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八旬丈夫不离不弃 照顾瘫痪妻子 15 年 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jrwh.cdwh.gov.cn/Upload/doc/2019/08/22/1566443599.pdf2019/08/22  · 成海依然每天去看望照料妻子,365

责编:胡晓枭 美编:徐松 校对:郑嫄042019年8月22日 特刊新闻热线新闻热线::8555772785557727((传真传真)) 8556523985565239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jrwhjrwh100100@@163163.com.com

最“牛”交通协管员一站就是14年童元成,56岁,家住青春岛社区,交警三分局一大

队文明交通劝导员。从2005年开始在北打金路口进行交通劝导,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嗓门大,遇到不文明的交通现象时,例如闯红灯,他总是用一声大吼进行制止,多次获得“优秀文明交通劝导员”的称号。

2005年,42岁的童元成通过竞聘,进入成都交警三分局一大队任文明交通劝导员。初入职的他为了熟悉这份工作,常在下班后向老劝导员“取经”,观察执勤交警的指挥手势,回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并请妻子在一旁观察提意见。手臂打直、吹哨、挥旗、转身、放行,几个简单的动作,在14年的磨练下已经“过分标准”,同片区新到的协管员,都会被带到他工作的现场观摩、学习。

北打金路口紧靠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不管是人流量还是车流量,在成都市区路口中都位居前列,是成都最繁忙的路口之一。在这里总会看到一个人,腰板最笔直、手势最标准、声音最大、吼得最凶,他就是童元成。童元成是“成都最牛交通协管”,他的“吼”是出了名的,“吼住”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式过马路,只要是他站的口子,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

童元成是最认真、最负责的协管。14年间他从未迟到过一次,也未请过一天假,一天“吼”6小时。无论是三伏天还是雷暴天气,他始终贯彻他的标志性动作和“吼”功。在他看来,天气越恶劣,出事故的几率就越大,就更马虎不得。他的“另类”让行人由骂、谤到敬、爱,而他始终如一,坚持“那是我的口子,站在那儿,就该把它守好了”童元成说。

“站到!红灯得嘛!”“走快点!走快点!”……在车水马龙的北打金路口,童元成的声音很大,路过的行人时不时要多看他几眼。但今天,市民发现,这个

“吼得扎劲”的文明交通劝导员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出现在路口了。

童元成病了,病得不轻。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56岁的他已经住院近两个月。胆管癌加上尿毒症,让他不能再站在路口,不能再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劝导交通了。病魔折磨着他的身体,但还远不到打败他的地步。

童元成的病情远比他想的要凶险。今年春节后,他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胆管癌和尿毒症,胆管癌做了手术,尿毒症每周要透析3次。他的妻子是退休的保洁员,儿子是银行押运员,全家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仍然难以维持高额的费用。很快一封倡议书在全市交警中传开,童元成不是警察,也不是协警,在路口14年的坚守,尽职敬业的工作,交警早就把他当作了最亲密的战友,他的病情牵动着大家的心。

从分局到支队,一笔笔爱心捐助汇聚起来,很快,全市交警便为他筹集了8万多元的爱心款,帮他渡过难关,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希望能在关键时刻拉一拉这位敬业的协管员。童元成在交通辅助这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持了14年,14年来风雨无阻,所值守的路口无一起交通事故,这样的敬业奉献精神感动了很多人。目前,童元成已被评为“成都好人”,接下来他还将参与“四川好人”和

“中国好人榜”的评选活动。 (记者 胡晓枭)

童元成

童元成正在交通劝导童元成正在交通劝导

灾难突降一肩挑起重担今年79岁的邹成海与唐中云,都曾是成都通信设备

厂的高级工程师。当年大学毕业,他和妻子被分配到了中国铁道部通信信号设计院,在北京“北漂”了六年,因为北方生活的不习惯,他们申请调回了成都。1970年,两人幸福地结合了,而婚后两个女儿的降临,更是让原本温馨的家庭更加甜蜜。随后的漫长岁月中,夫妻俩的相濡以沫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如果岁月静好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该有多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妻子唐中云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渐渐地,唐中云的身体开始不听使唤,说话也不利索了。两年后的2004年,邹成海对妻子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精心照顾。

邹成海告诉记者,2008年,随着妻子病情的加重,唐中云的腿开始走不动路,身体各种机能也开始每况愈下。由于不堪忍受病情的折磨也不想给丈夫增加负担,唐中云背着邹成海悄悄写下了一封遗书,想“一走了之”。不想这封遗书却被邹成海发现了,他赶紧劝妻子,并找来了当年厂里的老同事给唐中云做思想工作,最后唐中云才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与丈夫一起面对病

魔。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这位坚强的老人还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细心照顾患难中见真情午饭时分,阳光斑驳地洒进房内,邹成海顾不上自己

的午饭,先将早上刚用破壁机打好的营养粥打进妻子的鼻饲管。邹成海告诉记者,由于妻子病情恶化严重,并伴有肌肉萎缩,现在吃东西全靠鼻饲管。怕老伴久卧不舒服,邹成海还经常用温水给她擦身子,每隔两三个小时帮翻身:老伴双腿日趋萎缩,在医生指导下,邹成海查阅各种书籍,学会推拿按摩,每天给妻子按摩2小时。正是有了丈夫的贴心照顾,妻子身上一点褥疮都没有。

2014年妻子病情再次恶化,为了让妻子得到更专业的看护,邹成海在家附近找了一家康复养老院,将妻子送到那里看护调养。虽然医院配备了专业的护工,但是邹成海依然每天去看望照料妻子,365天风雨无阻。“一个护工要照看两到三名病人,肯定不够细心,照顾不好,我去了很多事我就自己来,要放心点!”邹成海说。

每天清晨9点出门,每天晚上8点回家,邹成海时间表就像火车时刻表一样规律运行,雷打不动。往返于在家里到康复医院的两点一线之间。对邹成海而言,这些年来什么都在变,皱纹爬满双颊,骑坏了记不得多少辆的电瓶车,唯一不变的是悉心照顾妻子的那份真情和这条往返“定向”的道路。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躺在病床上的妻子现在除了眼神能动,其他都不能

动,营养方面也只能进食一些流食。近年来,因为研究妻子的病情,邹成海经常翻阅各种中医专业书籍,渐渐地对中医理疗产生了兴趣。为了能让全身瘫痪的妻子尽量多

摄入一些营养,邹成海总是不厌其烦地研究妻子的营养配方,每天夜里回家后,他都要查资料、研究康复辅助措施、列出第二天早晨的营养餐,完成这“三部曲”后才放心地休息。

第二天一早,邹成海把准备好的食材,用破壁机给妻子打出各种营养蔬菜糊,装在保温杯带去康复院。“我的破壁机都用坏4个了,这是第5个!”邹成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有时候,妻子吞咽情况不好,食物会从口中反喷出来。因此,给妻子每喂一次饭,差不多就要一个多小时,食物太热太冷都不行,有时一餐饭要温热好几次。

病房里的人都说邹成海懂得的护理知识比护士知道得还多。邹成海也不让自己女儿来帮忙,说免得影响孩子工作,也不请护工。很多人都会不经问他,“这么重的病,你现在把她照顾得这么好,还有意义吗?”邹成海的回答很简单:“照顾生病的妻子,这是一个丈夫和一个男人该承担的责任!”

十五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邹成海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做饭打糊、端屎端尿、擦身换洗。邹成海15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邻居。提起邹成海,大家都满口称赞:“妻子瘫痪15年,他不离不弃,全心全意地照顾,真是难得的好丈夫啊!”

爱情有很多种模样,像邹成海这样在困境中不放手,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应该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种……曾经有首歌里唱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采访了邹成海和唐中云两位老人的故事,便想起这句歌词,他们即使从未说出过“爱”,却爱得那样轰轰烈烈,感人至深。

武侯融媒记者 郑嫄

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八旬丈夫不离不弃 照顾瘫痪妻子15年

今年8月7日又是一年七夕,一个充满浪漫的节日,

但对一些人而言,这天依然是平常的一天,他们不甚明白

浪漫的含义,不曾说过“爱”,却用一生的付出和相守,诠

释着爱情最动人的模样。

“我们那个年代,从来都不会把情啊、爱啊挂在嘴边,

我们两个这么多年也没说过‘爱’。”在武侯区机投桥街道

草金东路社区住着一对患难与共49年的夫妻,从2004年

起,丈夫邹成海一直照顾着因患帕金森综合症和肌肉萎

缩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唐中云。15年,他用无微不

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15年,他用不离不

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

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