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东源县城经过“创文”,一个绿色滨江新城已“显山露水”。黄赞福 摄 …epaper.heyuan.cn/resfile/2017-08-24/03/03.pdf · 2017/8/24星期四 责编/国新

○2017/8/24星期四

○责编/国新 美编/劭华 校对/银葵

东源创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市容颜大变样 环境福祉双提升

近日,市创文办率连平、紫金、龙川、和平创文学习交流团到东源县交流学习“创文”工作经验。会上,市创文办执行副主任、市文联党组书记黄刚毅充分肯定了东源近期的“创文”工作成效,认为东源干部群众不怕困难,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做好“创文”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激发城市创造力,实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高度融合和高度统一,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

的确如此,东源县城“变美”,百姓有目共睹。东源除了是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战场之一,也在2015年4月启动了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东源上下凝心聚力,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强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创文”社会氛围,县城容颜在“创文”中大变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创文”宣传标语,志愿服务队员穿街入户,县城街道干净整洁,城市面貌崭新亮丽,交通环境文明有序……县城与市区环境面貌高度融合、统一,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东源县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创文”宣传标语、宣传口号、“创文”志愿者,整个县城被浓浓的“创文”氛围环绕,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文”、人人支持“创文”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创文”氛围,东源县各级各部门从三方面入手,重抓“创文”宣传。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创文”影响力。今年以来,东源

县设计制作了“东源县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倡议书”“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基本知识”“东源市民公约”“致市民一封信”等

“创文”宣传单张、海报,并及时下发到全县各乡镇、单位、社区张贴,提高各级各部门“创文”积极性。

同时,东源还制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关爱未成年人”等主题“创文”宣传广告,并在全县各

主要路口、繁华地段等显著位置设置一批公益宣传广告牌,扩大

“创文”社会影响。据统计,目前,东源在县城

主干道均设置了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全县各单位部门均设置了公益广告宣传栏、LED 宣传栏;建设了 10 个公交站亭文明礼仪石凳;在空置围墙设计制作了 1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墙、8000多平方米的“创文”公益宣传广

告;制作 10个社区宣传栏、印发“创文”主题宣传单张 10 万张、海报 5 万张,《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宣传手册》5万册等。

其次是借助多方媒体力量,加大“创文”宣传。今年以来,东源县以县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和东源发布、东源文明官方微信平台等为主宣传阵地,开辟了

“创文明城市·建幸福家园”“创文在行动”等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创文”工作。据统计,目前,县广播电视台已播出新闻稿件300 多篇,并每天循环播放“创

文”宣传标语、知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播发各类“创文”信息 800 余条;省、市新闻媒体已发表新闻稿件20余篇。

三是以活动抓宣传,让“创文”深入人心。今年以来,东源县不仅积极组织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志愿者开展“创文”入户宣传,还开展“创文”专题文艺演出、“创文”演讲、“创文”征文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文”社会氛围,形成“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共创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的强大声势。

城市市容市貌的好与坏,正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县城管理水平,东源县成立了县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市容市貌、集贸市场、交通秩序、社会

治安、社会文化环境、窗口行业服务、社区环境“七大”领域整治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成效一是县城变“净”。今年以来,东源县各级各部门强力治“脏”,对县城主干道全天候保洁,加大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

接合部的卫生管理力度,消灭卫生死角和垃圾黑点,增加环保垃圾桶,注重群众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县城河道的卫生整治,全面提升县城环境卫生水平。

成效二是县城变“整洁”。

今年以来,东源强力治“乱”,大力整治 205国道东源路段、东环路东源路段及县城仙塘大道、农林街等主要街道的乱摆卖、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停靠、乱拉挂“六乱”现象,并全面开展治理县城“牛皮癣”、规范户外广告牌、取缔超门店经营、拆除违章建筑等专项行动,使县城管理在标本兼治中不断向

规范化迈进。成效三是县城交通文明更

有“序”。今年以来,东源县强力治“堵”,加强“文明交通”宣传,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并加大对乱停乱放、随意占道停放、违章停放、闯红灯等现象的整治力度,规范了交通道路指示牌,增设了停车位,有效规范了停车秩序。

今年以来,东源县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县城路网与市区、园区路网无缝对接,县城绿化、美化、亮化与市区同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群众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投资约 1.73 亿元的东源大道(二期)全线通车,新河大道一期、行政大道升级改造全面完工,县城路网与市区、园区路网实现无缝对接;总投资 2亿元的县文化科

技中心(包括“五馆一宫一中心一连廊”:即博物馆、移民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客家民居建筑艺术和非遗项目展示长廊)目前已进入室内设计装修

布展阶段;县行政服务中心、滨江公园、电视塔公园、临江亲水河堤景观、木京河湿地公园等公 共 设 施 基 本 建 成 或 投 入 使用;完成县中心集贸市场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县崇文实验中学、县第三小学、县第一幼儿园、县人民医院新院、县公安武警基地等项目建设。

在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方面,东源县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了县城主干道的绿化、美化、亮化任务,建设并改造了东源公园、电视塔公园等公园绿地,完成了新河大道、越王大道等一大批公共绿地、道路路灯设施,并在东源县城高速公路出口两侧建设了长达 1公里的客家文化围墙。

一个城市的文明,关键在于人的文明。今年以来,东源县各级各部门通过抓文化塑造、文化阵地建设、教育引导、文明创建、文化惠民活动等多项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水平。

在抓文化塑造上,东源注重传统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积极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在县城滨江公园建设广东省首个

“客家谚语石刻长廊”、在县城电视塔公园建设东源历史文化长廊、在县城东源公园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长廊”、在万绿湖风景区建设全县首个志愿者服务驿站,打造具有东源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上,东源县深挖家训文化、宗族文化资源,先后打造了仙塘镇(柳溪书院)潘氏家训文化展馆、义合镇苏氏家训文化展示馆等20个“传扬家训文化·践行当代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打造了机关、行业、媒体等类型10个“道德讲堂”示范点;打造了仙塘村、金史村等10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点;建设完善仙塘

中心小学等7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教育引导方面,通过开展

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做优秀的文明人。如开展“做文明有礼东源人”教育实践活动;“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书香东源·全民阅读”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晚会、“讲文明·知礼仪”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成立声音志愿者服务队,在县广播电台开播《槎城夜读》栏目;举行“2016广东新华书店暨东源首届书香节活动”,开展“阅读启迪人生”“诵经典·学礼

仪”演讲比赛、“创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进企业”“爱心进学校”“爱心进乡村”等“爱心六进”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和东源县“十大最美人物”

“最美家庭”现场交流会。2015年至今,全县共4人被评为“广东好人”,16人被评为“河源好人”,4人被评为“河源道德模范”。两年多来,持续升温的道德实践活动,为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注入新活力。

在文明创建方面,东源以创建县级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推

进县、镇、村(居)“三级联创”,将文明创建拓展为文明镇街、文明村居、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

“七大创建”,不断提升城乡管理能力和城乡群众文明素质,力争实现县城、乡镇、村居人文美、环境美、文化美。

在文化惠民活动方面,今年以来,东源县大力推进镇村文化站室、公共体育场所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文化东源”系列活动,播放公益电影 3096场,举办东源首届民间艺术汇演、东江画派“行万里路——走进客家经典”东源采风等系列文化活动,并出版《古成之》《绿韵东源》

《绿谷东源》等系列文化丛书。

日前,记者在东源县创文办一名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看到一个名为“东源县创文工作督查交流群”的微信群。该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群,却在“创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该工作群成员人数已近400人,从县主要领导、县创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乡镇、县直部门负

责人,再到各乡镇宣传委员、创文工作联络人,几乎覆盖各级各部门。每天,创文督查组工作人员都会将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工作群,让部门“红红脸”“曝曝光”,督促职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

据了解,建立创文工作督查交流群,仅是确保东源“创文”工

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文”工作,分别在组织保障、责任落实、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在全县构建齐抓共管的强势“创文”格局。

在组织保障上,东源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执行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65

个责任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文办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志愿服务组等13个专项工作组。

在责任落实上,东源围绕《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下发了《东源县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将创建的具体任务、工作要求、指标体系层层分解,并加强自测自评工作,对照测评体系,逐项进行核

对,对已经达标的,全力巩固提高;对尚未达标的,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落实。

在制度保障上,东源县制定了《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书》,加强对责任单位“创文”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曝光、通报批评,督促其整改存在问题;多次督促仍整改不到位、严重影响“创文”工作的,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直至追究领导责任。

创文家喻户晓 人人支持创文

“七大”整治显成效 县城容颜大变样

基础设施大提升 人居环境大改善

文化塑造教育引导 群众文明素质提高

群里“晒”问题 部门“快”落实

本报记者:田红秀李成东特约记者:李远来王育斌通讯员:欧志科 潘慧

通过“创文”升级改造后的东源新河大道与东源大道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冯晓铭 摄

东源县城管部门清除街道“牛皮癣”。资料图片

东源县仙塘镇组织力量整治城市街道乱搭建等“六乱”现象,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李成东 摄

东源县组织环卫工人定期清除县城卫生盲点 资料图片

6月26日,东源在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举行以“无毒青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6·26”国际禁毒日万人禁毒宣誓活动。 冯晓铭 摄

东源县城经过“创文”,一个绿色滨江新城已“显山露水”。黄赞福 摄

镜头

镜头

镜头

镜头

镜头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