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责任编辑 胡明辉 聚精会神抓质量 一心一意谋发展yhcb.eyh.cn/resfile/2017-06-23/18/yhcb2017062318.pdf · 责任编辑 胡明辉 2017 年6 月23 日 余杭教育 18

2017年6月23日 19责任编辑 胡明辉

2017年6月23日 余 杭 教 育 之五常街道篇18 责任编辑 胡明辉

杭师大教授导师:根据杭师大与杭师大附属学校的一揽子合作项目计划,2016年下半年,杭师大学科导师正式进驻学校。几位学科导师都是杭师大教授中的翘楚,语文学科导师朱晓民教授曾任山西省普通高中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是 2013年陕西省高等学校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数学学科导师叶立军教授是全国第四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英语学科导师谢萍教授是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高中英语学科组成员。科学学科导师蒋永贵教授现任经亨颐学院副院长,是全国科学教育分会理事兼大工委学术办副主任,杭州市名师学科带头科

学学科理论导师。四位学科导师定时长期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与教师研讨交流,同时也带领更多的专家或一线教师来学校或是带领学校的老师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学校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西溪讲坛:学校实施“名师工程”,每两周举行一次的“西溪讲坛”就是培育名师的重要途径,让名优教师在讲坛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与会教师获得了理念的澄清和智慧的碰撞,在头脑风暴中增长了见识,促进了专业成长。学校还邀请区教研室专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研,让教师在与专家结对等系列活动中成长。专家的引领把脉,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引擎。

研修式校本培训:为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学校成立了青年、名

优教师研修班。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做到“四个一”,即每两个月研读 1本教育(教学)书籍;每两个月举行 1节校级公开汇报课;每学期撰写 1篇论文或案例;每学期参加一次现场解题活动。名优教师研修班学员做到“五个一”:即每学期精读 1本教育(教学)书籍;每学期开出 1节校级公开精品课;每学年

“西溪讲坛”主题发言 1次;每学年撰写 1篇论文、案例或课题研究报告参评;每学年命制一份中考模拟卷。学校以研修班活动为载体,鼓励教师“走出去”开拓教育视野,达成个性化专业成长,学校还支持聘请校外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指导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聚精会神抓质量 一心一意谋发展杭师大附属学校(五常中学)发展纪实

■ 通讯员 张佳 记者 王杨宁

质量提升: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立身之本,自 2016年开始,学校连续两年都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抓好质量提升“六途径”“一激活”“四指数”,做好“比学赶超”四篇文章,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造福五常人民,为建设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中考与2015年相比,学校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 1月,该校王德梁老师指导的九年级周文彬同学喜获第27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本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余杭区共有 4位学生荣获一等奖,该校是唯一一所获一等奖的公办学校。2017年 3月,余杭高级中学提前自主招收保送生工作传来捷报,该校九年级毕业班毛巧勤同学榜上有名。余高提前招生,招收的是全区初中100位优秀拔尖学生,要求高、名额少,毛巧勤同学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可喜可贺。

“五三七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背后,是学校全体教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用十二分的毅力与信心埋头苦干。学校明确倡导“五三”式教学要求。基本理念是

“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导”。做到“三明、三主、三让”。“三明”指明目标,明教材,明学情;“三主”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三让”指让看,让讲,让练;“三精”指精选,精批,精讲;“三补”指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为了让教师更精细落实

“五三”式教学要求,学校还提出“七化”目标,具体指“教学目标精准化、课堂备课精细化、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过程活动化、作业要求差异化、课外辅导个性化、考试检测有效化”。“五三”式教学要求符合了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让教学能根据学生实际精准发力,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里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教师在“美丽课堂”百花齐放。

教学质量突破提升在实干中集聚底气

课程改革:学校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杭师创始人经亨颐先生倡导的“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围绕核心素养,落实“尊重天性、弘扬人性、培育灵性”的教育理念,设计了有着独特内涵与逻辑结构的课程体系,提供全面的课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选择性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石。

心育课:德育工作如何更加有效?德育教育如何让学生入心入脑?为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又有学习内驱力的孩子,学校开发实施心育课程,围绕“善心、爱心、信心、专心、恒心”构建心育课程框架体系,将每周一上午第一节固定为心育课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实施,心理健康老师配合,校外专家辅导。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内驱力不断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微课: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培育健美智核心素养,从 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校创新开设微课程。所谓的微课程,指一节课一个课程,围绕学校健美智校训,以讲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人文精神。该项目引进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力量,每周开设两节微课程(周二、周四下午各一次),由杭师大研究生为学生上课。每次有10位杭师大研究生同时上课,

该校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走班听课。社团课:学校引进杭师大力量,开发社团课程。社

团课程,分普惠社团课和精品社团课,每周五下午 3、4节开设一次普惠社团课,每次两节课,围绕该校自己构建的社团课程体系的主题,请杭师大本科生为学生辅导。每次同时开设10多个社团。这些社团,重在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设群舞、啦啦操、科技等精品社团。

啦啦操:啦啦操作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

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运动。该校啦啦操队在盛森波、邵俏俏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苦练本领,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用自己的自信、活力、精彩的表演征服了众多评委,在2016年全国啦啦操联赛中,斩获“中学甲组集体街舞自选动作”和“中学甲组街舞课间啦啦操自选动作”两个第一,大放异彩。

生态体验式综合实践课程:学校依托杭师大母体资源,借助毗邻浙大、小和山高教园区,又地处西溪湿地、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位置优势。将区位内众多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包括高校生态)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出了独有的生态体验式综合实践课程,分年级分学期实施。七年级上:走进杭师大,传承校文脉;七年级下:扫墓云居山,培养爱国情。八年级上:毅行访溪路,丈量湿地美;八年级下:汗洒练兵场,立志报国心。九年级上:聆听失足恨,警示人生路;九年级下:植梦浙大园,规划人生路。这一生态体验式综合实践课程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是一种全新的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与总结提升、从而内化为自觉的德育行为的一种全新的能够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的德育模式。

课程改革迭出新意 在实践中显出灵气

队伍建设精益求精 在研训中展现朝气

杭师大学科导师:课堂听课诊断 研修式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研修班读书会

“五三七化”教学之青年教师展示课

啦啦操:全国啦啦操联赛中斩获两项冠军

生态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九年级“植梦浙大园,规划人生路”

西溪讲坛:张海荣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微课社团课:“美”系列微课程之玩转动漫

2017年余杭高级中学提前自主招生录取毛巧勤同学

心育课:余杭区首批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杨建成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余 杭 教 育 之五常街道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