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建设美丽河源 绽放绿野仙踪 - epaper.heyuan.cnepaper.heyuan.cn/resfile/2016-12-21/05/05.pdf · 的工作格局,实现2016年清明、中秋、重阳、 国庆期间全市零山火。

庆祝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 ○2016/12/21 星期三

○责编/国新 美编/小小 校对/陈嵩

河源是林业大市,被省定位为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商品林基地和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区。全市拥有林业用地 182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1%,全省排名第三;林业总产值108.6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1738万亩、森林覆盖率 达 74.3% 、森 林 蓄 积 量6105.8 万立方米,分别对比2010 年增加 93.2 万亩、3.1 个百分点和 1375.4 万立方米。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 1033万 亩 ,占 林 业 用 地 面 积 的56.3%,全省排名第二;自然保护区46个,森林公园61个,森林生态旅游景区17处。

2015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

万绿湖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广东十大最美湿地”、“广东十大最美森林”。

4年(2012至2015年)造林112.2万亩,基本消灭荒山。

2014 至 2015 年连续 2 年获评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市 林 业 局 荣 获 广 东 省2013至2015年扶贫开发“优秀帮扶单位”,全市“三赛”考核

“优秀单位”。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森林

派出所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6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2015年,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荣获集体二等功。

2016年,出台《河源市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农致富,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2个,实现“零”的突破。评定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

建设美丽河源 绽放绿野仙踪

1.率先在全省出台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承包商预选库管理规定,采取公开摇珠的方式从预

选库中选取承包商造林,创造河源“植树模式”,积累河源造林经验。

2.造林项目工程实行“谁种植谁抚育”,造林与抚育捆绑摇珠招标,确保造林抚育相统一,

权责利相一致。

3.依法依规统一招标公开采购肥料,确保肥足苗壮,提高造林抚育成效和资金使用绩效。

4.修订出台严厉的《河源市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将农历八月定为全市“森林防火加强

月”,将清明节当周定为全市“森林防火加强周”,从政策制度上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落实

到位。

山火是森林最大的敌人。造再多的林,如果火灾频频发生,等于白干。我市把抓好森林防火列为林业部门头等大事,出台《河源市护林员和专业扑火队伍管理暂行办法》、《河源市野外火源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职人员森林火灾事故责任追究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修订出台严厉的森林防火问责制,严格落实县镇村的主体责任、林业部门的管理责任、相关部门的联动责任、老百姓共同守护绿色家园的直接责任,改变森林防火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党政重视、人人有责

的工作格局,实现2016年清明、中秋、重阳、国庆期间全市零山火。

2015年,由市委市政府修订出台严厉的《河源市森林防火工作问责制》,将农历八月定为全市“森林防火加强月”,将清明节当周定为全市“森林防火加强周”,从政策制度上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位。各地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强化护林和扑火两支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山火肇事者的打击力度,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受害率远远低于省控指标1‰,没有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创举

通过每年坚持植树和封山育林,河源大地的树苗在渐渐长高、长大,森林资源质量明显改善。至2015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17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3%、森林蓄积量6105.8万立方米,分别对比2010年增加93.2万亩、3.1个百分点和1375.4万立方米,如期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目标。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033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6.3%,全省排第二,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

2012年至2016年,全市完成生态景观

林带建设391.3公里,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363个,新增各类森林公园80个、湿地公园 5个。2015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成功创建

“广东省林业生态市”;连续2年获评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万绿湖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广东十大最美湿地”、

“广东十大最美森林”。驴友们发现,河源生态美,空气清新,

到处可徒步。

●展望

构建粤北连绵森林生态屏障体系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市林

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围绕打造“广东绿谷”的战略目标,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入手,大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扩大森林覆盖面,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碳汇,提升生态功能,为河

源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到 2020 年,全市森林面积达118.3 万 公 顷 ,森 林 蓄 积 量 达7833.5万立方米,初步建成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构建粤北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

为此,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森

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造林工程”,构建以东江生态廊道为骨干的绿色生态网络。推进市区及各县城建设或改造提升1—2个郊野森林公园,推动每个镇建设一个镇级森林公园。将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继续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吸引社会各种要素流向林业。科学引导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采集加工等以非木质利用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

园等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培育“绿色银行”,带动林农增收致富。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加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党内两项法规,坚决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林业队伍。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谢全建 通讯员 游惠强

为加快造林进度,提高造林成效,我市敢于变革,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实行公开摇珠招标。率先在全省出台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承包商预选库管理规定,采取公开摇珠的方式从预选库中选取承包商造林,有效缩短工程招标时间、简化招标程序和节约招标费用,且有效避免“暗箱操作”,遏制不正之风,此举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和社会的支持,并在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二是实行“谁种植谁抚育”。争取市政府批复同意造林项目工程实行“谁种植谁抚

育”,实行造林与抚育捆绑摇珠招标,确保造林抚育相统一,权责利相一致,确保造林与抚育之间的连续性,从体制上实现三年包成效。这是继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公开摇珠招标之后的又一项创新举措。三是实行肥料统一采购。为防止中标单位不施肥或少施肥等,保证肥料质量,市林业局要求各单位依法依规统一招标公开采购肥料,再按标准由建设单位集中调配,强化服务和跟踪监管,确保肥足苗壮,提高造林抚育成效和资金使用绩效。

为了山好水美 敢于创新进取

2016年 11月 29日,广东最美生态考察团30人走进万绿湖,感受河源最美生态的自然风光。

河源山水之美,来自天然,更来自人工对大自然的建设。

为了给大自然“梳妆打扮”,在自有资金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我市多方争取上级对林业工作最大支持。2012至 2015年,共争取国家、省级资金13.4亿元,用于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4年造林 112.2万亩,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此举得到省长朱小丹的肯定。为此,我市先后四次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同时,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用于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每年 700多万元补助护林和扑火两支专业队伍,每年拿出不

少于1000万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2014年拿出 8500万元、2015年拿出 4000多万元用于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

这些年,全市林业系统抓住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机遇,强力推进“一灭三改”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造林灭荒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分工挂钩督导县区,实行“进度周报告、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制度,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督促县区全力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立市造林抚育质量检查监督领导小组,整合林业技术骨干力量,分组到县区跟班作业,严格把关,从造林作业设计、造林面积、造林质量、抚育施肥、综合管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

四年造林百万亩

修订出台问责制 严防山火发生

全封山逾千万亩 林业生态明显改观我市一边植树造林消灭宜林荒山,

一边封山育林管好林。全市全面实施封山育林面积达 1030 万亩,林业生态明显改观。

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对未批先用或超面积超范围使用林地的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出台《关于加强木材加工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及时对木材经营加工违法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清查木材加工企业349家,停业整顿木

材加工企业88家,依法关闭木材加工企业11家。出台《河源市高速公路沿线“治绿治采”工作方案》,对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受破坏的林业生态进行全面复绿整治。整合林政、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力量,深入组织开展“天网行动”、“治绿专项打击行动”、

“利剑行动”、打击“三偷”行动等,及时查处了一批盗砍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纵火烧山等涉林违法案件,确保了林区秩序稳定。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全力争取省林业厅资金支持外,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调动县、镇建设林业站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验收合格的新建或修缮达到标准化的林业站所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全面推进全市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进程。目前,我市已完成“两站一所”(林业

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林派出所)改造76个,彻底扭转基层林业站所脏乱差的被动局面,重新树立林业站的良好形象,从而激发基层林业队伍工作积极性,较好地提升基层林业站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6年 9月,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介绍推广河源市的经验和做法。

全面推进全市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

帮助林农增收 坚持“绿富双赢”我市坚持“绿富双赢”发展思路,抓好

深化林改和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森林保险试点和生态林效益补偿,引导林区群众科学发展油茶、竹林、珍贵树种等经济林基地和开发森林旅游,支持林业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林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市有省林业龙头企业 21家,种植油茶 58万亩,种植毛竹 60万亩,建立以森林自然景

观为主的生态旅游景区 17处,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野趣沟旅游区、连平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16 年,出台

《河源市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农致富,创建省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 2个、林下示范经济县 2个,评定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8个,实现“零”的突破。

植树造林 人人参与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

林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融入全市城乡“大绿化”工作范畴,积极开展“义务植树节”、“青年林”、

“读者林”、“巾帼林”、“政协林”、“功德林”

等各种认种认养认捐和主题林冠名活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认种认养、租地造林等各种形式积极投资造林,植树造林的绿色全民行动悄然兴起,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爱林护林。

越来越多的驴友喜欢到河源徒步

1

2

3

4

5

6

7

8

■图为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桉树林改造点乡土树苗长势良好。《河源市桉树林改造实施方案》出台后,我市用5年时间,将重要生态敏感区域桉树林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改种香樟、红锥、荷木等优良树种,营造乡土阔叶混交林,改善森林景观,提升河源生态优势。 谢全建摄

——林业工作五年回眸

经过多年的封育和管护,市属红星林场(龙川县佗城镇)满目葱茏。黄赞福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