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挑灯鏖战 铁路 经济 · 2019-08-01 · zxss10 ss1b 软交换设备是 zte ngn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构件,位于软交 换网络中的控制层,通过业务和呼叫控制

经济铁路

2019年8月1日

本报在全国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发行

B1科技装备

周刊

本版编辑:管夏怡本版美编:李晓婷本版审校:李小琳热线电话:(010)51895634E-mail:[email protected]

日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线上架梁施工阶段,工程建设进程全面加速。他们全面引进 BIM技术、机器人作业、智控中心等智能手段,有效提升了施工作业安全、效率,为福厦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打下基础。

顺应绿色交通、智慧新城建设需求,铁四院已将智能设计、绿色设计向各领域渗透,让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

四线共享、占地577亩的武汉地铁野

芷湖车辆段2018年投入运营。由铁四院设计建成的这家地铁“4S店”配备多重

“尖板眼”维修技术,能实时掌握地铁车辆运行技术状态,并提供智能体验服务。

铁四院项目组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构建行驶车辆安全状态数字化智能检测预警系统、线网转向架及轮轴的集中数字化检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实现了以状态修、集中修为主的车辆数字化检修。

当前,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BIM、装配式建筑等新

技术驱动下,“传统建造”加快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升级。

铁四院以智能福厦为试点,积极推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智能化高铁系统,后将其运用到南京、武汉等城市地铁领域。日前,该院首次牵头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立项。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的子项目,铁四院有望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体系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中

抢占先机,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新品牌。在铁路车站的不断“变脸”过程

中,铁四院创新提出了桥建合一、腰部进站、可选式候车、凸字形平面、同层中转等设计理念,极大丰富了铁路站房的设计体系。

近年来,结合商业开发的站房综合体模式已成为铁路站房发展的必然趋势。铁四院在佛山西站、义乌站综合体等设计中针对“铁路+物业”的组合做了有益尝试,对地下空间和站前广场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关举措,为提高站房造血能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当前,该院以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升级,促进了市域铁路、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现代物流、水工港口、高铁病害整治、无砟轨道监测等新业务领域,并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向着新高度奋力跃升。

铁四院以智能绿色设计支撑转型升级

创新结硕果 潜心筑梦想■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新红

近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蒙华铁路电话交换项目。蒙华铁路是一条超长距离煤运大通道,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蒙华铁路电话交换项目是铁路系统大规模全线采用软交换技术建设的语音电话交换系统,标志着我国铁路电话交换系统网路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运行多年的全国铁路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网络升级改造提供丰富经验。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建铁路的语音电话交换仍采用传统的 PSTN语音网络建网模式,各站电话通过接入网接入既有程控交换机。为了适应未来通信网络全 IP化、全光网络、多业务融合的发展需要,蒙华铁路公司决定采用软交换技术作为全线语音网络的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是较早研发软交换技术的厂家之一,在电信运营商网络 NGN、IMS改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兴通讯采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 NGN 解决方案 作 为 蒙 华 铁 路 的 语 音 IP 化 建 设 方案,为沿线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主要车站、区段站、线路所、越行站提供语音接入,后续亦可通过扩展相应的业务平台等配套系统来提供彩铃、多点视频、即时通信等 IP多媒体增值业务。

本 期 工 程 涉 及 核 心 软 交 换 设 备ZXSS10 SS1b、 中 继/信 令 网 关 ZXMSG9000、接入网关ZXV10 I532、若干 IP话机以及 NetNumen U31 统一网管系统。软交换主系统采用 1+1双归属组网,容灾备份,实现全网用户的接入和语音业务 应 用 。 中 继/信 令 网 关 设 备 ZXMSG9000实现 IP网络与既有程控交换机及当地运营商程控交换机互通。各车站、区段站等布放 IAD 设备 ZXV10 I532 来接入普通模拟电话,也可直接部署 IP话机

来完成语音通话功能。ZXSS10 SS1b 软 交 换 设 备 是 ZTE

NGN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构件,位于软交换网络中的控制层,通过业务和呼叫控制完全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并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这种开放式业务架构,可不断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强运营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ZXSS10SS1b作为电信级的产品,采用标准协议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和网络进行通信,所有单板支持热备份、热插拔;支持双归属和 1+1的异地容灾组网,支持向 IMS 核 心 网 元 I/P/S- CSCF、MGCF、AGCF的演进,保证网络的可延续性。

ZXMSG 9000作为新一代综合媒体网关具备强大的语音编码及信令支持功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中小容量和大容量方案,分别满足 64E1、1024E1 或更大容量需求,通过硬件和软件配置可以分别实现独立的中继网关 TG功能、独立的信令SG网关功能以及TG/SG功能合一 平 台 , 实 现 与 PSTN 互 通 。ZXMSG9000 可根据数据承载网络状况和网关处理能力进行不同语音编解码的动态切换,为语音提供高QoS保障。

中兴通讯作为软交换技术的倡导者,拥有自主研发的全系列NGN产品,支持向 IMS演进、FMC融合等多种解决方案。凭借着在通信行业的技术积累,中兴通讯将助力铁路行业客户对既有程控交换机进行网改网优,逐步完成对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网络的技术水平,增加业务收入,减少维护成本,提升通信保障能力,为中国铁路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网络升级改造 为铁路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李文元

今年,奥钢联集团金属工程事业部下属的道岔系统业务单元和钢轨技术业务单元正式合并成立奥钢联铁路系统业务单元。奥钢联集团是铁路轨道系统方 案 的 全 球 提 供 者 , 提 供 钢 轨 、 道岔、信号、监测和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奥钢联铁路系统通过遍布全球五大洲的 60 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服务于全球高速铁路、普速铁路、货运和城轨铁路市场,并确保了解和熟悉本地条件和客户需求。奥钢联所有的活动旨在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效益。

奥钢联秉承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全面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铁路用户解决问题。

先进的材料和线型结合先进的生产系统确保钢轨和道岔具有更高的品质和性能。全面集成和定制的转辙机,优化了工务和电务之间的接口。智能的监测和诊断设备提供相关数据以改善维修活动。它们让基础设施和铁路车辆的现代化管理成为可能。

奥钢联的研发工作侧重于通过提高

资产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来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策略起始于安装前的现场考察,后续提供运输和安装支持、服务和维修直到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

此外,奥钢联与产业界、研究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一同举办研讨会和培训课程,通过使用更适合的产品,充分挖掘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潜能。

奥钢联铁路系统自2007年进入中国高速铁路市场以来,凭借全面而有力的产品及服务组合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奥钢联下属的合资公司是有外商背景的具备资质的高速道岔供应商,在中国高铁市场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

高速铁路速度快,再加上底层结构、上层结构和车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

用,使铁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用性以及快速维护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奥钢联把尖端技术与系统专业技术结合起来,帮助客户在技术和竞争中处于先进地位。先进的技术使奥钢联能够在监测轨道系统和固定基础设施资产 (包括道岔诊断、监测轨道运动或轨道电路)、轨道车辆监控 (包括对箱体和制动盘温度、车轮缺陷、列车外形或环境状况的监控) 等领域提供完整的数字化智能监控。

奥钢联铁路系统的中央管理软件直接记录资产状况和评估目标信息,从而优化资产管理,使维护计划更高效,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维护。

基于全面的产品系列以及所积累的跨专业、跨地域的数据和经验,奥钢联铁路系统将进一步优化轨道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并通过创新的监测诊断系统、智能转辙机、轨道检查机器人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铁路的愿景,持续助力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发展。

做轨道系统解决方案的优秀提供者■王光磊 孙 愚

高铁全自动驾驶,代表着先进、智能、高效,一直是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方向。

2018年底,和利时自主研发的时速350 公 里 高 铁 自 动 驾 驶 系 统 (高 铁ATO) 顺利通过了铁路相关部门的试用评审,正式进入京沈高铁载客运行的现场试用阶段。之后,这条我国采用高铁自动驾驶系统ATO的线路顺利完成了现场试验。

和利时高铁ATO系统,是在CTCS-3级列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车载增设ATO单元、地面增加相应功能模块,从而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等功能。

高铁 ATO 系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互联互通标准高速

铁路自动驾驶的技术体系,提升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功能。系统通过运用智能化控制算法和控车策略,实现了对时速 350 公里高铁列车的精准控制,全面提升了控车舒适度、停车精准度、节能降耗等性能指标,能减轻司机劳动强度、提高高铁运营效率、改善旅客乘车体验、保障旅客上下车的人身安全,为我国智能高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9年 4月,凭借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和利时获得 2019 年度中国电气工业创新产品奖,并入选中国电气工业 100强榜单。

作为我国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力供应商,26 年来,

和利时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列控车载系统 (ATP)、无线闭塞中心

(RBC)、列控中心 (TCC)、应答器传输系统 (BTM、LEU、Balise)、计算机联锁系统 (CBI)、轨道电路 (TC) 等产品,均通过了欧洲权威机构的安全等级认证 (SIL4级),并成功应用于 40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超1万公里。

2019 年 , 和 利 时 提 出 “ 智 能 控制、智慧管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针,未来将加大力度不断探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等新一代技术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

合 , 推 出 下 一 代 列 控 系 统 、TIAS 系统、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智能目标控制器、ZPW2000S室外监测及诊断系统等智能化程度更高、更符合中国铁路发展需求的系列技术产品,助推智能铁路发展。

高铁自动驾驶系统助推智能铁路发展■汪小亮

近日,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测绘院研发的惯导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检测小车在郑万高铁上进行了 10 公里的严格测试,在高温、高速的条件下,小车硬件、软件运行正常,未出现死机、数据丢失、错误数据等问题,数据结算正常,达到了研发预期效果。惯导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检测小车与常规静态小车相比,作业效率提高了 10倍以上。

惯导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检测小车是一款效率高、精度高、数据密度高的轨道绝对线形与平顺性的检测工具,主要由高精度惯性导航仪、全站仪、轨距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里程计以及主体车架组成,能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轨道的绝对线性与平顺性检测,其精度与传统静态小车相当。

此次测试成功标志着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已具备生产惯导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检测小车的能力,通过第三方鉴定之后有望全面推广。

新型轨道平顺快速检测小车测试成功■本报通讯员 李沛潇

为期3天的2019北京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于 7月 25 日 在 京 召 开 。来自近 20 家城轨业主单位、200多家企业和机构的行业同仁共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静安庄馆),以理念革新为基,观技术创新之魂,享活动出新之利。

本届轨道交通展览 会 暨 高 峰 论 坛 以

“城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为主旨。来自国家相关部委、业主单位、社会机构的众多嘉宾,共同分享他们对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之间的内在关联,聚焦城轨高质量创新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原会长包叙定发表题为 《自主创新 高质量 发 展》 的 主 旨 演讲,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作了 《城轨高质 量 发 展 的 创 新 之

路》 的主旨演讲。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地业主领导就业务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等分享工作实践经验。

在此次展会上,“城轨云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城轨云是基于全城全网一个云平台的城轨云架构,统一承载地铁运营生产、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业务。早在 2016 年,呼和浩特市地铁就初步确定了运营生产业务采用城轨云建设,搭载城轨云的呼和浩特市地铁预计于今年 12月 31日正式开通。展会上,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联合创新共同推进顶层设计、AI、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园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呼和浩特地铁的应用,推动呼和浩特智慧地铁的建设。

在文创体验馆和文化互动馆中,热爱文创产品的参观者大饱眼福。参与此次文创产品展示的既有坚持文创之路的城市轨道交通业主单位,又有痴迷收藏的民间藏友。展区内有文创纪念品、纪念票等静态展品展示,也有以仿真实景和车模为元素的现场沙盘表演。在现场,“铁道工坊”和“铁道视界”带来的富有铁路元素的文创产品引得大量参观者驻足欣赏。一个个以“复兴号”为题材的钥匙链、卡套等小商品不仅满足了旅客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也传播了铁路文化,受到铁路爱好者的青睐。

共谋城轨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打通枢纽打通枢纽““动脉梗阻动脉梗阻””■本报记者 肖培清 本报通讯员 李中华

7 月 16 日 23 时 30 分,随着封锁线路命令的下达,一场更换道岔的大会战在郑州站客车整备所全面展开。郑州桥工段与相关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协调组织,挑灯夜战,连续鏖战 8个小时,成功将客整所 101号、103号、105号、107号及菱形叉心等木枕道岔更换为混凝土枕道岔,线路于 7月 17日 7时 30分顺利开通。至此,该站场 16组道岔全部完成更换。

郑州站客整所担负着铁路客车车辆到站入库后和发车出库前的维修、整备任务,相当于客车车辆的“4S店”。作为郑州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整所线路、道岔设备对保障列车进、出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决定,于 7月 10日至 7月 17日对客整所咽喉部位的 16组道岔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的木枕 43型钢轨道岔更换为混凝土枕 60型钢轨道岔,使站场设备稳定性、安全系数和客车出乘前后接发能力大幅提高。

郑州桥工段作为此次施工的主体,调集700余名精干力量参加本次会战。针对道岔设备复杂、施工时间长、场地狭小、夜间施工等问题,该段提前半个月着手筹备,进行道岔预铺组装;精心制订施工方案,针对每次施工环境、地点和使用机械不同,做到“一天一表”,动态补充完善;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警示教育,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开展。针对暑期施工天气炎热的实际,该段认真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加强职工人身安全保护。

据悉,本次更换道岔施工是郑州局集团公司单次夜间施工时间最长、难度最大、施工人员最多、更换道岔最多的一次施工。

·广告·

挑灯鏖战挑灯鏖战

作业人员在切割钢轨作业人员在切割钢轨。。 李中华李中华 摄摄

软交换网络组网图。 李文元 供图

京沈高铁列车驾驶室。叶 松 摄

适用于高速铁路的安全创新的系统解决方案。 王光磊 供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