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大团镇积极“应考”,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 百姓家门口 …2019/07/19  · DONGFANGCHENGXIANGBAO 2019/7/19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孙仲哲 民生 7 大团镇积极“应考”,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

DONG FANG CHENG XIANG BAO2019/7/19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孙仲哲 民生 7

大团镇积极“应考”,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通讯员 董佳丽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全面实行,在这场关乎文明素养的“考试”中,大团镇坚持以农村垃圾科学治理为抓手,坚持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形成了政府全面“辅导”、居民自觉“应考”的良好趋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推进大团镇在东大居委举行垃圾

分类试点启动仪式,并多次召开

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镇领导就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责任再落实、任务再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全力配合,结合实际,补足短板,发动各方力量,激发各方活力,切实提高我镇垃圾分类实效。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志愿者进行入户宣传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宣传的精准度,大团镇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对全镇420多名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全方位培训,为垃圾分类宣传指

导做好保障。宣传指导大团城管中队通过设立垃圾

分类宣传板、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居民们的垃圾分类知识,全面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垃圾分类执法。

检查防控大团镇城管中队对各个单位

垃圾分类的设备、垃圾的收集情况、垃圾收运的时间安排等进行随机检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城管中队将全面推进

垃圾分类检查和执法,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检查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防控和管理。

村居联动大团镇各村居积极响应,组

织村居干部以及志愿者开展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和村居暑期活动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小游戏等,积极引导居民和小朋友们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倾情奉献社区舞出精彩人生

——记张江镇江益舞蹈队队长刘晓红

在张江镇几十支舞蹈队中,江益舞蹈队是其中很出色的一支,她们在居委的关心、支持下,自2014年以来,在全镇11场大型舞蹈比赛中,她们全部获得牡丹奖或一等奖,舞蹈队已经连续五年获评本镇四星级文化团队。作为这支舞蹈队的队长,刘晓红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刘晓红出生在新疆和田市,她的父母都是解放初入疆的干部。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新疆,刘晓红从小就能歌善舞,读书期间,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是学校舞蹈队的队员。1989年,她随同从部队转业返回原籍的爱人来到上海,被安置在钱万隆酿造厂工作。在此期间,她加入了张江镇舞蹈队,成为一名骨干队员,多次随队参加上海市和全国的舞蹈大赛,一次次取得好的名次。

2014年,刘晓红加入江益居委的舞蹈队,被队员们推举担任了队长。她们非常热爱舞蹈,却大多不具备舞蹈的基本功。每排练一个舞蹈节目,刘晓红都要将舞蹈动作逐一进行分解,从步法、形体到表情,一遍又一遍地做示范,耐心地指导队员们校正、改进,一个动作都做得规范、熟练了,再练习下一个动作,循序渐进,不急不躁。队员即便是个生手,也会尽量让她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反复排练中不断增强自信,增长才艺。

刘晓红在舞蹈技艺方面悉心传授、指导,在排演和日常生活中,对大家也是关怀备至,队员们都觉得刘晓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她们相处得十分和谐、融洽,亲如姐妹。在舞蹈队的微信群,只要刘晓红一声召唤,队员们都会很快回应,随叫随到。今年 3月 6 日,在全镇舞蹈比赛的前一天,刘晓红不慎摔倒,面部着地,又红又肿。队员们一参加完比赛,就带着妆容,穿着舞裙,到刘晓红家来看望她,这让她十分感动。

江益舞蹈队这五年多来排练的舞蹈节目,每一次演出都很精彩很成功,成功的背后,是刘晓红她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刘晓红同队员们一起,上网搜索、观赏舞蹈视频,从中发现大家都特别喜欢的舞蹈,就把它下载下来。刘晓红她们再以原舞蹈为蓝本,进行二度创作。她们充分考虑到全体队员的形体和表演的特点,在舞步转换、队形编排和各种动作细节上,反复地细“抠”,务必使整支舞蹈编排得更协调更流畅,更能充分表达创作意图。之后,她自己要随着舞蹈乐曲,一遍遍地练习改编后的舞蹈动作,直到让自己满意为止。舞蹈队每周排练两次,刘晓红在排练前要做各种准备工作,排练过程中要不断地示范、指导,时常会使她感到筋疲力尽。但是,当她看到姐妹们排练得认真,进步得很快,最后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满心的欢喜快慰,就会使她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同姐妹们有说有笑,乐不可支。

江益舞蹈队几年间演出的舞蹈节目,人们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她们演出的舞蹈节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专业舞蹈老师的好评。

通讯员 洪金龙 孙刚

周浦镇第十七届文化艺术节广场天天演开幕

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亮点十足

DONG FANG CHENG XIANG BAO2019/7/19 星期五 责任编辑 王平6 视点

□通讯员 禅延玲 记者 王平

日前,百姓期盼已久的周浦文化艺术节广场天天演如约而至。 今年,为保证节目的品质,辖区内各社团、七大社区中心及十个村等演出单位前期对节目进行严格把关,甄选出最好的节目推送到文化中心广场舞台上。从7月11日开幕至14日,已连续4场,观众达2万多人。每场有16个节目轮番上演,除了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保留节目(演唱类、曲艺类、舞蹈类、各类拳操、小品、相声)外,还有嗨动全场的热舞串烧、惊险奇观的杂技、高雅和韵味醇厚的国粹京剧等,可谓场场有惊

喜、场场有亮点。开幕式上,来自不同中学的6

名中学生弹奏的古筝《梁祝》令人难忘,手指在古筝上翻飞,时而蜿蜒曲折、时而高亢急促、时而低沉缓慢、时而优柔飘逸、时而欲发欲收,用古筝向人们诠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

舞台上,最能带动气氛的当属热舞串烧,当动感的音乐响起,百姓们飞旋的舞步、炫动的舞姿演绎出“我的舞台我作主,我的青春我闪耀;我是不老的传奇,我要燃烧我的激情”。一曲曲热舞舞动出最炫的时尚风,在这没有围墙的大舞台上,不分男女老幼尽情绽放。

由华庭居委干部作词,阿姨们共同编曲、表演的上海说唱《一道把垃圾分类来做好》非常抢眼,阿姨们声情并茂,有说有唱,加上哒哒的快板声,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娓娓道来,赢得台下观众许久的掌声。另外,演出过程中还增设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环节,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让居民进一步学习巩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而这些正是契合当下主旋律的亮点。

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无不彰显了周浦百姓的文化自信。广场天天演的宗旨在于政府搭台、百姓来演;让百姓演得

欢心,看得舒心,真正达到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人人共乐的目的;也是让百姓在“家门口”品尝一道道优质的文化盛宴的同时,提升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不断

推进周浦文化事业建设步伐。目前周浦的广场天天演还在

继续,每晚6:30,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广场上,我们相约不见不散。

□通讯员 陈志强

曾几何时,“邻帮邻、乡帮乡”的传统,让人倍感温暖。平时空闲时,邻居间会串串门,拉拉家常,妇女们会聚在一起做针线活;农忙时,邻居间还会互相帮一把,帮着照看小孩,收割种田,特别是造新房、操办喜事或谁家有困难时,邻居会主动帮忙。在浦东新区书院镇,自从推进了“睦邻点”建设以来,邻里情不仅得以重现,而且变得更温馨更美丽。

现在,老年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农村老人实际上是“孤独养老”。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布在书院村居的 33 个睦邻点,让老人们有了生活上的互相照应、心理上的互相关爱,更有精神上的快乐。

在棉场村2组顾品仙家,只见“点长”(睦邻点负责人)们正围桌而坐谈论睦邻工作的事情。外灶村63岁的黄根明首先打开了话匣子。老黄的“阳光睦邻点”,在当地最早创办,特点是互帮互助,抱团养老。平日里大家在这儿聊聊家常,谁家有困难大家还一起帮帮忙。2016年8月的一天深夜,台风咆哮,风雨交加。96 岁孤老蔡阿婆的房子屋顶突然被大风吹掉,顿时,砖瓦掉落声大作,蔡阿婆吓得在屋里大喊。风雨中,邻居们立即赶到,有的打着手电照明,有的搀扶老人,将阿婆送到黄根明家里休息。台风过后,睦邻伙伴们还帮助老人修缮房子。

2012年4月,六旬奚慈聪在劳动时不慎腿脚骨折,而他家里 80多岁的老人也跌跤骨折了。望着人家都到田里干活的身影,老奚愁眉不展。没想到,睦邻伙伴都来

了,翻地、播种、插秧,还有除草、打药水等农活都包了,最后还帮助收割。在睦邻伙伴的帮助下,老奚的2亩水稻和油菜、麦子等庄稼地一点也没有耽误。老奚感动的说:睦邻睦邻,赛过及时雨!

洼 港 村 68 岁 的 姚 引 仙 说 ,2015 年她创办了“幸福睦邻点”,特点是以文体骨干为主开展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睦邻伙伴们自编自演了一台节目,有舞蹈、唱歌、朗诵、小品等,她们身穿红军服装,挥舞着大刀精神抖擞地表演,200多位老人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合不拢嘴。今年 8 月,睦邻伙伴们自己动手做了 20 双布鞋,送给了12组80岁以上的老人。每当睦邻伙伴相聚做了汤圆、馄饨,总是先送给周边的老人品尝。80多岁的顾美珍阿婆说:睦邻睦邻,比自己的孩子还好!

棉场村 70 岁的周振玦说,她们办的“开心睦邻点”,人员有 38人,特点是结伴关爱,让老人们开心。今年夏天,睦邻伙伴们组织

“纳凉晚会”送戏下组,送戏到 14组,文体骨干则表演舞蹈、说唱、钹子书、沪剧等节目,尤其是小品《争创美丽庭院》、快板《夸夸我伲棉场村》等节目,很受村民欢迎。有的邻居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睦邻伙伴会出面调解。贫困户家里有困难,睦邻伙伴会主动关心给予帮助。朱阿婆说,睦邻睦邻,真是开心果。

这些睦邻点,如同一根根琴弦,弹奏出和谐文明的乡音雅韵;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了让农村老人实现快乐养老的精彩篇章。

幸福睦邻在书院幸福睦邻在书院

□通讯员 陈志强

最近,从北京传来喜讯,浦东作家、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先生光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日前,浦东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50余人齐聚一堂,以贺词、诗朗诵、书画等形式为姚海洪先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祝贺。

72岁姚海洪深情回顾了自己从小喜爱文学、坚守文学追梦的心路历程。他从小生长在浦东南汇,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定不移奋进在文学道路上。长期在水利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县志办参加编写史料,县委、县政府请来了新四军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民以及他的战友和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他执笔撰写《浦东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建党建军史》以及

《浦东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建党建军史》。退休后他潜心写作,先后创作了长篇系列小说“白龙港传奇三部曲”《风波》《风流》《风雨》、

“南汇嘴传奇三部曲”《海啸》《海神》《海恋》和《海洪中短篇小说

选》。他的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间,他先后成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惠南文学社社长。

“他像一条宽阔的河流,静静地流淌;他像一棵葱茏的常青树,根深叶茂;他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文学爱好者的热情……”七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严志明在题为“坚持以诗心通达文学作品创作”的讲话中说,姚海洪先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浦东新区文学界一件喜事。写作就是他的生命一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他所挚爱、他所信仰的文学。

“姚海洪称得上是一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范。”七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顾问倪辉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本该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限,可姚海洪却是壮心不已,豪情满怀,像是火山爆发似地喷薄而出了蕴积在心中的激情,情有独钟地讲述

着属于浦东这方热土的动人故事,塑造出了无数或是让人崇敬或是让人鄙视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赠与人的是带着启迪意义的爱憎分明与积极向上的力量。假如他是一个心里无梦的人,那他显然是不可能去自讨苦吃的;假如他不是一个热爱文学到骨髓里的人,那他显然是不可能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

“他读初中的时候名字叫姚有才。”年过八旬的南汇中学退休教师陆一鸣回忆说,姚海洪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很喜爱文学,作文写得很好。年过八旬的退休教师韦爱民说,那时候,姚海洪喜爱写诗,我有一本诗刊,他就很感兴趣地借去学习。有几次,我还帮助他修改诗句。所以,姚海洪从小追求文学,他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

“他的作品从新时期到旧时期,从古代抗战到现代爱情,几十年笔耕不辍。他用自己独到的艺术构思架构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给当代小说史增添了丰富而无可取代的一笔。”惠南文学社文

学新人兀凰说,姚海洪的六部长篇小说,五部是由我在电脑上打字。兀凰是一位 90 后文学爱好者,近年来,她为手写的姚海洪在电脑上打字,很有悟性的她成为姚海洪文学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在打字的同时,还一遍遍的帮助修改错别字。姚海洪先生笔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形象,精彩纷呈的场景与细节描写,使得沉缅其中的她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她的第一篇小说《傻三儿》在《惠南文学》刊出之后,受到众多作家、文学评论家的好评。最近,她的又一篇中篇小说《影子爱人》刊登在《惠南文学》小说专刊号上。“我要感谢姚老师的提携之恩,向老师学习,不负众望。”

活动中,许多老作家、文学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都先后作了发言。大家表示,老作家姚海洪“坚守梦想、勤奋创作”的精神树起了浦东文学的标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学习姚海洪的实干精神,多出精品力作,为浦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多作贡献。

他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他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点燃了文学爱好者的热情文学爱好者的热情

□通讯员 方明 记者 王平

7月10日晚上,“2019花木街道广场纳凉晚会”在玉兰北广场拉开帷幕,在炎炎夏日为社区居民 送 上 了 清 凉 的 文 化 消 暑 大餐 , 歌 舞 、 魔 术 、 相 声 、 杂技、戏曲等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让社区居民大快朵颐。活动现场人气十足,参与观众达3000余人次。

引吭高歌,歌颂美丽祖国崭新时代;热情舞蹈,展现锦绣花木幸福家园。本次纳凉晚会注重群众文化群众演,百姓节目百

姓看的特点,为社区基层文化团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现场更有沪剧名家徐伯涛、王珊妹,优秀青年沪剧演员钱莹、金世杰,优秀青年越剧演员王柔桑、盛舒扬,相声演员赵松涛、高瑞、赵海涛等的倾情加盟,还有充满童趣的少儿沪剧、舞蹈,以及由专业剧团以时下备受关注的垃圾分类为主题编排的生活小品,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基层文化资源的集合和专业文化精品的融入,让纳凉晚会的舞台更加璀璨夺目,让花木的文化建设焕发新

的活力,展现花木多彩多姿的文化硕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也为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年花木街道根据市、区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继续提升家门口文化服务,力争将更多的精品文化资源下沉社区,提升文化服务的品质与内涵,让花木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

歌舞歌舞、、魔术魔术、、相声相声、、杂技杂技,,锦绣花木为居民送上文化消暑大餐锦绣花木为居民送上文化消暑大餐

□通讯员 刘莹 记者 王平

日前,浦东新区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18 年度涉自贸、科创检察工作白皮书》。

据《白皮书》对 2018 年的数据显示,涉自贸、科创案件总体态势平稳。在刑事案件方面,该院共受理涉自贸、科创经济活动类犯罪案件134件245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42件62人,审查起诉案件92件183人。在民事行政案件方面,该院共受理涉自贸民事检察申请监督案件23件,其中对法院生效裁判申请监督案件 12件,对法院审判活动申请监督案

件 2 件,对法院执行活动申请监督案件9件。

记者了解到,《白皮书》以该院2018年办理的涉自贸、科创经济活动类犯罪案件和涉自贸民事检察申请监督案件为基础,指出了当前值得关注的动向,对检察服务保障的主要做法做了阶段性总结,并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新片区、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准度、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该院副检察长朱毅敏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我们聚焦服务保障上海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

设两大国家战略,协同推进刑事打击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在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形成了有效合力。”

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呼之欲出,又逢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此次《白皮书》的发布,是浦东检察院着眼于更高要求的一次更新定位,在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该院致力推进全国自贸检察合力,并大力加强服务保障能级的提升。新闻发布会后,该院邀请的人民监督员就《白皮书》内容及相关检察工作进行了评议。

浦东检察院发布浦东检察院发布《《20182018年度涉自贸年度涉自贸、、科创检察工作白皮书科创检察工作白皮书》》

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有效合力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有效合力

□通讯员 汤妙兴

“我的妈妈真可爱真漂亮”,一位幼儿园小二班的孩子对获得

“最美家长”的妈妈举起一双小手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为让家长更好地担起幼儿教育第一任老师”,荣获“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幼儿园”、“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园”等称号的漕泾镇幼儿园,在开展建立“家长工作坊”、“家长育儿知识竞赛”、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班级中推荐“最美家长”候选人,再由各班幼儿家长投票分别选出一名

“最美家长”。最终,经过一个月

的民主评选,全园有15名幼儿家长于近日当选为2018学年“最美家长”。园长尹欢华说,家长和教师都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老师,也是开展家园共育的左右手,评选出的15位“最美家长”,都是幼儿的好妈妈、好爸爸,对他们身上培育幼儿的好传统好经验,通过发扬光大并吸取他们的爱心和智慧,对提高家园共育水平很有帮助。

家园同步。小一班张睿轩妈妈常常用叶圣陶先生说的“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作自勉,平时注重家园同步教育,每一次幼儿园有活动,总是积极参与,如4月份的亲子阅读活动,她每天陪伴小睿轩坚持打卡阅读,现如今

活动已经结束两个月了,但依然每天坚持陪伴阅读,培养宝贝阅读好习惯。小二班汪清如妈妈作为家委会的成员,她除了积极参与家委会的工作,还为家园活动献计献策。在亲子绘画、科技节中,报名参加情景剧表演,进行防拐骗宣传活动。

注重德育。小三班金可心妈妈注重孩子品格教育,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平时她关爱但不宠爱孩子,鼓励孩子做小小家务能手,虽然小可心只是一个小班的孩子,但她已经学会帮助妈妈干些简单的家务。小五班张子瑭妈妈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妈妈,她擅长画画,但她从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动脑动手,比如在本学期参加

了2019金山区儿童青少年护眼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她和瑭瑭一起准备了很多的活动素材,并不断启发引导孩子,最后瑭瑭的作品荣获优胜奖。

为人师表。中一班廖原妈妈主动与老师商讨育儿问题,每一次的家长志愿者值班,她总是风雨无阻为孩子们安全进园、离园保驾护航。当有家长因有事不能及时接孩子,请她帮忙时,她都会热情接送,就是遇到下大雨,也会认真负责地把孩子送回家。中二班吴斯远妈妈积极改进家庭教育的环境,精心制作了 PPT 和好吃的水果,与孩子们热情互动,引导孩子学做好人好事,给孩子的德育带来正能量影响。中五班皮思萌家长带领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孩子们演示垃圾分类之旅,让孩子受到了一次爱环保、爱卫生、爱公益的教育。

让家长更好担起幼儿教育第一任老师让家长更好担起幼儿教育第一任老师————金山漕泾镇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侧记金山漕泾镇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侧记

让市民品尝家门口的光影佳肴让市民品尝家门口的光影佳肴

闵行区夏令公益流动电影放映覆盖基层常态化闵行区夏令公益流动电影放映覆盖基层常态化□通讯员 王洪 曹颖怡

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程中,闵行区特别注重开展基层常态化的公益文化服务项目。今年入夏以来,闵行区社会文化管理所安排在全区 14 个街

镇,工业区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相继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传承雷锋精神”、“巾帼风采 大美人生”、“美德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等主题的主旋律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百场园区、千场敬老、万场社区”特色活动,实

现文化资源和市民百姓的双向互动,推进公益流动电影延伸至邻里中心、学校、敬老院、园区、工地、部队、商圈等文化阵地末梢,为市民定期定点定时送上观影配送服务。

到 7 月 15 日,全区已累计放

映千余场公益流动电影,受到各基层街镇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暑期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群的普遍欢迎,称赞能在居村和老年活动室就可以观看到最新进而且心仪已久的电影,尽享家门口的光影盛宴。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