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闲情 逸趣 用镜头定格水下世界 宅家小记szb.wxrb.com/pc/attachment/202006/05/56144f51-d0ba-49cc-a0a8-f… · 的水下世界》。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带大家领略了美丽的水下世界,介绍

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老年大学校友钱萍在摄友圈中作了主题讲座分享,名为《媲美陆上的水下世界》。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带大家领略了美丽的水下世界,介绍了水下摄影的技巧和体会。去年秋天,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中,她拍摄的20多张水下珊瑚世界照片被选作专题展览。

61岁的钱萍是一位旅行爱好者。她说,在脚踏实地生活于现实的同时,她总是对那些未知的“诗和远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些神奇的景色和事物吸引着她去看,去拍,同时也不断拓展着她对世界的认知。这些年她去过150个国家和地区,见识过无数美景奇观,她给大家一个建议:一定不要错过水下世界。

“千万不要漏宝,碧波海水下才叫惊艳。”这是钱萍用亲身经历得出的宝贵经验。2015年,她到埃及红海穆罕默德国家公园旅行,美丽的红海风光让游客陶醉不已。那天大家在游艇上等着返程,年轻的领队建议大家潜水去看水下世界,但风

高浪急一时无人响应。丈夫便怂恿钱萍试试,虽然泳技一般,心里怕得要命,但她还是抱着不留遗憾的态度,抓着轮胎向有珊瑚礁的海域游去。结果就像蜜蜂掉进了花丛中,漂亮的珊瑚礁,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鱼成群结队地从身边游过。忽然来了一群火红色的鱼,那么一大片,一下子把她包围了……“那个景色太震撼了!我简直兴奋地想大叫。”钱萍说,如果大家到一些岛国或海岛去旅游,不要仅仅游览海滨沙滩,因为这才领略到一半的美景,另一半的奇妙就存在那碧波海水下。还有,某些岛国地区知名度很大,但看了却觉得景色很平常。千万别以为是国家地理杂志的专家们搞错了,其实它们的惊艳全在水下。比如斐济的南迪市、埃及红海的穆罕默德岛。

海底珊瑚花园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大系统,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各种生物密集地聚居在一起,美得让人眼花缭乱,堪称视觉盛宴。钱萍不惜晒脱几层皮,一次次往水里跳,戴上浮潜镜,用尼康 AW100S 和AW130S两款水下相机拍摄了无数海底花园的照片,定格媲美陆上的

水下世界。菲律宾巴拉望科隆岛有世界一

流的海底珊瑚花园。满眼都是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像无数的手指在舞动,无数的草丛在摇曳,无数的鲜花在开合……五彩斑斓的鱼儿妖冶地酣游其中,诱惑着你去追逐。钱萍说,这一刻思维几乎停止,只会本能地去数着珊瑚的种类:鹿角形、树杈形、水草形、蜂窝形、牡丹花形……颜色有白色、蓝色、黄色、紫罗兰色、绿色……再数数鱼儿的形状种类吧,可不一会儿就发现那是徒劳。可能是觉得在水里不用太见人吧,那形状颜色长得愈发得随心所欲。

在这里,她第一次零距离见到了许多漂亮的砗磲。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动物,最大的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达300多公斤。一些大砗磲粗看坚硬的外壳仿若岩石,但里面却有着艳丽的颜色和柔美的曲线以及几乎对称的造型。一些小砗磲长着天然的木耳边和花纹,精致得像纺织工艺品,而且独一无二,永远找不到两个花纹颜色形状完全相同的砗磲。

在墨宝村见到了沙丁鱼风暴。成千上万银光闪闪的沙丁鱼席卷而来又席卷而去,往往正整齐划一向同一方向游着,突然瞬间同时转弯或调头,快得一秒都不到。实在搞不懂它们是凭什么信号完成如此神速的共同行动。

杜马盖地、APO 岛和海龟同游。在向导的带领下,分成四人一组坐小船到达指定地点,浮潜观赏海龟。钱萍说海龟看似笨拙,其实游速很快,它游过来时几乎触手可及,但稍有动静就溜了。

好不容易学会了浮潜。拍摄水下世界需要浮潜和深潜。钱萍说,学浮潜时,先在岸上学会使用浮潜工具,但跳下海后,紧张得手忙脚乱一呼吸就呛水。后来教练让她放松,吸管进水就用嘴轻轻吹一下。她试了好几下,才终于可以正常呼吸了。但因为泳技不过硬,最终没有尝试深潜。她说,不管浮潜还是深潜都会上瘾,因为水下世界太漂亮了。她还介绍了几个使用水下相机的小技巧。隔夜一定要充好电装好卡,使用时尽量保持身体平稳,顺光效果更好,使用后一定要用自来水冲洗擦干机器。

用镜头定格水下世界□王 菁

周刊老年生活 ·12·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编辑 王菁 视觉 湛肹 组版 陆德强

闲情逸趣

养生故事

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总使我感慨万千。

小时候总听母亲唠叨:“你是端午节后20天出生的。端午节吃了粽子后肚子痛,以为要生了,不想拖了二十天才生下你这个足有十斤的大胖儿子。”因此端午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另外,1971年端午节前我为下放在黄海之滨的母亲到太湖边摘粽叶,省下粮票买糯米,“牛吃蟹”地包粽子,日夜兼程独自单车往返骑行千余里送家乡粽子到双亲身边的经历,更让端午节给我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1971年端午前夕,我接到父母的来信:“下放到江北黄海之滨的苏北农村,水是咸的,没有糯米,没有粽叶,看来这个端午吃不到粽子了。能否请一起下放的熟人从无锡带点粽子来……”看到此信后我百感交

集,再三考虑后,决定自己包粽子骑行往返500余公里,送到父母身边,让他们尝尝家乡粽子。

江南鱼米之乡无锡的太湖边长着茂盛的芦苇叶子。一个闷热的礼拜天,我骑车到湖边一片茂密的芦荡旁,穿着短裤,凭着会游泳的优势到芦荡深处采了六七斤芦叶。虽然身上多了许多叶割蚊叮的伤痕,但心中还是觉得乐滋滋地。下午带着平时省下来的粮票到河埒口粮店购了三斤太湖产的糯米,一斤红豆和几斤粳米,再去北桥生产队亲戚家买了十斤老蚕豆,回家后剥去壳皮得到少许豆瓣。在大嫂和邻居的指点下,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居然也横七竖八包出了不太像样的三角形的赤豆、豆瓣、白米粽。晚上我在煤球炉上放置铁锅,盖上面盆,

把粽子煮熟烧透。当飘出清香的粽子味时,我虽然急想来上一个,但还是咽下口水,把数量有限的粽子装进布袋,自己随便吃了一碗酱油面果腹。

下半夜,我把装着粽子的布米袋绑在永久牌自行车的后架上,上床稍微睡了几个小时。当天际微微透亮,有线广播中响起东方红的乐曲时,我骑车向江阴黄田港进发。三个小时后,我带着自行车一起挤上轮渡,向苏北靖江的韭菜港驶去。江风习习把我骑得汗湿的身躯吹得凉爽惬意,轮船靠岸后我又马不停蹄过靖江、磨头。一路顺风,自行车被我骑得呼呼响。到海安已是傍晚时分,我吃完了馒头、饼干和水壶中的水觉得腰酸背痛,腿胀臀肿。看了一下地图,骑程已过三分之二。这时多么想找家旅馆休息

一夜再上路,但想到明天就是端午节,父母期盼的心情,又担心车架上的粽子因天热而变质,决定继续骑行。傍晚风成了顶头风,车越来越难骑了,进入角斜、李堡、新街地段的乡间小道,路面崎岖不平,骑在车上不时颠簸。人也越发体乏肚饿,但想到离父母越来越近,动力油然而生。

经过20个小时骑行200余公里,在凌晨 2时向黄海前哨一民兵问清楚了父母下放的新家地址,当父母开门在煤油灯下看清是我时,不敢相信地叫了起来:“阿二(我的小名),你怎么会来的?”我当时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清晨,父母吃到我特意为他们包的粽子,听我讲了一路的经历时,眼中噙满了泪花说:“千般钟情,不如儿子的‘粽情’。”

千里“粽情”□顾家德

前些时日,生活,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钟南山说:“宅家不出门,就是对社会做贡献。”——立马响应,义不容辞。

只要有饭吃,有书读,日子就不难打发。

意想不到的是:宅家的日子,竟然也是如此丰盈。

近来发生的三件事,都和我职业有关。

3月4日,原来的无锡县锡北中学66届柳永琴,给我发来一封信,大意是:最近一直牵挂着两位老师:疫情期间怎么生活?不知有没有请保姆?我是有女儿伺候的,你俩可是八十多岁了啊。昨夜,就梦到了:你们住在我家里,早上起来,喊你们吃早饭……醒了,才发觉是在做梦。三点之后,就没能睡着。当疫情过去之后,一定来看望你们了。”内心是暖暖的。当即回复:“生活尚能自理,请别牵挂。”

她对我的文章,一直是关爱有加。她说要把我出版的书集个全。可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耕耘集》,我只剩一本了。在她再三“乞讨”下,只可忍痛割爱。虽然,至今还有些心疼。

翁晓霞,她仅是我学生的家长,和小儿在县报又是同事。她热情爽直,乐于助人。前些日子,翻到她女儿磊磊在加拿大硕士毕业的照片。我联系上了她。没想到她的住所,就在邻近的金城湾。她得知我竟然把她女儿照片保存了几十年,大为感动。从此,晓霞就隔三岔

五,上门看望我们。自留地上各色蔬菜,不时送到门口。3月18日,是我阳历的生日。那天吃中饭时,晓霞又上门,除了带来了两袋蔬菜外,还拎来了一套理发工具。她说:上次见你和卫老师头发都长了,今天来帮你们理个发。

于是,我坐在阳台上,惬意地享受着她的服务。她手法轻柔,动作熟练,完全不像是业余的。一经询问,果不其然。晓霞是地道“科班出身”:老家在上海,插队来无锡。因地主成分,初中毕业,被分配到理发店当学徒,至今与她的师傅,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晓霞并不知道当天是我的生日,却送上了一份最暖心的生日礼物。

余敏敏,天一中学1985届毕业生,如今是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导。4月15日给我寄来了一盒“信阳毛尖”雨前茶。其实,我对茶没有特别的爱好,倒是她发来的一段话,让我热泪盈眶。

“师恩难忘。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填报志愿时,我毅然选了南京医科大学。今天上午,我还在给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上课。能成为您的同行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

从教45年最大的心得体会:教师付出的所有爱,隔了时空,爱,还会回来。而“薪火传人”也是我毕生的追求。所有学生的成功,我看作是给我的最高奖赏。

宅家的日子,就是因有了这些现实版的小故事,显得无比丰盈……

宅家小记□苏洪祥

“才艺天地”栏目刊登老年人的篆刻、书画、摄影、剪纸等作品,投稿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并注明作者姓名、年龄、地址、电话。

才艺天地

邵源(75岁)作 周英荣(89岁)作

李汉梅(72岁)作 张安祥(79岁)作

钱萍在水下拍摄珊瑚花园 漂亮的砗磲

每逢来了客人,我忙着沏茶倒水时,老妻总喜欢邀请客人到阳台参观她的“花圃”。她指指点点,俨然是个种花的行家。若有人赞赏几句,老妻更是笑得脸儿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

老妻爱上养花,完全是“无心插柳”。前年退休后,我家乔迁了新房。担心室内残留有毒气体会影响家人健康,老妻便去市场买了三盆吊兰、两盆芦荟。吊兰和芦荟是极易养活的,十天半月浇一次水也不碍事。它们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几盆吊兰先后开了花,结出了“果实”——朵朵小吊兰。老妻买回十多个空花盆,填上泥土,把小吊兰按两朵、三朵分别栽到盆里。时间不长,吊兰们便在新家里生根,吐出耀眼的绿。

老妻还养了文竹,青青的颜色,有一种松树缩影的感觉。没事老妻就喜欢拿把剪刀,如一个美发师,定期为文竹修剪造型。

文竹属于喜阴植物,大约一周浇一次水就行了。它不需要强光照射,到了冬天,放在家中比较温暖的地方。某天,老妻发现它冒出了一个嫩嫩的小芽,看着这个嫩芽从

土中钻出来,老妻的心情也随着青青的枝叶舒展开来。

夏天里,老妻喜欢在窗台边种几棵太阳花。太阳花喜欢阳光,很容易培植,一根茎秆插土就可以成活,但水分一定不要大,否则会烂根。太阳花的花苞特别多,有的一天可以开几十朵,但太阳落山的时候,花就会谢掉。不过大可不必为它担心,因为第二天它依旧会绽放出新的花苞。

当秋天到来,太阳花会慢慢枯死,可以将种子和根都放入盆中不动,第二年三四月份时,它会重新发新的幼苗,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生长。

太阳花很平凡,老妻却为它们缤纷的色彩所倾倒,从多层到单层花瓣,有好多种颜色。

生活需要有花相伴。每天清晨,老妻对着一墙的新绿,闻着各种花的香味,神清气爽,仿佛全身也弥漫着花的芳香。

闲暇之余,花一点心思养几盆自己喜欢的绿色植物,将你的家装扮得更美丽、更温馨,而且它还能给你一份美丽的心情,何乐而不为?

老妻养花□陆明华

退休后除了练书法,我还学会了下象棋。每天我总是第一个到棋牌室,而且风雨无阻。和我下棋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只要一摸棋子,我就烦恼尽去,寂寞皆无。

中国象棋奥妙无比,棋手双方一共36个棋子,无论小卒还是车马炮,不分大小,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我擅长指挥战马,跳过汉界楚河不用几步,恰到好处,直捣“将帅”府,令对手防不胜防。棋局风云莫测,变化多端。下棋的妙处在于具有前瞻性,能下棋看五步,并一步到位扭转乾坤。棋局如人生,本是一个谜,吸引人们来破解打开,而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内心会跟着释然了然。战术上每一步棋子都要深思熟虑,有时一步不慎,处处被动,导致全盘皆输,让人大有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叹。人们常说兵不厌诈,攻守有序,还要迷惑对方,声东击西,千方百计抢占先机,胜负经常只是一步之差。“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奇才能制胜。

架炮、起马、拱卒……让我一

下子年轻了许多。因为心无旁骛,我的棋艺提高很快。偶尔马失前蹄,我就回家翻棋谱、复盘。实在不行,我还会在电脑上用软件解拆,直到捉摸出破解之法,第二天再把对手杀个人仰马翻。

最喜欢在一个寂静的午后,一觉醒来,凉风习习,能有个人在花香飘逸的庭院里跟自己对弈。这个人可以是知己,也可以仅仅是棋友。最好能棋逢对手,最好棋品上佳,不多言多语。这样两个人慢慢饮茶,在“马走日,象走田”的规则中体会楚汉相争时对决的快意,在你进我挡中施展行云流水般的棋艺。

象棋,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以棋会友,让我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最近街道举行的一次老人象棋赛,我还不负众望夺得了个人冠军,我所在的团体也获得第二名。赛后听说有的小区还在外地请了高手哩。回来的路上,我们真是高兴极了……

乐在棋中□郁建民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