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记忆深处的国庆节 执子之手 - hsdaily.cn · 漫。接下来是,拜公婆、改口,夫 妻宣誓、交换信物,来宾嬉闹、共 咬平安果等等。接近尾声时,却

本本版责版责任任编辑编辑 //阮文生阮文生 EE--mail:hsrws@mail:[email protected]

(1986)奇墅湖晨韵

舒铭华/摄散 花 坞

记 忆 深 处 的 国 庆 节□ 陶长英

第 3 版

散 花 坞2018年 10月 10日 星期三 www.huangshannews.cn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微信里问我是不是出国了,我觉得莫名其妙,我连护照都没办,怎么可能出国。我向朋友问明原因,原来是十年前国庆节在深圳世界之窗拍的照片,让朋友误以为我出国了。

我再次打开 QQ 相册,照片的像素很差,可上面的人笑容如夏花般灿烂,看着一张张照片,那年国庆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十年前,我和妹妹已经三十几岁了,都已经出嫁多年,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当时我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在深圳开了家小小的餐厅,妹妹在广州谋生,父亲不知什么原因来广州住了几天,正好临近国庆,妹妹放假后和父亲一起来深圳看我,我则关店一天,陪父亲妹妹到世界之窗欢度国庆。

国庆那天,我们赶早起床,坐头班地铁去世界之窗。来到世界之窗售票点,已

经有十多个人在我们前面排队买票,我们也赶紧排队,后面更多人陆陆续续加入,难怪说国庆期间到处人山人海,这才早上已经这么多人了。

进入世界之窗,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取景拍照留念,与法国埃菲尔铁塔合影,端详了美国自由女神像,目睹了英国大本钟,注视了埃及金字塔,驻足于意大利比萨斜塔,看见了俄罗斯莫斯科红场,留恋 着 祖 国 的 长 城 故 宫 …… 虽 然 都 是 模型,但透过一个个模型,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文明,世界建筑学的精髓。一砖一瓦都是一部血泪史,一砖一瓦都有它们的传说。

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体验 4D 电影,十年前连 3D 电影都没上市,更不用说 4D了,我们排队时正好是上午十点,世界之窗已经人山人海了,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刚刚苏醒的神龙,缓缓移动着。排队是枯

燥无味的,但我们父女三人兴奋聊天,我和妹妹回忆起出嫁前睡一张床,抢被子,蹬腿的趣事。父亲说,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没能让你们姐妹和小弟弟过上好日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却忙得团团转,一家人一起吃顿饭都比较难,更别说游玩了。还真是的,这是我们父女三人第一次游玩。我和妹妹一左一右挽着父亲的胳膊,三人笑意盈盈。

一个多小时的等待,终于进去体验4D 电影了。屏幕里一架飞机,带领我们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神奇风光,画面的栩栩如生让仿佛我们身临其境,飞机穿越雷雨区,我们的椅子左右摇摆,最后向前倾斜,把我们吓出一身冷汗。画面一转,又是春光明媚。十来分钟的体验结束,我们都迫不及待分享各自的感受。

我和父亲合影很少,我最喜欢的一张就是在世界之窗拍的,当时我们走累了,

在一家欧式店里点了三杯饮料,坐在外面的竹椅圆桌边休息,父亲拿起报纸在浏览,我则悠闲地坐着,妹妹拿起手机抓拍了这一幕,这张照片韵味十足,优雅,闲静,一种岁月静好的美。多年后我想父亲了,会在朋友圈发这张照片,配上三个字——想你了!

晚上的世界之窗灯火辉煌,因为是国庆节,还观看了一场盛大的文艺表演,父亲感慨地说,没想到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还能亲眼看见文艺晚会,而不是在电视上……

光阴在掌心的纹路间逶迤,在青丝白发间消瘦,而如今父亲已经七十多岁,心脏也不太好,走长一点路都会喘气,父亲总是爱向我们回忆当年世界之窗欢度国庆的事,脸上是满满的满足感,对我和妹妹来说,那年的国庆节亦是记忆深处弥足珍贵的国庆节。

执 子 之 手□ 阮 梅

秋雨沥沥,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日又如期而至,此时不仅有诸多思绪如云霞出海,涌上心头。

“国庆”一词自西晋便有之,意为国之喜事、普天同庆之意。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在十月一日这个普天同庆的吉日里,除了外出旅游放松以外,更希望在这个日子里完成自己的一项人生大事。而我也就是在 13 年前的国庆节那天,迎来了我的人生大事之一:结婚。

那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风过面颊,凉而深情。我身着定制的婚纱,凌晨三点即到县城影楼盘发化妆。待妆扮完毕回到酒店,天已大亮,准新郎在我的房间门口与我腼腆对望,又叮嘱了几句,才放下我的手,依依暂别。而我这边随着母亲一起去到饭店,接受娘家亲人的祝福和相送。许多的情节我都已记不清,只记得从饭店台阶往下走时,回头一瞥,望见了我的姥爷那欲言又止的的神情,二伯那泛着泪花的双眼。他们站在众亲人的最前方,代表了我童年及成长的所有记忆。而那刻起我即要与这段长在了骨子里的闺中生活永远告别,去踏往一片崭新的未知世界,心中竟莫名地掠过一丝难言的酸涩。

婚 庆 现 场 气 氛 完 全 不 同 。挡着婚车讨红包的,婚礼还没开始就闹着要新郎新娘拥抱的,还有 很 多 的 小 孩 子 穿 来 跑 去 的……再加上舞台上传统的红布香案、红烛高燃,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息。此刻的我已然忘记了娘家人的不舍与淡淡忧伤,看着身边并不高大却西装革履的那个人,想到今天所有的宾客都是为我们而来,胸中洋溢的都是激动。

神圣的一刻终于到来,司仪开始讲话。这个来自于县城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自是才华不凡,一句“新郎新娘识于幽幽紫水河畔,恋于青青绿城公园”,便把婚礼的色彩涂上了厚厚的一笔浪漫。接下来是,拜公婆、改口,夫妻宣誓、交换信物,来宾嬉闹、共咬平安果等等。接近尾声时,却出现了一个打破常规的特别节目:跳交谊舞,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我与那个刚刚互发誓言将共度一生、彼此照顾的人,在人群中踩着音乐漫步。想着他回答司仪以后要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时,他说“最好是龙凤胎”,不禁又是悄悄握紧双手,会心一笑。

婚宴结束后,雨点开始大了起来,已经正式成为人妻的我这次无法再回到娘家,而是和先生一起去往乡下公婆的家里,去度过 我 们“ 成 家 ”后 的 第 一 个 夜晚。仍然不记得那晚公婆家里的宾客都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在婆婆滋滋啦啦的炒菜声和乡邻吆吆喝喝的玩牌声里,我和先生盘坐在婚床上,把当天收的所有红包都倒出来清数。时隔多年,我都难以忘记尚是泥土地面的婚 房 里 ,红 烛 熠 熠 ,雨 声 滴 答 。年轻的我和先生欢笑得没心没肺,芳华无边。

13 年的时光已经倏然而过,先生在国庆婚礼上的愿望早已实现:我们真的拥有了一对宝贝龙凤胎,我们也无论日子安逸或曲折,皆相互理解,不憎不怨。尽管岁月如梭,我们仍然保存着内心最初的的那份纯真。因为当年姥爷与二伯那殷切的眼神一直穿透时光,带着深重的祝福;因为与先生那含笑对视无言,却常常悄悄牵在一起的手,暗含了中国古文化中最好的婚礼预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黄山景美人更美□ 翟 峰

我 对 黄 山 的 了 解 除“ 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外,还知道有大型国画中所画的黄山“迎客松”,游人们津津乐道的黄山“同心锁”。

晚春时节,我终于来到了美梦中多次游过的黄山。当我尽兴而又艰辛地游完黄山的排云亭、光明顶等诸多著名景点之后,我不得不深为黄山那大气豪放而又挺拔俊秀的奇松、硕大无比且傲骨凛凛的怪石、连天波涌而又气势磅礴的云海,以及在葱郁中壁立千仞的七十二峰等景致所显露出的那种独特的江南美而衷心称妙!

更令我难忘的是:上午 11 点左右,我们正兴致

勃勃地在黄山的后山向上奋力攀 登 时 ,不 时 看 到 有 挑 着 垃 圾筐,身着黄衣衫,头戴黄帽的黄山清洁工拾阶而下。看到这些清洁工和肩上的扁担压成一张弓,而他们仍在汗流浃背地挑担的样子,我忍不住问起:这一担大概有多重?

他说:“大约七八十公斤吧。”我的心里“格登”了一下。我

看见他的筐子里大多是玻璃片,还有一些游客吃剩了的罐头盒子和喝剩的酒瓶子。

我有些不解:“这些东西挑下山也没有什么用,何不在某个无名山上就地掩埋掉?”

清洁工说:“那迟早会把黄山的牌子给砸掉。”

是啊,环保岂容偷懒?那些不知是被黄山的美景陶醉还是被美食美酒胀饱灌醉的游客们,为什么要将废物随地而丢、将好好的酒瓶砸成碎片呢?如果告诉他们,世界遗产的牌子跟一件件废物、一块块碎片息息相关时,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之前,我曾经在电视里看到

过一个报道:某景点的一位清洁工,为了钩起一张飘落在深谷中的纸而不幸摔成植物人。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认为纸会自行腐烂,大可不必冒生命的风险。可在黄山走了近一天,却发现每一个清洁工都是这样做的。

与 城 市 里 的 清 洁 工 不 同 的是,黄山上的清洁工都有一根十来米的可伸缩长杆,不管是深谷还是险壁,只要有游客丢弃东西,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钩上来,带下山去。这天我在黄山上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更看到了风景中最美的人!

下午 5 时半左右,我与同伴回到黄山脚下的山道上歇脚,看见几位背着书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年,一路弯腰拾着塑料袋、易拉罐等弃物向山上走来。

我 问 了 走 在 最 前 面 的 一 位“红领巾”:“你们是黄山少年吗?”

“当然是。我们是黄山人!”一句朗声回答使我感到为黄山保洁的少年的自豪和作为黄山人的荣耀。

与此同时,我看到 10 来位穿着时尚、从我们身边轻盈而过的年轻的靓男美女游客,当他们目睹此情此景时,其中大多数人立即停止了刚才还在随手抛物的

“习惯动作”。而当走了 10 多米远,只见其中一位矫小的“美女游客”又悄然将刚吃过而捏在手上的香蕉皮掷于山道上,此时,她 后 面 的 几 位 同 行 即“ 群 起 而责”,该“美女游客”面红耳赤地俯身拾起并掏出卫生纸重新捏在手中……

我不禁感慨盛万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呵 ! 戴红领巾的黄山少年固然令我肃然起敬,那位矫小的“美女游客”闻过则改的做法同样令我甚感欣慰,而那些黄山上的勤劳的清洁工将自己 日 复 一 日 的 清 洁 劳 作 ,与 黄山这座城及其“牌子”紧密联系在 一 起 ,更 是 令 人 敬 佩 和 感 动呵!

是呵,游于山水修于心性,确实首先应从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做起啊!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

文学征文

黄山日报社

黄山市作协联办

以前,每年国庆节,我都会和老公去旅游。但今年我决定留在家中带孩子,给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一个假期,让他们出去旅游。

自从儿子出生后,母亲就化身为一个陀螺,整天围着外孙转,几乎没有片刻清闲。很多次,我下班回家从她手中抱过儿子后,只见她背过身去,用手吃力地捶打肩膀,并轻轻呻吟着。而作为建筑工人的父亲,年过半百仍然在太阳底下辛勤地工作,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为家人默默奉献。曾经,他们也像我一样渴望游历外面的世界,但为了这个家,省吃俭用,悄悄藏起远行的梦。

这次,我要帮他们圆梦!好说歹说,喜欢历史古迹的他们终于同意跟团到吴哥窟旅游。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他们都兴奋得像个孩子,坐飞机被他们形容得像坐过山车一样。

每天晚上,父母都抢着跟我讲述一天的见闻。母亲说:“大小吴哥真的是太壮观了,不愧是世界伟大的奇迹……”没等母亲惊叹完毕,父亲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口了:“那个大型的歌舞表演——高棉的微笑,才震撼呢!要不是不让拍照和录视频,真想录一段给你看。”在父亲说话时,母亲那边已经开始在微信上发照片给我了。古老的建筑前,参天的大树旁,留下他们幸福的身影。

记得他们的行程安排上写着,第四天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那天,我正好有空,便打电话问问他们正在做什么。我先是打给父亲,但他关机了;于是又打给母亲,可打了好多通都无人接听。我心里咯噔一下,出国前,曾对他们千叮万嘱,一定要保持电话畅通的!情急之下,我拨通了导游的电话。那一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幸好,那边传来导游温和的声音:“噢,我正好看到他们和几位团友一起走回酒店呢!我让他们来听电话吧!”我松了一口气,却因为紧张忍不住责备起父母来。

“我不小心关机了。你妈呢,因为中午吃完饭后,着急出来买东西忘带手机了——害你担心了……”父亲嗫嚅着,像个犯错的孩子。

“以后可别这样了。”我的语气缓了下来,“再说了,着急买什么东西呀?”

“听团友说,那边有卖丝巾和儿童服装,据说很漂亮。我想买给你和意意……”母亲说完,还一个劲儿地给我道歉。

我觉得鼻子酸酸的,好不容易出去玩一次,却时刻惦念着女儿和外孙。

原来,给父母一个假期、一趟旅行,他们当然会很快乐,但他们最大的快乐仍然是拥有我们。父母心心念念的,始终是儿女们。当他们走上“父母”这个岗位时,已经做好了一辈子不迟到、不早退、不休假,甚至不领工资的准备。只顾奉献,不问收获!

给父母放假□ 罗倩仪

旅食京华二十春,我最感舒心快活的就是买书方便。京城是人文荟萃之区,尤其是十年前,大街小巷还随时可看到书店,你想买、想读的书,只要不是太生僻或是那孤本珍本,用心搜罗,总会如期或不期来到你的案头。

我还未到嗜书如命的地步——那样的人是要把每月的工资甚至家中的积蓄尽数送到书店才肯甘心的,就是平平常常不断购置,现在也有五六千册之巨。看到四壁插架的图书,我总觉得是一帮良朋好友相聚。虽然,这些书未必都读了,但是每一本买来都曾久久摩挲,以至它们的品相、装帧设计都是那么的熟悉,甚至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能够一一说得出它们的来历。

每次逛街,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搜书。但是有时不经意间遇到的好书,更是令人欣喜——其心情真不啻与“美人”的一次邂逅。

排在寒斋书柜最上层的书,都是我在人大读书时到海淀图书城买来的。人大跟海淀图书城很近,步行也要不了一个小时;因为靠近几所大学,这里一度很是繁荣,楼上楼下,一家家书肆都挤满了好书,可以让人尽情地挑选。可惜的是,我只是一个穷学生,总是囊中羞涩,只能偶或“光顾”一次,左挑右选出几册,喜气洋洋而归。我在这里买到过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的几本论文集,三联书店老版,价格极低,真是有拣到大便宜之感;还买过《张载集》《陶成章集》《杨炯集》《王维选集》——都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或“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系列图书,买的时候还是按当年的定价付的书款,自然是物超所值了。外国文学也买了好些,记得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与索因卡的《雄狮与宝石》、帕斯的《太阳石》等,这三位作家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心中的分量自是不轻。可惜这几本后来都不知为谁借去,从此杳无踪影,尤其是前两种,我至今再也没有配上。

到了从人大毕业,我买的书已经要用四五个大纸箱来装。而毕业后,我心心念念还是到海淀图书城去把一直想买的书买来;第一次拿到工资,就跑去把那套煌煌二十册的《资治通鉴》搬回了家——当

时还是集体宿舍。有了工资,买起书来要“阔气”一点了,买书所到的范围更加扩大,于是更频繁地跑书店,跑琉璃厂(以前也去过多次)。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的书仍然是最集中的目标,而商务版 的“ 汉 译 名 著 ”也 一 本 本 来 到 我 的 架上。《哲学史讲演录》《西方哲学史》《论美国的民主》《论法的精神》,不但买了读了,而且觉得这些是可以再三阅读的好书,真是大开眼界。

还没有成家时,星期天没有事,总喜欢约上一二好友,骑车到大街小巷乱转。每见到书店,总要停下来,钻进去到书架上寻觅、翻阅,偶有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跳入眼帘,便感到格外惊奇。在真武庙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我买了一套“大师哲理美文系列丛书”,在月坛南街路口一书店,我发现了一套“上海译文”出的“世界文学名著珍藏丛书”,盒装精装本,积存多年,价格也还是当时的价格,我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了。还有的书店,非常偶然地撞上,买下一两本书回来,我都记不起它准确的位置了,这样的“美”的邂逅 事 后 很 容 易 使 人 产 生 恍 若 隔 世 的 幻觉。甚至在偏僻的小巷,也会遇上一间小小的书屋,推开玻璃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书香;当班的还是十七八的妙龄少女,几本有品位的图书与清纯的少女,都给人温馨的感受,更是一种难忘的际遇。

对于爱书人来说,买到一本好书,发现一个好书店,真是无与伦比的快慰的事,那心情只有用“如获至宝”四字形容。更何况,有些书店是我眼看着建立起来的,有的书店几经搬迁,我都追踪前往,如有名的“万圣书园”,最初在三义庙附近开业时,我就误打误撞地闯了进去,在一间二层楼上的长长书架上买得一套《蔡元培全集》,它以后搬到北大附近,我也多次前往,买得《奥义书》等。

住处附近如果有一两家书店那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每天傍晚,饭后散步,走到这里,总是要进去盘恒一阵,临末带走几本好书,一天的劳累或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我在靠近城中心位置住的时候,不用说,几乎每天都要逛逛书店书摊;迁居到了石景山,以为这样的享受几乎难得,没有想到小区背后的街上竟有两家书店,真是令人大喜过望。《天工开物》《说文解字》等是在街西买的,而街东的那间小店呢,

因为跟店主套近乎比较成功,用我多年积存下来的“样书”换得了一套孙犁的“耕堂劫后十种”;后来,快到地铁车站处也新开了一爿小书店,在这家店里,我用所在单位出的书换回一套十卷本《世界诗界》,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因为那阵子我正想写信给花城出版社邮购这套书哩。这些书仍在我的架上,现在我还常常翻阅,但是这些书店没过多久却一家接一家消失了。

办事路过书店,照样不能放弃觅书的机会。在月坛公园附近的一家书店里,我意外地发现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的诗集

《生活之恶》。虽然封面有些旧了,仍急切地把这唯一的一本放入书袋,回来后也不知读了多少次,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有一次在西四转车,意外地发现这里有家新华书店,规模还很大,更令人高兴的是,书丛中有一本崭新的《瓦尔登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网格本”,定价才六元三角;而且还是诗人徐迟的译作,拿到艺术研究院,也获得友人的称赞。在和平门南边的新华书店,碰到的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的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和《奥威尔文集》;还有王府井大街路口也曾有过书店,我在那里买了一套《卡夫卡全集》。连北京音乐厅楼上楼下也曾开过规模不小的书店,我买的是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而在一个春夜里,我和几个朋友看电影路过灯火辉煌的东单,也与一家书店不期而遇,我买得一本《我的藏书票之旅》。

早年,单位里还组织过图书现场销售,好几家书店来赶场,我更是近水楼台不放过得月的机会。《叶芝诗全集》和一套四卷非常精美的《加缪全集》也就成为我最心爱的藏书之一。为了促销,也为了推动平民阅读,北京每年都要主办几次书市,集中地展销一些图书,书店一般都设在公园里,我自然也不会错过。

一个个书店都曾留下我的屐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次又一次书香的熏沐,遇到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总是让人感到“与有幸也!”但是,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忽然一夜秋风至,千树万树梨花落,曾几何时,北京的街头已很难看到一家两家书店了。据说,现在人们都喜欢在网上订购图书,如果是那样,倒也罢了;怕的是,人们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教训”,从心底认同“读书无用论”,不愿意买书、读书了。如果是这样,则是件令人堪忧的现象。

宋代的诗人梅尧臣曾有这样的诗句:“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不断地搜罗平生未见书(其实,凡是没有读过的书都是“未见书”,不在乎是否珍本孤本),是平凡的人生当中唯一可以珍视的乐事啊!我怀念那些年,每走几步就遇到一家书店的盛景!

书法 赵兴高/作

京城搜书记□ 李 成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