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老电影往事 家乡的味道 - hngrrb.cn · 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 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四种不同的 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

诗 歌

社址:郑州市金水河路 16号河南工会大厦 5楼 邮编:450003 广告经营许可证:4100005000634 全年定价:180元 印刷:河南省防伪保密印刷公司报刊印务分公司 电话:65865701(办公室) 65865702(总编室) 65865830(传真)65865835(时 政 要 闻 部) 65865831(经 济 民 生 部) 65865703(工 会 权 益 部) 65865705(综 合 副 刊 部) 65865832(记 者 部) 65865763(网 络 部) 65865838 65865837(专 题 部) 65865707(发 行 部) 65865700(经 营 管 理 部)

编辑 单 丹 美编 汪 金 校对 芦 丹版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E-mail :hngrrb04@vip.sina.com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花地·······························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心境

小 说

栏目主持:奚同发 稿件专供信箱:[email protected]

散 文

散 文

散 文

散 文

阅读·推介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阿尔比恩

(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本书从民俗角度切入,解答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 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从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

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马萨诸塞布兰迪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华盛顿的十字路口》,曾荣获普利策奖。

《器物滋养:寻访13位日本陶瓷艺术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走进

日本陶瓷艺术家的生活美学读物。本书专访了柳宗理、小野哲平、知花实等 13位日本著名民艺家、陶艺家,作者深入制陶工坊,亲身体验了制陶的日常,也了解了不同陶瓷艺术家对于制陶和生活的感悟。书中追溯了陶艺的历史与传承,在和艺术家们近距离的沟通中,探寻他们与自己、与生活相处的迷人智慧,同时也刻画出成就一件器物的伟大与平凡。同时,搭配 202幅全彩图片,书末附有陶器商店讯息及在日本陶艺课信息。

作者林琪香,旅客,卖文人,策展人,现居日本。

《思考中医》(第四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按照天人

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自2002年初版,第四版在前版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

版本书前后的故事,并谈了近年在中医领域的新经历和新思考。

作者刘力红,湖南湘乡人。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

大自然早于人类而存在,是人类的母体,它给了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存续,也给了我们蓬勃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诗歌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经典,在305篇中,有144篇写到植物,所写植物多达 135 种,这些大自然中生长的生命,其实是我们最亲近的亲人和邻居。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再现了这些与人息息相关的植物,并且赋予了这些植物人性的光辉,体现了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的高度融合,物性充沛,情感饱满,使自然与情感在诗歌中达到了完美的呈现和统一,成为人类文明的经典和奇迹。这对今天的诗歌创作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今天我们看到,大自然因为人类的贪婪攫取而伤痕累累,它受着伤,仍然呈现着美好,值得我们倾心关注和亲近,只是我们为了自己的自私而离自己越来越远,在小我的悲欢中挥霍着语言和任性,诗歌再也不能像《诗经》那样呈现出自然和精神,这是诗人的悲哀,是我们应该努力纠正的,而不是沾沾自喜,或者狂妄无知。大自然依然像母

亲一样抹去泪水,藏起伤痕,为我们呈献着慈祥和美好,只是我们遗失了发现的初心,遗失了自己的爱,所以不能呈现具有人文情怀的诗歌。这很像我们在拥挤的城区,看不到气象万千的邙山,看不到依然平缓、深沉而一直流着的黄河,而我们醉心于刻画堵车的心情,在沉默的邙山和奔流的黄河面前,是多么渺小和不齿。

这个季节,我们感到了雾霾的存在,人类自身的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这样的天气,好多人都在逃避,从北方迁徙到南方,或者关闭门窗,戴上口罩。因为大自然的生态恶化,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平衡被破坏,人类总是像候鸟一样,寻找着生存的环境和气候,

这是自然的生态。诗歌生态呢?也和当下的气象一样,为什么诗歌越来越小众,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因为诗歌的生态也存在着雾霾,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说到诗歌生态,有必要重塑诗歌的传统,从根本上去重建诗歌的精神和灵魂。

《诗经》今天看来,经典的意义恰如自然之于万象,伟大的包容之胸怀,自由之精神,悲悯之情怀,担当之勇气,非常充分地呈现在美好的诗句中。恰如大自然一样,容得下春华秋实,容得下苦风冷雨,容得下浩瀚大海,容得下涓涓细流,容得下高贵的黄金宝玉,容得下卑微的泥土落叶。艺术应该是包容的,诗歌更应该这样。《诗经》中的诗歌

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表达,技巧能为今天我们所不及,特别是民族化的独具东方中华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表达是非常完美的。

今天,诗歌看似变化、丰富,实则狭隘,大量的碎片化、个人化、空心化的倾向,甚至以粗俗的口语化伤害诗歌应有的高贵和本质。民族化语境的丧失,过多地对西方表现形式的模仿和作秀式的张扬,使我们不断丧失着东方传统诗歌表达能力,我们失去了民族语言的呈现能力,并没有获得西方式写作的成功。喧嚣中的诗歌,离生活越来越远,再不能像经典中的诗歌那样表达人类在时代体验中的爱恨情仇,那种滴水见太阳、一叶而知秋的诗歌力量日渐消失,过度化的技巧炫耀,因为没有灵魂的光,使文字如失血般苍白。在这样的诗歌生态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警觉,像自然生态建设中回归青山绿水一样,诗歌建设中有必要回归到优秀的诗歌传统和本质中来,让我们的创新不是毁灭而是传承,不是失去根本,而是在根本上强大起来,更加蓬勃和茂盛。

与自然为邻□ 郝子奇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妻眨眼间到了既留着青春的娇媚又有着成熟魅力的年龄,恰是芳菲正浓花开正艳的时候。而她本身的条件又不错,身材也好,不过她属于林黛玉型的,有些弱不禁风。有时,身边的人秋装刚穿上身,她已经冬衣裹身了,仿佛世上只有她最先感知季节的变化。即便如此,妻还是三天两头去离家不足 500米的个体诊所,同样美丽的小冯医生渐渐与我妻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妻几乎成了感冒专业户,中医的板蓝根,西医的康泰克,她都来者不拒,可惜感冒也拒之不走。后来,有一次,她回娘家走亲戚,一位远房的大姑告诉她,这些仅仅治标,要治本必须

“春捂秋冻”。妻将信将疑,去年试了一次,果然

初见成效。夏天转瞬已逝,立秋之后,豫南的

天气是中午热早晚凉。妻换上了呢裙,还小心地穿上一条紧身裤,但就是这样,人也显得活泼多了,红扑扑的脸上写满了生机和活力。

妻身体的好转,让我和小儿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家里不再漂浮着一种病态的药味,焕发了勃勃生机。或周末,或节假日,我会陪着妻像初恋那样去逛街。看着妻裙裾飘飘,仪态万方,我恨不得立马也变成风情万种的女儿

身。谁能说,穿着裙子的女人不是天底下最多情的丽人?这一改变,妻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惊艳。她将裙子的优雅、婉约与内敛演绎到了极致。高绾的发髻、烈焰的红唇、回眸的浅笑,谁人不爱?女性魅力和浑然散发的气场真是性感逼人,夺人眼球。当时不杂,过时不恋。真可谓,引阑珊,衣不沾,薄指芊芊人缱绻……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前不久,妻从外面回来,我神秘兮兮地对她说,你这个税嫂,你回家后一定要把裙子抖抖。妻眨着一双不大但挺有神的眼睛看了一眼自己的裙子,然后在我面前优雅地转了一圈,停下来,有些迷惑不解地问:“抖它干吗?”“把成千上万只眼睛抖掉呀!”我窃笑。妻得知我在取笑她,也不气恼,娇嗔地用小拳乱捶我。

原来,那天是重阳节,去陪年迈的父母,秋高气爽,妻穿着一件碎花裙子,恰好与当时灿烂的阳光、柔柔的轻风和散淡的人群形成一种无法形容的和谐,不仅使她整个人看上去清爽宜人,而且浑身上下处处散发着一个美丽少妇别有的风韵。妻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也难怪一路上眼前匆匆而过的男男女女把宝贵的

“回头率”送给了她。秋意浓,落心弦。看着妻裙裾飞

扬,我想对妻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因为有你,眼前便多了一缕灿烂的阳光;因为有你,心中便多了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有你,人间便多了一份甜美的温馨。往日时光,是你念念不忘的味道。君不见,逝去的草木年华,你是否渴望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懂得欣赏身边的每一处风景呢。

雁声南去,风自北方来残荷的倒影打开水的伤口,写意旷野的遗像一片苍茫的辽阔里芦苇愁白头落叶渡风,皈依的脚步喊醒农谚深处的暗语

来不及告别,种子重回泥土。缄默中

麦子返青、油菜抽薹只有母亲的炊烟依旧不浓不淡麻雀在屋檐下用方言说出村庄的故事

踏进冬的门槛家就越来越近了看,柿树挑起了红灯笼为即将返乡的游子照亮回家的路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周末还可以到大影院去看 3D电影,但我却总是想起童年时期看露天电影的往事……

打开尘封的记忆,老电影的往事潮水般涌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放电影是人们最奢侈的事情。那时候我看电影,多是去我们村毗邻的158厂,在广场上一周放一次电影。有时候也跑到邻村去看。只要有放电影的消息,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里人个个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田里干活的人们加快了进度,婆婆们赶在天黑之前做好晚饭,上课的孩子们魂不守舍,支起耳朵听放学的铃声,没有上学的小孩子们一早就跑到放电影的广场去了,摆几个凳子放在靠前的地方,或者用小石块摆一个圈,占住地方。

村路上走的都是急匆匆赶去看电影的人,大家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像去开大会。到场后,来得早的坐在前边,来得晚的坐在后边,来得最晚的站在后边,或干脆站在板凳上。麦秸垛上,房顶上,墙头上,砖堆上,人头攒动都是观众,整个场地热闹非凡——说话声,呼唤声,吵闹声,嬉戏声,吹口哨声……幕布前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很亢奋,像是过大年。

当放映机的光柱投放在白色的银幕上,背景上弹出几个字幕“长春电影制片厂”或“上海电影制片厂”,所有声音戛然而止,喧嚣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光束中空气的颗粒非常清晰,纷纷扬扬,杂乱无章。在正场电影放映前,一般先放“加演片”,内容大都是果木剪枝、棉花打杈,病虫害防治、春季育苗等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电影这种形式的科教宣传,直观形象,使广大农民受益匪浅,增长了农业科技知识。

那些年代的电影多是战斗片,记得有《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地雷战》《上甘岭》等,看得我热血沸腾,心潮起伏,一次次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是啊!正是由于革命先烈们南征北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与和平,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吃有喝有玩,怎么能不好好学习?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记忆深刻的还有乡村喜剧电影《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人物性格分明,表演朴实大方,剧情引人入胜。印象尤其深刻的还有唐国强与李秀明主演的神话电影《孔雀公主》,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引起少女时期的我无数的遐思和向往,镌刻了我的身体发育和心灵成长……那个时代的电影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更带来了昂扬向上的力量,让我懂得了真善美和假恶丑,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思考生命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影像的传播形式、手段更是日新月异。如今电影院早已遍布各地,电视、互联网,就连手机也能随时随地看大片了。但是这些年的影视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乱象丛生,能被称为经典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使我更加怀念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老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老电影,直到今天仍激励鼓舞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老电影往事□ 芷 兰

一晃眼,来北京已经一年了。见证了公司门口的白玉兰从当初繁花绚烂到如今的秋叶静美。深秋风来,黄叶随风片片翩飞。

我不懂烹饪,一年来我的饭食多以点外卖解决,虽然变着花样换着饭店点饭,饭食味道不可谓不多样和丰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思念家乡的味道。生养我的家乡是河南周口太康县,一个美丽的小城,总面积 1759平方公里,人口140多万,辖23个乡镇。

我家在县西三十多里的逊母口镇,镇上的名小吃胡辣汤从我童年开始,就把一种厚重、爽美的味道滋润进我生命里,让重重叠叠的日子有了一种刻骨铭心。就着盘煎包,喝两碗胡辣汤,一度是我最大的喜悦。孩童时,印象里最美好的奖励就是去镇上喝胡辣汤。生日,或者考试进了前三名,或者农忙季节表现突出,我就能获得去喝胡辣汤的奖励。记得那时去镇上喝完胡辣汤,还要炫耀着说:“喝了胡辣汤,打个饱嗝三天香。”长大了,在县城工作,随时想喝胡辣汤随时可以回镇上喝,但从没有喝够过。胡辣汤馆门口一般有配套的小吃摊位,无外乎炸油条的、煎包子的、打烧

饼的、卷菜馍的、蒸包子的、烙油饼的,汤馆迎门一长条桌,摆着一摞摞碗、小壶香油,桌后面两个包着白布的保温大缸,里面是热气腾腾熬好的胡辣汤。逊母口胡辣汤主要配料是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蔻、良姜、桂皮、芊果、香叶、丁香等,熬制时选取上等羊骨、牛骨等慢火细熬,上来一碗,香气扑鼻,海带丝、羊肉块、面筋等在褐色汤里浮沉,浇点老醋,就着煎包啊烧饼啊美滋滋喝一碗,唇齿溢香,通体安泰。

我在北京点外卖时,不管是在房山区的公司,还是在窦店的宿舍,只要看见饭单上有烧饼必点,可这些烧饼与家乡的烧饼有天壤之别。这里所谓的烧饼,全是圆形,大小如孩童的小碗口,有甜有咸,两三指厚,油腻腻的外表褐红

色。家乡的烧饼,有圆形有长形,薄不足半指,长的大小如成人手掌,圆的如成人大碗口,纯面粉烤制,撒有芝麻,焦黄脆香。在家乡我非常喜欢吃刚烤好的烧饼,从烤炉前接过烧饼,掰开,里面冒出一股白热的香气,夹进几大块马头镇出产的牛肉,香香地吃,肠胃的喜悦开始蔓延,先蔓延成脸上的笑容,再蔓延到全身,使得身体充满了力量,再渐渐蔓延进每一个日子,让日子宁静而又美丽。

对我最有意义最能温暖生命的味道,当是母亲做的蒸菜和手擀面。春夏时槐花、榆钱、野菜,平日里菠菜、芹菜叶、半老的豆角、红薯叶等,母亲总能拌上面粉巧手做成蒸菜,让我大快朵颐。吃蒸菜就着面汤,家乡俗称“糊涂”,更

能滋养肠胃。母亲做的手擀面软硬适中,还很筋道。水开,把满案板切好的面条下进锅里,等面条里有水滚出莲花,母亲拿竹筷子翻捞几下,把早就准备好的葱花和调料撒进去,水再开几朵莲花,母亲把淘洗好晾干水的白菜心或者红薯叶或者青菜放进锅里。等满锅青青白白的面条慢慢膨大漫涨上来,我的口水就止不住了。母亲做的手擀面,我能喝两大海碗,还意犹未尽。我初进县城,在一家培训机构当作文辅导员时,周末回家,母亲都会提前准备好,要么做蒸菜,要么做手擀面。时光流转,我后来在县城工作,母亲也年事已高了。回家时,母亲问:“辉,想先吃蒸菜还是手擀面?”我望着渐渐衰老的母亲,心里暖着却又疼起来,说:“妈,我现在不太喜欢吃手擀面了,我只喜欢吃蒸菜。”母亲高兴地下厨了。我不是不喜欢手擀面,只是不想让母亲太过劳累。我常常想,要是能永远吃上母亲做的蒸菜和手擀面该有多好啊。

家乡的味道,滋养我的身体和灵魂已四十载了,让我无论身处何地总是牵肠挂肚。我想,每个身在异乡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家乡的味道吧。

家乡的味道□ 飞 鸟

留守儿童 摄影/周文静

妻与裙子□ 李永海

浅 冬□ 胡巨勇

不到上午十点,两位老人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菜该洗的洗了,该切的切了,该煮的煮了,该炸的炸了,该蒸的蒸了。万事俱备,只欠儿子一家三口登门了。

“儿子一家会来?”老爸忐忑不安地问老伴。

“一年就过一个生日,打电话说好的要回来,怎能会不来?”老伴咧着没牙的嘴笑了。

“儿子说是不让我们做菜了,他买菜买蛋糕,我看他们应该会来。”

“老头子,还愣着干啥?你到小区门口等着。一看到儿子就给我打电话,我一接到你的电话就把鱼炖到锅里。”

今天是老伴的七十三岁生日,平时就言听计从的老爸拿着手机乐呵呵地下了楼,蹒跚着来到了小区门口。

凛冽的风吹着,吹得皱脸像刀割一样疼,老爸只好赔着笑脸瑟缩在保安室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个进门的人,保安说话他也无暇应答。

家里的电话打来了:“老头子,别守了,回来吧。”

老爸心里一惊,难道儿子一家从他眼皮底下溜走了?

老伴正在抹泪。“你这是怎么了?过生日高兴才对。”老伴用手指了指饭桌。饭桌上赫

然摆着生日蛋糕,一大堆熟食。“儿子送回来的?”老伴抹着泪说:“儿子打电话说不

回来了,这是让美团外卖送来的。”室内静静的,只听到座钟“滴答滴

答”的声响。静寂中传来了悦耳的敲门声,老爸

急忙打开门,走过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年人笑容可掬地说:“大伯大娘,我是家政服务公司的常乐,应客户要求为您提供服务,在接下来的三个小

时里,二老把我当成您的亲生儿子,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老爸忍不住乐了——本来有儿子,儿子却给老爸老妈雇了个儿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老伴叹了口气说:“我说常乐啊,你家里也有爸有妈吧?”

中年人的笑僵在了脸上:“我妈正在医院住院。”

“你怎么不去陪她呢?”老伴焦灼地问。

中年人叹了口气:“公司忙,走不开,我只好给她找了个陪护。”

“再好的陪护也不如儿子。听大娘的话,我放你假了,到医院陪你爸妈吧!”

中年人在老伴的劝说下走了。老爸哆嗦着手打开蛋糕,点上蜡烛。老伴哼起了歌:“祝我生日快乐!祝我生日快乐!祝我生日快乐!祝我生日快乐!”

老伴吹了五次才将蜡烛吹灭。室内又陷入了难挨的静寂之中。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我自去。我已经七十三了,我还能过几个生日呢我的傻儿子?”老伴忍不住喃喃自语着。

静寂中又传来了敲门声,老爸慢吞吞地前去开门,老伴蓦地听到了惊喜的声音:“老伴快看,快看我把谁带来了?”

老伴颤颤站起来,她看到面前站着的真是她的儿子。

“妈,祝您生日快乐!”儿子嘿嘿一笑。

“媳妇来不了,忙。孙子来不了,要上学。你不是也忙吗?怎么有空来了?”

“我在医院陪护一个病人,她儿子回去了,说是雇主放了他的假。病人心情一好放了我的假,我就马不停蹄地跑回来了。”

外面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儿子点燃生日蜡烛,在儿子“祝您生日快乐”的浑厚歌声里,两位老人喜极而泣了。

祝我生日快乐□ 顾振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