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漢字中的

「看懂中國字」系列

趣味解讀漢字

輕鬆穿越歷史

俞水生

1982年1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

系。現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人文社科部人文

教研室副教授。長期執教《大學語文》、

《宋詩鑒賞》、《應用文寫作》等課程。

從教之餘,主要關注中國古典詩學研

究,並對民俗學、文字學多有興趣。已發表

論文《詞中自有真情在——談蘇軾的婉約豔

科詞》、《屈原求女與巫術求神》、《牛與

人類社會》、《國際商務應用文語體特徵》

等二十餘篇,參編字典《學生常用古漢語詞

典》(任副主編)。

看懂中國字

看懂中國字

(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鹿

主編

人文之美

鹿

主編 俞

《漢字中的符號之美》

《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漢字中的生活之美》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慣並用慣了漢字,但下面這些字,你真的全都認識嗎?

提示:社會身份或職業

提示:文房四寶

提示:倫理五常

以上是一些日常字的古文字形,答案見書中。

「看懂中國字」系列從今日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數字、方位、五行、生肖、

四季、日常用品等入手,揭示漢字的造字緣起和形態演變,推想字形背後的古

代社會歷史、文化與生活現象,從而發掘漢字蘊藏的大美。

ISBN 978-988-8310-17-3

建議上架分類:中國文化/中國文字

98

看懂中國字之漢字中的人文之美封面_cover.pdf 1 21/10/14 下午2:34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ii

目  錄

序言

「天」人之間 

/  

66

「和」為貴 

/  

74

中國人的「祖」先崇拜 

/  

80

從「宗」廟到四合院 

/  

88

人「鬼」情未了 

/  

96

「神」的背後 

/  

104

「士」與士文化 

/  

2

「農」—

天下之大本也 

/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18

古代「商」人面面觀 

/  

26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  

34

「君」與君子風度 

/  

42

此「后」非彼後 /  

50

說「聖」人 

/  

56

1

65 宗教信仰

社會衆生

iii

中「國」的來歷 

/  

114

「家」,永遠的牽掛 

/  

120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128

「田」字源起——

井田制 

/ 

136

百穀之長——

「禾」 

/  

144

美麗的「絲」綢 

/  

152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160

「筆」的傳說 

/  

170

「墨」香飄逸 

/  

178

「紙」的記憶 

/  

186

「硯」趣 

/  

194

說 

「文」 

解字 

/  

202

113

169

農耕文明

文化載體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iv

「仁」者何以無敵 

/  

212

萬事莫貴「義」 

/  

220

不學「禮」,無以立 

/  

228

「智」者為何不惑 

/  

236

人以「信」為本 

/  

244

何謂「忠」  

/  

252

「恕」與恕道 

/  

260

「節」與符節、節操 

/  

268

見義不為,無「勇」也 

/  

276

「讓」者,禮之主也 

/  

284

知「恥」而後勇 

/  292

「敬」業與樂羣 

/  

300

記住一個「諒」字 

/  

308

「悌」—

兄弟之道,手足之情 

/  316

211 倫理觀念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有一件美好的東西,日日與您為伴,日日為您服務,您卻

常常忽視了它的美 —內在的美與外在的美,這就是漢字。

漢字是我們的寶貴遺產之一。說到漢字的特點,一言以蔽

之,就是美。漢字的「美」包含了使漢字得以產生與發展的客

觀環境的美 —物質的美、精神的美、邏輯的美還有大自然的

美。漢字的「美」也反映在漢字自身的構成與形態上,其造字

方法的精巧,文字姿態的曼妙,都令人讚歎不已。

漢字的「美」有其歷史過程。如以甲骨文的產生為起點,

漢字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何况甲骨文其實還不能算是漢

字的最早形態。然而,在甲骨文與早期金文中,我們不僅可以

領略其古樸與端莊,還可以理解其字形背後的古代社會的歷

史、文化與生活現象,乃至我們祖先的造字智慧 —這一切,

都是美不勝收的。

今天我們使用的現代漢字,形體幾經變換,早已失去了

它們的早期風貌,也不易推斷出造字的依據。學者們的不懈努

力,使我們逐步了解了古代漢字的來龍去脉,進而通過古代文

字的研究去搜尋我們祖先的生活狀况及他們的精神風貌。可以

說,從漢字看歷史,又從歷史來追溯漢字的淵源,既是一個科

學研究的過程,又是一個欣賞文字美的過程。

必須說明的是,這套書是在參考古今許多文字學及相關學

科專家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寫出的。限於叢書的體例,行文中引

用或述及文字學專家或其他領域專家的觀點與成果,一般不專

門標注他們的名字及著作的名稱。在此,向這些專家致以衷心

的謝忱。

美是需要發現的。見慣並用慣了漢字,才使我們習以為常

地不去注意其內部蘊藏着的美。這套叢書,就是鑒於此種情形

策劃設計的。從文字與文字相關的角度 —語言、歷史、文

化、考古、文學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地挖掘並向讀者展示漢字

的美,是本叢書作者的美好願望。如果讀者隨着我們的筆,在

弄清一個個古文字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它們折射出來的中國古

代社會歷史與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及我們祖先的思維特點與心

路歷程,這將是何等快意的事!

王元鹿

寫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

1

社會血

「士」與士文化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2

「士」與士文化

3

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

較為明確的社會分工意識,開始把人大致分為士農工商四

類,但其次序歷代有所不同。《管子.小匡》曰:「士農工商

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春秋穀梁傳》說:「古者有四民:

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荀子.王制篇》亦有

「農士工商」的排列。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日知錄》曾說:

「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說始於管子。」認為春秋時期齊國國

相管仲最先定下「士農工商」的次序,後一直沿用至今。

在古代「四民」當中,商的地位最低,屈尊末位,這與

封建統治者向來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相應。那麼,士的地位

又為何最高,能排列首位呢?這主要與他們的特殊身份有關。

關於「士」字的造字依據,有專家有這樣的看法: 甲骨

文中的「士」作( );金文中的「士」字,和「王」一樣,

是斧鉞的象形。不過,「王」是一種具有權力象徵意義的大

型戰斧(黃金大鉞),寫作( );而「士」則是一般的斧狀

兵器,寫作( ),像是一把倒置的、有手柄的寬刃戰斧。

其造字本義是指手持戰斧作戰的武夫。金文「士」亦簡寫作

( ),有意突出斧柄而淡化了斧刃。篆文則承續簡略筆劃的

「士」 甲骨文 金文 金文

「王」 金文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4

金文字形,寫作( ),已接近後來楷書的寫法。

在遠古冷兵器時代,將士所使用的武器就代表了他們在

軍隊中所處的地位。古代的斧鉞為一種禮器,象徵王者的權

威,因此使用黃金斧鉞的將帥叫「王」,而用普通戰斧作戰

的稱為「士」。後來,「士」成了古代四民之一,指農工商以

外那些學道藝、習武勇的人,或稱「士民」,以區別於「庶

民」。

「士」,當它成為一個社會羣體,是中國古代具有一定身

份地位的特定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先秦時期

「士」是貴族的最低等級,位次於大夫。他們作為封建社會中

最基礎的貴族,同時也是最高級的百姓,其地位又在庶民之

上。古代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國則有以知識分子

為代表的士族階級。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胄子

弟,才有條件掌握文化知識,故「士」又成了具有一定知識

和技能之人的稱呼。秦漢以前,「士」可謂是社會中堅力量,

當時凡能通「六藝」者皆可曰士。所謂「六藝」,一般指禮、

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一說還包括「詩、書、易、

禮、樂、春秋」六經。故《說文解字》曰:「士,事也。數始

「士」 篆文

「士」與士文化

5

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 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

屬皆從士。」訓「士」為事,强調「士」是以一身而兼備文

武才藝之意。

所謂「推十合一為士」,即孔子認為,有演繹和歸納能

力的人才可稱為士。《左傳.昭公七年》孔穎達疏:「士者事

也,言能理庶事也。」意思是,「士」具有管理事務的能力。

劉向《說苑.修文》則曰:「安故重遷,謂之衆庶;辨然否,

通古今之道,謂之士。」劉向認為,安於現狀不思變革的人

是普通百姓;能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通達歷史興替的人,

才稱得上「士」。

春秋時代,士階層開始出現分化。由於各國征戰不休,

有些卿大夫為鞏固或擴張領地,想方設法招徠士衆,很多士

便投靠到他們那裏。還有一些士為謀生,有經營工商業;或

去為人辦喪事,當贊禮;也有人開始從事私人講學,傳授文

化知識。從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文化活動的人

士。他們思想活躍,遊學各國,為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的繁榮

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戰國紛爭,原有的社會秩序被打破,各諸侯國戰爭兼併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6

更為劇烈,於是朝秦暮楚的遊說之士應運而生。這種「遊士」

穿梭於各國之間,充當說客。其中,如蘇秦、張儀等縱橫家

便是突出代表。他們知識豐富,思維敏捷,既能言善辯,又

會揣摩當權者的心理好惡,一旦自己的政治主張難以實現

時,便會另擇他主。與此相應,各國權貴的養士之風也很盛

行。只要有一「技」之長者,就會受到這些貴族的豢養。

戰國後期著名的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

申君,甚至不惜財力養了數千士衆。當時甚至形成這樣的輿

論:「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可以說,這是士人最輝煌的歷

史時期。

秦漢時期,士的內涵進一步發生了變化。由於統治者對

「武」的限制,士便逐漸由文武合一轉為偏重「文」的方面,

一般多指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知識分子。漢代,士人特重名

望及學識才能,一旦成為名士,功名利祿便會隨之而來,故

許多士人廣結朋黨,相互吹噓,以沽名釣譽。東漢後期,在

士人中間又開始流行清議品題人物的風氣。

魏晉之際,九品中正制確立。凡由中正品評者,皆據其

德行才能及家族閥閱而給予不同品第,然後授予各種官職。

「士」與士文化

7

未經中正品評者,不得仕為品官。於是,士人又有了某種特

定階層的含義。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為

士,否則即為庶。士人中,又出現憑藉先輩官爵得以入仕並

累世為官的家族,稱為士族。士族在東晉達到極盛,造成朝

廷一些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

對於其仕途的影響,亦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導致出

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望族」的現象。士族門閥制度盛行

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也是魏晉政治腐敗黑暗的表現。直

到隋唐以後,隨着科舉制的出現,士族才逐漸退出歷史舞

台。

從古到今,「士」的一大社會特徵就是包括當官或不當

官。古代士、仕二字本可通用。仕在金文寫作( ),篆文

作( ),從人,從士,本義就是做官。古人一旦當官就叫

「入仕」或「步入仕途」;而那些「學而不仕者」,也皆屬士

的範疇。按這個特徵來界定,先秦諸子百家及後來各種學術

流派的代表,都可進入「士」的行列。儘管春秋戰國時期養

士成風,士人一度有過養尊處優的待遇,然而總體來看,中

國士人的命運似乎從來就不濟。當年老子西隱、孔子流離、

「仕」 金文 篆文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8

孫子刖足、商鞅車裂、韓非囚秦、司馬遷入獄,不一而足。

士階層最不幸的時期,大概要算是元代了。當時有「九儒十

丐」之說,讀書人列為第九等,僅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有

人認為當代「臭老九」一詞應源於此說。

毋庸諱言,古代士林也有不少敗類,但傳統的士風是重

品行、講操守的。儘管士人在經濟上總是處於附庸地位,人

格上卻極為自尊。他們重名節而輕名利並形成傳統。古有伯

夷、叔齊恥食周粟而餓死於首陽山;孔子則過盜泉渴而不

飲。後來儒家又以修齊治平為要務,主張「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這種「士」文化傳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

影響。無論是天下有道還是無道,士人都在自覺踐行着自己

的人生價值。從東漢末黨錮領袖李膺「高自標持,欲以天下

風教是非為己任」,到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從北

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明代東

林黨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明末顧炎武「天下

興亡,匹夫有責」,再到晚清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

因禍福避趨之」,無不體現了這種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的

代代相承,中華文明才得以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

「士」與士文化

9

士文化儘管萌生於古老的封建時代,但它剛柔並濟、博

大精深,充滿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在政治清明之時,它會

佔據主導意識形態的地位,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而在社會

動亂之時,則往往又被邊緣化。但它始終沒有泯滅,一旦條

件具備,又會頑强地顯示出來,成為社會文明發展的推動

力。這種士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已傳承

了數千年,並不因古老而陳腐,反而如同美酒,愈陳愈濃。

「農」—

天下之大本也

看懂中國字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10

漢字中的

「看懂中國字」系列

趣味解讀漢字

輕鬆穿越歷史

俞水生

1982年1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

系。現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人文社科部人文

教研室副教授。長期執教《大學語文》、

《宋詩鑒賞》、《應用文寫作》等課程。

從教之餘,主要關注中國古典詩學研

究,並對民俗學、文字學多有興趣。已發表

論文《詞中自有真情在——談蘇軾的婉約豔

科詞》、《屈原求女與巫術求神》、《牛與

人類社會》、《國際商務應用文語體特徵》

等二十餘篇,參編字典《學生常用古漢語詞

典》(任副主編)。

看懂中國字

看懂中國字

(

漢字中的人文之美

鹿

主編

人文之美

鹿

主編

《漢字中的符號之美》

《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漢字中的生活之美》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慣並用慣了漢字,但下面這些字,你真的全都認識嗎?

提示:社會身份或職業

提示:文房四寶

提示:倫理五常

以上是一些日常字的古文字形,答案見書中。

「看懂中國字」系列從今日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數字、方位、五行、生肖、

四季、日常用品等入手,揭示漢字的造字緣起和形態演變,推想字形背後的古

代社會歷史、文化與生活現象,從而發掘漢字蘊藏的大美。

ISBN 978-988-8310-17-3

建議上架分類:中國文化/中國文字

98

看懂中國字之漢字中的人文之美封面_cover.pdf 1 21/10/14 下午2:34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