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地铁里的“武汉加油”四个字,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20-04/28/A08/bjbqb20200428A08.pdf08 写字板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地铁里的“武汉加油”四个字,

08 写字板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地铁里的“武汉加油”四个字,

主编/陈新 编辑/陈品 美编/黎石 责校/房霞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每一个准时到来的夜晚都弥足珍贵。前天是武汉新冠肺炎在院患者清零的好日子,也

是我到校参加复课演练的日子。碧空如洗,没有一丝白云,像年轻的女孩子光洁

细腻的脸;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换上轻薄的春装,背上轻巧的小包,不像是去上班,倒像是去春游一般轻松惬意。

解放大道上,一辆辆汽车,带着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心,迎风飞翔。突然想起一句话,“解封之后,我没有想过去见谁,去哪里玩,我只想去赚钱!”——在不少武汉年轻人的心中,突破眼前的困境,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在太阳下走了一百米,已经开始冒汗了。口罩如同一件棉被,紧紧地捂住口鼻,湿热压抑。真不敢想象,到了6月的时候,如何戴着口罩上课。

今天是三个月来我第一次坐地铁的日子。临近黄埔站,我拿出手机,扫乘车码,向服务员出示后,过安检入站。也许是周末的缘故,车站的人不算多。稍稍迟疑了一下,确认了“泾河”方向,我走上了电梯。这条路线,这部电梯,我坐了几个月,如今站在上面,竟有些陌生。站台上,除了服务员,只有我一个人。

滚动屏幕上,不断出现“列车拥挤度小于50%,请有序乘车”的字样。

列车到了,人不多,原本可以坐五个人的长椅上只坐了三个人,长椅的靠背处贴着醒目的黄色贴纸

“保持距离”。车上很安静,一些人在打盹儿,或者看手机,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无一例外地佩戴口罩,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一些女士戴着手套,极个别的还戴着护目镜。列车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的,都是抗疫宣传片;列车的广播除了播报站名,不断播报“佩戴口罩”“扫乘车码”等提示语。

以往,我的地铁时光就是我的读书时光。可是,今天,我不想读书,我只想伸出最细微的触角,去感知这个久违了三个月的地铁世界。

也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没有欣喜,没有恐慌,一切都自然而然的样子。这让我有些不适应。突然,屏幕上出现了“武汉加油!”的字样,平凡的四个字,却让我一下子泪湿眼眶。这四个字,让我一下子意识到经受的一切。从大雪纷飞的冬天,到绿意盎然的春天,而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影影绰绰的夏天,三个月,三个季节,却仿佛已经过了三个世纪!

亚贸大厦的员工正在晨检,武商量贩的门口摆放

着战疫码和体温检测平台。大街上,人来人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戴着口罩,匆匆忙忙。不知怎的,突然有些伤感。2020年的春天、夏天,都被这小小的口罩彻底地捂住了。

走进校园,看到熟悉的身影。高三每个班控制在30人以内,每个班主任配备一到两名协管员。每天的进校门、上课、就餐、如厕都有严格的程序,红外线测温仪、消毒通道……各种“尖板眼”(新奇的玩意儿)让我们眼花缭乱。

孩子们都对线上课程十分厌倦,对复学复课万分期待。平时总嫌假期太短的家伙,冷不丁休了两三个月,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估计复课不到一周,新鲜劲儿一过,这些家伙又要跳出来,大叫“还不如在家里上网课呢”!

演练完毕,已经11点半。中午的地铁,人流惨淡。车厢里,站着的人少,大部分都坐着。突然想起刚才朋友听说我坐地铁时的声调和神情,“啊!你坐地铁!太危险了吧!”他说这话时,眼睛瞪得溜圆,眉毛竖起来,仿佛我坐的不是地铁,倒像是定时炸弹一样。

这倒也不怪他。前两天,微信群里都在传一个武汉公交车的小视频,说是一个女子持黄码乘车,结果连累全车人隔离。有图有真相,加上拍摄视频人夸张的武汉方言,我差一点儿就信了。谁知,官方立刻辟谣。原来,乘车过程中,有乘客听到那个女子电话里仿佛说到核酸检测阳性,于是就当场举报。事情的结果是,女子核酸检测阴性。

看完新闻,不禁失笑;失笑之余,又不免苦涩。经历了疫情的武汉人,如惊弓之鸟,所到之处,多提心吊

胆,闻“核酸检测阳性”而色变。今天早上,在路边上看到一家小诊所的门口挂着“核酸检测”的招牌,让我瞬间心跳加速。

前天,是武汉新冠肺炎在院患者清零的好日子。虽然连日来不断有无症状感染者的病例,虽然目前还有几百名处于医学观察人员,可是十天了,武汉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而且,所有的确诊患者都已经痊愈出院,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从几万名在院患者到零,有多少人的付出和努力,有多少人的辛酸和喜悦,有多少家庭的绝望和期盼啊!

吃完晚饭,照例出门散步。“走,陪‘胡市长’看看民情!”嘉珩的爸爸打趣道。“拿着当老师的工资,操着当市长的心!”这是他经常揶揄我的话,我倒也不太放在心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只是个半路落脚的武汉人,到底也是我的第二故乡,还是要用尽全力去爱她!

山海关路,门店前的所有挡板都拆掉了,看起来清爽了许多,利落了许多。水果店的门口,一个扎着长长围裙的年轻店员正站在那里,自顾自地做操,有板有眼,聚精会神。买小菜的小摊儿前,一只小猫在黑暗中慵懒地趴着,嘴里哼哼着小调儿。

猛地抬头,正北面的天上,挂着一轮月牙儿,银亮银亮的,像女孩儿俊俏清澈的笑眼。离她不远的地方,一颗星星默默地凝视着她,像她的恋人一般,守护着,陪伴着。

从来夜色醉人,可今晚夜色的动人之处,就在于那一份从不左顾右盼的认真,从不轻言放弃的执着,从不顾此失彼的坚守……

因为疫情,孩子们渡过一个史无前例的超长寒假。我家小帅哥,研一学生一枚,也被隔离在家三个月有余。这一百多天来,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室友。朝夕相处,才顿悟什么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以前,我自觉厨艺挺不错,曾N次在空间高调显摆嘚瑟。然而,在关禁闭的这些日子里,才发现我原来就会翻来覆去那几样菜,而且,随着关禁闭时间越来越久,囤积的食物基本消耗殆尽,出现了“巧媳妇难为无柴米油盐之炊”的窘况。饭越来越难做,关键还不能罢工。于是,我每天都在“炒菜”和“吵架”之间,纠结挣扎,徘徊煎熬。我无数次地提醒自己: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说好的孩子回来,好好照顾的,怎么能说变就变呢?于是,我忍,直到忍无可忍,终于河东狮吼:“来来来!我教你做饭。”孩子磨磨蹭蹭来到厨房。我说:“先学最基础最简单的炒鸡蛋饭。”孩子满脸呆萌地看着一碗剩米饭,两枚鸡蛋,一棵大葱,居然不知该从何下手。最终,成品像和泥一样,勉强完成。

望着孩子炒得略带糊渣的饭,我忧心忡忡:“这厨艺,今后咋生活啊!”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坦言:“我会叫外卖,最不济学阿明,酱油拌饭。”我一脸疑惑,问:

“啥?酱油拌饭,几个意思?”孩子打开话匣子:“我高中同学阿明,上大学时迷恋上各种买买买,每个月生活费里最多100元当饭钱。这点钱别说叫外卖,就是每餐吃学校食堂也不够啊!还是阿明脑子活,对自己也够狠。他说,仅限活着,还是够的。于是,他买大米,自己用电饭锅蒸饭。菜,太奢侈,免了,买瓶酱油拌饭,也挺好的!吃了四年酱油拌饭,阿明总结的经验是,菜可以省,但酱油一定不能太便宜!这个钱坚决不能省。”我听完惊呆了!立马警惕地质问:“这说的是你自己吧!”孩子脸一沉,正色道:“还能不能好好聊天啦?我们宿舍不能用这些电器,你去过,知道啊。再说,我这么瘦,还这么馋,怎么能虐待自己呢!”看来,孺子可教也。

关禁闭期间,除了做饭是一大烦心事,再就是作息时间完全不在同一频道。我们习惯早睡早起,孩子则是半夜不睡,白天不起。尤其晚上,于我们来说,“另一只鞋子没落地”,无论如何睡不踏实。还有

就是上厕所抠手机,蹲坑至少一节课;臭袜子满屋扔,有碍观瞻;上网课、开组会时,我们必须蹑手蹑脚,大气不敢出,唯恐惊扰了人家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各种各样的烦,我们彼此都在忍,也在不断地调整心态。原以为盼到五一,高校开学,送走室友,我们就能恢复简单快乐的中年空巢生活了。然而,据目前形势来看,除了毕业班,孩子这样的研一新生,大约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网课模式。得知此消息,我反倒不焦虑了,突然有了“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间的一瞥,我们已和孩子共度三个多月。虽有摩擦和不快,但更多的是欢乐和感动。在疫情严峻期间,先生被下沉安排到小区门卫值班。每次出门前,孩子都要嘱咐:“爸爸,注意防护,等你回来!”疫情缓和后,先生眼里泪光闪闪地回忆:“每晚11点左右值班回来,看见孩子在书房看书,心里就暖暖的,特别踏实。”是啊!在这么特殊的日子里,一家人始终坚守在一起,已然是莫大的幸运和幸福。今后,孩子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断难有这么长时间与我们长相厮守。以悦纳的心,面对当下的生活,是智慧,亦是幸福。

租住在北京的老式平房里,局促到让人生怜。可对于爱植物如痴的我,依然要绞尽脑汁折腾出一片空地栽种新绿。我家门前有一条长三米宽半米的台阶,这成为我养植物的第一个田字格。台阶上从头至尾摆满了花盆,盆里的土是从附近小树林里淘回来的,有落叶、干草、枯枝为伴,是天然的腐殖质。

往年只种些极为平常朴素的长春花、晚饭花、喇叭花、葱兰等等,少有人惦记。只在去年某天无意间经过垃圾桶旁边,一根柔弱的菊花枝条躺在脚下,我把它捡拾起来,小心地种在花盆里。原以为是极常见的黄菊,去年10月花开之后,简直欣喜:原来是罕见的绿菊。

只可惜不消几日,便被手欠的爱花人几乎连根拔起偷走了。当我看到盆里仅存的三五厘米长的幼小嫩芽时,恨不得扯开嗓门跑去骂个街。

我精心养着它,不敢再放到外面去,寒冬一过,它从幼小稚嫩变得粗壮茂盛,旁侧亦发了新的枝丫。

经此一劫,我再不敢把稀罕的花草放到门前。稍微好看一些的玉树、多肉、百合、酢浆草,包括那棵绿菊我都搬到了楼上,这则是我养植物的第二块田字格。原本是房东大哥养花种草的地儿,除了旺盛的铜钱草、白玉兰、金银花、昙花、月季等等之外,他还种了一棵葡萄、一棵石榴、数棵黄瓜和葫芦。养护得规矩整齐,放一小桌和躺椅就是夏夜乘凉的风水宝地。

今年春天,因为全世界都在对抗的新冠肺炎,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难以按捺的骚动,既然出不去就把春天请进家里,既然种花遭人惦记,那我就改种菜吧!

买来几包樱桃小萝卜、水果西红柿、矮向日葵的种子,水里泡一夜,在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的天气里,搬个凳子戴上口罩,一粒一粒种在大花盆里。路过的邻居阿姨离老远打招呼:“又种了什么花呀?”

“我现在改行了,种点菜。”说完大家哈哈哈笑起

来。又有好说话的行人路过:“这是在种什么?绣花一样仔细。”不等我回答,“呦,旁边这个是草莓呀,开了那么多花!”草莓盆里我随手放置的白菜头开出朵朵嫩黄。“你养啥都能开花。”路人夸赞道。

“我老妈的手有魔法。”调皮的小儿子骄傲地大声对人家喊。

因为种子是泡过的,下了种以后又用薄膜敷上,才三天功夫已有嫩芽探出头来。

我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在薄膜上钻个洞,忍不住一天到晚悄悄看上好几回——向日葵苗顶着它黑黑的瓜子皮破土而出,像戴着一顶鸭舌帽的倔老头;樱桃小萝卜迫不及待打开了两片圆圆的叶子,新鲜嫩绿可爱极了;西红柿的幼芽极为纤细柔软,让人很难相信以后会缀满小小的果实。

老舍先生曾在《养花》一文中写道:“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此处,我与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得费多少心力才能收敛一下那颗看花望苗的心呐,稍微一放纵,一日光阴便在浇水、挪盆、赏花之中度过了。

夜晚临睡前,又忍不住把它们一盆一盆在心中排好了队,想着明早它们会是怎样的样子。而种植的秘密恰恰在于:当你以为对它们了如指掌的时候,猛然开出一朵花来,怦然心动。

再小的住处也要养几株植物,我曾看到有户单身公寓的防盗窗上挂满了绿萝,一条条垂下来,像一帘幽梦。我没见过这家主人,暗地里想她一定也是跟我一样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

北京教堂那些事儿青睐云课堂·疫期第13期【预告】时间:5月1日(周五)20:00—21:00方式:成立专属微信群,群内语音+图文开讲并

互动。截至1949年,北京仅城区就

有大小教堂及教会机构130座左右,算上教区的接近200座。数十年来,它们经历了哪些变化?本期云课堂,北京历史文化及圆明园、教堂建筑专家刘阳老师,将为大家揭开北京教堂背后那些岁月变迁的故事。

和孩子成为室友的日子

螺蛳壳里做道场

让我泪湿眼眶 ◎胡慧娟

◎鲍平

◎娟子

扫码即可查看报名方式:

广告

Top Related