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度如何?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获企业力挺 产值均出 …cjrb.cjn.cn/images/2019-04/09/19/09r19-22c_Print.pdf2019/04/09  · 次来到公司指导检查工作。企业入驻后也为江夏带来了税收

“我们公司这次没有单独参展,但很想了解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情况,所以就过来参观下。”4月 8 日,和美医疗的林先生来到武汉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厅参观并了解情况,展厅讲解员为其详细介绍了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等相关信息。

展厅中,湖北艾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吸引不少民众驻足围观。无需去医院,也不用在身上贴上各种导联,只用在家里穿上一件轻薄的“背心”就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生理指标。在展厅现场,该公司工作人员身穿一件宽松的运动背心,将手机端的 App 与背心上一个比硬币稍大的动态心电记录仪器无线连接,手机界面上就立即显示出动态心电图、心率、血压等各项数据。

据介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镶嵌在衣服中的“柔性传感器”。工作人员称,“柔性传感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镶嵌在不同材质的衣服中,使之成为智能健康衣。”设备充满电后就可以使用 24小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穿戴的时长。

“这款智能健康衣与普通的智能穿戴设备有什么区别?”企业负责人孙泽川介绍,通过健康衣里面的柔性传感器收集到的医疗数据,可以达到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同样的水平,有关数据可以在

“云”端经过算法的分析直接生成报告。“医生,我的报告上有说早搏,严重吗?”“你的

血压正常很平稳,从心电监测数据看有少量偶发性的室性早搏,如无明显症状,不必药物治疗,以观察为主。”在手机App上,使用者可以在线向自己的签约医生询问自己身体的有关情况。

“如果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可以使用智能监测腕表查看,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就会发出警报。”孙泽川介绍,后台的工作人员收到预警后会立即与用户联系,询问情况,如果发生意外立即帮患者呼叫救护车。监测的数据用户本人、子女、医生以及企业多方都可查看,即使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的身体发生异常,后台也可以联系医生并通知家人。

“该款产品是未来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一步。”孙泽云介绍,传统的居家养老进行上门护理需要大量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智能健康衣通过“互联网+可穿戴监护系统”,就相当于把病床搬回家,在未来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各种资源。“江夏正在建设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我们的产品也可以与康养部分相结合。”

除企业提供的特色展品外,整个展厅主要介绍了江夏概况、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企业情况等。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以“国家战略,湖北贡献,市级项目,江夏担当”为发展使命,按照“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产业定位,打造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和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三大主题鲜明、协同定位、功能清晰的产业集聚区。

据了解,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参展企业主要为大健康范畴的企业,有些已经入驻江夏多年,主要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等。有些企业正准备签约,即将入驻江夏,主要为泰康集团、中国生物、蓝城集团、华发集团等。

参加展会的企业代表李先生表示,看完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示区后,很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前就听说过江夏区庙山有不少医药产业汇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现在又引进了中国生物、泰康集团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落户江夏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未来发展可期。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厅亮相武汉健博会

特色展品吸引民众驻足围观

4月8日,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厅迎来众多参观者 丁越强 摄

22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专 题 19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江夏营商环境很不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力度较大。”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万华称,公司很支持江夏区布局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据介绍,嘉必优位于江夏区医药产业园,是中国最早从事发酵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等高端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目前主要从事花生四烯酸(ARA)、藻油DHA、天然β-胡萝卜素、燕窝酸(SA)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嘉必优领衔起草了发酵法来源的 ARA 油脂和 DHA 油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中国微生物油脂工业化生产的领先企业之一,2014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嘉必优在微生物油脂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是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2014年)“花生四烯酸发酵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工艺集成”项目的承担单位,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发酵生产的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的参与单位。

作为中国 ARA产业的拓荒者,嘉必优为 ARA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与国内主要厂商均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占据了国内第一的市场份额。据了解,嘉必优在婴幼儿配方食品、儿童营养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膳食补充剂、食用油和特种油脂、烘焙食品、糖果、果汁饮料等领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

“健康、安全、环保是嘉必优的核心价值主张。”万华介绍称,嘉必优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利用可再生的原料进行工业化生产,致力于减少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占用,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健康营养素解决方案。另外,公司产品不仅区别于传统化学合成的产品,还更好地满足和促进了消费者对天然、环保的追求。嘉必优遵循 ISO14001和 OHSA18001的要求,并实施能源消耗和“零污染”排放的严格措施,多次被授予“环境友好优秀企业”“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等荣誉。

嘉必优在“企业战略”中提及,未来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营养与健康”将是世界发展的决定性大趋势之一,嘉必优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捕捉全球大趋势所创造的机会,促进业务发展,成为一家全球范围内脂类营养领域优秀公司。

万华说,公司会参加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推介会,等整个规划布局和政策出台之后,再来仔细商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暂时没有具体的项目,但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也会逐步寻求新的可能性和行业机会。

营商环境得到认可点赞 多家企业率先尝到甜头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获企业力挺江夏区积极打造“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形成“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发展格局。目前,江夏区拥有健康产业相关企业22家,

生物医药类的规上企业目前有9家,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那么,这些先来的企业在江夏发展情况如何?他们对“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落户江夏区态

度如何?

近日,笔者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探访,这些企业表示,公司在江夏区发展多年,江夏区提供了优惠政策及良好营商环境,公司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产值均出现大幅提升,先来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看好江夏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前景。

“我们拥有全省唯一一条头孢粉针生产线。”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智勇介绍,公司主要生产化学药品制剂,其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三名。2009 年搬迁到江夏时,普生制药年产值约 3000 万元,经过 10 年发展,年产值已经达到2.65亿元,部分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来到江夏后,公司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还新建了28层的科技研发大楼。”曾智勇回忆,当初江夏区优厚的招商条件吸引了公司落户江夏。普安制药占地 132亩,2009年来到江夏投资建厂时,享受了较为优惠的地价,入驻后也享受了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区领导十分关心重视企业发展,多次来到公司指导检查工作。企业入驻后也为江夏带来了税收的增长。

曾智勇介绍,现在企业有4个生产车间,包括3个制剂车间和 1 个原料车间,获得国家批准可以生产 61 种药品。他还介绍,公司有2条冻干生产线,年产冻干粉剂9000万支,常年生产30多个品种,覆盖全国市场。企业成立的“湖北省生物医药冻干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均获得省政府部门认定,具有较强的新药研发、冻干工艺研究及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带动湖北省冻干技术发展。

制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据了解,普生制药目前员工人数稳定在 200余名,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员工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公司拥有新药证书12个、专利 15项,是国家 15个药品标准的起草单位,公司也是湖北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盐酸克林霉素冻干粉针产业化”项目获得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 2013年 3月公司获得了“注射用兰索拉唑”生产批件,此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类新药,填补了省内空白。

医药行业迎来消费升级,需求逐步向高端产品转移,两票制等行业政策导致的变革,驱动了医药企业顺势而为,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据了解,武汉普生制药在市场大环境下,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加大科研力度,突出冻干粉针制剂的优势,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多方位全面发展,争取企业产值的大幅度提升。

“我们看好江夏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前景,对江夏发展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十分支持,公司不仅会参展,董事长还会带队参加 4 月 9 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推介会。”曾智勇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健康服务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家也提出要发展三级医养结合,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普生制药将会支持江夏发展大健康产业。

“我们公司搬来庙山武汉医药产业园已经有十五六年了,刚开始只有 300 多万元产值,现在已经达到 1.3 亿元。”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金良洪称,公司当年响应政府政策号召来到江夏,把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公司在这里发展多年后,已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据介绍,中联四药是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和新药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该公司拥有500多台(套)生产、检测设备和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GMP标准厂房。现有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冲剂)、散剂、软胶囊剂、栓剂、软膏剂、口服液、原料药、凝胶剂等10种剂型近180个品(规)种。公司已经于2004年12月通过GMP认证,加强营销和产品开发,将成为以生产心血管用药和妇女、儿童用药为主,以软胶囊剂型产品为特色的多品种、多剂型制药企业。

“公司长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七个产品曾先后获省、市、部级、国家级优质产品奖。”金良洪介绍称,“碘化油胶丸”荣获国家银质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有乙酰螺旋霉素片等 6个 QC 小组先后获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国家医药局“优秀 QC 小组奖”。

据了解,软胶囊剂是该公司的优势剂型,中联四药也是全国最早生产软胶囊剂型的厂家之一,也是目前武汉市唯一一家拥有软胶囊生产线的企业,该剂型工艺成熟、设备先进,生产品种较多,一直在用户中有良好的品牌声誉,该公司还是国家最先指定生产防治碘缺乏病碘化油胶丸的企业。

谈及企业多年发展历程,金良洪多次点赞江夏区的营商环境。“江夏区政府部门对中联四药的发展关注度较高,政企互动也比较频繁。”金良洪说,政府委派各个部门对企业开展服务,如今更是直接开展“点对点”服务,“他们经常来企业进行调研和走访,并且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协调解决企业办事面临的阻碍,做好服务衔接,支持力度比较大。”

据金良洪介绍,政府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力度较大,有些项目要上,政府也能给予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和资源。出现阻止施工进度方面的现象,会有公安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刚搬到江夏时,武汉中联员工公交出行遇到问题,进行申诉后,江夏区政府部门也快速出面进行协调。

谈及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金良洪表示,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我们公司在这边发展多年,已率先尝到了甜头。大健康相比医药来说,从规模和理念上都有发展,这能促进企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有比较合适的项目,我们公司也会朝大健康方向发展,可能不单纯是药品了。”

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医药产业园二期,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两个研发中心、两个生产基地和一个营销中心,分布在武汉、上海和鄂州,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个地区,现有员工900 余人。

该公司在心脑血管类、消化类、真菌感染类及呼吸系统等疾病领域已经按照国际标准完成多项创新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科技部高校人才服务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产业化项目、技改项目,湖北省、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产品产业化项目等近40余项。

启瑞拥有研发人员 239名。其中有国外资深专家 8名、国内特聘专家10名、博士及博士后 29名、硕士研究生112名。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际化集成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数十项荣誉。

据介绍,该公司除主打产品“瑞甘”持续占据国内保肝护肝类产品单品销量第一,近几年心脑血管类药物“朗来”、新一代胃黏膜修复剂“瑞琅”正迅速占据市场并获得专家、医患的共同认可,成为该品类药物市场增长最快的药物。

2018 年,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纳税总额在江夏区居于前列。“公司落户江夏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反映诉求后,江夏区各部门都会积极响应协调,平时会和环保、消防、安全等多个部门打交道,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郑岚表示,企业刚搬来江夏时只有两个生产车间,当时产品刚上市,销量并不理想,2009年,销量开始出现大幅增长,之后,企业产值不断提升。

目前,该公司一二期已经投产,第三期因武汉建设四环线征用土地而暂时搁置。据了解,江夏区政府多次和该公司联系,沟通企业用地情况,并且给出了几个选项,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后,公司暂时还没有选定建设用地。涉及到用地问题,江夏区领导及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关注并积极参与协调。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和政策很好,我们都很支持,有政府扶持,产业未来肯定会发展得更好。”郑岚说,他们公司暂时还没具体讨论如何配合产业园规划,不过会及时关注相关动向。

普生制药:

很看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

中联四药:

企业多年发展已经尝到甜头

启瑞药业:

企业诉求都能及时得到回应

嘉必优:

企业发展获得良好外部环境

《突破性发展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政策措施(试行)》“黄金十条”正式出台

在市级层面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园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江夏区将按照“人无我有、人

有我优”的原则,正式出台《突破性发展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政策措施(试行)》,即“黄金十

条”,从落户、金融、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基金扶持,多项奖励最高

均在1亿元以上。

金色藏龙 柳斌 摄

策划:江夏区委宣传部撰文:林敏 欧阳崧 张奔设 王夫之 刘龙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