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研究性学习在“奇葩”边缘挣扎chaozhoudaily.com/czrb/page/1/2019-04-03/06/4141554254054595.pdf“奇葩”的抱怨声包围?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一线教师及专家,试图寻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教育06 [email protected]

■ 教师手记

家长们不理解研究性作业,“不懂装懂”地抱怨作业“奇葩”,而在学校里,一些教师的行为却恰恰相反。

记者发现,现在只要是进入学校进行采访,看到的课堂一定是研究性、探究式的,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得热热闹闹,效果却不得而知。

不久前,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听到教育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听了一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数学课,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们呈现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与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还进行了充分地讨论,最终在下课之前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我旁边坐着一位数学专家,他对这样的课堂非常不理解,‘这节课不就是一句话?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陶西平跟他解释,这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探索的过程,结果那

位数学专家回答:“探索是要探索未知,而其实学生们在上课前只要看看书,就已经知道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了。”

“我们以前总认为不懂装懂是不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探索课是‘懂装不懂’,本来学生是懂得,让学生装作不懂。”陶西平说,构成成功的沟通有三个要素:沟通的活力度、参与度、探索度。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一种沟通,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那么如果用这三个维度对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话,很多课堂学生和老师的活力度、参与度都够,但是探索度不够。“虽然热热闹闹,但是没有新的信息”。

缺少了“探究度”的研究性学习只能成为伪研究性学习,其形式会大于其内涵。

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曾经这样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说:

“我们知道你们来听课喜欢听什么,你们最希望在课堂上听我们说‘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老师和听课的人

喜欢听啥我们就说啥。”在中小学进行“只做表面文

章”的研究性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最近,正在兰州上大学的王小伟正在朋友圈里狂发问卷,这是他“唯一使用且一直使用”的完成那些“通过实践而进行探究的作业”的方法,“根据老师要求把问卷一设计,网上一发,报告用问卷数据一凑就完成了 。”而像王小伟这样采用网 络 问 卷 完 成 实 践 探 究 作 业的学生大有人在 ,“每学期一到期末,朋友圈空间里全是转发‘跪求’填问卷的。”王小伟说 ,由于专业限制 ,大多数学生 并 不 知 道 怎 样 科 学 设 计 调查问卷,有的人设计的问卷只有四五道题,因为问卷设计有困难,一些连设计问卷都没有心思的学生,要么找学长学姐借报告,要么甚至直接上网买报告。“只要报告写得漂亮,探不探究、实不实践我觉得无关紧要。”王小伟说。

找到了原因、看到了后果,也就寻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但愿研究性学习能尽早脱离“奇葩”的泥潭。

据《中国青年报》

教师“懂装不懂”伪研究性学习形式大于内容

家长“不懂装懂”+教师“懂装不懂”

研究性学习在“奇葩”边缘挣扎“我女儿上一年级,学校老师留的一些探究性、研究性的

作业我当家长的都看不懂,思考起来也没有什么头绪。”孙建红(化名)说。

这种抱怨在中小学家长群体中并不新鲜。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中小学家长中,100%的人表示曾帮助孩子做过研究性的作业,其中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具有指导孩子进行探究性作业的能力。而最近媒体报道的被学生和家长频频吐槽的“奇葩”作业,也多为各式各样的研究性作业,或者是打着研究性旗号的真奇葩作业。

而让记者略感震惊的是,孙建红不仅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同时还是陕西省一县级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师。

一位科学老师也为孩子的研究性作业发愁,这多少有些讽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一道艰深的命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在之后的10多年里,中小学大张旗鼓地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给学生布置研究性的作业,从课堂到校外,从静态到动态,从家庭到社会,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研究性学习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当像孙建红这样的科学老师也对孩子的研究性作业没有头绪时,我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怎么了?为什么研究性作业总被“奇葩”的抱怨声包围?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一线教师及专家,试图寻找答案。

把孙建红难住的作业是一个科技小制作。由于自己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孙建红便在网上找了一个制作发明过程,跟着学会了之后,让孩子当作业交给了老师。让孙建红暗自庆幸的是“还好别的家长没有也照着同样的例子学,要是大家都模仿同一个就不太好了”。

不少家长像孙建红一样,老师给孩子留的研究性作业自己也不是完全懂,也就是硬着头皮到网上查查资料、东拼西凑,把作业完成了。

“不懂装懂”的家长担心的是自己拼凑来的作业有没有跟其他家长的重复了,而专家们担忧的则是本来留给孩子的作业,却被家长代劳了。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室主任朱传世指出,老师们布置作业通常要完成几个基本功能,一是巩固学习,二是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第三个就是能够灵活地去运用、去创造,“学完的知识得用,不用的话,知识就没有变成智慧。”朱传世说,这是一个由“知识”变成

“智慧”的链条。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有些家长还抱着传统的观念,认为学习就是单纯的掌握知识,他们更愿意看到孩子一遍遍地“刷题”,而另一些家长则担心孩子的知识水平有限,自己完成这种研究性课题的话,不会完成得很好,担心老师会批评。于是,家长们便向孩子伸出援手。

“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个假期老师都会布置小报,静态的有介绍一本书,动态的有参观海洋馆后介绍海洋生物……当时孩子不太会制作ppt,再加上不希望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太长,于是便帮他完成一部分。”初一学生家长郭娟说,不过,让郭娟着急的是,现在孩子似乎形成了习惯,但凡看到作业里有“小报”,就直接扔给妈妈,自己懒得动手。

从伸出援手到完全代劳,家长们起初似乎只是为了“帮孩子一下”,却一步步地使得研究性作业完全流于形式,孩子无法得到锻炼,家长也因为无缘无故增加了负担而怨声载道。

家长“不懂装懂”研究性作业成家长捉刀的代名词

午餐后,小班孩子在阳台走廊的长凳上休息,我发现豆豆几次站在长凳上,面向窗户,不愿意下来(仍然是在安全高度以内)。他整张脸几乎挨着贴有即时贴的玻璃,撅着屁股似乎在研究什么。我之前就发现豆豆总喜欢踩上去东瞅瞅西看看,通常我会出于安全原因而提醒豆豆不要站在长凳上,可不一会儿,他又按捺不住地站上去了……

于是,我带着好奇、疑惑和一颗想要读懂孩子的心,把自己也变成窗边的豆豆,贴在玻璃上往外看。当然,我不用站长凳,直接弯着腰就能看到。

终于,我发现了“玄机”,原来虽然窗户上贴着即时贴,但却有一个很小的破洞。在周围都被遮蔽的情况下,这个破洞就显得特别珍贵,因为从这儿能看到幼儿园的大操场。如果刚好有小朋友在楼下玩,透过这个洞看他们,就像看小电影一样,很有意思。而要想看到更多的景物,就需要转动头和眼珠,当然也不一定能看全,但是透过小洞和直接下楼去看的视觉效果和感觉却大不一样,真是“小洞大世界”!

窗边的豆豆无意中发现的这个小破洞让他如获至宝!孩子不像成人那么理性,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探索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促使豆豆总想抓住一切机会,从贴纸上的破洞“窥探”外面的世界。

所谓“一花一世界”,此刻,窗玻璃上的一个破洞,在豆豆心中,就成了一个发现外面神奇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小小的洞,豆豆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滋润,那种因探索而得的神秘的快乐,或许是作为教师的我,也不能体会的。

于是,我对此给以充分尊重、

理解和支持,不但不再干涉豆豆的行为,还由此深受启发。我想到其他幼儿也会有同样的心理需求,所以,在布置创设“娃娃家”环境时,我把“小洞大世界”运用到对玻璃窗的装饰上。我特意先用绿色即时贴贴满玻璃,然后在上面镂空刻出各种图案,再撕掉中间的即时贴,露出玻璃,制造出形状各异的

“洞洞”,它们既透光又具有艺术的美感。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个别样的“瞭望台”,让小班孩子能在窗边自然愉悦地透过“洞洞”观看外面的街景,感受人、事、物的变化与运动。

另外,在游戏区里,我们还提供了照相机和望远镜等玩具。孩子们爱不释手,充分利用这些玩具,自发玩起了“照相馆”游戏。一些孩子非常喜欢当“拍客”,乐此不疲地这儿照照那儿拍拍,还利用望远镜玩“打仗”游戏,煞有介事地

“观察敌情”。而且,平时也经常有孩子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钻研,探究相机和望远镜上的秘密。在反复观察与摆弄中,有的孩子甚至发现,从相机与望远镜镜头里看到的事物和我们平时用肉眼看到的大不相同,他们越发觉得有趣好玩,从而更乐意探索思考了。

这些原本由豆豆的行为引发的材料投放和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丰富了我们的课程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许多时候,对孩子们的一些行为,我们很容易就忽视了。但豆豆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随时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抱着好奇心去发现,去理解,去站在他们的视角观察思考,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生动。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小破洞中有大世界

多情的人其实不能怪他,多巴 胺 这 样 分 泌 ,你 能 控 制 住吗?”——也许你也在抖音上刷到过这样一则视频。这位将化学课讲得如此生动的网红,就是广元中学的化学老师向波。

在抖音上,向波的粉丝量已经超过三百万,点赞数几十万的视频比比皆是。在他的眼里“万物皆化学”,“我能火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因为网友看到我的视频会分泌多巴胺。”

幽默风趣、金句频出的向波,其实也有过一段迷惘。

2005 年,19 岁的他考入大学后,由于年轻气盛,当年就选择了退学。他先去卖手机卡,再去广东的工厂做了半年质检工作,后来甚至跑到湖南株洲修铁路,“最后,发现还是读书好。”在 2008 年底,向波瞒着父母去学校补习了半年,功夫不

负有心人,次年高考,他顺利考上西南大学的化学专业。2013年毕业后,向波回到母校广元中学,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

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真正喜爱这门课,成绩的提升自然不在话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向波便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录制主题视频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关于恋爱的那个视频,因为文件比较大,所以我就传到视频网站上,方便把链接给学生嘛。”向波笑着说,自己感觉讲得非常不好,都准备删了,没想到视频上传后的当天晚上就火了。之后,有用户把内容截取后发到了抖音上,不仅引来了很多粉丝,还希望他能够持续更新。向波这才意识到原来短视频有着这么广泛的受众群体。

目前在抖音上,向波的粉丝

量已经超过三百万,点赞数几十万的视频比比皆是,他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网红”了。

向波说,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戴建业老师,而对于自己的视频能够火,他再次使用了他那“万物皆化学”的理论:“网友发现学知识也能这么快乐,多巴胺分泌地越来越多,就会忍不住继续看更新的内容。”

在完成了紧张的备课任务后,剪辑视频占用了向波不少休息的时间。但他微笑着说,只要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快乐,那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了制作视频,他已经花去近万元购置设备,这包括一台单反相机,以及一个三千多元的收声设备。“现在上课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还要拍摄、剪辑视频,时间真的有点不够用。”

据《华西都市报》

四川广元中学:

老师制作“教学视频”意外圈粉300万

日前,《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

《报告》指出,网络暴力、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加强。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是网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网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报告》提出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在现有的网络监管格局内,深化职能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健全约

谈警示、定期巡查、联合惩戒、黑名单等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未履行审核义务、放任不良信息

传播的企业,依法高限处罚;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等建议。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加强

3月29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据统计,普通高校此次新增2072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1831个新增备案专业和241个新增审批专业。新增专业中,热度最高的当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国共196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

196所高校:争上大数据专业

统计发现,2018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此次共有 196 所高校增开该专业。我省的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山东女子学院13所高校今年新增了该专业。

事实上,该专业并非今年首次开设。今年以前,已经有三批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该专业。第一批获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一共3所,分别是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获批时间是 2016 年 2 月。2017年3月,第二批32所高校获准开设该专业,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2018年3月,第三批共有250所高校获批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等。我省共有13所高校进入第三批获批名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在内。

4批400多所高校“上马”大数据专业,社会真的需要如此多大数据人才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7年11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 150 万,到2025年将达到200万。

未来五年时间,将有大量大数据人才走上社会,满足不同层次的产业需求。

人工智能类专业:大量“上马”

除大数据专业外,此次新增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类专业格外引人瞩目。统计显示,此次新增备案专业中,101 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96所高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50 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专业。新增审批专业中,35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

此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101所高校中,我省共有9所高校上榜,分别是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大学、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

96所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中,山东共有5所上榜,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

35所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中,山东只有山东大学上榜。全国其他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也普遍层次较高,比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38所高校成立了独立人工智能学院。

新增审批专业中,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热度仅次于人工智能,新增开设院校数量达到25所。我省高校共3所新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分别是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

17所高校: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教育部此次还撤销了一批高校的416个专业。统计发现,此次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涉及17所高校。撤销数量排名第2到10位的专业依次是: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品设计、公共事业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网络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业设计。

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显示,山东大学此次也撤销了广告学、管理科学、图书馆学、教育学4个专业。青岛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山东财经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山东工艺美院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也被撤销。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新设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 据中国新闻网

196所高校新增大数据专业2025年人才缺口达200万

■ 热点关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