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 ! !美究竟是怎样的?是孩子们用画笔在白纸上描绘未来时洋溢出的幸福笑容;也是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向孤寡老人“送温暖”、走进消防队红色营地“探险”的兴奋激情,这些“童心之美”,我们在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脸上饱览无遗。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孩子们脸上飞扬着的自信与满足,童言童语般的欢声笑语……正如校长何园英所言,“儿童的世界是最美妙的。学校教育作为儿童生存世界的一个局部,提供给儿童的生存世界,应该既是感性的、实践的世界,又是体验的、想象的、充满智慧和道德灵性的世界。”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致力于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为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对“美”的认知与感悟,“天然去雕饰”地度过美丽童年。

创建于 !"#$年的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年间,在几代潜心教育的校长集体智慧结晶中,诞生了“宽和立天地、崇美尚自然”的校训,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

的办学理念成为了每代校长坚持走美育特色办学之路的支撑信念。美育思想基于儿童的立场,抛开束缚孩子天性的填鸭式教育的刻板思维,从感性、直觉、情感等非理性层面关注儿童发展,让儿童的天性、个性、童性在审美活动中得以激发。

童心沁润 以美启智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构建了“童

心乐园”的课程框架体系。据何园英校长介绍,他们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开设了 %#多个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化、多样化、具有儿童情趣的课程。每逢单周周三中午,由学校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小辅导员团队,会向刚入校的低年级小朋友讲授示范团课,以“问一问、答一答、演一演”等形式,由学生小辅导员带领小朋友一起回顾参加过的校园活动,激发小朋友对美好校园生活的热爱。

五(&)班的何一舟同学告诉笔者:“回顾自己今天上的这堂课,我

觉得自己与小朋友的互动少了些,导致气氛不够活跃,使得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不能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我会改进自己的课堂,确保小朋友们能在欢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现场还有三至五年级不等的小辅导员旁听课程,并在课后向执教同学提出意见,以便其在下次课堂改进。“可以准备一些奖品,调动小朋友的参与热情”、“建议放慢语速,让小朋友听清楚、听明白”、“设计的‘猜诗句’难度太大,应该选择符合二年级小朋友认知水平的古诗”……我们从这些建议中看到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借由高低年级“友谊班队”活动的开展,充分运用自主化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童真逐趣 以美怡情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从“点、

线、面”三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将三者结合开创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课

程,侧重于在广阔社会天地中挖掘活动内容,力图创办“没有围墙的校园”。“点”指引进社会各点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参与形式更丰富的社团活动。例如通过引进少年宫、社区等教师资源,开办“童心合唱”、“童心锡剧”等社团,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接受艺术的洗礼。“线”指以年级为划分线,让孩子体验符合各自年龄段的基地教育活动。一年级去“乘坐环城车”,体验朱泾镇的变化;二年级去乐购,体验“购物小常识”;三年级去东林养老院,开展“温情爱心园”活动;四年级走进消防中队,“探秘红色营地”;五年级“走进工业区”,体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面”指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开展“童心探究”、“童心志愿”、“童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志愿者社会体验活动中锻炼自立、自主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童趣传承 润泽未来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说,“美的

历程是指向未来的。”在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以美育人”办学思想进行美的传承,让童心、童真、童趣得到释放与延续。美育课程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载体,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追求和办学理想。在日趋走向“中学化”的小学教育中,我们诚然看到了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开辟给孩子的纯真天地,在这片广袤天地中,我们看到了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

疑”,学校深谙此理,从儿童出发,以理解童心、走进童心为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服务、会学习、会运动、会创造”,具有“理想美、心灵美、行为美、才艺美、创造美、健康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学生。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让富有童心的创造力始于美的当下,在沿途饱览美的历程时,唤醒日益成熟的创造性思维,用爱去解码儿童的需求,托起儿童生命的成长。 ! !言言

责任编辑∶沈琦华 视觉设计∶黄 娟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5月27日 星期三

校园通讯 /

! ! ! !近日,以“体验·灵动·创新”为主题的闵行区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研讨会在莘庄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莘庄中学李国兴副校长主持,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陈效民院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沈之菲教授、闵行区教育局何美龙副局长、闵行区教育督导室何曙光副主任、上海市莘庄中学徐国梁校长、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党总支乔敏书记、李卉校长、闵行区教育局普教科陈辰老师、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室贾永春主任、科研室何永红主任出席了本次活动。另外,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郑忠仁老师、李攀老师,以及闵行区初高中各学校德育分管领导、闵行区生涯教育研究中心组成员、闵行区初高中心理教师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研讨活动包含:倡导 '()模

式的生涯辅导课展示、参观莘庄中学'()学园、莘庄中学心理健康及生涯发展教育介绍、莘庄中学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和莘庄中学职业生涯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案例分析、专家点评等环节。本次交流研讨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体现了我区对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视,更可喜的是,莘庄中学在高中生涯发展教育探索中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让体验激活灵感,让创意激活动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陈乐

! ! ! !“这是新民晚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年来共同合作、互相支持的延续。”上海滩两家“老字号”在上海报业大厦完成了一场颇具意义的合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新闻

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新闻学院教授大会主任、文汇新民进修学院院长刘海贵教授,正式受聘新民传媒教育项目总顾问,并接受本报采访。新民晚报校园通讯站“首席新闻发言人”优秀校长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之银老师、“教师通讯员”优秀老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办主任濮晓粹老师、“学生通讯员”优秀学生代表华师大一附中附属实验小学李嘉芸同学等嘉宾出席。现场另有不少优秀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出席,现场成了新闻界与教育业“三代同堂”的大聚会。

登高望远说好中国事

校园通讯站是新民晚报在教育

领域拓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项目,这个项目对于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将学校里的“好人好事”通过主流大众媒介得到更好地传播,让孩子从学生时代起就能得到新闻传播方面的培养,这不仅打开新闻行业和教育行业双丰收的局面,我们也相信,也惠及了更多其他行业。

刘海贵教授称赞,新民晚报校园通讯站成立至今已有近两年,长期受到上海市各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喜爱,始终秉持“接地气、正能量”的宗旨,让通讯站落地校园,再通过新民晚报主媒体平台,将上海校园正能量传播至上海每个角落。

强强联手共筑双赢梦

“新民晚报设计的校园通讯站项目,其立意之高显而易见……”对于校园通讯站建设的前前后后,刘海贵教授如此评价。将新闻传播知识、理念和实践活动从娃娃开始抓起,实行“从小学起、从小练起、从小做起、从小讲起”,当这些“小娃娃”未来进入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工作岗位,可以习惯性讲好中国故事,讲得外国人也听得懂,这是现在这一

代新闻工作者创办校园通讯站最伟大深远的现实意义。华师大一附中濮晓粹老师作为

前期参与新民晚报校园通讯站建设的教师代表之一,经历了最先的策划到如今初具规模的过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濮晓粹老师说:“校园通讯站是新闻行业与教育行业强强联手的双赢举措。”在校园通讯站成立的近两年时

间来开展的各种大大小小活动中,基本循着两个方向,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请进来”。特别是我们走出上海报业大厦,走进上海各大校园,足迹遍布上海 !+个区县,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始终贯穿“出报社、走基层”的采访理念,将校园“新鲜事、感动事、烦心事”以“正能量”态度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大力推广中国现代教育理念、展现上海校园形象。

校园通讯站也积极邀请校方代表参与到本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例如由“校园首席新闻发言人”、“教师通讯员”和“学生通讯员”三个层面构成的一系列“新民教育论坛”活动,邀请报社著名记者深入浅出地教授校方代表如何正确面对“媒体镜头”等。

!陈乐 言言

传统的定力 新兴的碰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海贵教授受聘新民教育项目总顾问

闵行区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研讨会在莘庄中学举行

体验激活灵感创意激活动力

以美育人 呵护童心记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美育课程

! 学生们参加上海市首届市民文化节获!百支优秀戏剧团"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