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牵叶入松门 庭院花争发 - epaper.zhxww.netepaper.zhxww.net/resfile/2014-08-19/04/04.pdf · 人。朱枫是我姑婆,也就是我爷爷的亲妹。在搬到城 东社区之前,我家一直住在朱家花园,那时我便钟爱

谁想人间有此境 园成景备特精奇

美丽发现地:招宝山街道城河东路335号

美丽户主:朱先生美丽闪光点:立桌砌凳,移花接木;不图名利,只为

公益。上月,单位小王家里添丁,同事们前往其住所探

望,返来描述宝宝生得乖巧,同时感慨:楼下有一户

人家真是用心,那庭院小巷被打理得妙处几多……记者顿生好奇心,欲伺机前往拜访。于是,同事

小王慷慨出面,乐当牵线人,这般,一位埋头植绿与公益20余年的老好人朱老先生与他家小院的故事这才浮出水面。

沿城河东路往招宝山景区方向走,近蛟川宾馆处,沿街便可见一小弄,拐进去不过数十米,就是朱老先生所居住的城河东路335号楼。同事小王带路,越往里走,越见巷弄两旁景色幽深。

由于事先做过想象,记者对沿途所见的各色花木

倒是并不感到十分稀奇。只是其中点缀的数块石匾和几对石狮颇为引人瞩目,粗看雕刻手法及内容古色古香,心下揣摩大约是历史的遗留之物。

朱老家就住一楼,敲开门,他和妻子便热情地迎了出来。

“小王是我的好邻居,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这人做事从来只为兴趣不爱出名,要了解我的为人,可先进屋来看一些老照片。”听闻记者来意,朱老心直口快,首先道明自己心境,笑眯眯地建议。

主人家的提议,为客岂有不从之理。跨入朱家大

门,记者粗略环顾,只见四壁简陋,客厅里一张小圆桌便占去多半空间。寒暄间,朱老已从内室取出一沓照片及文件,招呼记者坐下细细观看。

他首先展示了近些年自己与亲人在朱枫烈士纪念楼、朱枫公园、朱枫陵墓留下的部分合影。

看记者惊讶,他肯定地解释:“对,我是朱家后

人。朱枫是我姑婆,也就是我爷爷的亲妹。在搬到城东社区之前,我家一直住在朱家花园,那时我便钟爱养花,只是没有现在投入的精力多,做出现在的规模。”

说到这里,朱老妻子在一旁笑着埋怨:“这些年,

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住,多半积蓄都用在了这些爱好上。”

朱老呵呵一笑,倒也不否认,继续排出下一组照片———“你看,这些东西都是我请人做出来,送给社区邻里的。”

记者定睛一瞧,画中朱老在不同场所依傍着一些石雕碑刻会心而笑,而其周边景致看来却十分熟悉。

“这里是后大街社区,这是金向任弄,这是鱼丰弄……”朱老指着照片解释,“老来我没什么特殊爱好,最喜欢美化环境,也愿意为周边邻里尽些微薄之力。”

他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己亲自动手或请人制作了一批盆景、石桌石凳、石狮子还有勒石,义务捐赠给街道、社区,分散点缀在马路旁、商铺前、公园里和故居纪念楼中,让街巷处处有景,与市民共同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和生活的热爱……

朱老行善从不留名。细看这些石雕碑刻,但凡与公益有关,均以

“街道”名义落款,记者这才想到,初进门时在绿化丛中看到的那些石雕、碑刻,不是什么前朝遗迹,而是朱老先生这些年积累下的爱物与心血。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社会公德争表率,港城文明铭心怀;千磨万击还坚

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回报社会记多少,吾旨扑公志难愈……记者在朱老指点下,一路自楼外巷弄向小楼内里再细看品味了一番,除了充分体会老人爱花护绿,崇尚人居和谐自然的无私之心,也对他善于利用各种元素,巧妙改造一方庭院的精巧构思深感赞叹。

朱老说,自己学历虽不高,但这些年养花

养出一份痴心,再加上与一众文人墨客挚友多方往来,

渐渐地,也被影响出了风雅情趣。假山怪石自有其风韵,再请手艺熟练的工匠刻上

大家名人的书法诗词或励志金句,恰当点缀在花草丛中,几步一景,即便似记者这样初次往来这栋小楼的客人,也不禁陶醉其中。据悉,自1994年迁至此处以

来,朱老先生自掏积蓄数十万,为社区楼群、先烈故居、墓区陵园美化添绿。相比之下,朱老的家里十分朴素简陋。

“我70多岁了,没有什么别 的念想,只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朱老说,未来故乡能更美,人居环境更加舒适文明是他的愿望。为此,他甘愿默默无闻、老骥伏枥,以一个白发者的赤子情怀,为后人积累点滴真善美与文明。

惯看堂前绿意浓 平生自是爱花人

美丽发现地:庄市街道万市徐村

美丽户主:乐兆华美丽闪光点:房前屋后布局精心,绿化立体,花

木繁多。

“乐兆华家绿化做得好,堪称豪华级别,有机会

还是可以去他家看一看。”在区妇联和庄市街道妇联的双重推荐下,记者来到庄市街道万市徐村乐师傅家。

这是一幢带庭院的四层小楼,说这里显眼,是因为门前都是花,屋外花圃里与大门顶上的大片太阳花

开得格外绚烂。乐兆华一脸幸福地站在花圃前介绍这些花的品种与故事,两相映衬,显得主人家日子过得惬意舒心。

看完院外的风景,乐兆华热心地将记者迎进屋

内———好一片沁人心脾的绿!楼顶有花,墙边有藤,院内有绿,再在一楼二楼挂上八哥鸟笼,“你好!”

“美女!”“恭喜发财!”鸟儿的问候令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倍感喜气。

指着正对大门一片被兰草包围的摆放有序的绿色

植物,乐兆华说,这是自己去年刚分栽好的菊花,有十几个品种,到深秋时节姹紫嫣红齐齐开遍,场面十分壮观。而院子另一边,则大片摆放着兰花、山茶、牡丹等植物品种。

“再过段时间,欢迎你到我家来赏菊啊!”他笑,

“现在因为这些花草,亲戚朋友都喜欢常来坐坐,都夸这里生活惬意的呢!其实稍微用点心就好啦。”

乐兆华早年就是爱花人,正式开始上规模养花是

在七八年前。从花卉品种的选择到不良品种的淘汰,

他家花园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致,远近村里出了名,去年,被评为街道的绿色示范户。

乐兆华的妻子陈菊青也支持老伴养花。因为“这样的生活挺健康的”。

从企业退休之后,乐兆华主要精力就是用于打理

花草。早上,他给每一盆花浇水、剪枝、捉虫;晚上吃完晚餐后,除了去村里活动中心打打乒乓球,跳跳佳木斯,便是伺候那几百盆花花草草,乐在其中。

“我叔叔养花不求名贵,主要是用心。”乐兆华的侄女告诉记者,因为老乐的花园庭院见了规模,出了

成效,周边亲戚邻里都开始效仿,而他也十分乐于给大家提供指导和服务。

鸡冠花、五色梅、榕树、吊兰、栀子、米兰、罗汉松、万年青……这些都是一般家庭常培育的景观植物,乐兆华尤其打理的好,枝繁叶茂,没有一株歪枝

倒盆。“你要真心喜欢花草,花草也会回报你,长得

好。”老乐说,要说现在很多家庭花草养不好,或许正是不够用心。“买回家,只图好看,不研究它的品质和性格,怎么能有收获呢?”

去年绿色家庭评选结束后,作为鼓励,街道给他和村里其他几户精品人家各补贴了一些资金以作进一步发展用。老乐说,十分感谢政府的肯定和鼓励,他也会更加用心打理自家庭院,做出精品,做出示范,让更多人了解花卉植物的好处,让绿色新风在村里广

泛蔓延开来。

牵牵牵叶叶叶入入入松松松门门门 庭庭庭院院院花花花争争争发发发———我区精品绿色家庭选鉴(之四)

广告许可证!甬广固"

!""#

#

"$

号 广告部!

!"#$%&!%

记者部!

!"#$&'((

$

!"#)!)#*

编辑部!

!"#$*)$&

投递投诉!

%&!&!%&$

$

%&!'("((

$

!&!'($%!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南大街'"

号 编辑部邮箱!

)*++,++-!&./01

!"#$%&%#'(

星期二4 【今日关注】编辑 成桂平

)

电话&*!+,'+"

组版 王梨

■记者曹阳 通讯员张雁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美丽发现地:澥浦镇庙戴村曲塘自然村

美丽户主:陈静康、陈仙华夫妇美丽闪光点:喜欢花草的夫妻俩走到哪里

都不忘带回不同花卉妆点生活。

周末午后,湿热的空气和漫天乌云似乎预

兆着一场阵雨即将来临。庙戴村妇女主任曹惠君带领记者来到陈静

康、陈仙华夫妻家的小院门前。一声唤,还未见主人身影,就听阵阵“欢迎,欢迎啊”的热情招呼声从湖蓝色的铁皮大门背后传来。

女主人陈仙华闻声开门迎接,记者进门一看,原来门畔养着一只绿皮鹦哥,上蹿下跳,嘴皮伶俐,在主人家绿草红花的衬托中显得十分灵动可爱。

在陈仙华的热情介绍下,记者的目光从鹦

哥投向院落两侧。月季、杜鹃、睡莲、美人蕉、金银花、紫藤、荷花、滴水观音……几十个品种的花木植物长势喜人,将整个住宅主建筑环抱起来,花团锦簇、彩蝶纷飞,放眼望去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农村的绿色家庭虽然不集中,但也争奇斗艳,各有特色。”曹惠君说,随着我区新农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庙戴村远近像陈静康、陈仙华夫妻这样用心养花、爱花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

“老陈家很有情调,花鸟鱼虫应有尽有。”在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夸赞声中,陈仙华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自己和丈夫种花养花,就是想要家里美一点,空气好一点。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和健康反倒成了村民日常

生活中最关心的事。几十年前在小河边淘米洗衣的回忆令陈仙

华和曹惠君记忆深刻。“当时生活条件是落后,但自然环境远比现在强多了。现在我们是在花精力去补偿这些年发展经济欠下的环境债,想

想也是挺感慨的。”子孙成家立业后,夫妇俩闲了下来。喜欢

出门旅游的老两口携手走遍祖国各地,见识了山河壮阔、草木秀丽,也就更加坚定了要在自家健康、美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的信心。

为了每天推开窗就有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风景,他们四处奔走购买花木,添置土盆,将自家近百平方米的前庭后院打理得格外饱满充实。

有了花草之后,为了更显生趣,夫妻俩又

从花鸟市场买回鹦哥、金鱼等宠物。孝顺的女儿也出资数千元为父母从花鸟市场购回一个大型的专业景观鱼缸,让两老的居家环境更显多彩多姿。

细看陈家小院,正堂前,左右各一发财树

和幸福树,傍着一众绿色植物,寄托了这个家庭“幸福发达”的美好祈愿;庭院中花香袭人,采访当天的阴雨天气也无法掩盖这个精心打理的农家小院的勃勃生机。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养老生活,现在我们两

口子过得很舒心。”陈仙华在院里顺手捧起一株开得正旺的美人蕉:“你看,这花开得多美,正红、大红,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年四季都这样红红火火。”

不知不觉间,本报的“美丽庭院”系列专刊出到了第四

辑。这是一个阶段的行走与见证,见证了我区在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楼群创建工作的今天,有成百上千户家庭已从中受益,收获了庭院文化、家园文化共同繁荣所带来的健康生活与喜悦。

这四辑10余户精选绿色家庭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美化、改

善身边人居环境并非难事,只要爱护一草一木,从珍惜身边的公共绿化设施做起;只要用心植绿护绿,从自家房前的窗台、

阳台、屋顶、楼道、庭院开始改造起;只要践行生活垃圾分

类,从正确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不污染损害绿化土壤环境做起;只要多多参与认捐、认建、认养古树名木、公共绿地,从保护扩大我们身边的公共绿地做起……

相信,通过大家点滴努力,在不久的未来,我区也能建成为一个富有现代立体绿化景观特色的“绿色之城”、“花园之

城”,使我们的子孙能够世代在此安居乐业,享受健康、文明的港城生活。

记者手记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