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秘境万宁 凤凰山的守护神hnrb.hinews.cn/resfile/2014-11-17/015/hnrb20141117015.pdf · 嘿,山神爷 文\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是艺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主编│梁昆 版式│石梁均 海南刊周 影像 B07

嘿,山神爷文\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也是难点所在。

从1992年开始,凤凰山护林队就默默守护这座山,代价是奉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成就是为海南保住了一片最原始的低海拔热带雨林。这一题材一开始就令摄影师王兵感到兴奋,他说,去表现这样一种精神对当前社会无疑具有导向意义。

但现实总是与构思有距离。他以为可以拍到队员们阻止毁林开荒的照片,但由于护林队多年的努力,如今滥砍滥伐现象基本绝迹。他想拍他们防范毒蛇猛兽,事实是除了每天例行的巡山外,就是洗衣做饭,“生活相当静态”,要不到轰动的画面。

如何再去表现队员们一种崇高的精神?

通过背景来呈现人物,只能另辟蹊径。“万岁·万宁”摄影活动指导老师袁东平给他建议:拍一组风格统一的环境肖像。这句话点醒了王兵:“通过这样一组将护林工融入原始森林的肖像,不是正好可以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他们以及他们的成果吗?”

于是,这组照片的拍摄,把人尽量安排在画面的不明显处,而且让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尽量的小,只占画面比例的百分之几。并按另一位指导老师李楠的建议:注意人和环境的协调,要表达出“浑然一体”的感觉,而且要注意人的表情和姿势,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力量”;尽量选择不同场景和植物的同时,画面中露出天空的部分要尽量少,否则画面就有“漏气”的感觉。

最终,经过对全部27名护林工(注:当时人数)每人3至4次的拍摄后,这组《山神》便呈现在人们面前。其效果是:“当他们的身影在密林丛中若隐若现时,你会感觉到,他们已经与这片森林融为一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是这片原始雨林的守护神。”

(据王兵《相对的客观,绝对的主观》,袁东平《你好,山神爷!》)

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以西不到5公里,是侨乡有名的凤凰山,山上覆着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密密麻麻的枝叶下,隐藏着数十条汉子,汉子的腰间别着砍刀。他们随时准备着“战斗”。“敌人”很少出现,但如果没有他们,“敌人”就会把这林子吞了。

这座山幸亏有了这些勇敢的英雄,才能让自己的林子始终茂盛。他们是“绿林好汉”,是凤凰山的护林队,对手是觊觎山上宝贝的人。他们镇守这座山,已经有22年。

如山上的动物栖居一样,他们的起居也隐在高高的林木下。山上有8个护林站,供32个人夜伏昼出。阳光透过树顶使山色微微亮起,陆军鸟仿佛在召唤的时候,他们便准备上山巡逻。他们的队长,入队19年的黄道松说,山上空气呼吸起来就是舒服。

每个站出动两三个人。每个人都穿着那显出旧色的蓝黑仿警服,腰间别着砍刀,插在木制的刀鞘里。每个站负责几千亩的范围,走一趟要2个钟头,一天走3到4趟。山上本没有路,他们走熟了,便用心记住了外人会被“蒙住”的路。路既陡,又崎岖,埋伏

了许多伸过来的树根,还有被青苔包裹的顽石,使他们心要分一半在脚下。有人曾从几近垂直的岩壁抓藤向下探,一不小心滚了下去,腿摔断了。

心的另一半,要看有没有盗伐分子,这些人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到山上来。他们憎恶这些家伙破坏这漂亮的山林,守护它们对他们是一份光荣。

起先,这山上的树被随便砍。1992年的时候,农场老副场长蔡德光看不下去了,决定成立护林队,12名割胶工人在没有国家补助的情况下毅然应征入列。从此,这山上住了一群卫士。

这活儿干起来要煞费苦心,但他们凭着一股积蓄胸中的正义感,仿佛战士,天然要争取胜利。队员郑东权说,有一回,为了逮到一个盗木团伙,几个队员带着干粮在山林中守了三天三夜,才将他们抓获。回来时,天色已晚,山中大雾,花了几个小时才找到路。

有时,麻烦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他们带刀,盗伐分子也带刀。遇到温和的,倒好阻止,遇到野蛮的就不好办。他们人数不占优势,带刀也不能伤人,一般只起到威慑的效果,但野蛮的家伙会

把刀挥向他们。“把他们惹恼了,他们见人就砍。”黄道松说。

队员陈文忠就受过这样的伤害。1996年时,他和另外两名队员发现有人偷砍黄桐树,他们把树没收了,盗木人却发了狠,把刀向他砍去,把右手筋给砍断。手治疗3年后才有知觉,已年届50的这条硬汉却依然请求到山上去:“我还有左手!”

谈起这些性命危险的事,他们的神情就像喝一杯啤酒点一根烟时那样淡然。这些事很少挂在心头,有些小事倒像驱之不去的蚊子嗡嗡地围着,需要毅力去忍受。每个人上山后,腿上很快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蚊虫叮咬的红色痕斑,许多人身子忽冷忽热,后来才知道是疟疾。1992年上山后不久,就有一批人被伤痛击退。

除了这些,要承受的还有寂寞。山上住着,仿佛与世隔绝,想念家人也没有办法,以前没电话使用,现在也很少下山。不少站

点是钢板搭起的,没有房间,几张木床一放就睡觉,如风餐露宿。站里安了个大锅,不巡山的人就煮菜,很长时间用的还是山泉。无聊了,就看看十几寸大的老电视,现在还可以用手机放放歌。

1998 年到 2012 年底,坚守在这里的共有6个人。由于建设森林公园,护林队随后扩招到32人。如今,他们每个月领到手的工资共有880元,32个人中有12个是光棍。即便这样,他们仍然爱这座山,有人退出又加入,有的是父子兵。22年来,他们把护林面积从7000亩扩到3万多亩,用双脚走出来的线路有35公里长。

一路上,他们要走过许多仅到腰间的黄藤和山葵,作为低纬热带雨林标志的青皮树,很值钱的黄桐木,看那海南哨树把别树的树干包住,“过江龙”从一棵树蜿蜒到另一棵树,听那陆军鸟、山黄鸟、白头翁和猫头鹰的啼唤,他们踩着路上堆积的叶子,也把吱吱呀呀的声音送给它们。走得乏了,便站一站,转过头看一看山腰被阳光照亮的秀色。

“入秋了,他们又要上山打猎了,得看紧点。”黄道松说,眼睛微

微眯起。

影 手 记摄

世界长寿之乡·秘境万宁

王 兵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鲁

中晨报》视觉中心主任。参加过 2008 四川汶川

地震、2010西南旱灾、2010年玉树地震、2011 长江中下游旱灾、2012年“纪念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70周年·重走滇缅公路”、四川雅安地震等重大新闻事件采访。

摄 影 师 简 介

链接:为保住万宁市凤凰山低海拔热带雨林资源,1992年当地兴隆华侨农场成立了凤凰山护林队,最初队员为12名橡胶工,到如今已有队员32名。22年来,护林队在长期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承受着危险与艰辛,与偷盗林木资源的不法分子坚决斗争。在他们的无私奉献下,凤凰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5.2%,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海南兴隆侨乡森林公园”。

凤凰山的守护神文\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特约记者 陈循静 通讯员 曾觉 黄良策

摄影师王兵作品《山神》组照中万宁护林工合影

本版照片均为《山神》组照。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