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引入航天課程 推動高科技教育2008‧10‧13 星期一 XX 維官能夠在家長及教育界心目中建立良好校譽,優 秀的教師團隊以及校長領導出色至為關鍵。維官校長

XX2008‧10‧13 星期一

維官能夠在家長及教育界心目中建立良好校譽,優秀的教師團隊以及校長領導出色至為關鍵。維官校長伍小冰表示: 「過去數年,校內多位老師獲公務員事務局頒發嘉許信及優良服務獎、前任校長趙淑芬得到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劉小佩老師在2003年成為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主,表揚她在英語學習領域有傑出表現,證明了老師充滿團結精神,致力提供優良的服務。」

回顧維官多年發展,認真辦學,因應社會變遷,在學與教方面不斷創新,於課程裡面注入新元素,豐富學生知識層面。伍校長表示,為了引發學生對航空和航天科技的興趣,提升他們愛國情操,該校得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信息中心授權,成為全港唯一開辦航天科普課程的先導學校。

航天科技課程 提升學習興趣課程主要以中國的航天科技發展為切入點,漸次教

導同學由中一級的航空工業發展,中二級的噴氣發動機原理,至中三級的航天器的構造等,課程並加入全方位學習元素,學生在學習航天科普知識之餘,更能了解中國近代史和國情,達至「文中有理、理中有文」 的教育理念,而課程內容更可銜接明年推行的新高中通識課程。由於題材新穎有趣,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大提升。而為配合課程所需,校方安排三位老師在暑假期間,到科工委轄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課,並由專家親自培訓,其中一名負責老師李裕威表示,除了解有關航空航天的概念及技術外,亦學習一些教學手法,例如小組活動、短片分享及協作等,亦會向教授匯報上課情況;而在編撰校本課程時,北京專家會親自過目,並提出專業意見。同時,該校老師亦透過講座,與廿

多間中學老師分享教學經驗,進一步推廣航天科普課程。另一方面,維官亦獲機場管理局及航空探知館的邀請,為航空探知館編寫部分教材,並派出八位同學擔任義務導賞員,向市民分享他們對航空的知識,為回饋社會作出貢獻。

中三同學林衍生表示,課程增進他對航天科普的認識,去年復活節更有機會參與北京修學團,與姊妹學校北航附中的學生作兩地交流,並且參觀北航大學的航天館內,各式各樣的航空器模型、衛星返回艙、長征火箭驅動引擎等,眼界大開。此外,課程亦令他認識到祖國過去三十年,無論在科技以至經濟發展,進步驚人,對他了解國情有很大幫助。

引入戲劇元素 成效顯著近年,維官在推動戲劇教育方面不遺餘力,多年前

已自資開辦 「以戲劇學習英語」 課程,將戲劇教育元素引入正規課程,營造良好的學習語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成效卓越,在每年校際朗誦節英語二人對話及英語戲劇團體比賽中獲獎無數。

為進一步創造豐富的英語環境,配合新高中課程的來臨,維官今年獲教育局撥款,推行為期六年的 「提升英語水平計劃」 ,除增聘外籍老師,並全力推行全方位英語學習,包括每周舉辦語文藝術活動、午間英語角、大型活動及跨科組英語活動等,另外,全校學生可免費享用English Builder互動英語自學課程,協助學生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生命教育科 家長齊參與維官致力發展的另一項優質課程便是在初中級開設

的生命教育科。該校於2006年參加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優化教學協作計劃」 ,獲中大教育學院專業支援,就課程的內容編排、教學方法、課堂活動及課後反思習作等進行商議,共同備課,並引用新高中通識科的 「議題探究」 教學模式設計校本課程,為中一至中三級的同學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以便銜接新高中的通識課程。

本科鼓勵學生以互動形式探討社會議題,例如全球化、傳媒教育等,又透過講座、專題研習及跨科組學習等,擴濶同學的視野,並從實踐中學習;課程更邀

請家長參與,讓家長了解生命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從而家校合作,使生命教育能延展至家中推行。

學校名稱: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地址:香港灣仔愛群道5號

學校類別:官立男女校校長:伍小冰電話:2573 6962傳真:2572 5344網址:www.tskvgss.edu.hk

學生分享維官除致力締造關愛校園文化,更提供優質、多元化活動,發掘學

生領導潛能,培養團結合作精神。曾參加賽馬會香港領袖生獎勵計劃的鄭頴徽同學表示,學校很重視同學的全人發展,定期舉辦修學團,到國外考察,以擴闊個人視野,並鼓勵同學在學業、藝術及體育方面作均衡發展;又會安排同學在不同學會或組織擔任幹事,實踐機會。

學生會主席鄭智陽盛讚維官的老師視學生為自己子女,關心學生成長需要,同時校方不斷改善校舍設施,完善學習環境,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自己透過擔任學生會主席,明白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家長教師會在家長教師會服務長達七年

的現屆主席關徐鳳群,見證學校不斷進步,校長及老師不斷努力,致力提升教學素質,同時給予學生很多機會作全人培訓,發揮所長。家教會作為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橋樑,過去多年舉辦多元化活動,包括舉辦秋季大旅行、親子閱讀計劃、工作坊等,藉此促進師生家長間的感情,加強彼此溝通,成績有目共睹。

教育是一項源遠流長的事業,老師不斷為社會繼往開來,薪火相傳,可謂任重道遠,1933年創校的的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前身為維多利亞工業學校,以下簡稱維官),一直以來肩負着這項神聖使命,作育英才,多年來跟隨社會步伐,與時並進,創新求變,從昔日是工程師搖籃的工業學院,發展至今天銳意推動高科技教育,成為本港首間設有航天科普課程的中學,縱使經歷75載的滄海桑田,維官的貫徹始終、全人教育理念依然不變,堪稱典範。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引入航天課程引入航天課程推動高科技教育推動高科技教育

▲在北京參加航天科普課程的同學,在完成航天模擬發射後,展現滿意的笑容。

▲伍小冰校長期望同學能夠秉承維官 「貫徹始終」的精神,成為一個剛毅堅強的好青年。

▲維官舉辦航天科普修學團,安排同學參觀航空博物館。

▲透過校友會 「學生全人發展基金」的贊助,同學們在暑假期間參加了加拿大多倫多英語修學團,增強英語運用能力。

▲同學在航空探知館擔當義務導賞員,向公衆介紹航空知識。

▲為配合課程, 成立 「維官航空公司」,並由機長和空中服務員接待小六師生和家長。

▲李裕威老師(圖左)及林國傑老師在暑假期間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接受培訓。

▼ 校 友 蘇 樹 輝 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教育局副秘書長葉曾翠卿女士,見證本校與北航附中締結 「姊妹學校」。

▲家長教師會在主席關徐鳳群女士(右四)、副主席梁太(右二)及陳先生伉儷(左一及二)的帶領下,全力支持學校,致力促進家校合作。

校史

1933年創校 借用加路連山 「維多利亞英童學校」 校舍,名為初級工業學院。

1947年 遷往活道,附設於 「工業學院」 ,俗稱 「紅磚屋」 。

1957年 與 「工業學院」 分家,名為維多利亞工業學校。

1979年 遷往灣仔愛群道現址,得到鄧肇堅爵士慷慨捐助,易名為鄧肇堅維多利亞工業學校。

1997 年 為反映課程內容多元化,不局限於工科,該年9月易名為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校友分享維官七十五年來培養無數精英,

畢業後在建築、工程、學術、會計等界別盡展所長,為社會發光發熱。校友們毋忘老師昔日循循善誘的教誨,經常向母校作出回饋。校友之一的彭漢中表示,校友會除設立獎學金獎勵校內表現優異的同學外,亦在暑假期間提供工作實習機會,讓同學體驗工作生活;而 「亦師亦友」 活動,也可讓校友向學弟學妹分享人生經驗。由四位資深校友(蘇樹輝校友、伍偉雄校友、莊紹綏校友、王國強校友)籌募的 「學生全人發展基金」 更多次贊助經費,安排同學到國內外作修學交流,開拓個人視野。身兼學校管理委員會常委的兩位校友會幹事,張錦標主席及陳華偉先生更積極參與多項校內學生活動。校友們出錢出力的栽培後學、建立一個良好榜樣,是期許學弟學妹能在畢業後回饋母校,服務社群。

▲伍偉雄校友、張錦標主席、陳華偉校友及彭漢中副主席時刻不忘母校的訓誨,出錢出力,協助學弟學妹全人發展。

▲總領袖生蔡思敏、學生會主席鄭智陽、副總領袖生鄭穎徽(圖左至右)得到校方提供機會,發展領袖才能。

校慶活動預告校慶活動預告七十五週年校慶聚餐及校史館揭幕日期:11月8日(星期六)時間及地點:下午5時至6時 學校停車場側校史館 (校史館揭幕)

下午6時至11時 金鐘名都酒樓 (七十五週年校慶聚餐)(各校友如欲參加上述活動,可致電28317706聯絡校務處宋小姐)

▲校慶音樂劇《花木蘭》集演、唱、舞、武於一爐,公映期間大獲好評。

▶鄧肇堅家族代表鄧日燊太平紳士、校友莊紹綏先生、伍達倫先生及學校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出席75週年校慶開幕禮。

▲ 劉 小 佩 老 師(後排中)與部份演員花了無數心血,令《花木蘭》大獲好評。

校慶活動為慶祝維官建校75周年,校方舉辦連串饒富意義的校慶活動,與師生、家

長、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見證歷史,分享這份喜悅。去年十二月三日,校方舉辦畢業典禮暨七十五周年校慶開幕典禮,率先打響頭

炮,繼而在今年二月四日,在校園舉行家長教師會十五周年慶典暨校慶攤位遊戲,現場設有拍賣場、小食攤位和點唱等節目,籌得的款項用作校慶各項開支。

重頭節目 「七十五周年校慶音樂劇──花木蘭」 於七月假座葵青劇院舉行三場,掌舵人、曾為香港話劇團主要演員的劉小佩老師興奮地表示,外界對這套音樂劇反應相當熱烈,正計劃在明年二月再度公演。劉小佩表示,花木蘭代父從軍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展示着中華兒女忠於國、孝於親的美德,適逢今年北京舉辦奧運,正好培養同學對祖國的歸屬感,長大後對社會、對祖國作出貢獻。

為了演出這套劇,台前幕後人員花了將近一年時間籌備、排練,其中一名演員黃瑋琪表示: 「為配合劇情,付出很多時間及心血練習武術,自己曾一度想過放棄,但最終仍然堅持演下去,參與今次演出,除加強自信心,亦令我明白到做事要盡全力,另外,更加欣賞祖國的傳統文化。」

75周年校慶特約專輯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