保护知识和处置常识。入住酒店时,了解消防逃生通

道,索取酒店联系卡。了解、尊重旅游地风俗、禁忌。不去尚未开发$ 开放的景点旅

游#

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

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

室内篇

%

& 现!场!调!查切记!切记"""

别把“善游者溺”古训不当回事溺水交通事故猝死威胁未成年人生命

$

室外篇

%

安全培训课程良莠不齐& 市!场!现!状

中小学生安全!"条安全提示

"#$

%&

'($

%&

)($

%&

"($

%&

"($

%&

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又将面临高发期#学生和家长应如何应对$$$

市教委发布

$ 要把药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以免误食 $ 住在高层的家庭要防止幼儿攀爬

! 游泳池内大人最好不要

离开幼儿 杨建正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