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NEWWORLDTIMES 读《李世民畏魏征》有感newworldtimes.us/newspaperfiles/20131115/p57.pdf · 文章 开头的两句 ... 为魏征书写 ... 号发表的〈文学改良芻议〉,被视为提倡白话

朋朋 德德 装装 修修

571-406-8864丁先生

房屋装修 旧屋扩建厨房浴室 地板磁砖更换门窗 阳台围栏水电维修 内外油漆

[email protected]

57时报副刊新世界时新世界时报报 2013年11月15日

NEW WORLD TIMES

谢氏水管装修公司

价钱实惠 客户满意谢 生

政府注册,本人香港工业学院毕业,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承接室内外装修,地板磁砖木工、油漆、水龙头、电灯、下水管、煤气电热水炉、浴室翻新、地室装修,抽油烟机、高压清洗阳台等工程。

电话:301-946-3292手机:202-390-0102 240-481-1185

9-017

9-110

金荣装修金荣装修免费估价、质量保证、欢迎比价

室内外装修、地板瓷砖、浴室厨房翻新、精装地室、内外油漆、屋顶翻新、水电维修、阳台围栏、清洗油漆。

Tel: (540) 931-4039(540) 931-4037

Mr. Jia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9-112

吉庆装修公司内外油漆厨房浴室阳台车道瓷砖地板门窗围栏高压清洗

9-12 2240-552-1692免费估价

本文出自 《资治通鉴 唐纪九》。原文只有 109个字,记叙两件古今罕见的“皇帝怕大臣”的故事,读之引人入胜,启人深思。

原文: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

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文章开头的两句简介魏征其人其事,接下来讲了两个“李世民畏魏征”的故事。

(故事一)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祭祖,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到南山游玩,一切车驾随从都准备完毕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皇上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种打算,但怕爱卿责怪,所以就半路停止了。”

(故事二)皇上曾得到一只特别好看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赏玩,远远看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起来;(但魏征已看得一清二楚)魏征上奏时故意(讲些古时帝王玩物丧志的故事)久久不停,(皇帝怕魏征批评,不敢把鹰拿出来)鹞鹰最终闷死在皇帝怀中。

从这两个故事中可见“李世民畏魏征”由来已久。以前太宗自己就曾说过“魏征,朕所畏惧者也。”

封建帝制社会,皇帝至高无上,一手遮天,上至大臣下到百姓无人不怕皇帝。但皇帝李世民却怕大臣魏征,说明魏征已“功高盖主”。明君会重用他,暴君会杀掉他,魏征心知肚明,每天都

“提着脑袋”上朝。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

臣,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专设给皇帝提意见的官职),更是皇帝的一面“镜子”。他把唐太宗的心思看得非常透彻,对皇帝的言行举止洞悉入微,了如指掌。每对皇帝进谏,都切中时弊,从不畏龙颜之怒。有几次在朝廷文武百官面前,尖锐地批评皇帝的过失,使皇帝面红耳赤,下不了台。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我,使我难堪!”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圣明之君啊!明君遇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 ”太宗毕竟是明君,此后对魏征倍加敬重,励精政道,虚心纳谏。魏征也进谏如故,他们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朋友。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他下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要求文武官员皆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一代英明君主对一个老臣竟如此倾心倚重,自古罕见。

唐太宗与魏征结缘始于“玄武门事变”。唐朝建立不久,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魏征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献策除掉手握兵权的李

世民。李世民获悉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消灭了李建成的势力。魏征作为李建成的余党被抓获,按当时的惯例,应当被处死并株连九族。在审问魏征时,太宗问他:“你为何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并无惧色,以非常自信的口吻说:“人各事其主,可惜太子不听我劝,否则今日胜负尚未可知!”李世民见他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是个难得的人才,十分钦佩他的人格。便不计前仇,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重用了他。先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侍中(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直至宰相。

太宗继位之初,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之策。魏徵性格刚直,胸怀大志,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魏征不仅是对皇帝一人竭忠尽智的“忠臣”,更是对治国安邦,抚恤万民尽职尽力的

“良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 但魏征出于维护江山社稷长

治久安的一片忠心,又使太宗十分感动。在一次满朝文武的朝会上,皇帝郑重表彰魏征:“贞观以来,尽心于主,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唯见魏征一人。”言毕解下佩刀赐于魏征。

魏征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史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每一次进谏,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并虚心纳谏,勤勉治国。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所上《谏太宗十思疏》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卒于任。唐太宗无比悲痛,亲自为魏征书写墓碑。

魏征作为大唐的一代贤相,对促进“贞观之治”盛世的形成功不可没。他鞠躬尽瘁以身殉职至今已过 1570年,但他的英名一直为历代传颂,成为后世的楷模。

掩卷而思,从魏征生前“皇帝怕大臣”,到他死后“皇帝为大

臣书写墓碑”的故事,使我不禁想起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降半旗的事情(见《瓦尔德海姆的一分钟演讲》)。

1976年1月8日,我国总理周恩来逝世,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 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 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深邃睿智的政治目光和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魏征、周恩来两位古今贤相,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唐太宗李世民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的〈文学改良芻议〉,被视为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正式宣言、敲响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大炮。该芻议提出了八个主张: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李敖的白话文将八个主张中的一、二、三、四、五、八,挥洒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滥调套语,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餐餐燕窝龙虾连续吃一年。英文中也有 cliché,就是滥调套语,老外也不喜欢它。成语简洁明了,但若用久、用滥,也就成了陈词滥调!李敖的文字常能将成语巧思妙用,为成语、套语旧瓶装新酒、借?出新魂。

李敖对成语有瑜珈术,茲先举例如后,介绍其“肢解分离”招,以饕格友读者:

在知识上,我的功力在台大早已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李敖对话录第91页>[成语:出类拔萃]每次我出门的时候,他们就跟蹤,李敖

步亦步、李敖趋亦趋。<李敖回忆录第229页>[成语:亦步亦趋]可使內外有如此奇变,我仿佛觉得我不

是重生一回,而是死了九次。<李敖回忆录第287页>[成语:九死一生]

投笔纪--虽云从戎,卻未投笔,军中黑暗,我来掀底。

《李敖快意恩仇录第129页》[成语:投笔从戎]不管唯心唯物,能狼而心之狗而肺之,

就是好哲学、就是好主义。<虛拟的十七岁第35页>[成语:狼心狗肺]月光如水,是鬼斧;柔情似水,是神工……<虛拟的十七岁第180页>[成语:鬼斧神工]美丽的模特儿……一天到晚是走秀,漂

亮的行尸、漂亮的走肉、沒有大脑也无需大脑,只有大腿就夠了。

<虛拟的十七岁第214页>[成语:行尸走肉]他不做负面的反应,他有欢无悲、有合

无离。<虛拟的十七岁第354页>[成语:悲欢离合]这本重新执笔的新书,聊可如见其人,

并为仇者所痛,亲者所快。远景版的《独白下的传统》全书简介[成语:亲者痛、仇者快]李敖博览群籍、博学疆记,随脑联想、信

手拈来,就是生花妙笔、出滥闭套。为成语的陈腔滥调,推陈出新,无人如出其右乎!

向中文脫帽、向大师的文字致敬!《2013年11月11日于华府》

读《李世民畏魏征》有感■刘大为

谏议大夫魏征

李敖的文字艺术成语的巧思妙用(一)

“肢解分离”招■金大侠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