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版权声明:闽北日报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责任编辑:朱领军MINBEIDAILY2017.9.18 星期一

02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8820707编辑部主办

ZHUANTI

专 题【 】

昨日,海外华文媒体参

访团圆满结束在南平的采

风参访活动。参观游酢文

化纪念馆,了解建本雕刻技

艺,探访建阳麻沙楠木林,

游阅武夷山景区,考察武夷

新区……为期4天的活动

期间,参访团成员被厚重的

闽北文化深深折服,秀美的

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

更让他们赞叹不已。大家

一致表示,“南平印象”最为

深刻就是“绿色”,他们将用

镜头、笔头记录所见所闻,

向海外华人宣传推介南平,

让世界领略南平的“绿色”

魅力。

让世界领略南平的﹃绿色﹄魅力

——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团聚焦闽北生态

用“近乡情怯”形容我到南平的心情特别合适。我的母亲出生在美丽的浦城,回到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虽然我没有在浦城成长,但是小时候就喜欢听妈妈讲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记忆里就留存着闽北的印象:山清水秀天蓝人善。这次是我时隔30年再次回到南平,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依然是那么好,天空很蓝、水很清、山很绿,人很热情。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希望不仅能与闽北当地的媒体进行交流合作,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单位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合作,宣传南平、推介南平。 (卢国华 整理、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闽北发展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通过有关人员的介绍和现场走访,我知道了近年来,南平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GDP的增长,却让全市的生态越来越好。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是大自然给予闽北最好的馈赠,更是南平市领导干部和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南平守护好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继续走好发展绿色GDP的道路,让闽北的山、水、空气继续“绿”下去。(卢国华 整理、摄影)

我是福州人,每年都从马来西亚回来探亲。到闽北还是第一次,高铁的开通,让空间距离缩短,到哪都很便捷。朱熹、九曲溪、大红袍等闽北元素都让到过这里的人感到妙不可言。马来西亚有华人700多万,每年12月是马来西亚的假期,福建华人都有回乡的习惯,每次回乡都会抽时间到省内的其他城市转转。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马来西亚也开通了武夷山旅游专线,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武夷山旅游。回去后,我会通过报纸等平台宣传推介南平,让更多的人通过武夷山旅游专线到闽北旅游。 (卢国华 整理、摄影)

建阳山环水绕,景色美如画,第一次到建阳感觉特别舒服,心旷神怡。参观了麻沙千年楠木林、考亭村“树抱佛”和武夷花花世界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地方无一不是拥有独特风景特色文化的地方。“树抱佛”真的是让我惊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佛像竟然伫立在千年的樟树里。“树抱佛”相传是朱熹逝世后,人们在古樟树裂缝中塑一神像,以表纪念。好山好水、人杰地灵,建阳不仅出了朱熹、游酢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滋养了优秀的建盏、建本、理学文化。建盏的精美,建本的古朴,理学的崇高,时时刻刻吸引着我,让我喜欢,让我着迷。(邓雪 邓忠卫 整理、摄影)

这是我第一次游览武夷山,虽然天游峰海拔不是很高,但站在山顶也会产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好山好水出好茶,甘甜的武夷山水冲泡的大红袍,有不一般的滋味。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学习研究、健康养生的好地方。武夷山是中原文化入闽的第一站,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古往今来,许多重要的思想都在名山大川里形成,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的很多理论便是在这里形成的。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徐园园 整理、摄影)

武夷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朱子理学文化,另一个典型代表是闽北书院文化。例如宋朝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元朝熊禾创办的《洪源书堂》,明朝黄道周创办的《云窝书院》。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不仅为马来西亚等国带来了瓷器、茶叶等物品,更重要的是带上了来自福建闽北书院的老师。因此,今日印度尼西亚尚存的书院尽管教授的是伊斯兰教的内容,但统称“经”书院,章显了闽北书院文化的影响。做好武夷文化文章,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印华日报》责无旁贷!

(罗爱文 整理、摄影)

初见武夷山的真容,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南平能拥有如此独特的资源,是一笔宝贵而巨大的绿色财富。到南平之前,我对当地历史文化只是略有了解。这几天,通过深入到实地亲身体验,感受到了风光的秀美和文化的厚重。建本雕刻技艺、建盏制造技艺、朱子理学等等都深深吸引了我,我想很多在海外的华人应该都和我一样,只要到了这里,都会为之倾倒。回去之后,我会把这次的所见所闻制作成一系列的短片,再配上英文字幕,在电视平台上播放,让更多的人领略武夷山的美,了解闽北深厚的文化底蕴。 (徐园园 整理、摄影)

以前,我对福建的印象不深,对闽北地区的了解更少,脑海中模糊的印象都停留在福州厦门那一带。这次有机会来到闽北,看到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印象深刻,这里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通过这次走访,我发现闽北地区有很多“宝藏”值得去挖掘。比如说,武夷茶文化、朱子文化、建盏、建本以及其他人文历史,在中国没几个地方能够与之媲美。我觉得当地要加大传播的力度,通过更多方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爱上这里。今后有机会,我会在这里长住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一番双世遗的魅力。 (李茜 整理、摄影)

武夷山的风景很独特,环境也十分干净,景区内的标识牌、扶手都采用天然的材质,没有过多的人工修饰,非常贴近自然。与全球范围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武夷山的生态体系保护得非常好,物种也十分丰富。特别是九曲溪,溪水碧绿,水中嬉戏的鱼群表明了这里的水质很好。山虽然不高,但是造型奇特,山上古树繁茂,绿荫葱葱,是个天然的大氧吧。相比快节奏的大都市,这里最适合休闲养生。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的压力很大,就需要来武夷山这样的地方放松自己。而且,南平正在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相信未来很美好。 (李茜 整理、摄影)

武夷山的风光很秀美,与我到过的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山不险,但却奇秀;水不深,但是很柔美。当地有句话,说要是没到天游峰和九曲溪就不算来过武夷山。我要加一句,若只是登天游、游九曲,要是没去看大红袍母树,简直是白来一趟。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只有到实地去近距离地观察,才能有最直观的感受。这两天,我体会到了大家所说的山美、水秀、茶甜是个什么模样,也逐渐明白了这里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受到世界的关注,因为这里不只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相当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李茜 整理、摄影)

生态是闽北最大的财富 我母亲就出生在美丽的浦城 闽北山水妙不可言 好山好水人杰地灵

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做好武夷文化文章责无旁贷 制作英文短片宣传武夷山 这里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

闽北最适合休闲养生

武夷山山美水秀茶甜

南平在发展武夷新区上思路清晰,新区的规划建设站位高、谋划远。三个产业组团的建设各有特色,又互相联系,而且在开发中既注意生态保护,又注重改善民生。比如万达广场的进驻,产业链的发展,群众的安置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此次南平采风行,我感触很深,我会继续关注南平的发展。《华人报》与爱尔兰福建同乡会、福建商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爱尔兰华人了解祖国的一个窗口。我们会做好连接爱尔兰华人和祖国的纽带,通过全方位的报道,展示福建的变化、南平的发展,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关注家乡,从而回来投资兴业。 (卢国华 整理、摄影)

让更多华人关注武夷新区发展

武夷新区的滨江西路、水之厅、天圆地方和互联网经济产业园都很不错,把南平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总的感觉就是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等到南平市政府搬迁过来以后,相信新区可以发展得更好。通过现场考察,我觉得新区在建设中与建阳老城区的连接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尽量做到无缝对接。我们新华传媒网在意大利还有一个《新华时报》,回去之后,我会通过报网互动以及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对南平的经济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报道,让意大利的华人对南平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没有到过闽北的意大利华人。 (卢国华 整理、摄影)

报网互动宣传新区建设

王菁野(美国《拉斯维加斯时报》总编辑)

苏中朝(澳大利亚《澳华时报》发行人)

陈利良(马来西亚《东方日报》高级总经理)

黄燕媚(美国侨网总编)

黄力

(加拿大《地产周刊》社长)

郭然

(加拿大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会长)

李卓辉(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总编辑)

张运欣(加拿大C

CITV

华人国际电视台董事长)

何瑞娜(加拿大《健康时报》社长)

李勇恩(巴拿马《拉美快报》总编辑)

陈维刚(意大利新华传媒网总编)

周瑞琮

(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

不忘初心 与您同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